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四章大一統帝國的規制與運作
緒論
一、大一統帝國的開創1.建立:秦始皇26年(西元前221年)吞滅六國,建立第一個帝國2.立國規模A.政治上:議定帝號,自稱始皇帝,開創了皇帝制度與官僚體系B.地方上:廢封建,行郡縣,建立地方行政制度的基礎C.思想上:箝制士人的言論,將道統置於政統之下D.文化上:統一度量衡、錢幣、車軌等法度與文字a.戰國時代的文字:六國⌒蝌蚪文(古文);秦國⌒大篆b.秦代以李斯的小篆頒行全國,有助於國家的統一二、大一統帝國的規制1.經兩漢的變遷發展,奠定了政治、文化、社會、經濟、民族、疆域等各方面立國的基礎2.秦漢是中國歷史發展上的關鍵,之后各朝代的政治社會結構,大致是維持其基本體制不變第一節封建與郡縣制度的演變一、春秋戰國時代郡縣的出現1.西周的封建體制A.根據禮樂、宗法與井田制度,化整為零的分散統治B.王朝由許多大小不一的獨立封國所組成,非真正統一的國家2.東周郡縣的出現A.定義:郡,指君主的邑;縣,象徵君主遙領的土地B.原因:a.封建體制崩解,農民成為直接負擔徭役租稅的「編戶齊民」b.農工商業發達,國君應用谷祿雇聘官僚取代世襲的貴族c.新并土地不再分封,往往設郡縣直接統治C.演變a.春秋:晉最早設置,楚、秦等為加強中央集權,鞏固邊疆防務,亦跟進實施b.戰國:(1)實施更盛;商鞅變法后,以縣為地方行政單位
(2)秦於新占地區設郡,長官為「守」,范圍較縣大,兼有軍事守備性質(3)其后郡的權責轉以民政為主,下轄若干縣,郡縣制度乃形成二、秦始皇的廢封建行郡縣1.封建與郡縣的爭議A.封建派:王綰倡分封諸子為王,以收威鎮之效B.郡縣派:李斯認為封建將重蹈周朝諸侯自相攻伐的覆轍C.結果:a.始皇以封建為天下亂源,采行郡縣制b.博士淳于越主張恢復封建,李斯奏請「焚書」以禁絕其說,郡縣制確立2.分層統治的組織系統A.郡:郡守⌒行政;郡尉⌒軍事;監御史⌒監察郡務B.縣:縣令(縣長)、縣尉與縣丞C.鄉:a.三老⌒宣講法令并教化民眾b.嗇夫⌒徵收賦稅及審理訴訟c.游徼⌒治安捕盜D.亭:設亭長,掌管治安,類似今之地方派出所E.里:由里正掌理地方行政及戶口3.郡縣制的作用A.基層百姓盡成編戶齊民,國家因而掌握穩定的賦稅、徭役與兵源B.地方官僚的「上計」,使天子能直接統治全國,行中央集權4.秦末大亂與封建制的重現A.始皇死,趙高當權,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六國后裔隨即響應,自立為王;六國后裔仍眷戀舊制,
以世族為優越B.項羽分封不公,諸王彼此猜忌不安而轉相攻伐,終為劉邦安享其成
三、漢初的郡國并行制1.由來:A.郡縣制度有利於君主的集權,但易使皇室孤立無援;封建制度有助於屏障王室,但易生內哄B.誅滅異姓諸侯王,并有白馬(刑馬)盟誓:「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但惠帝時,
呂后稱制,大封諸呂為王,打破此誓言2.推行:A.王國的丞相由朝廷派遣,統御眾官B.中央的直轄區域擴大,仍置郡縣;王國內亦設郡縣,但租稅徭役和軍事政權均操於諸侯王
3.封建制度衰微A.文帝:a.賈誼上《治安策》,建議:「欲天下之治安,莫若眾建諸侯而少其力。力少則易使以義,國小則亡邪心。」b.以溫和手段抑制宗室,如分齊為六、淮南為三B.景帝:a.諸侯王(吳王劉濞)愈驕橫亂法,晁錯建議以武力削藩b.引發「七國之亂」,為太尉周亞夫平定,諸侯國的實力大為削弱(1)諸侯不得治理國事,僅能衣食租稅(2)減縮王國政府編制,重要官員均由中央任命,完全不具行政權C.武帝:a.主父偃建議「推恩」、「眾建」政策b.封建名存實亡,郡縣成為大一統帝國的地方行政規制D.局限:國君英明,自易統制全局,開創盛世;一旦君主幼弱昏暗,因無宗室夾輔,大權易為親近的外戚或宦官所奪四、封建制度的復活1.西晉:A.原因⌒武帝鑒於曹魏缺乏宗室輔佐,造成王室孤立,而導致滅亡,所以大封宗族為王,并派他們掌握兵權B.結果⌒惠帝時的八王之亂,更導致五胡亂華2.明代:A.原因⌒太祖為確保帝國長存,分封諸子為王,分鎮各地B.結果⌒惠帝時,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自立為成祖第二節君權與相權的消長一、皇帝制度的成立1.特徵:君主擁有至尊的地位與絕對的權力A.春秋以前:「王」是人間最尊貴的稱號,「帝」是天上最高神的尊稱B.戰國時代:七國相繼僭號稱王,王的稱號已非人間至尊C.秦王政:自認「德兼三皇,功過五帝」,定尊號為「始皇帝」,成為中國傳統帝制時代最高統治者的尊號,也是國家統一的象徵a.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包括官吏任免、軍事、律令等,集天下大權於一身,如虎符調兵制度,正是皇帝獨攬軍權的標志b.名義上是一切權力的根源,采「五德終始說」以強調政權的合理性和神圣性D.漢高祖:令叔孫通制定朝儀,規定百官的朝賀禮節,以正君臣之位2.維護:控制思想與嚴刑峻罰A.焚書:a.起因⌒博士淳于越批評始皇廢封建行郡縣b.結果⌒(1)除醫藥、卜筮、種樹之書外,民間藏書悉數焚毀,百姓以吏為師學習法令(2)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B.儒:a.起因⌒方士侯生、盧生譏詆始皇不德b.結果⌒本為偶發事件,卻殃及四百六十多名儒生慘遭活埋二、秦代丞相的地位與職權1.中央行政官僚體系A.三公:a.丞相⌒掌行政,其下設有九卿,有左右之分以互相牽制,以右為尊b.太尉⌒掌軍事c.御史大夫⌒為副丞相,掌監察百官B.三公九卿各有自己的府寺,為處理日常事務之所在2.丞相的地位:百官之長A.起源:封建時代的「相」,是諸侯朝聘宴享時輔導行禮的官;春秋時,由相禮的官變為總理國政的大員B.職權:a.《漢書百官公卿表》:「掌丞天子,助理萬機」,有選任僚屬、執行賞罰、叁與最高決策之權b.相權常視皇帝而定:皇帝精明,相權受限;皇帝庸懦,相權濫用c.除總匯大事外,議事亦采「集議制」,故有限制君權的作用C.作用:a.積極⌒輔助天子,助理萬機b.消極⌒牽制君權,匡正君主缺失;宰相制度本身實具有理性成分D.天子有任免丞相之權,未必有知人善任之明,是中國傳統官僚政治的致命傷三、西漢時代的君相與政局1.高祖~景帝:君權獨盛→君相共治A.原因:雖仍采尊君卑臣政策,但丞相大都由功臣列侯出任,備受禮遇B.相權上升:被賦予選任臣僚、執行賞罰、先斬后奏、政策決行等大權C.制衡:御史大夫與博議(廷議)制a.叁與者(1)富行政經驗的公卿、列侯、二千石的三輔(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長官(2)懷藏學識理想的大夫、博士b.目的:平衡理想與現實,藉收集思廣益之效,使政策更臻合理可行c.表決:非多數決,而以意見的賢明為依歸,決定權在天子2.武帝的改革:「內朝」與「外朝」之分A.形成原因:君權與相權沖突的結果,君權漸趨於專制獨斷B.擢用人才:a.打破封侯拜相之慣例,宰相不為一階級所獨占,如公孫弘b.漢政府漸由宗室、軍人、商人之組合,走向文治的士人政府C.內朝(中朝)a.建立:為削弱相權,武帝另建一官僚系統來對抗以丞相為首的官僚系統b.運作:(1)以大司馬為長官,主要任務是與聞朝政,詰難大臣,以侵奪相權(2)特別加重主管文書檔案的「尚書」職權,作為審閱公文、謀畫政事、起草詔令的機構(3)凡有決策,即交由「外朝」的三公九卿公布執行D.結果a.武帝對外積極征伐四夷,權力亟須高度集中,內朝有助於皇帝的大權獨攬b.外朝政府機構被架空,丞相由全體百官之長降為外朝長官,不得過問中朝事務3.昭帝~王莽篡位:相權愈輕,外戚得勢A.武帝死后,霍光以「大司馬大將軍領尚書事」輔政,政權遂轉歸於中朝官的大司馬大將軍,丞相淪為其僚屬B.只要冠以「領尚書事」之銜,其他將軍即可叁與輔政;輔政將軍均為外戚,丞相只是備員而已C.王莽以「大司馬大將軍」輔政,終至篡位
四、東漢時代尚書權力的發展1.光武帝的改革A.原因:鑒於西漢外戚僭竊國柄,君權旁落B.方法:a.不設輔政將軍,改設司徒、太尉、司空(掌重大水土工程)三公鼎立,互相制衡以分削相權b.三公雖是外朝最高官職,但徒有虛名,實權則歸於內朝的尚書2.尚書權力擴張A.原職掌傳宣詔令奏議,最初不過預聞國事而已,武帝后成為內朝的核心,取代了部分的相權B.成帝時,正式組成了宮廷內的政治機構,尚書實權已超越宰相C.東漢光武帝益倚重尚書,成為國家權力的中樞,組織漸擴大為尚書臺(中臺)D.章帝時,「尚書出納王令,賦政四海」,成為決策及發號施令的中樞機構,三公九卿不過奉命行事
而已E.終東漢之世,太傅或三公均須加「錄尚書事」頭銜,始得叁預中樞決策3.宰相制度的演變A.三次重大的變遷a.秦漢三公制:為中國官僚制度的起源,也是文官政治的開始b.隋唐三省制(1)三省分權且合議制:三省長官皆是宰相,有事則合議於政事堂,君權雖然高漲但不專制,故隋唐的中央官制最受后世稱頌(2)宋代政制采行政、軍事、財政三權分立,分削并制衡相權(3)南宋丞相兼掌軍事(軍政合一,故多奸相),但就制度與地位而言,相權仍舊是漸趨沒落c.明清內閣制(1)明太祖廢除丞相,皇帝親統六部,建立專制政體;成祖另設內閣為皇帝的顧問,內閣大學士僅有「票擬」之權,無昔日丞相權威(2)清代閣臣權力有限,出現軍機處,皇帝大權獨攬,君權之高為歷代之最,成為真正的君主專制政體B.演變動力:皇帝欲維持其至高無上的君權,當相權發展到某種程度時,皇帝便出來打亂行政系統,以微臣取而代之,使之重回「君尊臣卑」的格局C.結果:a.時代愈前,相權愈重;時代愈后,相權愈輕b.君主的私臣轉化為公職的宰相,內朝壓制外朝,丞相職權被侵奪D.意義:顯示中國的官制往往由天子的近侍微臣漸攫取大官的權力,成為正式的官員→相權下降,皇權上升第三節道統與政統的關系一、先秦時代的道統與政統1.分立的系統A.周代以禮為主體的封建文化,為官師合一、政教合一的王官之學,政統與道統是一體的B.分立形成:春秋以后a.道統:諸子百家爭鳴,都想以本身所學的「道」來匡時濟世(1)士地位介於貴族與平民之間,在社會流動激烈的時代中,恰成為上下升降的匯聚之所,觀念轉變也較快(2)在禮崩樂壞的時代,士成為文化的傳承者,以孔子最具代表性,常據此來批評貴族種種僭禮的行為,如針對季孫氏舞八佾:「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并整理禮、樂、詩、書等經典,促成私學的興起(3)禮樂流散於士階層之手后,開始有了精神上的憑藉,可與王侯分庭抗禮,并有了對天下國家負責、對自己的良知負責的懷抱與情操b.政統:指時君世主,多愿尊賢重道以增強其政治號召的能力C.中國歷代知識分子常以道德與知識為憑藉,批導時政2.儒家的道統思想A.諸子百家中,儒家以道自任的精神表現得最為強烈a.孔子:首先提出「士志於道」的原則(1)天下有道時,以「叁政」來實踐道的理想;天下無道時,以「論政」來護衛道的尊嚴→「邦有道,則仕;無道,則卷而懷之」、「道不行,乘桴浮於海」(2)主張士人應該從政以尋求實踐道的機會;庶人應該論政,故據魯史作《春秋》b.孟子:強調政治是士人的專業(1)在政統中,君主(位之主體)與士人是君臣關系;在道統中,師儒(德之主體)與君主是師友之間的關系(2)主張對無道之君加以討伐c.荀子:論君臣關系,堅持「從道不從君」的原則B.開創了道尊於勢(政統)的傳統3.道尊於勢A.魏文侯尊禮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正是尊賢重道的反映B.齊國的稷下學風:最能表現「道尊於勢」的關系a.臨淄的稷下先生不任職、不治事,僅以君主的師友身分,各持其道議國事、論治亂b.稷下學官的出現代表先秦士階層發展的最高峰,也象徵尊賢重道風氣的制度化二、秦代大一統與道勢的消長1.以勢制道A.東周時:本僻處西陲,民性質樸無文,客卿盡屬縱橫法術之士,對學術思想的獨立價值缺乏真正的了解B.統一后:政統上建立了空前的皇帝至尊地位,以道自任的游士遂被指為惑亂黔首的罪魁2.道消勢長A.稷下養士遺風隨齊國力中衰而式微,蛻變成戰國晚期的博士制度,并為秦所承襲B.秦代博士制a.與稷下制之差異(1)齊國筑學官,稱之稷下「先生」,即是王者待士以師友之禮(2)稷下先生不仕不宦,是自由身分的士人,所以能持「道」與「勢」相抗(3)秦的博士是太常屬官,為官僚系統中的成員,故已不能持道與勢抗禮b.始皇34年議封建時,博士淳于越即因「以古非今」而引發焚書事件C.秦人施行「以吏為師」的官師政教合一政策,不僅「師」從屬於吏,而且「教」也完全由「政」出三、西漢治術與道勢的關系1.諸子再興A.惠帝除挾書律,百家爭鳴漸有復興之勢,無不力求干預政治,影響國家大政方針B.在政治、社會、文化思想上占有統治地位者,只有儒、法、道三家,且早已彼此交互影響融合2.枉道以從勢A.漢初:道家的黃老學派得勢a.非因「清靜無為」的主張,而是因其提供新的統治策略,將道統與政統合一掌握在帝王手中b.代表黃老的黃生在與儒家的轅固生爭辯湯武是否順天受命時,否認儒家道統高於政統的觀念,也否認臣下可以根據道統推翻代表政統的帝王c.黃老學派認為政治的尊卑秩序是絕對的,且沾染濃厚的法家色彩B.武帝后:尊儒a.董仲舒(1)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設五經博士,興太學(2)獨尊儒術真正目的在為武帝統一思想以利政治專制,雖有助於儒學的發展,但也使儒家的道統淪於政統權威之下(3)武帝的尊儒與「尚法」同時并行,甚至往往以儒術緣飾法家政策b.公孫弘(1)為第一個封侯拜相的儒生,因其擅長「習文法吏事,緣飾以儒術」(2)建議置博士弟子員,儒學遂成為士人進身之階c.儒家僅在政治上獲得表面的優勢,漢家制度是「霸王道雜之」(1)霸道:指法家的政策,用嚴刑峻罰和權謀威勢進行統治(2)王道:指儒家的方法,以仁政德治為施政的原則3.摻雜陰陽五行學說A.推演天變災異、讖緯符命,高唱王朝德衰的禪國讓賢理論,影響西漢晚期的政治B.非「醇儒」,王莽更利用神學化的經學理論作為轉移漢祚的工具四、東漢士風與道勢的關系1.道統復興A.光武帝於開國后,偃武修文,尤重視表彰氣節,如《后漢書獨行傳》記載的卓茂、譙玄及《后漢書逸民傳》記載的嚴光、周黨等B.士人競尚名節,社會風氣趨於淳美,多義夫節婦、特立獨行之士,甚至形成士人激烈的殉道精神→過於強調私人德行2.以道抗勢A.漢武帝時董仲舒提出「天人相應」,顯然有鎮壓「勢」的作用B.東漢宦官驕橫貪暴,太學生多以衛道為己任,發出清議a.背景:自和帝后,天子幼年即位,太后臨朝,外戚與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進入小區施工合同范本
- 2024年伊春南岔縣招聘社區工作者真題
- 2025委托加工合同
- 軸對稱(一)(教案)2024-2025學年數學三年級下冊-@-1
- 2024年寧德市市屬事業單位考試真題
- 項目公司合營合同范本
- 2024年臨汾市市屬事業單位考試真題
- 2024年河南周口淮陽第二高級中學招聘教師真題
- 2024年安寧市職業高級中學專任教師招聘真題
- 2024年安徽省霍邱師范學校專任教師招聘真題
- 《MCGS嵌入版組態應用技術》課件-項目6MCGS對象元件庫構件的修改與制作
- 國家開放大學畢業生登記表-
- 豐華醫院放射治療室安全管理制度
- 【公司利潤質量研究國內外文獻綜述3400字】
- 人力資源管理(黑龍江聯盟)知到章節答案智慧樹2023年哈爾濱師范大學
- 學生班級衛生值日表模板下載
- 拒絕內耗做自己-高中主題班會
- 直播電商基礎PPT完整全套教學課件
- GB/T 16422.3-2022塑料實驗室光源暴露試驗方法第3部分:熒光紫外燈
- 人教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下冊《我的動物朋友》PPT教學課件
- 《駱駝祥子》名著+考點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