考研政治-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大國關系及區域性熱點_第1頁
考研政治-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大國關系及區域性熱點_第2頁
考研政治-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大國關系及區域性熱點_第3頁
考研政治-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大國關系及區域性熱點_第4頁
考研政治-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大國關系及區域性熱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考研政治培訓課程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大國關系及區域性熱點

進入新世紀以來,國際形勢發生了深刻復雜的變化。基辛格將這種變化稱作為“數百年來未有的大變局”,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認為“是地質板塊式的變化”。世界迎來一個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和平發展的新時代,這個時代的大國關系呈現出一些新的特點。

一、大國關系的新特點—利益大于分歧一、大國之間共同利益遠大于相互之間分岐,合作成為大國關系的主軸由對抗走向合作,是當代大國關系一個新的變化。世界已變成了一個命運共同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美國和歐洲經濟陷入困境,中國外貿出口需求萎縮,迫使中國“調結構、轉方式”,而中國經濟增長又成了助推世界經濟增長的引擎。許多危及人類安全和生存的威脅成為全球性問題,任何國家都難以單獨應對,需要國際社會合作解決。一、大國關系的新特點—利益大于分歧二、合作和斗爭同時存在雙邊關系中

由對抗走向合作,是當代大國關系一個新的變化。世界已變成了一個命運共同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美國和歐洲經濟陷入困境,中國外貿出口需求萎縮,迫使中國“調結構、轉方式”,而中國經濟增長又成了助推世界經濟增長的引擎。許多危及人類安全和生存的威脅成為全球性問題,任何國家都難以單獨應對,需要國際社會合作解決。一方面,在經濟全球化和世界各國相互依存日益深化的歷史條件下,大國為了自身的安全和發展利益,謀求合作的勢頭越來越凸現,出現了名目繁多的“戰略協作伙伴關系”、“新型大國關系”等。另一方面,大國合作的增強不排除相互之間存在的分歧和由此引發的摩擦與斗爭,當前主要表現為綜合國力的競爭。在某種情況下這種斗爭仍然有可能演變為局部的沖突和對抗,這是因為當前國際關系中依然存在著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合作掩蓋不了斗爭,斗爭又保持適度,不致引發關系破裂,這是冷戰后出現的大國博弈的新情況。一、大國關系的新特點—利益大于分歧為了占據戰略制高點,大國之間合縱連橫,以前所未有的方式競相上演一幕幕令人眼花繚亂的牽制與反牽制、制衡與反制衡的大戲。今天在這個問題上是合作伙伴,明天在另一個問題上又成為戰略對手。無論是氣候變化、反恐,還是伊核、朝核、敘利亞等問題,大國立場的變化或攻防角色的互換都充分說明了這一點。應運而生的“中俄印三國外長會晤機制”、“美日澳印四國戰略對話機制”、“美日+1”、“金磚國家合作機制”等大國關系的各種排列組合,無一不是在新形勢下大國外交縱橫捭闔的新表現。三、大國之間的各種組合方興未艾一、大國關系的新特點—利益大于分歧四、世界格局均衡化成為大國關系演變的大趨勢

當前是美國一超獨大,群雄并起。但是根據不同機構的預測,美國失去一超地位只是時間問題,最終將成為“平起平坐者當中最拔尖的一個”。大國關系均衡化將是大勢所趨。

伴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外交也快速地走到世界政治舞臺的中央,時代賦予中國外交新的歷史使命。中國需要站在全球的高度,用戰略和長遠的眼光,來謀劃與其他大國的關系,應當拉近而非疏遠同各大國關系的距離,將同它們的關系放在更大的棋局中予以運籌,在全球下一盤更大的棋。

一、大國關系的新特點—利益大于分歧經濟全球化迅猛發展,大國之間既有共同利益,相互依存度加深,在諸多領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利益匯合點在擴大和拓寬,也有各自的核心利益。我們要認識到目前大國實力地位和國際影響出現了新的變化,相互間關系更加復雜,不過既合作又競爭的態勢依然是國際形勢的基本特征。

二、大國關系背后的博弈歐美協調增強日本右傾化動向加劇

歐盟保護主義抬頭

美國對亞太“再平衡戰略”調整1234二、大國關系背后的博弈美國對“亞太再平衡戰略”調整1二、大國關系背后的博弈在2012年6月3日閉幕的本年度香格里拉對話會上,美國防長帕內塔提出了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指出美國將在2020年前向亞太地區轉移一批海軍戰艦,屆時將60%的美國戰艦部署在太平洋。本質上講,再平衡不是什么新概念,它依然是在利用中國周邊個別國家對中國發展的疑慮,來加固美國的戰略地位。“亞太再平衡戰略”被視為是對美國重返亞太的進一步充實。

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2、在政治上,美國試圖孤立中國,它的目的在于試圖維持美國在這一地區的領導地位。正如希拉里所言,21世紀是太平洋世紀,更應該是美國的太平洋世紀。要實現這一點,美國必須維持其領導地位,因此加強了在亞太地區的行動。對中國周邊國家來說,菲律賓、越南等亞太國家獲得美國的支持,同時增加了地區間的沖突和對抗的可能性。對中國來說,中國和周邊國家的關系受到挑撥,中國海上實力的拓展空間受到限制,不得不努力維持和諧世界的理念,維持大國形象,同時國內經濟受到影響。正確認識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對我國的影響

1、在經濟上,美國試圖加強與東亞國家的經濟往來,一方面為了增強美國的經濟實力,另一方面也就削弱了中國、印度等一些新興經濟體的經濟增長實力。對美國來說,鞏固美國的戰略地位,同時帶動國內經濟增長和就業,分享亞洲的經濟增長紅利。

正確認識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對我國的影響3、在安全方面,自911之后,美國對于安全非常重視,當它擁有了經濟實力之后,就不斷地打擊各個潛在的威脅,以人權為名,以掠奪經濟、打擊異己為實,多次發動針對某一地區或國家的戰爭,同時,美國國家安全局和聯邦調查局于2007年啟動的代號為“棱鏡”的秘密監控項目,直接進入美國網際網路公司的中心服務器里挖掘數據、收集情報,包括微軟、雅虎、谷歌、蘋果等在內的9家國際網絡巨頭皆參與其中,中國也作為其重點的監聽對象,面對中國等亞太國家的崛起,美國出于安全考慮,必須進行打壓,以求穩固它的霸權地位。4、看清亞太地區其他國家的態度。新加坡一家戰略咨詢公司的專家巴斯卡蘭說:“亞洲小國需要美國繼續參與亞洲事務,為抗衡中國影響力提供幫助。一個和諧和受到制約的中國更有可能發揮積極的作用。”這段話可以用來幫助我們理解東南亞國家對待中國崛起與美國介入的復雜心態。一是借美國的力量和市場來制約中國的影響,但這種制約更多的是為了平衡,而不是遏制中國發展。因此,中國要更加重視與亞太地區國家的雙邊關系。中國需要更多地從穩定和發展一些重要的雙邊關系入手,夯實與本地區國家合作的長期基礎,形成一種進退自如的態勢,逐漸達到以雙邊合作帶動多邊合作的效果。

正確認識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對我國的影響奧巴馬政府改變過分突出軍事安全因素的做法,對外更加強調“再平衡戰略”中的外交、經濟因素,并試圖淡化針對中國的色彩。

美國對“亞太再平衡戰略”進行調整,中美關系回升以中美元首加州莊園會晤為標志,中美嘗試在亞太地區擴大合作,以此作為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的起點。日本右傾化動向加劇2二、大國關系背后的博弈安倍晉三(1954年9月21日-),現任自民黨總裁(第21、25任),第90任日本內閣總理大臣。就任一年內,內閣爭議不斷,2007年7月安倍領導的自民黨于參議院選舉中落敗,給了安倍內閣很大打擊,即使是之后8月27日安倍進行內閣改組,也無法挽回日益下滑的支持度,同年9月12日安倍晉三基于政治現實,政令無法順利執行,而突然宣布辭去內閣總理大臣一職。安倍請辭后,由前官房長官福田康夫接任內閣總理大臣。2012年再度參選自民黨總裁并獲勝,成為自民黨成立以來首位回任的總裁。日本右傾化動向加劇,外交針對中國態勢明顯了解安倍晉三

2012年10月17日,安倍晉三參拜了靖國神社。靖國神社供奉有14名二戰甲級戰犯牌位,對這些戰犯的頂禮膜拜就是對現有國際秩序的公然挑戰。對靖國神社的參拜意味和呼喚的是日本軍國主義的陰魂。靖國神社的參拜濃縮了日本的政治生態,安倍晉三否定了日本侵略。安倍晉三的政治態度在對中國外交上,安倍曾主張日本應該主動出擊,而非一味地由中國出招,日本只忙于招架。他認為,中日之間不只是靖國神社問題,重要的是,如何讓中國的“威脅”和“反日影響”不要繼續擴大。另外,在東海油氣田爭端上,他表示,不惜以武力維護日本的“國家利益”。安倍晉三決定修改2010年制定的《中期防衛力整備計劃》,準備增加防衛經費,擴充自衛隊人數,以“應對來自中國的威脅”。

安倍晉三的政治態度安倍晉三的政治態度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言行非常肆無忌憚:從“侵略定義未定論”到“歷史自豪論”,從再次縱容4名內閣大臣參拜靖國神社,到重表修憲決心、強調將自衛隊升格為國防軍的“必要性”,再到在沖繩視察海上警備情況、發表關于釣魚島的強硬言論……安倍晉三的政治態度安倍在首個任期內就曾提出“擺脫戰后體制”的目標。在第二個任期內,安倍內閣刻意迎合不斷上升的日本右翼勢力與思潮,在處理同亞洲主要鄰國關系上連續釋放挑釁性言論,一意孤行。

2013年4月28日,日本安倍內閣主辦的主權恢復日紀念儀式結束后,包括日本首相在內的參加者齊呼“天皇陛下萬歲”。安倍晉三的政治態度

如今,安倍內閣非但沒有為改善兩國關系付出實際努力,反而在領土海洋爭端上采取對立姿態,并通過發表防衛白皮書等手段變本加厲地渲染“中國威脅論”,企圖利用軍事同盟改變其武裝力量的性質,突破和平憲法的限制。歐盟保護主義抬頭

3二、大國關系背后的博弈歐盟保護主義抬頭,中歐關系受困

歐盟欲升級貿易保護工具,提案內容如下提高進口企業對歐盟何時征收反傾銷、反補貼稅的可預見性,在9個月的貿易調查期結束并發布結果前兩周告知它們歐委會的決定,以減少進口企業的損失。如果歐委會在某貿易保護措施5年期限后需調查是否延長保護期,并決定無需延長的話,歐盟關稅部門將返還進口企業此段調查期內繳納的懲罰性關稅。如果歐洲企業申請對某國產品進行貿易調查可能會引發該國的報復,歐委會將有權自行立案,而無需像目前這樣首先要有來自歐盟企業的申請。

通過對來自那些為本國企業提供不公正補貼、扭曲本國稀有原材料市場的國家的進口產品征收更高的關稅,來阻止它們實施有礙公平貿易的做法。

歐盟保護主義抬頭,中歐關系受困

通過對來自那些為本國企業供不公正補貼、扭曲本國稀有原材料市場的國家的進口產品征收更高的關稅,來阻止它們實施有礙公平貿易的做法。

雖然歐委會聲明稱,對外貿易中作出的調整,旨在使歐盟的貿易保護為其所有利益相關方更好地服務;使反傾銷、反補貼工具更有效率,保護歐洲生產企業不受外國企業不公正的競爭,保護其免受因歐盟貿易保護措施而招致的報復,歐盟升級貿易保護工具并非針對中國,但中國不可避免的將成為受其影響最大的國家,草案中“自行立案”、“從低征稅規則”等關鍵問題的提議,明確是以中國為主要考慮因素。歐美協調增強,重啟TTIP談判4二、大國關系背后的博弈歐美重啟TTIP談判

國家信息中心預測部世界經濟研究室副主任張茉楠認為,歐美重啟TTIP談判原因是美國欲推動經濟轉型,并重奪國際貿易規則制定的主導權。即美國分別通過控制美洲大陸兩側的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制海權,進而主導歐亞大陸的政治、經濟秩序,最終實現稱霸全球的戰略目標。TTIP:跨大西洋貿易和投資伙伴協定歐美重啟TTIP談判美國已經正式啟動了TPP(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協定),并計劃于今年年內完成談判。美國主導的TPP不僅將規定取消或降低商品的關稅,還將涵蓋安全標準、技術貿易壁壘、動植物衛生檢疫、競爭政策、知識產權、政府采購、爭端解決,以及有關勞工和環境保護的規定,標準之高和覆蓋領域之廣遠超一般自貿區協議,稱之為“立足于下一代”的貿易新體制。歐美重啟TTIP談判TTIP的談判規格也非常高,一旦談判達成,美歐將在知識產權、勞工標準等方面制定新的規則,這對想進入美歐市場的企業來說無疑提高了“門檻”;另一方面,由于自貿區具有對內開放、對外限制的特征,因此,在美歐之間貿易壁壘降低的同時,對區外經濟體則構成更高的壁壘,會產生貿易轉移的效果,而這也意味著中國對美出口將面臨歐盟的競爭壓力,對歐盟出口將面臨來自美國的競爭壓力。

中國也許重新成為規則的被動接受者,因為任何由美歐采納的技術和法規標準都將可能成為未來雙邊、多邊和地區間貿易談判的參考標準,進一步鞏固在全球貿易規則制定方面的壟斷地位和話語權。“許多國家一旦無法面對美歐建立的全球監管以及產品標準的壓力,就會成為歐美規則的跟隨者。”歐美重啟TTIP談判無論歐美的目的是什么,對中國而言,這都不算是什么好消息,無論是TPP,還是TTIP,中國都被孤立在外。德意志銀行近日發布研究報告稱,奧巴馬宣布與歐盟啟動貿易協定談判,與美方希望與亞太地區(不包括中國)達成的TPP類似,是應對中國實力提升而采取的防御性策略。中國國際貿易學會副會長李永則認為,TTIP高調啟動也可看作是在向中國發出信號:美國要繞開中國,不僅跨越太平洋,還要跨越大西洋,建起技術標準和監管規范,更有效地遏制中國的迅速崛起。三、地區熱點動態盡管和平、發展、合作仍是時代潮流,但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此起彼伏。國際安全威脅日趨多樣化,各種安全問題相互交織,綜合性、突發性和擴散性增強。把握地區形勢演變的脈絡,要重點關注幾個地區熱點動態

一是中東格局在動蕩中繼續深度調整2.朝核問題出現嚴重倒退3.中日釣魚島爭端不斷1.中東格局在動蕩中繼續調整中東格局在動蕩中調整敘利亞危機巴以問題伊朗與沙特

敘利亞自2011年3月中旬陷入動蕩,政府軍與反對派武裝持續的沖突導致大量人員傷亡。2012年4月12日,敘政府軍和反對派武裝在聯合國和阿盟聯合特使安南的斡旋下暫時停止沖突。聯合國安理會4月21日通過決議,決定設立聯合國敘利亞監督團監督停火。2012年6月30日,聯合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及敘利亞的一些鄰國在日內瓦達成協議并發表了《日內瓦公報》,建議在敘利亞建立一個包括各方在內的過渡政府,在全民對話的基礎上修訂敘利亞憲法。此外,《公報》還建議在敘利亞舉行多黨派選舉,并成立新的國家機關。中東格局在動蕩中調整敘利亞危機巴以問題伊朗與沙特

敘利亞面對的外部壓力日益升級,西方和部分阿拉伯國家希望“加速”結束巴沙爾政權。雖然敘政府希望通過舉行新憲法公投等改革措施來凝聚人心,但反對派根本不予承認,敘政府和反對派缺乏最基本的互信,開啟政治解決進程困難重重。反對派武裝化、暴力化程度正在加劇。中東格局在動蕩中調整敘利亞危機巴以問題伊朗與沙特

12月4日,北約已同意在土耳其與敘利亞接壤地區部署“愛國者”導彈系統。12月11日,美國正式承認敘利亞反對派“全國聯盟”,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盧卡舍維奇11月12日表示,俄方正密切關注敘反對派組建全國聯盟一事,希望他們通過對話解決與政府的沖突,避免外部干涉。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11月12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方一貫主張敘利亞有關各方應切實落實安南“六點建議”、安理會有關決議和敘利亞問題“行動小組”日內瓦外長會議公報,立即停火止暴,共同支持聯合國—阿盟敘利亞危機聯合特使卜拉希米的斡旋工作,盡快開啟并推進敘利亞人民主導的政治過渡進程。中東格局在動蕩中調整敘利亞危機巴以問題伊朗與沙特

雖然巴沙爾已扭轉國內戰局,但無力確保政局朝著對其有利方向發展。敘危機解決前景主要取決于以下幾個因素:1.敘政府及敘反對派是否具有通過對話協商解決敘危機的真誠和決心。2.看世界主要大國對敘危機的態度。3.看包括聯合國和阿盟聯合特使在內的國際和地區組織斡旋努力能否取得積極成效。中東格局在動蕩中調整敘利亞危機巴以問題伊朗與沙特

政治解決敘利亞危機仍然是當前國際社會認同的路徑,而要實現政治解決,就離不開敘政府和反對派雙方的共同努力。敘反對派“全國聯盟”成立不久后發表的“多哈宣言”中已明確表示,該聯盟不會與敘政府進行對話。這與國際社會致力于推動政治解決敘危機的立場不符,將會對政治調解進程產生不利影響。敘國內和國際上的幾種力量正在碰撞﹑搏擊,還需要一些時間才能比較明朗,西方國家通過武力干涉推翻敘利亞巴沙爾政權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最后是通過和平協商解決還是通過外來武力干涉解決,那么還要看局勢能朝哪個方向堅持得更久遠些。

中東格局在動蕩中調整敘利亞危機巴以問題伊朗與沙特

巴勒斯坦和以色列沖突繼續,今年11月13日,雙方再次爆發沖突,巴勒斯坦指責以色列軍隊在卡法爾?高杜姆鎮抓捕了4名年齡為5-9歲的巴勒斯坦兒童,并在超過一小時之后才釋放了他們。隨著遜尼派和什葉派的矛盾加深,以民族為核心的“中東地區多極化”漸趨明朗。中東格局在動蕩中調整敘利亞危機巴以問題伊朗與沙特

“遜尼派”全稱為“遜奈與大眾派”,遜尼派是伊斯蘭教中教徒最多的一個教派,占全世界穆斯林的90%左右。此教派的教徒主要分布在阿拉伯國家以及土耳其、印度、馬來西亞等國。遜尼派主張繼承人應由穆斯林公社根據資歷、威望選舉產生。因而認為穆罕默德的門徒、由穆斯林公社推選的哈里法(政教合一的領袖,共四人)是合法繼承人。雖然將其他不同信仰視為異端,卻同時提倡求大同存小異,融合不同見解,努力調合真主的無限權威和人的責任這兩個觀念。遜尼派與什葉派的區別中東格局在動蕩中調整敘利亞危機巴以問題伊朗與沙特

“什葉派”是伊斯蘭教中僅次于“遜尼派”的第二大教派,主張世襲原則,該派認為只有出身于哈希姆家族(即圣族)的阿里及其直系后裔才是穆罕默德的合法繼承人,否認阿布·伯克爾、歐麥爾、奧斯曼前3任哈里發的合法性。目前該派主要分布在伊朗、伊拉克、印度、巴基斯坦、也門、敘利亞、黎巴嫩、阿富汗、土耳其、巴林等國,全世界10%的穆斯林屬這一派。其中近一半在伊朗,什葉派否認遜尼派所擁戴的哈里法作為宗教領袖的合法性,稱宗教領袖的最高領袖為伊瑪姆,阿里為第一任伊瑪姆(阿拉伯語意為指導者)。此后,直到第12代伊瑪姆,均是阿里的嫡傳子孫,伊朗前宗教領袖霍梅尼就屬于這派。中東格局在動蕩中調整敘利亞危機巴以問題伊朗與沙特

伊斯蘭教內什葉派和遜尼派兩大派一直進行著激烈斗爭,直到現在也沒有停止。海灣地區是什葉派穆斯林集中的地區,但該地區除伊朗外全部是遜尼派掌權,什葉派一直在為爭取改變這種不平等的政治權力分配而斗爭。在中東地區根據宗教進行權力分配的惟一國家就是黎巴嫩。在1943年獨立前,黎巴嫩各教派達成協議,總統由基督教人士擔任,總理由伊斯蘭教遜尼派擔任,議會議長由什葉派人士擔任,部長和議員根據教派人數按比例分配。伊朗是什葉派為主,沙特是遜尼派為主,宗教信仰不同,而且都是地區大國,兩國之間的矛盾加大。伊朗和沙特分別是敘利亞交戰雙方的主要資助者。遜尼派與什葉派之爭朝核問題2013年2月12日,朝鮮進行了第三次核試驗。3月11日宣布朝鮮停戰協定完全無效,進入準戰爭狀態。

朝核問題出現嚴重倒退。寧邊五兆瓦核反應堆高空偵查照片

追根溯源,朝鮮半島的核危機是冷戰的產物。北方強烈要求美國撤出部署在半島南部的核武器,其意圖也是明顯的。北方為了自身的安全和發展需要而建立自己的核設施。這種核設施的目的有二:其一,在國家安全遭遇威脅時成為一種防御的籌碼與工具;其二,在和平建設時期被用作一種重要的能源來開發。1.朝鮮為什么要研發核武器美國在朝核問題上大做文章是希望牢牢掌握朝鮮半島及東北亞地區安全的主動權,維護其在這一地區的戰略地位。而朝鮮則希望借助核危機迫使美國改變對朝政策,并希望美國能在朝鮮安全與能源供應方面做出承諾。其目的,一是徹底解除朝鮮的安全困境;二是為已經開始的朝鮮國內改革獲取物質的和道義的支持。相當一部分國際觀察家認為,對于處在饑荒邊沿的朝鮮,這樣做是為了生存。2.朝鮮核問題的實質

保證朝鮮半島無核化,這符合包括朝鮮在內的有關各方的利益,更是維持東北亞地區局勢穩定的需要。但朝試圖在擁核的前提下實現經濟發展,和平機制的談判一時難以啟動,朝核問題仍存不確定性,半島形勢依然有再次逆轉的可能。美國必須意識到,一味的強硬只會適得其反。作為對主權和自尊十分敏感的國家,朝鮮很難屈服于武力。國際社會尤其是美國有責任考慮朝鮮的安全需要,有義務幫助朝鮮營造一個有利于開放和改革的國際環境,也有義務幫助朝鮮把改革和開放向前推進。3.一定要建立朝鮮半島無核化中日釣魚島爭端

2012年1月3日,日本第十一管區海上保安總部(那霸)的巡邏船發現沖繩縣石垣市議員仲間均等3人登上了釣魚島。

2012年3月16日,由中國海監50、66船組成的中國海監定期維權巡航編隊抵達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附近海域進行巡航。日本海上保安廳PL62號、PLH06號和PL61號三艘巡視船先后抵達釣魚島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