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區2019屆高三上學期期中練習歷史試卷(含答案)_第1頁
北京市海淀區2019屆高三上學期期中練習歷史試卷(含答案)_第2頁
北京市海淀區2019屆高三上學期期中練習歷史試卷(含答案)_第3頁
北京市海淀區2019屆高三上學期期中練習歷史試卷(含答案)_第4頁
北京市海淀區2019屆高三上學期期中練習歷史試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朝陽區2019屆高三上學期期中統測

歷史試題第一部分(選擇題,共48分)本部分共32小題,每小題1.5分,共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選出最符合題目要求的一項。.西周時期,政府設有專門的官職“媒氏”,督促男女婚嫁,并且規定男子最晚 30歲娶妻,女子最晚20歲出嫁。政府如此規定的目的是A.鼓勵婚姻自由B.促進人口增長C.加強基層控制D.實行重農抑商.春秋爭霸戰爭期間,山東諸小國為齊國所并,河北、山西諸小國為晉國所并,江淮、漢水諸小國為楚國所并,西北諸小國為秦國所并。這一歷史進程造成了A.縣制普遍取代封邑B.世卿世祿制被廢除C.君主專制不斷加強D.區域性的局部統一.商鞅曾向秦孝公建議:招攬三晉農民歸附秦國耕種,免除他們三代的徭役,不服兵役;開墾山坡、洼濕之地,十年不收賦稅。這一建議的意圖是A.打擊貴族勢力B.增強經濟實力C.貫徹仁政思想D.擴展秦國疆域.《史記?河渠書》對中國古代某水利工程記載道:“渠就,用注填闕(淤)之水,溉澤鹵之地四萬余頃,收皆畝一鐘。于是關中為沃野,無兇年,秦以富強,卒并諸侯。”此水利工程位于右圖中A.①B.②C.③D.④.《孟子》云:“民之為道也,有恒產者有恒心,無恒產者無恒心。茍無恒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已。及陷于罪,然后從而刑之,是罔民也。是故賢君必恭儉禮下,取于民有制。”據此可知孟子主張A.克己復禮以穩定社會B.以嚴刑峻法維護統治C.保證農民的土地財產D.以禮儀彰顯人的善性6.史書記載,秦的御史大夫“位上卿,銀印青綬,掌副丞相”。有學者認為“副”在古代有剖開、分割之意,據此意解“副丞相”者,有分割丞相權力的作用。該學者認為,設置御史大夫的目的為A.制約丞相權力,維護君主專制 B .強化思想控制,防止地方分權C.擴大丞相權力,提高行政效率 D.擔任侍從顧問,協助批閱奏章.《漢書?高帝紀》載,劉邦令“舉民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帥眾為善,置以為三老”,“擇鄉三老一人為縣三老,與縣令丞尉以事相教,復勿(免除)徭戍。以十月賜酒肉”。這一舉措表明A.儒學成為主流思想 B .注重推行道德教化C.官府建立養老機制 D .統治思想轉向有為.中國古代有立法保護耕牛的傳統,秦漢時期皆立法嚴禁殺牛,魏晉南北朝時規定“非宗廟社稷之祭不得殺牛,犯者皆死”。這一現象表明A.西周宗法制度尚存 B .注重保護生態平衡C.農業受到官府重視 D .立法過于嚴苛細密9.漢高祖劉邦之后,開始“改秦之敗,大收篇籍,廣開獻書之路”。惠帝時,廢除民間收藏圖書的禁令。文帝時,免于秦焚的古籍,多有出現。不少諸侯王身邊聚集了一群學者,形成了一些學術中心。諸子學呈現繁榮局面。這一局面出現的原因是A.實行寬松的統治政策 B .百家爭鳴局面的重現C.諸侯王勢力逐漸削弱 D.推行積極有為的國策10.北魏太和八年(484年)六月頒布俸祿制,詔云:“置官班祿,行之尚矣。《周禮》有食祿之典,二漢著受俸之秩……自中原喪亂,茲制中絕,先朝因循,未遑厘改。朕??…憲章(效法)舊典,始班俸祿。”這反映了A .改革借鑒了漢族的官僚制度 B .舊勢力阻礙改革的順利進行C .戰亂導致典章文書大量毀壞 D.俸祿制導致官員的貪污腐敗11.唐太宗告誡巡視州縣的官員:“就田隴間勸勵,不得令有送迎,多廢農時”,還規

定:“諸非(非法)興造及雜(額外)徭役”,超過一定的數量,“坐贓論”。這說明唐太宗A.選賢任能,虛懷納諫 B.推行均田,鼓勵墾荒C.保證農時,減輕負擔 D.不興土木,休養生息.唐貞元八年(792年)六月,江淮等南方諸州“霖潦為災、浸沒田疇、毀敗廬舍”,有大臣上奏“雖幸者京師歲稔,夏麥又登……然賦取所資,軍國大計,仰于江淮”,要求宜速救災。對該材料,下列解讀正確的是A.安史之亂對經濟破壞嚴重 B.南方經濟地位進一步上升C.江淮地區成為了政治中心 D.關中地區是朝廷財賦重地.右圖為揚州博物館藏唐代長沙窯出產的瓷器,它是一件西亞椰棗紋裝飾風格的青釉褐斑模印貼花壺,椰棗紋圖案中心標著物可以用于研究唐代A.交通路線與對外貿易B.坊市制度與城市發展個“張”字,表明該文C.官營手工業制瓷工藝個“張”字,表明該文D.書法繪畫與雕版印刷.司馬光評價王安石為“不達政體,專用私見,變亂舊章,誤先帝任使”,其變法“舍是取非,興害除利”。蔡京對王安石變法推崇備至,“取熙寧成法施行之”。梁啟超則認為王安石變法”實國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譽A.無法對王安石變法準確地評價B.后人評價較當時更具有正確性C.歷史評價受到時代背景的影響D.變法是歷史學研究的核心內容.右圖是南宋臨安城的城市布局,下列解讀正確的是①經濟職能是臨安城首要功能②皇宮偏居城南表明皇權衰落③水運是物資供應的重要途徑④周邊城郊地區商業活動繁榮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元史》載:“元制,設急遞鋪,以達四方文書之往來,其系至重……大都設置總急遞鋪提領所……凡鋪卒皆腰革帶,懸鈴,持槍,挾雨衣,赍(攜帶)文書以行。”以下對該機構作用的敘述,正確的是A.維持地方治安B.鞏固統一帝國C.轉運地方財賦D.抑制武將勢力17.據史料記載,明代棉布盛行,松江府是棉布的主要產地,蘇州府的嘉定、常熟所產棉布也很暢銷,“商賈販鬻,近自杭、歙,遠至薊、遼、晉、陜”。由此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經濟作物開始投放市場 B .棉紡織業取代傳統絲織業C.白銀取代銅錢普遍流通 D.江南地區成為棉紡織中心18.隆慶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開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設督餉館,私人海上貿易逐漸合法化。老百姓“富家以財,貧人以驅,輸中華之產,馳異域之邦,易其方物,利可十倍”。而月港“所貿金錢,歲無慮數十萬……其殆天子之南庫也” 。據此可知A.明朝始終奉行鼓勵對外貿易的政策B.對外貿易有利于改善國計民生狀況C.福建地區是明清對外貿易主要通道D.私人海上貿易造成了貧富分化加劇19.雍正七年( 1729年),對發動叛亂的準噶爾策妄阿拉布坦用兵時,為縮短文件奏請批復的時間,加強保密性,設置了一個機構,此機構后來A.分散相權加強專制皇權 B .成為國家正式中樞機構C.增強了內閣的執政能力 D.協助皇帝處理重大政務20.明代思想家陳獻章反對在圣賢經書中打圈子,主張“為學需從靜坐中養出個端倪來”“求諸吾心”。據此,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 .發展了程朱理學體系 B .理學成為官方哲學C .繼承了陸九淵的思想 D .心學思潮由此出現21.林則徐主持編譯的《四洲志》對后世影響最大,書中重點介紹了英法美等國的社會風情、政治制度、工藝制造、機械生產、對外貿易和西洋各國相互關系等。林則徐編譯這本書,對當時禁煙斗爭的現實意義包括①了解西方列強國情②尋求御敵的策略③維護中國司法主權④宣傳商戰的主張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2.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運動發生之后,當時一些西方人認為,這兩件事使清王朝在“數百年的固定不變之后,終于進入變化狀態了。”這種變化是指中國A .開始全盤西化 B .開展自強運動C .改革傳統政體 D .鼓勵實業救國23.在晚清學習西方的思潮中,王韜認為:“誠使孔子生于今日,其于西國舟車、槍炮、機器之制,亦必有所取焉。器則取諸西國,道則備自當躬。蓋萬世而不變者,孔子之道也。”以上言論所反映的主張是A .反對學習西方的近代技術 B .以儒家學說抵御西方近代思想C .以西學取代傳統儒家思想 D .以傳統文化為主西方技術為輔24.太平天國運動中出現過一些向西方學習具有進步意義的思想,其中具有近代性質的社會改良主張是A.“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B.“禁酒及一切生熟黃煙、鴉片”C.“國家以法制為先,法制以遵行為要”D.“禁廟宇寺觀,既成者還其俗,焚其書”.19世紀中期,中國產茶區出現不同程度的擴張,福建武夷山開荒栽茶“漫山遍野,愈種愈多”,杭州於潛“仰食于茶者十之七”,湖南瀏陽“以素所植麻,拔而植茶”。這表明A .國內需求擴大使茶葉生產增加 B .通商口岸附近的農業逐漸破產C .出口數量增加扭轉了貿易逆差 D .開埠通商加速農業生產商品化.甲午戰爭開始之前,李鴻章爭取列強出面調停,并且要求前線清軍“靜守勿動”,“可守則守,不可守則退”。李鴻章上述做法的實際結果是A.貽誤戰機,造成清軍士氣低落 B.造成列強矛盾,形成有利局勢C.有理有節,未給日軍戰爭借口 D.運用外交手段,避免戰爭損失.在給光緒皇帝的上書中,康有為呼吁開國會,行憲法,促進工業發展,實現①②③軍隊現代化;第一次被光緒帝召見時,康有為建議“勿去舊衙門,而惟增置新衙④n;勿黜革舊大臣,而惟漸擢小臣”。百日維新期間,光緒帝采納了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8.讀“中國進口貨物來源國家所占百分比”表,可以看出年份英國日本美國1871-187334.7%3.7%0.5%1901-190315.9%12.5%7.1%191316.5%20.4%6.0%19199.5%36.3%16.2%資料來源《劍橋中國晚清史》等①英國輸入中國的商品總量逐年下降 ②日本逐漸成為主要侵華國家③美國已取代英國成為世界列強之首 ④一戰期間歐洲列強無暇東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29.1905年,清廷派五大臣出洋考察憲政,滿洲貴族載澤等先后考察日本、 英國、法國、美國、德國等國。1906年清政府宣布“預備立憲”,政治體制改革被納入到憲政軌道。清政府之所以采取這些行動是因為A.清末新政的失敗B.國內矛盾的激化C.黃花崗起義爆發D.革命黨人的妥協

30.1908年5月17日《北京白話畫圖日報》登載以下漫畫,據此可知A.晚清士農工冏四個等級分化嚴重B.近代社會階級壓迫嚴重民不聊生C.農民階級成為中國革命領導力量D.漫畫是傳播革命理論的主要方式孫中山在闡釋三民主義的某項主張時說,中國革命不能停留在“媲跡于歐美”。當時歐美貧富差異巨大、階級矛盾嚴重,中國應“睹其禍害于未萌”,“舉政治革命、社會革命畢其功于一役”。以下各項符合上述說法的是A.推翻清朝統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B.實行平均地權,解決貧富分化問題C.實現三權分立,保證民主政治實施D.鼓勵發展實業,促進近代經濟發展新文化運動興起后,吳虞在《新青年》上陸續發表文章,將封建宗法制度、家族制度與專制制度結合起來,從整體上加以批判,指出家族制度是專制主義的根據,兩者均以孝的倫理原則為核心和聯結紐帶,且與忠、禮等倫理觀念結合,最終把中國弄成一個“制造順民的大工廠”。以上言論意在A.揭示專制制度根源B.否定社會倫理道德C.闡釋儒家倫理體系D.剖析傳統家族制度第二部分(非選擇題,共52分)(18分)中國傳統“天下”觀經歷了歷史演變。材料一先秦時期,有關“天下”的一些論述《尚書?立政》方行天"至于海表,罔有不服,以覲文王之耿光,以揚武王之大烈。《詩經?小雅?北山》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周禮?夏官?職方氏》職方氏掌天卜之圖,以掌天卜之地,辨其邦國、者B鄙、四夷、八蠻、七閩、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匕其財用。材料二《春秋公羊傳?隱公元年》:“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統也。”徐彥疏:“王者受命,制正月以統天下,令萬物無不一一皆奉之以為始,故言大一統也。”“大”,重視、尊重;“一統”,指天下諸侯皆統系于周天子。后世因此稱統一王朝的統治為“大一統” 。(1)依據材料一、材料二,結合所學,概括先秦時期“天下”觀的內容,并分析其對秦漢歷史的影響。(6分)材料三黃宗羲重新建構了中國思想傳統中的天下觀,在他看來,天下是天下百姓的天下,而不是皇帝的“囊中之物”。從“為天下非為君也,為萬民非為一姓也”的觀念出發,強調君臣應該合理分配職權,共治天下。在他看來,理想的社會應該是“以天下為主,君為客”。遺憾的是,現實的社會往往卻是“君主為主,天下為客”。這樣的專制君主,“以天下之利盡歸于己,天下之害盡歸于人”。黃宗羲激憤地說:“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對君主專制進行了前所未有的猛烈批判!——摘編自劉勇強編著《集成與轉型一一明中葉至辛亥革命的精神文明》(2)依據材料三,結合所學,說明黃宗羲“天下”觀的含義,并分析其形成的背景。 (6分)以下為王建朗、黃克武主編的《兩岸新編中國近代史?晚清卷》第二十三章的部分標題

第二才三。夫下,㈤蕈年啟蒙力NHiRJIT'竹或基悵息卡處的*天下觀"4*9累”中?伴財震從近代國沖伸AF扎科”展橇注代囚停張來⑶依據材料,結合所學,說明晚清時期國家觀念的變化以及變化的背景。 (6分)(23分)評價歷史人物應以事實為依據。材料一岳麓書院藏秦簡“秦始皇禁湘山詔”,記載秦始皇巡游湘山(即洞庭湖君山)時,”登相(湘)山、屏山,其樹木野美,望駱翠山以南,樹木□見亦關,其皆禁勿伐”。隨行大臣提出:“其禁樹木盡如禁苑樹木,而令蒼梧謹明為駱翠山以南所封刊(封山禁伐)”。《史記》則記載秦始皇在湘山遭遇大風,幾乎不能渡過湘江,以為當地神靈作怪,“始皇大怒,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樹,赭(使其裸露)其山”。——摘編自晏昌貴《禁山與赭山:秦始皇的多重面相》(1)根據材料一,說明兩則史料中有關秦始皇的記述有何不同及出現這種不同敘述的原因。(6分)材料二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宋高宗禪位,宋孝宗繼位,詔求直言。朱熹上疏提出了他的“帝王之學”的兩條基本原則:“先格物致知”,“自然意誠心正”,這樣就可以應對天下的一切事務。擴充了大理,克服了人欲,就會“圣心洞然,中外融徹” ,也就是心正意誠。據《宋史》記載,此后不久,有人在路上碰到朱熹,勸他見皇帝不可再講“意誠心正”,“上所厭聞,戒勿以為言”,朱熹回答說“吾平生所學,惟此四字,豈可隱默以欺吾君乎?”——摘編自李中《簡明儒學史》(2)閱讀材料二,結合所學,概述朱熹的思想和品格。(6分)材料三 左宗棠事跡年表1852年(咸豐二年)太平軍圍攻長沙,左宗棠參與鎮壓太平大國的戰爭。

1860^(咸豐十年)隨曾國藩襄辦軍務。招募5000人,組成“楚軍”,赴江西、安徽與太平軍作戰。1862-1864年(同治元年至三年)左宗棠率部在浙江與太平軍交戰,從太平軍手中奪得金華、紹興、杭州等地。186阿(同治五年)左宗棠致力于創辦軍事工業,在福州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近代造船廠。1868-1874年(同治七年至十二年)左宗棠協助李鴻章剿滅了華北地區農民武裝西捻軍。左宗棠出任陜甘總督,在蘭州創辦甘肅機器制造局。沙俄于1871年侵占伊犁,左宗棠力主收復。1876-1878年(光緒二年至四年)左宗棠出兵新疆,打敗叛亂勢力,收復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領土。上書朝廷,要求收回伊犁以及在新疆設省(新疆1884年正式建省)1880-1881年(光緒六年至七年)清延派員出使俄國,重議伊犁條約。左宗棠兵分三路向伊犁挺進。沙俄被迫放棄一些侵略要求,清朝收回伊犁。左宗棠籌建多年的“甘肅織呢總局”正式開工。(3)閱讀材料三,以左宗棠的歷史功過為視角,結合所學,對材料所蘊含的歷史信息進行解讀。(11分)要求:提取信息充分;總結和歸納準確、完整;解釋和分析邏輯清晰。(11分)書籍的刊印傳播對社會發展起著推動作用。材料一唐代印刷品中,歷書(日歷)占很大比例,質量也較其他印刷品為優。農業和手工業生產需要掌握農時和節令的變化,因而社會需求較大。各地書坊按照朝廷頒布欽定歷書的月份朔晦和節令變化翻刻印刷,往往還有對全年的旱澇災情、農事豐歉、瘟疫饑餒的預測,以及日常生產和生活的吉兇禁忌,很受農民和市井工商業者的歡迎。為了爭奪市場,書坊往往在朝廷歷書未頒之前爭相編印,導致日期有誤差,甚至發生爭執而對簿公堂。摘編自羅仲輝《印刷史話》等閱讀材料一,結合所學,簡述唐代印刷業的發展狀況及其社會影響。(5分)材料二1900年以前,在翻譯的西學書籍中,有自然科學類 437部,占總數的 75.3%,社會科學類 80部,占 13.9%。20世紀初,翻譯的西學書籍自然科學類 164部,占總數的19.60A,社會科學類 327部,占60.90/,。1897年,梁啟超在上海開辦大同譯書局,1897年商務印書館在上海創辦,打破了京師同文館和上海江南制造局翻譯館的專營局面。1900年,留日學生成立了譯書匯編社、科學書譯輯社、湖南譯書社等,掀起了轉譯日文書的浪潮。這一時期,所譯書籍主要有盧梭《民約論》、孟德斯鳩《萬法精神》、斯賓塞《代議政治論》等,其中嚴復翻譯的《天演論》在思想界所起的作用最為深刻。——摘編自張岱年《中國文化概論》等依據材料二,結合所學,概述 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譯書的發展及其原因。(6分)海淀區高三年級第一學期期中練習歷史參考答案和評分標準 2018.11第一部分(選擇題,共48分)題號12345678910答案BDBCCABCAA題號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CBACDBDBDC題號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ABDCDADDBB題號3132答案BA第二部分(非選擇題,共52分)33.(1)內容:天下主要是指古代王朝統治的中原區域,延伸到周邊地區;王權至上;華夏為中心。(3分)影響:為秦朝和西漢建立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奠定歷史文化基礎; (2分,或:秦漢時期,建立并鞏固統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或:西漢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統”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TOC\o"1-5"\h\z的主張,認為大一統是天地的常理,國家的需要,要維護政治的統一,必須實行思想上的統一。 )西漢最終解決諸侯王割據勢力對中央政府的威脅,加強了中央集權。 (1分)33.(2)含義:天下是百姓的天下,而非君主的天下;天下應該由君民共治,反對君主專制。 (3分)背景:君主專制的強化,商品經濟的發展,市民階層的興起。 (3分)(3)放棄“天朝上國”的觀念,接受與世界各國平等的觀念。 (或:接受近代國際體系;或:接受不平等的條約體制。)(2分)背景:資本主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