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棲霞組硅質巖成因_第1頁
巢湖棲霞組硅質巖成因_第2頁
巢湖棲霞組硅質巖成因_第3頁
巢湖棲霞組硅質巖成因_第4頁
巢湖棲霞組硅質巖成因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安徽巢湖地區上下硅質巖的的成因概要:安徽巢湖地區棲霞組地層厚度大,有機質含量高,保存條件良好,一直是人們研究的重點。棲霞組發育了上下硅質巖段,上硅質巖段厚約9米,下硅質巖段厚約8米。通過對硅質巖的顏色,厚度,幾何形態,產出狀態,與圍巖的接觸關系等的研究,并結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對上下硅質巖的成因進行深入探討。討論結果顯示,硅質巖層為隱晶質燧石層,上硅質巖段二氧化硅為外源來源,形成于成巖時期且為化學成因,并在成巖后生時期被碳酸鹽交代,且猜想本段內碳酸鹽眼球狀構造為交代稱因;下硅質巖段二氧化硅為外源來源,形成于成巖時期交代碳酸鹽成因,后生或次生時期又被碳酸鹽部分交代。關鍵詞:硅質巖;棲霞組;安徽巢湖下揚子地區二疊系棲霞組發育十分廣泛,生物化石豐富,研究程度較高,不僅在生物地層方面(張遴信,1983),而且在巖相、沉積環境和古地理等方面均做過大量的研究工作(楊萬容等,1984;馮增昭等,1991)。對本組碳酸鹽的研究已經非常深入,雖然仍有分歧但觀點已經漸趨一致。然而本區的硅質巖的成因研究卻并不深刻,也有一定分歧。其主要原因是二疊系棲霞組暗色碳酸鹽巖沿江地區保存較好,尤其是廣泛發育礫屑灰巖的層段,烴源巖有機質豐度高、厚度大,保存條件良好,具有較高的蘊油潛力和良好的油氣勘探前景(張義楷等,2006)。因此,因此研究安徽二疊系棲霞組礫屑灰巖的成因以及研究下揚子地區二疊紀古地理和盆地演化以及油氣資源的預測與勘探成為重點,硅質巖的研究也因此相對較少。實際上對硅質巖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上下兩層硅質巖均厚近十米,尤其是下硅質巖段的燧石層以及包含它的泥巖成層性比較好而且致密,對油氣的運移會產生比較大的影響。1區域地質背景及姚家山剖面棲霞組地層1-1區域地質背景巢湖市大地構造位于揚子地塊東北部的下揚子坳陷,西以郯廬斷裂帶與華北地塊相鄰,東與太平洋板塊相鄰,其西南部與大別山造山帶相毗鄰A】李三忠,李安龍,范德江,等.安徽巢北地區的中生代構造變形及其大地構造背景[JI_地質學報,2009,83(2):208—217。在地層區劃上屬于揚子地層區,下揚子地層分區,六合巢縣地層小區(圖1)。1-2姚家山剖面棲霞組地層(1) 梁山段:灰黑色炭質泥頁巖,厚約0.5米。(2) 臭灰巖段:灰黑色厚至巨厚層瀝青質(3)2?2硅質巖的具體特征描述(1)下硅質巖段:黑色中薄層隱晶質燧石硅質條帶被土黃色泥巖,黑色炭質泥頁巖包含與中厚層含燧石結核灰巖眼球狀灰巖互層,厚約9米。

蘇魯造山4;(a)巢湖的大地構造位置圖;(b)研究區簡要地質圖,Z震旦系,e寒武系,0奧陶系,S志留系,D泥盆系,C石炭系,P二疊系。圖1巢湖大地構造位置圖Figure1TectonicLocationofChaohuCity控制SiO2溶解、沉淀的王要因素為溫度、pH值實驗分析證明,在21?22°C的平衡條件下溶液中SiO2含量連續70d保持在100?150mg/L;隨溫度升高,溶解度加大,在150C時超過600mg/L。當pH值小于8時,其溶解度低或基本保持不變;pH值大于8以后,其溶解度及溶解速度都迅速增高。圖15-11二氧化硅溶解度和pH值的關系(據Muurok,1974)(a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