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四章
資本主義經濟制度
經濟制度是指人類社會發展一定階段的生產關系的總和,是社會制度的經濟基礎。(p59)第一節資本主義經濟關系的發生
一、資本主義前的社會經濟制度的更替(p60-63)原始社會——原始公社制度奴隸社會——奴隸占有制度封建社會——勞役地租、實物地租、貨幣地租二、資本主義經濟關系的萌芽(p63-64)
1.萌芽的產生(1)簡單商品生產者的兩極分化。(2)商業資本的作用。(3)富農經濟。
2.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確立的兩個基本條件(p64)(1)大量的有人身自由并失去生產資料的勞動者。(2)大量的貨幣積累。上述兩個條件實現,一是靠商品經濟兩極分化;二是靠暴力掠奪的資本原始積累。
(p65)
資本原始積累:(p65)就是用暴力剝奪直接生產者,使生產資料與勞動者分離,貨幣財富在資本家手中迅速積累的歷史過程。
資本原始積累的三種方式:暴力掠奪農民土地;海外掠奪殖民地;國內聚斂大量財富。三、資產階級革命(p66)新興資產階級擁有了大量財富,但政治上還需取得統治地位,而封建勢力又不肯退出歷史舞臺,于是資產階級發動推翻封建王朝的革命。革命勝利,步入資本主義時代。
第二節資本主義雇傭勞動制度
一、資本主義雇傭勞動制度產生的條件(p66)1.貨幣轉化為資本。2.勞動力成為商品。貨幣怎樣轉化為資本呢?通過區分普通貨幣(商品流通)和作為資本的貨幣(資本流通)加以回答。
兩種不同的流通形式(p66)(1)商品流通:商品—貨幣—商品用符號表示:W—G—W(2)資本流通:貨幣—商品—貨幣用符號表示:G—W—G′
首先,流通形式不同:前者先賣后買;后者先買后賣。其次,流通內容不同:前者是價值量相等的兩種商品交換;后者用貨幣換回更多貨幣。最后,目的不同:前者為了使用價值;后者為了增值。通過上述區別可見,普通的貨幣與作為資本的貨幣不同,普通的貨幣是在商品流通中運行,為了消費;而作為資本的貨幣是在資本流通中運行,為了賺錢。貨幣能夠帶來增值,就成為資本。貨幣之所以能夠帶來增值,是因為它購買到勞動力商品,勞動力通過生產勞動能夠帶來增值。因此勞動力成為商品是貨幣轉化為資本的前提條件。資本總公式的矛盾(p67):G—W—G′從公式看,一方面流通中發生了增值,從G到G′;另一方面按價值規律的等價交換原則,不應該發生增殖,這就是資本總公式的矛盾。從形式上看矛盾,從本質上看不矛盾,因為增值在生產中產生,在流通實現。3.勞動力及勞動力成為商品的兩個條件(p67)(1)勞動力就是勞動者的體力和腦力的總和。(2)勞動力成為商品的兩個條件是:勞動力屬于勞動者本人所有;勞動者一無所有。4.勞動力商品的價值和使用價值(p67)勞動力商品的價值是由生產和再生產勞動力所耗費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它還原為三部分:一是勞動者本人的生活資料價值;二是家屬的生活資料價值;三是勞動者的教育培訓費。勞動力商品的使用價值就是勞動者的勞動過程(p68)。勞動力的使用價值的最大特點是能夠帶來增值,即創造出大于勞動力價值的價值。二、資本的價值增值過程1.價值形成過程預付15元10斤棉花20小時10元2個紗錠4小時2元1個勞動力6小時3元——————————————————30個小時15元2.價值增值過程預付27元20斤棉花40小時20元4個紗錠8小時4元1個勞動力12小時(6元)3元
——————————————————60小時30元30元–27元﹦3元(剩余價值)
3.剩余價值的概念(p69)由雇傭工人創造的、被資本家無償占有的超過勞動力價值的價值。4.必要勞動時間和剩余勞動時間(p69)必要勞動時間:再生產勞動力的時間。剩余勞動時間:生產剩余價值的時間。三、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p70)1.不變資本表現在生產資料上的資本,其價值在勞動中逐漸轉移到新產品中,不發生增值,所以叫不變資本。2.可變資本(p70)表現在勞動力上的資本,在勞動中發生增殖,即能夠帶來剩余價值,所以叫可變本。3.不變資本與可變資本劃分的根據和目的根據不同資本在剩余價值生產中的不同作用劃分為不變資本與可變資本。劃分的目的是進一步揭示資本價值增殖的秘密。
四、剩余價值生產的方法(p71)
1.剩余價值率剩余價值與可變資本的比率為剩余價值率,反映剝削程度。用公式表示如下:
mm′﹦——×100%V
2.絕對剩余價值生產(p71)是指必要勞動時間不變的條件下,由于延長工作日而絕對增加剩余勞動時間的剩余價值生產方法。延長工作日不能無限,因為受兩個因素限制:一是生理界限,即滿足恢復勞動力的時間,包括吃飯、睡覺、休息等;二是社會道德界限,包括勞動者的學習、社會活動、照顧子女等。3.相對剩余價值生產(p72)
是指勞動日長度不變,必要勞動時間縮短,剩余勞動時間相對延長的剩余價生產方法。
相對剩余價值生產是以整個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為前提,通過個別資本家追逐超額剩余價值實現。(p73)個別資本家提高勞動生產率—社會勞動生產率跟隨提高—降低生活資料價值—
降低勞動力價值—縮短必要勞動時間—相應延長剩余勞動時間—相對剩余價值產生。五、資本主義雇傭勞動制度下工資的本質1.工資的表象是勞動的報酬。(p73)2.工資的實質是勞動力價值或價格的轉化形式。(p74)第三節
剩余價值的分配剩余價值在產業資本家、商業資本家、借貸資本家、銀行資本家、農業資本家和大土地所有者之間分配。這種分配表明兩大階級的矛盾或對立。
一、成本價格和利潤
1.產業資本的概念(p74)就是投在物質生產部門,支配雇傭勞動,直接創造價值和剩余價的資本。
2.成本價格(p74)生產商品所耗費的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之和。商品價值:W=
c﹢v﹢m成本價格:k=c﹢v這樣,商品價值W=k﹢m
3.利潤(p74)觀念上把剩余價值當作全部預付資本的產物時,剩余價值就轉化為利潤。全部預付資本用大C表示,利潤用p表示。
利潤形成后,商品價值表現為成本+利潤,這就更加掩蓋了剩余價值的本源。首先,W=c﹢v﹢m(原本)之后,W=k﹢m(掩蓋)最后,W=k﹢p(完全掩蓋)4.利潤率(p75)當剩余價值轉化為利潤,剩余價值率就轉化為利潤率(p′)。
mp′﹦——×100%C
5.決定和影響利潤率變動的因素(p75)剩余價值率的高低;資本有機構成的高低;資本周轉速度;不變資本的節約。二、產業資本和平均利潤(p75)1.平均利潤率的形成競爭使資本有機構成不同的部門獲得不同的利潤。由于投入等量資本不能獲得等量利潤,而資本家要求投入等量資本獲得等量利潤。于是在利潤驅動下發生資本轉移,從而形成平均利潤率。(見p77表)2.平均利潤率(p77)
剩余價值總額∑m—p′﹦—————————﹦———
社會預付總資本∑C3.生產價格(p77)利潤轉化為平均利潤,商品價值就轉化為生產價格。生產價格=成本+平均利潤
—
=K+P
價值轉化為生產價格不是對價值規律的否定(p77)。因為:1.全社會的平均利潤總額等于剩余價值總額(60)2.生產價格總額等于商品價值總額(360)3.生產價格變化取決于價值的變化(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
三、商業資本和商業利潤
1.商業資本(P78)是處在流通領域、專門從商品買賣,以獲取利潤為目的的資本。
G—W—G′
2.商業利潤的本質(p78)商業利潤的真正來源是產業資本家讓渡給商業資本家的一部分利潤,是產業工人創造的剩余價值的一部分。
3.商業利潤的實現(p79)商業資本家按低于生產價格的價格向產業資本家購買商品,再按生產價格銷售商品,其差價是商業利潤的實現。商業利潤形成的例子一、產業資本家預付900億元其中,C=720億元(價值一年全部轉移)
V=180億元若m′=100%則W=720C+180V+180m=1080(億元)-180
p′=——×100%=20%900-
p=900×20%=
180(億元)
二、商業資本家投放100億元購買商品,則社會總預付資本為900+100=1000(億元)—180P′=———×100%=18%1000—產業資本家P=900×18%=162(億元)
—商業資本家P=100×18%=18(億元)產業資本家按照900+162=1062(億元)的出廠價賣給商業資本家,商業資本家按照1062+18=1080(億元)生產價格賣給消費者。
1062商業資本年周轉速度:———=10.62(次)
100商業資本家參與剩余價值的分配,使得:生產價格=成本價格+產業利潤+商業利潤(p79)四、借貸資本和利息1.借貸資本(p79)就是生息資本,是借貸資本家為獲取利息而暫時貸放給職能資本家的貨幣資本。
2.特點(p79)第一,定期獲得利息。第二,資本使用權和所有權分離。第三,獨特的運動形式:G—G′G′﹦G﹢△G(利息)
3.企業利潤(p80)
職能資本家用借貸資本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獲得平均利潤,平均利潤劃分為兩部分:企業利潤和利息。
企業利潤﹦平均利潤﹣利息
4.利息率﹦一定時期的利息量/借貸資本總量×100%(p80)
影響利息率的兩個因素:一是平均利潤率;二是借貸資本的供求。利息是剩余價值的一部分。
5.銀行資本和銀行利潤專門投資于經營貨幣資本業務的企業,是貨幣借貸中介、支付中介和發行信用流通工具的結合體。(p80)銀行利潤=貸款利息-存款利息-業務開支例:假定銀行自有資本105億元,其中有5億元用于經營銀行業務開支,其余用于貸款;吸收存款650億元用于貸款,存款利率3%,貸款利率5%,求銀行利潤。五、資本主義土地所有權和地租
1.地租的概念和本質(P80—81)地租是土地所有權在經濟上實現形式,是土地所有者憑借土地所有權所獲得經濟收入。
資本主義地租的本質是農業工人創造的超過平均利潤以上的那部分剩余價值。
2.資本主義地租有兩種形式:級差地租和絕對地租。(1)級差地租(P81)
級差地租:租佃較好土地的農業資本家向大土地所有者繳納的超額利潤。級差地租有兩種形態:級差地租Ⅰ和級差地租Ⅱ。
級差地租Ⅰ:(p81)指并列地投在不同土地上的資本由于肥沃程度和地理位置不同造成生產率差異而形成的超額利潤。級差地租Ⅱ:指連續在同一塊土地上追加投資所產生的超額利潤。
級差地租產生的條件:土地有限并有優劣之分。級差地租產生的原因:土地資本主義經營壟斷。級差地租的形成過程:劣等地決定農產品的生產價格,好地獲得超額利潤。(見后邊表1、表2)3.絕對地租(P82)絕對地租是優、中、劣各類土地絕對必須繳納的地租。絕對地租(p82)產生的條件:農業資本有機構成低于工業資本有機構成。產生的原因:土地私有權的壟斷。形成過程:農產品按價值出售,其價值和生產價格之差形成超額利潤構成絕對地租。(見后邊表3)4.土地價格(P82)土地價格不是土地價值的貨幣表現,而是土地可以提供的地租收入的資本化。土地價格=地租/利息率。賣掉土地所的貨幣若存入銀行所獲利息小于地租則不買,反之則賣。表1級差地租Ⅰ單位:元土地種類投入資本平均利潤產量(百斤)個別生產價格社會生產價格級差地租Ⅰ全部產品百斤百斤全部產品劣等地10020412030301200中等地100205120243015030優等地100206120203018060土地種類投資次數投入資本平均利潤產量(百斤)個別生產價格社會生產價格級差地租全部產品百斤百斤全部產品優等地初次投資1002061202030180Ⅰ60追加投資1002081201530240Ⅱ120劣等地劣等地10020412030301200表2級差地租Ⅱ單位:元生產部門資本有機構成剩余價值(剩余價值率:100%)平均利潤(平均利潤率:20%)產品價值生產價格絕對地租工業80c+20v20201201200農業60c+40v402014012020表3絕對地租單位:元第四節
資本主義積累和兩極分化
一、資本積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花藝師考試中常見問題解析試題及答案
- 公有住宅出租合同樣本
- 客艙商務運營考試題及答案
- 花藝師的行業規范與標準分析試題及答案
- 2025年西安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單招職業技能考試題庫匯編
- 2025年西安工商學院單招職業傾向性考試題庫一套
- 2025年西安培華學院單招職業適應性考試題庫附答案
- 2024花藝師考試的期望達成試題及答案
- 花藝師社會責任題目與答案
- 2025年西南交通大學希望學院單招職業技能測試題庫帶答案
- 深基坑開挖支護工程安全監理實施細則
- YY/T 0606.3-2007組織工程醫療產品第3部分:通用分類
- 陜2022TJ 067 廚衛裝配式鋼絲網混凝土排氣道系統建筑構造圖集
- GB/T 21566-2008危險品爆炸品摩擦感度試驗方法
- GB/T 17207-2012電子設備用固定電容器第18-1部分:空白詳細規范表面安裝固體(MnO2)電解質鋁固定電容器評定水平EZ
- 國開電大《人員招聘與培訓實務》形考任務4國家開放大學試題答案
- 臨時用電現場安全檢查表
- 豬營養體系課件
- 青少年模擬法庭劇本(敲詐勒索)
- 中考復習確定二次函數的解析式課件
- 萬用表校準報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