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必修3三民主義的形成和發展_第1頁
高中歷史必修3三民主義的形成和發展_第2頁
高中歷史必修3三民主義的形成和發展_第3頁
高中歷史必修3三民主義的形成和發展_第4頁
高中歷史必修3三民主義的形成和發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六單元20世紀以來中國重大思想理論成果舊民主主義革命醒三民主義毛澤東思想站新民主主義革命鄧小平理論富社會主義建設三個代表現代化建設強第16課三民主義的形成和發展

探究一:你了解孫中山生平嗎?孫中山(1866——1925)

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出生于廣東省香山縣翠享村。名文,字德明,號日新,后改號逸仙,旅居日本時曾化名中山樵,“中山”因而得名。

少年壯志

1866年月日11月12日,孫中山誕生于廣東省香山縣(今中山市)翠亨村,1879年,孫中山前往檀香山投奔他的哥哥孫眉,在英美教會學校受到純西方教育,使他認識到滿清政府統治下封建的中國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巨大差距,初步啟發了他改良祖國的愿望。1884年孫中山回國,入香港中央書院求學,畢業后先入廣州博濟醫院附設的南華醫學堂學醫,不久轉入香港西醫書院,1892年畢業。此后,孫中山一度在澳門、廣州行醫。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腐敗無能的滿清政府在這場戰爭中遭到慘敗。這一年,孫中山北上書李鴻章,提出改良政治、拯救中國的建議,李鴻章對孫中山的上書置之不理,從此,孫中山放棄了改良的幻想,走上了反清革命的道路。奔走革命

1894年,孫中山在檀香山成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團體的“興中會”,提出了“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合眾政府”的口號。1895年,孫中山策劃第一次廣州起義。因泄密,起義還沒有來得及發動便宣告失敗。孫中山被迫逃亡,此后,他在海外流亡達十六年之久。1905年8月,孫中山在日本東京成立了全國性的革命組織——中國同盟會。辛亥革命前,孫中山先后領導了惠州起義、潮汕黃岡起義、七女湖起義、欽廉防城起義、鎮南關起義、欽廉上思起義、云南河口起義、廣州新軍起義、廣州黃花崗起義,加上第一次廣州起義,共計十次武裝起義,這些起義雖然都失敗了,但給清政府以沉重的打擊,為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的勝利揭開了序幕。創建民國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全國各地紛紛響應,統治中國達二百六十八年的滿清王朝終于在辛亥革命的風暴中被推翻了。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宣告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從而結束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創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共和國。

討袁護法、新的征程袁世凱竊取辛亥革命的成果后,逐步推行稱帝的陰謀。孫中山丟掉了對袁世凱的幻想,領導了討伐袁世凱的“二次革命”。1914年,孫中山在日本創建中華革命黨,決心堅持討袁的三次革命。1915年底,袁世凱撕去“擁護”共和的偽裝,公然稱帝。他的這一倒行逆施立刻遭到全國人民的反對。在全國人民的聲討下,袁世凱只做了八十三天皇帝,就不得不撤消帝制,接著在舉國一片討伐聲中可恥地死去袁世凱死后,中國仍然處在北洋軍閥的統治下,他們無視國會和《約法》,長期混戰,使全國人民處于水深火熱之中。孫中山為了維護《約法》,保衛共和,進行了一系列的“護法運動”

這是孫中山在1912年元旦就職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時宣讀的誓詞。“大總統誓詞:傾覆滿洲專制政府,鞏固中華民國,圖謀民生幸福。此國民之公意,又實遵之。以忠于國,為眾服務,至專制政府既倒,國內無變亂,民國卓立于世界,為列強公認。斯時,文當解臨時大總統之職。謹以此誓于國民。中華民國元年元旦孫文”。同志仍須努力革命尚未成功晚年時期—壯志未酬巨星殞落

1925年3月12日,一代偉人孫中山因肝癌病逝于北京,終年59歲。彌留之際仍口呼“和平”、“奮斗”、“救中國”。圖為孫中山的遺容。背景為南京中山陵。一、三民主義的提出1、背景:

2、主要內容:3、評價:A、時代呼喚:改良救國方案的失敗B、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C、清政府成為帝國主義的走狗D、孫中山早期活動:1894年由改良轉向革命,1905年創建同盟會,提出革命綱領。

展開展開三民主義展開進步性局限性探究二如何評價三民主義性質:進步性:局限性:

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綱領

是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綱領——代表資產階級利益,反映了人民的要求和愿望,推動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發展,建立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政府。(前提)民族主義(核心)民權主義(補充和發展)民生主義是不徹底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綱領——沒明確反帝——不徹底的土地革命綱領——沒掃蕩漢族封建地主勢力探究三:

三民主義是孫中山進行革命的政治綱領,他力圖通過民族、政治、社會三大革命打通中國走向近代化的道路,挽救沉淪在即的民族和國家。你知道孫中山是如何實踐三民主義的嗎?二、三民主義的實踐(1)發動辛亥革命:1911、建立中華民國、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統治1911、10、10武昌起義溥儀退位(2)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A.頒布:1912、孫中山B.內容:國家主權屬于國民全體,國民在政治上一律平等C.意義:對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制度、反對封建專制制度具有進步意義二次革命(3)捍衛民主共和的斗爭:袁世凱復辟—護國運動護法運動(1917、1921)三民主義的實踐辛亥革命失敗維護民主共和的斗爭《臨時約法》二次革命護國運動兩次護法運動活動結果探究四:你知道孫中山先生一生中最偉大的轉變是什么嗎?

孫中山先生真誠歡迎國共合作!

文率同志為民國而奮斗三十年,中出生入死,失敗之數,不可僂指,顧失敗之慘酷,未有甚于此役者。蓋歷次失敗,雖原因不一,而其究竟則為失敗于敵人。此役者敵人已為我屈,所代敵人而興者,乃為十余年卵翼之陳迥明,且其陰毒兇狠,凡敵人所不忍者,皆為之而無恤(顧慮之意)。—摘自孫中山《致海外同志書》1922年讀國民黨正在墮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需要新血液!共產黨三、舊三民主義發展為新三民主義1.背景:(1)孫中山領導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以失敗而告終。(2)共產國際和中共的影響與幫助。(3)孫中山的偉大轉變,毅然改組國民黨。2.標志:

1924年,國民黨一大、宣言接受中共的反帝反封建主張,實際上確立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重新解釋了三民主義,把舊三民主義發展為新三民主義新舊三民主義的比較舊三民主義新三民主義民族主義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國主義支持的清朝封建統治中國民族自求解放,中國境內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權主義通過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民權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對帝國主義的個人及團體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權利。民生主義平均地權。平均地權,節制資本,耕者有其田聯俄聯共扶助農工

三大政策“新”的所在(質的飛躍):明確反帝;強調普遍平等的民權,反帝與反封建相結合;更關注農工反帝普遍平等民權扶助農工★3.內容新三民主義或真三民主義,是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義,沒有三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一,在新時期中,就都是偽三民主義或半三民主義。——毛澤東★新三民主義和三大政策是什么關系?新三民主義是綱領,是奮斗目標,三大政策是實現此目標的方法和手段.通過新舊三民主義的比較,我們可以知道:

民族主義都主張反對民族壓迫;民權主義都要求人民享有自由平等的權利;民生主義都主張平均地權。相同點:不同點:

民族主義:舊三民主義主要反對滿洲貴族統治,沒有明確的反帝綱領;新三民主義增加了對外反帝、對內主張民族平等的新內容。

民權主義:舊三民主義是以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為目標,只有自由平等等空洞的口號;新三民主義賦予一切反帝反封建的個人和團體一切自由和權利。

民生主義:舊三民主義只提出平均地權的主張;新三民主義增加了節制資本、耕者有其田的內容。評價臺灣金門島上的標語①新三民主義的提出標志著孫中山實現了一生中最偉大的轉變;②新三民主義同中共的民主革命綱領在若干基本原則上是一致的,是國共兩黨的合作的政治基礎,推動了國民大革命的發展和高漲。A、進步意義:B、局限性:新三民主義在理論上、綱領上仍然沒有超出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的范疇。探究五:我們應該如何評價新三民主義?

孫文學說是指孫中山先生思想中建國方略之心理建設,又名“知難行易學說”。為什么孫中山先生要強調“知難行易”?最重要的就是希望國人能夠力行實踐,不要空說、空想。

這本書寫于1918年,1919年5月20日發表于上海。內容共有八章,孫中山先生并在中舉了十個事例來論證知難行易學說,期能藉由此思想的傳達,勉勵國人力行實踐,重振人心,改造國人傳統“知易行難”的錯誤心理。

孫中山手書“知難行易”返回課堂練習1.中國近代以來,“師夷長技以制夷”“中體西用”“興辦洋務”“君主立憲”等思想的失敗說明了()A.近代中國要謀求社會進步必須走革命的道路B.提出這些思想的人都是志大才疏的人C.近代中國不可能走向富強D.中國必須進行辛亥革命2.三民主義中,民權主義的政治目標是()A.推翻封建制度,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B.推翻君主專制政體,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C.推翻滿族貴族的統治D.推翻帝國主義的統治,建立中華民國3.孫中山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的核心是()A.民生主義B.民權主義C.民族主義D.三民主義4.國共兩黨和各革命階級結成統一戰線的政治基礎是()A.三民主義B.新三民主義C.“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D.“知難行易”學說5.以下對三民主義的評價不正確的是A.三民主義集中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在政治,經濟上的利益B.它集中反映了中國人民要求民族獨立,民主權利和發展經濟的共同愿望C.它推動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運動的發展D.在它的指導下,頒布了第一部資產階級民主憲法6、與舊三民主義相比,新三民主義中民族主義的最大特點是A、反對帝國主義B、反對民族壓迫C、主張民族平等D、反對滿洲民族7.孫中山的新三民主義與中共的革命綱領有原則區別的根本原因是它們A、斗爭目標不同B、斗爭方式不同C、階級立場不同D、世界觀不同8.國共第一次合作時期的革命運動被稱為“大革命”,主要是因為A、俄國幫助的進步性B、群眾基礎的廣泛性C、領導階級的先進性D、革命成果的豐富性9、下列文獻中,能反映20世紀第一個十年中國歷史發展方向的是ABCD10、下列文獻中,能反映20世紀第二個十年中國歷史發展方向的是ABCD※我們應該向孫中山學習什么?1、學習其能夠與時俱進,不斷探索的精神。2、學習其屢敗屢戰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3、學習其為民族革命鞠躬盡瘁的精神。三民主義產生背景自1840年起,西方列強用大炮叩開了中國的大門,連續發動

等侵略戰爭,尤其是《條約》的簽訂使中國的民族危機加深。面對亡國滅種的危局,許多仁人志士提出各種變法救國的主張,如:但均以失敗而告終。第一次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中日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辛丑“師夷長技以制夷”(魏源、林則徐等)“中體西用”興辦洋務、發展實業開展“商戰”(洋務派)“君主立憲”變法維新(維新派)返回

1905年8月20日,全國性革命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