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美的歷程》是李澤厚在新時期的重要著作,它把數千年的文藝、美學納入時代精神的框架內,揭示了眾多美學現象的歷史積淀和心理積淀,具有渾厚的整體感與深刻的歷史感。本書夾敘夾議,見解精到,文字簡潔,明白曉暢,曾影響了一代青年,引導了一批又一批的讀者步入美的殿堂。《美的歷程》從宏觀鳥瞰角度對中國數千年的藝術、文學作了概括描述和美學把握。其中提出了諸如原始遠古藝術的“龍飛鳳舞”殷周青銅器藝術的“獰厲的美”,先秦理性精神的“儒道互補”,楚辭、漢賦、漢畫像石之“浪漫主義”,“人的覺醒”的魏晉風度,六朝、唐、宋佛像雕塑,宋元山水繪畫以及詩、詞、曲各具審美三品類,明清時期小說、戲曲由浪漫而感傷而現實之變遷等等重要觀念,多發前人之所未發。此書于198年1初版,多次再版重印達幾十萬冊。已有英文、德文、韓文等多種譯本問世。此修訂插圖本,是作者在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年0版的基礎上,對全書文字作了最新訂正。全書插圖作了調整,增加了四十余幅重要插圖,用以佐證真論述、豐富其內容。《美的歷程》是一部小書,篇幅不過十幾萬字;《美的歷程》又是一部大書,它考察了從遠古圖騰到明清繪畫、工藝達數千年華夏民族的藝術發展。讀之使人神馳千年,遨游于歷史的長河中,不斷領略一個又一個時代的藝術精神,捕捉到華夏民族美的足跡。《美的歷程》全書按歷史時期分為個部分:折疊龍飛鳳舞遠古時期的審美與藝術并未獨立或分化,它們潛藏在種種原始巫術禮儀等圖騰活動中。龍是中國西部、南部部落聯盟的圖騰旗幟,而鳳鳥成為中國東方集團的另一圖騰符號。它們正是審美意識和藝術創作的萌芽。而原始歌舞正是龍鳳圖騰的演習形式,是巫術禮儀的活動狀態。新石器時代的陶器的幾何紋樣是由動物形象的寫實而逐步變為抽象化、符號化,這正是一個從內容到形式的積淀過程,也是美作為“有意味的形式”的原始形成過程。美和審美在對象和主體兩方面的共同特點便是積淀:內容積淀為形式,想像、觀念積淀為感受。原始巫術禮儀中的熾烈情感便以獨特形態積淀在線的幾何紋飾上了。而就紋飾來看,新石器時代前期比較生動、活潑、自由、開放,而后期更為僵硬、嚴峻、靜止、封閉、威嚇,反映了權威統治力量的加重。折疊青銅饕餮自夏代起,具有濃厚宗教性質的巫史文化開始了。此時的青銅器紋飾體現了早期宗法制社會的統治者的威嚴。饕餮紋,一種兇狠可怖的獸面紋,呈現一種神秘的威力和獰厲的美,正好可以作為那個充滿戰爭、屠殺、俘獲的時代的標準符號。它一方面是恐怖的化身,另一方面又是保護的神。以饕餮為代表的青銅器紋飾具有肯定自身,保護社會,協上下、承天體的禎祥意義。青銅藝術獰厲的美的本質正是客觀歷史前進的超人力量。同時,它顯現出人類早期的童年氣質。隨著巫術宗教傳統的退色,青銅饕餮也失其權威,逐漸理性化、世間化,逐漸只能作為表現工藝技巧水平的藝術作品了。與青銅器同時發展成熟的,是漢字。甲骨文、金文開始了漢字美的歷程,以其凈化了的線條美表現和表達出種種形體姿態、情感意興和氣勢力量,終于形成了中國特有的線的藝術:書法。折疊先秦理性精神先秦百家爭鳴中貫穿的一個總傾向就是理性主義,主要表現為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學說,而以莊子為代表的道家則作為對立和補充。儒道互補是中國思想文化的一條基本線索。孔子用實踐理性重新解釋了原始巫術文化“禮樂”,將其納入日常心理、倫理的社會人生中,這也是中國藝術和審美的重要特征。儒家強調藝術的人工制作和外在功利,道家突出自然即美與藝術的獨立,二者剛好補充而協調。先秦建筑的藝術風格仍然是實踐理性精神。平面整體、嚴格對稱的土木建筑體制蘊涵了實用的、入世的、理智的、歷史的因素。《詩經》中的民歌和氏族貴族們的某些詠嘆,奠定了中國詩的基礎和以抒情為主的基本美學特征,其中賦比興的原則影響久遠,而比、興正是使主體情感與想象、理解相結合而得到客觀化的途徑。先秦散文在某種意義上體現了賦的原則,但仍然是情感與理解、想象多種因素和心理功能的交融。折疊楚漢浪漫主義當理性主義在北中國取得優勢的時候,南中國仍保持和發展著絢爛的遠古傳統。楚國詩人屈原代表了充滿浪漫激情的根底深沉的南方神話巫術的文化體系,這一文化傳統在兩漢得到繼承,原始圖騰、儒家教義和讖緯迷信在兩漢交織共存,仍然是一個想象混沌豐富、情感熱烈粗豪的世界。漢代藝術通過神話跟歷史、現實和神、人與獸同臺演出的豐滿的形象畫面,展示了一個琳瑯滿目的世界。漢賦、畫像石、壁畫和漢代精美的工藝品無不展示了這種琳瑯滿目的對象化的世界,體現了時代精神。而力量、運動與速度構成了漢代藝術的氣勢與古拙的基本美學風貌。楚漢浪漫主義是繼先秦理性精神之后中國古代又一偉大藝術傳統,它是主宰兩漢藝術的美學思潮。折疊魏晉風度魏晉時期門閥士族階級占據了歷史舞臺的中心,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形成新思潮,其特征就是人的覺醒。對生死存亡的哀傷,對人生短促的感嘆成為時代的典型音調,而核心則是懷疑論哲學思潮下對人生的執著。人與人格本身而不是外在事物日益成為這一歷史時期哲學和文藝的中心。文的自覺是這一時期文藝的新形式,從曹丕到劉勰的文論中,“文”被抬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從玄言詩至山水詩,則是在創作題材上反映這種自覺。五言詩、駢體、追求詞采華茂則從外在形式上體現了文的自覺。書法這種把線的藝術高度集中化純粹化的藝術也是由魏晉開始自覺的。外表輕視世事,灑脫不凡,內心卻更強烈地執著人生而非常痛苦,這構成了魏晉風度內在的深刻的一面。陶潛和阮籍分別創造了兩種藝術境界,一超然世外,沖淡平和;一憂憤無端,慷慨任氣。他們以深刻的形態表現了魏晉風度。折疊佛陀世容本章內容是從南北朝到宋朝的佛教藝術。南北朝時期長期分裂、戰禍連綿,現實充斥著苦難,北魏的石窟壁畫也多割肉飼虎等現實苦難的折射,沉重陰郁的故事表現出吸引煽動人們皈依天國的巨大情感力量。雕塑作為智慧的思辨決疑的神,是這個時代和社會美的理想的集中表現,巨大的、智慧的、超然的神像前匍匐著螻蟻般的生命,折射出對現實苦難無可奈何的強烈情緒。隋唐的統一和安定形成另一種美的典型,唐代雕塑更多人情味和親切感,形象更具體化、世俗化,壁畫中極樂世界的佛國景象取代了殘酷悲慘的場景,這個時期以對歡樂和幸福的幻想來取得心靈的滿足和神的恩寵。中唐至宋,壁畫開始真正走向現實:歡歌在今日,人世艮慶堂。人世的生活戰勝了天國的信仰,藝術的形象超過了宗教的教義。宋代的雕塑,完全是世俗的神,即神的形象。這一時期還出現了要求信仰與生活完全統一起來的禪宗。總之,在宗教藝術中,隨著時代和社會的變異,有各種不同的審美標準和審美理想。折疊盛唐之音唐代世俗地主階級的勢力在上升和擴大,南北文化交流融合。一種豐滿的具有青春活力的熱情與想象,滲透在盛唐文藝中。詩歌由于時代的變遷走向青春少年的清新歌唱:從劉希夷、張若虛到四杰,到陳子昂,直到盛唐的李白,痛快淋漓、天才極至,盛唐藝術奏出了最強音。以張旭、懷素為代表的草書和狂草與李白的詩歌共同體現出盛唐風貌。盛唐詩歌和書法的審美實質和藝術核心正是一種音樂性的美。這種音樂性的表現力量滲透了盛唐各藝術門類,成為它們美的魂靈。以李白、張旭等人代表的盛唐,其藝術特征是內容不受形式的任何拘束,是無可仿效的天才抒發,而以杜(甫)韓(愈)文為代表的盛唐,則是對新的藝術規范、美學標準的確定和建立,其特征是要求形式和內容的嚴格結合和統一,以樹立可供學習和仿效的格式和范本。折疊韻外之致中唐以來,世俗地主逐漸取代門閥貴族,這一社會變化由趙宋而確定下來,也正在這一時期,真正展開文藝的燦爛圖景,普遍達到詩、書、畫各藝術部門的高度成就,風格繁多,個性突出。從中唐到北宋是世俗地主在整個文化思想領域內的多樣化地全面開拓和成熟。而同樣自中唐起,兼濟天下和獨善其身的深刻矛盾在醞釀,二者的互補也在逐漸充分展開。一方面是文以載道的倡導,另一方面人的心情意緒成了藝術和美學的主題。這種中晚唐以來的社會心理在詞中找到了更好的歸宿。在美學理論上,文藝中韻味、意境、情趣的講究,成了美學的中心。蘇軾在中國文藝史上有巨大影響,他的典型意義在于,他是上述地主士大夫矛盾心情最早的鮮明人格化身,他把進取與退隱的矛盾雙重心理發展到一個新的質變點。折疊宋元山水意境繪畫藝術尤其是山水畫的高峰在宋元。中國山水畫不是門閥貴族的藝術,而是世俗地主的藝術,人與自然那種娛悅親切和牧歌式的寧靜,成為它的基本音調。與現實生活相適應的哲學思潮比如禪宗等,可說是形成這種審美趣味的主觀因素。北宋時期形成整個中國畫的美學特色:不滿足于追求事物的外在形似,而要表達出內在風神,這又要建立在對對象真實而又概括的觀察把握基礎上。這是無我之境:情感思想不直接外露,而是通過純客觀地描寫對象而傳達。從北宋過渡到南宋,無我之境逐漸在向有我之境推移,南宋時對細節逼真寫實的追求和對詩意的提倡都達到頂峰,二者相得益彰。而在元代社會氛圍和文人心理的條件下,形似與寫實便被主觀意興心緒壓倒,自然景物不過是通過筆墨借以表達不能不盡的主觀心意靈氣罷了。元四家成為有我之境的代表。折疊明清文藝思潮以小說戲曲為代表的明清文藝描繪的是世俗人情,是近代市井風習圖畫。明清之際形成了巨大的啟蒙思潮,以李贄為代表的儒學異端具有市民資本主義的性質。這一時期的話本小說,具有生命活力和新生意識,反映對個人命運的關注,是對長期封建王國和正統儒學的侵襲破壞。還有戲曲、木刻等,共同構成了明中葉以來的文藝的真正基礎。以此為基礎,在上層士大夫那里出現了與正統古典主義相對抗的浪漫主義文藝洪流。李贄和他的童心說正是下層市民文藝到上層浪漫文藝的重要中介。甚至到《西游記》和《牡丹亭》,都在呼喚一個個性解放的近代世界的到來。這一思潮在清初出現了倒退性的嚴重變易,市民文藝突然萎縮,上層浪漫主義變為感傷文學。從《桃花扇》到《紅樓夢》,滲透了濃厚的人生空幻感,并走向批判現實主義的內在傾向。這時期的繪畫同樣經歷了從市民特色和浪漫思潮到感傷,到對抗揭露的過程。它們共同體現反射出封建末世的聲響。《美的歷程》全書共分十章,每一章評述一個重要時期的藝術風神或某一藝術門類的發展。它并不是一部一般意義上的藝術史著作,重點不在于具體藝術作品的細部賞析,而是以人類學本體論的美學觀把審美、藝術與整個歷史進程有機地聯系起來,點面結合,揭示出各種社會因素對于審美和藝術的作用和影響,對中國古典文藝的發展作出了概括性的分析與說明。作者認為,藝術趣味和審美理想的轉變;并非藝術本身所能決定,決定它們的歸根到底仍然是現實生活,故而考察一個時代的文藝,必先考察那個時代的社會經濟、政治情況。本書的每一章都大致遵循著這一思想構架而展開。這里以第六章《佛陀世容》為例說明。本章論述佛教石窟藝術。作者把它分為(甲)魏、(乙)唐前期和(丙)唐后期、五代及宋三個時期和類型。從這三個時期的發展和演變中,可以明顯看出藝術是如何決定于社會狀況的。從東漢滅亡到唐帝國建立,這中間的四百年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大動亂的時期。朝代屢換,戰亂頻仍,階級和民族的壓迫剝削殘酷而野蠻,常有暴虐殺戮,苦難無邊。現實世界毫無公平和合理可言,于是佛教走進了人們的心靈,人們在宗教中得到安慰,得以逃避現實世界。于是,相應的體現在石窟藝術上,如割肉喂鴿、舍身飼虎等悲慘的佛經故事成為壁畫的主要題材,這無疑是悲慘現實的藝術寫照;另外石窟佛身雕塑的造型特征卻是寧靜、高超、飄逸的,正是這與人世間的強烈反差,使得人們把絕望中的希望、美好的理想都寄托在它身上。此時的北魏雕塑,形成了中國雕塑藝術的理想美的高峰。這是第一時期。第二時期是唐前期,此時社會和平穩定,于是對佛國的想望和宗教的要求便有變化,在石窟中,則佛像有了更多人情味和親切感,而壁畫中先前那些殘酷悲慘的場景圖畫也消失了,代之以各種幻想出來的“極樂世界!’的佛國景象。這一時期的石窟藝術,被作者稱為“幸福存夢想,以引人入勝的虛幻頌歌”。第三時期起于中唐,當時經濟上較為發達,政治上科舉制度確立,世俗地主勢力大增,而中上層廣泛追求奢侈享受。中國封建社會開始走向它的后期。這一歷史變化到北宋完成。而這一切在敦煌壁畫中體現出來:現實生活的寫真逐漸在壁畫中占據重要位置,人世的生活戰勝了天國的信仰,藝術的形象超過了宗教的教義。而到了宋代,雕塑同樣迅異于魏、唐。它不是思辨的神(魏)或主宰的神(唐),而完全是世俗的神,即人的形象。這時的石窟藝術,其宗教意義已微乎其微了。石窟藝術這三個時期的演變,正昭示著藝術的發展與變更正與社會的發展與變更息息相關。再如第七章《盛唐之音》。提起唐代的藝術,相信大多數人都會最先想到唐詩。唐詩正是盛唐藝術的典型代表,也是中國詩歌藝術的頂峰。那么,它何以出現在這一時代呢?作者的分析給出了答案。唐代是中國古代最為輝煌的時代,帝國初始,在政治、財政、軍事上都非常強盛,對外開疆拓土,軍威四震,國內則是相對的安定和統一。一方面,南北文化交流融合,另一方面,中外貿易交通發達,同樣也帶來了異域的文化。這是空前的古今中外的大交流大融合。無所畏懼無所顧忌地引進和吸取,無所束縛無所留戀地創造和革新,打破框框,突破傳統,這就是當時的社會氛圍和思想基礎。在政治上,官階爵祿日益代替閥閱身份,成為唐代社會視為最高榮譽所在。先前的門閥士族被壓制,世俗地主階級的勢力在上升與擴大,科舉制度的確立,使得知識分子可由考試而做官,參與和掌握各級政權,突破了先前門閥世胄的壟斷,一條充滿希望前景的新道路在向他們開放。等待著他們去開拓。個人、民族、階級、國家都處于欣欣向榮的上升階段。就在這樣的社會條件下,孕育出了盛唐藝術,孕育出了唐詩。它蘊含著對有血有肉的人們現實的肯定和感受,幢憬和執著,滲透著具有青春活力的熱情和想象,即使是享樂、頹喪、憂郁、悲傷,也仍然閃灼著青春、自由和歡樂。初始,盧照鄰駱賓王使詩歌由宮廷走向生活,劉希夷張若虛又使之變而為青春少年的清新歌唱;王勃等初唐四杰繼而把《春江花月夜》式的少年空靈的感傷,化而為壯志滿懷求建功立業的具體歌唱;終于,陳子昂喊出“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盛唐之音自此而始。此后,邊塞詩、田園詩各擅勝場,前者豪邁勇敢,一往無前,后者優美寧靜,明朗健康。而李白,更以其狂放恣肆的氣魄,天縱神授的奇才,奏出了盛唐藝術的最強音。惟其有盛唐,才能有唐詩,有李白。在本書中,作者以細密的考察論述了繪畫、雕塑、建筑、文學、書法等藝術門類在各個時代的興起與演變。并在充足的個例分析之下以高度凝練的語言指出了各個重要對代的藝術精神:漢代文藝反映了事功、行動,魏晉風度、北朝雕塑表現了精神、思辨,唐詩宋詞、宋元山水展示了襟懷、意緒,以小說戲曲為代表的明清文藝所描繪的則是世俗人情。高中歷史書的第一課就從中國古代文明開始講起,長篇累牘地講述從石器時代到青銅時代再到鐵器時代的變遷。得出的結論異常簡單:器物演變的根本原因是生產力的發展。鐵器質地堅硬、易采集,溢美之詞基本全獻給了鐵器,青銅器被戴上一頂叫“歷史局限性”的大帽,中看不中用,簡單配兩張圖上去,至于青銅器上畫了什么就別指望老師給你講了。在《美的歷程》中,李澤厚先生把青銅器獨立成章,承接“遠古時代”啟“先秦精神”,并將其作為一種審美趣味進行解讀,把青銅藝術獰厲之美的本質歸因于超人的歷史力量與原始宗教神秘觀念的結合,體現了“客觀歷史前進的超人力量”。同時引用郭沫若的觀點,將青銅藝術分為四個不同時期體現不同社會背景下審美趣味的流變。讀完“饕餮青銅”這一章節,我忽然有種茅塞頓開的感覺:原來歷史可以這樣去品味和把玩。社會生產力的進步遠不能代表歷史的全貌,藝術的發展脈絡同樣也是歷史長河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甚至由于后者體現了更多人民的審美意志而具有更加深遠的意義。中國人讀歷史喜歡鉆研帝王之術、能臣之道,總希望從書堆中找些能為現世所用的經驗教訓,而“美”的歷史卻被有意無意地忽視了。作者在引言中說道:時代精神的火花凝練,積淀下來,傳留和感染人們的思想、情感、觀念、意緒,經常是人一唱三嘆,留連不已。如果說歷史上波濤洶涌的政治斗爭體現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管道施工安裝合同范本
- 出國勞動合同范本
- 遼寧省鐵嶺市鐵嶺縣2025屆九年級上學期12月期末考試數學試卷
- 2025年終總結匯報模板8
- 2025景觀照明工程施工合同書
- 2025年合作經營合同模板示例
- 2025建筑吊車租賃合同模板
- 2025成都市房屋租賃合同樣本
- 高一語文新學案:第二單元《短歌行》
- 2025房屋租賃合同范本授權標準版
- 生物制藥考試題(附答案)
- 電梯電磁兼容檢驗技術解決方案
- 獸醫動物福利相關考題
- 2024上海市招聘社區工作者考試題及參考答案
- 小學語文人教課標版(部編)三年級下冊習作:我做了一項小實驗
- 畢業設計論文土木工程專業五層單身宿舍樓框架結構設計
- 立式水輪發電機軸線分析及處理
- 蹲踞式起跑PPT
- 1云南省初中綜合素質,完整版綜合素質評定表
- HAD 101-07《核電廠廠址查勘》_圖文
- 北京房地產測繪細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