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三(1)母質的質地和土壤性狀的關系細質地的母質上發育來的土壤,一般有機含量高。母質質地影響滲透性、淋洗速度和膠體的遷移。細質地的母質趨向于阻礙淋洗和膠體的遷移,這使得土體發育較淺。(2)母質層理對土壤發育的影響剖面中母質質地有差異,即層理明顯的情況下,不僅直接造成土壤剖面的質地分布變化,而且影響水分垂直運動,從而影響土壤中物質遷移的不均一性;上輕下粘的母質,形成“蒙金土”,降水迅速透過上部質地較輕的土層,而吸收保蓄在質地較重的心土層中。質地上粘下砂的母質體,形成“漏風土”,一方面不利于水分下滲造成地表積水洪澇;另一方面,下滲水緩慢地透過粘土層時,只在砂粘界面上作短暫的滯留,然后便迅速地滲漏。(3)母質組成和土壤性質的關系對于礦質土壤,如果它含有大量的易風化的鋁硅酸鹽礦物,這些礦物在合適的水熱條件下迅速風化,產生大量粘粒,使土壤質地粘重。另一方面,如果母質幾乎完全由抗風化的礦物(如石英)組成,形成的粘粒極少,產生粗質地的土壤。不含游離石灰的花崗巖類、輝長巖類等火成巖類的風化產物與富含石灰的沉積巖類的風化產物相比較,前者土壤發育較后者迅速。由各種礦物成分組成的母質與由單一礦物組成的母質相比,前者的土壤發育較后者迅速。在一定的地理區域內,其他成土條件相似的情況下,土壤發生和土壤母質的性狀有著緊密的發生學關系,土壤類型的不同主要是母質不同造成的。1、地形通過影響降水和輻射的再分配而影響土壤發生地形一般分為正地形與負地形,正地形是物質和能量的分散地;負地形是物質和能量的聚集地。不同的坡度影響太陽輻射角,從而影響接收的太陽輻射能量,造成土壤溫度的差異。坡向不同影響接收的太陽輻射能不同,也造成土壤溫度的差別。2、地形影響土壤形成過程中的物質再分配在山區,坡上部的表土不斷被剝蝕,使得底土層總是暴露出來,延緩了土壤的發育,產生了土體薄、有機質含量低、土層發育不明顯的土壤或粗骨性土壤。坡麓地帶或山谷低洼部位,常接受由上部侵蝕搬運來的沉積物,也阻礙了土壤發育,產生了土體深厚、整個土體有機質含量較高、但發生土層分異也不明顯的土壤。微地形變化也對土壤發生產生影響。地形部位對土壤的發生和土壤的各種特性有很大影響。祁連山、居延海間含鹽風化殼鹽分地球化學分異圖(據熊毅,1986)
河谷地形發育對土壤形成、演化的影響示意圖總之,地形制約著地表物質和能量的再分配,地形的發育支配著土壤的演替,在不同的地形形態上,就形成不同土壤類型。不同地帶土壤剖面發育與成土年齡相關示意圖
(據Gerrard,2000)2、土壤發育速度土壤發育速度取決于成土條件,不同的土壤發育階段,土壤發育速度不同。有利于土壤快速發育的條件是:溫暖濕潤的氣候;森林植被;低石灰含量的松散母質;排水條件良好的平地。阻礙土壤發育的因素是:干冷的氣候;草原植被;高石灰含量且通透性差、緊實的母質;陡峭的地形。據報道,美國阿拉斯加州冰磧物上形成的灰化土歷時1000年左右,而在瑞士云杉林下類似灰化土的形成只經歷了370年。土壤的發育速度整體上隨發育階段而變化。一個土壤的有機質含量的變化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在土壤發育初期階段,有機質含量迅速地增加,因為土壤中有機質增加的大大超過有機質的分解速度;成熟階段的土壤以有機質含量的穩定不變為特征,此階段有機質的增加與消耗持平;到了老年期,或由于合成有機質和條件消失(如土壤貧瘠),土壤有機質含量以下降為特征。也有以硅酸鹽粘土礦物的形成來表征土壤的發育速度.3、土壤發育的主要階段如果土壤發育條件有利,母質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轉變為“幼年土”。這個階段的特征是有機質在表面累積,而風化、淋洗或膠體的遷移都是微弱的,僅存在A層與C層,土壤性狀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母質繼承來的。隨著B層的發育,土壤達到成熟階段。如果成土條件不變,成熟土壤繼續發展,最終可以變為高度分異的土壤,土壤進入老年階段。在穩定條件下土壤發育的時間序列示意圖六、土壤發育與人類活動的關系
自從有了人類文明史,人們就開始干預土壤的發生發展。隨著生產的發展,人們對土壤的干擾程度越來越大。自然土壤開辟為耕作土壤是普遍的情況。有的土壤分類系統中列出了“人工土”分類單元,說明人們高度重視人為活動給土壤帶來的影響。如聯合國糧農組織的土壤分類中列出了“人工土”單元。“中國土壤系統分類”中設立了人為土綱,包括水稻土、菜園土、灌淤土等土類。人類活動作為一個成土因素與其他自然因素有著本質上的不同。這個不同在于人類活動是有有目的的。這些活動對土壤造成的影響有時是有益的,有時是有害的。現代農業耕作土壤景觀(據USAD,2002)耕作土壤是受人類干預最大的土壤。然而,人類對于土壤的影響是在自然土壤基礎之上發生的。自然成土條件所留下的自然土壤的特性,必然賦予了耕作土壤不同的特性,而且自然成土條件仍繼續與人類活動一起綜合地影響著土壤發生過程,這就是千差萬別的耕作土壤的起因。人為活動是人類根據生活和生產的要求而對土壤的干預,因此,它是一個獨特的成土因素,屬社會成土因素范疇。因為:1、人為影響是多方面的,不是某一單一因素,綜合的名詞稱之為“熟化”。2、它的影響是快速的,并隨著人類社會的生產力的技術水平的提高,其影響的速度、強度都將加快,而且會出現更多的熟化土壤。現代農業機器對土壤的影響(據USAD,2002)3、人為影響是在各自然因素仍在發生作用的基礎上進行的,各自然因素仍繼續影響的程度主要取決于人為影響的措施類型。4、人為活動的影響有兩重性,可以產生正效應(高度熟化),也可能產生破壞性的負效應(剝削地力、加速侵蝕、沙化、污染)。中國傳統農耕施用農家肥的土壤景觀第二節土壤系統物的遷移與轉化
一、土壤形成過程的一般概念成土條件組合的多樣性,造成了成土過程的復雜性。在每一塊土壤中都發生著一個以上的成土過程,其中有一個起主導作用的成土過程決定著土壤發展的大方向,其他輔助成土過程對土壤也起到程度不同的影響。不同的土壤有不同的主導成土過程,即主導成土過程的多樣性形成了眾多的土壤類型。B、P,威廉斯關于生物累積過程是主導成土過程的觀點帶有片面性。(一)土壤形成過程的一般概念土壤形成過程是一個復雜的物質和能量遷移的過程的總體;土壤形成過程是隨著時間而進行的,它經歷了一個從無到有,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到高級的建造過程,是復雜的螺旋式的上升過程;土壤形成過程中物質遷移和轉化示意圖土壤形成過程是在一定的地理位置(方向,速度和強度),地形(水平方向運動的重要條件)和地球重力場(下垂方向運動的重要條件)之下進行的;土壤形成過程是由相互對立的生物的、物理的、化學的和物理化學的一系列的基本現象構成的,而且經常處于不平衡狀態,從而導致土壤朝某一方向發展。二、土壤形成中的基本規律(一)土壤形成過程的實質
是生物累積過程和地球化學過程的對立統一。或者說,土壤形成的基本規律是物質大循環過程與生物小循環過程矛盾的統一;(二)土壤形成過程的重要標志
深厚的含腐殖質結構層的出現;土體中有機—無機復合體的形成。三、主要成土過程我們將土壤中物質的交換與轉化看作為成土過程;但不把土壤中能量的交換和轉化作為成土過程,而僅僅將它看作是成土過程的動力;盡管能量交換和轉化與物質的交換和轉化常是相伴發生的。(一)礦物風化為主的成土過程1、原始成土過程從巖石露出地表而有微生物著生開始到高等植物定居之前形成的土壤過程,稱之為原始成土過程。本過程基本可分為三個階段:1)“巖漆階段”;2)“地衣階段”;3)“苔蘚階段”。2、粘化過程是指土體中的礦質顆粒由粗變細而成粘粒,以及粘粒在剖面中積聚的過程1)殘積粘化過程指在溫暖的半濕潤氣候條件下,原生礦物進行土內風化形成粘粒并聚積在B層,形成Bt層的過程。Bt層一般pH值近中性,結構體的粘粒膠膜不多,粘粒的軸平面方向不定。褐土中的粘化過程往往是以這種粘化為主。(2)淋溶粘化也稱淀積粘化,指在濕潤和半濕潤的溫暖地帶,土體上層風化的粘粒分散于土壤水中形成懸液,并隨滲漏水活動而在土內遷移,一般也稱為懸遷作用或粘粒的機械淋溶。Bt層一般距表土有一定的深度(與降水量有關)、pH偏酸性,結構面上膠膜明顯,粘粒的縱軸平面總是和接受平面相平行,即所謂定向排列。3、富鋁化過程
指在濕熱的生物條件下進行的脫硅作用和鐵鋁相對富集的作用,也稱為富鐵鋁化過程。在濕熱條件下,硅鋁酸鹽礦物發生強烈的水解,釋放出鹽基,使風化液呈中性或微堿性。這樣,一方面是鹽基離子不斷自風化液中流失;另一方面是分解產物中的硅酸在堿性風化液中擴散而隨鹽基一同流失。在這種強烈的脫鹽基與脫硅過程中,鋁、鐵、錳等元素在堿性風化液中發生沉淀而富集于原來的土層中。(二)生物富集為主的成土過程1、腐殖質積累過程
指各種植物在土體中,特別在土體表層進行腐殖質形成的過程。這是最為普遍的一個過程。由于植物類型不同,其覆蓋度和有機質的分解情況不同,腐殖質的形成和累積特點也各不相同。在半干旱和半濕潤的溫帶草原、草甸或森林草原等生物氣候條件下,形成較高量的黑色胡敏酸的鈣飽和腐殖質,腐殖質A層深厚(如>30㎝),土層較軟。在森林土壤系列中,形成所謂酸性的粗腐殖質過程,其腐殖酸以富里酸為主,腐殖層也較薄。2、泥炭化過程
指有機質以植物殘體的累積過程。
主要發生在沼澤、河湖岸邊的低濕地段,地下水位高。
(三)鹽分聚積為主的成土過程1、鈣積化過程指碳酸鹽在土體中淋溶和淀積的過程。土層的鈣含量不斷增加的過程稱之積鈣的過程。圖鈣化過程圖解土層中鈣不斷減少的過程稱之脫鈣過程。土體中脫鈣后又重新積累碳酸鈣的過程稱之為復鈣過程。產生的原因是富含鈣質的灌溉水、地下水將鈣質物注入土體而成;或人為施用石灰、石膏等肥料而演變成鈣質土。鈣積層在發生學上具有重要意義。這表現在:1)反映某些土壤在成土過程中碳酸鈣在土體內重新分配的特點。黑鈣土、栗鈣土、棕鈣土有不同厚度而且在不同深處的鈣積層。2)反映水熱條件不同。這與降水量、蒸發量大小相關。2、鹽化過程
指干旱氣候條件下,地下水中的鹽分通過毛管蒸發而在土壤上部或土體中易溶性鹽的聚積過程,它是鹽土的形成過程。鹽分組成主要是鉀、鈉的氯化物、硫酸鹽、碳酸鹽和重碳酸鹽。
鹽化過程圖解殘積鹽化過程是指我國西北干旱沙漠地帶,在古地形古氣候條件下,由于氣候干旱,過去鹽分保存至今。所謂現代積鹽過程是指現代氣候、水文母質和生物條件下,土壤的積鹽過程。如干旱少雨和高山荒漠地區,特別是暖溫帶漠境,土壤積鹽嚴重。3、堿化過程
指土壤膠體中含15%以上交換性鈉,使土壤呈堿性反應并產生堿化層的過程。堿化過程是堿土的形成過程。土壤堿質化(或稱鈉質化)是指土壤溶液中的Na+進入膠體,轉變為交換性Na+,使飽和度不斷增高的過程,即土壤鈉化率增高的過程。所謂鈉化率是指交換懷鈉離子的飽和度。土壤堿性化系指土壤溶液的總堿度(CO32-+HCO3-
)增高(>1.5me/L)和PH上升至堿性值(>9.0)的變化過程。堿化過程發展的特點:1)鹽的底聚性。土壤中易溶性鹽處于淋溶狀態,使之集中在堿化層以下,而表土含鹽量很低;2)有柱狀堿化層。在表土以下形成柱狀堿化層;3)堿化層有一定量蘇打(Na2CO3),故堿土呈堿性反應的特點,不含或少含易溶性鹽(中性鹽)。(四)氧化還原為主的成土過程1、潛育化過程
指土體長期漬水條件下使變價元素(鐵、錳)轉變為還原狀態,形成灰色、深灰色或灰藍色土層的過程。它要求土壤有漬水(包括常年或季節性漬水),有機質處于嫌氣性分解狀態這兩個條件。潛育化程度與土壤有機質含量,母質有關。潛育層的厚度、位置高低與淹水時間長短、質地、地下水位高低有關。2、潴育化過程土體中地下水產生季節性升降變化,促進氧化還原作用交替進行,在土體結構表面出現銹紋、銹斑或鐵錳結核的過程。也稱假潛育過程。潴育化過程出現位置的高低,可以判斷地下水位上升的高低。潴育層的厚度可以了解地下水位變化幅度的大小。潛育化與潴育化共同特點都是漬水影響下發生的,但后者漬水經常處于變動狀況下,在這種干濕交替下,土體中形成銹紋、銹斑或鐵錳結核的土層。(五)淋溶為主的成土過程1、灰化過程指土體表層(特別是亞表層)SiO2殘留,鐵、鋁與腐殖質形成絡合物的淋溶淀積過程。產生的前提是:1)充沛的水分淋洗;2)強酸性腐殖質產生;3)多酚類等有機絡合物的存在。灰化過程圖解P代表年均降水量;PE代表年均陸面蒸發量明顯進行地區是在我國寒溫帶針葉林。針葉林殘落物被真菌分解產生強酸性富里酸,隨著豐富的下滲水,對土壤表層礦物產生深刻的分解和淋溶,表層礦物質分解的鹽基和粘粒、鐵鋁氧化物淋溶到土體中下部沉積,而上部土層中殘留著不被酸性介質溶解的硅酸,經過脫水作用形成非結晶形態的硅粉。以粉砂為主的養分貧乏、強酸性、松散土層,即稱之灰化層,該層不利于植物根系生長。2、隱灰化過程
是灰化過程尚未發展到灰化層明顯出現,但實質上確有鐵、鋁、錳物質的酸性淋溶和淀積作用的則稱之隱灰化過程。3、漂灰化過程指土體內還原離鐵、錳作用和灰化作用相疊加的過程。漂灰化過程出現在我國南部熱帶、亞熱帶山地上部。4、白漿化過程(假灰化過程)硅鋁風化殼指土體中出現離鐵、離錳的漂洗過程。其機理是還原加淋溶。白漿化過程也可說成是還原性漂白過程。白漿層鹽基、鐵、錳嚴重漂失,土粒團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年九年級語文上冊 第一單元 第1課《沁園春 雪》教學設計1 新人教版
- 九年級化學下冊 第8單元 金屬和金屬材料 課題3 金屬資源的利用和保護 第2課時 金屬資源的保護教學設計 (新版)新人教版
- 6營養要均衡 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科學四年級上冊教科版
- 自考現代教育技術實踐課
- 聯合申報合作協議
- ICU專科護理評審方法課件
- 《第五單元 唱歌 其多列》(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人教版(2012)音樂一年級下冊
- 2024-2025版新教材高中化學 第1章 第1節 第1課時 物質的分類及物質的轉化教學設計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冊
- 七年級信息技術 8.3制作基本動畫教學設計 人教新課標版
- 統計學培訓課件
- 英語四級仔細閱讀練習與答案解析
- 《產業基礎創新發展目錄(2021年版)》(8.5發布)
- 排水溝土方開挖施工方案
- CAD教程CAD基礎教程自學入門教程課件
- 技術合同認定登記培訓課件
- 停水停電時的應急預案及處理流程
- 電商部運營助理月度績效考核表
- DB61∕T 1230-2019 人民防空工程防護設備安裝技術規程 第1部分:人防門
- 第12課送你一個書簽
- 教學課件:《特種加工(第6版)
- 合伙合作經營協議書-二人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