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漢語教學概論_第1頁
對外漢語教學概論_第2頁
對外漢語教學概論_第3頁
對外漢語教學概論_第4頁
對外漢語教學概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4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對外漢語教學概論

目錄緒論第一章對外漢語教學學科論第二章對外漢語教學基礎論第三章對外漢語教學過程論第四章對外漢語教學階段論第五章對外漢語教學內容與方法第六章語言學習理論第七章對外漢語教師的基本素養緒論一、課程性質、目的與任務二、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三、課程習題要求四、考試內容和要求五、主要參考書目一、課程性質、目的與任務課程性質

專業必修課程課程目的與任務

通過本課程的教學,使學生系統了解對外漢語教學發展的歷史和現狀,掌握對外漢語教學學科所涉及的諸多基本理論知識和教學方法,以提高學生對外漢語教學的理論修養,把所學知識應用于語言教學實踐,為以后從事對外漢語教學和語言研究打好基礎。二、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

對外漢語教學學科論對外漢語教學基礎論對外漢語教學過程論對外漢語教學階段論對外漢語教學內容與方法語言學習理論對外漢語教師的基本素養三、課程習題要求本課程以課后習題為主,要求鞏固課堂講授的理論知識和基本概念,鍛煉獨立思考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四、考試內容和要求對外教學的相關概念—理解、識記。對外漢語教學的各個教學環節及各個階段與各類課型的特點和要求—理解、掌握。與對外漢語教學相關的理論—了解??己朔绞剑洪]卷。總評成績:平時成績占30%,期未考試占70%。五、主要參考書目呂必松:《對外漢語教學概論(講義)》(內部資料),國家教委對外漢語教師資格審查委員會辦公室。趙永新主編:《漢外語言文化對比與對外漢語教學》,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劉珣:《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2000年。趙金銘:《對外漢語教學概論》,商務印書館,2004年。周小兵:《第二語言教學論》,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劉珣:《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簡論》,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2002年。思考題:從我國對外漢語教學的現狀及前景談談你將怎樣學好本門課程?第一章對外漢語教學

學科論第一章學習內容第一節對外漢語教學的發展歷史第二節對外漢語教學的基本概念第三節對外漢語教學的學科性質第四節對外漢語教學的任務和原則第五節對外漢語教學的學科理論體系第一節對外漢語教學的

發展歷史一、歷史上的對外

漢語教學1.我國最早的對外漢語教學時間:西漢末年,佛教傳入我國,有外國僧人來華傳教。大都來自安息、大月氏、康居、天竺等地。僧人們為翻譯佛經,要學習漢語。口語學習的是以洛陽為基礎的雅言,書面語學習涉及到漢外語言對比的問題。影響:他們把拼音方法傳入中國,出現了反切法,代替了中國傳統的注音方法直音法。2.隋唐時期的對外漢語教學隋唐時期,大量留學生來華,首都長安成為對外漢語教學中心。日本:吉備真備和阿倍仲麻呂(晁衡)。朝鮮:朝鮮學生在中國學習,還享受“公費助學金”的待遇,中國政府提供衣糧和馬畜食料。

3.宋至民國時期的對外漢語教學元未明初:《老乞大》和《樸事通》明朝:利馬竇民國時期:老舍先生1924-1929年在英國倫敦大學東方學院任漢語講師。

二、建國以后的對外

漢語教學(一)初創階段(50年代初到60年代)1.教學形式學校教育:1950年7月,在清華大學成立了東歐交換生中國語文專修班,這是我國第一個從事對外漢語教學的專門機構。1952年暑假,更名為“北京大學外國留學生中國語文專修班”。1960年,在北京外國語學院設立了“非洲留學生辦公室”。1961年同“北京大學外國留學生中國語文專修班”合并,改名為“北京外國語學院外國留學生辦公室”。1952年越南在南寧創辦了育才學校。1953年9月在桂林開辦了越南留學生中國語文專修班。其它形式:外派漢語教師:越南、匈牙利、保加利亞等;函授教學:《中國建設》1955年開設“中文月課”;廈門大學1956年創辦了華僑函授部。2.教學規模1951年—1961年,共接受60多個國家的留學生3315人。3.師資培養

1961年開始培養對外漢語師資:中文+外語4.教學法特點把傳授語言知識和培養應用漢語的能力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以詞匯教學和系統的語法知識講授為重點;語法教學的特點為句本位,重結構形式分析;技能訓練上重在培養學生的四會能力,先口語,后閱讀和寫作;教學方法有翻譯法、比較法、直接法等。此期教學有重知識輕語言實踐的傾向;此外,交際文化基本沒有涉及。5.教材1958年,出版了我國第一部對外漢語教材《漢語教科書》,以語法為主線編排。6.此階段特點及存在的問題初創階段奠定了我國對外漢語教學事業的基礎,主要特點有:成立了專門的教學機構;初步建立了預備教育體系;培養了一支具有一定外語水平的對外漢語師資隊伍。存在的問題:教學機構不穩定;教學類型單一;教學規模相對較小。(二)鞏固和發展階段(60年代初期至60年代中期)1.教學形式學校教育1962年成立外國留學生高等預備學校1965年改名為北京語言學院1996年易名為“北京語言文化大學”2002年改為“北京語言大學”1968年停課,1971年被宣布撤銷。其它形式:廣播節目:1962年,中國國際廣播電臺開辦“學中國話”、“漢語講座”等節目。函授:廈門大學華僑函授部于1962年擴充為“海外廈門大學華僑函授部”。向國外派遣漢語教師:人數和對象有所增加,包括非洲的埃及、馬里、剛果,亞洲的柬埔寨,歐洲的法國等。2.教學規模1962年—1965年,共接受外國留學生3944人。3.師資培養1964年,北京語言學院設立“出國漢語師資系”,開始招收本科生?!拔母铩敝袛?。4.教學法特點加強了教學的針對性;貫徹實踐性原則,實行“精講多練”,將聽說技能放到語文教學的首位;教學方法改用相對直接法。不足:以傳授系統語法知識為中心的局面并沒有改變,教學偏重局部經驗,有主觀、保守傾向。5.教材1971年出版了《基礎漢語》,1972年出版了和它相銜接的《漢語讀本》,是“實踐性原則”和“相對直接法”的直接體現。6.本階段特點此階段對外漢語教學事業得到了鞏固并出現了良好的發展勢頭:教學規模不斷擴大,學生數量增加;有了穩定的教學機構,以北京語言學院為基地,教學點遍布全國;教學類型增加了漢語翻譯專業;形成了以學校教育為主輔以多種教學形式的教育體系;師資隊伍不斷擴大出口;專業刊物的創辦為教學與科研提供了獲取信息的平臺(1965年,《外國留學生基礎漢語教學通訊》創刊)。(三)恢復階段(70年代初期至70年代后期)1.教學形式1973年秋季,北語開始招生,當年共接受42個國家的383名學生。2.教學規模從1972年—1977年,共接受留學生2266名。3.師資培養北京語言學院舉辦了多期時間長短不等的對外漢語教師培訓班。4.教學法此期是以聽說法為主的綜合法教學法時期,形成了一個以結構為綱兼顧傳統的綜合教學法;仍在一定程度上忽視語言的交際功能;本階段在加強語言技能訓練方面開展了一些教學試驗:如直接用漢字教語音等。5.教材1977年出版的《漢語課本》,首次結合句型教學;1980年出版的《基礎漢語課本》,是到那時為止按結構法編寫的一部最成熟的教材。(四)蓬勃發展階段(70年代未以來)1.學科地位被確認對外漢語教學學科正式誕生的標志:1983年,專家學者正式提出“對外漢語教學”的學科名稱。對外漢語教學學科地位的正式確認:1984年,教育部部長何東昌在外國留學生工作會議報告中明確指出:“多年的事實證明,對外漢語教學已發展成為一門新的學科?!?.建立了國家專門的領導管理機構1987年7月,國務院批準成立“國家對外漢語教學領導小組”,其日常工作由其常設機構“國家對外漢語教學領導小組辦公室”(簡稱“國家漢辦”)負責。3.完整的多形式的教學體系的建立(1)學歷教育本科:1978年,北京語言學院正式創辦了外國留學生四年制現代漢語本科專業,研究生:1986年,北語開始招收現代漢語專業外國碩士研究生。1999年,北京語言文化大學開始招收攻讀對外漢語教學方向博士學位的外國留學生。(2)非學歷教育:短期進修班;高級進修生;華僑中文補習學校。(3)教學規模1988年,在校留學生5245名;1997年,在校留學生43712名;2006年,全國共有來自184個國家的留學生162,695名;2007年,全國共有來自188個國家的留學生195,503名;2009年已突破23萬,現在海外學習漢語的人數至少超過4000萬。(4)HSK考試1984年開始研制,1992年,被正式確定為國家級考試。4.師資隊伍建設的重大進展(1)學歷教育1983年,北京語言學院首先開設了對外漢語本科專業。1986年,北京大學和北京語言學院開始培養對外漢語專業的碩士研究生。1997年,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建立了全國第一個對外漢語教學課程與教學論碩士專業,并獲準建立了全國第一個帶有對外漢語教學方向的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博士學位點。(2)教師培訓北京語言文化大學,1987-1998共舉辦85期漢語教師培訓班。(3)教師資格證1990年,國家教委頒布了《對外漢語教師資格審定辦法》,1996年重新修訂;2005年,對外漢語教師資格證改為“對外漢語能力證書”。5.學術團體、學術機構和科研機構1983年6月,成立“中國教育學會對外漢語教學研究會”;1986年改為“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對外漢語教學研究會”;1988年從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獨立出來,改名為“中國對外漢語教學學會”。1987年,成立了“世界漢語教學學會”。1989年,北語成立“世界漢語教學交流中心”。1984年,北語成立“語言教學研究所”,它是我國第一個對外漢語教學的專門研究機構。1987年與1992年北京語言學院先后成立了“語言信息處理研究所”和“中華文化研究所”。6.專業刊物及專業出版社《語言教學與研究》(我國第一個對外漢語教學的專業刊物,1979年發行)《世界漢語教學》《語言文字應用》《漢語學習》云南師范大學的《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上海師范大學的《對外漢語研究》專刊。出版社: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華語教學出版社7.教學法與教材教學法:引進功能法,探索結構與功能相結合的教學路子。教材:《實用漢語課本》(1981年)作業:我國對外漢語教學事業在20世紀70年代末以后的蓬勃發展階段取得了哪些成就?了解各階段的對外漢語教材,如《老乞大》《樸通事》《漢語教科書》第二節對外漢語教學

的基本概念一、第一語言和第二語言、目的語第一語言(FirstLanguage)指人們出生后首先習得的語言。多數人的第一語言是母語。第二語言(SecondLanguage)指人們在獲得第一語言之后再學習和使用的其它語言。習得第一語言之后學習的本民族語言、本國其他民族語言和外國語言都叫做第二語言。目的語目的語是被教授的語言。二、母語和外語母語母語指的是本國的或本民族的語言。(motherlanguage;nativelanguage)母語還可以指父母乃至多代以前一直沿用下來的語言。母語還可以解釋為“一個語系中作為其他語言共同起源語的語言”。(parentlanguage)如:拉丁語被認為是法語、意大利語、羅馬尼亞語等所有羅曼語的母語。外語指母語以外的外國語言。三、本族語和非本族語本族語就是語言習得者自己的民族所使用的語言。非本族語就是指本民族以外的語言,可能是外語,也可能是指本國其他民族的語言。思考和討論?思考討論1:第一語言和母語的關系?第一語言母語第一語言和母語的關系?母語缺失第一語言母語第一語言不是母語第一語言與母語等同第一語言和母語的關系:二者關系密切,通常情況下,一個人的第一語言就是他的母語,但二者也有所區別。在內涵上,第一語言指的是獲得語言的順序,而母語不完全是一個獲得語言的順序問題;在外延上,二者所指稱的對象是交叉關系;第一語言是語言學的概念,而母語則更多地牽涉到民族學問題。本族語思考討論2:第一語言和本族語的關系?第一語言與本族語分離第一語言不等同于本族語。第一語言母語本族語思考討論3:母語和本族語的關系?一般人認為,母語就是本族語。其實民族語與母語也不能完全劃等號。母語的轉用(滿族)民族語的消亡(猶太族)思考討論4:第二語言和外語的關系?第二語言外語國內別的民族的語言另一種官方語言廣義的說,二者是包含與被包含的關系。四、語言和言語語言是作為交際工具和思維工具的音義結合的符號系統。言語就是個人講話(寫作)的行為和結果。語言和言語的區別與聯系:1、語言和言語的區別:語言具有全民性,言語具有個人性語言是抽象的,言語是具體的語言是有限的,言語是無限的語言是靜態的,言語是動態的2、語言和言語的聯系:語言存在于言語之中,言語是語言的表現形式。言語依賴語言,語言對言語有強制性的規范作用。五、語言能力與語言交際能力(一)語言能力(語言知識,內在能力)指的是一個人掌握語言要素和語用規則的能力。(二)語言交際能力(外在能力)指的是一個人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它們是兩種不同性質的能力。語言能力屬于語言范疇,語言交際能力屬于言語范疇。它們的構成因素和形成過程不完全相同。(三)語言能力的構成因素1、語言要素:語音、詞匯、語法、文字等。2、語用規則:根據一定的語境(交際場合、交際對象、交際目的等),對談話內容、言語的語音形式、詞、句式以及應對方式等進行選擇的規則。(四)語言交際能力的構成因素言語技能、言語交際技能1、言語技能就是聽、說、讀、寫的技能。語言要素與言語技能:語言要素不等于言語技能,前者可以傳授(比如通過講解),而后者是不能傳授的,必須通過操練才能獲得。從語言要素到言語技能有一個轉化的過程。2、言語交際技能就是用言語進行交際的技能言語技能與言語交際技能:言語交際必須以言語技能為基礎,但是言語技能不等于言語交際技能。言語技能受語言規則的制約,保證言語的正確性;言語交際技能除了要受語言規則的制約、保證言語的正確性以外,還要受語用規則的制約,保證言語的得體性。(五)語言能力和語言交際能力中的文化因素語言既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載體,同時也是文化發展的基礎。因此,語言的詞匯系統、語法系統和語用系統中都含有一定的文化因素。人們習得一種語言,同時也就習得了這種語言中的文化因素,語言和融合在語言中的文化因素是同時習得的。由此可見,語言系統中的文化因素也是語言能力和語言交際能力的構成因素。綜上所述,一個人的語言能力屬于語言范疇,由語言知識(語言要素和語用規則)和有關的文化知識構成;一個人的語言交際能力屬于言語范疇,由言語要素、語用規則、言語技能、言語交際技能以及有關的文化知識構成。從言語要素到言語技能,從言語技能到言語交際技能,都有一個轉化過程。

語言要素:語音、詞匯、語法、文字語言能力語用規則:合作原則、禮貌原則等

言語技能:聽說讀寫(正確性)語言交際能力言語交際技能(得體性)(文化因素包含于語言能力和語言交際能力之中)

(言語范疇)(語言范疇)作業:1.對外漢語教學事業在20世紀70年代末以后的蓬勃發展階段取得哪些成就?2.“第一語言和第二語言”、“母語和外語”、“本族語和非本族語”這幾組概念之間有什么樣的關系,請詳細說明。第三節對外漢語教學的

學科性質一、學科名稱漢語教學華語教學對外漢語對外漢語教育學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對外漢語教學學科名稱1.對外漢語教學指在中國進行的針對外國人的漢語教學。1983年提出。特點:約定俗成,使用最為廣泛。中央文件、國家機構、學術團體等都正式采用這一名稱。局限性:只適用于中國;未能全面、準確地反映學科的性質。其使用有狹義廣義之分:狹義的指對本國語非漢語者的漢語第二語言教學,不包含對中國少數民族的漢語第二語言教學。廣義的指所有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教學,包括對中國少數民族的教學。2.漢語教學指世界各地的漢語教學,在國際場合使用較多。海外其它名稱:美國——“中文教學”日本、韓國——“中國語教學”東南亞國家——“華文/語教學”世界各地:“漢語教學”——“國際漢語教學”3.華語(華文)教學指面向海外華人教授漢語的教學活動。使用區域:東南亞教學對象:華裔子弟使用原因:跟“中華”對應?!叭A語教學出版社”、“華文學院”等。4.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教學特點:較為科學(精確)地指稱了本學科的內涵和性質。外延:涵蓋了第一語言以外的所有漢語教學。在中國進行的針對外國人的漢語教學;世界各地的漢語教學;我國國內少數民族的漢語教學。使用情況:多在本學科的學術論著中使用。由于其名稱太長,不上口,再加上約定俗成的原因,目前還不太可能取代“對外漢語教學”這個名稱。5.對外漢語教育學提出者:劉珣他區分“教育”和“教學”兩個概念;他認為教授外國人學習漢語應該稱為“對外漢語教育”或“對外漢語教育學”,對外漢語教育(學)應該屬于“語言教育(學)”學科。反對意見:在“對外漢語教學”作為學科形成的20多年中,對外漢語學界的專家和教師的教學和科研活動,事實上是包含了“對外漢語教育(學)”的全部內涵。將這個學科歸入“教育學”或“學科教學論“學科中去,與目前許多從事這一學科的教學人員和科研人員的學科背景相離。6.對外漢語“對外漢語”原本是教育部本科目錄上的專業名?!皩ν鉂h語”與“對外漢語教學”作為專業名稱哪一個好?北京語言大學的國家研究基地叫做“對外漢語研究中心”?!皩ν鉂h語教學”仍是本學科最常用的名稱。這一名稱由來已久,約定俗成,目前許多中央文件、國家機構、學術團體等都正式采用這一名稱。我們認為應該加強對這一學科本身的性質、任務、內涵的研究,沒有必要將過多的精力放在學科名稱的討論和爭論上。二、學科定位對外漢語教學是語言教學的一種,是應用語言學的一個分支學科。教育部學科目錄

學科目錄適用于學士、碩士、博士的學位授予與人才培養,并用于學科建設和教育統計分類等工作,在人才培養和學科建設中發揮著指導作用和規范功能。學科目錄分為學科門類、一級學科(本科教育中稱為“專業類”)和二級學科(本科專業目錄中稱為“專業”)三級。學科門類和一級學科是國家進行學位授權審核與學科管理、學位授予單位開展學位授予與人才培養工作的基本依據,二級學科是學位授予單位實施人才培養的參考依據。學科門類是對具有一定關聯學科的歸類,其設置應符合學科發展和人才培養的需要,并兼顧教育統計分類的慣例。一級學科是具有共同理論基礎或研究領域相對一致的學科集合,原則上按學科屬性進行設置。二級學科是組成一級學科的基本單元。我國先后施行過四份學科專業目錄。第一份是1983年3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四次會議決定公布、試行的《高等學校和科研機構授予博士和碩士學位的學科專業目錄(試行草案)》。第二份是1990年10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九次會議正式批準的《授予博士、碩士學位和培養研究生的學科、專業目錄》(簡稱《專業目錄》)。第三份是1997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國家教育委員會聯合發布的《授予博士、碩士學位和培養研究生的學科、專業目錄(1997年頒布)》。第四份是2011年2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審議批準的《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2011年)》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2011年)

本目錄中學科門類和一級學科的代碼分別為二位和四位阿拉伯數字。01

哲學

02

經濟學

03

法學

04

教育學

05

文學

0501中國語言文學0502外國語言文學0503新聞傳播學06

歷史學

07

理學

08

工學

09

農學

10

醫學

11

軍事學

12

管理學

13

藝術學

0501中國語言文學包括語言和文學兩個大的專業。是中國大學史上最早開設的專業之一,出現于19世紀末。20世紀80年代以后,漢語言文學專業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師范類大學出于培養中學語文教學師資的目的,一般都開設了本專業;綜合類大學中文系或文學院也普遍設有這一專業;即使是專業性較強的學校,如中國人民公安大學,也設有中文系和漢語言文學專業。按照教育部對學科門類的劃分,它主要包括8個二級學科: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漢語言文字學、文藝學、中國古典文獻學、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每個二級學科下面,又分若干個研究方向,具體到每個學校,這8個二級學科不一定都會設置碩士點;研究方向的劃分,不同院系也是根據自身的科研條件和師資力量來確立,可以說是“各自為政”。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以中國境內語言為研究重點,分析、歸納人類語言的發生學關系和內在規律。該學科可分為理論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兩大塊,理論語言學傾向于理論研究,探討特定語言的語音、詞法、句法、語義、語用的共時結構和歷史演變規律;應用語言學泛指語言學理論或方法運用在其他領域及學科而產生的應用性交叉學科,如語料庫語言學、法律語言學、教學語言學等,實用性更強。對外漢語在某些高校是應用語言學的一個分支。中國應用語言學譜系圖(趙金銘,2001)應用語言學語言教學、臨床語言學、詞典學、翻譯和風格學等

漢語教學外語教學漢語作為母語教學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對外國人漢語教學對中國少數民族漢語教學(對外漢語教學)小結:對外漢語教學學科定位對外漢語教學是語言教學的一種,是應用語言學的一個分支學科。文學(學科門類)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二級學科)語言教學對外漢語教學三、對外漢語教學的性質對外漢語教學是語言教學的一種,是一種第二語言教學,是針對外國人把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語言教學。

對外漢語教學性質的理解:1.對外漢語教學是語言教學這個性質將語言教學與語言學教學區分開來。語言教學與語言學教學的區別:教學內容:語言要素、語用規則、言語技能、言語交際技能和相關的文化知識——語言學的理論知識及語言研究方法。教學目的:語言能力與語言交際能力——語言文字應用能力、語言研究與教學能力。教學原則、教學方法與技巧等亦有不同。2.對外漢語教學是第二語言教學。這個性質將對外漢語教學與漢語作為母語的語文教學區分開來。對外漢語教學與母語教學的區別:教學起點不同:零起點——有一定基礎教學對象不同:外國學生——本國學生文化影響不同:有影響——無影響教學內容及側重點不同、教學目標、教學方法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區別。3.對外漢語教學是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這個性質將對外漢語教學與英語、法語、日語等作為第二語言的教學區分開來。兩者的聯系與區別:兩者都受第二語言教學的普遍規律的制約。不同:對外漢語教學受漢語本身規律的制約。漢語在語音、詞匯、語法特別是漢字方面有著許多自身的特點,這些特點往往成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而這些正是對外漢語教學區別于其他第二語言教學的地方。4.對外漢語教學是針對外國人的第二語言教學。這個性質將對外漢語教學與國內的少數民族的漢語教學區分開來。兩者的區別:文化的差異與沖突不同;教學對象不同等。本節小結:在諸多名稱中,對外漢語教學是約定俗成、使用最為廣泛的一個名稱。我們一般取其狹義的理解,即在國內進行的針對外國人的漢語教學。對外漢語教學的學科定位:對外漢語教學是語言教學的一種,是應用語言學的一個分支學科。對外漢語教學的性質:對外漢語教學是一種第二語言教學,是針對外國人把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語言教學。

第四節對外漢語教學的

任務和原則一、對外漢語教學的任務“對外漢語教學”的三層含義1.對外漢語教學活動或教學行為,即針對外國人把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的教學過程;2.作為一門學科的對外漢語教學學科;3.作為一項國家和民族事業的對外漢語教學事業。(一)作為教學活動的對外漢語教學的任務

通過對外漢語教學活動使外國學生能運用漢語進行不同層次的交際和交流,具備不同目的、不同領域、不同層次的漢語聽說讀寫能力和言語交際能力。簡單地說,就是我們要培養出能運用漢語進行交際的外國留學生人才。(二)作為學科的對外漢語教學的任務

主要任務是研究針對外國人把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的內容、原理、過程和方法,并以此指導教學實踐。包括兩個層面的任務:1.對外漢語教學研究研究作為第二語言的漢語本體規律;研究對外漢語教學活動的主體;研究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習得和認知規律;研究對外漢語教學理論和方法;研究對外漢語教學的基礎理論。2.對外漢語學科建設包括學科性質、學科任務、學科地位、學科結構體系、學科研究、學科人才培養、學科規劃等多個方面。(三)作為事業的對外漢語教學的任務1.采取各種可能的舉措,加快漢語的國際化趨勢。2.狠抓學科建設。3.大力培養各種層次的對外漢語專業教師,提高對外漢語教師的素質和專業水平,提升對外漢語教師的學歷層次和科研水平。4.增加對外漢語教學研究的科研投入,提升對外漢語教學學科的學術含量。5.大力研究和宣傳、推廣漢語水平考試。6.研究好對外漢語教學跟國際政治、經濟、文化發展與變化的關系。7.通過各種途徑和辦法,使對外漢語教學走出去,加快開拓在國外教授漢語的新市場。二、對外漢語教學的原則(一)教學原則的基本性質第一,時代性。第二,實踐性。第三,理論性。第四,針對性。第五,層次性。(二)教學原則的層次體系1.常規教學原則指不受或基本不受時代和教育目的的影響,或者說是多數學科多種目的的教學都應遵守的常規性的教學原則。如:因材施教、循序漸進、學以致用、鞏固性原則、啟發性原則、精講多練原則等。2。非常規教學原則——是指那些時代性較強、受教育教學目的以及學科性質和特點影響較大的教學原則。其中又分為:(1)上位教學原則(大原則或總原則):是整個教學工作和全部教學活動都應當遵守的教學原則。如工具性原則、以學生為中心原則等。(2)中位教學原則(亞原則或分原則):是部分教學工作或部分教學活動應當遵守的教學原則。如課堂教學原則、教材編寫原則等。(3)下位教學原則:也可以叫微原則或單原則,是某一項教學工作或某一個教學環節應當遵守的教學原則。如課堂練習機會均等的原則等。(3)對外漢語教學的總教學原則原則一: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體現在教學的核心關系——師生關系及“教”和“學”關系的重心取向。三種做法: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師生共為中心。為什么要“以學生為中心”:從教和學的關系上看;從內外因上看;從教學原則體系上看。應避免的誤區:以學生為中心并不是“學生中心主義”;重視“學”并不意味著可以輕視“教”。原則二:以交際能力的培養為核心的原則體現了對外漢語教學學科的根本性質和特點。把漢語交際能力的培養確立為對外漢語教學全部教學工作和教學活動的核心,并且把這一原則確立為對外漢語教學的總原則之一,這是教學原則對學科性質和特點的最高體現。對外漢語教學是一種第二語言教學和外語教學,第二語言教學和外語教學的根本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原則三:以結構、功能、文化相結合為框架的原則

這一原則體現了在學科發展方向上的理論追求。“三結合”的教學原則反映了我國學者對對外漢語教學規律的認識,同時又有很強的理論基礎。“三結合”尤其體現了對外漢語教學跨文化教學的性質。另外它還體現了對學科教學內容的總要求,昭示了對外漢語教學未來的趨勢?!叭Y合”的意思是:結構是基礎,功能是目的,文化教學要為語言教學服務。(劉珣,1997)第五節對外漢語教學的學科理論體系一、學科理論體系研究概述

呂必松《對外漢語教學概論(講義)》(1996):基礎理論、教學理論、教學法。劉珣《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2000):理論基礎、學科理論、教育實踐。趙金銘《對外漢語教學概論》(2005):對外漢語教學的學科建設體系:學科理論基礎、學科基本理論、學科應用理論、學科發展和建設。二、第二語言教學的學科理論——呂必松基礎理論(1990)語言理論:普通語言理論;特殊語言理論;文化語言學理論。語言學習理論:第二語言習得理論;中介語理論等。一般教育理論教學理論(1990)研究內容涉及整個教學過程和教學活動以及跟教學有關的各種內部和外部因素。教學法(1996)教學原則、教學方法、教學技巧呂必松學科理論體系圖學/教什么怎么學怎么教(語言理論和比較文化理論)(語言學習理論)(教學理論和教學法)(基礎理論)三、對外漢語學科建設體系——趙金銘對外漢語教學學科體系(趙,2001)對外漢語教學的學科建設體系(趙,2005)1.學科理論基礎哲學、語言學、教育學、心理學、文化學2.學科基本理論(核心)學科語言理論、語言學習理論、語言教學理論、跨文化交際理論3.學科應用理論

教學目標研究、學科課程設計、學科課程建設、教學大綱研制、課堂教學研究、研究教學技巧研究、教材編寫研究、測試理論研究、評估理論研究4.學科發展建設學科發展規劃、師資隊伍建設、教學管理研究、教育實踐研究、教學技術開發、教學資源管理、學科歷史研究、教師進修培訓學科基本理論(趙,2005)(1)學科語言理論面向對外漢語教學的語言學及分支學科研究、漢語語言學研究;(2)語言學習理論基本理論研究、對比分析、偏誤分析、中介語理論;(3)語言教學理論學科性質理論、教學原則理論、教學法理論、中國傳統教育觀;(4)跨文化教學論文化教學的地位、文化教學的內容、文化教學的原則。四、學科理論基礎對外漢語教學是一門新興的邊緣交叉學科,它吸收了語言學、心理學、教育學等學科的理論,形成了一門獨立的學科。1、語言學對外漢語教學受普通語言學理論的指導,以漢語語言學為基礎,并從其他分支領域汲取研究成果。(1)普通語言學與對外漢語教學普通語言學對語言學具有指導作用。第二語言教學法理論,都有一定的語言學基礎。對外漢語教學也離不開語言學理論的指導。2.漢語語言學與對外漢語教學對外漢語教學與漢語語言學的關系最為密切。漢語語言學的研究成果可以為第二語言教學所吸收和利用,對外漢語教學有賴于漢語本體的研究。3.語言學其他分支學科與對外漢語教學語言學的其它分支學科都能為第二語言教學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特別是心理語言學、社會語言學、應用語言學等語言學分支學科的研究成果將直接促進對外漢語教學的發展。2、教育學教育學是研究教學的一般原理和一般規律的學科。對外漢語教學與教育學之間的關系:對外漢語教學是一種教學活動,教學活動必須遵循教育學特別是教學論的一般原理和一般規律。

教育和教學的一般原理和原則對教學(包括對外漢語教學)活動的全過程和各個環節都有指導作用。教育學和教學論是外語教學法流派產生的基礎。

3、心理學心理學是研究人們獲得知識、掌握技能和發展智能的心理規律和心理機制的科學。對外漢語教學與心理學之間的關系:依據心理學的一般原理,可以更好地實現第二語言教學的目標。學習理論的研究離不開心理學的理論支持。心理學跟語言學、教育學一樣,也是外語教學法流派產生的重要基礎。4、文化學(1)文化是人類社會歷史時間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2)語言與文化的關系:語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語言是文化的主要載體

語言是文化發展的基礎語言和文化是相互依存的。(3)文化教學的地位文化教學在第二語言教學中是必不可少的,但從根本上說是屬于第二位的,是為語言教學服務的。作業:1.談談你對對外漢語的性質的認識。2.比較呂必松和趙金銘兩位專家在對外漢語教學學科體系觀點上的異同?第二章對外漢語教學

基礎論第二章學習內容第一節第二語言教學與第一語言教學第二節第二語言教學法流派第三節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的特點與難點第一節第二語言教學與

第一語言教學一、第一語言教學和第二語言教學第一語言教學(firstlanguageteaching)是指兒童習得第一語言之后有意識地繼續學習第一語言而在學校里進行的正規的課堂教學活動。第二語言教學(secondlanguageteaching)是與第一語言教學相對應的概念。它是指對已經掌握第一語言的人所進行的其他語言的教學活動,這種活動通常是在學校環境里進行的正規的教學活動。

二、第二語言教學與第一語言教學的異同(一)共同點(從教和學兩個方面來說)從教的方面來說:教學目標:都是以培養語言的交際能力為其目的。

教學環境:都需要有一定的語言環境,如學校。教學內容:都包括語音、詞匯、語法三個語言要素和語用規則、言語技能以及相關的文化知識。

教學步驟:都有預習、講解、答疑、練習和鞏固等幾個環節。教學過程:都是由易到難、由淺到深、循序漸進。教學方式:都會有實物展示、課堂提問、課堂討論等。從學的方面來說:學習目的:都是為了獲得語言的交際能力。學習方法:存在著某些相同的學習策略。學習內容:都要掌握基本的語言規律。學習過程:大體上都要經過感知、理解、模仿、記憶、鞏固和應用等階段。學習方式:都應該是有意義的學習,而不應是脫離意義的機械性操練。(二)不同點(教的方面):1.教學起點不同第一語言教學的學習者在入學時已經有一定的語言基礎第二語言教學是真正意義上的零起點的教學。2.教學環境氛圍不同第一語言教學往往是在母語的天然的語言環境氛圍中進行的,不存在語言交流上的障礙。第二語言教學缺乏良好的語言環境,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存在著語言交流障礙。3.受其它語言影響不同第一語言教學不受任何別的語言的影響,不存在語言遷移問題。第二語言教學要受第一語言或其他第二語言的遷移作用的影響。4.文化對語言教學的影響不同第二語言的學習者由于文化背景等因素的不同,會形成語言學習中的文化障礙中,甚至會引起文化沖突。在第一語言教學中,一般是不會存在文化障礙、文化沖突。5.教學對象不同第一語言教學對象為本國兒童第二語言教學對象范圍廣,以成年人為主6.教學目的和要求不同第一語言教學中教學目的和要求基本一致第二語言教學中,學習者年齡有差別,學習動機不盡相同,原有文化與目的語文化有沖突等,給第二語言教學帶來諸多困難和復雜性。這些差異導致了第二語言教學和第一語言教學在教學目的和要求方面的不同。7.教學內容及教學重點和難點不同由于教學對象不同、教學目的和要求不同,第二語言教學與第一語言教學在教學內容上有所區別。適合第一語言教學的內容不一定適合第二語言教學,同樣,適合第二語言教學的內容也不一定適合第一語言教學,因而兩類不同的教學需要兩種不同的教材。教學重點和難點上第二語言教學與第一語言教學也有很大的不同,通??梢阅玫谝徽Z言與目的語對比來確定第二語言教學的重點和難點。8.教學方法和技巧不同二者可以互相借鑒,但不能簡單地套用第二節第二語言

教學法流派教學法流派教學法流派,是指在一定的理論指導下,在教學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某一學科的教學法體系。一、語法翻譯法

(Grammar-TranslationMethod)

1.定義:又稱“傳統法”,它是以系統的語法知識教學為綱,依靠母語,通過翻譯手段,重在培養外語讀寫能力的教學法。2.產生年代和地點:起源于中世紀歐洲,是最古老的教學法,盛行于18世紀末。3.代表人物:德國語言學家奧倫多夫(H.G.Ollendorff)4.理論基礎語言學理論基礎:歷史比較語言學所有語言同出一源,語言和思維也是同一的,其語言規律(語法)也應是共同的。各種語言詞匯的差別只是發音和書寫形式的不同而已,這就是翻譯的基礎所在。心理學理論基礎:官能心理學官能心理學認為心靈的各種官能可以孤立地進行訓練。由此,語法——翻譯法把第二語言教學看成是一種特殊的智力訓練,把教學看成是發展心理的一種特殊途徑。5.主要特征:(1)教學語言:母語。(2)教學內容:系統的語法知識,分析、熟記語法規則。(3)教學手段:翻譯。句子是講授和練習的基本單位。(4)教學材料:規范書面語,外語名著、古典文學作品。(5)教學目標:閱讀領先,重視培養閱讀能力和翻譯能力的培養。6.教學過程:字母——語法(演繹法)——原文課文教學步驟:母語介紹——逐句翻譯——朗讀課文——互譯鞏固評價和影響:主要優點:(1)創建利用母語教學第二語言的經驗。

(2)學生的語法知識較為扎實。(3)注重書面語教學,學生的閱讀(翻譯)水平和能力較高。(4)教學法使用方便,不需要復雜的教具,對教師本身口語要求不高。主要缺點:(1)重視語言知識,忽視言語交際技能,尤其是聽說能力的培養,幾乎放棄了口語教學。(2)過分依賴學生的母語和翻譯的手段,無法培養用目的語思維的習慣和能力。(3)過分強調語法的重要性,教學內容枯燥乏味或深奧難解。影響:很早就被介紹到我國,我國早期的外語教學法之一,又稱傳統教學法。二、直接法(DirectMethod)1.定義:又稱“改革法”、“自然法”,是在外語教學過程不用母語、不用翻譯而直接通過目的語本身進行會話、交談、閱讀來教授外語的一種教學法。2.產生年代和地點出現于19世紀后半葉的西歐。3.代表人物德國的貝立茲、法國的古安、英國的帕默等。4.理論基礎:語言學基礎:語音學和科學的連貫語法。教育學基礎:夸美紐斯等人提出的“教育適應自然”思想??涿兰~斯在《大教學論》中還提出了許多重要的教學原則,如直觀性原則、啟發誘導原則、量力性原則、循序漸進原則、鞏固性原則,以及因材施教原則等。心理學基礎:聯想主義(語言與客觀事物之間的直接聯系)。聯想主義心理學強調語言與客觀事物之間的直接連接,直接法受其影響,對語言學習的過程也作同樣的解釋,強調詞語與客觀事物的直接聯系,而不通過母語的中介。5.主要特征:(1)直接聯系。即在語言和外界事物之間建立起直接的聯系。(2)以口語為基礎。(3)句本位。(4)以模仿為主。(5)先用直接感知語言材料,而后靠歸納的方式教授語法規則。

6.

教學過程:

展示——模仿——糾正——重復——問答

評價和影響:1.

主要優點:(1)打破了語法——翻譯法一統天下的局面,開創了一個第二語言教學的新局面;(2)注重口語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言語能力;(3)直接用目的語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用目的語思維的能力;(4)充分利用直觀教具,加深學生的感知印象。2.

主要缺點:(1)只看到第一語言習得和第二語言學習之間的共性,忽視了兩者的差異,把二者混為一談;(2)完全排斥母語,只看其消極的一面;

(3)注重建立目的語和事物之間的關系,教師的解釋不多,有時會影響到學生對目的語的理解。(如一些虛詞的用法)(4)重視感性認識,偏重經驗,過分強調模仿、重復,對學生的主動性認識不足;(5)學生的口語可能不錯,但對讀寫能力的培養不夠重視。3.影響:掀起了外語教學史上的一場改革運動,打破了語法翻譯法一統天下的局面,對以后的第二語言教學法流派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從19世紀中后期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七八十年間廣為流傳。20世紀對我國英語教學界和對外漢語教學界產生過較大影響,也稱“相對直接法”。

三、聽說法(AudiolingualMethod)1.定義:又稱“口語法”、“結構法”、“句型法”。是一種強調通過反復的句型操練培養口語聽說能力的教學法。2.產生年代和地點:20世紀四五十年代的美國。3.代表人物:弗里斯、埃比、拉多等。4.理論基礎語言學理論基礎:結構主義語言學(美國語言學家布龍菲爾德Bloomfield)布拉格音位學派結構主義語言學哥本哈根語符學派美國結構語言學派(美國描寫語言學派)美國描寫語言學派是20世紀20年代美國學者在調查美洲印第安語的基礎上逐漸形成的語言學流派。先驅是鮑厄斯,代表人物布龍菲爾德,他的《語言論》是美國結構主義語言學的奠基性著作。美國描寫語言學派主要觀點:①注重口語和共時描寫。②注重形式分析,避開意義這一因素。③在結構分析中,主要是研究分布情況和運用替代的方法。④采用直接成分分析法。他們對后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⑤建立“語素音位”。聽說法主張教語言首先是教口語,強調語法結構(句型)的操練。心理學理論基礎:行為主義心理學(1)經典行為主義理論(1913~1930)——華生(J.B.Watson)[美]在巴甫洛夫條件反射學說的基礎上創立;“黑箱作業”,主張心理學應該研究所觀察到的并能客觀地加以測量的刺激和反應;提出了著名的行為主義心理學公式:刺激(stimulate)——反應(reaction)(S——R)。意思是人類的心理活動和行為都是看到了某一種外界事物(即刺激)后所作出的反應。(2)新行為主義理論(1930~)——斯金納(B.E.Skinner)[美]在巴甫洛夫經典條件反射基礎上提出了操作性條件反射;“斯金納箱”,斯金納認為強化訓練是解釋機體學習過程的主要機制;他把教學程序歸結為:刺激——反應——強化。聽說法把第二語言的獲得看成是由“刺激——反應——強化”模式形成的一種習慣,在第二語言教學中,強調大量地接觸和實踐目的語,反復操練句型,注重學生的模仿和重復。5.主要教學原則和特點:(1)聽說領先;(2)反復實踐,養成習慣;(3)以句型為中心進行操練;(4)排斥或限制使用母語;(5)大量使用錄音、語音實驗室和視聽設備;(6)注重語言結構的對比;(7)盡力防止學生出現錯誤,及時糾錯。6.教學過程:認知——模仿——重復——變換——選擇評價和影響:主要優點:(1)強調口語,以培養聽說能力為主;(2)以句型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的中心,并建立了一套語言習慣的練習體系;

(3)充分利用對比分析的方法,找出教學的難點和重點;(4)不完全摒棄母語的運用;克服了直接法的某些片面性;(5)運用現代化視聽手段進行教學。主要缺點:(1)忽視讀寫能力的培養;(2)機械的句型操練枯燥乏味;(3)以教師為中心,用刺激——反應模式訓練學生,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4)偏重語言形式的訓練,忽視內容和意義。影響:聽說法使外語教學建立在當代科學研究成果的基礎之上,它的出現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是第二語言教學法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20世紀五六十年代風行美國和西方各國。教材《英語九百句》四、視聽法(Audio-visualapproach)1.定義:又稱“整體結構法”、“圣克盧法”。它是在聽說法的基礎上,利用視聽結合手段而形成的一種教學法。2.產生年代:20世紀50年代的法國。3.代表人物:法國的古根漢和南斯拉夫的吉布里納。4.理論基礎:語言學理論基礎:結構主義語言學心理學理論基礎:行為主義心理學;格式塔心理學。

結構主義語言學與視聽法:受結構主義語言學的影響,視聽法主張口語是第一性的,書面語是第二性的,口語領先;要對目的語進行細致的分析和描寫,并跟學生的母語進行對比;注重句型和句型操練,強調掌握完整的句子。行為主義心理學與視聽法:視聽法以行為主義心理學為指導,把第二語言的學習過程看成刺激——反應的過程,幻燈圖像、電影(視覺感受刺激)和錄音的聲音信息(聽覺感受刺激)反復作用于感官,使學生建立起條件反射。格式塔心理學格式塔心理學是西方現代心理學的主要流派之一,根據其原意也稱為完形心理學。完形即整體的意思,格式塔”(Gestalt)是德文“整體”的譯音。格式塔派認為,人的心理意識活動都是先驗的“完形”,即“具有內在規律的完整的歷程”,是先于人的經驗而存在的,是人的經驗的先決條件。人所知覺的外界事物和運動都是完形的作用。代表人物:庫爾特·考夫卡(KurtKoffka)是美籍德裔心理學家,格式塔心理學的代表人物之一。考夫卡認為,我們自然而然地觀察到的經驗,都帶有格式塔的特點,它們均屬于心物場(心理場和物理場)和同型論。如同樣一把老式的椅子在年邁的母親眼里與在時髦的兒子眼里是完全不一樣的。以心物場和同型論為格式塔的總綱,由此派生出若干亞原則,稱作組織律。在考夫卡看來,每一個人,包括兒童和未開化的人,都是依照組織律經驗到有意義的知覺場的。圖形與背景

接近性和連續性

格式塔心理學注重人對事物的整體感知,視聽法受其影響,強調真實的、具體的情景和言語活動構成一個整體,是一個完整的結構形式。視聽法特別重視語境、情景,現實的情景(幻燈等)配以自然、正常的語速的錄音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5.主要教學原則和特點:(1)口語是教學的基礎,聽說先于讀寫。(2)強調視覺感知和聽覺感知相結合。(3)語言和情景密切結合,強調通過情景操練句型,日常生活情景情景對話是教學的中心。(4)整體結構感知。(5)充分利用電化教學設備和直觀手段,排除母語和文字中介。6.教學過程:感知——理解——練習——活用。評價和影響:主要優點:(1)最大貢獻是廣泛運用現代化教學設備;(2)重視在情景中教學,強調整體感知語言的結構;(3)系統地循序漸進地安排詞匯和語法項目。主要缺點:(1)有人為地割斷口語和書面語的傾向,過分強調口語領先,忽視讀寫能力的培養;(2)過分強調整體感知,忽視了對語言結構的分解和單項訓練;(3)過分強調直觀的作用;(4)重視語言形式的模仿,忽視意義解釋。影響:20世紀70年代中期以來成為一種被廣泛采用的第二語言教學法;典型教材《NewConceptEnglish》。五、認知法(Coginitiveapproach)

1.定義:又稱“認知——符號法”,主張在第二語言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智力的作用,注重對語言規則的理解、發現和創造性的運用,目標是在聽說讀寫各方面全面掌握語言。它是作為聽說法的對立面而產生的。2.產生年代:20世紀60年代中期的美國。3.代表人物:美國心理學家卡魯爾和布魯納4.理論基礎:喬姆斯基的轉換生成語言學(語言學基礎)。皮亞杰的發生認識論(心理學基礎)。

布魯納的學生中心論(教育學基礎)。轉換生成語言學與認知法諾姆·喬姆斯基(AvramNoamChomsky,1928.12.7-)麻省理工學院語言學的榮譽退休教授。喬姆斯基的《生成語法》被認為是20世紀理論語言學研究上最偉大的貢獻。轉換生成語言學主要觀點:語言能力和語言行為;“語言習得機制”(languageacquisitiondevice,簡稱LAD);普遍語法;學習語言是充分發揮人的思維能力和天生語言能力的過程;學習語言也是一種有意識的創造性的活用過程。受轉換生成語言學理論的影響,認知法力圖在教學中最大限度地調動人的語言潛能。教師要引導學生自己發現語言規則,給學生提供活用語言規則的機會和情景,使學生能用已學過的有限規則去創造自己想要說出的話語。認知心理學與認知法讓·皮亞杰(JeanPiaget,1896—1980)瑞士心理學家,發生認識論創始人。皮亞杰主要觀點:皮亞杰的基本觀點是建構主義的認識論,他認為知識既不是客觀的東西,也不是主觀的東西,而是個體在與環境交互作用的過程中逐漸構建的結果。對于學習的看法,皮亞杰提出五個觀點:1.學習從屬于發展;2.學習是內在的,而不是外在的;3.學習是一種能動建構的過程,也是不斷調整認知結構的過程;4.語言學習是有意義的學習,而非機械的死記硬背。要通過理解掌握語言規則,進行有意義的操練;錯誤是有意義的,學習所必需的;否定是一種有意義的學習。杰羅姆·布魯納(JeromeSeymourBruner,1915—)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和教育家,當代認知心理學派和結構主義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布魯納的主要成就:(1)反對視人為知覺、概念的獲得、推理等方面的消極感受體。(2)提出許多有關心理——教育的重要觀點,認為學校教育是文明社會賴以發展智慧能力的重要工具,其主要最好地促使學生的智力發展,獲得各種優異才能。(3)倡導發現法?!鞍l現學習法”學習一門學科不僅是“學會什么”,更重要的是“學會如何學”;

“學習的過程是一個探求知識的過程”;“發現學習是教育兒童的主要手段”;用自己的頭腦親自獲得知識的一切形式”都可以稱為發現學習;“學習的方式是發現學習,學習的實質是主動地形成認知結構”。“發現學習法”應注意這樣幾個方面:思考與探索“讓我運用自己的頭腦想想看”、“讓我設身處地試試”新舊知識相容性發現學習要求兒童能夠認識新知識與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并把新知識納入自己已有的學科知識結構,使知識成為自己的。運用假設、對照他說:“在討論過程中,兒童學習怎樣構造假說多于學習怎樣檢驗假說,這就前進了一大步。……“分析與直覺相結合在發現學習中必須將分析思維和直覺思維結合起來。5.主要教學原則和特點:(1)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2)主張聽說讀寫齊頭并進,全面發展;反對聽說領先。(3)注重理解,強調有意義的學習和有意義的操練。(4)容忍學生的語言錯誤;反對有錯必糾。(5)通過母語與目的語的對比分析,確定學習的重點和難點。(6)適當使用母語。(7)廣泛運用直觀教具和電化教學手段教學過程:第一階段:語言理解老師先是以舊帶新,引導學生發現語言規則。“發現式學習”。第二階段:語言能力的培養在理解的基礎上,通過練習(有意義的練習)鞏固語言知識的理解和語言規則的運用。以大量練習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第三階段:語言的運用脫離課文內容,進行實際交際的練習。評價:主要優點:(1)最大貢獻是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論述第二語言教學,注重對學習者和學習過程的研究;(2)以學生為中心,強調發揮學習者的主觀能動性;(3)主張“發現學習”,強調有意義的學習,注重理解。主要不足:(1)認知法作為一個獨立的外語教學法體系還不夠完善,在理論和實踐上都需要進一步充實。(2)從理論上說,其一些理論基礎本身還處在形成和發展階段,如轉換生成語法如何應用到教學實踐中,還需要不斷探索。(3)從實踐上講,缺乏配套教材;該法在美國多用于教本國人學外語,教他族人學英語基本上不用此法。影響:認知法源于翻譯法并有所發展和提高,它把當代心理學的最新成果“認知學理論”運用到語言教學研究中來,首創了對學習者的研究,使外語教學法建立在更加科學的基礎上,對第二語言教學做出了貢獻。六、自覺實踐法(自學)1.定義:它是一種主張在自覺掌握一定語言理論知識基礎上,通過大量言語實踐活動達到直覺運用目的語的第二語言教學法.2.產生年代:20世紀60年代的前蘇聯.3.理論基礎:語言學基礎:前蘇聯語言學家謝爾巴院士的言語活動理論。心理學基礎:別利亞耶夫的外語教學心理學說。4.主要教學原則和特點:(1)自覺性原則。“在語言理論的指導下實踐”;起決定性作用的不是理論知識,而是大量的言語訓練。(2)實踐性原則。80%用于言語實踐;首要原則。(3)交際性原則。70年以來成為主導原則。教學活動主要是言語交際實踐,目的是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4)情景性原則。言語交際實踐應最大限度地接近真實的交際情景。(5)綜合教學為主原則。以句子為基本交際單位,包括聽說讀寫四項技能的綜合教學。(6)考慮母語原則。限制使用但不排斥母語。(7)考慮語體原則。掌握使用目的語進行真實的言語交際所需的各種語體和本領。這是交際法原則的延伸。評價:自覺實踐法是一種為矯正現代語法翻譯法——自覺對比法的弊端而提出的新改革法,它是一個比較合理的綜合性的教學法體系,繼承了語法翻譯法和直接法的合理內核,克服了二者的版面和極端之處,而且積極吸取了其他教學法流派的長處,使自身不斷發展,走向成熟。七、交際法(communicativeapproach)1.定義:又稱“意念法”“功能法”,是以語言功能項目為綱,培養在特定的社會語境中運用語言進行交際能力的一種教學法體系。2.產生年代:20世紀70年代初期經濟共同體國家,中心在英國。3.代表人物:英語語言學家威爾金斯。功能與意念:功能:指言語行為,也就是說用語言做什么。如:打招呼、感謝、道歉、詢問等。一般意念:抽象的時間和空間關系意念特殊意念:由話題決定的詞匯項目例:“請問,湖南師范大學在哪兒?”功能:詢問;一般意念:存在位置;特殊意念:大學。4.理論基礎語言學基礎:社會語言學、功能語言學社會語言學注重語言的社會功能,認為語言的社會交際功能是語言最本質的功能。這也是功能法所要達到的教學目的。功能語言學著力研究語言的各種功能。受其影響,功能法把語法看作實現語言功能的手段。心理學基礎:人本主義心理學、心理語言學。5.主要教學原則和特點:

(1)以培養交際功能為宗旨,目標是培養學生運用目的語進行交際的能力;不僅要求語言運用的正確性,還要求得體性。(2)以功能意念為綱,選取真實自然的語言材料。(3)教學過程交際化。多采用情景小組活動,課內外相結合。(4)以話語為教學的基本單位。(5)單項技能訓練和綜合性訓練相結合,綜合運用是目的。(6)對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語言錯誤有一定的容忍度,盡量鼓勵學習者的主動性和積極性。(7)強調以學生為中心,針對不同專業的學習者安排“專用語言”的教學。

(8)采用多種教學手段?!敖虒W包”:教科書、教師用書、輔導讀物、磁帶、掛圖、錄像、電影、電視等。評價和影響:1、主要優點:(1)培養學生使用語言進行交際能力;(2)從學生實際需要出發,確定學習目標;(3)教學過程交際化;(4)發展了“專用語言”教學。2、存在的主要問題:(1)如何科學地設定功能項目,還沒很地解決;(2)如何把語言結構和功能結合起來是目前遇到的最大難題,如“對不起”,作為功能,一開始就學了,但作為語法,是可能補語,一般要兩個月以后才學;(3)對學生出現錯誤采取容忍的態度。影響:交際法是迄今為止影響最大、最富有生命力的外語教學法流派,對我國外語教學和對外漢語教學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教材《Followme》練習:全班同學分成六組,分別代表一種教學流派,根據課文內容,按照各種流派的教學方法進行模擬課堂演練,再一起總結各種流派的特點。我看看皮大衣(《漢語教程》第一冊下第22課P67)(麥克和瑪麗在服裝店買大衣)售貨員:您買什么?瑪麗:我看看皮大衣。售貨員:你看看這件怎么樣?又好又便宜。麥克:是真皮的嗎?售貨員:當然是真皮的?,旣悾哼@件有一點兒長,有短一點兒的嗎?售貨員:你要深顏色的還是要淺的?瑪麗:淺的。我試試可以嗎?售貨員:可以。瑪麗:這件不大不小,正合適。顏色也很好看。生詞:可以、試、皮、大衣、又……又、真、當然、長、短、一點兒、深、淺、肥、瘦、正、合適。語法:1)太+形容詞+了。2)動詞重疊。3)“又……又。4)“一點兒”和“有(一)點兒”功能:1)不滿意;2)滿意;3)商量、請求。作業:1.聽說法和視聽法有什么不同?2.交際法的主要特點是什么?第三節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的特點與難點一、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的特點(一)語音方面(二)詞匯方面(三)語法方面(四)漢字方面(一)語音方面1.音素較少,32個。英語48個。(1)普通話元音音素:10個舌面元音7個:a[A]、o[o]、e[?]、ê[ε]、i[i]、u[u]、ü[y]、舌尖元音2個:-i(前)[]、-i(后)[]卷舌元音1個:er[?](2)普通話輔音音素:22個輔音聲母:21個鼻輔音韻尾:ng[?]2.多為單音節,大多一個漢字一個音節。漢:āyí,dàihǎi,hángshān英:Car,cheatChi/na,ma/na/ger,in/ter/na/tio/nal3.音節結構簡單,界限分明,規律性強。漢:dàtiāné(大天鵝)輔+元;輔+元+輔;元音英:Wearestudents.Car,cheat,Chi-na,in-ter-na-tio-nal4.無復輔音(輔音不相連);位置固定。漢:無復輔音。a(?。ヾa(大)kan(看)ling(零)下列輔音是用兩個字母表示一個音素,不是兩個音素的復合或連用:zh[t?]、ch[t?‘]、sh[?]、ng[?]英:

sports、English、nest.5.元音出現的頻率較高,開音節占優勢,音樂性強。開音節:以元音結尾的音節。閉音節:以輔音結尾的音節。漢:āyí(阿姨)dǎléi(打雷)duōshǎo(多少)rènxìng(任性)英:Banana、knee、car、lazy、botherBag、week、both、less、ball、bean、king、piece、manage6.聲母和韻母配合有很強的規律性?!八暮簟笔俏覈鴤鹘y語言學上的術語。是近現代漢語音韻學的概念,用以指稱近現代漢語的介音系統。四呼指開口呼(開)、合口呼(合)、齊齒呼(齊)和撮口呼(撮)。(一)開口呼是主要元音為a,o,e而沒有韻頭的韻母;(二)齊齒呼是主要元音為i和韻頭為i的韻母;(三)合口呼是主要元音為u和韻頭為u的韻母;(四)撮口呼是主要元音為ü和韻頭為ü的韻母。普通話聲韻配合簡表(二)詞匯方面1.以雙音節為主,音節少,便于記憶?;驹~匯:天;手;爺爺;走;大;我;十;很古語詞:其、之、及、亦、而已、底蘊、如此現代漢方言詞:名堂、搞、尷尬、忽悠、趕趟、溜號語詞匯一般詞匯外來詞:撲克、模特兒、芭蕾舞、、MTV、WTO行業語:正數;胚胎;電流;內科;資本;青衣隱語:平頭(一)、空工(二);洗手、掛彩2.構詞上以詞根復合法為主。單純詞:江、紅;澎湃、蒼茫、芙蓉;咖啡;猩猩

聯合型:道路、骨肉、國家

偏正型:皮鞋詞復合式

補充型:提高、車輛

動賓型:補充型合成詞主謂型:地震重疊式:姐姐、婆婆、媽媽附加式:老虎、第一;刷子、花兒3.詞綴數量少,但能產,有很強的詞性類化規律?!?子”:桌子、騙子、傻子、燕子、桃子、帽子、性子“-頭”:石頭、甜頭“-兒”:鳥兒、蓋兒“-性”:感性、硬性、創造性“-化”:綠化、大眾化4.常用詞語的使用頻率高。(三)語法方面1.層級結構關系的一致性。結構關系復合詞短語句子主謂結構眼紅眼睛紅腫眼睛紅腫了。動賓結構看病看電影看了一部電影。中補結構說明說清楚說清楚了。偏正結構火紅火一樣紅火紅的太陽。聯合結構買賣買魚和賣魚買魚的和賣魚的。2.形態變化少。

3.語序對語義表達具有重要作用。漢語語法關系的表現,一般不依靠印歐語言那樣的形成標志手段,也不依靠日語那樣的格助詞,而是在很大程度上依靠詞序的變化。相同的詞語,不同的組合排列順序,就會表現出不同的語法關系的和語義關系。例1:a.誰都認識小王。b.誰小王都認識。c.小王誰都認識。4.虛詞是重要的語法手段虛詞在語法關系和語義關系的表達中起著重要作用。例1:結構助詞“的”說話—說的話;寫字—寫的字紅色的花我的花說的話賣菜的我是昨天進的城。他昨天還是好好的。這是你的書嗎?是的,是我的書。例2:時間副詞“又”、“再”、“還”剛才又唱了一遍。——呆會兒再唱一遍。他昨天又來了。——*他明天又來了。他說他明天再來。——*他說他昨天再來。他明天還(再)來。他呆會兒還(再)唱。我叫他別唱了,他還(再)唱。“又”、“再”都可表示一件事(動作、行為、狀態)重復發生,不過“又”表示已然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