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講科學社會主義從理論到實踐
本講討論題:
1、經濟文化相對落后的國家實行社會主義制度是社會主義的“早產兒”嗎?(關于跨越資本主義卡夫丁峽谷的問題)
2、現實社會主義國家個人崇拜現象發生的原因3、我們該如何正確看待“斯大林模式”?傳統社會主義的弊端降低了社會主義的威信,減弱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吸引力。表現為:1955年我國GNP占世界GNP的4.7%1978年下降為2.5%.1960年我國GNP相當于日本的水平,1978年下降為1/4.“文革”時期生產力發展出現了停滯一.社會主義在經濟文化相對落后國家首先勝利1.相對落后國家跨越“卡夫丁峽谷”問題的提出和實踐的檢驗(1)馬克思、恩格斯關于東方社會的理論(2)列寧的帝國主義論和社會主義可能在不發達國家首先勝利的理論(3)俄國在相對落后國家實現社會主義的實踐(1)馬克思、恩格斯關于東方社會的理論對自己的研究成果作了限定——西歐資本主義人類歷史的發展進程是多樣性的統一東方社會存在兩種進化的可能承認俄國可以不通過資本主義制度的“卡夫丁峽谷”而實現社會主義▲不發達國家實現社會主義的條件俄國革命的發生,集中一切力量保證農村公社的自由發展生產力充分發展,社會化大生產的基礎上吸收利用資本主義制度所創造的一切積極的成果(2)列寧關于社會主義革命首先在一國勝利的理論統治階級不可能照舊維持自己的統治被壓迫階級的困苦超乎尋常地加劇群眾的革命積極性和熱情空前高漲
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正確領導無產階級暴力斗爭的戰斗經驗鞏固的天然工農聯盟的形成無產階級國際團結局面的初步形成(3)俄國在相對落后國家實現社會主義的實踐(參見后面相關專題的內容)2.相對落后國家建設社會主義的艱巨性
(1)社會主義建設的經濟基礎普遍比較薄弱(2)封建主義在各方面有著極為廣泛而深刻的影響(3)面臨資本主義的挑戰和包圍(4)缺乏建設社會主義的經驗國家 年代工業比例(%) 工人數俄國 191342.1 300萬波蘭 1938 46 12% 匈牙利1939 38 22%羅馬尼亞1938 35 80萬朝鮮1946 28 80萬中國1949、195217、41.5300萬、1600萬我國進入社會主義的條件1949年我國生產力發展速度情況:(低起點)落后于西方主要國家:發電量——40年鋼——70多年石油——100多年農業發展水平——70多年落后于印度:拖拉機401臺是印度7500臺的零頭鐵路還不及印度1914年的一半1949年我國社會結構狀況:(復合結構)3、列寧關于社會主義建設的理論成果第一,在經濟落后的國家也可以建成社會主義,但要充分估計到向社會主義過渡的長期性和復雜性。第二,社會主義必須建立在高度社會化的生產力的基礎上,為此必須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和電氣化。列寧曾指出:“共產主義就是蘇維埃政權加全國電氣化”。
第三,在社會主義過渡時期,要充分利用市場、商品和貨幣關系。
在實行新經濟政策之前,列寧基本上繼承了馬克思對商品、貨幣的看法,主張在社會主義取消商品、貨幣,之后,則認為不利用商業,就不能建成成社會主義。第四,要允許多種經濟成份并存,正確看待和利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特別是國家資本主義生產方式。
他認為資本主義是小生產和社會主義的中間環節,是提高生產力的主要方法、方式。第五,要通過合作制引導農民走上社會主義道路。
他認為,合作制的性質是根據社會制度的不同而不同的,資本主義制度下合作制是資本主義性質的,社會主義制度下合作制則是社會主性質的。第六,要有步驟地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反對官僚主義。第七,要加強黨和人民群眾的聯系,加強黨的建設,改善進黨的領導。二、斯大林關于社會主義建設的理論與實踐
列寧去世以后,蘇維埃政權中央領導者當中,斯大林和托洛茨基、布哈林等人,在社會主義建設問題上產生了爭論,爭論的結果是以斯大林的勝利而告結束,并最終形成了蘇聯社會主義建設模式,也稱為“斯大林模式”。1、斯大林與托洛茨基等爭論的主要問題托洛茨基認為,蘇聯經濟是世界經濟的組成部分,而且蘇聯經濟技術還相當落后,“不顧世界經濟的統一性,要想在一國建成社會主義,只能是空想?!彼J為蘇聯要建成生產力高度發達的社會主義國家,必須依靠世界無產階級革命,所以,他主張“不斷革命”,直至社會主義在全世界取得全面勝利,才能在蘇聯最終建成社會主義。與托洛茨基等爭論的主要問題斯大林則認為,“一國建成社會主義”與“社會主義在一國最終勝利”是兩個問題,在社會主義在全世界最終取得勝利之前,可以在“一國建成社會主義”。雖然托洛茨基的“不斷革命”論是不正確的,但他認識到世界經濟的統一性,特別是認為蘇聯經濟的發展離不開世界經濟的觀點,則是正確的。爭論的結果是,1926年托洛茨基被開除出黨,并被專政機關流放,1929年被驅逐出蘇聯。2、斯大林與布哈林等爭論的主要問題第一,關于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問題斯大林認為:必須全力發展工業,特別是重點發展重工業,以重工業帶動其他經濟的發展,并將重工業化當成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工業化的根本區別之一。布哈林則認為,工業化重要的問題是工農結合,工業化必須符合客觀經濟規律,社會主義建設必須按經濟規律辦事。反對過分強調重工業化的政策,主張注重經濟上宏觀平衡。斯大林與布哈林等爭論的主要問題第二,關于如何改造社會主義農業的問題斯大林認為:要盡快開展農村農業集體化運動,主張農業實行一步全面集體化,盡快改變農村生產資料所有制形式,一步跨入社會主義,并可以保證國家所需的商品糧。布哈林則認為,解決糧食問題,固然要通過日益增長的集體化,將個體生產變為集體化大生產,但解決集體化問題,必須按列寧的合作化政策,引導農民走社會主義集體化道路,所以,他反對實行一步全面集體化,改變所有制形式。第三,關于如何判斷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動力問題斯大林認為,社會主義建設中的一切成就都是階級斗爭的結果,階級斗爭是推動社會主義經濟發展動力。布哈林則認為,人民群眾消費的增長才是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動力,主張以消費增長拉動社會主義經濟的不斷增長。爭論的結果是布哈林被撤銷黨內外一切職務。1938年被秘密處決。3、蘇聯黨內爭論的結果第一,社會主義建設開始偏離新經濟政策的道路,為斯大林模式的形成準備了政治條件第二,助長了理論和實踐上的“左傾”認為社會主義建設只有一種模式第三,破壞了黨內正常的民主政治生活第四,在黨內形成了斯大林的個人集權制,并且使個人崇拜盛行*討論:
現實社會主義國家個人崇拜現象發生的原因1.歷史原因——小生產傳統習慣勢力是個人迷信深厚的社會基礎和肥沃土壤2.現實原因——高度集權體制是個人崇拜現象存在的現實基礎3.個人因素——領導者的默許、欣賞甚至提倡個人崇拜4.黨內少數野心家、陰謀家別有用心的推波助瀾5.閉關鎖國、經濟落后、文化教育發展緩慢導致民主意識不強4、如何正確看待“斯大林模式”?蘇聯社會主義模式(斯大林模式)所謂蘇聯社會主義模式,是指在斯大林執政時期,蘇聯社會主義建設中形成的一種高度集權的政治、經濟、文化和外交體制。
蘇聯社會主義模式是特定歷史條件和國際環境下的產物,是蘇聯共產黨人在沒有先前經驗的基礎上對社會主義建設所作探索的產物。高度集權的計劃經濟和政治、文化體制,對保證當時蘇聯國內的穩定、促進蘇聯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以及為其他國家的建設提供經驗等方面,有一定的合理性。材料
俄國在1913年的經濟狀況是其20世紀前二十年最高的年份,但依然與各發達國家存在較大的差距。其工業生產的水平在世界上僅居第五位,占世界工業總產值的比重也僅為2.6%,經過第一次世界大戰,俄國的工業生產遭受極打擊,生產進一步萎縮。十月革命后,經過二十余年社會主義建設,通過實施新經濟政策實現戰后經濟恢復和以“蘇聯模式”為主要體現形式的工業化,蘇聯人民創造了“工業化奇跡”。截止1937年,全國工業總產值在工農業總產值的比重由1913年的42.1%上升到77.4%。這一年生產資料的生產比1913年增長了9倍,經過兩個五年計劃,蘇聯工業基本完成了技術改造,大規模更新了生產設備,全國形成了比較齊全的工業體系,根本改變了蘇聯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大大縮小了與各發達國家的差距。1937年,蘇聯的工業水平由1913年的世界第五位、歐洲第四位而躍居為世界第二位、歐洲第一位。蘇聯工業總產值占世界工業生產總值的比重也迅速提高到10%。但是,隨著體制的固化和絕對化以及改革時機的延誤和不徹底,蘇聯的經濟增長速度逐漸呈現出停滯和下降的趨勢。蘇聯國民收入的年均增長率1951—1955年為11.5%,1956—1960年為9.2%,1961年—1965年為6.6%,1966—1970年為7.7%,1971—1975年為5.7%,1976—1980為4.4%,1981—1985年為3.1%,1986—1990年為1.8%,1990—1991年負增長。(1)蘇聯社會主義模式的歷史地位A、蘇聯社會主義模式的歷史作用第一,鞏固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第二,促進了蘇聯經濟的巨大發展。第三,為反法西斯戰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第四,影響和推動其他社會主義中家的建設和發展。B、蘇聯社會主義模式的主要弊端第一,實行高度中央集權的政治體制一黨獨存,以黨代政。30年代后蘇聯權力實際上集中在蘇共,蘇共權力又集中在總書記斯大林一人手上。最高蘇維埃實質上變成了蘇共中央的附屬機關,蘇聯部長會議變成了蘇共中央的執行機構。集權過多,委任終身。30年代后,蘇共在政治、經濟、文化、外交等各方面,都是斯大林一個人說了算。領導干部層層委任,而且實行終身制,使領導干部普遍老化。加上民主不足,法制受到破壞,其結果是領導干部只對委任上級負責,不對人民負責,權力沒有監督,官僚主義。斯大林741924.3-1953.329年赫魯曉夫70+71953.9-1964.1011年勃涅日列夫761964.10-1982.1118年安德羅波夫701982.11-1984.215個月契爾年科741984.2-1985.313個月戈爾巴喬夫60+N1985.3-1991.12.256年9個月第二,實行單一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和指令性的計劃經濟
所有制的單一被普遍認為是社會主義的重要標志和基本特征,到1937年蘇聯工業中的公有經濟占到全部工業經濟的99.8%,農業中的公有經濟占99.6%,商業中的公有經濟占100%,非公有制經濟基本上無生存空間。非均衡的經濟結構,使蘇聯經濟具有“戰備型”的特征,優先發展重工業,特別是發展軍事工業,輕視輕工業和農業,斯大林執政時期蘇聯重工業增長了9倍,輕工業、農業只增長了不到3倍。排斥經濟規律的指令性計劃,認為計劃經濟才是社會主義的特征,市場經濟是資本主義的特征。計劃經濟的特征在蘇聯就是指令性,在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等各個環節都實行國家統一計劃管理;以行政手手段管理經濟,其結果是壓制了企業和勞動者的勞動產生積極性,經濟發展沒有動力,科技與生產、生產與銷售、勞動成果與勞動者利益等脫節,生產效益低,浪費嚴重等。第三,實行高度中央集權的思想文化管理體制思想文化管理集中于蘇共黨內;文化管理體制過于集權;社會文化團體行政化;領袖人物的言論成了真理與錯誤的唯一標準;扼殺了學術自由等。第四,外交上強行向其社會主義國家推行蘇聯社會主義模式,推行大國主義、大黨主義政策,干涉他國、他黨內政,最終導致蘇聯走上霸權主義道路。5、蘇聯社會主義模式的國際影響(1)戰后社會主義從一國到十六國的發展(2)蘇聯模式在二戰后作為“樣板”和普遍規律推廣到其他社會主義國家(3)蘇聯模式對中國的影響——忽略了適合本國發展的社會主義模式的探索二戰后社會主義的發展第二次世界戰勝利后,在歐、亞建設了十多個社會主義國家,出現了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兩大陣營。但是歐亞社會主義國家建立后,在進行社會主義建設上,除蘇聯社會主義模式之外,本國都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利用,加上蘇聯的大國地位,又是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和在反法西斯戰爭中的勝利,各國很自然地都向蘇聯學習。問題是,在這個過程中,許多國家照抄了蘇聯模式,沒有將蘇聯的模式與本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起來進行學習、引進,違反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更為重要的是,蘇共向各國強行推廣自已的模式,1952年斯大林說:外國大多數共產黨的馬克思主義水平不高,需要向蘇聯共產黨學習,要在自已的國家利用蘇聯的經驗。而且蘇共還將國與國的關系看成是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將黨與黨的關系看成是父子黨的關系,要求各國處處以蘇聯為榜樣。蘇共還經常干涉各國黨政事務,結果造成各國社會主義建設脫離本國實際,按蘇聯模式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政治、經濟、文化建設沒有較大發展,社會政治不穩定,直接導致東歐社會主義國家后來的劇變,給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帶來重大損失。4、如何正確看待“蘇聯模式”?(1)蘇聯模式是特定歷史條件下的必然選擇(2)蘇聯模式發揮了重要的歷史作用(3)蘇聯模式也存在不容否認的歷史局限性中國社會主義建設早期的探索1956年,毛澤東《論十大關系》的報告1956年,中共第八次代表大會確定社會的基本矛盾并明確集中力量發展生產力1957年,毛澤東《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正確處理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1958年,把工作重點轉到社會主義建設上,主張按照農輕重的順序安排國民經濟計劃劉少奇:生產資料可以作為商品進行流通周恩來:知識分子絕大多數是勞動人民的知識分子,科學技術是現代化建設的關鍵陳云:人民生活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正版授權】 ISO/IEC 19790:2025 FR Information security,cybersecurity and privacy protection - Security requirements for cryptographic modules
- 【正版授權】 ISO 4211-1:2025 EN Furniture - Tests for surface finishes - Part 1: Assessment of resistance to cold liquids
- 【正版授權】 ISO 20579-2:2025 EN Surface chemical analysis - Sample handling,preparation and mounting - Part 2: Documenting and reporting the preparation and mounting of specimens for a
- 【正版授權】 IEC TS 62271-316:2024 EN High-voltage switchgear and controlgear - Part 316: Direct current by-pass switches and paralleling switches
- 【正版授權】 IEC 60071-1:2006 EN-D Insulation co-ordination - Part 1: Definitions,principles and rules
- 護理部副主任競聘
- 思想政治教育前沿
- 控煙知識講座2
- 管理體系審核首次會議
- 給綠植澆水課件
- 完整版2024年注安法規真題及答案(85題)
- 紅樓夢閱讀單選題100道及答案解析
- 2024-2030年中國轉子發動機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發展趨勢與投資前景研究報告
- 牧場物語-礦石鎮的伙伴們-完全攻略
- 汽車營銷知識競賽題庫及答案(295題)
- 醫學教材單克隆抗體藥物在腎臟疾病中的應用
- 腎病綜合征的實驗室檢查
- 2024年河北省邢臺市中考一模理綜物理試題(解析版)
- 實習護生社會焦慮情況調查量表
- SL-T+712-2021河湖生態環境需水計算規范
- 深基坑專項方案論證流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