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6第八單元第18課【學考過關練】一、選擇題1.“它是杜魯門主義在經濟上的第一次大規模運用,為美國在經濟上控制西歐鋪平了道路。”上述評論針對的是()A.丘吉爾發表“鐵幕”演說 B.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建立C.馬歇爾計劃的實施 D.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建立【答案】C【解析】由“經濟上”“控制西歐”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是馬歇爾計劃的目的,故選C項。2.美國前駐華大使司徒雷登在《在華五十年》中寫道:“美國的強大及其在自由與安全事業中的領導地位,使它成了自由國家抵抗共產主義威脅的領袖。”20世紀50年代,體現美國充當這一“領袖”的史實是()A.提出杜魯門主義 B.拋出馬歇爾計劃C.北約與華約的對峙 D.在越南發動戰爭【答案】C【解析】根據“安全事業中的領導地位”“20世紀50年代”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55年華約建立,與1949年建立的北約對峙,美蘇兩極對峙格局正式形成,故C項正確。3.1948年6月,蘇聯切斷了西柏林與外界的水、陸交通,停止向西柏林供應煤、電、食品等生活物資,柏林危機爆發。美國沒有采取武力手段解決問題,最終危機得以和平解決。這表明()A.冷戰期間存在自我控制機制 B.美國在美蘇爭霸中處于守勢C.兩極格局下美蘇在相互妥協 D.美蘇的對抗導致德國的分裂【答案】A【解析】柏林危機是美蘇冷戰對抗下的產物,但是蘇聯并沒有封鎖空中運輸通道,美國也沒有采取軍事手段,說明美蘇在冷戰中保持了克制,留下了余地,故A項正確;B項與史實不符,排除;1948年兩極對峙格局尚未最終形成,排除C項;D項與題意無關,排除。4.日本外務省1991年版《外交藍皮書》指出:“日本已能對有關國際秩序的所有問題產生很大影響,尤其是必須在亞太穩定與發展方面‘起到中心作用’。”這表明日本()A.成為世界頭號霸主 B.擁有國際問題否決權C.謀求政治大國地位 D.主導亞洲穩定與發展【答案】C【解析】材料“起到中心作用”說明日本在亞太地區謀求政治大國地位,故C項正確。5.菲律賓前外長卡洛斯·羅慕洛在談到萬隆會議時說:“周恩來是我去時候的敵人,回來時候的朋友。”其改變是因為周恩來主張()A.和平共處不稱霸 B.求同存異謀發展C.加強團結不結盟 D.區域互利求合作【答案】B【解析】根據“萬隆會議”“去時候的敵人,回來時候的朋友”可知,萬隆會議初期,中國與參會國存在嚴重分歧,周恩來提出“求同存異”方針后,加強了與亞非國家的友好關系,故選B項。6.20世紀50年代,發展中國家不斷要求設立聯合國特別發展基金,這一設想遭到美國歷屆政府的抵制。1960年,美國政府支持建立的國際開發協會開始運作,為世界上最貧窮國家的開發項目提供優惠貸款。由此可知()A.美國對外戰略重心發生轉移B.美蘇爭奪擴展到經濟領域C.第三世界的影響力有所提升D.發展經濟成為時代的主題【答案】C【解析】材料中“為世界上最貧窮國家的開發項目提供優惠貸款”說明1960年美國態度的轉變主要是與20世紀50年代第三世界國家的崛起有關,故選C項。7.1990—1992年間,世界各地許多出版商感覺跟不上形勢。他們發現有20多萬個地名索引不得不去掉重排,有數百萬張地圖都已過時,而地圖出版也不得不由五年一版改為一年一版。出現這一現象,主要是因為()A.世界格局發生劇烈變動 B.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響C.經濟全球化發展迅速 D.世界格局多極化趨勢加強【答案】A【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東歐劇變、蘇聯解體,世界格局發生劇烈變動,因此世界地圖也不得不重新調整,故選A項。8.帕爾默指出:“在1991年,一場幾乎是不流血的革命在世界共產主義的心臟發生了,毀滅了1917年十月革命的成果。”這里所指的是()A.蘇聯解體 B.北約東擴C.東歐劇變 D.兩德統一【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在1991年”“不流血的革命”“毀滅了1917年十月革命的成果”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指的是1991年蘇聯解體,故A項正確;北約東擴是從1993年開始的,排除B項;東歐劇變是在1989年,排除C項;兩德統一是在1990年,排除D項。二、非選擇題9.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二戰后初期,以杜魯門政府援助希臘和土耳其為開端,其后美國逐漸開展了一系列的外援活動。美國對外援助的核心目標是維護自由民主制度和國家安全,以及樹立美國的“大國形象”。與此相適應,這一時期美國對外援助的項目重點是以經濟援助為主;而區域重點主要以西歐為主,同時根據“以點帶面”的原則,從地緣戰略的角度劃出一些重要戰略國家。——摘編自關春巧《杜魯門時期美國對外援助體制的歷史考察(1945—1952)》材料二進入(20世紀)60年代后,政治多極化趨勢開始出現,使美國充分認識到:“要同化獨立的主權國家,光搞掠奪是不行的,還需要貸款和投資。”為了同蘇聯爭奪戰略空間,美國加大了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援助。到1968年6月底,美國對外援助總額為1335億美元,其中對發展中國家的援助總額是775億美元,占援助總額的58%,其中約583億美元是經濟援助,占發展中國家受援總額的75%。——摘編自劉會清《戰后美國對外援助政策的歷史考察》(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述二戰后初期美國開展對外援助的影響。(2)根據材料一、二,指出美國對外援助的變化,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原因。【答案】(1)影響:實現了歐洲經濟的復興和民主制度的穩定;推動了西歐的一體化;樹立了美國的“大國形象”;維護了美國國內經濟的繁榮;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蘇聯和社會主義的擴張。(2)變化:以西歐為主轉為以發展中國家為主。原因:不結盟運動的興起和第三世界的崛起;西歐實力的增強;與蘇聯爭奪戰略空間的需要。【選考過關練】一、選擇題1.有學者指出在杜魯門主義之下,“美國戰后對外進行干涉的整個歷史,進一步證明了這項原則。在每一個例子中,都是在反共產主義這個廣泛旗幟之下把干涉說成是有道理的,然后再加上幾條根據戰略和經濟需要提出的更具體的理由”。該學者旨在強調()A.杜魯門是美蘇冷戰的真正挑起者B.杜魯門主義的實質是美國推行霸權主義C.馬歇爾計劃本質上是杜魯門主義的運用D.杜魯門主義是美蘇冷戰正式開始的重要標志【答案】B【解析】這位學者認為杜魯門主義是美國戰后對外進行的干涉,是“在反共產主義這個廣泛旗幟之下把干涉說成是有道理的”,揭示了杜魯門主義的實質是美國推行霸權主義,故B項符合題意;材料探討的是杜魯門主義的實質,而不是冷戰爆發的挑起者,排除A項;本題與馬歇爾計劃無關,排除C項;材料沒有分析杜魯門主義與冷戰進程的關系,排除D項。2.在美國拍攝的電影中,1948年的《鐵幕之后》反映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統治下的“罪惡”。這反映了()A.政治形勢影響電影發展B.電影受官方意識形態影響C.政治題材電影成為主流D.美國政治宣傳方式多樣化【答案】B【解析】根據題干可知,美國的《鐵幕之后》電影主題明顯受到反蘇反共思潮影響,宣揚西方民主自由,故B項正確;題干中體現的是意識形態影響電影主題,而非政治形勢,排除A項;題干無法說明政治題材電影在當時成為主流,排除C項;題干不能說明政治宣傳方式的多樣化,排除D項。3.1950年,法國外長舒曼提出“舒曼計劃”:“把法國、德國的全部煤鋼生產置于一個其他歐洲國家都可參加的高級聯營機構的管制之下。”美國一貫鼓吹西歐“一體化運動”,主張“政治統一”“軍事統一”和“經濟統一”,因而也贊同舒曼計劃。該計劃()A.標志著法、德兩國最終和解B.是美國馬歇爾計劃的一部分C.直接促成了歐共體的建立D.奠定了歐洲聯合自強的基礎【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舒曼計劃是在美蘇兩極對峙情況下產生的,舒曼計劃奠定了歐洲聯合自強的基礎,故D項符合題意;舒曼計劃利于法德和解,排除A項;舒曼計劃與馬歇爾計劃無關,馬歇爾計劃是美國復興歐洲經濟的計劃,排除B項;歐共體建立時間是1967年,排除C項。4.《華沙條約》序言稱:“由于正在重新軍國主義化的聯邦德國加入北約,從而加深新戰爭的危險,愛好和平的歐洲國家必須采取必要步驟以保障自己的安全和維護歐洲和平。”據此分析,華約成立的主要意圖是()A.對抗美國的冷戰政策 B.防止軍國主義的復辟C.維護世界的長久和平 D.推動兩極格局的形成【答案】A【解析】材料說明華約是針對北約而成立的,是對抗美國冷戰政策的表現,故A項正確。5.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田中角榮認為世界已由“兩極”進入“多極”,從“‘冷戰’時代”過渡到“通過對話緩和緊張局勢”的新時代,基于自身實力的不斷增強和對當時國際形勢的判斷,他認為:“日本應適應世界潮流,推行‘自主多邊和平外交’。”其外交設想()A.直接推動了中美關系走向正常化B.促使日本提出成為政治大國目標C.客觀上有利于亞太地區和平穩定D.導致世界范圍內冷戰的結束【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日本應適應世界潮流,推行‘自主多邊和平外交’”可知,日本和平的外交設想對于兩極格局下的亞洲形勢,能起到緩和各國關系的作用,客觀上有利于亞太地區和平穩定,故C項正確;中美關系正常化是基辛格訪華推動的,排除A項;20世紀80年代,日本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經濟實力增長,促使日本提出成為政治大國目標,排除B項;1991年蘇聯解體標志著冷戰的結束,排除D項。6.20世紀80年代,美國開始“有限武裝扶華”,向中國出售軍用設備。但同時,卡特政府認為,如何按照美國的國家意志來約束中國的發展,是“美國面臨的最大戰略任務乃至世紀挑戰”。這反映出()A.美國對華政策帶有實用主義色彩B.美國國家實力遭到巨大的削弱C.美國外交政策不再看重意識形態D.經濟“滯脹”促使美國戰略收縮【答案】A【解析】20世紀80年代美國“有限武裝扶華”是出于美國爭霸的現實考慮,美國依然想按照自身意志來約束中國發展,又顯示出鮮明的意識形態色彩,反映出美國對華政策帶有實用主義色彩,故A項正確,C項錯誤;20世紀80年代,美國實力受到日本、歐洲和蘇聯的制衡,影響力有所下降,但“遭到巨大的削弱”不符合史實,故B項錯誤;題干內容未體現美國戰略收縮,故D項錯誤。7.某國際組織規定加入時必須具備以下五項條件:“奉行和平共處基礎上的獨立政策;支持民族解放運動;不加入以大國對抗為背景的軍事集團;不締結以大國對抗為背景的雙邊軍事同盟;不在本國領土上為大國提供軍事基地。”這一國際組織()A.正式提出了“求同存異”的方針B.促進和帶動了歐洲政治一體化C.有力地沖擊了二戰后的兩極格局D.創立結伴而不結盟的國家關系【答案】C【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20世紀60年代興起的不結盟運動奉行的原則是“非集團和不結盟”。結合材料“不加入以大國對抗為背景的軍事集團;不締結以大國對抗為背景的雙邊軍事同盟”可知指的是不結盟運動,不結盟運動有力地沖擊了二戰后的兩極格局,故C項符合題意;“求同存異”方針是周恩來在萬隆會議上提出來的,排除A項;不結盟運動與歐洲政治一體化無關,排除B項;2001年成立的上海合作組織提供了以中俄兩國始創的結伴而不結盟為核心的國家關系,排除D項。8.有學者提出:“事實證明,盡管知識分子的主張、經濟學家的設計、私人業主的金錢,通通對親資本主義聯盟的強盛作出了貢獻,但只有黨國精英們的制度立場才是最關鍵的。”材料認為蘇聯的解體主要在于()A.嚴重忽視了物質利益B.領導集團政治信仰改變C.私有經濟的快速發展D.親資本主義聯盟的壯大【答案】B【解析】材料“但只有黨國精英們的制度立場才是最關鍵的”認為蘇聯解體的關鍵原因在于領導集團內部放棄了科學社會主義的政治信仰,故B項正確;材料中并未體現嚴重忽視物質利益對蘇聯解體的影響,排除A項;材料中并未反映私有經濟快速發展的信息,排除C項;材料認為親資本主義聯盟不是蘇聯解體的關鍵原因,排除D項。二、非選擇題9.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在杜魯門和他的助手看來,蘇聯被沙皇擴張傳統所驅使,破壞了戰時同盟協議,要向美國和西方社會發動戰爭,破壞它們的社會穩定和固有的生活方式與價值觀。……杜魯門政府根據主觀臆造的蘇聯威脅制定和推行外交政策,是冷戰產生的主要原因。——摘編自劉金質《冷戰史:1945—1991》材料二傳統的美國學派認為,冷戰是由蘇聯引起的,蘇聯熱衷于獲得領土,尤其是征服東歐領土。如果蘇聯沒有表現出這種傾向,美國將有可能退回到戰前的孤立主義狀態。美國采取遏制蘇聯擴張的政策是正確的。——摘編自趙菊玲《戰后世界格局五十年》(1)根據材料一,概括二戰后美蘇關系發生的變化。分析美國挑起冷戰的原因。(2)根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委托審計服務合同協議書
- 駕校合同解除協議
- 報名協議合同
- 全款購車協議合同
- 卡車租車協議合同
- 耗材合同空檔期補充協議
- 補充協議增加合同當事人
- 違反合同賠償協議
- 油漆合同協議范本
- 包過協議合同
- 電廠機組UPS裝置安裝、調試項目“三措兩案”
- 《小學生C++創意編程》第8單元課件 函數
- Java程序設計課件3第三章:抽象類、接口和包
- 供貨運輸方案及保障措施
- Unit3+Understanding+ideas+The+New+Age+of+Invention外研版(2019)高中英語必修第三冊
- 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補助申請表(義務教育及社會資助通用申請表)
- 社會工作本科畢業論文2
- MCGS網絡版訪問指導書
- 肝內膽管細胞癌的影像表現
- 隱患排查整改臺賬
- 拉拔知識學習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