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課 國家出路的探索與列強侵略的加劇 課件 【知識建構+點播拓展】高中歷史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_第1頁
第17課 國家出路的探索與列強侵略的加劇 課件 【知識建構+點播拓展】高中歷史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_第2頁
第17課 國家出路的探索與列強侵略的加劇 課件 【知識建構+點播拓展】高中歷史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_第3頁
第17課 國家出路的探索與列強侵略的加劇 課件 【知識建構+點播拓展】高中歷史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_第4頁
第17課 國家出路的探索與列強侵略的加劇 課件 【知識建構+點播拓展】高中歷史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7課國家出路的探索與列強侵華的加劇新課標:1.認識列強侵華對中國社會的影響,概述晚清時期中國軍民反抗外來侵略的斗爭事跡,理解其性質和意義;2.認識社會各階級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重難點: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的意義及局限;甲午中日戰爭的影響1、背景(1)清政府統治腐敗,階級矛盾空前激化(2)外國資本主義的侵略,民族矛盾激化(3)自然災害頻繁,百姓生活困苦(4)洪秀全創立“拜上帝教”一、太平天國運動(農民階級)滿洲縱貪官污吏,布滿天下,使剝民脂膏,士女皆哭泣道路,是欲我中國之人貧窮也。官以賄得,刑以錢免,富兒當權,豪杰絕望,是使我中國之英俊抑郁而死也。——《奉天討胡檄布四方諭》廣西夏季水災嚴重,而秋、春、冬季的旱災也同樣不輕。晚晴廣西旱災22次,平均不到三年就發生一次。……晚清廣西大蝗災就有21次,1848年,廣西飛蝗蔽日,如暴風驟雨之至,颯颯有風,所下之處禾苗菽麥嚼食一空……——《近代中國災荒紀年》洪秀全開辟真神惟上帝,無分貴賤拜宜虔。天父上帝人人共,天下一家自古傳。

—《原道救世歌》天下多男人,盡是兄弟之輩,天下多女子,盡是姊妹之群,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爾吞我并之念。—《原道醒世訓》軍事全盛1851年1864年領導集團內訌1856年失敗原因內因:外因:中外勢力的聯合絞殺根本:?1853年金田起義天京陷落天京事變定都天京2、過程1851年起義

1853年定都

1856年內亂

華爾洋槍隊1864年在湘軍、淮軍和外國人帶領的洋槍隊進攻下失敗

洪仁軒、陳玉成、李秀成3、綱領綱領性文件1853年革命向何處去的問題1859年材料1根據“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則,把土地按畝產多少分為上中下三級九等,“好丑各半”,互相搭配,按人口平均分配。凡十六歲以上的男女每人一份,數量相同。十五歲以下的減半。又有調劑之法:“此處不足則遷彼處”,“豐荒相通”,“以豐賑荒”。

材料2弟等細思安徽、江西米糧廣有,宜令鎮守佐將在彼曉諭良民,照舊交糧納稅。——《東王楊秀清等奏請曉諭良民照舊交糧納稅本章》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要求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表達了幾千年來中國農民對土地的強烈渴望。表達了農民群眾不僅要求擺脫封建制度,還幻想在維護小農經濟的基礎上,消滅剝削和貧困,反映了農民追求社會財富平均的理想。絕對平均主義是空想,也是難以推行的。《天朝田畝制度》規定實行怎樣的土地制度?當時人民會普遍歡迎嗎?結果如何?評價:A、革命性:它反映了農民要求獲得土地的強烈愿望,是幾千年來農民反封建斗爭的思想結晶B、空想性:體現的絕對平均主義思想,嚴重脫離實際,未能實施

C、落后性:沒有超越封建經濟范疇材料

洪仁玕向洪秀全提出了一個統籌全局的方案——《資政新篇》。他指出立法的重要性,認為英國之所以成為當時的“最強之邦,由法善也”。主張效法西方資本主義,尤其是提出“準富者請人雇工”,對窮人“宜人作工,以受所值”。……在外交方面,主張同資本主義國家自由通商,進行文化交流,但外人不得干涉太平天國的內政和“國法”。——李侃等《中國近代史(1840-1919)》思考:《資政新篇》追求什么?它是對《天朝田畝制度》的繼承和發展嗎?在當時有沒有實施的可能?發展資本主義VS實行平均主義《資政新篇》提出了新的社會經濟政策,試圖回答農民革命應當向何處去等問題。反映了太平天國的一些領導人開始向西方尋求真理,探索中國獨立、富強道路的迫切愿望,這與洪仁玕在香港的生活經歷有關。但由于不符合中國社會實際,農民階級的歷史局限性,缺乏科學思想理論的指導,沒有先進階級的領導,是不可能沖破封建社會的制度和思想,失敗是必然的。近代中國最早、最完整的發展資本主義的構想。4、失敗原因(1)主觀:農民階級的局限性(缺乏科學理論指導,沒有先進階級的領導,不可能沖破封建社會的制度和思想)(2)客觀: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絞殺太平天國要破壞的是一個人壓迫人,人剝削人的舊社會,意圖建立的是一個沒有壓迫剝削的公平正直的新社會。它反抗封建暴政斗爭的正義性和合理性是不容否認的!財權和兵權逐漸地落到了地方督撫手中,朝廷的權力也慢慢只剩下了任官命將一項(這一項權力后來也受到侵蝕)……兵要自己調,勇要自己募,餉要自己籌。——茅海建《苦命天子:咸豐皇帝奕寧》1864年清政府的10名總督中漢人占9名,15名巡撫全部由漢人來擔任,從1861年至1890年之間,清廷任命的44個總督,漢人占34個,挑選來擔任巡撫的117人之中,漢人占104人。——張海鵬《中國近代通史》

(1)沉重打擊了清王朝的統治。(2)引起政治和權力結構的變化湘淮系官僚集團形成,中央權力下移。(3)促使清政府部分官僚提出向西方學習,發起了洋務運動。(4)破壞了東南沿海經濟的發展,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南方的近代化。5、歷史意義1、背景外患:兩次鴉片戰爭內憂:太平天國運動2、目的目的:在不改變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進科技,維護清朝統治。目標:“自強”、“求富”3、代表人物

地主階級洋務派二、洋務運動(地主階級)19C60S-19C90S中體西用況今日和議既成,中外貿易,有無交通,購買外洋器物,尤屬名正言順,購成之后,訪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習,繼而試造,不過一二年,火輪船必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發逆,可以勤遠略。

—曾國藩:《復陳購買外洋船炮折》中央:奕訢地方:曾國潘、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江南制造總局、福州船政局、湖北槍炮廠三個大型企業……已開始從手工生產轉變為機器生產,已從傳統工業進入到現代工業。——摘編自張海鵬主編《中國近代通史》(1)創辦近代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2)新式教育:創辦培養翻譯和軍事人才的學校(3)籌劃海防:建成以北洋艦隊為代表的新式海軍二、洋務運動(地主階級)19C60S-19C90S4、內容創辦近代企業江南機器制造總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機器局等上海輪船招商局、上海機器織布局、開平煤礦等軍事工業(官辦)自強民用工業(官督商辦)求富夫欲自強必先裕餉;欲浚餉源莫如振興商務。……微臣創設招商局之初意,本是如此。——李鴻章《議復梅啟照條陳折》官督商辦:清政府利用私人資本舉辦新式工礦企業的組織形式之一(19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官府因經費不足,需要籌集商股,商人為免除地方封建勢力干擾并取得免稅權,采取這類經營組織形式。這類企業一般由洋務官僚本身或官派人員掌握管理大權,商人并無實權。經營腐敗,虧蝕很多,遂被官商合辦企業所代替。1871年,洋務派代表官僚曾國藩上奏清廷要求派遣留學生赴美“學習軍政、船政、步算,制造諸學……使西人擅長之技中國皆能諳悉,然后可以漸圖自強”——摘編自王健朗、黃克武《兩岸新編中國近代史·晚清卷》第一批留美幼童幾年后,頑固派官僚陳蘭彬任美國公使……孩子們長了知識,也淡漠了禮節,見了他無人行跪拜禮,陳蘭彬勃然大怒,以學生“腹少儒書,德性未堅,尚未究彼技能,實易沾其惡習”為由,上奏撤回全體學生……洋務派雖阻攔,但慈禧太后同意詔回全體學生。——摘編自王立新《洋務運動》詹天佑唐國安唐紹儀洋務派還創辦了培養翻譯人才和軍事人才的學校,建成了以北洋艦隊為代表的新式海軍。福州船政局5、評價(1)進步性:中國早期現代化的嘗試。①引進了技術,培養了人才(經濟、軍事、教育近代化)②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③客觀上刺激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2)局限性:只學習西方科學技術,是對封建制度的修補,失敗是必然的。光緒六年(1880)李鴻章、劉銘傳奏請修建,到了光緒二十年(1894)還只修建天津附近的一小段。為什么呢?因為一般人相信修鐵路就破壞風水。——蔣廷黻《中國近代史》

我辦了一輩子的事,練兵也,海軍也,都是紙糊的老虎……不過勉強涂飾,虛有其表。——李鴻章(一)邊疆危機方位危機表現中國應對結果/影響西北西南東南1864,英國支持阿古柏入侵新疆俄國出兵占領伊犁1883,法國控制越南,侵略中國1879,日本吞并琉球1878,左宗棠收復新疆1884,新疆建省中法戰爭,1885,鎮南關大捷西北邊疆度過危機《越南條款》,越南獨立1885,臺灣建省宗藩關系逐漸解體(19世紀60年代—19世紀90年代)三、邊疆危機與甲午中日戰爭(二)甲午中日戰爭相關史料日本在“明治維新”以后,大力發展資本主義,國力逐漸強盛。但國內市場狹小,統治集團急需從對外侵略擴張中尋求出路,制定了以侵略中國為中心的“大陸政策”。明治大帝遺策是第一期征服臺灣,第二期征服朝鮮,第三期征服滿蒙,第四期征服支那,第五期征服世界。——(日)田中義一(1)19世紀末,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向帝國主義階段過渡,加緊對外侵略擴張(2)明治維新以后,日本走向資本主義發展道路,積極向外擴張(3)朝鮮東學黨起義(直接原因)1.背景(19世紀60年代—19世紀90年代)三、邊疆危機與甲午中日戰爭

1894-1895年

豐島海戰(爆發)

平壤戰役黃海海戰(失去制海權)遼東戰役(旅順大屠殺)威海衛戰役(北洋水師全軍覆沒)(二)甲午中日戰爭2.過程3.結果《馬關條約》(19世紀60年代—19世紀90年代)三、邊疆危機與甲午中日戰爭4.失敗原因:①客觀:日本蓄謀已久,準備充分②主觀:清政府統治腐敗(根本),民眾尚未覺醒;避戰自保消極防御承認朝鮮獨立割讓遼東半島、臺灣全島及附屬所有島嶼、澎湖列島賠款2億兩白銀增開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通商口岸日本可以在中國通商口岸設廠制造便于日本控制朝鮮,進一步侵略中國嚴重破壞中國的領土主權,刺激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加劇民眾負擔,列強進一步控制中國經濟命脈帝國主義侵略勢力進一步深入中國內地掠奪中國原料和勞動力,嚴重阻礙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馬關條約》內容及影響侵略方式轉變:商品輸出資本輸出(二)甲午中日戰爭5.影響《馬關條約》簽訂北洋艦隊全軍覆沒“一律預備與倭人決一死戰,不愿將全臺歸于倭人,眾志成城,有死無二。”

——《申報》1895年5月15日(1)進一步把中國推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2)甲午中日戰爭的失敗,證明了洋務運動的破產。(3)國人民族意識覺醒;社會各階層掀起了救亡圖存的斗爭(4)刺激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19世紀60年代—19世紀90年代)三、邊疆危機與甲午中日戰爭1.三國干涉還遼2、強租租借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