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解讀

《GB/Z 20156-2006 軟件工程 軟件生存周期過程用于項目管理的指南》是一份指導性技術文件,旨在為軟件項目的管理提供基于軟件生存周期過程的方法論。該標準參考了國際上的相關實踐和理論,結合中國實際情況制定而成,適用于各種規模和類型的軟件開發項目。

本標準強調了軟件生存周期內各階段活動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系列推薦做法來幫助組織有效地規劃、執行、監控和控制軟件開發項目。它不僅涵蓋了從需求分析到系統測試直至產品發布的整個流程,還特別關注了如何通過有效的項目管理確保軟件質量、按時交付以及成本控制。

根據此標準,在軟件項目啟動之初就需要明確項目目標、范圍及預期成果;接著是詳細的計劃制定階段,包括但不限于工作分解結構(WBS)的設計、時間安排、資源分配等;實施過程中則需持續跟蹤進度與預算情況,并采取必要措施應對可能出現的風險或變更請求;最后,在完成所有預定任務后進行正式驗收并準備后續維護事宜。

此外,《GB/Z 20156-2006》還提倡采用迭代式開發模式,鼓勵團隊成員之間以及與其他利益相關者之間的溝通協作,以促進信息共享和問題解決效率。同時,對于文檔記錄也有嚴格要求,確保每個決策點都有據可查,便于后期審查或學習借鑒。


如需獲取更多詳盡信息,請直接參考下方經官方授權發布的權威標準文檔。

....

查看全部

  • 廢止
  • 已被廢除、停止使用,并不再更新
  • 2006-07-01 頒布
?正版授權
GB/Z 20156-2006軟件工程軟件生存周期過程用于項目管理的指南_第1頁
GB/Z 20156-2006軟件工程軟件生存周期過程用于項目管理的指南_第2頁
GB/Z 20156-2006軟件工程軟件生存周期過程用于項目管理的指南_第3頁
GB/Z 20156-2006軟件工程軟件生存周期過程用于項目管理的指南_第4頁
GB/Z 20156-2006軟件工程軟件生存周期過程用于項目管理的指南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27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GB/Z 20156-2006軟件工程軟件生存周期過程用于項目管理的指南-免費下載試讀頁

文檔簡介

ICS35.080L77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化指導性技術文件GB/Z20156—2006軟件工程軟件生存周期過程用于項目管理的指南Softwareengineering-Guidefortheapplicationofsoftwarelifecycletoproiectmanagement(ISO/IECTR16326:1999SoftwareengineeringGuidefortheapplicationofISO/IEC12207toprojeetmanagement.MOD)2006-03-14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愛布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GB/Z20156—2006三次前言引言范圍2符合性3規范性引用文件4術語和定義5符號和縮略語6指南·…66.1軟件項目管理導號·:··……··.·······················…····:·附錄A(資料性附錄)GB/T8566—2001對管理過程的支持附錄B(資料性附錄)SPM活動到管理過程活動的映射附錄C(資料性附錄)項項目管理過程到GB/T8566—2001管理過程活動的映射12附錄D(資料性附錄)支持信息·………………·…·D.1介紹·D.22項目管理知識域過程概念24D.3符合項目管理過程定義的質量參考文獻

GB/Z20156—2006本指導性技術文件修改采用ISO/IECTR16326:1999《軟件工程ISO/IEC12207用于項目管理的指南》英文版)。本部分與ISO/IECTR16326的差異為:在第3章規范性引用文件中列入了GB/T8566—2001信息技術軟件生存周期過程(idtISO/IEC12207:1995)。為便于使用,本指導性技術文件還做了下列編輯性修改:-按照漢語習慣對一些編排格式進行了修改:按GB/T1.1作了編輯性修改;將一些適用于國際標準的表述改為適用于我國標準的表述:將原技術報告的附錄E參考文獻直接作為本指導性技術文件的參考文獻,并將原附錄E中的ISO8402:1994和ISO9004-1:1994分別以B/T19000—2000和GB/T19004—2000代替:引言中刪去了對文件中每章具體內容的描述。本指導性技術文件的附錄A、附錄B、附錄C和附錄D為資料性附錄。本指導性技術文件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信息產業部提出。本指導性技術文件由全國信息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本指導性技術文件起草單位: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所。本指導性技術文件主要起草人:陳靜、馮惠、高林。

GB/Z20156—2006軟件是信息技術和傳統系統的組成部分,比如交通、軍事、醫療和財務系統。為了開發和管理軟件導致標準、規程、方法、工具和環境數量迅速增長,這種增長造成了軟件管理和工程困難,特別是在集成產品和服務中。軟件學科需要從這種增長狀態遷移到一種公共框架.這種框架使得軟件從業人員在包建和管理軟件時“使用相同的語言"。GB/T8566—2001《信息技術軟件生存周期過程》就提供了這種公共框架,這個框架包括下述軟件生存周期:從概念形成直到退役,并且由獲取和供應軟件產品及服務的各個過程組成。該框架也可用來控制和改進這些過程。GB/T8566—2001提供了軟件生存周期過程的一個較完整的集合。一個組織根據其目的,可以選擇適合的GB/T8566—2001子集達到目的。把GB/T8566-2001設計成可以讓具體的組織、項目或應用加以剪裁。當軟件是一個獨立實體、嵌入系統或整個系統的組成部分時.均可使用該標準。本指導性技術文件對GB/T8566—2001的7.1條規定的管理過程提供了指南。提供的大部分指南是基于項目管理協會(PMI'S)的項目管理主體知識(PMBOKr)指南、ISO10006質量管理-一項目管理中的質量指南以及已經取得成功的軟件項目管理者的經驗。本指導性技術文件不打算對任何組織的角色和職責提出建議已經認識到所標識的過程、活動和任務具有選代的“生存期“.并且它們可能以任何次序或頻率出現。這些過程、活動和任務必須和本指導性技術文件中未菁重強調的其他過程、活動和任務(如.GB/T8566—2001的生存周期的支持過程和組織過程)相結合。

GB/Z20156—2006軟件工程軟件生存周期過程用于項目管理的指南1范圍本指導性技術文件在管理過程方面(以下稱為“軟件項目管理”或SPM.因此,在本指導性技術文件中.SPM不是人員.而是過程)補充GB/T8566-2001《信息技術軟件生存周期過程》。本指導性技術文件基于以下內容而制定(見圖1):將GB/T8566-2001中的管理過程用于SPM:利用項目管理主體知識(PMBOKr)指南來定義和描述適用于SPM的管理知識域:使用ISO10006質量管理一一項目管理中的質量指南。本指導性技術文件為負責管理GB/T8566-—2001軟件生存周期基本過程:獲取、供應、開發、運作和維護的執行的人員提供了指南。本指南論述:-將GB/T8566—2001的7.1中的管理活動在每個基本過程中實施SPM進行一般指導:SPM對每個基本過程的適用性:與SPM的范圍適當交叉的關鍵域:針對下面的管理任務.為軟件項目經理(PM)擴充了指南:工11—-總體標識并描述已普遺接受的PMBOKT子集。普遺接受意味養所描述的知識和慣例適用于大多數時期的多數項目,并且對其重要性和有效性取得了廣泛的一致同意;L57——-給出了質量體系要素、概念和慣例的指南.其實施對于項目管理慣例是重要的并具有影響本指導性技術文件論述的項目管理的各方面.它們或是“軟件特定的”,或是已知的在GB/T8566—2001任一基本過程中引發軟件項目問題的。例如,眾所周知,軟件項目經常延期和/或超出預算,或不能滿足需方的需求或期望。然而對于軟件這并不罕見,有許多軟件特定的屬性導致了這些情況的發生。圖1說明GB/T8566—2001、參考文獻[11和5在本指導性技術文件中的關系1.1讀者本指導性技術文件為那些在軟件項目中使用和打算使用GB/T8566—2001的人編寫,與項目的范圍、產品、方法、規模或復雜度無關。本指導性技術文件的目的主要為幫助軟件項目經理(PM)確保管理過程符合GB/T8566—2001.特別是;負責建立并持續地改進GB/T8566-2001軟件生存周期過程的經理負責在項目級執行GB/T8566—2001軟件生存周期過程的經理;-分包一個SPM工作的組織或個人。也考電了下列人員:參與軟件項目,但不是軟件PM:曾是非軟件PM.但正轉變為軟件PM本指導性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標準文本僅供個人學習、研究之用,未經授權,嚴禁復制、發行、匯編、翻譯或網絡傳播等,侵權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標準均為PDF格式電子版文本(可閱讀打印),因數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經售出,不提供退換貨服務。
  • 3. 標準文檔要求電子版與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載的文檔中可能包含空白頁,非文檔質量問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