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古代希臘羅馬政治思想(徐大同教材版)_第1頁
第一章 古代希臘羅馬政治思想(徐大同教材版)_第2頁
第一章 古代希臘羅馬政治思想(徐大同教材版)_第3頁
第一章 古代希臘羅馬政治思想(徐大同教材版)_第4頁
第一章 古代希臘羅馬政治思想(徐大同教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西方政治思想史》第一章古代希臘羅馬政治思想本章概述本章介紹了古代希臘羅馬政治思想,包括古希臘城邦制度與政治思想,古代希臘政治思想的沿革、古代羅馬政治思想概況,以及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重難點介紹本章重點掌握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一、古希臘城邦制度與政治思想1、社會階級斗爭狀況。公元前8—6世紀,古代希臘由原始公社制過渡到奴隸占有制社會,并產生了奴隸制國家。與此同時,也就產生了古代希臘的政治思想。在古代希臘奴隸占有制社會中,奴隸和奴隸主階級之間的階級斗爭構成了社會的基本矛盾;除此之外,在古代希臘的自由民中,還存在著奴隸主和平民的矛盾,存在著工商奴隸主和貴族奴隸主的矛盾。這些矛盾推動著古代希臘社會的發展,并對古代希臘的文化,特別是政治思想的形成和發展起著極其深刻的影響。

2、城邦制度。古代希臘社會并不是一個統一的整體,而是由一百多個城邦組成的。所謂“城邦”就是以一個城市為中心,連同周圍不大的一片農村所構成的獨立的“城市國家”。每個城邦那是“自給自足”的單位,各個城邦之間互為獨立,互不統屬。城邦制度是古代希臘社會的基本結構。城邦就是國家,就是實際社會,它包括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公民”即一部分自由民,他們的一切活動都在其從屬的城邦范圍內進行。

3、古代希臘政治思想特征

第一,支配人們政治意識的是整體國家觀。第二,政體問題在古代希臘政治思想中突出地位。第三,較早地擺脫了神學的影響,用自然的觀點說明政治現象,解釋域邦的起源、性質、目的等問題。

二、古代希臘政治思想的沿革

希臘時期的政治思想發展主要分為三個階段1.形成時期的政治思想。

2.城邦國家繁榮和衰落時期的政治思想。3.“希臘化時期”的政治思想。

1、形成時期的政治思想公元前8—6世紀,是古希臘城邦制度的建立時期,也是政治思想的形成時期。在這個時期中,古代希臘政治思想,以至西方政治思想史中的一些主要概念已開始提了出來。首先,為了維護這會秩序,協調復雜的階級關系,正義觀很早就被提出來了。如詩人赫西俄德、自然哲學家畢達哥拉斯、政治家梭倫等對正義作了不同的解釋。但總體說來,在古代希臘,正義就是約束人們行為,維持他們彼此之間的平衡關系的一種道德準則。其次,這個時期出現了自然法思想的萌芽。赫拉克利特提出了這樣的觀點。他認為,人的一切法律都來源于唯一神圣的法律,即“邏各斯”。“邏各斯”是人人共有的,它支配一切。2、城邦國家繁榮和衰落時期的政治思想

(1)城邦國家繁榮時期政治思想。公元前500一449年的希波戰爭,以希臘得勝而告終,雅典在當時成為政治和文化的中心。這時,雅典的奴隸主民主制走向繁榮。伯里克利當政時期,他對民主政體的基本特征和原則作了闡述。他指出: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是政權掌握在全體公民手中,他還提出了民主政治的三條基本原則:第一,“自由”。他認為雅典的政治生活是自由而公開的,雅典人自己決定自己的政策。第二,“法制”,即人人遵守法律。第三,平等,即“法律對所有的人都同樣地公正,每個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2)城邦危機時期的政治思想。公元前43l一404年的伯羅奔尼撒戰爭以雅典失敗告終。從此,以雅典為首的民主制開始走下坡路,希臘城邦制度產生了危機。存這個時期中,希臘的政治學說臻于成熟,形成了系統的政治思想。唯心主義哲學家蘇格拉底第一次把政治學建立在倫理的原則上。提出了知識即美德,國家一定要由經過訓練、具有知識的最優秀的人治理的思想主張。奴隸主貴族派的主要理論代表柏拉圖系統闡述了等級分工,哲學家執政及法治的思想。古代希臘最著名的思想家亞里士多德首創了西方第一部政治學著作《政治學》。提出了“人是天生的政治動物”這一著名命題,并系統地對城邦的起源、性質、目的、城邦的政體以及法治問題作了論述,為西方政治學的發展做出了開創性貢獻。3、“希臘化時期”的政治思想

從公元前338年馬其頓國征服希臘世界,到公元前146年羅馬征服亞歷山大帝國,史稱“希臘化時期”。在這一歷史時期中,城邦國家解體,個人遠離政治生活。由此決定希臘政治思想由原來關心國家政治生活轉而追求個人幸福。反映這一時期政治思想特征的有兩大思潮:一是個人主義;一是世界主義。三、古代羅馬的政治思想1、古代羅馬國家的發展與階級斗爭概況2、古代羅馬政治思想的特征

(1)古代羅馬的政治思想在實際的政治和立法活動中借用和發揮了希臘現成的各種政治理論,為現實政治斗爭服務。羅馬政治思想家在吸取和應用希臘理論時,往往是兼收并蓄,為我所用。(2)法學得到較大的發展。3、波利比阿的政治思想波利比阿是羅馬共和國后期的政治理論家。其政治思想內容主要有:(1)政體循環論。認為歷史上的政體是一個周而復始的更替過程;(2)混合政體論。認為混合政體就是結合君主制、貴族制和民主制的因素而形成的政治形式。他主張羅馬國家應通過執政官、元老院以及平民的三種權力相互牽制,以保證政治上的持續與穩定。4、西塞羅的政治思想

西塞羅是羅馬奴隸主貴族派代表。主張維護衰落中的共和國形式。其政治思想內容:(1)共和國理論。認為“國家是人民的事業”。“人民并不是偶然事物聯系起來的人群,而是共同擁有法律和各項權利,希望分享共同利益的為數眾多的人們的集合。”西塞羅的國家定義取代了“城邦”的概念,強調了國家的法制意義。(2)自然法思想。認為自然法是一種符合自然的、適合于一切人的、永恒不變的、正義的理論。它是一切人類法的準則。西塞羅往往把自然法等同于神法,認為上帝是自然法的制定者、解釋者和頒布者,人賦有上帝給予的理性,因此可以把整個宇宙看作以神和人為其成員的國家。

5、羅馬法學家的思想

羅馬法學家是指公元3世紀前后被羅馬皇帝欽定的五大法學家。他們的理論代表了當時知識階層的普通思潮,有些原則還變成普遍的社會觀念。在帝國初期,大法學家烏爾皮安最早明確地把法律規定為皇帝的意志。以后法學家所作的,是協助皇帝立法,解答法律問題,編纂法學著作。在法的分類方面,羅馬法是西方最早、最完整的私法體系。法學家一般把法律區分為市民法、萬民法和自然法。自然法是自然和上帝的理性,是普通適用,永恒不變的正義,是各國成文法的準則和依據,人因賦有理性,所以在法的面前人人平等。萬民法是調整帝國范圍內自由人的財產關系,特別是有關所有制和契約關系的規范。市民法是有關公民個人權利的法令成習慣法。羅馬法學家的有關著作成為后來資產階級革命時期許多思想家的重要理論資料。蘇格拉底(前469年——前399年)

著名的古希臘哲學家

“希臘三賢”之一。被后人廣泛認為是西方哲學的奠基者

“西方的孔子”蘇格拉底簡介辯證法的方法

先讓你說出你的觀點,然后依照你的觀點進一步推理,最后引出謬誤,從而使你認識到自己先前思想中不合理的地方,并主動加以矯正。例:什么是善什么是惡?學生:蘇格拉底,請問什么是善行?蘇格拉底:盜竊、欺騙、把人當奴隸販賣,這幾種行為是善行還是惡行?學生:是惡行。蘇格拉底:欺騙敵人是惡行嗎?把俘虜來的敵人賣作奴隸是惡行嗎?學生:這是善行。不過,我說的是朋友而不是敵人。蘇格拉底:照你說,盜竊對朋友是惡行。但是,如果朋友要自殺,你盜竊了他準備用來自殺的工具,這是惡行嗎?學生:是善行。蘇格拉底:你說對朋友行騙是惡行,可是在戰爭中,軍隊的統帥為了鼓舞士氣,對士兵說,援軍就要到了。但實際上并無援軍,這種欺騙是惡行嗎?學生:這是善行。四、柏拉圖的政治思想

主要內容(一)柏拉圖的正義思想(二)柏拉圖的共產共妻主張(三)柏拉圖的哲學家執政思想(四)柏拉圖《法律篇》中的思想(五)柏拉圖的政體思想(一)柏拉圖的正義思想

柏拉圖是古代希臘奴隸主貴族派的主要理論代表。他的國家觀和他的正義思想是緊密聯系的。關于正義的討論貫穿于他的著作《理想國》始終。何謂正義,柏拉圖認為就是當初建立國家時所依據的原則。它包括下列內容:(1)分工論。(2)等級論。(3)理想國家。正義論的實質是通過等級秩序的確立,以實現少數奴隸主貴族對下層自由民以及奴隸的統治。

(二)柏拉圖的共產共妻主張

柏拉圖認為為了防止第一、第二等級可能出現的任何紛爭,他認為應在這兩個等級中實行共產并取消家庭,任何人除了生活必需品之外,不得占有任何私有財產。柏拉圖所謂的共產制度是建立在奴隸主階級共同剝削奴隸和自由勞動者的基礎上的,是一種集體剝削制度。(三)柏拉圖的哲學家執政思想

1、哲學家執政是柏拉圖挽救城邦危機的根本措施,是正義國家實現的關鍵,也是他的政治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2、哲學家執政的根據。(四)柏拉圖《法律篇》中的思想

柏拉圖的《法律篇》在一定程度上對《理想國》進行修改。但柏拉圖仍把一個由哲學家執政即哲學王的統治看作頭等的理想國,而法治國家則只是“第二等好的國家”。《法律篇》重新對社會等級作了劃分。《法律篇》對共產共妻制度作了較大的修改。柏拉圖在《法律篇》中的政治思想雖有所改變,但他的奴隸大貴族階級的立場仍然未變。(五)柏拉圖的政體思想

柏拉圖把哲學家當國王的政體視為唯一正確的、正義的政體,并以此為標準,認為凡是違背這一形式的則為非正義政體。柏拉圖把執政者的心靈和品質作為區分政體的標準。認為賢人政體是正義的政體,因為統治者的心靈和品質合于智慧與美德。而作為非不義政體的榮譽政體、寡頭政體、平民政體、僭主政體的統治者,他們的心靈和品質均有悖于智慧和美德。非正義政體依次按照榮譽政體、寡頭政體、平民政體和僭主政體逐步墮落。唯有賢人政體則為最穩定的理想政體。柏拉圖的政體思想反映了他對貴族政治的向往之情。

五、亞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

(一)亞里士多德的關于國家起源、本質和目的的觀點(二)亞里士多德的政體理論(三)亞里士多德的治國原則思想(四)亞里士多德政治思想的重要地位(一)亞里士多德的關于國家起源、本質和目的的觀點

1.國家產生的原因。2.國家產生的過程。3.城邦的本質。4.城邦的目的。5.學說的意義。(二)亞里士多德的政體理論

1.政體的定義:政體就是城邦的最高政權組織,是城邦一切組織的依據。政體又關涉到全邦人民的生活方式,是公民的生活規范。所以政體是城邦的決定因素,它決定城邦性質。2.劃分政體的標準。3.政體三要素。4.理想政體。亞里士多德認為,以中產階級為基礎的共和政體宜于實行。因為在一切城邦中,所有公民可分為極富、極貧和處于兩者之間的中產階級三部分。中產階級占居城邦公民大多數,可以調和貧富兩極的對方,穩定戰邦的政治。亞里士多德的政體思想實質是想建立以中等奴隸主階級為主體的共和政體,以挽救城邦制度的危機。5.政體變革思想。(三)亞里士多德的治國原則思想

1.必須實行法治。法治有兩重意義:一是制定良好的法律。法律應根據政體來制定;二是普遍的守法。2.主張公民輪番為政。3.城邦的建立要選擇優良的地理位置。4.城邦的人口和疆域應大小適應。(四)亞里士多德政治思想的重要地位

亞里士多德的一整套政治思想并不能挽救古代希臘城邦制度,但卻深刻地影響著2000多年來的西方政治思想。惟其如此,他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的地位也就顯得特別重要。第一,他開創了西方傳統政治學體系,最早地從體系上區分了政治學和倫理學,從而使政治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這是亞里士多德江西方政治思想史上具有開創性的貢獻。第二,他創立了用歸納法研究政治現象的方法。第三,他提出了—系列獨到的政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