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營養與肥料_第1頁
作物營養與肥料_第2頁
作物營養與肥料_第3頁
作物營養與肥料_第4頁
作物營養與肥料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七章

作物營養與施肥

第一節作物的營養成分

一、作物必需營養元素作物生活必不可少的元素,如果缺少其中任何一種,作物就不能正常生長發育,不能完成生活周期。大量元素:一般占植物體干重千分之幾以上的元素。

C、H、O、N、P、K、S、Ca、Mg9種,其中,C、H、O占90%以上,N占1.5%左右。微量元素:一般占植物體干重萬分之幾以下的元素。

B、Mn、Zn、Cu、Cl、Fe、Mo7種。三要素:N、P、K,需要量大,土壤中供應不足,需以施肥補充。第一節作物的營養成分二、作物必需營養元素的作用(一)作物機體的構成成分

1.C、H、O構成作物體內的各種碳水化合物,如糖類、淀粉、纖維素、木質素等。

2.C、H、O、N、P、S、Mg等構成蛋白質、核酸、葉綠素等物質。第一節作物的營養成分(二)促進作物體內新陳代謝作用

Fe、Mn、Zn、Cu、B、Mo、Cl和N、P等,參加作物體內的新陳代謝作用。第一節作物的營養成分(三)對作物體生命活動起特殊作用如K,雖不是作物體內有機化合物的成分,而以離子態存在于植物汁液中,或吸附在原生質膠體表面,但能以酶的活化劑形式廣泛地影響作物的生長和代謝,對提高產量、改善品質、增強抗性起重要作用。

Ca、Mg對作物體生命活動也有特殊調節功能。

第一節作物的營養成分三、各種必需營養元素的同等重要性和不可代替性

1.同等重要性:作物所需的各種必需營養元素對作物體的生命活動和生長發育是不可缺乏而又同等重要的。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同等重要。

2.不可代替性:作物所需要的營養元素,盡管其作用和功能有時相近,但絕對不完全相同,彼此間不可代替。

3.最小養分律:指作物產量的高低受數量最少養分的制約,產量在一定程度上隨最小養分的增減而變化。施肥原理-養分歸還原說

植物從土壤中帶走的所有一切必須要如數歸還給土壤。農田氮輸入農田氮輸出肥料作物帶走枯枝落葉氨揮發灌溉水淋洗大氣沉降徑流有機氮礦化生物固定土壤無機氮礦物固定氮肥偏施養分拮抗養分不均衡第二節作物的養分吸收

一、作物的養分吸收形式1.根部吸收:為主要養分吸收形式。主要吸收形態:

(1)水溶性離子態無機物。如NH4+、NO3-、H2PO42-、BO33-、MoO42-、K+、Ca2+、Mg2+、SO42-等。(2)分子態的有機養分。如尿素。施肥方式中的種肥、基肥、追肥都是通過根系吸收的。2.根外吸收:養分吸收的補充形式。通過地上部葉面表皮、氣孔吸收養分。根外施肥或葉面施肥靠葉面吸收。特點:(1)用量少,濃度低。(2)作用直接,效果快。(3)防止土壤對養分的固定和轉化。第二節作物的養分吸收

第二節作物的養分吸收二、作物養分吸收的階段性作物吸收養分是一生中的事情,是連續不斷的。但不同生育時期,吸收養分種類、數量、速率都是不同的。一般來說,苗期吸收養分數量少,主要從發芽的種子或根、莖中獲得養料;隨生育加快,吸收數量漸增,直至生育高峰期吸收養分最多,以后又減少至停止。在作物吸收養分過程中,有兩個時期需要特別注意。第二節作物的養分吸收1.作物營養臨界期:在作物生育進程中,對某種養分要求最迫切,缺乏此種養分時,作物的生長發育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即使以后再補充這種養分,也難得到糾正或彌補,這個時期稱~。如小麥、水稻的氮素營養臨界期在分蘗和幼穗分化期;玉米在穗分化期;棉花在現蕾初期。第二節作物的養分吸收2.作物營養最大吸收(效率)期:作物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吸收養分數量最多,發揮作用最大的時期,稱~。如小麥在拔節~抽穗;玉米在大喇叭口~抽雄。作物在營養臨界期和最大效率期及時施肥,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三節肥料的種類與施肥方法

肥料種類:化學肥料有機肥料微生物肥料

施肥時期:

基肥(底肥)、種肥、追肥

施肥方法:撒施條施穴施葉面施肥(根外追肥)第三節肥料的性質與施肥方法一、化學肥料的種類及特點化學肥料:指工廠制造或礦石開采后經過加工的各種商品肥料。化學肥料(一)單元肥料種類:

氮肥、磷肥、鉀肥、微量元素肥料等等。第三節肥料的性質與施肥方法

1.氮肥:產量大,品種多,是主要施肥種類。

A.銨態氮肥:液態銨、氨水、NH4HCO3、(NH4)2SO4、NH4Cl。共同特點:

a.NH4+遇堿性物質會分解放出氨氣;

b.易與土粒陽離子發生交換;

c.追肥、基肥第三節肥料的性質與施肥方法

B.硝態氮肥:硝酸鈉、硝酸鈣、硝酸銨等。共同特點:

a.NO3-不被土壤膠粒吸附,易隨水移動;

b.在通氣不良條件下,NO3-可經反硝化作用產生

N2、NO、NO2等。

c.硝態銨受熱能分解出O2,易發生爆炸;

d.吸濕性強,易結塊,要注意防潮。作追肥。第三節肥料的性質與施肥方法

C.酰胺態氮肥:含有酰胺基的氮肥都稱~。如尿素CO(NH2)2特點:a.有機態氮肥,施入土壤后需微生物分解轉化后,作物才能吸收。當然作物可以少量吸收尿素分子。脲酸

CO(NH2)2

+2H2O(NH4)2CO3

b.宜作基肥、追肥、根外追肥,作種肥時應與種子分開。第三節肥料的性質與施肥方法氮肥的共同特點是:肥效快,肥效期短,宜少量多次施用。目前為減少施肥成本和用工,生產出了長效氮肥。一類是有機合成的長效氮肥,如尿素甲醛、尿異丁醛;另一類是包衣肥料,即在速效氮肥顆粒表面涂上一層惰性物質,如硫衣尿素。第三節肥料的性質與施肥方法2.磷肥:(1)水溶性磷肥:過磷酸鈣(普鈣)、重過磷酸鈣(三料磷肥)。主要成分:Ca(H2PO4)2特點:a.可溶于水;

b.易被作物吸收,肥效快;

c.但在土壤中不穩定,易轉化為弱酸溶性磷肥,進一步轉化為難溶性磷肥。施用方法:a.集中施用;

b.與有機肥混合施用;

c.制成顆粒施用;

d.根外追肥。第三節肥料的性質與施肥方法(2)弱酸溶性磷肥:包括沉淀磷肥、鈣鎂磷肥、脫氟磷肥、鋼渣磷肥。主要成分:磷酸氫鈣(磷酸二鈣),CaHPO4

特點:a不溶于水,但溶于弱酸;

b物理性質好,不易結塊,便于貯運和施肥;

c肥效緩慢而持久,弱酸環境條件下,有效性提高。在石灰性土壤上易轉化為難溶性磷肥。施用:作種肥、基肥、早施追肥。第三節肥料的性質與施肥方法(3)難溶性磷肥:代表品種是磷礦粉,由磷礦石機械粉碎而成。特性:肥效慢,適宜于酸性土壤或吸肥力強的作物,如豆類、蕎麥、油料作物。施肥:作基肥。磷肥的共同特點:

a.肥效都較慢;

b.在土壤中不易移動,易被固定,轉化為難溶性磷肥;

c.受土壤環境影響大

d.宜集中施用,宜早施。第三節肥料的性質與施肥方法3.鉀肥種類:硫酸鉀(K2SO4)、氯化鉀(KCl)特性:(1)K+游離,作物吸收K+,也與土壤陽離子發生交換;(2)肥效迅速;(3)移動性小,宜集中施用于根層,宜作基肥;砂性土中可作追肥。(4)根外追肥。第三節肥料的性質與施肥方法(二)單元肥料優點與不足

單元肥料:指一種肥料中只含有一種大量營養元素的肥料。前面所述肥料均為單元肥料。優點:(1)養分濃度高;(2)肥效快;(3)施用數量少,便于貯運和機械施肥。不足:養分單一,不全面,肥效短。長期單一施用會造成土壤板結。第三節肥料的性質與施肥方法

(三)、復合肥料與混合肥料

1.復合肥料復合肥料:含有N、P、K三種營養元素中二種或二種以上的化肥,稱復合肥料。主要種類:硝酸鉀、磷酸銨、磷酸二氫鉀等。(主要指化合物)有效成分標示法:N――P2O5――K2O

如10-10-10,表示100kg復合肥料中含有效氮10kg,有效P2O510kg,有效K2O10kg。第三節肥料的性質與施肥方法

復合肥料的優點與不足:優點:

a.養分種類多,有效成分高;

b.物理性狀好,包、運、貯、施用費用低。缺點:

a.養分比例固定,難以滿足不同作物和土壤對各種養分的要求。

b.各種養分在土壤中的運動規律不同,施入土壤后的位置和養分釋放速度難以滿足某一時期的特殊要求第三節肥料的性質與施肥方法

2.混合肥料(復混肥料)混合肥料:由二種或二種以上單元化肥或二元復合肥料與一種單元化肥混合而成的肥料。肥料混合注意事項混合肥料生產時,要注意不同性質的單元肥料或二元肥料混合后會有三種情況:a.能混合,相互無化學反應;b.可混合,但不能存放長時間,隨混隨用;c.不能混合。第三節肥料的性質與施肥方法二、微量元素肥料的種類與特點

微量元素肥料:含有微量營養元素的肥料。微量元素肥料的種類:B肥:硼砂、硼酸、硼泥。Zn肥:ZnSO4、ZnO,玉米、水稻、亞麻、甜菜、大豆、棉花等作物施用。Mo肥:鉬酸銨、鉬酸鈉Fe肥:FeSO4、Fe2(SO4)3Cu肥:CuSO4微量元素肥料特點:(1)用量極少;(2)可作基肥、種肥、追肥;(3)多做根外追肥。第三節肥料的性質與施肥方法三、有機肥料及其施用有機肥料:指農村中就地取材積造的含有有機物質的各種自生肥料。也叫農家肥。1.種類:人畜糞尿、廄肥、堆肥、漚肥、沼氣肥、泥雜肥、餅肥、綠肥……。第三節肥料的性質與施肥方法2.作用與特點:

a.擴大農田生態系統中能量轉化和物質循環范圍;

b.增加土壤有效養分,養分種類全,但單項養分含量低;

1)分解釋放營養元素

2)有機酸能促進磷肥的有效性

3)有機酸與CO2可促進含K、Ca、Si等礦物分解,提高有效性。

c.能改善土壤物理性狀,有利于土壤團粒結構的形成。

d.肥效緩慢而持久。

e.與化肥配合施用,可提高化肥利用率。第三節肥料的性質與施肥方法3.綠肥

(1)概念:以植物綠色部分翻壓于土壤中作肥料的都叫綠肥。

綠肥作物:專門栽培用作綠肥的作物稱作綠肥作物。

第三節肥料的性質與施肥方法(2)種類:

a豆科綠肥:

常見的有苜蓿、苕子、紫云英、草木棲、田菁、怪麻、三葉草、沙打旺等;

b非豆科綠肥:

禾本科有蘇丹草、黑麥草、雀麥草等;還有紅萍、水葫蘆、水浮蓮、水花生、飼用甜菜、青飼冬黑麥、青飼及青貯玉米等。第三節肥料的性質與施肥方法(3)作用:

a具有一般有機肥料的共性;

b豆科綠肥也可固定空氣中氮素,增加土壤氮素含量;

c根系發達,增加土壤有機養分;

d利用豆科轉化磷肥,為后作物吸磷起良好作用;

e保護生態環境。第三節肥料的性質與施肥方法(4)施用技術:

直接翻耕和漚制后施用兩種方式。第三節肥料的性質與施肥方法直接翻耕技術簡介

A.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