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復習精品_第1頁
思修復習精品_第2頁
思修復習精品_第3頁
思修復習精品_第4頁
思修復習精品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緒論第一節P6確立成才目標大學生的成才目標是: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1、德是人才素質的靈魂;2、智是人才素質的基本內容;3、體是人才素質的基礎;4、美是人才素質的綜合體現。第二節P09-10思想道德素質與法律素質P8思想道德與法律思想道德與法律是調節人們思想行為、協調人際關系、維護社會秩序的重要手段。思想道德與法律雖然在調節領域、調節方式、調節目標等方面發揮的作用和方式存在很大不同,但是二者作為社會上層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共同服務于經濟社會健康有序的發展。社會主義思想道德與社會主義法律相輔相成、聯系密切;社會主義思想道德為社會主義法律提供了價值準則和道義基礎;社會主義法律為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提供了制度保障。P10-11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和法律素質,最根本的是要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培養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方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我國社會主義社會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本質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神內核及其遵循的根本原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構成:1、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3、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4、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社會主義道德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四個方面各具功能、各有側重,相互聯系、不可分割,是有機統一的整體。馬克思主義——靈魂,解決旗幟問題,理論基礎共同理想——主題,解決道路問題、目標問題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精髓,解決精神狀態和精神風貌問題社會主義榮辱觀——基礎,解決行為規范問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國家);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社會);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公民)。第一章第一節P15-17理想信念的含義與特征理想:含義:理想是人們在實踐中形成的、有可能實現的、對未來社會和自身發展的向往與追求,是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奮斗目標上的集中體現。特征:時代性,階級性,(源于)現實性,超越(現實)性,(可)實踐性,多類型性。信念:含義:信念是認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機統一體,是人們在一定的認識基礎上確立的對某種理想或事物堅信不疑并身體力行的心理態度和精神狀態。特征:(相對)穩定性,多樣性,層次性(高層次支配低層次,其中信仰是信念最集中,最高的表現形式)。兩者關系:理想是信念的根據和前提,信念是實現理想的重要保障。第二節P28-29堅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心第三節P29-30堅持個人理想與社會理想的統一(★)個人理想:處于一定歷史條件和社會關系中的個體對自己未來的物質生活,精神生活所產生的種種向往和追求,它包括個體具體的社會政治理想,道德理想,職業理想和生活理想等。社會理想:社會集體乃至社會全體成員的共同理想,指在全社會占主導地位的共同奮斗目標。關系:它們之間既相互聯系,相互影響,有相互區別,相互制約。一方面,社會理想決定、制約著個人理想。個人理想的確立,要有社會理想作指導,個人理想的實現依賴于社會理想的實現,個人理想只有同國家的前途、民族的命運相結合,只有同社會的需求和人民的利益相一致,才有可能變為現實。另一方面,社會理想是個人理想的凝煉和升華。占主導地位的社會理想代表和反映這個社會統治階級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社會理想建立在許許多多個人理想基礎之上的,是個人理想的凝煉和升華,要靠社會成員的共同努力和實踐才能實現。P35-38在實踐中化理想為現實(1)正確認識理想與現實的關系是實現理想的思想基礎。(2)堅定的新年是實現理想的重要條件。(3)勇于實踐、艱苦奮斗是實現理想的根本途徑。第二章第一節P39-41愛國主義的科學內涵科學內涵:愛國主義體現了人民群眾對自己祖國的深厚感情,反映了個人對祖國的依存關系,是人們對自己故土家園、民族和文化的歸屬感、認同感、尊嚴感與榮譽感的統一。它是調節個人與祖國之間關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則和法律規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基本要求:(1)愛祖國的大好河山。(2)愛自己的骨肉同胞。(3)愛祖國的燦爛文化。(4)愛自己的國家。第二節P44-46愛國主義與經濟全球化(1)經濟全球化形勢下要弘揚愛國主義。(2)經濟全球化與當代大學生的愛國主義--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報效祖國之心不應有差別;科學沒有國界,但科學家有祖國;經濟全球化過程中要始終維護國家的主權和尊嚴。P49-50中華民族精神的內涵(1)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2)團結統一。(3)愛好和平。(4)勤勞勇敢。(5)自強不息。第三章第一節P64-65人生觀的科學內涵含義:人生觀是人們在實踐中形成的對于人生目的和意義的根本看法和態度。它是世界觀的重要組成部分,世界觀決定人生觀。人生觀決定著人們實踐活動的目標,人生道路的方向,決定著一個人做人的標準,其作用主要是通過人生目的、人生態度、人生價值三個方面體現出來。人生目的回答人為什么活著,人生態度表明人應當怎樣對待生活,人生價值判斷什么樣的人生才有意義。這三個方面互相聯系、互相制約,其中人生目的是核心,決定著其他兩個方面,有什么樣的人生目的就會有什么樣的人生態度和人生價值尺度。P67-69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人生態度:人們通過生活實踐形成的對人生問題的一種穩定的心理傾向和基本意愿。影響人生態度的因素:認知情感意識人生態度與人生觀的關系:(1)人生態度是人生觀的重要內容;(2)人生態度是人生觀的表現和反映。正確的人生態度:(1)人生須認真;(2)人生當務實;(3)人生應樂觀;(4)人生要進取。P69-70正確認識人生價值價值觀的含義:人們關于什么是價值、怎么評判價值、如何創造價值等問題的觀點。價值觀的內容:1表現為價值取向、價值追求,凝結為一定的目標價值2表現為價值尺度和準則,成為人們判斷事物關于價值的評價標準。人生價值是一種特殊的價值,是人的生活實踐對于社會和個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義。P71-74用科學高尚的人生觀指引人生自覺以為人民服務的人生觀指引人生,在服務人民、奉獻社會的實踐中創造人生的價值。抵制錯誤的思想觀念:(1)反對拜金主義(2)反對享樂主義(3)反對極端個人主義第二節P74-76人生價值的標準與評價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1)自我價值:個體的人生活動對自己的生存和發展所具有的價值。主要表現為對自身物質和精神需要的滿足程度。(2)社會價值:個體的人生活動對社會、他人所具有的價值。表現為對社會和他人所作的貢獻。(3)聯系:1人生的自我價值是個體生存和發展的必要條件,人生自我價值的實現實為社會創造更大價值的前提。2.人生的社會價值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必然要求,人生社會價值的實現是個體自我完善,全面發展的保障。人生價值的標準:(1)根本尺度:是否符合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是否通過實踐促進了歷史的進步(2)基本尺度:是否以自己的勞動和聰明才智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真誠奉獻,為人民群眾盡心盡力服務。人生價值的評價方法:(1)堅持能力有大小與貢獻須盡力相統一;(2)堅持物質貢獻與精神貢獻相統一;(3)堅持完善自身與貢獻社會相統一;(4)堅持動機與效果相統一。第三節P82-85促進個人與他人的和諧(★)社會是個人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個人是構成社會的前提,兩者對立統一。促進個人與社會的和諧,關鍵在于把握個人在社會中的定位:(1)正確認識個體性與社會性的統一關系;(2)正確認識個人需要與社會需要的統一關系;(3)正確認識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的統一關系;(4)正確認識享受個人權利與承擔社會責任的統一關系。第四章第一節P90-91道德的起源道德的起源:(1)社會關系的形成是道德賴以產生的客觀條件(2)人類自我意識的形成與發展是道德產生的主觀條件。(3)道德產生所需要的主客觀條件是統一于生產實踐的。勞動是人類道德起源的第一個歷史前提。P91道德的本質P93道德的歷史發展第二節P99正確對待中華民族道德傳統中華民族道德傳統是個矛盾體,具有鮮明的兩重性。正確對待中華民族道德傳統:(1)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既不能全盤肯定,全面照搬,也不能全盤否認,全盤拋棄。評判標準:是否有利于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事業,是否有利于建設和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德體系,是否有利于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是否有利于培養社會主義“四有”新人的標準。(2)反對兩種錯誤觀點:虛無論(全盤否定,全盤西化),復古論。(3)積極吸收其他民族文明的優秀成果。第三節P101-102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P102-104為人民服務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核心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1)為人民服務是社會主義經濟基礎和人際關系的客觀要求。(2)為人民服務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要求。(3)為人民服務體現著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先進性要求和廣泛性要求的統一。P104-106集體主義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原則以集體主義為原則:(1)社會主義集體主義強調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的辨證統一。(2)社會注意集體主義強調集體利益高于個人利益。(3)社會主義集體主義強調重視和保障個人的正當利益。第四節P107-111公民基本道德規范的主要內容和誠實守信民基本道德規范的主要內容:愛國守法——強調公民應培養高尚的愛國主義精神,自覺地學法懂法用法守法和護法。明禮誠信——強調公民應文明禮貌、誠實守信、誠懇待人。團結友善——強調公民之間應和睦友好、互相幫助、與人友善。勤儉自強——強調公民應努力工作、勤儉節約、積極進取。敬業奉獻——強調公民應忠于職守、克己奉公、服務社會。誠實守信是公民道德建設的重點:(1)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2)誠實守信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活動的一項基本道德準則。(3)誠實守信是職業道德的一項基本要求。(4)誠實守信是做人的一項基本道德準則。.大學生與誠信道德:(1)誠信是大學生樹立理想信念的基礎。(2)誠信是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前提。(3)誠信是大學生進入社會的通行證。第五章第一節P119-120法律的一般含義法律的一般含義:(1)法律是由國家創制并保證實施的行為規范。(2)法律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3)法律是由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決定。綜合以上三方面,可以將法律定義為: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并以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反映由特定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所決定的統治階級意志,規定權利和義務,以確認、保護和發展有利于統治階級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為目的的行為規范體系。P120-123法律的歷史發展第二節P125-127法律的規范作用作用:(1)指引作用(主要通過授權性規范、禁止性規范和義務性規范實現)(2)預測作用(3)評價作用(4)強制作用(主要手段是國家強制力,包括警察、法庭、監獄等)(5)教育作用P128-130社會主義法律的運行(1)法律制定(立法)大體包括以下四個環節:法律案的提出;法律案的審議;法律案的表決;法律的公布。立法的機關和權限:(1)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法律(2)國務院:制定行政法規(3)國務院各部門:制定部門規章(4)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地方性法規(5)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地方法規(6)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地方政府規章(7)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8)特別行政區立法機關:制定本行政區的法律。(2)法律執行(執法)在狹義上,法律執行是指國家行政機關(不包括權力機關(即人大機關)和司法機關(即法院和檢察院))執行法律的活動,也稱為行政執法。在我國,大部分法律法規都是由行政機關貫徹執行的,在法律運行中,行政執法是最大量、最經常的工作。行政執法的主體(1)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2)各級政府中享有執法權的下屬行政機構,主要有工商、公安、稅務、物價、環境保護、食品衛生、技術監督、國土資源管理、城建、農業、水利、交通、海關、金融、計量、統計、審計、勞動、人事、教育、科技、文化、新聞出版、計劃生育等部門。(3)法律授權的社會組織和行政機關委托的社會組織可以在一定范圍內執行法律。如《食品衛生法》授權衛生防疫部門、食品衛生監督站對食品衛生檢查監督。(3)法律適用(司法)司法機關:人民法院(國家審判機關),人民檢察院(法律監督機關)(4)法律遵守(守法)主體:國家機關,社會組織,公民個人。兩層含義:一是依法享有并行使權利,二是依法承擔并履行義務。第三節P130-132我國憲法的特征和基本原則憲法的特征:(1)在內容上,憲法規定國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2)在效力上,憲法的法律效力最高。(3)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憲法比其他法律更為嚴格。(全國人大常委會或者1/5以上全國人大代表提議,全國人大全體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數通過)憲法的基本原則:(1)黨的領導原則。(2)人民主權原則。(3)人權保障原則。(4)法治原則。(5)民主集中制原則(國家權力由人大行使)。P137-139我國公民的基本權利基本權利(★):1、平等權2、政治權利和自由:選舉權和被選舉權(18周歲公民,被剝度政治權利的人除外);政治自由(公民有言論,出版,集會,結社,游行,示威的自由(注:不包含罷工))3、宗教信仰自由4、人身自由權(公民具體參加各種社會活動和實際享受其他權利的前提,廣義的人身自由還包括人格尊嚴,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護等)5、監督權和取得國家賠償權6、社會經濟權:財產權、勞動權、休息權、物質幫助權7、文化教育權8、特定主體的權利(婦女,離退休人員,殘廢軍人,殘疾人,軍烈屬,母親,兒童,老人,青少年,華僑)第四節P144-150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構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是以憲法為統帥,以法律為主干,以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為重要組成部分(層次),由憲法相關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經濟法、社會法、刑法、訴訟與非訴訟程序法等多個法律部門組成的有機統一整體。(1)憲法相關法:憲法相關法是與憲法相配套、直接保障憲法實施和國家政權運作等方面的法律規范,調整國家政治關系,主要包括國家機構的產生、組織、職權和基本工作原則方面的法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特別行政區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方面的法律,維護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國家安全、國家標志象征方面的法律,保障公民基本政治權力方面的法律。例如: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組織法;香港、澳門行政區基本法;反國家分裂法,國旗法;集會游行示威法。(2)民法商法:民法是調整平等主體的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公民和法人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規范,遵循民事主體地位平等、意思自治、公平、誠實信用等基本原則。商法調整商事主體之間的商事關系,遵循民法的基本原則,同時秉承保障商事交易自由、等價有償、便捷安全等原則。例如:物權法,合同法,婚姻法,繼承法,公司法,商業銀行法,證券法,保險法,專利法,著作權法等。(3)行政法:行政法是關于行政權的授予、行政權的行使以及對行政權的監督的法律規范。例如:行政處罰法,行政復議法,行政許可法。(4)經濟法:經濟法是調節國家從社會整體利益出發,對經濟活動實行干預、管理或者調控所產生的社會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例如:預算法,價格法,中國人民銀行法,企業所得稅法,個人所得稅法,反洗錢法,農業法,種子法,鐵路法,公路法,電力法,土地管理法,森林法,水法,節約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5)社會法:社會法是調節勞動關系、社會保障、社會福利和特殊群體權益保障等方面的法律規范例如:勞動法,礦山安全法,勞動合同法,紅十字會法,工會法,社會保險法。(6)刑法:刑法就是規定犯罪與刑罰的法律規范。刑罰的種類(1)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2)附加刑(罰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適用于犯罪的外國趨逐出境)犯罪種類:危害國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罪,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侵犯財產罪,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危害國防利益罪,貪污賄賂罪,瀆職罪,軍人違反職責罪(7)訴訟與非訴訟程序法:訴訟與非訴訟程序法是規范解決社會糾紛的訴訟活動與非訴訟活動的法律規范。例如: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仲裁法,引渡法。第六章第一節P154-156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基本內容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基本內容:(1)依法治國(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內容)基本要求: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2)執法為民(社會主義法治的本質要求)基本要求:以人為本,尊重和保護人權,文明執法。(3)公平正義(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價值追求)基本要求:堅持立法公正和執法公正并重,堅持實體公正和程序公正并重。(4)服務大局(社會主義法治的重要使命)保障和服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大局(5)黨的領導(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保證)第二節P161-164正確理解法治思維方式P159-160法治思維方式的基本含義與特征法治思維方式是人們按照法治的理念、原則和判斷標準、分析和處理問題的理性思維方式,法治思維方式的基本含義與特征表現為對待和處理法律、權力、權利、程序的態度和方式:(1)法律至上。具體表現為法律的普遍適用性,優先適用性(優先于其他社會規范)和不可違抗性。(2)權力制約。四項要求:職權由法定,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必追究。(3)人權保障。憲法保障(前提和基礎),立法保障(重要條件),行政保護(關鍵環節),司法救濟(最后防線)(4)正當程序。中立性(底線標準),參與性(核心要素),公開性(重要特征),時限性(內在要求)P161-163權利與權力的關系、權利與義務的關系權利與權力的關系:(1)權力來源于權利(2)權力服務于權利(3)權力應當以權利為界限(4)權力必須受到權利的制約權利與義務的關系:(1)結構上的相關關系(2)總量上的等值關系(3)功能上的互補關系第七章第一節P173-174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規范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規范:(1)文明禮貌(2)助人為樂(3)愛護公物(4)保護環境(自然生態環境,人文環境)(5)遵紀守法P175-176治安管理處罰法立法目的:維護社會治安,保障公共安全,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規范和保障公安機關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治安管理職責。基本原則:治安管理處罰必須以事實為依據,與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性質、情節以及社會危害程度相當;實施治安管理處罰,應當公開、公正,尊重和保障人權,保護公民的人格尊嚴;辦理治安案件應當堅持教育與處罰相結合的原則。違反該法的行為:擾亂社會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權利,侵犯公私財產,情節輕微尚不夠刑事處罰的行為。處罰種類:警告、罰款、行政拘留、吊銷公安機關發放的許可證、限期處境或者驅逐出境等。處罰程序:調查,決定,執行。P177-178道路交通安全法P179-180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第二節P180-182職業生活中的道德規范職業道德: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P183-184勞動法基本原則: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與兼顧用人單位利益相結合的原則,按勞分配與公平救助相結合的原則,勞動者平等競爭與特殊勞動保護相結合的原則,勞動行為自主與勞動標準制約相結合的原則。勞動者的權利: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休息休假的權利,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權利。勞動者權利保護制度: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制度,工資制度,勞動安全衛生制度,女職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護制度,職業培訓制度等。P185勞動合同法勞動合同依法訂立即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必須履行勞動合同規定的義務。勞動合同當以書面形式訂立。勞動合同應具備的條款:用人單位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勞動者的姓名、地址和居民身份證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證件號碼;勞動合同期限;工作內容和工作地點;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勞動報酬;社會保險;勞動保護、勞動條件和職業危害防護;法律、法規規定應當納入勞動合同的其他事項。勞動合同法的無效由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或人民法院確認。勞動合同尚未履行完畢之前,可以由雙方或一方當事人依法解除。集體合同:工會組織或職工代表可以依法與所在企業就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保險福利等事項達成書面協議,訂立集體合同。集體合同適用于企業全體勞動者,但集體合同不能代替勞動合同。P186-187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爭議內容:(一)因確認勞動關系發生的爭議;(二)因訂立、履行、變更、解除和終止勞動合同發生的爭議;(三)因除名、辭退和辭職、離職發生的爭議;(四)因工作時間、休息休假、社會保險、福利、培訓以及勞動保護發生的爭議;(五)因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等發生的爭議;(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勞動爭議。程序:協商,調解,仲裁,訴訟。協商不是處理勞動爭議的必須程序,不愿協商的,可向本單位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調解。調解不是處理勞動爭議的必須程序,不愿調解的,或者調解不成的,可向有管轄權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在自收到仲裁裁決書的15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一方當事人在法定期限內不起訴又不履行仲裁裁決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第三節P194-196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規范婚姻是家庭產生的重要前提,家庭又是締結婚姻的必然結果,婚姻的成功體現為家庭的幸福,家庭的美滿又彰顯出婚姻的意義。家庭美德:(1)尊老愛幼(2)男女平等(3)夫妻和睦(4)勤儉持家(5)鄰里團結P196-200婚姻家庭生活中的有關法律(婚姻法、繼承法)Ⅰ婚姻法:基本原則:(1)婚姻自由(2)一夫一妻(3)男女平等(4)保護婦女、兒童和老人的合法權益(5)計劃生育。關于結婚:是指男女雙方依照法律規定的條件和程序,確立夫妻關系的法律行為。它包括三層含義:結婚必須是男女兩性的結合;結婚必須符合法定條件并遵守法定程序;結婚是男女雙方確立夫妻關系的法律行為。結婚的必備條件:男女雙方完全自愿;男不得早于22周歲,女不得早于20周歲;必須符合一夫一妻制。結婚的禁制條件:禁止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旁系血親結婚;禁止患有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的人結婚。法定程序:男女雙方親自到登記機關進行結婚登記,符合規定條件的,予以登記,發給結婚證。取得結婚證,即確立夫妻關系。結婚登記是婚姻關系成立的法定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