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人民版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北魏孝文帝改革單元測試_第1頁
高中歷史人民版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北魏孝文帝改革單元測試_第2頁
高中歷史人民版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北魏孝文帝改革單元測試_第3頁
高中歷史人民版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北魏孝文帝改革單元測試_第4頁
高中歷史人民版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北魏孝文帝改革單元測試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南京市永寧中學2023屆高三歷史復習精選專題鞏固練(人民版,含解析):選修一專題三北魏孝文帝改革1.北魏孝文帝“移風易俗”改革措施中,不包括()A.“雅重門族”B.“剃發蓄辮”C.“班賜冠服”D.“斷諸北語,一從正音”2.改革有利于社會進步,在當今我國不斷深化改革的浪潮中,也要注重借鑒歷史經驗。從孝文帝改革中我們得到的認識有()①改革要順應時代潮流,積極改革,不斷創新②改革要注意策略,要有堅定的決心③改革要體現銳意進取、與時俱進的精神④自上而下的改革往往一帆風順A.①②③B.①②C.②③④D.③④3.與北魏孝文帝改革互為因果關系的現象是()A.北方民族融合B.北方的分裂與統一C.少數民族封建化的完成D.漢族地主勢力的消長4.促進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漢化政策反映出()A、鮮漢之間的相互影響達到新的高度 B、鮮漢地主階級之間的合作形成了新的統治集團 C、鮮漢之間的矛盾逐漸消失D、強大的民族必然代替落后的民族,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漢化措施主要是學習先進的漢文化5.下表是北魏孝文帝推行的一項改革措施,孝文帝推行該項措施的主要意義在于()鮮卑姓拓拔拔拔丘穆陵步六孤賀賴獨孤漢姓元長孫穆陸賀劉A.變鮮卑貴族為漢族地主B.加速了鮮卑族的漢化過程

C.改鮮卑人為漢人

D.消滅了鮮卑陋習6.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為改革深入進行提供條件的是()A.整頓吏治B.推行均田制C.遷都洛陽D.提倡與漢族通婚7.關于北魏政權的發展史,下面說法不正確的是()A.統一黃河流域后建立B.曾被其他政權吞并C.曾多次遷都D.統一北方后社會環境較為安定8.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恢復和發展北方經濟以穩定統治B.接受漢族先進文化以促進鮮卑族的封建化C.促進北方的民族融合以擴大統治區域D.鞏固鮮卑貴族的統治9.北魏實行均田制的最大影響是()A、減輕農民的負擔B、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的過程C、有利于商品經濟的發展D、鞏固北魏的統治10.材料中詔令涉及的內容是()A、要求鮮卑人學說漢語 B、要求鮮卑人改用漢姓C、提倡鮮卑人與漢族通婚 D、要求鮮卑人改穿漢服11.北魏為強化對地方控制,取代豪強地主把持的宗主督護制而實行的政策是()A.均田制B.俸祿制C.三長制D.租調制12.北魏孝文帝改革推行了許多漢化政策,這些政策能夠推廣的根本原因是()A.改革由皇帝主持B.北方出現民族大融合的趨勢C.漢族地主支持改革D.先進代替落后不會遇到阻礙13.促成孝文帝實施均田制的根本原因是()A.先進的經濟形態B.民族融合的趨勢C.南北方對峙的形勢D.漢族地主階級的要求14.“州郡之民,或因年儉流移,棄賣田宅,漂居異鄉,事涉數世。”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直接改變這一狀況的措施是()A.實行均田制 B.推行三長制C.整頓吏治 D.遷都洛陽15.觀察下圖,圖二與圖一服飾的不同是() 《掌衡武士》 《北魏文官俑》A、孝文帝遷都的結果B、民族融合的結果C、經濟發展的D、實施均田制的結果16.北魏統一北方,使鮮卑族由畜牧經濟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轉向農業經濟為主的定居生活。這表明民族融合的過程,從經濟發展角度看,實質上是()A.封建化過程B.農業化過程C.工業化過程D.漢化過程閱讀材料材料一:恩格斯說:“梭倫揭開了一系列所謂政治革命,為當時的舊體制注入了私有財產這一全新的因素。由此,國家公民的權利和義務,是按照他們的地產的多寡來規定的,于是,隨著有產階級日益獲得勢力,舊的血緣親屬團體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敗。材料二:戰國時期,很多國家都實行了軍功爵,鼓勵殺敵求勝。其中秦國最典型。材料三:魏無鄉黨之法,唯立宗主督護;民多隱冒,三五十家始為一戶。內秘書令李沖上言:“宜準古法:五家立鄰長,五鄰立里長,五里立黨長,取鄉人強謹者為之。...”(1)材料一、二分別體現了兩次改革的主要內容有哪些?在享有政治權利的資格上,兩者有何相同之處?概述其相同影響。(2)根據材料三,北魏實行過哪兩種政治制度?(3)綜合上述材料和所學知識分析三次改革對文明發展的影響。18.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孝文帝執政前期。在馮太后的主持下進行了一系列的經濟改革。太和九年(485年)頒布均田令,規定:”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畝,婦人二十畝,……諸民年及課則受田,老免及身沒還田……諸桑田不在還受之限,初受田者,男夫一人給田二十畝,種桑五十樹,棗五株,榆三根……材料二馬克思主義認為土地私有制的特征主要有三點:一是土地的私人繼承權,二是自由買賣,三是占有地租。(1)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孝文帝實行均田制的前提及目的。(2)據材料一、二,分別指出均田制下露田和桑田的土地性質。19.來自課本的歷史片段。中國自古是個多民族國家,中華民族的不斷壯大正是在各民族的交流和融合中實現的。……由于北方少數民族的社會、經濟、文化相對落后,認同并接受先進的漢族文化成為融合的一個重要方面。不少胡族君主身體力行,經濟上鼓勵農耕,政治上采用漢制,文化上研習漢籍、提倡儒學,致使漢文化的影響日益深入。——《高中歷史》第二分冊(試驗本)第47頁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閱讀文本,回答問題:(1)請用具體史實說明“胡族君主”是如何“身體力行”,“致使漢文化的影響日益深入”的?(2)“各民族的交流和融合”有何特點?其意義如何?20.材料周文(即西魏宇文泰,北周建立后追尊為文帝)方欲革易時政,務弘強國富人之道,故綽得盡其智能,贊成其事。(蘇綽)又為六條詔書,奏施行之。其一,先修心(以理人之要,在于清心而已。夫所謂清心者,非不貪貨財之謂,乃欲使心氣清和,志意端靜);其二,敦教化(教之以孝悌,使人慈愛;教之以仁順,使人和睦;教之以禮義,使人敬讓);其三,盡地利(諸州郡縣,每至歲首,必戎敕部人,無問少長,但能操持農器者,皆令就田,墾發以時,勿失其所);其四,擢賢良(凡所求材藝者,為其可以理人。是故將求材藝,必先擇志行,善者則舉之,其志行不善則去之);其五,恤獄訟(性則為善,情則為惡。善惡既分,賞罰隨焉。賞罰得中,則惡止而善勸;賞罰不中,則人無所措手足,則怨叛之心生);其六,均賦役(租稅之時,雖有大式,至于斟酌貧富,差次先后,皆事起于正長,而系之于守令。若斟酌得所,則政和而人悅;若檢理無方,則吏奸而人怨)。——摘編自《北史·蘇綽傳》(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與西魏蘇綽改革的相同點。(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西魏蘇綽改革的作用。21.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風易俗,民以殷盛,國以富強,百姓樂用,諸侯親服,獲楚、魏之師,舉地千里,至今治強。——李斯《諫逐客書》材料二:孝文帝“雅好《詩》《書》,手不釋卷。《五經》之義,覽之便講。學不師受,探其精奧。史傳百家,無不該涉。善談《莊》《老》,尤精釋義。才藻高瞻,好文為章。詩、賦、銘、頌,有興而作。有大文筆,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魏書·高祖記》材料三:北魏孝文帝變法,尚文明,魏國以治,此變而得者也。商鞅變法,廢孝弟(悌)仁義,秦先強而后促;……商之失在殘酷剝民,非不可變也,法非其法也。——張之洞《勸學篇·變法第七》請回答:(1)為實現富國強兵,商鞅在政治、經濟、軍事、思想方面的改革措施有哪些?(每項各舉一條)(2)從材料二中,我們能得到什么信息?這對孝文帝的改革產生了哪些影響?請舉例說明。(3)張之洞對北魏孝文帝改革,商鞅變法得與失的評價是否客觀?請任選其中一個變法簡要說明其評價的主要理由。22.官吏俸祿制度是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內容之一。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善為國者,其教民也,皆作壹(指專務耕戰)而得官爵……所謂壹賞者,利祿官爵摶出于兵,無有異施也。——《商君書》(1)材料一中的思想在商鞅變法過程中有哪些體現?其“利祿官爵”的調整有何歷史影響?材料二故憲章舊典,始班俸祿。戶增調三匹,谷二斛九斗,以為官司之祿……祿行之后,贓滿一匹者死。一《魏書·高祖紀》(2)據材料二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中俸祿制度的特點。參考答案1.B【解析】試題分析:“剃發蓄辮”,17世紀中葉滿洲人入主中原以后所形成的習俗,而在此之前,中國人是不剃發蓄辮;1644年,清兵入關,實行民族高壓政策,強令漢人剃發蓄辮:“留發不留頭,留頭不留發。”故B項不正確。A、C、D項是北魏孝文帝“移風易俗”的改革措施,故答案選擇B項。考點:本題考查北魏孝文帝“移風易俗”改革措施。點評:關于北魏孝文帝改革,除了“移風易俗”措施外,還要注意政治、經濟等方面的措施。特別是孝文帝遷都洛陽,除了以材料題的形式結合地圖考查其背景外,還要注意其遷都的目的。2.A【解析】試題分析:④自上而下的改革往往一帆風順與史實不符合,任何改革都會損害部分既得利益者的利益,都會遭到他們的反對,所以任何改革都不會一帆風順,故答案選擇A項。考點:歷史上重大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啟示3.A【解析】該題主要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響。北方的民族融合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同時改革又促使民族融合加劇。4.A【解析】漢化政策反映了北魏全面學習漢族的力度,由此可知雙方的交流達到了新的高度。【答案】B【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即考查孝文帝改革中改漢姓的歷史作用。該項措施的主要意義在于加速鮮卑族的漢化進程,故選B。A項錯誤,材料并未體現;C項錯誤,只是加速了封建化的進程,但是并未改變自己的民族為漢族;D項錯誤,說法絕對化。考點:孝文帝改革的影響點評:北魏統一北方后,為了提高自己的文明進程和推動北方社會的發展,孝文帝等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從社會風俗上看,提倡說漢化,改漢姓,允許與漢族通婚等這些措施使得北方的民族融合得到進一步的發展,也是的北魏政權逐漸地封建化。6.C【解析】本題考查分析理解能力。平城守舊勢力大,洛陽是中原政治、經濟中心,遷都洛陽便于深入的學習漢文化,推行改革。7.A【解析】本題考查北魏的有關史實。386年拓跋部首領拓跋圭重建代國,不久改魏,史稱北魏。439年,北魏統一黃河流域。所以說建立北魏政權后,才統一黃河流域。8.D【解析】略9.B【解析】試題分析:北魏頒布均田令,把國家掌握的荒地分給農民,由農民承擔一定的租稅、徭役和兵役,使無地或少地的農民得到土地,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國家征收賦稅和徭役;恢復和發展了北方經濟。ABCD都是其影響,但最大的影響是有利于北方少數民族由游牧轉向農耕。推動了封建化過程,為此后中國統一奠定了基礎。考點:均田制點評: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①北魏崛起并統一北方;出現民族大融合趨勢,實質是少數民族的封建化趨勢②社會危機(民族歧視、民族壓迫導致各族人民起義,導致民族矛盾激化。政治上的腐敗和經濟上的土地兼并現象嚴重,階級矛盾尖銳,人民起義不斷發生。宗主督護制威脅中央集權,導致中央與地方的矛盾)10.B【解析】通過“宜改姓元氏”,“姓或重復,皆改之”可知詔令的內容是改漢姓11.C【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理解。結合所學知識即可得知北魏為強化對地方控制,取代豪強地主把持的宗主督護制而實行的政策是三長制。其它是錯誤的。所以選C。12.B【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孝文帝改革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其一他所指定的措施切實可行,其二他的改革舉措與歷史發展的趨勢相吻合,與生產力的發展方向相一致,這才是根本原因,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在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尖銳的情況下展開的,所以改革能否對已經出現民族大融合的趨勢起推動作用便成為改革能否成功的關鍵和內在要求,故B項符合題意,D項表述錯誤,AC兩項是重要原因而不是改革成功的關鍵。考點:北魏孝文帝改革點評:孝文帝改革與商鞅變法和王安石變法一道成為新課標高考對中國古代重大變革的考查內容之一,本題主要側重于對孝文帝改革原因的探究,但對這三次重大改革的考查側重點不同,系引起關注。13.A【解析】略14.A【解析】試題分析:使“州郡之民”由流民變為農業居民的措施是均田制。政府把手中掌握的無主的土地分給農民耕種,讓他們承擔賦稅和徭役。故選A。B項是政治領域里的改革,改變了賦稅征收的方式;C項也是政治制度的改革,建立俸祿制度,整頓吏治;D項遷都洛陽為進一步封建化改革創造了條件。考點:均田制點評:均田制是封建國家把無主的土地分給無地或者少地的農民耕種,讓他們承擔徭役和賦稅。北魏實行的均田制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通過實行均田制,無地或者少地的農民得到了一定的土地從而緩和了社會矛盾,同時增加了政府的收入。隨著土地兼并的盛行,均田制走向瓦解。15.B【解析】北魏的服飾與漢族的服飾已經沒有差別了,這與孝文帝該穿漢服,實行民族融合的政策有關系。16.B【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不難發現,材料的主旨是說“由畜牧經濟逐步轉向農業經濟”,也就是由畜牧業逐步轉向農業的意思,所以從經濟發展角度看,北魏孝文帝改革實質上是農業化的過程,封建化的過程是從社會角度看,漢化的過程是從漢族和鮮卑族民族融合角度看,工業化的過程是不合題意的,綜上所述本題答案只能是B。考點:人類歷史上的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響17.(1)財產等級制度、獎勵軍功實行二十等爵制。都以財產(軍功)取代血緣門第。打擊了舊貴族保守勢力;擴大了政權的階級基礎。(4分)(2)宗主督護制、三長制。(1分)(3)梭倫改革奠定雅典乃至西方民主政治的基礎,促進了奴隸制工商業經濟的發展;商鞅變法確立了新興地主階級的統治地位和新的生產關系,孝文帝改革實現鮮卑族的漢化,促進民族融合和共同繁榮,都順應了封建經濟發展的需要。(5分)【解析】略18.(1)前提:政府手中掌握大量的土地。(2分)目的:抑制兼并,使“耕者有其田”以增加賦稅收入。(4分)(2)性質:露田在百姓死后要由國家收回,因此是國家土地所有制;桑田雖不收回,但由國家限定種植的樹種和數量,因此是不完全、不自由的土地所有制。(4分)【解析】試題分析:第(1)問,本題主要考查學生依據所學知識分析歸納歷史問題的能力。聯系所學可知,均田制是一種土地國有制,其實行的前提是國家占有一定數量的土地。聯系所學的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回答其目的。第(2)問,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結合所學知識及材料分析認識歷史問題的能力。結合所學及材料可知,露田在百姓死后要由國家收回,因此是國家土地所有制;桑田雖不收回,但由國家限定種植的樹種和數量,因此是不完全、不自由的土地所有制。考點: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北魏孝文帝改革·土地制度的改革19.(1)史實說明:北魏孝文帝改革。徹底革除舊俗,全面推行漢化;(2分)為擺脫保守勢力影響,遷都洛陽;(2分)下令禁止說鮮卑語和穿胡服,通用漢語、漢服;改漢姓,促進胡漢通婚;仿漢制改定官制和律令;尊孔實行禮制,提倡以孝治國。(2分)加快民族融合進程,推動北方少數民族社會、經濟、文化的進步,把民族融合推向新的高潮。(2分)(2)特點:互相滲透、取長補短。(2分)意義:各民族差異縮小,增進民族團結,為再次全國大一統奠定了基礎;也為中華文化的傳承和延續注入新的活力。(2分)【解析】略20.(15分)(1)都為了革新時政,富國強兵;都整頓吏治,選賢任能;都重視農業,平衡賦役;都加強教化。(9分)(2)促進了西魏社會的發展;推動了民族交融;增強了西魏的實力,為后來北周統一北方奠定基礎。(6分)【解析】試題分析:(1)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對歷史題目的唯一秘籍。而通過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不難發現,北魏孝文帝改革與西魏蘇綽改革的相同點主要從兩個改革目的的相同、內容的相同進行比較即可,做好本題關鍵在于抓住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目的和內容來去以此類推西魏蘇綽改革的目的和內容即可,因為相對來講對于考生更熟悉北魏孝文帝改革。(2)西魏蘇綽改革的作用也可以結合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作用來進行答題,例如,可以從民族融合、社會發展、富國強兵、國家統一等等角度即可。但是在回答西魏蘇綽改革的作用時一定要從多角度進行解答,而不要只從一個角度進行解答,本題的難度并不大。考點:歷史上重大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與西魏蘇綽改革的相同點、西魏蘇綽改革的作用21.(1)政治:廢除世卿世祿制;推行縣制。經濟:廢除井田制;獎勵耕織。軍事:獎勵軍功,確立二十等爵制。思想:燔詩書,明法令。(6分)(2)對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評價較為客觀公正;對商鞅變法評價符合事實,有一定的道理;(3)北魏孝文帝改革注重學習漢人先進的制度和文化,加速了鮮卑族的封建化進程,促進了北魏社會經濟的發展繁榮和民族大融合。商鞅變法順應了歷史發展的潮流,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使秦國成為強國;但嚴刑峻法,剝削沉重,有一定負面影響。(學生回答兩個以上按第一個給分)(4分)【解析】試題分析:(1)考查基礎知識識記能力,列舉商鞅在政治、經濟、軍事、思想方面的改革措施即可。(2)看清題目要求,不是回答張之洞的評價,而是要學生對張之洞的評價發表看法,主要從是否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