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國際經濟學----國際金融第五章國際收支分析第六章匯率決定的一般理論分析第八章宏觀經濟的內外均衡第九章第一節最優貨幣區理論國際收支的基本概念狹義國際收支:一國在一定時期內(一般為一年),同其他國家由于貿易、勞務、資本等往來而引起的資產轉移。---外匯交易廣義國際收支:一定時期內(通常為一年)一國居民與外國居民之間的全部經濟交易的收入和支出的系統記錄。國際收支表國際收支平衡表(BalanceofPaymentsStatement)一國居民和外國居民之間在一定時期內一切經濟交易的綜合收支記錄。采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規定,將國際收支平衡表分為三大帳戶:經常帳戶,資本帳戶和平衡帳戶(國際投資頭寸)。國際收支表經常帳戶(currentAccount)經常帳戶是國際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的帳戶。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規定,經常帳戶記錄涉及貨物進出口、服務進出口、收入(要素收益)、經常轉移(單方面轉移)等項國際交易。國際收支經常賬戶(1)貨物:包括一般貨物、用于加工的貨物、貨物修理、各種運輸工具的采購、非貨幣黃金;(2)服務:包括運輸、旅游、通訊、建筑、保險、金融、計算機、專有權使用費、特許費(版權等)、個人娛樂、文化服務、其他商業服務以及別處未提及的政府服務;(3)收入:包括職工收入(職工報酬)和投資收入(直接投資和間接投資)。(4)經常轉移:包括除固定資產所有權的轉移、與固定資產聯系的收買或放棄為條件的資金轉移、債權人不要回報的債務取消等之外的其他轉移,如保險費、僑匯等。國際收支表資本和金融賬戶1.資本賬戶2.金融賬戶直接投資證券投資其他投資儲備資產:包括貨幣性黃金,外匯,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的份額和特別提款權(SDR)國際頭寸平衡帳戶(BalancingAccount)官方儲備交易:①貨幣化黃金,②特別提款權,③外匯它是指國家貨幣當局持有外匯資產;④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儲備頭寸。錯誤與遺漏(ErrorsandOmissions)國際收支失衡國際收支失衡含義:經常賬戶、資本和金融賬戶余額出現順差或逆差國際收支失衡的經濟影響:對外:匯率、資源配置、福利提高的困難對內:經濟增長與經濟發展的困難國際收支失衡國際收支持續大量逆差對經濟發展的不利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1)使本國積累的對外負債超過本國的支付能力,從而引起償還外債的困難,甚至出現債務危機;(2)耗盡一國的國際儲備,金融實力減弱,本幣匯率下降,損害該國在國際上的信譽地位和地位;(3)由于出口收匯主要用于還本付息,國民經濟的增長必然受到影響,因為無力進口本國經濟發展所需的生產要素。國際收支失衡國際收支持續大量順差對經濟發展的不利影響也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1)國內總供給與總需求平衡遭到破壞,持續大量的順差意味著出口大于進口,這對某些資源型出口國來說意味著國內的經濟資源的掠奪性開采。(2)增大本國的外匯供給,在外匯需求一定的情況下,外匯供給大于需求會使本幣匯率上升,也使國內基礎貨幣的供給增大。前者不利于商品的出口,后者則會增加通貨膨脹的壓力。(3)一國國際收支順差就是主要貿易伙伴國其他國家的逆差,如果順差國不采取必要的措施縮減順差,必然引起國際摩擦,不利于國際經濟發展。國際收支失衡調節理論彈性法吸收法貨幣法彈性法把調整匯率作為調節國際收支的手段,而考察匯率變動對國際收支的影響,即考察匯率變動對出口總值和進口總值的影響。由于其理論主要是圍繞進出口商品的供求彈性展開的,所以被稱為彈性分析法。馬歇爾—勒納條件在什么樣的情況下,貶值才能導致貿易收支的改善。馬歇爾—勒納條件指出:當進出口商品的供給彈性無窮大時,一國的貨幣貶值要取得成功的條件是:┃Em+Ex┃>1即出口商品的需求彈性和進口商品的需求彈性之和的絕對值大于1,貨幣貶值才有利于國際收支的改善。J曲線效應J曲線效應揭示了一國貨幣貶值后,貿易收支變動對匯率變動做出反應的過程或變動的軌跡。在貨幣貶值的“J曲線效應”圖中,貶值后貿易收支首先惡化,逆差擴大,然后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步得到改善。為什么貶值對貿易收支的有利影響要經過一段時滯后才能反映出來呢?經濟學家的理由主要有三個:(1)消費者反應的時間滯后。(2)生產經營者反應的時間滯后。(3)不完全競爭。吸收法這一理論從凱恩斯的國民收入方程式入手,著重分析總收入與總支出對國際收支的影響,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相應的政策主張。按照凱恩斯的理論,國民收入與國民支出的關系可以表述如下:Y=C+I+G+(X-M)X-M=Y-C-I-G=Y-(C+I+G)吸收法X-M為貿易收支差額,以此作為國際收支差額為代表。C+I+G為國內總支出,即國民收入中被國內吸收的部分,用A表示。由此可見,國際收支差額實際上就可由國民收入(Y)與國內吸收(A)之間的差額來表示。設國際收支差額為B=X-M,則有:B=Y-A吸收法B=Y-A當國民收入大于總吸收時,國際收支為順差;當國民收入小于總吸收時,國際收支為逆差;當國民收入等于總吸收時,國際收支平衡。根據上述理論公式,國際收支的吸收分析法認為國際收支的調節政策,無非是改變總收入與總支出(總吸收)的政策,即支出轉換政策與支出增減政策。前者需要資源重新配置,后者需要消費、投資和政府支出得到調整。吸收法與彈性法定的區別吸收分析法的主要理論貢獻在于把國際收支當作宏觀變量,從總收入與總吸收(總支出)的相對關系中來考察國際收支失衡的原因并提出國際收支的調節政策,而不是從相對的價格關系出發,這是它與彈性分析法的重大區別。就理論基礎與分析方法而言,吸收分析法是建立在凱恩斯的宏觀經濟學之上的,它采用的是一般均衡的方法;而彈性論則是建立在馬歇爾等人建立的微觀經濟學基礎之上的,采用的是局部分析法。貨幣法貨幣分析法從貨幣的角度而不是從商品的角度,來考察國際收支失衡的原因并提出相應的政策主張。國際收支本質上是貨幣現象,國際收支不平衡反映的是國內名義貨幣供應是與名義貨幣需求的不一致。國際收支逆差,實際上就是一國國內的名義貨幣供應量超過了名義貨幣需求量。反之,當一國國內的名義貨幣供應量小于名義貨幣需求量時,超額的貨幣需求不能從國內來滿足,就必須從國外吸收資金滿足,即通過向國外出口較多的商品勞務,吸引外國直接投資和長短期證券投資等方式使貨幣流入,從而使國際收支出現順差,國際儲備增長。國際收支調節過程是把實際貨幣余額調整到理想水平的過程,它反映的是實際貨幣余額(貨幣存量)對名義貨幣供應量的調整過程。貨幣法的簡單模型長期中,一個經濟體的貨幣供給會恒等于貨幣需求。如果經濟中的名義貨幣供給超過名義貨幣需求,會出現國際收支逆差;如果經濟中的名義貨幣供給小于名義貨幣需求,就會出現國際收支順差。F可以看成是進出口差額與長期凈資本流動之和,m設為1。如果國內信貸規模大于名義貨幣供給,則國際收支出現逆差;若國內信貸規模小于名義貨幣供給,則國際收支會出現順差。因此,國際收支失衡的根本原因在于名義貨幣供給與名義貨幣需求之間的失衡。貨幣法政策主張:所有國際收支失衡,都可以用國內貨幣政策來對付。控制信貸發行和出售儲備資產是調節國際收支的重要途徑。緊縮性的貨幣政策可以減少國際收支逆差,而膨脹的貨幣政策可以減少國際收支順差。國際收支調節理論彈性論吸收論貨幣論公式市場分析商品市場商品市場貨幣市場國際收支貿易收支經常項目整個國際收支政策匯率政策多種政策組合貨幣政策時間短期短期長期國際收支失衡調節措施1.外匯管制:2.調整國際收支失衡的其他政策措施國際收支失衡調節措施1.外匯管制:一國政府通過法令對本國對外國際結算和外匯買賣實行管制,用以實現國際收支平衡和本幣匯率穩定的一種制度。體現在出口必須按照官方匯率出售給指定銀行,進口用匯必須得到有關當局批準。本幣出入境嚴格管理,個人用匯受到限制。實行外匯管制的目的在于集中使用外匯,控制即可數量,保持國際收支平衡。國際收支失衡調節措施2.調整國際收支失衡的其他政策措施貿易保護:自動出口限制、進口押匯、進口許可、進口審批、衛生建議制度、進口壟斷、國內歧視性采購、征收歧視性稅收等政策措施---從貿易角度調整國際收支鼓勵外資:吸引外資流入----從資本角度調整國際收支外匯的概念外匯是貨幣行政當局(中央銀行、貨幣機構、外匯平準基金組織以及財政部)以銀行存款、財政部庫券、長短期政府證券等形式保有的在國際收支逆差時可以用做支付使用的國際收支手段或債權。外匯的作用國際購買手段:貨物、服務國際支付手段:商品、金融、勞務、資產等債券債務清償國際儲備手段國際財富手段國際儲備國際儲備:一國貨幣當局隨時可以利用并控制的外幣資產,作用是為國際收支失衡提供融資,通過干預外匯市場影響匯率間接調整收支失衡等。適度儲備資產規模:適度的外匯儲備規模是受到若干因素控制的,一般要求保持三個月的進口支付水平的外匯(進口額的25%);國內生產總值中有10%的沉淀作為應付外部失衡時調整之用;另外外匯儲備應該為外債余額的30%,可以應付支付外債的需要。儲備資產少了會影響一國經濟安全,多了影響資金的經濟效益,隨著國際融資難易度的變化,外出儲備規模應具有一定靈活性。匯率與標價法匯率:本國貨幣與其他貨幣之間的比價關系,是外匯在市場中的價格。匯率標價法直接標價法——以一定單位外幣為標準折算成若干單位本幣表示其價格。間接標價法——以一定單位本幣為標準折算成若干單位外幣表示其價格。美元標價法——以美元為基準表示各國貨幣價格。匯率形式按外匯交易支付工具的付款時間快慢劃分:①電匯匯率。用電訊通知付款的外匯價格,叫電匯匯率。②信匯匯率。用信函方式通知付款的外匯價格,叫信匯匯率。③票匯匯率。銀行買外幣匯票、支票或其他票據的匯率。又可分即期票匯率和遠期票匯匯率。前者是銀行買賣即期匯票時所使用的匯率,后者是銀行買賣遠期匯票時所使用的匯率,通常在即期票匯匯率基礎上,扣除遠期付款貼現利息后得出,期限越長,匯率越低。匯率形式按外匯買賣的交割日期的不同劃分:①即期匯率。即期匯率又稱現匯匯率,是指買賣雙方成交后,規定在兩個營業日內辦理外匯交割時所采用的匯率。②遠期匯率。遠期匯率又稱期匯匯率,是指買賣雙方成交時規定在兩個營業日以后的未來某個確定日期或某段時間內辦理外匯交割時所采用的匯率。匯率理論一、匯率決定的傳統理論1.鑄幣平價說2.國際借貸說3.傳統購買力哦評價說4.匯兌心理說二、二戰后匯率決定理論1.流動資產選擇說2.目標匯率說3.貨幣主義匯率理論鑄幣平價說鑄幣平價說:在金本位制度下,兩國貨幣的價值量之比表現為含金量之比,即鑄幣平價,鑄幣平價是匯率決定的基礎。匯率圍繞鑄幣平價浮動,只要黃金自由流進、流出,對黃金買賣不加以限制,銀行券不會貶值,匯率將在黃金輸送點之間波動。如果因供求變化,使得匯率波動超過黃金輸送點,貨幣兌換就不如直接運送黃金再換取它種貨幣來得成本低,因此黃金輸送點是實際匯率波動的范圍。但當紙幣大量發行,其名義含金量與實際代表的金量不符時,自由兌換遭到破壞,以黃金輸送點為基礎的匯率便也會遭到破壞。隨著黃金輸出量或輸入量的增加,將減輕外匯市場供給和需求的壓力,縮小匯率上下波動的幅度,并使其逐漸恢復或接近鑄幣平價,這樣就起到了自動調節匯率的作用。鑄幣平價說黃金輸送點(goldpoint)是指匯價波動而引起黃金從一國輸出或輸入的界限。匯率波動的最高界限是鑄幣平價加運金費用,即黃金輸出點(GoldExportPoint);匯率波動的最低界限是鑄幣平價減運金費用,即黃金輸入點(GoldImportPoint)。)黃金輸送點的計算公式為:黃金輸送點=鑄幣平價±1個單位黃金運送費用國際借貸說匯率變動取決于外匯的供求狀況,而外匯供求發生的原因是國家之間存在的借貸關系。國家借貸關系起因于國際商品的輸入、提供勞務的收支以及資本的流動。國際借貸分為固定借貸和流動借貸兩種形式,前者指尚未進入實際支付階段的借貸;后者指已進入支付階段的借款,只有它的變化才對外匯供求產生影響。匯率變動取決于流動借貸是否相等。如果流動債權大于流動債務,則外匯供給量大于外匯需求量,匯率下跌,即本幣升值;反之,則本幣貶值。購買力平價說人們之所以需要外國貨幣,是因為它在外國具有對一般商品的購買力;外國人之所以需要本國貨幣,也是因為它在國內具有購買力。因此,兩國貨幣的匯率主要是由兩國貨幣的購買力決定的。理論基礎為:一價定律,即同質商品在不同國家以同一種貨幣表示價格相等。購買力平價說有兩種形式:絕對購買力平價和相對購買力平價。一價定律購買力平價說絕對購買力平價:在每一時點上,匯率決定于兩國一般物價水平之商購買力平價說相對購買力平價:當兩國都存在通貨膨脹時,名義匯率等于過去匯率乘以兩國通貨膨脹率之商。甲國發生通貨膨脹,其貨幣購買力下降,乙國物價不變,則甲國貨幣在乙國價值下降。匯率的升貼水率等于兩國的通貨膨脹率之差匯兌心理說匯兌心理說是國際借貸說和購買力平價說的結合,從質和量兩個方面說明匯率變化。該理論認為:匯率的變動和決定所依據的是人們各自對外匯的效用所作的主觀評價。人們之所以需要外國貨幣,除了需要用外國貨幣購買商品外,還有滿足支付、投資或投機和資本逃避等需要,這種欲望是使外國貨幣具有價值的基礎。外國貨幣的價值決定于外匯供需雙方對外國貨幣所作的主觀評價。該主觀評價又是依據使用外幣的邊際效用(marginalutility)所作的主觀評價。不同的主觀評價產生了外匯的供應與需求,供求雙方通過市場達成均衡,均衡點就是外匯匯率。外匯供應增加,單位外幣的邊際效用就遞減,外匯匯率就下降。當均衡被打破時,匯率又將會隨著人們對外匯主觀評價的變化達到新的均衡。費雪效應費雪效應名義利率隨著通貨膨脹率的變化而變化。費雪效應的公式可以簡單的表示為:實際利率=名義利率-通貨膨脹率費雪效應表明:物價水平上升時,利率一般有增高的傾向;物價水平下降時,利率一般有下降的傾向。在中期,名義利率的上升幅度和通貨膨脹率完全相等,這個結論就稱為費雪效應或者費雪假設(FisherHypothesis)。費雪效應如果央行提高貨幣供應量,那么在短期和中期中,對利率和產出分別會有什么影響?短期:貨幣供給增加,會使名義利率下降,但是短期中價格和通貨膨脹預期都不變,所以會導致真實貨幣存量增加,進而導致產出增加。中期:產出會回到自然率水平,名義利率的上升幅度就直接等于貨幣供給的增長率。如果貨幣供給擴張10%,那么在短期名義利率會下降,產出會增加;而在中期,真實產出不變,名義利率和價格水平都將上漲10%。國際費雪效應每一國家的名義利率等于投資者所要求的實際利率與預期的通貨膨脹率之和。兩國的利率之差等于兩國的通貨膨脹率之差,稱為費雪方程式。費雪方程式可用于預測浮動匯率制下的即期匯率,即國際費雪效應。國際費雪效應認為:浮動的即期匯率會隨著兩國的名義利率差別而改變,改變的幅度和利率差別一樣,但方向相反。匯率與利率變動方向相反,當利率上升,意味著貨幣將貶值。利率升得越多,貨幣價值下降越多,匯率下降越多。國際費雪效應國際費雪效應:因為名義利率等于實際利率加上通貨膨脹率,因此在實質利率相同之假設下,兩國通貨膨脹率之差將等于名義利率之差,所以因此相對PPP可改寫成利率平價說從理論上說明了遠期匯率取決于兩國貨幣的相對收益,即以利差作為匯率變動的主要原因。利率平價說的主要觀點是:由于各國間存在利率差異,投資者為獲得較高收益,就將其資金從利率低的國家轉移到利率高的國家。如甲國的利率水平高于乙國,投資者就會把資金從乙國調到甲國。為避免匯率風險,投資者一般按遠期匯率把在甲國的投資收益變為乙國貨幣,并將此效益與乙國投資所得收益進行比較,從而確定投資者的投資方向。兩國投資收益存在的差異導致了資本在國際間的移動,直到通過利率的調整,兩國的投資收益相等時,國際間的資本移動才會停止。利率平價理論利率平價理論可分為無拋補利率平價(UncoveredInterestRateParity,UIRP)和拋補的利率平價(CoveredInterestRateParity,CIRP)兩種。此兩者的不同之處在于對投資者的風險偏好所做的假定上。無拋補利率平價:在資本具有充分國際流動性的條件下,投資者的套利行為使得國際金融市場上以不同貨幣計價的相似資產的收益率趨于一致,也就是說,套利資本的跨國流動保證了“一價定律”適用于國際金融市場。本國利率高于(低于)外國利率的差額等于本國貨幣的預期貶值(升值)幅度。利率平價理論拋補利率平價,與無拋補利率平價相比,拋補的利率平價并未對投資者的風險偏好做出假定,即套利者在套利的時候,可以在期匯市場上簽訂與套利方向相反的遠期外匯合同(掉期交易),確定在到期日交割時所使用的匯率水平。通過簽訂遠期外匯合同,按照合同中預先規定的期遠期匯率進行交易,以達到套期保值的目的。由于套利者利用遠期外匯市場固定了未來交易時的匯率,避免了匯率風險的影響,整個套利過程可以順利實現。本國利率高于(低于)外國利率的差額等于本國貨幣的遠期貼水(升水)。利率平價理論如果本國利率上升,超過利率平價所要求的水平,本幣將會預期貶值;反之,則升值。S:即期匯率F:遠期匯率RF:國外利率水平RD:國內利率水平宏觀經濟的內外均衡國際傳導機制貿易乘數理論浮動匯率制下內外均衡的實現斯旺圖固定匯率制下內外均衡的實現政策搭配IS-LM-BP模型——蒙代爾-弗萊明模型蒙代爾——克魯格曼三元悖論簡單開放國民收入模型從供給方面來看:Y=C+S+T+M從需求方面來看:Y=C+I+G+X在簡單開放國民收入模型中,出現了國際經濟聯系的因素進口(M)和出口(X)兩個因素。即使實現了內部均衡,也不能保證整個宏觀經濟實現了全面均衡,因為全面均衡不僅要求內部均衡,而且也同時要求外部均衡。由于進口被視為需求的“漏出”,從而不可避免地對總需求產生影響;而出口則被認為是需求的“注入”,從而也必然要對總需求產生影響;因此,在總供給不變的情況下,宏觀經濟的均衡取決于總需求的變動是否均衡,即總需求的“漏出”與“注入”是否均衡,亦即出口是否等于進口。擴大的國民收入模型擴大的國民收入模型既要考慮商品的國際流動,也要考慮生產要素的國際流動。擴大的國民收入模型是在簡單開放國民收入模型基礎上加入了資本和勞動力流動的國民收人模型:從供給方面來看:Y=C+S+T+M+If+Rf+Wf,從需求方面來看:Y:C+I+G+X+If+Rf+Wf擴大的國民收入模型在供給方面,If為本國在外國投資,Rf為外國在本國的投資收入,Wf為外國人在本國得到的工資收入;在需求方面:If為外國在本國的投資,Rf為本國在外國的投資收入,Wf為本國人得自外國的工資收入。國際經濟的非均衡傳導
---從開放部門到非開放部門國際經濟傳導機制是某一種經濟現象,從一國通過特定的途徑轉移到另外的國家,并對該國經濟產生影響的過程,在當前的世界經濟中則是大多數經濟失衡的跨國轉移。由于世界各國經濟聯系緊密,往往經濟失衡在某一國發生,通過傳導會蔓延到其他國家。傳導可以分為向有利方向和不利方向的傳導,一般情況下,國際經濟非均衡傳導是由一國的開放部門影響到非開放部門。1、國際商品流動的非均衡傳導2、國際資本流動的非均衡傳導3、國際勞動力流動的非均衡傳導4、國際信息流動的非均衡傳導國際經濟的非均衡傳導
---從開放部門到非開放部門1、國際商品流動的非均衡傳導一般情況下,國際經濟非均衡傳導,首先影響一國的開放部門,然后借助于產業鏈傳播開去,逐步波及到非開放部門。假定一個開放經濟本來處于全面均衡的良好狀態,比如說實現了充分就業,物價穩定,國際收支平衡,總需求等于總供給。這時,恰好其主要伙伴國發生了經濟危機,其主要癥狀是生產急劇下滑所引起的大規模失業和國民收入的減少,最終導致伙伴國進口需求下降。既然外部進口需求下降,那么,必然的結果就是,本國出口受阻,生產出口產品的部門不得不縮減生產;進而,向生產出口產品部門提供生產設備和原材料的非出口產業部門也將隨之縮減生產,整個國家的生產下滑,失業大量增加,國民收入減少;如果情況很嚴重,本國最終也會爆發經濟危機。國際經濟的非均衡傳導
---從開放部門到非開放部門1、國際商品流動的非均衡傳導這樣,國外出現的非均衡通過國際貿易的渠道就被傳導到了國內。如果本國的經濟結構單一,其出口部門在國民經濟中又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那么,非均衡傳導不僅迅速,而且具有極大的破壞力。非均衡傳導影響力的大小還跟其他一些因素有關,比如所出口商品的重要性,像石油價格上張,就能直接推動石油進口國國內價格的上張;另外,非均衡傳導的影響力也與一國的開放程度有關,開放程度較低的國家受非均衡傳導的影響就要小一些。國際經濟的非均衡傳導
---從開放部門到非開放部門2、國際資本流動的非均衡傳導金融方面的國際聯系也是非均衡國際傳導的重要渠道。其傳導機制在不同方面表現各異。在利率方面,當一國的宏觀經濟發生失衡時,總需求和總供給的不相一致也會表現為貨幣供求量的不相適應,這種情況將促使利率出現大幅度的升降變化,從而刺激資本的國際流動和國際貨幣市場以及國際資本市場利率的相應變動,而資本的國際流動和國際利率的變動會造成其他國家資金供求狀況和利率的變化,由此可能導致這些國家宏觀經濟的失衡。國際經濟的非均衡傳導
---從開放部門到非開放部門2、國際資本流動的非均衡傳導在匯率方面,通過調整匯率以改善國際收支是通行的做法。如果一國發生嚴重的失業和國際收支逆差并采用調整匯率的通行做法,也就是將本幣貶值,刺激出口,抑制進口,在貿易伙伴國不實施報復的情況下,本國出口產業部門將得到發展,并由此帶動非出口產業部門的發展,這樣不僅可以解決失業問題,而且也可以解決國際收支逆差問題,將失業和逆差“輸出”到貿易伙伴國,使貿易伙伴國的經濟蒙受影響。此外,國際游資的大量存在、極強的流動性以及由此產生的巨大沖擊力,不僅能夠擾亂國際金融秩序,而且還能嚴重影響各國的金觸穩定,使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從一個國家迅速傳播到另一個國家。國際經濟的非均衡傳導
---從開放部門到非開放部門3、國際勞動力流動的非均衡傳導勞動力的國際流動,特別是較低素質勞動力的國際流動,能夠相對減輕流出國勞動力之間的競爭而加劇流入國勞動力之間的競爭,從而對相關國家或地區的收入分配會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即高收入國家或地區的收入水平或收入的增長速度將受到消極影響,而低收入國家或地區的收入水平或收入的增長速度將受到積極影響;可以認為,這是低收入國家或地區的低收入問題通過國際勞動力流動的渠道向高收入國家或地區的傳導。國際經濟的非均衡傳導
---從開放部門到非開放部門3、國際勞動力流動的非均衡傳導不過,這是國際勞動力流動非均衡傳導的非常次要的一面,我們不能過高地估計它,更何況,勞動力被視作人力資本,之前需要資金投入和培訓,之后具有創造財富的巨大能力,因此,我們更要重視勞動力國際流動另一方面的經濟影響。勞動力國際流動的經濟影響,即國際勞動力的非均衡傳導,除各國之間的工資差異外,還受制于一國的國民教育水平,勞動力在國外的就業結構,國家的勞動力政策、對于勞動力流動的態度與政策等。國際經濟的非均衡傳導
---從開放部門到非開放部門4、國際信息流動的非均衡傳導信息非均衡傳導主要是指示范效應的作用、各種信息交易的情況、各種信息引起的預防等。一國的開放程度,對于信息的把握、對于信息的消化都影響著非均衡的傳導。貿易乘數理論投資乘數:無論是簡單再生產還是擴大再生產,都必須進行投資,投資可以創造就業機會,可以帶來經濟的增長。投資乘數分析的是投資與國民收入、就業之間的相互影響與相互制約關系,其實質是描述經濟內部投資促進經濟增長傳導的動態過程。
dY
=[1/(dS/dY)]dI1/(dS/dY)就是所謂的投資乘數,它是邊際儲蓄傾向的倒數。
貿易乘數理論在開放經濟中,國民收入均衡模型將受到對外貿易的影響,但是,出口和進口對國民收入的影響是不同的,至少,從短期看是這樣。進口,作為國內支出流量中的一個“漏出量”,并不直接創造新的就業機會或收入,相反,它是替外國――出口國直接創造新的就業機會或收入。出口則不然,出口是外國對本國產品的需求造成的。外國的需求不僅直接促進出口部門生產的增長,而且通過出口部門與非出口部門之間的產業聯系,間接地推動非出口部門生產的增長,并最終促進整個經濟的增長。出口的增長引起出口部門投資的增長和生產規模的擴大,出口部門投資的增長和生產規模的擴大將首先帶動與該部門聯系比較密切的非出口部門投資的增長和生產規模的擴大,后者又會對其它部門產生類似的影響。整個過程實際上就構成了貿易的乘數過程。
貿易乘數理論貿易乘數公式
dY
=[1/(dS/dY十dM/dY)](dI十dX)貿易乘數簡化公式
dY
=[1/(dM/dY)]dX
貿易乘數的圖形分析收入進出口XOX2X3XoX1圖8-1貿易乘數X'M'=Mo+m'YYM=Mo+mX貿易乘數的圖形分析圖8-1中,橫軸為國民收入,縱軸為進出口。當出口從X增加到X’時,就會產生一個出口增量△X。m和m’為邊際進口傾向,且m’大于m;M和M’為進口量;M0為截距,即收入為0時所需的基礎進口。當出口從X增加到X’時,不同的進口,尤其是不同的邊際進口傾向,對國民收入的影響是不同的。當邊際進口傾向為m時,出口增量△X引至的國民收入增長量為X0X1;如果邊際進口傾向變得較為強烈,達到m’,這時,相同的出口增量△X引至的國民收入增長量則僅為X2X3。出口、進口與國民收入之間的這種關系是很自然的,這是因為,邊際進口傾向較強本身就意味著國民收入增量中的較大部分花費在進口商品上了,從圖上看,就是M’(=M0+m’△Y)的增長要遠遠快于M(=M0+m△Y)的增長。貿易乘數的政策含義貿易乘數最直接的政策含義是,一國的出口收入不應過多地用于進口外國的產品而應更多地購買本國產品,這有利于乘數的增大和國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如果將出口收入中較大的部分用于進口,則乘數變小,國民收入的增量也會變小。因此,在可能的情況下,出口收入的增量部分應盡量少用于進口,以擴大出口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貿易乘數的政策含義本國的出口是他國的進口,而其進口則是他國的出口,因此還應重視回應的貿易乘數或國外收入的反沖效應。當貿易乘數引起國民收入增加時,新增國民收入中的一部分將用于進口;進口的新增額也就是他國出口的增額,于是,他國也會出現一個乘數過程,其國民收入也會成倍增加,而其增國民收入中的一部分也會用于進口,即本國再次獲得一個增加出口的機會,從而導致第二輪乘數過程。這種因相互激蕩而產生的擴張效應會逐輪削弱,直至完全消失,但兩國國民經濟增長的總量最終仍然大于出口增長的總量。宏觀經濟的四大目標充分就業物價穩定經濟穩定增長國際收支平衡經濟的對內對外均衡充分就業、物價穩定、經濟穩定增長等三個目標涉及到一個開放經濟的內部均衡,最后一個目標國際收支平衡涉及到對外均衡。一個開放經濟是由國內部分和對外部分共同組成的,兩個部分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依賴、相互影響。開放經濟的內部均衡是指一國經濟的總供給等于總需求,其基本特征是實現了四大宏觀目標中的前三個目標,即國內實現了充分就業和經濟的穩定增長,價格走勢平穩、無通貨膨脹。對外均衡,不是一種簡單的為平衡而平衡的國際收支平衡,而是指實現了與國內經濟發展相適應的國際收支平衡。一個開放經濟的最佳運行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石材安裝費合同協議
- 手機置換合同協議
- 英譯漢-連淑能-Chapter5-addition增補法
- 工程項目鑒定課件
- 如何打造高效的連鎖零售行業總部
- 幼兒自我控制能力培養課件
- 文創產品手辦開發與運營全流程課件
- 陽光心理 健康人生-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題班會
- 撲克牌素描課件
- 施工溝通管理
- GA/T 1047-2013道路交通信息監測記錄設備設置規范
- 第一輪復習八年級上第二單元 遵守社會規則 教學案
- 代理授權書模板
- 論語子路篇-論語子路篇講解課件
- 咯血-護理查房課件
- 公路工程施工現場安全檢查手冊
- 黃河上游歷史大洪水市公開課金獎市賽課一等獎課件
- 激光跟蹤儀使用手冊
- 貨物采購服務方案
- 圖紙答疑格式
- DB11-T 1322.64-2019 安全生產等級評定技術規范 第64部分:城鎮供水廠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