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湘教版旅游地理第一章旅游和旅游資源 第1章第3節_第1頁
高中地理湘教版旅游地理第一章旅游和旅游資源 第1章第3節_第2頁
高中地理湘教版旅游地理第一章旅游和旅游資源 第1章第3節_第3頁
高中地理湘教版旅游地理第一章旅游和旅游資源 第1章第3節_第4頁
高中地理湘教版旅游地理第一章旅游和旅游資源 第1章第3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節旅游資源的形成和分布1.理解人類活動對旅游資源開發的影響。2.掌握影響旅游資源分布的因素。3.理解我國旅游資源的分布特性。(難點)4.會分析旅游資源的形成原因。(重點)[基礎·初探]教材整理1旅游資源的形成閱讀教材P12-P19活動部分,完成下列問題:1.自然地理條件是旅游資源形成的基礎(1)影響:自然地理條件對旅游資源的景點、景區的自然特征有決定性的影響。(2)體現景觀典例火山地貌景觀美國夏威夷的火山景觀、冰島的火山景觀、黑龍江省的五大連池花崗巖地貌景觀西岳華山的峭壁、黃山和九華山砂巖地貌景觀湖南張家界武陵源、福建武夷山山水組合景觀九寨溝、黃龍、長江三峽、玉龍雪山和虎跳峽等2.人類活動與旅游資源開發(1)影響:人類活動對優美自然環境資源的被認知、提升其文化內涵,顯然具有重要的影響,甚至對一些旅游景點、景區的形成起到主導作用。(2)體現①自然和人文因素共同塑造的景區宏觀層面:選擇地理環境相對理想的地方,如江河之濱、山前平原、植被繁茂之地等。微觀層面:人們在修建園林、寺廟、寶塔等強調自然環境與人文景觀的協調統一。②文化遺產:在自然地理的基礎上,人類活動居主導地位所形成的旅游資源,如我國古代建筑群、世界人類遺產中的11座古城(其中有2座在我國)。③紅色旅游資源: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革命戰爭時期所形成的紀念地和標志物,及其所承載的革命歷史、英烈事跡和獻身精神。正誤判斷:(1)火山地貌景觀是外力作用形成的。()(2)砂巖地貌在中高山的旅游資源中占有突出的地位。()(3)人類活動對旅游景區的影響,只有在單純的人文因素塑造的景區中可以體現。()【提示】(1)×火山地貌景觀是內力作用形成的。(2)×砂巖地貌在中低山的旅游資源中占有突出的地位。(3)×在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共同塑造的旅游景區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人類活動的影響作用。教材整理2旅游資源分布閱讀教材P19-P23,完成下列問題:1.影響旅游資源分布的因素(1)自然地理因素①地質基礎依托于構造地貌形成的旅游資源,其分布與構造格局有密切關系。如我國的雅魯藏布江大峽谷、美國的科羅拉多大峽谷都分布在深大斷裂上;由斷層湖形成的旅游資源主要分布在高原斷層帶上,如維多利亞湖、坦噶尼喀湖、青海湖、滇池、洱海等。②自然地理條件依托于氣候條件的旅游資源的分布表現出明顯的地帶性。如寒溫帶和中溫帶是冬季欣賞冰、雪、霧凇奇景,鑒賞冰雪雕塑藝術,從事冰雪運動等旅游勝地的主要分布區。海景旅游資源的分布都明顯受到海陸地形和氣候因素的影響。如“三S”旅游所依托的是大海、沙灘、陽光三項資源的組合,主要集中分布在亞熱帶和熱帶的海濱地帶。(2)人文地理因素①古代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附近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②人類一些重大行為所留下來的地理“痕跡”,本身就是旅游資源。③人類對自然資源和人文景觀等的審美活動,提升了旅游資源的價值。(3)社會認知因素:隨著時代發展,旅游資源的具體分布和總體旅游資源的分布密度會發生變化,如:休閑度假村、農家樂等一系列新的旅游形式產生和發展。2.中國旅游資源的分布特征(1)分布廣泛。(2)集中分布于東南部。黑龍江黑河與云南騰沖兩地之間的連線之東南較多。(3)旅游點或旅游區呈明顯的片狀或帶狀分布。北京及河北省北部、關中平原地區、四川盆地地區和長江下游地區為密集分布區。(4)旅游資源的分布和交通狀況密切相關。正誤判斷:(1)花崗巖山地地貌只分布在我國東部地區。()(2)生物景觀資源在水熱資源豐富的地區常見。()(3)古代的政治中心多已衰落,一般不是旅游中心。()【提示】(1)×花崗巖山地地貌在我國東部地區較多,但也廣泛分布于世界各地。(2)√在水熱資源豐富的地區,植被茂盛、生物種類豐富多樣,生物景觀相對豐富。(3)×古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即使現在有些已經衰退,但仍留下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在“遠古崇拜”情結的驅使下,人們求知古人生活、生產狀況的欲望十分強烈,它們仍能成為旅游資源。[質疑·手記]預習完成后,請將你的疑問記錄,并與“小伙伴們”探討交流:疑問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疑問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疑問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旅游資源的形成[合作探討]旅游資源是自然界客觀存在和人類社會創造的美好事物,是大自然和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我國地域遼闊,有絢麗多姿的自然環境、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是世界上旅游資源最為豐富的國家之一。探討1: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創造了許多寶貴的旅游資源。桂林山水形成的基礎是什么?【提示】自然地理條件,如亞熱帶季風氣候,可溶性的石灰巖等。探討2:據教材第12頁圖1-9思考:五大連池景區屬于哪種地質地貌景觀?是怎樣形成的?列舉與該地景觀成因相似的景觀。【提示】火山地貌景觀;火山噴發形成的;夏威夷的火山景觀、冰島火山景觀等。探討3:李白詩:“昔在九江上,遙望九華峰,天河掛綠水,繡出九芙蓉。”詩中描寫的是我國的哪座名山?該山屬于哪種地質地貌景觀?怎樣形成的?【提示】九華山;花崗巖地貌;侵入的巖漿冷凝形成花崗巖體,經風化侵蝕形成花崗巖山地。探討4:孔府、孔廟和孔林是我國三大古建筑群之一,也是著名的文化旅游勝地,其形成的主導因素是什么?【提示】人類活動。[核心點擊]1.自然地理條件是旅游資源形成的基礎(1)火山地貌景觀地貌類型分布成因火山地貌在以內營力為主的構造帶上巖漿活動強烈,巖漿噴出地表(2)花崗巖地貌景觀花崗巖地貌分布地區形成過程時間地質作用過程階段我國東部地區距今約1億年伴隨燕山運動發生了廣泛的中性巖漿侵入活動和斷裂升降運動,并冷凝成花崗巖體花崗巖體形成距今約8000萬年差異升降運動使花崗巖體出露地表,經風化侵蝕作用,形成花崗巖山地花崗巖山地形成山地形成至今花崗巖抗化學風化能力強,但自身節理發育,在“球狀風化”的物理風化下,形成花崗巖地貌景觀花崗巖地貌景觀形成(3)砂巖地貌景觀①砂巖地貌景觀在旅游資源中的地位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砂巖地貌在中低山的旅游資源中占有突出地位;二是砂巖地貌構成風景名勝區的核心旅游資源。表示為下圖:②砂巖地貌旅游資源的形成在砂巖地貌旅游資源的形成過程中,充分體現了旅游資源的兩個特性:一是物質景象組合性;二是審美屬性;同時也正是由于多種物質景象巧妙地組合,產生了審美價值。如下圖所示:(4)山水組合景觀2.人類活動與旅游資源開發人類活動對景觀的影響結果宏觀層面看構筑城市和村鎮的過程選擇地理環境相對理想的地方,如山前平原、江河之濱、植被繁茂之地等,以便營造良好的人居環境創造了大量流芳千古的經典之作,成為旅游資源微觀層面看修建園林、寺廟、寶塔、陵墓注重選擇山清水秀之處,強調自然環境與人文景觀的協調統一[體驗評價]1.石窟藝術是古代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歷史價值和科學價值。下圖是云岡石窟所在區域示意圖,讀圖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1)圖中標出的旅游資源中屬于自然景觀的是________。(2)圖中作為我國重要地形區分界線的山脈名稱是________。云岡石窟所在地屬于________氣候區,氣溫年較差________。該石窟開鑿于北魏,建在巖層近于水平、較堅硬的砂巖石壁上,歷經多次地震,至今仍保存完好。試從巖性、構造、降水量分析石窟保存完好的原因。【解析】第(1)題,從圖中可以看出,壺口瀑布屬于自然景觀。第(2)題,圖示西部和中部屬于黃土高原,其東部的太行山是我國第二級階梯和第三級階梯的分界線,云岡石窟位于秦嶺-淮河以北,氣溫年較差大。云岡石窟所在地區巖石堅硬、巖層穩定、地表水侵蝕能力弱使該石窟保存完整。【答案】(1)壺口瀑布(2)太行山溫帶季風大原因:①巖石較堅硬,抗風化、侵蝕能力較強;②巖層穩定,抗地質災害能力較強;③降水量較小,流水侵蝕作用弱。旅游資源的分布[合作探討]材料一景觀各異的旅游資源分布在世界的不同地區,科羅拉多大峽谷位于美國的科羅拉多高原,霧凇以我國吉林省最為著名,歐洲各國游人開展日光浴、海水浴和沙浴的理想場所——地中海,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的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位于古都西安……

材料二中國主要旅游資源分布圖。探討1:影響各地旅游資源分布的因素有哪些?【提示】自然地理因素和人文地理因素。探討2:影響旅游資源分布的自然地理因素主要有哪些?科羅拉多大峽谷、吉林霧凇、海景旅游資源的分布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響?【提示】主要包括地質基礎和自然地理條件兩個方面。分別受構造地貌、氣候和海陸地形及氣候因素的影響。探討3: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屬于人類的歷史文化遺存。人文地理因素對旅游資源分布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哪幾個方面?【提示】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古代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對當代旅游資源的分布具有重大影響。第二,人類一些重大行為所留下來的地理“痕跡”,本身就是旅游資源。第三,人類對自然資源和人文景觀等的審美活動,提升了旅游資源的價值。探討4:社會認知因素怎樣影響旅游資源的分布?【提示】隨著時代的進步,旅游資源的具體分布和總體旅游資源的分布密度會發生一定的變化。探討5:結合材料二分析我國旅游資源的分布特征。【提示】第一,分布廣泛。第二,集中分布于東南部。第三,旅游點或旅游區呈明顯的片狀或帶狀分布。第四,旅游資源的分布和交通狀況密切相關。[核心點擊]1.影響旅游資源分布的因素(1)自然地理因素旅游資源影響因素分布規律實例依托構造地貌形成的旅游資源地質基礎與構造格局有密切的關系我國的雅魯藏布江大峽谷、美國的科羅拉多大峽谷都分布在大斷裂帶上;非洲的維多利亞湖、坦噶尼喀湖,我國的青海湖、滇池、洱海等斷層湖主要分布在高原的構造帶上依托氣候條件的旅游資源自然地理條件有明顯的地帶性寒溫帶和中溫帶是冬季欣賞冰、雪、霧凇奇景,鑒賞冰雪雕塑藝術,從事冰雪運動等旅游勝地的主要分布區。如在歐洲有阿爾卑斯山的冰雪公園,“吉林霧凇”是中國自然奇景之一海景旅游資源海陸地形和氣候因素主要集中在亞熱帶和熱帶的海濱地帶美國的夏威夷、美洲的加勒比海地區、歐洲的西班牙沿海和地中海沿岸地區、東南亞地區和中國的海南省等(2)人文地理因素人文地理因素影響實例古代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一般來說,古都、古城及其附近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中國的八大古都,俄羅斯的圣彼得堡,意大利的羅馬、佛羅倫薩、威尼斯人類一些重大行為所留下來的地理“痕跡”多分布在古代人類活動頻繁的地區古戰場、古渡口、萬里長城、古絲綢之路人類對自然資源和人文景觀等的審美活動提升旅游資源的價值,這樣的旅游資源多分布在人類活動稠密區附近古代詩人的贊美提高了廬山的知名度,《岳陽樓記》使岳陽樓成為千古名樓(3)社會認知因素影響實例社會認知因素隨著時代的進步,旅游資源的具體分布和總體旅游資源的分布密度會發生一定的變化近年來,由于旅游度假熱的興起,在城市外圍人口密度較小、生態環境較好的地區,涌現出眾多的休閑度假村,使郊區旅游資源密度增大2.中國旅游資源的分布特征分布特征具體體現分布廣泛我國各個省級行政單位,都有著名的旅游資源集中分布于東南部知名度高、開發效益較好的資源大部分集中在東南半壁旅游點或旅游區呈明顯的片狀或帶狀分布北京及河北省北部、關中平原地區、四川盆地地區和長江下游地區是傳統的旅游資源密集分布區。在我國東南部地區,初步形成了一些旅游資源密集區域旅游資源的分布與交通狀況密切相關作為古代帝王行宮的驪山華清池,除了溫泉等因素外,距離古都長安不遠,交通方便,也是重要的構成因素[體驗評價]2.讀下圖,完成下列問題。我國主要旅游景點分布(1)云南滇池按成因屬于________湖,下列與其成因類型不相同的湖泊是()A.維多利亞湖 B.坦噶尼喀湖C.青海湖 D.西湖(2)將下列我國重點旅游點所在的省級行政區名稱填在表中。重點旅游點秦陵兵馬俑九寨溝承德避暑山莊張家界敦煌莫高窟南方喀斯特開平碉樓與村落省區(3)圖中呈現出中國旅游資源的分布特征主要有哪些?【解析】第(1)題,云南滇池按成因屬于構造陷落形成的構造湖,與維多利亞湖、坦噶尼喀湖、青海湖相同;西湖屬于海跡湖。第(2)、(3)題,讀圖結合教材基礎知識分析回答。【答案】(1)構造D(2)重點旅游點秦陵兵馬俑九寨溝承德避暑山莊張家界敦煌莫高窟南方喀斯特開平碉樓與村落省區陜西四川河北湖南甘肅云南、貴州、廣西廣東(3)分布廣泛;集中分布于東南部;呈現明顯的片狀或帶狀。從武夷山天游峰望九曲溪[合作探討]探討1:按成因分類,構成武夷山的紅色砂巖屬于哪類巖石?丹霞地貌景觀是如何形成的?【提示】沉積巖;紅色砂巖山地風化形成丹霞地貌景觀。探討2:武夷山景觀主要體現了旅游資源的哪些特性?【提示】位置相對穩定性、物質景象組合性、美學屬性和非消耗性。探討3:武夷山被列入哪類世界遺產?在我國和它屬于同一類世界遺產的還有哪些?【提示】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泰山、黃山、峨眉山-樂山大佛。[讀圖指導]由圖中明確以下幾點:1.武夷山屬地質地貌景觀中的砂巖地貌。2.砂巖地貌構成風景名勝區的核心旅游資源。3.紅色砂巖山地風化形成的“丹霞地貌景觀”最有名。[體驗評價]整體為紅層峰林式結構,有大小石峰、石堡、石墻、石柱380多座,看去似赤城層層,云霞片片。據此回答3~4題。3.材料中描述的地貌景觀屬于()A.火山地貌 B.花崗巖地貌C.喀斯特地貌 D.丹霞地貌4.構成上述地貌的物質基礎是()A.片麻巖 B.砂巖C.石灰巖 D.玄武巖【解析】第3題,從材料中獲取有效信息是解答該題的基礎。從材料中知,“紅層峰林”“赤城層層”“云霞片片”是對丹霞地貌的描述。第4題,丹霞山是在紅色的砂巖基礎上,經過長時期的風化侵蝕形成的。【答案】[課堂·小結]對點訓練1旅游資源的形成1.閱讀江西省三清山旅游景區圖文資料,回答下列問題。位于我國江西省東北部上饒市境內的三清山,屬典型的花崗巖地貌景觀,該地斷裂、裂隙發育,上億年的風雨侵蝕,造就了奇峰怪石的景觀,被列為世界自然遺產、國家地質公園,也是江西省重點開發的旅游景區。(1)圖中所列的景點名稱反映該景區既有自然旅游資源,也有人文旅游資源,各舉兩例。(2)簡述三清山旅游景區奇峰怪石景觀形成的主要原因。【解析】第(1)題,根據圖中所示景點即可回答。自然旅游資源指的是以自然界本身的美感,來吸引旅游者的資源,如圖中的三疊泉、杜鵑林、東部云海、石林;人文旅游資源指的是自然環境中保留下來的文化遺存,如圖中的摩崖石刻、琵琶亭、步云橋、疊翠庭。第(2)題,內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奇峰怪石景觀。【答案】(1)自然旅游資源:三疊泉、杜鵑林、東部云海、石林。(任答其中兩點即可)人文旅游資源:摩崖石刻、琵琶亭、步云橋、疊翠庭。(任答其中兩點即可)(2)該地巖石斷塊和斷裂裂隙發育,構成了三清山自然景觀的基本面貌;景區處于亞熱帶季風濕潤區,高溫多雨,風化作用強烈;花崗巖地貌被風化侵蝕。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造就了景區奇峰怪石的景觀。(任答兩點即可)對點訓練2旅游資源分布2.讀我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分布圖,完成下列問題。(1)圖中我國風景名勝區主要有哪些分布特點?(2)說出我國西部風景名勝區較少的原因。【解析】解答本題要把握住黑河-騰沖一線兩側地理環境的差異,聯系人類活動。我國西部地區地理環境惡劣,一些景點難以被世人認知和開發,從而難以成為旅游資源。【答案】(1)①主要分布在黑河-騰沖一線的東南部;②旅游點或旅游區呈明顯的片狀和帶狀分布。(2)我國西部地區地理環境惡劣,交通不便,人類活動難以影響;地理位置偏僻,人們的認知活動較低,一些景點難以開發。我還有這些不足:(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的課下提升方案:(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學業分層測評(三)(建議用時:45分鐘)[學業達標]世界遺產九寨溝屬高山深谷堰塞石灰巖地貌,其典型景觀如下圖。據此回答1~2題。1.九寨溝最突出的旅游景觀是()A.山 B.寨C.水 D.溝2.九寨溝湖景形成的主要過程是()①崩塌堰塞②流水侵蝕③流水堆積④風力堆積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①-③ D.③-①-②【解析】第1題,九寨溝屬高山深谷堰塞石灰巖地貌,其典型景觀是湖、瀑、冰瀑、灘等,最突出的景觀是水。第2題,九寨溝湖景形成的主要過程是崩塌形成堰塞湖,然后經過流水侵蝕和流水堆積形成的,與風力堆積作用無關。【答案】2023年5月下旬,北京懷柔區雁棲鎮觀藍谷青山綠水,薰衣草園內清香四溢,進入盛花期的薰衣草園吸引了大批游客來體驗采草制香袋、品香茶的樂趣。據此回答3~4題。3.材料中提到的北京郊區發展旅游業所利用的旅游資源類型是()①自然景觀②宗教文化景觀③歷史文化景觀④生態農業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②④4.近年來,我國許多農村紛紛打出“吃農家飯、穿農家衣、干農家活”的廣告,發展旅游業,出現“農家樂”等新的旅游形式。由此反映出影響旅游資源分布的因素是()A.自然地理因素 B.社會認知因素C.人文地理因素 D.地質基礎因素【解析】第3題,青山綠水屬自然景觀旅游資源,薰衣草賞花屬于生態農業范疇。第4題,近些年來,隨著旅游度假熱的興起,在城市外圍人口密度較小、生態環境較好的地區,涌現出休閑度假村、農家樂等一系列新的旅游形式,并成為區域旅游的重要組成部分,影響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社會認知因素的變化。【答案】5.讀下圖,完成下列問題。(1)上面兩幅圖中,大理三塔圖是________,五臺山寺廟圖是________。(填代號)(2)圖中兩景觀屬于________旅游資源,從微觀層面上看,人們十分注重選擇________之處修建。(3)以上兩圖中不同的人文景觀同自然景觀的共同關系是________________,設計、布局的基本思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第(1)題,認真閱讀景觀圖可得出結論,①圖中有寺廟、佛塔建筑,但只有一座塔,②圖中有三座塔,且塔的形態與①圖中的塔不同。第(2)題,圖中的景觀明顯留有人類活動的痕跡,應當屬于自然和文化景觀旅游資源。第(3)題,在古代,我國的建筑師追求“天人合一”的完美境界,強調自然環境與文化景觀的協調統一,圖中的兩景觀對這一點體現的非常突出。【答案】(1)②①(2)自然和文化景觀山青水秀(3)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融為一體因勢得體,使人文景觀與自然協調,并突出自然美[能力提升]6.圖(a)為紫柏山國家森林公園交通線路圖,圖(b)為索道景觀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紫柏山位于秦嶺南麓,海拔2600米以上,自山麓到山頂植被豐富,山上多紫柏古樹(即紅豆杉,我國一級珍稀瀕危保護植物,號稱“植物大熊貓”),山頂草坦(高山草甸)被譽為亞洲第一天坦群落。山頂草坦中分布大量“天坑”(石灰巖凹陷),山麓還有漢留侯祠(張良廟)等。(1)分析紫柏山植被豐富的原因。(2)列舉紫柏山國家森林公園的特色旅游資源。【解析】第(1)題,根據材料可知,紫柏山位于秦嶺南麓,緯度低,且海拔高,因此植被垂直地域分異顯著。第(2)題,從材料中可以直接讀出。【答案】(1)海拔高;緯度低(亞熱帶季風氣候);垂直地帶性顯著。(2)紫柏古樹;山頂草坦;天坑;漢留侯祠(張良廟)。7.讀我國十大旅游勝地分布圖,回答下列問題。(1)按旅游資源分類,圖中A為________景觀,B為________景觀。(2)影響杭州西湖景區形成的因素有哪些?(3)圖中顯示出的我國旅游資源分布特點有哪些?【解析】第(1)題,A(故宮)為文化景觀,B(桂林山水)為自然景觀。第(2)題,影響西湖景區的形成因素既包括自然地理條件,也包括人文地理因素以及人類對自然和人文景觀的審美活動。第(3)題,由圖中可以看出,我國的旅游資源主要分布于東南部,西北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