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解讀

《GB/T 4789.30-2008 食品衛生微生物學檢驗 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檢驗》與《GB/T 4789.30-2003 食品衛生微生物學檢驗 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檢驗》相比,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修訂:

  1. 標準名稱調整:雖然主標題未變,但副標題中“食品衛生”被替換為“食品安全”,這一變化反映了對食品安全領域更廣泛的關注。

  2. 術語和定義部分更新:2008版增加了對某些關鍵術語的明確界定或更新了已有定義,以確保表述更加準確、專業。例如,“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的定義可能得到了細化或修正,以便更好地反映當前科學研究成果。

  3. 樣品采集與處理方法優化:新版本可能改進了采樣策略及樣本預處理步驟,包括但不限于取樣量、保存條件等方面的要求,旨在提高檢測效率與準確性。

  4. 培養基選擇與使用指南調整:對于特定類型的培養基(如PALCAM瓊脂),其制備過程、成分比例以及適用范圍等信息可能有所修改,以適應最新技術進展并簡化操作流程。

  5. 生物化學測試項目增加或變更:為了進一步區分目標菌株與其他相似細菌,可能會引入新的生化反應試驗或調整現有項目的具體實施細節。

  6. 分子生物學技術的應用:考慮到近年來分子生物學技術快速發展,《GB/T 4789.30-2008》很可能加入了基于PCR等現代分子生物學手段進行快速篩查的方法說明,這將極大提升實驗室工作效率同時保證結果可靠性。


如需獲取更多詳盡信息,請直接參考下方經官方授權發布的權威標準文檔。

....

查看全部

  • 廢止
  • 已被廢除、停止使用,并不再更新
  • 2008-11-21 頒布
  • 2009-03-01 實施
?正版授權
GB/T 4789.30-2008食品衛生微生物學檢驗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檢驗_第1頁
GB/T 4789.30-2008食品衛生微生物學檢驗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檢驗_第2頁
GB/T 4789.30-2008食品衛生微生物學檢驗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檢驗_第3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7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GB/T 4789.30-2008食品衛生微生物學檢驗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檢驗-免費下載試讀頁

文檔簡介

犐犆犛07.100.30

犆53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犌犅/犜4789.30—2008

代替GB/T4789.30—2003

食品衛生微生物學檢驗

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檢驗

犕犻犮狉狅犫犻狅犾狅犵犻犮犪犾犲狓犪犿犻狀犪狋犻狅狀狅犳犳狅狅犱犺狔犵犻犲狀犲—

犈狓犪犿犻狀犪狋犻狅狀狅犳犔犻狊狋犲狉犻犪犿狅狀狅犮狔狋狅犵犲狀犲狊

20081121發布20090301實施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

發布

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犌犅/犜4789.30—2008

前言

本標準的第一法修改采用美國FDA《細菌性檢驗手冊》(Bacteriologicalanalyticalmanual,Chapter

10,2002);第二法等同采用國際分析家學會的《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檢驗方法》(AOACRIPer

formancetestedmethodsVIDAS犔犻狊狋犲狉犻犪犿狅狀狅犮狔狋狅犵犲狀犲狊Test,999.06);第三法等同采用國際分析家學

會的《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檢驗方法》(AOACInternationalOfficialMethod2003.12,BAX犔犻狊狋犲

狉犻犪犿狅狀狅犮狔狋狅犵犲狀犲狊)。

本標準的第一法與美國FDA/BAM方法相比主要區別如下:

———增菌培養基以LB肉湯替代了BLEB肉湯;

———選擇性分離培養基以PALCAM代替了OXA,增加了CHROMagar犔犻狊狋犲狉犻犪顯色培養基;

———增加了初篩步驟;

———培養溫度以36℃±1℃代替35℃。

本標準代替GB/T4789.30—2003《食品衛生微生物學檢驗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檢驗》。

本標準與GB/T4789.30—2003相比主要修改如下:

———刪除了規范性引用文件。

———修改了第一法。包括選擇性分離培養基以PALCAM代替了MMA,增加了CHROMagar

犔犻狊狋犲狉犻犪顯色培養基;增加了初篩步驟;刪除了尿素酶試驗和硝酸鹽還原試驗。

———增加了第二法,全自動酶聯熒光免疫分析儀篩選法。

———增加了第三法,全自動病原菌檢測系統篩選法。

本標準的附錄A為規范性附錄。

本標準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提出并歸口。

本標準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負責解釋。

本標準負責起草單位: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

本標準參加起草單位:福建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陜西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湖北省疾病預防控制

中心。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劉秀梅、楊洋、陳偉偉、郭云昌、田靜、馬國柱、馬弋。

本標準所代替標準的歷年版本發布情況為:

———GB/T4789.30—1994、GB/T4789.30—2003。

犌犅/犜4789.30—2008

食品衛生微生物學檢驗

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檢驗

1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食品中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犔犻狊狋犲狉犻犪犿狅狀狅犮狔狋狅犵犲狀犲狊)的檢驗方法。

本標準適用于食品和食源性疾病樣品中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檢驗。

2設備和材料

除微生物實驗室常規無菌及培養設備外,其他設備和材料如下:

2.1冰箱:2℃~5℃。

2.2恒溫培養箱:30℃±1℃、36℃±1℃。

2.3均質器。

2.4顯微鏡:10×~100×。

2.5電子天平:感量0.1g。

2.6錐形瓶:100mL、500mL。

2.7無菌吸管:1mL(具0.01mL刻度)、10mL(具0.1mL刻度)。

2.8無菌平皿:直徑90mm。

2.9無菌試管:16mm×160mm。

2.10離心管:30mm×100mm。

2.11無菌注射器:1mL。

2.12金黃色葡萄球菌(ATCC25923)。

2.13馬紅球菌(犚犺狅犱狅犮狅犮犮狌狊犲狇狌犻)。

2.14小白鼠:16g~18g。

2.15全自動微生物鑒定系統(VITEK)1)。

2.16全自動酶聯熒光免疫分析儀(miniVIDAS或VIDAS)1)。

2.17全自動病原菌檢測系統(BAX系統,包含BAX系統Q7)2)。

3培養基和試劑

3.1含0.6%酵母浸膏的胰酪胨大豆肉湯(TSBYE):見第A.1章。

3.2含0.6%酵母浸膏的胰酪胨大豆瓊脂(TSAYE):見第A.2章。

3.3李氏增菌肉湯LB(LB1,LB2):見第A.3章。

3.41%鹽酸吖啶黃(acriflavineHCl)溶液:見A.3.2.1。

3.51%萘啶酮酸鈉鹽(naladixicacid)溶液:見A.3.2.1。

3.6PALCAM瓊脂:見第A.4章。

3.7革蘭氏染色液:見第A.5章。

1)由法國生物梅里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標準文本僅供個人學習、研究之用,未經授權,嚴禁復制、發行、匯編、翻譯或網絡傳播等,侵權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標準均為PDF格式電子版文本(可閱讀打?。?,因數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經售出,不提供退換貨服務。
  • 3. 標準文檔要求電子版與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載的文檔中可能包含空白頁,非文檔質量問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