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高香型烏龍茶_第1頁
何為高香型烏龍茶_第2頁
何為高香型烏龍茶_第3頁
何為高香型烏龍茶_第4頁
何為高香型烏龍茶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何為高香型烏龍茶?一、“清香型”烏龍茶的由來“清香型”烏龍茶,又稱“臺式”烏龍茶。在閩臺農業合作與交流的過程中,1990年在安溪誕生了福建省第一家經營茶葉的臺資企業。截至2004年底,安溪境內共有臺資茶葉企業25家。目前,福建省內臺商投資的自產自銷型、自產兼收購型、純收購型以及茶葉產銷與茶機結合經營的茶葉企業,共有50家。這些臺資茶葉企業凡涉及茶葉生產加工領域的,無一不以“清香型”烏龍茶作為當家品種。二、“清香型”烏龍茶與傳統烏龍茶的品質差異“清香型”烏龍茶產制技術自成一格,其外形及香氣與傳統烏龍茶截然不同,比起福建傳統“綠葉紅壤邊”的安溪烏龍茶,“清香型”烏龍茶具有明顯的“三綠”特點:即干茶綠、湯色綠、葉底綠。其外形為球形或半球形,沖泡后在杯中顯現茶蕾造型,香氣清香持久,茶湯明亮見底,嫩香回甘,葉底柔軟。如凍頂烏龍茶,外形呈半球形,條索緊結,干茶色澤為墨綠帶油光,香氣清香撲鼻,滋味濃厚新鮮,入口生津,落喉甘滑,韻味強,而湯色蜜黃澄清明亮。以傳統工藝生產的“濃香型”烏龍茶,包括武夷巖茶、閩北水仙、傳統工藝的鐵觀音、廣東鳳凰單樅等。武夷巖茶外形粗壯,條索扭曲緊結,勻整;葉面呈蛙皮狀沙粒白點,俗稱“蛤蟆背”;色澤青褐油潤,俗稱“寶光”;凈度佳,不帶過嫩梗和過老葉;茶湯香氣濃烈,勝似蘭花而深沉持久;滋味濃醇清潔,生津回甘;雖濃飲而不見苦澀,這種特色被贊為“巖骨花香”,俗稱“巖韻”;湯色深橙黃或黃色,清流澈艷麗,葉底、葉張中央為江淺黃綠色。閩北水仙條索緊結沉重,色澤油潤暗沙綠;香氣濃郁,具蘭花清香;滋味醇厚回甘;湯色清澈橙黃;葉底厚軟,呈“三紅七綠”狀。安溪鐵觀音茶條卷曲、肥壯圓結、重實勻整、色澤油亮沙綠,呈青蒂綠腹蜻蜓頭狀;湯色金黃,清澈明亮;葉底肥厚,呈綢面光澤;內質“音韻”獨特,蘭香馥郁;滋味醇厚甘鮮,回味悠長,有“七泡有余香”之譽。廣東鳳凰單縱外形條索壯直,緊結勻整;色澤灰褐油潤有光澤,似鱔魚色;香高持久,具天然花香;滋葉濃醇鮮爽;湯色明亮顯黃;葉底鮮嫩,均帶紅鑲邊,飲后回甘,耐沖泡。烏龍茶“清香型”與“濃香型”的技術界定采用不同的茶葉加工方法所制的成品具有不同的香氣特征。烏龍茶的加工方法綜合了紅茶與綠茶加工方法的優點,兼有半發酵與炒制的過程,成茶帶有花香、果香,一般稱之為“制造香”。影響烏龍茶“制造香”的主要因素為:做青、包揉和烘焙。1、做青“清香型”烏龍茶與“濃香型”烏龍茶都要求太陽曬青。因“清香型”烏龍茶做青程度較輕,如不經太陽曬青,則清香難顯。相對傳統安溪烏龍茶,“清香型”烏龍茶曬青程度屬中度偏輕,失水率以8%-12%為宜。一般下機前經晾青翻拌3次,下機做青2次,室溫20-22度,相對濕度70%。武夷巖茶,一般做青8-10次,歷時6-8小時,做青在室內進行,室溫24-26度,相對濕度80%-85%,當室溫低于20度時要加溫。2、包揉在“清香型”烏龍茶包揉造型工藝中,總圍繞著保鮮保綠,快速成形這條主線,所形成的綠豆狀外形,比起傳統安溪烏龍茶蜻蜓頭和武夷巖茶的粗壯條索形,具有較好的商品外觀和較高的鑒賞價值。3、烘焙烘焙是烏龍茶的最后一道工序。傳統安溪烏龍茶也有補火工藝,但補火是為了干燥。“清香型”烏龍茶文火慢焙是為了使成品香氣斂藏,增進茶香,彌補做青較輕、甜香不顯之缺點,所以又叫“烘焙提香工藝”。廣東潮汕及閩南等地區偏愛茶葉焦糖香,應相對提高烘焙溫度,延長烘焙時間。“濃香型”烏龍茶的典型代表武夷巖茶,烘焙分毛火和足火。毛火要求高溫快速烘焙,提高滋味醇度,發展香氣和加深湯色;足火是通過熱化作用,連續長時間文火慢焙,不單是去水保質,且對增進湯色,提高滋味醇度,促進茶香,均有很好的效果。香型的判斷是烏龍茶審評的關鍵香型的判斷是烏龍茶審評的關鍵。烏龍茶的香型可分為異雜型、糖香型、花果型、花果蜜糖型四大類型。審評主要對香氣的香型進行鑒評。香氣的高低與純異就內在因素而言,香氣高低是烏龍茶香氣物質的豐富與貧乏所決定的。在表現形式上,物豐則香氣顯銳,揮發性好,可評為高,反之,物乏則香沉,定為低。香氣純異問題指的是香氣中的香型組分,是單一香型還是夾雜著不同的香型,更主要的是指香氣中是指香氣中是否含有異雜型組分。純者優,雜則次1、 異雜型是烏龍茶在采、制、管過程中遇不良狀態下產生的不良狀態下產生的不良異雜氣味,如粗老氣、日曬味、霉味、酸餿味、水悶味、青草氣、煙焦味、老火、油藥味等。這些問題常見于低檔烏龍茶中。2、 糖香型香氣是茶葉糖類物質在制茶過程中受熱作用產生的香型。俗稱“火香”、“火功香”。又因火功程度而異,火功不足,火香低沉,火功適當,漸向糖焦香轉化,直至出現優秀的蜜糖香,一旦火功過度則產生老火、火焦味了。火功把握是否得當,主要在于調節糖與火的關系。

3、花果香是茶葉的各類香氣基質在合理的烏龍茶所特有的做青工藝中經一系列必要的生化反應所形成的似花香、似果香香氣,所以又叫工藝香。如果工藝不當,花果香就不明顯。此間還須注重到品種不同,遺傳特性不同,則葉內香氣基質不同,以致成茶香型有別,稱之為品種香。如鐵觀音之觀音韻,佛手的似香椽香,但各品種之特有香型也須在合理的工藝條件下才能導出,否則,工藝不當,品種香不顯。此外,產地不同,生態氣候有別,土地狀況不一,自然影響到茶樹的新陳代謝,使茶葉內含物質也不同,成茶香型就各有特點,這種產地差異,稱為區域香。區域香也同樣受到工藝的制約,工藝不當,區域香不明顯。一般來說,審評時能清晰地感受到花果香時,此時茶品質不俗,最理想和具品位的香型當屬在花果香的基礎上輔之以恰好的火功技術所形成的花果蜜糖香。東方美人茶東方美人茶是臺灣獨有的名茶,又名膨風茶,又因其茶芽白毫顯著,又名為白毫烏龍茶,是半發酵青茶中,發酵程度最重的茶品,一般的發酵度為60%,也些則多達75-85%,故不會產生任何生菁臭味,且不苦不澀。主要產地在臺灣的新竹、苗栗一帶,近年臺北坪林、石碇一帶亦是新興產區。東方美人茶采收期在炎夏六、七月,即端午節前后10天。東方美人茶最特別的地方在于,茶菁必須讓小綠葉蟬(又稱浮塵子)叮咬吸食,昆蟲的唾液與茶葉酵素混合出特別的香氣,茶的好壞決定于小綠葉蟬的叮咬程度,同時也是東方美人茶的醇厚果香蜜味的來源,也因為要讓小綠葉蟬生長良好,東方美人茶在生產過程絕不能使用地方在于,茶菁必須讓小綠葉蟬(又稱浮塵子)叮咬吸食,昆蟲的唾液與茶葉酵素混合出特別的香氣,茶的好壞決定于小綠葉蟬的叮咬程度,同時也是東方美人茶的醇厚果香蜜味的來源,也因為要讓小綠葉蟬生長良好,東方美人茶在生產過程絕不能使用需經手工采摘一農藥,因此生產較為不易,也更顯其珍貴。在制作方面東方美人茶必心二葉,再以傳統技術精制而成高級烏龍茶,制茶過程的特點是:炒菁后,需多一道需經手工采摘一以布包裹,置入竹簍或鐵桶內的靜置回潤或稱回軟的二度發酵程序,再進行揉捻、解塊、烘干而制成毛茶。東方美人茶名字的由來,據聞是英國茶商將茶獻給維多利亞女王,黃澄清透的色澤與醇厚甘甜的口感,令她贊不絕口,既然來自東方福爾摩沙,就賜名「東方美人茶」了。東方美人茶的沖泡方法:熱沖泡:選擇傳熱、散熱快的沖泡器,以瓷壺較佳。水溫不宜過高,80-90€為宜冷沖泡:4克茶葉泡600毫升常溫的水,冷藏6-8小時后可飲用命名傳說東方美人茶原稱膨風茶(「膨風」是臺灣俚語「吹牛」之意),相傳早期有一茶農因茶園受蟲害侵食,不甘損失,乃挑至城中販售,沒想到竟因風味特殊而大受歡迎回鄉后向鄉人提及此事,竟被指為吹牛,從此膨風茶之名不脛而走。一說是臺灣光復初期曾任新竹縣北埔鄉長的姜阿新,在日治時期參加茶展,其參展的茶葉被當時的臺灣總督府以一擔(100斤)2000日圓高價收購,消息傳回北埔村,被地方人士斥為“膨風”,后經報紙披露證實,膨風茶之名才傳遍千里,流傳至今后又被文人雅士改稱為椪風茶又相傳百年前,英國茶商將膨風茶呈獻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由于沖泡后,其外觀艷麗,猶如絕色美人漫舞在水晶杯中,品嘗后,女王贊不絕口而賜名“東方美人”或傳說是1960年左右,膨風茶在英國舉辦的世界食物博覽會上得銀牌獎,而獻給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品嘗。女王品嘗后,贊不絕口,賜名“東方美人茶”。又早期膨風茶的毛茶運抵大稻埕茶棧,出口前,需在“番莊館”再經過一道烘焙與揀茶的精制過程,故舊稱為“番莊烏龍”。又據說,如在膨風茶的茶湯內加一滴“白蘭地酒”,風味更佳,深受歐美人士喜愛而被稱為“香檳烏龍”。東方美人亦有福壽茶之稱,傳為謝前副總統東閔先生所命名。今日的膨風茶主產于新竹苗栗地區,包裝上的名稱各地不同。產于新竹縣北浦鄉名“膨風茶”或“椪風茶”;產于新竹縣峨嵋鄉,名“東方美人茶”;產于苗栗縣頭傷鄉、三灣鄉,則沿用舊稱“番莊烏龍”。據史志記載,柯朝氏曾于嘉慶15年,從武夷山帶回茶種,在臺灣試種成功,開創了臺灣生產烏龍茶之先河。后來,幾經改良,武夷巖茶在臺灣這座神奇而美麗的寶島上,演變成一種美麗而神奇的巖茶。這種茶的湯色明澈、橙紅,美得像醉酒后的貴妃,這種茶的香氣如花蜜、如熟果,香得像純情少女的芳唇,這種茶的滋味醇和、甜潤、溫柔,英國女皇品飲之后,芳心大悅,賜名為“東方美人“。東方美人也稱香擯烏龍、白毫烏龍,它極為名貴,也極為嬌貴,容不得有一絲異味。我們在沖泡之前,必須格外細心地凈心凈手,溫燙茶具。只有這樣才能泡好這種茗茶。東方美人的外形高雅、含蓄、優美,細細觀察,有紅、黃、白、青、褐等五種顏色,美若墩煌壁畫中身穿五彩斑斕羽衣的飛天仙女,所以茶人們也稱為“五色茶”。蘇東坡在贊美武夷巖茶時曾賦詩云:“戲做小詩君一笑,從來佳茗似佳人。”我們把東方美人導入壺中,稱為佳人入宮。“膨風茶”的正宗名字為“白毫烏龍”,因茶心有肥厚晶瑩的絨毛而得名,全世界僅臺灣新竹縣的峨眉、北埔,與苗栗縣、臺北縣坪林等少數地區生產,物以稀為貴,加上風味獨特,使得膨風茶成為臺灣烏龍茶中的極品;其中峨眉鄉特別以“東方美人茶”打出名號,成為代表特產。膨風茶的茶葉外觀頗顯美感,葉身呈白綠黃紅褐五色相間,鮮艷可愛。因為它是半發酵茶葉中發酵度較重的,茶湯水色呈較深的琥珀色,嘗起來濃厚甘醇,并帶有熟果香和蜂蜜芬芳,風味獨特。如何泡出好喝的膨風茶,各家說法不一,一說泡膨風茶的水溫不能太燙,以攝氏88-93度最為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