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南京廣播電視大學開放教育金融學專業專升本_第1頁
2023年南京廣播電視大學開放教育金融學專業專升本_第2頁
2023年南京廣播電視大學開放教育金融學專業專升本_第3頁
2023年南京廣播電視大學開放教育金融學專業專升本_第4頁
2023年南京廣播電視大學開放教育金融學專業專升本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南京廣播電視大學開放教育金融學專業(專升本)《金融發展史》課程教學大綱第一部分大綱說明一、課程的性質與任務金融發展史是一門專業基礎理論課,通過學習使學員掌握我國金融發生、發展、演變的過程,懂得今天的金融是從歷史的金融發展而來的,明了金融歷史是沉淀的金融現實,金融現實是正在演繹的金融歷史,對的理解目前我國正在進行的經濟金融改革,指導實際經濟金融工作,同時也為以后專業課學習打下良好基礎二、本課程與其它課程的銜接前續課程:政治經濟學、貨幣銀行學后續課程:金融專業的專業課三、課程的學時和學分本課程的計劃授課時數為72學時,電視教學3課時,4學分。第四學期開設。四、教學規定的層次教學過程中,有關基本概念、基本知識、基本原理按“了解、掌握、重點掌握”三個層次進行。了解:規定學員對這部分內容知道,對其中關系到貨幣、信用、金融機構的人物、事件要把握;掌握:規定學員對這部分內容可以理解并把握;重點掌握:規定學員對這部分內容可以進一步理解并純熟把握,同時能準確地應用。第二部分教學進度安排本課程教學媒體重要有文字教材、錄像教材兩種形式。文字教材為《中國金融發展簡史》(袁遠福、繆明揚編著);錄像由本課程責任教師主講,3課時,是文字教材的配套教材,重要講授教學重點、難點、疑點。教學進度安排表周次教學內容作業課內輔導學時自學學時錄像輔導學時一第一章:先秦的貨幣和信用130.5第二章:秦至隋朝的金融13第三章:唐宋的金融習題130.5第四章:明清(鴉片戰爭)的金融13四第五章:鴉片戰爭以后清朝統治時期的金融260.5第六章:北洋政府統治時期的金融26六第七章:國民政府統治初期的金融習題260.5第八章:抗日戰爭時期的金融26八第九章:官僚資本金融的極度擴張及其崩潰26第十章:新民主主義金融習題260.5十第十一章:國民經濟恢復時期和“一五”期間的金融26第十二章:“大躍進”時期與國民經濟調整時期的金融26十二第十三章:“文化大革命”時期的金融工作260.5第十四章:“撥亂反正”時期與經濟體制改革以來的金融習題26十三期末復習(答疑)習題第三部分教學內容先秦的貨幣和金融教學目的與規定:通過本章教學使學員掌握古代貨幣和信用的起源及初期發展,理解春秋戰國時代貨幣和信用的特點,了解布幣演變的過程,對我國先秦的貨幣和信用有一個整體結識,明了我國是一個有著悠久金融史的文明古國。[重點掌握]1、古代貨幣形成的條件;2、信用產生的條件[一般掌握]1、我國最早的貨幣——貝幣;2、貝殼充當貨幣的因素;3、我國初期4種重要銅鑄幣——布幣、刀幣、環錢、蟻鼻錢;4、春秋戰國時代貨幣的特點;5、初期的信用形式;6、泉府[一般了解]1、仿制貝;2、布幣演變的三個階段:原始布、空首布和平首布;3、黃金的兩個重量單位;4、郢爰、陳爰、爰金第一節先秦的貨幣一、古代貨幣的起源二、古代貨幣的初期發展三、黃金四、春秋戰國時代貨幣的特點先秦的信用一、信用的發生二、春秋戰國時代的信用教學難點:信用的產生?弄清信用比貨幣的歷史還悠久。教學建議:建議對信用產生的條件作重點講解。第二章秦至隋朝的金融教學目的與規定:通過本章教學使學員掌握秦始皇統一貨幣的過程及其意義、漢武帝改革幣制的內容、評價及典質的產生,了解漢朝初年錢幣鑄造的混亂狀況及三國至隋朝的幣制。[重點掌握]1、秦始皇統一貨幣及其意義;2、漢武帝改革幣制的內容及評價;3、典質的產生[一般掌握]兩漢的放款市場[一般了解]1、漢朝初年錢幣鑄造的混亂狀況;2、三國至隋朝的幣制;3、銅錢的兩個重要單位“文”和“貫”第一節秦至隋朝的貨幣一、秦始皇統一貨幣二、漢武帝改革幣制三、三國至隋朝的幣制第二節秦至隋朝的信用一、兩漢的放款市場二、典質的產生教學難點:秦始皇統一貨幣和漢武帝的幣制改革的評價。教學建議:建議結合秦及隋朝時期的社會經濟歷史前景講解其貨幣和信用的改革與發展。第三章唐宋元的金融教學目的與規定:通過本章教學使學員掌握唐高祖改革幣制的內容、紙幣的產生和發展、元朝的紙幣管理制度、唐朝和宋朝信用事業與發展,了解宋朝貨幣制度的特點及匯兌產生的過程,從而對我國最早的紙幣和存款機構有所結識。[重點掌握]1、唐高祖改革幣制的內容及評價;2、紙幣的產生和發展;3、元朝的紙幣管理制度;4、最早的存款機構——寄附鋪;5、書貼;6、匯兌的產生;7、貨幣兌換的產生;8、宋朝的國家信用[一般掌握]1、宋朝貨幣制度的特點;2、稱提之術;3、元世祖統一紙幣;4、唐朝的私人放款和政府放款;5、匯兌產生的過程[一般了解]1、紙幣產生的過程;2、銀會子貨幣與幣制一、唐高祖改革幣制二、鐵錢、黃金和白銀的使用三、紙幣的產生和發展四、元朝的紙幣及其管理第二節信用和信用機構一、唐朝信用事業的發展二、宋朝的國家信用和貨幣教學難點:唐朝貨幣制度的特點及形成因素;宋朝紙幣產生的經濟條件;中國貨幣在元朝發生的變革;紙幣兌換業興起和發展的因素。教學建議:建議講清古代金融到唐朝有大發展、宋朝有了紙幣、元朝時以白銀作為本位幣及唐朝的新信用業務、信用機關、信用工具來講解。明清(鴉片戰爭前)的金融教學目的與規定:通過教學使學員掌握錢莊和票號的產生與興起,弄清明朝紙幣的特點、白銀貨幣地位的確立、典當行的發展,了解實銀兩和虛銀兩,從而結識到明清兩朝處在中國封建社會后期和晚期,社會生產力停滯,但隨著封建生產關系統治下的商品經濟的發展,資本主義萌芽產生了。[重點掌握]1、錢莊的興起;2、票號的產生[一般掌握]1、明朝紙幣制度的特點;2、白銀貨幣的確立;3、典當業的發展;4、銀號、帳局[一般了解]實銀兩與虛銀兩第一節貨幣與幣制一、明朝的紙幣制度二、白銀貨幣地位的確立三、制錢第二節信用和信用機構一、典當業的發展二、錢莊(銀號、賬局)的興起三、票號的產生教學難點:明朝貨幣制度的特點及通貨膨脹的因素;白銀貨幣地位確立的過程;明清時期信用機構。教學建議:建議結合明清貨幣和信用產生和發展的經濟背景來講解。鴉片戰爭以后清朝統治時期的金融教學目的與規定:通過本章教學使學員掌握當時貨幣制度的危機及金融機構的變化和中國銀行業的興起的歷史條件和特點,了解外國銀行的設立及其擴張概況,從而結識中國金融性質從封建的金融演變成半封建半殖民地金融的過程。[重點掌握]1、自鑄銀元——光緒之寶;2、錢莊的業務;3、莊票、資金拆借、匯劃制度;4、票號的匯兌和存貸款業務;5、票號發展和衰亡的因素;6、外國銀行對中國經濟侵略和掠奪的重要手法;7、戶部(大清)銀行、信成銀行的設立;8、中國銀行興起的特點。[一般掌握]1、銀兩制度的落后性;2、自鑄銅元——光緒之寶;3、制錢的落后性;4、典當業的業務;5、典當業衰亡的因素;6、票號的組織形式和經營方式;7、官銀錢號的設立與裁撤;8、清末上海發生的三次金融風潮;9、麗如銀行、匯豐銀行;10、中國銀行業興起的歷史條件;11、中國通商銀行、交通銀行的設立。[一般了解]1、實銀的種類、名稱、重量、成色、稱量;2、虛銀兩、九八規元、天津行化銀、漢口洋例;3、官當;4、外國銀行的設立及其擴張概況;5、浙江興業銀行、四明商業儲蓄銀行的設立。貨幣制度的危機一、落后的銀兩制度二、自鑄銀元三、從制錢到銅元四、銀貴錢賤金融機構的變化一、典當業由盛而衰二、錢莊的發展三、票號由興盛到衰亡四、官銀錢號五、清末金融風潮資本主義金融勢力的入侵一、外國銀行的設立及其擴張二、外國銀行的經濟侵略與掠奪三、國際銀行團中國銀行業興起一、中國銀行業興起的歷史條件二、中國通商銀行的成立三、戶部(大清)銀行和交通銀行的設立四、私人資本銀行的出現五、中國的銀行業興起所表現出的特點教學難點:辛亥革命以后票號消亡而錢莊猶存的道理;清末外國銀行控制中國金融市場的手段;中國銀行業興起的歷史背景;清末的金融風潮。教學建議:建議結合鴉片戰爭后,外國資本侵入中國,中國社會性質和經濟結構發生變化;甲午戰爭后,帝國主義列強擴大了對中國的侵略,中國社會和經濟的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質加深來講解。讓學生感受到中國金融在這一階段發生的劇烈變化,從而激發學員的愛國熱情。北洋政府統治時期的金融教學目的與規定:通過本章教學使學員掌握帝國主義在華的金融勢力擴張過程及我國金融業的發展,了解北洋政府統治時期紙幣的發行與流通混亂狀況,從而理解帝國主義進一步控制中國的財政金融狀況以及中國的金融業卻因軍閥政府濫發公債和第一次世界大戰而有所發展,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重點掌握]1、國際銀團的演變與“善后大借款”;2、中國銀行的開業和交通銀行的發展;3、錢莊繼續發展的因素;4、《國幣條例》與袁頭幣的鑄造。[一般掌握]1、京鈔風潮;2、南三行、北三行;3、信托公司與交易所的出現與“信交風潮”;4、《國幣條例》;5、紙幣的發行與流通的混亂狀況。帝國主義在華金融勢力的擴張一、匯豐銀行奪取關稅保管權二、外國銀行勢力的繼續擴張三、銀行團的演變和“善后大借款”中國金融業的發展一、中國銀行和交通銀行二、民族資本銀行的發展三、錢莊的繼續發展四、證券市場的興起和信交風潮混亂的貨幣流通一、幣制改革的爭論二、銀元、銅元的鑄造與流通三、紙幣的發行與流通教學難點:“京鈔風潮”的因素;國際銀行團的侵略活動;中國民族資本銀行的發展。教學建議:建議結合中國革命史相關內容學習,挖掘教學內容的德育性來結識中國銀行業的產生與發展。國民政府統治初期的金融教學目的與規定:通過本章教學使學員掌握官僚資本金融壟斷體系的建立、帝國主義對東北金融的掠奪及民族資本金融業的繼續發展和錢莊走向衰落,了解美國白銀政策及對中國經濟、金融的破壞和美英日對中國貨幣支配權的爭奪。[重點掌握]1、中央銀行的設立;2、國民政府對中、交兩行的控制;3、中國農民銀行、中央信托局、郵政儲金匯業局、合作金融的設立;4、廢兩改元和法幣政策的評價;5、日本帝國主義對東北金融的掠奪;6、錢莊衰落的因素[一般掌握]1、官僚壟斷金融資本兼并民族資本銀行和控制錢莊的方法;2、廢兩改元的內容;3、法幣政策的內容;4、國民政府統治初期民族資本金融業的發展;5、上海成為全國金融中心的因素[一般了解]1、帝國主義轉嫁經濟危機;2、美英日對中國貨幣支配權的爭奪;3、美國白銀政策及其對中國經濟、金融的破壞第一節英美日在中國的爭奪一、帝國主義轉嫁經濟危機二、英美日對中國貨幣支配權的爭奪三、東北金融殖民地化第二節官僚資本金融壟斷體系的建立一、設立中央銀行二、控制中國銀行和交通銀行三、設立中國農民銀行四、設立中央信托局和郵政儲金匯業局五、推行合作金庫六、兼并民族資本銀行和控制錢莊第三節幣制改革一、廢兩改元二、美國白銀政策與中國白銀外流三、實行法幣政策第四節民族資本金融業的繼續發展和錢莊走向衰落一、金融業資產階級對國民政府的經濟支持二、民族資本銀行的繼續發展三、其它金融機構概況四、金融市場的發展——上海成為全國的金融中心五、錢莊的衰落教學難點:國民政府官僚資本金融壟斷體系的形成、民族資本金融業發展情況、上海成為全國金融中心的因素。教學建議:建議圍繞國民黨政府憑借政權力量建立起官僚資本金融壟斷體系和壟斷貨幣、東北金融殖民地和民族資本金融業三塊來講解??谷諔馉帟r期的金融教學目的與規定:通過本章教學使學員掌握抗日戰爭時期的金融體制及民族資本金融業,了解日本帝國主義對關內淪陷區的金融掠奪。[重點掌握]1、四聯總處;2、國民政府強化中央銀行職能的諸種措施的評價;3、國民政府克制通貨膨脹的措施及其失敗的因素;4、日本帝國主義對淪陷區的掠奪[一般掌握]1、抗戰時期大后方金融發展的因素和特點;2、國民政府戰時金融管制的評價[一般了解]1、抗戰時期大后方金融發展概況;2、法幣通貨膨脹的概況;3、抗戰時期民族資本金融業的發展概況第一節抗日戰爭時期的金融體制一、抗日戰爭時期大后方金融業的畸形繁榮二、戰時金融管制三、設立四聯總處,強化中央銀行職能四、四行的聯合貼放業務第二節法幣的通貨膨脹一、抗日戰爭期間國民政府的財政狀況二、法幣的膨脹三、克制通貨膨脹的措施及其失敗第三節抗日戰爭時期的民族資本金融業一、民族資本銀行的內遷及業務活動的受限制二、民族資本銀行在通貨膨脹中分沾利益第四節日本帝國主義對關內淪陷區的金融掠奪一、日本帝國主義對關內的金融掠奪二、運用、排擠法幣三、實行通貨膨脹教學難點:國民政府戰時金融管制、國民政府強化中央銀行職能的措施、國民政府克制通貨膨脹的措施。教學建議:建議針對通貨膨脹及日本帝國主義對關內金融掠奪的兩大特點講解。第九章官僚資本金融的極度擴張及其崩潰教學目的與規定:通過本章教學使學員掌握國民政府統治時期通貨膨脹的過程及其因素,了解美國獨占國統區的金融市場,民族資本金融業的衰落、官僚資本銀行壟斷地位加強的概況,結識抗日戰爭勝利后,國民政府使金融成為其繼續擴張官僚資本和進行反革命內戰的工具,但在人民革命力量的打擊下,官僚資本金融壟斷體系以這個政權的垮臺而崩潰,半封建半殖民地金融從此結束。[重點掌握]1、國民政府統治時期通貨膨脹的過程,并分階段分析其因素;2、法幣崩潰的因素[一般掌握]1、美國獨占國統區的金融市場;2、官僚資本銀行壟斷地位空前加強的概況;3、民族資本金融業的衰落第一節美國獨占國統區金融市場一、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美國對中國獨占地位的確立二、美國獨占中國的金融市場第二節官僚資本金融的極度擴張一、接受敵偽銀行和清理敵偽鈔券二、官僚資本銀行壟斷地位的空前加強第三節貨幣制度的總崩潰一、法幣加劇惡性膨脹二、法幣繼續惡性膨脹下的黃金政策三、法幣繼續惡性膨脹下的外匯政策四、金圓券的出籠及其崩潰五、官僚資本外逃六、銀元券的垂死掙扎第四節民族資本金融業的衰落一、國民政府對民族資本金融業的限制和打擊二、業務的萎縮三、民族資本金融業的投機活動教學難點:國民政府統治時期通貨膨脹的過程及因素、法幣崩潰的因素。教學建議:建議結合抗日戰爭勝利以后,國民政府發動反共反人民的內戰,運用金融繼續擴張官僚資本和進行反革命內戰的工具的形勢講解。第十章新民主主義金融教學目的與規定:通過本章教學使學員掌握革命根據地銀行貨幣發行的原則、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的建立及發展、中國人民銀行的成立與新民主主義金融體系的形成、人民幣的發行與全國貨幣的統一、解放戰爭時期新民主主義金融管理的內容和經驗,了解土地革命時期革命根據地銀行的業務及解放區銀行發展概況,理解新民主主義金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隨著著新民主主義事業的創建、發展、勝利,逐漸從創建經由發展而最終走向勝利。[重點掌握]1、革命根據地銀行貨幣發行原則;2、井岡山上井造幣廠與“工”字銀元的鑄造;3、贛南東固印刷廠與銅元票的印制;4、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的建立及發展;5、邊幣;6、中國人民銀行的成立與新民主主義金融體系的形成;7、人民幣的發行與全國貨幣的統一;8、解放戰爭時期新民主主義金融管理的內容和經驗[一般掌握]1、土地革命時期革命根據地銀行建立與貨幣發行概況;2、土地革命時期革命根據地銀行的鈔票管理;3、邊區銀行與邊幣發行概況;4、抗日根據地政府整頓貨幣流通市場的措施[一般了解]1、土地革命時期革命根據地銀行的業務;2、邊區銀行的業務;3、解放區銀行發展概況。第一節土地革命時期新民主主義金融的創建一、摧毀舊的金融制度二、革命根據地銀行的建立三、造幣廠和印鈔廠的建立四、根據地銀行的貨幣發行與管理五、革命根據地銀行的業務六、“左”傾機會主義錯誤對革命根據地金融業的影響七、策略轉變時期的金融政策第二節抗日戰爭時期新民主主義金融的發展一、邊區銀行的建立及其任務二、貨幣發行與貨幣流通三、邊區銀行的信貸業務第三節解放戰爭時期新民主主義金融的發展壯大一、解放區銀行的大發展二、中國人民銀行的成立與新民主主義金融體系的形成三、人民幣的發行與全國貨幣的統一四、對敵貨幣斗爭的最后勝利五、金融業務與金融管理教學難點:土地革命時期革命根據地銀行建立的背景、條件、目的;革命根據地銀行貨幣發行的原則、執行情況;解放戰爭時期新民主主義金融的金融業務與金融管理的內容、經驗。教學建議:建議結合土地革命時期、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的金融發展過程講解新民主主義金融由創建經由發展最終走向勝利。第十一章國民經濟恢復時期和“一五”期間的金融教學目的與規定:通過本章教學使學員掌握新中國金融體系建立的過程;對私營金融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因素和過程;高度集中的銀行體制建立的目的、過程和影響,了解國民經濟恢復時期對國營經濟和農業生產發展的支持,“一五”時期銀行籌集資金的手段和對國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支持,理解中國人民銀行配合有關部門為在全國范圍內建立新中國的金融體系,穩定金融物價,支持國營經濟發展壯大,對私營金融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等方面作出的積極奉獻。[重點掌握]1、對私營金融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因素和過程;2、高度集中的銀行體制建立的目的、過程和影響。[一般掌握]1、新中國的金融體系建立的過程;2、貫徹統一財經工作的決定與全國財政金庫體系的形成;3、新人民幣的發行[一般了解]1、國民經濟恢復時期銀行對國營經濟和農業生產發展的支持;2、“一五”時期銀行籌集資金的手段和對國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支持;3、銀行在促進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中的作用第一節國民經濟恢復時期的金融一、建立新中國的金融體系二、穩定金融物價三、貫徹統一財經工作的決定與《共同大綱》的金融政策四、為壯大國營經濟提供信貸五、私營金融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第二節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的金融一、運用多種手段聚集資金二、集中資金支持國營經濟發展壯大三、促進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四、發行新人民幣,健全貨幣制度五、建立高度集中的銀行體制教學難點:國民經濟恢復時期金融物價的穩定;對私營金融業社會主義改造;“一五”時期金融支持國營經濟的壯大;高度集中的銀行體制建立的目的、過程和影響。教學建議:建議結合《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史》講解。第十二章“大躍進”時期與國民經濟調整時期的金融教學目的與規定:通過本章教學使學員掌握“大躍進”中金融工作的失誤和影響、《銀行工作“六條”》的重要內容及實行效果,了解國民經濟調整的背景、目的、方針及金融工作的關系,對的結識“大躍進”時期,金融部門以高漲的政治熱情支持國民經濟的“大躍進”,以及國民經濟調整時期,銀行工作由混亂到正常并得到發展。[重點掌握]《銀行工作“六條”》的重要內容及實行效果[一般掌握]“大躍進”中的金融工作的失誤和影響[一般了解]國民經濟調整的背景、目的、方針及與金融工作的關系第一節“大躍進”時期的金融一、經濟盲目發展中的金融工作二、金融工作失誤對國民經濟的影響與金融工作中的糾“左”反“右”第二節國民經濟調整時期的金融一、國民經濟調整初期的金融工作二、“銀行工作六條”及其貫徹實行三、國民經濟調整績效在金融方面的重要表現教學難點:“大躍進”中的金融工作失誤、影響;國民經濟調整的背景、目的、方式及與金融工作的關系。教學建議:建議對的引導學員對“大躍進”時期金融工作中脫離實際導致金融管理放松、信貸失控的現象的結識。第十三章“文化大革命”時期的金融教學目的與規定:通過本章教學使學員掌握“文化大革命”中銀行工作轉機和挫折的啟示,了解“文化大革命”中金融管理混亂狀況的評價,結識到“文化大革命”中“批林批孔”、“反擊右傾翻案風”運動給金融工作的干擾。[重點掌握]“文化大革命”中銀行工作轉機和挫折的啟示[一般掌握]“文化大革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