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式設計歷史第一節_第1頁
版式設計歷史第一節_第2頁
版式設計歷史第一節_第3頁
版式設計歷史第一節_第4頁
版式設計歷史第一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西方早期的版面特征及編排文明早期的版面設計中世紀的版面設計文藝復興設計維多利亞時期設計風格現代主義的編排設計國際主義風格文明早期古巴比倫

西方歷史上最早有記載的版面形式,出現圍在公元前3000年的古巴比倫,發明契形文字。契形文字按照一定的規律進行排列,形成了西方最早的編排形式。

人類自創字起便誕生了文字排版,編排始終伴隨著人類文明的發生而發展。古埃及

與美索不達米亞文化處在前后期的古埃及是文字的重要發源地之一。美索不達米亞文化和蘇美爾文化對古埃及也形成了影響,并推動著埃及文化的發展,其主要表現集中在文字的創造上。雖然巴比倫文明影響了古埃及,但埃及人并沒有在文字書寫方式上受多少干擾,他們依然沿用早已形成的自源象形文字。象形文字在埃及歷史上使用了漫長的時間。從公元3100年到394年從未間斷過,這種局面直到古羅馬人攻入埃及并實行了殖民統治也未見完全改變。“神的文字”被廣泛使用,反映在雕塑、石刻中的這一現象屢見不鮮,尤其運用在紙草書上更是極為普遍。紙草上常用精美的插圖與文字相配合,使得版面形式甚為豐富,有人稱這一現象是現代平面設計發展的最早依據,其特點在于利用版面已有的區域給予綜合布局,文字本身雖是象形形態與插圖配合,但并未顯得版面累贅、重復,相反,確是圖、文呼應有序,精美絕倫。

古希臘文字和羅馬字體

西方文明起源是建立在古埃及與古巴比倫文化既有成果地基礎上,然而最早的歐洲文明直接誕生于古希臘的克里特島,史稱米諾亞文明。米諾亞文明在腓尼基文化的影響下,公元前2800年左右,出現了拼音字母。米諾亞文明之后,希臘全面走向榮,但隨著羅馬人的攻入,這一文明很快被摧毀。羅馬人力圖將希臘所有的文明成果全部搬走。隨后,羅馬文明取代希臘文明。羅馬人將希臘文字經過改良后變成接近今天的拉丁文字母。由于羅馬字體的成熟,羅馬人的書寫方式已完全變成了自左向右的橫式排列。此期間,由于羊皮紙的大量使用,加上價格十分昂貴,版面編排的空間相對狹小,字行密度大、字體小,多為對稱式,甚為莊嚴。中世紀的版面編排

中世紀的宗教統治極為黑暗,泯滅了人類的許多創造性,但中世紀不同于古典時期。在整個漫長的中世紀,版面編排也分為數個發展階段,每一個時期的變化雖然緩慢,但也并非鐵板一塊,尤其到了中世紀后期其版面變化開始加快。中世紀古典的版面設計文藝復興時期

隨著資本主義關系在歐洲飛濺制度內已逐漸形成,文化上開始要求反映新興資產階級利益的呼聲此起彼伏。它是一次文化思想大解放、大發展。文字分為兩欄版面工整方便閱讀

文藝復興時期,版面大量采用羅馬體,為了盡量不受舊編排模式影響,而采用了橫縱方向的幾何模式,布局工整,許多方面已接近現代排版方式,并易于閱讀,裝飾上雖然有羅可可的花哨特點,但并不足以影響簡潔的版面功能。

在世界書籍出版和版面設計歷史上來看,整個17—18世紀是發展相對較慢的一個時期,無法與16世紀相比,但是威廉·卡斯隆于18世紀所設計的卡斯隆字體體系一直沿用至今。維多利亞時期維多利亞時期在設計風格上一個最顯著的特點是對干中世紀哥德風格的推崇和流行。1851年世界上第1次舉辦的大規模世界博覽會。

維多利亞時期印刷事業得到非常大的發展,自然也促進了平面設計史的發展版面編排上十分的繁瑣。排版擁擠不堪,可讀性差。但敘述性元素,寫實的形體占重要的部分1851年水晶宮

設計師:約瑟夫工業革命時期

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極大推動了印刷業的繁榮,也推動了教育和傳媒業的發展。為出版業、版面設計提供了物質上、技術上以及社會需求的一切準備。

在這個時期,英國字體設計大繁榮,開發的新字體,對歐洲版面設計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而維多利亞時代的版面設計,僅僅是中世紀哥德風格的深化和延續,沒能體現時代特征和適應工業發展的需要。《冬季馬戲》海報設計,此構圖采用古典對稱式及版面上多種字體的運用,都反映了此時期的版面設計風格。新藝術運動時期19世紀下半葉,英國興起了“工藝美術運動”,標志著現代設計時代的到來。這一運動從開始就帶有強烈的反對工業化生產,主張恢復中世紀手工工場的生產方式,強調通過復興中世紀的手工藝的傳統,從自然形態中吸取精華,重視向日本裝飾風格學習等一系列實踐,力圖振興當時的設計業。工藝美術運動重視中世紀的哥特風格。

威廉·莫里斯開始對書籍進行設計探索,他首先從字體設計入手。同時莫里斯還投入巨資建造自己的印刷廠—克姆斯哥特出版社,將自己設計的字體鑄成鉛字用于書籍的設計實踐,這也成為他從事版式設計的大本營,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

版面采用繁瑣的植物紋樣做底紋,文字采用莫里斯新設計的帶有哥德體時期風格的字體,編排上講究對稱。

英國“工藝美術”運動和法國“新藝術”運動都是為了反對維多利亞時期繁瑣和矯飾風格的藝術。基于這一點,法國“新藝術”運動從一開始就主張完全放棄任何一種傳統設計,強調自然風格的重要性,因此自然主義傾向是它最主要的形式,同時否認自然界中直線的存在。因此,我們今天所見到的這一流派的作品,具有曲線和植物紋樣的作品大量存在。阿爾豐斯·穆卡設計的海報具有典雅、統一、裝飾性強的特點。朱利斯·謝列特圖盧茲·勞德雷克“新藝術”運動對20世紀現代設計的直接影響已超出了法國,運動實質是對維多利亞時期設計和“工藝”運動的一次反叛。但它只是出于對藝術的創新,不可能完全背離時代特征,在許多方面還是保留了舊藝術的痕跡。而當“新藝術”影響比利時的“新藝術”運動和德國的“青年風格”藝術運動時,這種舊的藝術痕跡正明顯消退,開始露出現代設計的一縷曙光。德國青年風格代表人物彼德·貝倫斯為德國電器公司設計的海報。艾克曼字體亨利·凡·德·威爾德現代主義的誕生

構成主義風格主義包豪斯20世紀20年代在德國、俄國和荷蘭等國家興起的現代主義設計浪潮提出了新字體設計的口號,其主張是:字體是由功能需求來決定其形式的,字體設計的目的是傳播,而傳播必須以最簡潔、最精練、最有滲透力的形式進行。現代主義也非常強調字體與幾何裝飾要素的組合編排,從包豪斯到俄國的構成主義設計作品都運用了各種幾何圖形與字體組合的方法。

俄國的構成主義在藝術上也是具有非常大的突破,對于世界藝術和設計的發展也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羅欽科和李西斯基的平面設計,特別是平面排版設計和大量采用攝影的方式,影響到許多歐洲國家的平面設計,特別在包豪斯的莫霍里·納吉的設計當中表現明顯。構成主義

風格派起源和形式都源于蒙德里安的繪畫探索。在蒙德里安苦心探索之際,他接觸到哲學家遜馬克的哲學思想,遜馬克的哲學思想完全改變了他原有的想法,對他產生決定性的影響。遜馬克認為:客觀自然是由縱橫兩種結構組成的,構成世界本源的色彩只有紅色、黃色、藍色三種原色。風格主義形成以后,所有風格派成員都以蒙德里安的繪畫思路作為設計的原動力。在蒙德里安的講究理性與次序的觀點上,版面形態越來越富有邏輯化,越來越理性化。包豪斯

包豪斯作為現代設計最為重要的教學與研究機構,1919年創立于德國魏瑪,與同時期的構成主義、風格主義一道構筑了現代主義的設計基礎。

它集中了20世紀初歐洲各國對于設計的新探索,并將俄國構成主義、荷蘭風格派的探索加以發展,建立了以觀念為中心,以解決問題為中心的設計體系,使之成為集歐洲現代主義大成的中心,奠定了現代設計教育的結構基礎和工業設計的基本面貌。包豪斯設計學院自建立以來共經歷三個時期,分別是魏瑪的探索時期(1919—1924);迪索的發展時期(1925—1930);柏林的慘淡衰亡期(1931—1933)。包豪斯于1933年4月被納粹政府因政治原因強行關閉,因此,包豪斯大批人員移居美國,將包豪斯體系的部分內容和美國商業體系相結合,形成戰后美國版本的國際主義風格。

包豪斯成員的優秀作品自由版面設計的概述

自由版面設計相對于古典主義版面和網格設計而言的一種新型版面設計方式,它的特點在于彌補理性主義的網格設計在感官上的不足,是朝著灑脫、自由方向發展的一種設計形式,并力圖打破網格設計帶來的僵硬弊端。自由版面設計已形成一股不可抵擋的潮流,是在現代排版技術發展的一種必然結果。自從電腦排版技術被發明以后,印刷業便掀起一場革命,它徹底打敗了千百年來由畢昇發明的活字印刷術,為自由版面設計形式提供了物質上、技術上的保障。自由版面設計與未來主義、達達主義

·

未來主義

未來主義運動是意大利在20世紀初期出現于繪畫及建筑設計的一場影響深刻的現代主義運動。這種思想的根源,在于當時歐洲流行的無政府主義思潮,并以哲學家柏格森和尼采的哲學思想為理論依據。從意識形態上看,未來主義從一開始就渴望徹底與傳統決裂,建立一種新的藝術形式,來反映時代的精神及未來藝術的發展方向,這對后來的自由版面設計必然造成直接的影響。《栓著皮帶的狗》巴拉

《未來主義畫家宣言》明確提出:在藝術創作中應對過去否定,對物體瞬間運動發生的變化予以重視,為了充分的表現未來主義精神,捕捉到運動、速度的實質,未來主義開始從法國立體主義借鑒技巧,并拓展了立體主義,為其帶來了工業化的氣息和機械特征。從他們動蕩不安的繪畫作品中,可以看到所產生的速度感、空間感、時間感。在這種顛覆傳統的意識形態下,極度自我的反常規編排方式就成為這個運動在版式設計上的精神向導。達達主義

達達主義版面設計和未來主義版面設計的核心內容是一致的,即版面設計上的高度自由。達達反所有的現存藝術,認為生活本身充滿了無法預測的偶然性和機會性,無任何規律可循,因此,偶然性和隨意性成為他們的創作核心。達達主義最初的發展是由瑞士開始的,而后迅速向德國的柏林、法國的巴黎和美國等地傳播。

較之于未來主義版面設計,達達主義版面設計更強調拼貼的作用,同時,結合攝影圖片進行排版,出現了無規律、自由化的特征。國際主義版面設計風格

20世紀50年代一種嶄新的平面設計風格在西德和瑞士形成,由于這種風格最早的探索是在50年代以前在瑞士開始的,因此,被稱為“瑞士平面設計風格”,這種簡單明、傳達功能準確的風格迎合了二戰后國際交流的新平面設計的需求,很快發展為戰后國際上最流行的設計風格,因此有“國際平面設計風格”之稱,至今,這種功能化兼具形式感的版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