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透人生的傷感說說:修行是對自己良心的交待_第1頁
悟透人生的傷感說說:修行是對自己良心的交待_第2頁
悟透人生的傷感說說:修行是對自己良心的交待_第3頁
悟透人生的傷感說說:修行是對自己良心的交待_第4頁
悟透人生的傷感說說:修行是對自己良心的交待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八章攝像與錄像重點掌握:攝象機與錄像機操作技巧(攝像要領);攝像構圖(靜態構圖、動態構圖);注意了解:特殊攝像(陰雨天攝像)重要名詞:攝像構圖。重要問題:靜態構圖/c/第一節攝像機的操作

一、拍攝前的準備

為了保證攝像任務的完成,在每次攝像前都應做好充分的準備,尤其出外景拍攝,更要認真檢查機器是否正常,附件是否齊備。

1.攝像機電源。

在拍攝新聞或其他外景時,一般要使用直流電池作電源。拍攝前應把所需電池充好電,并多帶幾塊備用。

室內拍攝,時間較長,位置又可固定不動,可用交流供電。

2.話筒:

有時在拍攝新聞節目或課堂實況錄像情況下,需要同期錄音,就要使用話筒。

攝像機與被攝對象較近的情況下,話筒可以直接安裝在攝像機上。

話筒也可以由采訪者拿在手中,為了便于活動,需要一根長電纜線(話筒線)。要注意話筒的位置。如果是會議或課堂實況,話筒也可固定在被攝人物前,這時需要支話筒支架。

3.攝像機電纜。

連接攝像機和錄像機的多芯電纜有14芯,26芯等,不要忘帶,最好能檢查完好。用視頻線、音頻線連接,則用手動控制錄像機的啟停。

4.三腳架。

在教學片或其他專題片拍攝中,最好使用三腳架,這樣拍出的圖像更平穩。新聞一般不用。要帶上與攝像機配套的托板。(三腳架高度的調整,水平的調整,水平、垂直轉動的鎖扣)

5.錄像機及磁帶。

錄像機也需要電池,要準備充分。磁帶要夠用。并注意檢查是否帶防抹安全帽。如果無安全帽,則錄像機不記錄。最好在出發前試錄一下。

6.彩色監示器。

為了保證拍攝畫面色彩的正確,有時需帶上一個便攜小監示器,以檢查錄制的效果。一般情況下可不用。

7.照明設備。

新聞燈有直流供電和交流供電兩種。直流供電時間短,交流供電的使用起來不方便,需要用電纜盤。注意電纜盤上的插頭最好是活動的,以防有些插座插不下去。

行前應檢查新聞燈管是否損壞,如到遠的地方,應帶上幾支備用燈管及保險絲、電工工具。

注意不要把電源接錯,打燈時按順序開關,開啟時不要對著人。

二、調整

(一)攝像機的調整

1.聚焦的調整:(前聚焦和后聚焦調整)

為了確保攝像機在變焦過程中,從廣角到攝遠之間,均能使景物的圖像清晰,需要對鏡頭的焦點進行調整。

有時會發現,前聚焦調節清晰了,可當拉開之后,景物又變得模糊了。這時就需要調整后聚焦。采用“特寫聚焦法”,即推成特寫用聚焦環調節清晰后,拉開并至其他景別時圖像仍然清晰。

2.選擇濾色片。

攝像機中設置了多種濾色片,以適應不同色溫的光線條件。一般都可以從轉盤附近的機身上找到濾色片所對應的色溫條件。

如:1號32000K用于室內燈光條件;

2號56000K+1/4ND用于晴天日光,ND為中性濾光片透光率為1/4;

3號56000K用于陰天條件;

4號56000K+1/16ND

色溫片的作用是把不同光源的色溫轉變為32000K,滿足攝像機白平衡調整的要求。

選擇濾色片要根據光線的情況及時調整。否則圖像的白平衡調整可能就不能進行,使圖像出現偏色。

3.調整黑、白平衡。

選擇了合適的濾色鏡之后,就可以進行黑、白平衡的調整了。調整的目的是為了在拍攝黑、白物體時,使三路基色電平相同,電視熒光屏上重現出正確的白色。同時,白平衡調好后,其它的顏色也就能得到準確的還原,Y=0.3R+0.59G+0.11B

調整方法:

1)首先找一個白色物體作為調整的標準。可用標準調整卡,或其他白色物體,不要用摻有藍色熒光粉的白紙或物體作標準。為了保持一部片子色調一致,最好始終用同一白色物體作標準。

2)白卡置于被攝物的位置處,并注意不出現反光點。

3)攝像機對準白色物聚焦,并使白色充滿畫面。

4)搬動一下自動白平衡調整開關鈕自動調節開始,約2-3秒鐘,尋像器上出現白平衡調好的標志。

5)把開關撥向相反的位置(向下)自動黑平衡就開始工作,此時光圈先自動關上,然后電路再對黑平衡進行高速幾秒鐘后,尋像器上出現“BLACTKOK”字樣,表示黑平衡調好,并存入記憶電路,注意光圈的方式要處于“自動”位置(否則無法調黑平衡)。

請問什么條件下需調黑白平衡?

4.調整光圈。

攝像機的光圈調整有兩種方式“自動”和“手動”,一般情況下,使用“自動”光圈。能夠保持合適的進光量,得到規定的輸出信號強度。

有時用自動光圈拍出的圖像也不理想,由于自動光圈是根據圖像的平均亮度來確定光圈值的,所以當景物反差大時,畫面個別區域太亮,這部分的電平超出圖像標準0.7伏的15%,形成“開花”現象。

5.中心重合調整。

現代攝像機一般都采用自動中心調整。調整的方法如下:

1)用自動中心卡P531-42。將此中心調整卡置于一定光線下,對準充滿畫面并聚焦清楚,然后向上撥動一下自動中心開關鈕,電路即自動調整,幾秒鐘后出現“CENTOK”字樣,表明中心調好,并記憶下來。

2)用其他代用物調整。注意代用物要有水平、垂直線條,否則可能調整不好,出現“CENTNG”,需另換代用物,最終應出現“CENTOK”為止。調整不好時會出現邊緣的彩色鑲邊,圖像不清晰。

中心調整僅對于管式攝像機,對三片CCD無此項調整。因為片式CCD在工廠已作了精確調整。

六、增益調整

增益調整是指攝像機圖像輸出信號電平大小調整。一般有0dB+9dB+18dB等。這個開關通常應在0dB處,這時圖像的信噪比高,清晰度好。只有在光線條件不好,出現“lowlight”指示時,才考慮使用增益開關,置于+9dB或+18dB,但此時圖像的信噪比會減小,除非特殊光線情況,一般不用。

7.總黑臺階電平調整。攝像機上一般用“UP”“DOWN”兩個鈕來調整。用“DISP”顯示方式開關,直到尋像器上出現臺階電平“PESTALLEVEL”出現,用“UP”或“DOWN”調整。用監示器觀察調整結果,使圖像有適當的對比度。

用波形監示器調整時,使黑圖像電平比清隱電平稍高35-50mV。這時可照顧黑暗圖像層次,又兼顧了圖像的對比度。也能通過CCU調節,應注意通過監示器或波形監示器調節適當。

總黑臺階電平大時,對比度弱,因為這時黑的物體不黑,變成灰色,整個畫面象罩上一層霧,層次不清。反之總黑臺階電平減小時,對比度變強。灰暗的物體會變的更暗,反差加大。

8.同步鎖相調整。

用于演播室聯機情況,需調節攝像機與特技機的H相位與SC相位。

9.其他調整:

1)自動黑電平開關(ABL),用于室外拍攝,當整個圖像都很亮,缺少層次時,可把這個開關打開,電路使黑電平降低一些,從而提高對比度。

2)電子快門選擇開關(CCD式攝像機),用于拍攝高速物體。重放時在慢放圖像更清晰。

(二)錄像機的調整

由于錄像機與攝像機的連接方式不同以及錄像機的型號不同,調整的方法會有所不同。從連接方式上看,錄像機與攝像機的連接方式有四種:

⑴完全攝錄一體機。

⑵攝像機與后掛式錄像機連接。

⑶攝像機與臺式錄像機連接。

⑷攝像機與便攜式錄像機連接。

1.記錄調整:

1)視頻記錄電平的調整:自動、手動。

當視頻選擇開關置于“自動”位置(AUTO)視頻信號電平被控制在標準電平上,視頻電平指針在藍色刻度的中間位置。

如需要提高或降低視頻電平時,選擇開關置于手動位置(MAN),調整視頻電平控制鈕(VIDEOLEVEL)

2)音頻記錄電平的調整:手動、自動。

正常音頻記錄時,交將音頻選擇開關置于手動位置,調整音頻電平控制鈕(AUDIOLEVEL),使音頻電平表指針不超過0dB。

在聲音太大的現場錄音,將音頻選擇開關置于自動位置以減小失真。

2.重放調整:

1)噪聲調整:如果圖像出現噪聲帶或雪花干擾,可調整跟蹤鈕(TRACKING),使圖像清晰或使跟蹤電平的指針擺到最大(VO-5850)。

2)扭曲調整:如果畫面上部出現扭曲,可調整扭曲旋鈕(SKEW)校正。

3)彩色調整:如畫面突然失色或不能正常維持正確的色調,可調整彩色鎖相開關(COLORCLOCK)使其恢復正常。

三、攝錄程序

(一)聯接

1.外景系統聯接。

2.演播室系統聯接。

將攝象機用多芯電纜與攝象機控制器(CCU)連接起來。

(二)調整

接通各設備電源開關,調整:

1、攝像機的各項調整如黑白平衡、中心等。

2、演播室內同步調整。

3、錄像機視、音頻電平的調整。

4、放入錄像帶,按下錄像機的錄像鈕,監示器出現錄像機的電--電圖像。

(三)正式攝錄

1.記錄控制:

新聞外景方式下,可遙控錄像機:先同時按下錄像機的錄放鈕,這時處于待錄狀態,再用攝像機上的錄像按鈕遙控。

攝像機上錄像中REC燈亮表示正在記錄。對大1/2攝錄一體機應注意看REC是否出現。不然有可能正好操作相反,想錄的沒錄上,沒用的錄上了。室內臺式錄象機用手動控制。

2.重放檢查:

多芯電纜與便攜錄像機連接時,可用尋像器檢查所錄圖像,或用監示器檢查。

攝錄一體機也可用尋像器檢查所錄圖像。

室內臺式錄象機用用監示器檢查。

(四)攝像完畢

1.關閉攝像機,蓋好鏡頭蓋。

2.取出磁帶,斷開電源,取出電池。

3.關閉各機電源,系統邊線取下。

四、攝像機的操作要領

為了更好地利用攝像機拍攝出質量優良的畫面,攝像人員必須掌握攝像的基本操作要領。

(一)穩

拍攝的畫面要保持穩定,消除任何不必要的晃動。如果畫面不穩定,就會給人以不安全的感覺,容易造成視覺疲勞。

畫面的穩定是對攝像人員的基本要求。操作時一般多為兩種方式:支架式和手持式。

1.支架式:即攝像機固定到攝像機三腳架云臺上,攝像師握住搖把和調焦桿,用眼睛貼近尋像器取景構圖,以此來進行拍攝的方式。

調節三腳架的高低,以及水平。對運動鏡頭拍攝時,應預先將云臺的鎖扣擰松,使攝像機能上下左右搖動。

演播室內使用時通常用攝像機遙控器,遙控器的左把手上有聚焦桿,右把手上有變焦桿,分別由左右手控制。

利用三腳架拍攝的最大好處就是能獲得穩定的畫面,尤其在使用長焦鏡頭的情況下,也能得到穩定的畫面。因此在電視節目制作中要盡量作用三腳架。

2.手持式:

1)肩扛的姿勢:又可分為站姿和跪姿

站姿:肩扛攝象機正對被攝物,兩腳自然分開,重心在兩腳中間。右肩扛著攝像機,右手把在扶手上,并操作電動變焦以及錄像機的啟停。左手放在聚焦環上進行焦點調節,并作為支撐點;右眼貼近尋像器,觀察圖像構圖。

以錄制時,如果鏡頭不長,最好屏住氣,直到錄完一個鏡頭。尤其在長焦狀態時,輕微的呼吸會使畫面產生較大晃動。在搖攝時,要事先選好起幅、落幅,并調整好雙腳的位置,避免最后失去平衡。在移動拍攝時,步幅要均勻,最好用廣角鏡頭。

跪姿:單腿或雙腿跪立拍攝。攝像機放在肩上,左、右手分工同站姿。通常用于低角度拍攝的場合,如武術表演、體操表演等。

2)懷抱姿勢:將攝像機用右手抱在胸前,左手穿過鏡頭下方去握住調焦桿,進行拍攝。這種姿式能使機位更低,用于表現高大或深遠的場合。

各種手持的姿式,其特點是靈活機動,特別適合于拍攝一些新聞節目,或其他來不及擺布的專題節目。缺點就是畫面的穩定性差,為此手持時可采取以下幾種措施:

a:可借助物體作支撐物。

b:掌握好呼吸。

c:多用廣角鏡頭,少用長焦鏡頭。

(二)準

準包含三層意思;1.構圖準;2.聚焦準;3.色彩還原要準。

1.構圖準。

取景構圖準這是對準的要求最重要的一個方面,因為聚焦、光圈、白平衡調整都是硬的標準,而構圖則不同,自動化程度再高也無法代替攝像人員的取景。構圖的準又包含很多內容,如:

1)主體、陪體、前景、后景的布局安排。

2)形狀、線條、色彩、質感、立體感等構圖要素的表現(構圖要素)。

3)正、側、斜、背;平、仰、俯、頂拍攝角度高度的選擇(機位的選擇)。

4)遠、全、中、近、特各種景別的運用

5)推、拉、搖、移、跟運動鏡頭的拍攝,及起幅落幅的確定(運動技巧的運用)。

這些都要做到準確、完美。構圖的“準”能使得畫面更好地表現內容,更富有藝術感染力。

2.聚焦要準。

拍攝的畫面中主體應是清晰的。對于主體運動(水平方向)或距離遠近的變化(垂直方向),有時需要跟焦點,即隨主體的移動變化而變焦,以保持清晰。聚焦時要趕前不趕后。對主、陪體變化的情況,要做好記號,或試驗后再拍,做到一次到位,聚焦清晰。

對有一定景深要求的畫面,可采用小光圈、短焦距或遠距離拍攝。

在拍攝變焦的推鏡頭時,也應先在長焦時調好聚焦,再回到廣角,從廣角開始推,這樣圖像才能整個過程都保持清晰。

3.色彩還原準。

1)曝光要準:

由于電視攝像系統有一個有限的亮度范圍20:1,在這個范圍之內它們能夠接受光線,并且能按光線的相對比例再現出來。

在實際拍攝時,景物的亮度范圍超過攝像機可容納的亮度范圍時,就得作出決定,究竟是損失一些陰暗部分的層次呢?還是損失一些光亮部分的層次,還是取折衷值?

總之通過選取適當的光圈和控制被攝景物的亮度范圍,使得拍攝的圖像符合要求。

2)色彩還原要準:

影響色彩還原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景物受到不同色溫光線的照射,二是攝像機的白平衡調整及濾色片面的選擇。對于前者在攝像時就要靠合理用光,控制色溫不用不同色溫的光線照明,對后者在拍攝前根據光線條件選擇合適的濾色片進行黑白平衡調整,當然如果是有意使畫面偏色則另當別論。

(三)勻

“勻”是指運動鏡頭的速度要均勻。

在拍攝過程,運動的速度不要時快時慢,斷斷續續。起幅、落幅時的加速和減速也應緩慢、均勻。

如開始動時,應是緩慢起動,為勻加速運動,到一定速度時保持勻速,至落幅時,要慢慢減速,為勻減速。

推拉時控制好變焦桿,變焦過程中速度均勻。

搖攝時要控制好,使把手(或機身)的轉動速度均勻。

移、跟時,控制好移動工具作勻速運動。

(四)平

“平”是指畫面中的地平線一定要平,不能傾斜。

在絕大多數的攝像畫面中,不是有水平線條就是有垂直線條,如果畫面中的這些線條不是歪就是斜,變會給觀眾造成某種錯覺。這是攝像中的一大忌諱。

如果是肩扛攝像機操作,應當利用畫面中景物的垂直線,站立的人物或水平線條作為參考,校正尋像器邊框與這些線條相平等,大體就可以做到“平”的要求。

如果是使用三腳架拍攝,確保畫面地平線的關鍵是擺平三腳架。另外在拍攝中需注意的問題:1)避免“拉風箱”“刷墻”式的攝像機運動。

“拉風箱”就是反復使用推拉鏡頭。“刷墻”是指搖攝時從左到右,從右到左反復搖拍。

這些也是初學者易犯的錯誤,這樣拍出的畫面給人的感覺是毫無目的。也是不成熟的表現。

2)多錄“5秒鐘”

在起幅之前,落幅之后,應留有5-10秒鐘的靜止畫面,以便為編輯時留有預卷的時間。

在連續記錄中的鏡頭,如果不停錄像機,可不必留5-10秒鐘,留足鏡頭用的時間就可以,預卷時間可用上一鏡頭。

對于運動鏡頭,起幅多留5秒鐘還有兩個好處:一是便于進行“動與動”“靜與靜”編輯;二是能選出靜止鏡頭。

五、攝錄注意事項

(一)攝像機與錄像機都要在規定的電壓、濕度、溫度的范圍內工作,在防塵、防震、防磁、防腐等環境條件下使用。

(二)攝像機使用完畢要斷開電源,關閉光圈,蓋好鏡頭蓋,放于便攜箱內。

(三)鏡頭與磁鼓不能用手摸,鏡頭只能用鏡頭紙或麂皮擦抹,磁鼓、磁頭只能用麂皮沾酒精、石油醚等沿水平方向清潔。

(四)攝像機與錄像機外殼不能用酒精、苯類溶劑沖洗,只能用干布擦抹。

(五)攝像機在運輸或使用中應避免大的振動,輕拿輕放,尤其三管式攝像機更為重要。

(六)攝像機與錄像機從陰冷處到熱處,鏡頭與磁鼓會凝聚一些露水,不要急于擦抹,或開機工作,要想辦法將鏡頭與磁鼓露水吹干,才能工作。

(七)錄像時不要經常或長時間使用暫停鍵,否則容易損壞磁鼓、磁頭及磁帶。

家用攝錄一體機有5分鐘自動保護功能,即暫停時間超過5分鐘,自動停機。為此在課堂實況錄制時兩臺攝像機中都要放上磁帶,始終記錄,否則信號會因5分鐘保持而中斷。

第二節電視畫面構圖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