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2010-2019高考歷史真題分類匯總:古代和近現代中國的科學技術、文學、藝術與教育_第1頁
十年2010-2019高考歷史真題分類匯總:古代和近現代中國的科學技術、文學、藝術與教育_第2頁
十年2010-2019高考歷史真題分類匯總:古代和近現代中國的科學技術、文學、藝術與教育_第3頁
十年2010-2019高考歷史真題分類匯總:古代和近現代中國的科學技術、文學、藝術與教育_第4頁
十年2010-2019高考歷史真題分類匯總:古代和近現代中國的科學技術、文學、藝術與教育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十年高考真題分類匯編(2010-2019)歷史專題4古代和近現代中國的科學技術、文學、藝術與教育考點一:中國古代和近現代科技成就考點二:漢字的起源演變和書畫的發展考點三:文學成就考點四:京劇等劇種的產生和發展考點五:“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方針考點六:教育事業的發展一、選擇題(2018年全國卷IT24)《墨子》中有關于“圓”“直線”“正方形”“倍”的定義,對杠桿原理、聲音傳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論述,還有機械制造方面的記載。這反映出,《墨子》A.匯集了諸子百家的思想精華 B.形成了完整的科學體系C.包含了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D,體現了貴族階層的旨趣【答案】C【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墨子》中的“圓”“直線”“正方形”“倍”等定義和農業有關,杠桿原理、機械制造等和手工業有關,這是先秦時期勞動人民在農業、手工業等領域總結的勞動成果,是勞動人民智慧的反映,故C項正確;墨子的科技成就是墨家獨有的,沒有吸收其他各家的思想,故A項錯誤;中國古代傳統科技一直就沒有形成完整的科學體系,故B項錯誤;墨家代表的是小生產者的利益,其成就體現不出貴族階層的旨趣,故D項錯誤。(2018年全國卷HT27)昆曲在明朝萬歷年間被視為“官腔”,到清代被譽為“雅樂”“盛世元音”,宮廷重要活動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區“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戲必請昆班,以示府城中廟會之高雅”。這些史實表明,昆曲在明清時期的流行是因為A.陸王心學廣泛傳播B.吸收了京劇的戲曲元素C.社會等級觀念弱化D.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答案】D【解析】由唱腔Z中隹樂f「盛世元音等詞匯,可以看出層曲被官府和貴族所重視,所以在重要的宮廷活動中常有鼠曲演出,官府和宮廷主要代表了封建士大夫的欣富屈欠和品味,江南地方郡邑大夫的活動也以昆曲顯示.府城中廟會之高雅\這說明昆曲流行的原因是符含士大夫的文化品位,這體現了社會等級的分明,故選D而排除6心學強調本心體悟和致良知,主張內心反省和自我領悟,與題意不符,故排除M京劇形成于道光年間,而昆曲在明朝就流行了J所以排除鳳(2018年江蘇卷T4)清代黃周星評論元曲說:“曲之體無他,不過八字盡之,曰少引圣籍,多發天然而已。”“制曲之訣無他,不過四字盡之,曰雅俗共賞。”這說明,元曲A.貼近生活,易受歡迎B.寄情山水,意境悠遠C.句式整齊,語言精煉D.內容豐富,包羅萬象【答案】A【解析】“少引圣籍,多發天然”“雅俗共賞”說明元曲風格以俗為尚,具有口語化的特點,比較接近民眾,貼近生活,人們容易接受,故A項正確;“寄情山水,意境悠遠”屬于山水畫的特點,故8項錯誤;元曲的句式靈活多變、伸縮自如,“句式整齊,語言精煉”是唐詩的特色,故C項錯誤;“內容豐富,包羅萬象”是明清小說的特點,故D項錯誤。(2018年江蘇卷T13)《我國經濟建設的歷史經驗》文章中提到:“中國的經驗第一條就是自力更生為主。我們很多東西是靠自己搞出來的……這樣,就可以振奮起整個國家奮發圖強的精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取得的科技成就中,能印證這一觀點的是A.首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B,掌握載人航天技術C.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D.成功培育雜交水稻【答案】B【解析】注意題目限定“改革開放以來”。依據所學知識可知,首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是在1970年,故A項錯誤;掌握載人航天技術是在2003年,故B項正確;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是在1964年,故C項錯誤;成功培育雜交水稻是在1973年,故D項錯誤。(2017年全國卷HT31)1977年,我國各大專院校錄取新生27.3萬人,至1988年高校在校生總規模達206萬人,2001年增長至719萬人,在此期間,高等職業教育和各種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學人數也有很大增長。由此可知A.社會對專業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決B.高等教育實現了與生產勞動相結合C.人才選拔制度的改革適應了經濟社會的發展D.恢復統一高考制度促進了高等教育的普及【答案】C【解析】高校在校生規模的擴大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結果和要求,說明人才選拔制度的改革適應了經濟社會的發展趨勢。(2017年全國卷niT24)圖4是西周與戰國兩個時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寫法,反映出字形發生了變化,促成這一變化的主要因素是圖4A.文字的頻繁使用B.書寫材料的不同C.各國變法的實施D.“書同文”的推行【答案】A【解析】從霏楙軻睛出,從西周到鹿漢翔觸腦是撼到簡。J臺所默■虬戰國懈胳國勢府淅加也為了方相交潮出財雙魂-變色搬A:猴時吼髓書寫工事變牝字觸姓了變牝做不融要因素"與橢無直敘乳D疑圻后推行](2017年全國卷nT31)圖5為1954年某畫家創作的《婆媳上冬學》,這一作品圖5A.繼承了傳統文人畫的特點B.受同期西方流行畫派影響C.體現了現實主義繪畫風格D.注重表現作者的藝術想象【答案】C【解析】由材料時間“1954年”可知,此時正是新中國的一五計劃時期,掃盲工作在農村是工作內容之一。該畫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狀況,故選C。8.(2017年北京卷T19)下列選項中史實與結論之間邏輯關系正確的是史實結論A李時珍寫成藥物學巨著《本草綱目》明代科技水平全面提高B康熙帝向西方傳教士學習數學、天文知識清初全社會關注西方自然科學C1905年京劇《定軍山》被拍攝為電影近代科技使傳統戲劇獲得新的傳播形式D聯合國向世界推廣袁隆平培育的雜交水稻成功解決了世界糧食短缺問題【答案】C【解析】“全面提高”不符合史實,A錯誤。“全社會關注”說法錯誤,B錯誤。京劇《定軍山》是我國的傳統戲劇,電影是近代科技的成果,C正確。“成功解決了"不符合事實,世界糧食短缺問題還在解決過程中。9.(2017年江蘇卷T5)中國畫注重寫意傳神,追求“得意忘形”或者說注重用畫面傳達主觀情致與神韻,并不拘泥于客觀景物和人物的逼真摹寫。這種特點可概括為A.天人合一 B.詩畫合一C.情景合一 D,知行合一【答案】C【新?如百默酶題翻端踹“踵艇酷泣噓照詢”胴文a孰的舊情醐高能油一起j故。頊1E旅10.(2017年江蘇卷T9)中國的近代高等教育從無到有,逐步發展。依據下圖(局部)可以推斷:影響高等學校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經濟政治B.文化傳統C.人口密度D.地理環境【答案】A【解析】地圖顯示的時間是1936年,圖示中專科以上學校主要分布在南京和沿海地區,這與當時國民黨政府執政以及中國經濟發展布局有很大關系,故A項正確。(2016年全國卷HT24)圖3為三國曹魏《三體石經》的殘片,經文中的每個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種字體刻寫。這三種字體反映了()圖3A.當時統一文字的努力B.漢字演變的歷史過程C.當時字體流行的實際情況D.漢字尚未形成完整的體系【答案】B【解析】材料顯示了三種字體,圖片中也按照順序表現出三種字體的演變,因此本題選B項。材料給出的時間是三國曹魏時期,當時的文字已經基本統一,故A錯誤。漢代時,隸書已經成為主要字體,C說法錯誤。自秦朝將文字統一為小篆之后,漢字基本上形成了完整的體系,D項說法錯誤。(2016年全國卷田T25)東漢王充在《論衡》中說:“蕭何入秦,收拾文書(國家檔案文獻),漢所以能制九州者,文書之力也。”其意在說明,西漢成功地實現對全國的統治,是因為漢初反了崇尚儒家的政策 B.y秦朝的基本制度C.充分發揮文書功能 D.熟知秦朝典章制度【答案】B【解析】重視秦朝的文書,實際上繼承了秦朝的基本政治制度,漢承秦制。漢初實行的黃老學說,道家思想。充分發揮文書功能,只是表面現象。材料并沒有體現熟知秦朝的典章制度。(2016年全國卷田126)唐太宗對南朝后期競相模仿蕭子云書法的風氣表示不屑,認為其“僅得成書,無丈夫之氣”,只有王羲之的書法才“盡善盡美”,于是連西州(今吐魯番)幼童習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書帖。王羲之在中國書法史地位的確立,是因為A.皇帝好惡決定社會對藝術的評判B.王羲之的藝術成就不可超越C.藝術水平與時代選擇的共同作用D.朝代更替影響藝術評判標準【答案】C試題撕皇帝坪鼬定社歙唬械利,強之此械就不可超孤朝代更替斯琳評判標褐犯了絕對優得黑應該排除,琳舲牖要自身來體班逢齡時代需妻王羲之的藝術成就和唐太宗時代解題面更符合題總 考點:中國古代科技與文化.漢字的演變和中國書畫的發展脈絡14.(2016年北京卷T12)中國古代有一部文學作品集,圖8是其作品來源地域示意圖。下列詩句出自這一作品集的是圖8A.關關雎鳩,在河之洲B.長門獻賦漢相如,東籬賞菊陶元亮C.漢代李將軍,奪得匈奴馬D.政煩方改篆,愚俗乃焚書【答案】A【解析】試猷析:絹合圖片可鼬作品產生物姒黃河流域為中心,再結需片中各怕國的名稱可以判毗來是西周時期的,黯孵知啊知本略案選A嘰財A項出自于《詩經》是中國第一部幅總第最早能錄為西周初給最遲產生的作品為翻時限產生出姒窗■為中心,與酬所含信息吻]故械答案選A項。考點:古代中國的科技與文學藝術?古代中國的文學?《詩經》(2016年浙江卷T14)詩詞歌賦既是歷代文人墨客詠懷、記游、言志的文學表現形式,也往往蘊含著豐富的社會歷史內容。下列文句,與商業經濟無直接關聯的是“九市開場,貨別隧分”(《西都賦》)“貝錦斐成,濯色江波”(《蜀都賦》)“經游(營)天下遍,卻到長安城”(《估客樂》)“岢峨大舶皎云日,賈客千家萬家室”(《廣州歌》)【答案】Brsi試融機肝中"與融經濟強推關鏟是搬的關雌息口,市開場貨別麟嗑根誠翩怔卜市場的管電與商蜂瓶一定的關氏放A項排除"貝。顆L濯酰旗郵是蜀口囑渣斷中則施鮮怖好也水,則鎘等心也就是解了學湍咖沐與融縮無直接矢肪故B股麻嗖卜噌)天下遍卻到特械’闡知了商A經營范圍廣,長安成為全國重要的觸卬必顆c頊排蛤“苛,施虹日賈客干冢萬戶室蹄的是明聊覷「順為國際大都蘇遠骸助配除了儆的南“印解靶哪研I葭腳醐航縱故口觸除 考點: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古代商業的發展?古代商業經濟的發展(2016年浙江卷119)新中國成立時,世界已進入核時代。曾長期領導核科學事業的聶榮臻元帥回憶道:“我們國家,不可能靠購買武器來支撐國防……唯一的出路只有盡可能吸取國外先進成果,走自己研制的道路。”中國跨入原子能時代開始于A.20世紀40年代B.20世紀50年代C.20世紀60年代D.20世紀70年代【答案】B【解析】解題時緊扣“中國跨入原子能時代開始”,聯系已學知識可知1956年5月,在前蘇聯的援助下,重水反應堆和回旋加速器在北京近郊動工。反應堆是實現大規模可控核裂變鏈式反應的裝置,是一種向人類提供核能的裝置。加速器是用人工方法產生高能量的粒子,并用它來擊破原子核的設備。它是研究原子核內部復雜結構的最重要工具。1958年9月27日,我國第一座試驗性原子反應堆和回旋加速器正式提交生產。原子反應堆和回旋加速器的建成,標志著我國已經跨進了原子能時代,據此分析可知B項符合題意,故選B。考點:現代中國的科技、教育與文學藝術建國以來的重大科技成就?原子能技術.(2015年全國卷HT31)到1952年底,新中國已建立多所俄文專科學校,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學開設了俄文課程,許多中小城鎮也掀起了學習俄語的熱潮。這是我國當時()A.外交政策轉變的需要 B.計劃經濟體制的需要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 D.國家發展戰略的需要【答案】D【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口材料中給出的時閭段是關隱林料中說到酰2年底,俄語熱在中國風行口1952年正處于中俄關系的蜜月愿從新中國慟9年建立以來就解定了“一切T的外交方針,直至糊關系惡心因蝴交政策極有轉變一選項錯謀破靜的產生是為了與赧進行新的學習,這就是為了幗的舞礴出的醯因購題選擇D選嘰.(2015年江蘇卷T3)景帝時,司馬相如的賦沒有引起天子注意。武帝時,“相如既奏大人之頌,天子大悅,飄飄有凌云之氣,似游天地之間”,“言語侍從之臣……朝夕論思,日月獻納"。成帝時,奏御者千有余篇。由此,對賦的理解不正確的是A.契合時代的文化需求 B.為統治者“潤色鴻業”C.宣揚道家的無為思想 D.為閱讀者“鋪陳氣勢”【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解讀史料獲取信息的能力。漢賦是西漢時期文學作品特點,氣勢恢宏,符合西漢大一統輝煌氣勢,未統治階級造聲勢,故A、B和D均反映漢賦特點,不符合題意;漢代思想是被神化的儒家學說,不包括道家思想,故C項表述不正確,符合題意。.(2014年重慶卷T5)明朝宋應星《天工開物》記載:“其廢紙洗去朱墨、污穢,浸爛入槽再造,全省從前煮浸之力,依然成紙,耗亦不多。江南竹賤之國,不以為然,北方即寸條片角在地,隨手拾起再造,名曰還魂紙。”由此可知,還魂紙()①生產遍布全國各地②降低了生產成本③制造工藝更加復雜④擴大了原料來源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C【解析】本題以明朝宋應星《天工開物》記載的內容為切入點,旨在考查學生解讀信息和調動知識的能力。①與題干“江南……不以為然”的信息不符;②與題干“全省從前煮浸之力……耗亦不多”的信息相符;③與題干“全省從前煮浸之力”的信息不符;④與題干還魂紙是廢紙的再利用的信息相符。故選C項。.(2014年廣東卷T12) “宗”是一個會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介”,“個"像宮室屋宇之形,“-「”可能表示()A.祖先牌位 B.皇帝寶座C.青銅兵器D.鐵制農具【答案】A【解析】本題以甲骨文“宗”字為切入點,旨在考查學生解讀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和邏輯推理能力。本題考查學生對宗法含義的理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宗法與血緣密切相關,因此“一「”應表示祖宗牌位,B、C兩項與宗法無關,故排除;商周時期尚無皇帝,直到秦朝才有皇帝制度,故D項錯誤。.(2014年北京卷T12)讀圖8,根據所學判斷,在地區④產生的代表性著作是圖8A.《春秋》B.《孟子》C.《荀子》 D.《離騷》【答案】D【解析】考查維新變法運動。戰國時期楚國的屈原利用江漢一帶流行的民歌形式,創造出一種新的詩歌體裁,后人稱之為“楚辭”,又稱“騷體”,《離騷》是其著名的代表作。而楚國的位置正處于圖中④的位置。故應選D。.(2014年北京卷T13)公元97年,東漢的班超曾派人出使歐洲強國“大秦”。東漢和“大秦”都創造了輝煌的文化。屬于它們的文化成就分別是A.活字印刷術、萬有引力定律 B.《九章算術》、羅馬法C.蔡倫改進的造紙術、日心說 D.《春秋繁露》、《理想國》【答案】B【解析】考查古代以來的東西方科技成就。依據所學可知,活字印刷術是北宋時期的成就,日心說、萬有引力定律是近代西歐的成就,《九章算術》、蔡倫改進的造紙術是東漢時期的成就,羅馬法是古代羅馬即大秦的成就,《春秋繁露》是西漢時期的成就,《理想國》是古希臘柏拉圖的著作。故B項符合題意,故應選B。.(2014年山東卷T13)春秋時期,孔子興辦私學,學生來自士農工商各階層。這一做法()A.打破了貴族壟斷教育的特權B,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C.動搖了周王室的統治基礎D.適應了諸侯爭霸戰爭的需要【答案】A【解析】本題以孔子興辦私學為切入點,旨在考查學生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B項與材料無關,而且說法過于絕對,宗法分封制在春秋時期只是遭到了破壞,并沒有瓦解。C項周王室統治的基礎應該是井田制,與材料無關。D項和材料中的興辦私學聯系不大。孔子創辦私學,打破了學在官府的局面,故A項正確。.(2014年北京卷T19)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報》頭版頭條刊登了“高等學校招生進行重大改革”的報道。這一“重大改革”是A.教育領域撥亂反正的重要措施B.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重要步驟C.貫徹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的重要舉措D.貫徹“三個面向”教育方針的具體體現【答案】A【解析】考查現代中國教育的發展。解答此題可用排除法。依據所學可知,十屆三中全會于1978年12月召開,B、C、D都是在這之后,即改革開放以后的措施,均可排除。故應選A。.(2014年天津卷T6)19世紀八九十年代,李鴻章在為格致書院所出考題中,曾問到西方測溫、測熱、測電的方法,問到西方平弧三角與《周髀算經》的關系,問到西方關于64種化學物質在中國語言為何物……。這說明當時中國人A、開始開眼看世界 B、堅持“中體西用”C、普遍接受西式教育 D、關注西方科技【答案】D【解析】考查近代中國人民項西方學習的歷程。依據所學可知,“開始開眼看世界”是鴉片戰爭后的;堅持“中體西用”是19世紀60年代洋務運動的指導思想;“普遍接受西式教育”材料中并沒有體現;材料中李鴻章所詢問的正是當時西方的先進科技成就。故應選D。.(2014年天津卷T9)1952年我國高校進行院系調整,如調整后的天津大學下設土木建筑、電信、機械等7個工科系、20個專業和13個專修科,從綜合大學轉變為多科性工業大學。這種調整主要是為了A、促進國民經濟的恢復 8、培養經濟建設專門人才C、提升國民的科技素養 D、推動天津經濟建設發展【答案】B【解析】考查新中國教育的發展與經濟的關系。新中國成立后,百廢待興,國家建設迫切需要大量的技術人才,尤其是即將開始的“一五計劃”。這對教育的變革提出了新的要求。適應這種要求,1952年院系調整大量增加技術性的專門院校,以培養專門技術人才。故應選B。27.(2012年全國卷T18)1931年初,紅一方面軍開始偵察國民黨軍隊的無線電通訊。1932年,紅軍破譯了國民黨軍隊的無線電通訊密碼,這一成功A.確保了紅軍對敵處于軍事優勢地位B.為紅軍取得戰場主動權創造了條件C.加強了革命根據地間的協調作戰能力D.有利于紅軍實現戰略方針的轉變【答案】B【解析】考查通訊方式的影響。1930年10月國民黨軍隊對農村革命根據地發動圍剿,紅軍破譯了國民黨軍隊的無線電通訊密碼,無疑對于紅軍取得戰場主動權,爭取反圍剿的勝利創造了條件。國民黨軍隊處于軍事優勢地位,1935年紅軍實現戰略方針的轉變,AD項錯誤,C項與破譯了國民黨軍隊的無線電通訊密碼無關。28.(2011年廣東卷T14)“虎溪三笑”講的是儒者陶淵明、道士陸修靜、僧人慧遠一起品茗暢談、樂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虛構的,卻在唐宋詩歌、繪畫作品中時有出現。據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實的結論是,當時A.儒道佛出現融合的趨勢 B.佛教開始傳入中國C.詩歌創作呈現繁榮局面 D.繪畫風格以寫實為主考點:儒道佛“三教合一”【答案】A【解析】陶淵明、陸修靜、慧遠三人分屬不同時期的人物,一起品茗暢談、樂而忘返故事的虛構,表明了儒釋道三教文化的共存共依,體現了儒道佛出現融合的趨勢。29.(2010年全國卷IT13)歐陽修上疏說:“京城近有雕印文集二十卷,名為《宋文》者,多是當今議論時政之言……詳其語言,不可流布,而雕印之人,不知事體,竊恐流布漸廣,傳之虜中,大于朝廷不便……(請)今后如有不經官司詳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貨賣”這反映了A宋代活字印刷開始普及B書籍出版業受到政府的有效管理C北宋與契丹關系緊張 D文化傳播方式影響政府管理【答案】D【解析】活字印刷由北宋畢昇發明,還沒普及,A不對;B題干未體現;C與題干無關。故選D二、材料題1.(2019年江蘇卷T21)漢字是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和標志,影響巨大而深遠。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青銅器作為文字的載體有一個很大的局限就是面積太小,無法刻寫太多的文字,而且鑄造工藝也比較復雜……嚴格地說,輕便而實用的竹簡、木牘才是中國文獻史上真正意義上的“書籍”……縑帛成本較高,產量有限,這就使得帛書的使用范圍不能像簡冊那樣廣泛,只有朝廷和貴族之家才有條件使用。——王恩全《論中國漢字的載體演變及其文化功能》材料二紙張的輕薄柔韌、價廉易得使其成為漢字書寫和傳播最理想的載體……借助于紙張的普及,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漢字的各種書體:篆隸草行楷已發展完備(唐宋時期)紙張的運用也推動了印刷術蓬勃興起。為達到便于閱讀的視覺效果,印刷的字體刻意追求方正規范、整齊劃一。一一陳虹《器物載體與漢字書寫的美學風貌》材料三漢字的傳播及漢字系文字的形成和發展,是中國、東亞地區乃至全世界最為重要的歷史文化現象之一。歷史上,在以我國為中心的東亞地區,隨著漢字的廣泛傳播和深刻影響,先后形成了包括西夏文、契丹文、女真文、日文、越南喃字等在內的十多種漢字系民族文字,構成了一個多姿多彩的文字家族和文化寶庫。這些文字的形成和發展,是漢文化和各民族文化密切交流的成果,也是漢字符號多、語言適用性強的體現。一一摘編自王鋒《追尋漢字傳播和發展的歷史足跡》完成下列要求:(1)據材料一,分析簡牘在文字載體中一度取得優勢地位的原因。(2)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科技進步對漢字發展的作用。(3)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漢字對中國、東亞和世界文化的影響,并分析原因。【答案】(1)原因:面積較大,寫字較多;制作工藝簡單:輕便實用;成本低;產量高。(2)作用:造紙術和印刷術促進漢字的傳播;造紙術的發展促進紙的普及,催生多種書體;印刷術的發展使字體變得規范。(3)影響:推動了中華民族文化的交融和發展;促進了東亞地區文化的交流;豐富了人類文化體系。原因:漢字符號豐富多樣;漢字具有較強的適應性。【解析】(1)根據“面積太小”、“輕便而實用”可知簡牘一度取得優勢的原因主要是面積大,寫字多,工藝簡單,輕便實用,成本較低。(2)根據“紙張……成為漢字書寫和傳播最理想的載體”、“印刷術蓬勃興起……字體刻意追求方正規范、整齊劃一”可知造紙術和印刷術的出現促進了漢字的傳播,不斷催生了多種字體,還使字體變得規范。(3)影響:根據“先后形成了包括西夏文、契丹文、女真文……十多種漢字系民族文字”、“是漢文化和各民族文化密切交流的成果”可知推動了中華民族文化的交融和發展,促進了東亞地區文化的交流,豐富了人類文化體系。原因:結合材料內容和所學可知,原因主要是漢字符號豐富多樣,具有較強的適應性。.(2016年北京卷T37(36分)“教育是一個民族最根本的事業”一一鄧小平材料一董仲舒按人性把人分為上中下三個等級,占人口多數的“中民”是教育的主要對象。他主張設立各級學校,教授儒家經典,將他們培養為“篤于禮薄于利”“以天下為憂”的君子,以使得“教化大行,天下和洽工古羅馬教育家昆體良(35?95年)認為,學校教育優于家庭教育,培養演說家是公民教育的重要目標。他還認為,完美的常說家“不僅要有超群的演說天賦,還要有完美的品格”“能盡公民之義務,能在公私事務中完成使命,能以忠告引導國家,能以立法奠定其雄厚基礎”。(1)閱讀材料一,概括董仲舒和昆體良教育主張的相同點。(8分)材料二嚴復認為:“西之教平等,故以公治眾而貴自由”“講教育者,其事常三宗:曰體育,曰智育,曰德育,三者并重”。1912年,蔡元培批評清政府的教育宗旨說:“忠君與共和政體不合,尊孔與信教自由相違”。同年,中華民國教育部公布的《教育宗旨》規定:“注重道德教育,以實利教育,軍國民教育輔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1957年,毛澤東提出:“我們的教育方針,應該使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199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規定:“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2)閱讀材料二,概括中國近現代教育目標的特點;結合時代背景對此進行分析。(10分)材料三人文教育是歐洲教育的傳承。19世紀,英國知識界對教育的內容展開爭論。一派認為,科學(自然科學和應用科學)應該是教育的主體內容,它是文明的基礎和核心,是國家富強之所在。教育不能只培養紳士,而是要滿足社會的現實需要,但科學在教育中幾乎沒有獲得應有的分量。另一派別認為,古典人文科目(語言、文學、哲學、歷史、數學等)仍然應該是教育的核心內容。人文教育不僅追求純粹知識,還是人類實現美、快樂、自由和道德的途徑。類似的爭論在近現代很多國家都發生過。(3)①概述這一教育爭論在英國出現的時代背景。(6分)②教育內容既受限于歷史時代,又對歷史發展產生影響。你如何看待上述教育爭論中的觀點?運用中外歷史發展進程中的重要史實加以論述。(12分)要求:觀點明確,史實充分,史論結合,邏輯清晰。【答案】(1)相同點:教育的主要對象不是全體民眾;學校教育是培養人的重要方式;教育要培養品德高尚的人;人才要為國家服務。(2)特點:將德、智、體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標準;不同時代對教育目標都有所補充、發展。分析:清末思想家提出,人才培養的標準以西方的自由、平等理念為核心;這一主張一度成為中華民國的教育宗旨。新中國成立后,教育方針強調培養社會主義的勞動者;改革開放后,強調培養為社會主義現代化服務的全面發展的人。(3)①時代背景:工業革命的興起;科學技術的發展;理性主義的發展。②觀點及論述:(略)【解析】試題分析:⑴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正確藤理翱料以及依據材料提供的有效信息和相關知識幅舶題的能力」蹣的關鍵在于能哪材料中找準有效信鼠由唾仲舒按人性把人分為上中下三個等瓢占人口物的“中即是教肓的主要對象”和嘴養演說家是公民教育的重要目標”可以看出他們的教育對象不是全體民眾3由材料“他主張設立各孵校”和材料中“古典教育冢昆體良(35-98認力學校教盲優于家庭教富”可以概括出兩個人都是重視學校教育的;由”教授儒家經典,將他們培養為.篤于禮逋干利”“以天下為憂”的君子”和“不僅要有超群的演說天味還要有完美的品格”可以榭舌出兩個人都重視品德教育3由呱天下為憂”的君子”和唯盡公民之義務,能在公私事務中完成使命,能以忠告引導國家,能以立法篁定其雄厚基礎”可以概括出人才要為國家服務口(2)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正確解讀材料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一問由“將教育者,其實常三宗;曰體育,曰智育,曰德育,三者并重”“我們的教育方針,應該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注意道德教育,以實利教育、軍國民教育編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可以概括出將德、智、體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標準;由民國時期的教育宗旨、1957年的教育法和1995的教育法的變化中可以概括出不同時代對教育目標都有所補充、發展。第二問結合“西之教平等,故以公治眾而貴自由”“我們的教育方針,應該使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從民國時期、新中國成立后和改革開放后三個方面進行分析概括即可。(3)第一問結合所學知識從可以從工業革命興起、科學的發展和理性主義的影響等角度進行分析;第二問本題是開放性論文撰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