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華民族千古不衰的倫理道德
主講:李鑫前言古圣云「天無道不成天,地無道不成地,人無道何為人」。天有道日月星辰轉運,地有道一年四季分均,人有道人倫道德不虧可為人也。人若虧了人倫道德,身雖異于禽獸,心與禽獸有何分別。圣人憂人趨于禽獸之中,因此修道立教,使天下之人皆盡此人倫大道,若不盡此人倫大道,雖然官高爵顯,金銀百斗,人民無德可稱,有何益哉。目下世風日下人心不古,人情大壞你爭我奪,造成了世界毀滅的危機,舉世動蕩人所共知,科學登峰造極,并無挽救之方,其威力是摧毀世界而無遺,人只知其利不知其害,不知蒼生萬靈,命在旦夕,此時正是萬物毀滅危險之時,皆因失此人倫大道,何能不遭劫運乎。此非上天不仁是人自作自受的,故孟子曰「天下溺,援之以道」。本專題共講四個問題一、中國傳統的倫理道德規范二、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三、傳統倫理道德與中國文化四、傳統倫理道德對當今道德建設的啟迪一、中國傳統的倫理道德規范倫理道德是人與人相處的各種行為準則和規范
道德伴隨倫理關系而產生,又維系和調節著倫理關系的發展。倫理關系是人與人之間的一種客觀關系道德,是指以善惡評價的方式調整人與人、個人與社會之間相互關系的標準、原則和規范的總和,也指那些與此相應的行為、活動。《尚書》記載:“德至舜明”。《史記》也說,“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認為舜就是中華民族道德文明的始祖。
舜塑像孝感天地舜的孝行感動了天帝,在歷山耕種,大象替他耕地,鳥幫他鋤草。
孔子主張:“志于道,據于德。”“道”指理想的人格或社會圖景,“德”指立身根據和行為準則。老子的“道”指事物運動變化所必須遵循的普遍規律或萬物的本體。“德”指具體事物從“道”所得的特殊規律或特殊性質。是中華民族數千年一直延續下來的行為規范
傳統倫理道德中國傳統倫理道德的基本內容基本內容包含兩部分:一部分是理論形態是指倫理學家概括出來的,或是由統治階級提倡并上升為理論的道德規范;
一部分是習俗形態是指那些雖然未能在理論上體現或表述出來,但在世俗生活中得到了廣泛認同與奉行的習俗性規范。
傳統倫理道德涉及的范疇(一)家庭倫理
人類在男女關系基礎上形成的最初的倫理關系就是原始家庭倫理關系,即親子、長幼關系。這種關系是不可逆轉的。
家庭倫理主要講求:1、男女有別2、夫婦有恩3、父子有親4、長幼有序親是家族體系中的絕對權威。在觀念上,父母對子女的支配最具絕對性。
寶玉挨打家庭之中一是男女的合理分工二是一家之長的確定三是強調父子、兄弟、夫婦之間的相互負責《周易》對家庭之理的表述是:
“家人,女正位乎內,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義也。家有嚴君焉,父母之謂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婦婦,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
《尚書》記載最早的倫理關系有父母兄弟子,其道就是: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二)社會倫理
指家庭以外的人倫關系。主要包括:君臣關系(上下級關系)師生關系朋友關系《易經·序卦傳》:“有天地而有萬物,有萬物而有男女,有男女而有夫婦,有夫婦而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禮義有所錯。”
這種直觀的、樸素的推論,說明了家庭關系和社會關系的先后歷史順序。1、君臣關系即主從之道包括:君臣風度君臣職責君臣人格
君是政治體系中的絕對權威。
◎人們大多認同“君命無貳”、“君要臣死,臣不敢不死”的道德律條。
“君有不明,臣不可以不忠。豈有君可叛者乎?”
◎另一方面,還要“君臣有義”,君義為仁,臣義為忠。《大學》說:“為人君,止于仁;為人臣,止于敬。”2、師生關系即師生之誼提倡:德治重教擇師以德師道尊嚴安學親師
孔子講學師是學術體系的絕對權威。
“師長,君臣之紀也。”
師的權威屬性類同于君臣、父子。3、朋友關系即朋友之信提倡:
以志交友立業以友以善待友以言會友以友輔仁
京劇《管鮑分金記》中的管仲與鮑叔牙重溫中國歷史朝代歌三皇五帝始堯舜禹相傳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三分魏蜀吳二晉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傳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孔子的“三達德”知、仁、勇為“三達德”。子曰:‘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知斯三者,則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則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則知所以治天下國家矣。’儒家三達德思想:《論語》提出的“智、仁、勇”君子人格論[知(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論語?子罕》],《中庸》進一步將其概括為“三達德”理想人格論:“智、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1。仁乃全德之稱。其本質為“愛人”,它有兩條原則:(1)“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愛人”首先要從“自愛”開始,在“自愛”、“自敬”的基礎上,將“自愛”推展到愛、敬自己的父母兄弟及其家族,即建立在血緣關系基礎上的“親親”之愛。將“親親”之愛貫徹于治國之中,即是實施“為政以德”的治國理念。2。智即是明儒家所謂“智”,就是一個“明”字。智即是明也。(曾國藩《曾文正公全集?雜著》卷四《書贈第六則》)“智”這一概念作為道德論的范疇,就是明是非,辨善惡。“智”這一概念作為認識論的范疇,就是識利害,明事理。
“智”還要求君子善于知人。3。勇者不懼儒家把“勇”分為“德義之勇”和“違義之勇”兩類。宋明理學家把“勇”分為“血氣之勇”與“義理之勇”兩類。儒家“智”、“仁”、“勇”的“三達德”的理想人格即君子人格,雖然有時代局限性,但也具有永恒的普世性,含有許多人類共有的高尚道德,為構建現代儒商人格提供了豐富的文化資源。孟子的“四基德”(四母德)孟子以仁、義、禮、智為四基德或四母德,演繹出“五倫十教”,即,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兄弟友恭、夫義婦順、朋友有信。孟子以孟子“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上》)“五倫”為標志,形成了“以人為本”的倫理道德觀。“五倫”:五倫,即古人所謂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五種人倫關系。用忠、孝、悌、忍、善為“五倫”關系準則。孟子認為:君臣之間有禮義之道,故應忠;父子之間有尊卑之序,故應孝,兄弟手足之間乃骨肉至親,故應悌;夫妻之間摯愛而又內外有別,故應忍;朋友之間有誠信之德,故應善;這是處理人與人之間倫理關系的道理和行為準則。《孟子?滕文公上》:“使契為司徒,教以人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人倫中的雙方都是要遵守一定的“規矩”。為臣的,要忠于職守,為君的,要以禮給他們相應的待遇;為父的,要慈祥,為子的,要孝順;為夫的,要主外,為婦的,要主內;為兄的,要照顧兄弟,為弟的,要敬重兄長;為友的,要講信義。人倫一詞,最早見于《孟子?滕文公上》。書中載,上古時候,人們“逸居而無教,則近于禽獸”。圣人“使契為司徒,教以人倫”。在《尚書?堯典》中,已有“慎徽五典”的說法,即要以五種美德教導自己的臣民。據《左傳》解釋,“五典”就是“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后來,孔子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增加了君臣關系。最后由孟子在整理和總結中國以往道德關系和道德規范的基礎上,全面地概括了封建社會里人們之間的這五種基本的道德關系,并提出相應的道德規范。漢代董仲舒提出的“三綱五常”
“三綱”思想即“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五常”即“仁、義、禮、智、信”。▲三綱五常是中國儒家倫理文化中的架構。三綱、五常來源于西漢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書,但最早淵源于孔子。出處:何晏在《論語·為政》:“殷因于夏禮,所損益可知也”中集解:“馬融曰:‘所因,謂三綱五常也。”。這種名教(名份與教化)觀念是儒家政治思想的重要組成,即通過上定名份來教化天下,以維護社會的倫理綱常、政治制度。▲“三綱”是指“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要求為臣、為子、為妻的必須絕對服從于君、父、夫,同時也要求君、父、夫為臣、子、妻作出表率。它反映了封建社會中君臣、父子、夫婦之間的一種特殊的道德關系。▲“五常”即仁、義、禮、智、信,是用以調整、規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等人倫關系的行為準則。仁就是寬厚,義就是正直,禮就是謙讓,智就是才能,信就是誠實。孟子提出“仁、義、禮、智”,董仲舒擴充為“仁、義、禮、智、信”,后稱“五常”。這“五常”貫穿于中華倫理的發展中,成為中國價值體系中的最核心因素。仁,不僅是最基本的、最高的德目,而且是最普遍的德性標準。以仁為核心形成的古代人文情懷,經過現代改造,可以轉化為現代人文精神。義,與仁并用為道德的代表:“仁至義盡”。義成為一種人生觀、人生價值觀,如“義不容辭”,“義無反顧”,“見義勇為”,“大義凜然”,“大義滅親”,“義正辭嚴”等;義是人生的責任和奉獻,如義診、義演、義賣、義務等,至今仍是中國人崇高道德的表現。禮,與仁互為表里,仁是禮的內在精神,重禮是“禮儀之邦”的重要傳統美德。“明禮”從廣義說,就是講文明;從狹義說,作為待人接物的表現,謂“禮節”、“禮儀”;作為個體修養涵養,謂“禮貌”;用于處理與他人的關系,謂“禮讓”。這些已經成為一個人、一個社會、一個國家文明程度的一種表征和直觀展現。北京為迎奧運正大力開展禮儀教育。“禮之用,和為貴”,其價值取向為“和諧”。繼承發揚禮,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智,從道德智慧可延伸到科學智慧,把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結合和統一起來,這是我們今天仍要發揚的。信,是做人的根本,是興業之道、治世之道。守信用、講信義是中華民族共認的價值標準和基本美德。八德
——中國古代社會表彰的八種德行宋代倫理道德觀以“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八德”為標志。因為中國在宋代以前,沒有“亡國”意識,只要“家固”便可“國寧”,故有“以家為本”的倫理道德觀。孝:就是孝順。孝順父母,這是為人子女的本份,孝順就是報答父母養育之恩。悌:就是悌敬。悌敬兄長,這是作弟弟的本份,悌敬就是報答兄長的恩。忠:就是盡忠。盡忠國家,這是作為國民的責任,盡忠就是報答國家的恩。信:就是信用。信用朋友,對朋友言而有信,行必篤敬,不可失去信用。禮:就是禮節。遵守禮儀,見到人要有禮貌,以禮待人。義:就是道義。追求正義,見義勇為,重義輕利,扶危濟困,不占便宜,不偏不倚,俯仰無愧。廉:就是廉潔。廉潔自律,以清廉為樂,潔身自愛,廉潔奉公。恥:就是羞恥。凡是不合道理的事情,違背良心的事情,絕對不做。人若無恥,等于禽獸一樣。孝,孝字半老半子,言親已老半入土,為子就是手足以奉養扶持。孝者百行之首,萬善之源,乃為人該行該守之第一重大義務也。為人不可無孝,無孝如樹無根,如水無源。父母養子成人,恩深如似海,德高如泰山,一朝一夕一舉一動難言盡述,父母愛子無微不至,辛苦不辭冒險不退,始終不倦勞而不怨,愛子一生至死不變。為人子者須當知恩報本,欲子孝順,須先孝雙親,不孝先人,人逆你,今日為人子媳婦,后日為人父母翁姑今日不孝父母翁姑,后日受子女媳婦不孝,理之所當然也。孝順還生孝順子,忤逆還生忤逆兒,蓋因習見其行為,自然盡學其舉動也。悌,悌字先點為兄,后點為弟,弓身一手一足,是最親的同胞兄弟也,兄弟原來同氣連枝,姊妹相親兄弟和氣,同念一母所生,共乳成人,兄寬弟忍不失手足之情,家興族盛是不虧悌道也。忠,所謂忠者,真心誠意做事合法合理,竭盡心力至公無私,所報無謊,所言無虛,做事不怕人見,不怕人恥笑,不作虧心事光明正大,可以對天地對神祗,對國家對社會,對父母兄弟妻子,對自己良心無虧者就是忠也。
信,信字人言而成,夫信者誠實也,信乃人道上之準繩至寶,人之事業成功失敗皆以信字為基礎,君子修道一言為定。若與人相約之事,買賣或工作只顧自己利益而失約,或講話虛而不實者,皆失信也。所以言顧行,行顧言,心口和一,以信篤行。禮,禮者天理之節序,人事之儀則也,人在萬物之上不可無禮,否則將與禽獸何異﹖也是得不到別人的尊敬,禮能表現人之身分及人格,態度謙虛儀容端莊,行為有規律,對尊長有禮貌,待下輩慈悲博愛,你若以禮待人,他人必定以禮答之。所以修道必注重禮節,自重自愛自己﹑敬重別人愛人,如此品格高尚不虧禮之道也。義,義就是做事能合正道的意思,為人不可做不正之事,雖天下財物為人人所喜愛,但需要用正義而取,若用不義橫財逆取,損人利己,最后必定受禍失敗,所以正義君子,不但不貪不義之財,以疏財仗義,救濟諸善等,神欽人仰,光前裕后,留美名萬古矣。廉,廉就是清清白白,端端正正之意思,無私欲無邪念,不作虧心等惡事也。待人接物誠誠實實,辦公做事有始有終,臨財不茍,遇色不迷,心清而寡欲,貴在身清,內心清廉,家雖貧亦不愿貪求分外之利,安分守己,奉公守法為之廉也。恥,恥者為人之本性,本性純善而無惡,所謂人之良心,但是“羞惡之心人皆有之”,人有了羞惡之心才能知恥,知恥之人做事光明正大,不知恥者心身不端正,穿露體裝,奇形怪裝,男不男女不女,男女不避嫌而發生許多丑愧,敗壞門風之事,則為不知恥而造成也。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是道德二字,道德的基本內容就是這“五倫”“八德”,其根本點就是孝。“五倫”與“八德”,是古圣先賢的教誨,是做人的基本道德。“五倫”大道通過遵循“八德”規范來體現與落實,“八德”規范則依據“五倫”大道的本質要求所展開。違背“五倫”、“八德”,就會受到懲罰,就不會有幸福的人生。身心和諧、家庭和諧、社會和諧,離不開對“五倫”、“八德”的遵守與踐行。二、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傳統美德
是指在自覺的或習俗的道德規范中那些為大多數人所接受并實際奉行的,而且是古今一以貫之的,在現代仍發揮著積極影響的道德規范。中國傳統美德包括十個方面:
仁愛孝悌、謙和好禮、誠信知報、精忠報國、克己奉公、修己慎獨、見利思義、勤儉廉正、篤實寬厚、勇毅力行。(一)仁愛孝悌
“仁”的核心是“愛人”,“仁者愛人”,其根本是孝悌,孝悌的基本內容是父慈子孝、兄弟友恭。百善之中孝為先
李密辭官:“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亦無以終余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陳情表》
“活著盡忠,死了盡孝”
1981年10月,許世友將軍曰:“當兵三年無孝子,自古忠孝難兩全。我活著盡忠,忠于毛主席;死了盡孝,為母親看墳。”許世友將軍孔繁森赴藏前為母梳頭“易牙烹子”父慈子孝,為父不慈,焉能愛人
(二)謙和好禮孔子:“不學禮,無以立”。禮的主要表現為謙和
“滿遭損,謙受益”
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誠信知報誠信是性善觀念在行動上的又一表現;知報就是知恩必報孟子:“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
孔子: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曾子殺豬”的啟示…
“知報”即知恩思報
“投之木瓜,報之桃李”“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
一飯千金結草銜環,知恩必報(《史記》)(四)精忠報國
愛國報國可以說是愛親、愛家、愛鄉之情的直接擴充。愛祖國、愛民族歷來被看作是“大節”。民族英雄岳飛《馬革裹尸》
“男兒要當死于邊野,以馬革裹尸還葬耳,何能臥床上在兒女之手中耶?”左宗棠收復新疆清代詩人楊昌浚贊賞和懷念左宗棠:“大將籌邊尚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五)克己奉公
整體乃為“公”,把“公義勝私欲”,作為道德的根本要求。公的核心是去私意,“背私之謂公”。“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北宋政治家范中淹大禹治水
三過家門而不入
抗元英雄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荀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林則徐禁煙圖⊙⊙(六)修己慎獨孔子:“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躬自厚而薄責于人”。
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中國傳統美德歷來有“慎獨”的告誡。
剛正不阿.兩袖清風
《詠石灰》
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全不顧,只留青白在人間。“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
于謙
修己慎獨的典型近代史上李大釗、方志敏、江竹筠、夏明翰等
身居要職不謀私利的黑龍江省交通廳長汪洋湖
(七)見利思義
先義而后利者榮,先利而后義者恥荀子
見利思義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孟軻)孟軻“管鮑分金”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管仲
鮑叔忠義之士關羽
(八)勤儉廉正孔子:“溫、良、恭、儉、讓”老子為人處世的“三寶”:“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諸葛亮:“儉以養德”
明朝著名清官海瑞
被人民敬為海青天、南包公
海瑞毛澤東的打了54個補丁的毛巾被毛澤東已經穿爛了但仍舊繼續穿的拖鞋
(九)篤實寬厚
孔子:“巧言令色,鮮矣仁”,君子“訥于言而敏于行”。老子: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篤實寬厚
明山賓賣牛
千里背尸回家鄉的農民工李紹為(十)勇毅力行孟子:“殺身成仁”、“舍生取義”孔子:“見利不虧其義”,“見死不更其守”“三軍可以奪帥,匹夫不可以奪志”.“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勇毅的性格
十大傳統美德的內在聯系一切倫理道德都以仁為核心,有了仁,就會孝悌、謙和、誠信、大公無私、勤儉廉政、申明大義、無私無畏。
(一)、傳統倫理道德產生、形成的基礎
主要由農業---宗法社會養育出一個以倫理意識為中心的文化系統。
三、傳統倫理道德與中國文化生態
生態生態
生態物態—農業制度行為—宗法意識—儒道佛中國文化的三個層面所謂宗法,是指一種以血緣關系為基礎、標謗尊崇共同祖先,維系親情,而在宗族內部區分尊卑長幼、并規定繼承秩序以及宗族成員各自不同權力和義務的法則。亦叫宗法制度。原始群居氏族部落家族宗族與鄰里鄉黨組成村社和社會構成國家社會結構宗法制度的產生家族血緣關系
封建與宗法制關系圖宗法制的本質—家國同構宗法制的特點:
1、強調尊祖敬宗2、注重血緣親情3、推崇移“孝”為“忠”傳統中國基本上是一個古樸的農業(鄉土)社會。古代社會結構中存在著兩個最基本的事實:
一是宗法制長期存在。二是君主專制的高度集中家庭中的倫理擴大到社會就是維護統治秩序的政治。(二)、傳統倫理道德對中國文化的正面影響使中國文化系統避免了全社會的宗教化,倫理道德曾經長期充當了維系社會秩序的精神支柱對中華民族精神的形成產生了重要作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護理札記讀后感:細節與本質的再思考
- 長江藝術工程職業學院《食工儀表自動化》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護理文件書寫規范及要求
- 江蘇省百校2024-2025學年高三下學期期初開學聯考物理試題含解析
- 南充科技職業學院《中學生物課程資源開發與應用》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四川西南航空職業學院《化工熱力學實驗》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江蘇航運職業技術學院《城鄉空間分析與規劃新技術》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中華女子學院《食品工廠設計概論》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十堰市茅箭區2024-2025學年小升初總復習數學測試題含解析
- 石家莊信息工程職業學院《FPGA數字系統課程設計》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北京市朝陽區2025屆高三下學期一模試題 數學 含答案
- 運輸公司安全管理制度
- 2025屆吉林省長春市高三下學期4月三模政治試題(原卷版+解析版)
- 2025屆江蘇省揚州市中考一模語文試題(含答案)
- 2025年河北省唐山市中考一模道德與法治試題(含答案)
- 2025年一級注冊計量師考試題庫大全及答案
- 放療皮膚反應分級護理
- 工程造價咨詢服務投標方案(專家團隊版-)
- 2024年廣東省中考生物+地理試卷(含答案)
- 小小科學家《物理》模擬試卷A(附答案)
- 勞務派遣勞務外包服務方案(技術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