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山東聯通WCDMA(中興)網絡優化課題報告WCDMA(中興)網絡優化課題組2010年12月11日WCDMA無線網絡優化方法論課題背景目標課題組織開展情況課題工作內容課題當前成果課題后續計劃課題背景目標山東聯通WCDMA網絡經過了2009年如火如荼的建設,現在一期網絡已經由工程優化轉入運維優化。為了提高3G網絡質量、提升用戶業務感知、提高優化技能,省公司網優中心組織濟寧、泰安、臨沂、日照四個地市技術專家與中興通訊優化工程師,在濟寧實施WCDMA無線網絡優化課題。課題共分覆蓋質量優化方法、接入性能優化方法、移動和保持性能優化方法、2/3G聯合優化方法、資源利用性能優化方法、質量監控和負載調度方法六大內容。WCDMA無線網絡優化方法論WCDMA無線網絡優化方法論課題背景目標課題組織開展情況課題工作內容課題當前成果課題后續計劃WCDMA無線網絡優化方法論課題組織開展情況
1)2009年11月30日上9:20—12:40省公司召集中興公司、濟寧、日照、泰安、臨沂網優人員參加WCDMA網絡優化方法論濟寧啟動會,提出課題工作要求,討論工作實施方案,確定課題總體安排進度。2)2009年12月1日與中興共同討論總體工作實施方案及工作組織方案,為了保證專題優化工作的順利開展,將無線網絡優化方法論六大專題內容分為三組,具體分工如下:第一組:覆蓋質量優化方法與接入性能優化方法主要參與人員:梁衛國、劉良、林發玉第二組:移動和保持性能優化方法與2/3G聯合優化方法主要參與人員:郝玉震、劉立衛、王璞、申磊WCDMA無線網絡優化方法論課題組織開展情況第三組:資源利用性能優化方法與質量監控負載調度方法主要參與人員:顏廷斌、劉琰、楊青鋒綜合支持:李新文方法論匯總:湯新剛
3)2009年12月3日---2009年12月11日,課題優化具體實施階段:覆蓋質量優化、接入性能優化。通過濟寧現網弱覆蓋、越區覆蓋、導頻污染、上下行不平衡等覆蓋問題的解決,探討WCDMA網絡覆蓋質量的優化方法。4)2009年12月14日---2009年12月29日,課題優化具體實施階段:移動和保持性能優化、2/3G聯合優化。通過深入學習小區選擇與重選原理,分析小區選擇與重選參數及信令流程探討2/3G優化方法。5)2010年1月4日---2010年1月15日,課題優化具體實施階段:資源性能優化、質量監控和負載調度。WCDMA無線網絡優化方法論課題背景目標課題組織開展情況課題工作內容課題當前成果課題后續計劃WCDMA無線網絡優化方法論課題工作內容包括覆蓋質量優化、接入性能優化、切換性能優化、保持性能優化、2/3G互操作優化、數據業務優化、時延類優化、軟切換比例與底噪控制、資源受限處理等各種優化方法。總結了覆蓋增強技術、小區合并技術、全網切換參數配置等一些WCDMA網絡的優化技術??偨Y了網絡加載后對覆蓋、容量、質量的影響,并對擁塞切換等相關內容進行了驗證在整個WCDMA網絡優化流程中,我們可通過后臺KPI的優化分析定位方法,發現問題。針對KPI異常指標可對應接入類、移動保持類、2/3G互操作類、資源類、數據業務類、其他類等幾個方面。覆蓋質量優化是整個WCDMA網絡優化的基礎,對于由覆蓋原因導致的網絡問題,可根據方法論覆蓋質量的分析優化方法,進行處理。WCDMA無線網絡優化方法論課題背景目標課題組織開展情況課題工作內容課題當前成果課題后續計劃WCDMA無線網絡優化方法論數據業務優化部分接入性能優化部分移動和保持性能優化部分覆蓋質量優化部分2/3G互操作優化部分資源利用性能優化部分WCDMA無線網絡優化方法論課題當前成果—弱覆蓋區域優化方案弱覆蓋區定義:導頻信號低于全覆蓋業務(例如:VP、PS64K)的最低要求,或者剛能滿足要求區域。對于WCDMA來說,RSCP小于-95dBm的區域可定義為弱覆蓋區域。我們可以根據優化標準確定相應的質量標準,如制定CPICHRSCP的質量標準為:好(Good):CPICH_RSCP≥-85dBm一般(Fair):-95dBm≤CPICH_RSCP<-85dBm
差(Poor):CPICH_RSCP<-95dBm
弱覆蓋區域的產生原因
:導致弱覆蓋問題的常見因素有:天饋優化不到位、鄰區缺失、無線參數設置不合理、缺少主控基站、基站故障等。弱覆蓋的影響:如果導頻信號低于全覆蓋業務(例如:VP、PS64K)的最低要求,或者剛能滿足要求,但由于同頻干擾的增加,導頻信道Ec/Io不能滿足全覆蓋業務的最低要求,將導致全覆蓋業務接入困難、掉話等問題。WCDMA無線網絡優化方法論課題當前成果—弱覆蓋區域優化方案弱覆蓋區域優化方法:針對弱覆蓋產生的相應原因,弱覆蓋問題的優化方法主要有:
可以通過調整天線方向角和下傾角,增加天線掛高,更換更高增益天線等方法來優化覆蓋。在容量要求不大的情況下,可以通過增強導頻發射功率來優化覆蓋。對于相鄰基站覆蓋區不交疊部分內用戶較多或者不交疊部分較大時,應新建基站,或增加周邊基站的覆蓋范圍,使兩基站覆蓋交疊深度加大,保證一定大小的軟切換區域。對于凹地、山坡背面等引起的弱覆蓋區可用新增基站或RRU,以延伸覆蓋范圍。對于電梯井、隧道、地下車庫或地下室、高大建筑物內部的信號盲區可以利用RRU、室內分布系統、泄漏電纜、定向天線等方案來解決。WCDMA無線網絡優化方法論課題當前成果—弱覆蓋區域優化方案弱覆蓋區域優化案例1-通過功率調整解決弱覆蓋問題案例描述:濟寧吳泰閘路東段區域部分路段出現弱覆蓋現象。該區域東南方向是一個居民區,北面比較空曠,西面是一片工業園,該區域屬于典型的少站弱覆蓋區域。WCDMA無線網絡優化方法論課題當前成果—弱覆蓋區域優化方案優化調整思路:此弱覆蓋區域東邊有濟寧市圣華基站,但該基站在一群建筑物東邊,向西覆蓋受到阻擋,在該區域信號覆蓋較弱,優化調整空間不大。該區域西面路邊有吳泰閘路東首魯能光大基站,但是該位置不是基站2扇區主波瓣方向,所以在此位置信號覆蓋弱,優化調整空間不大。該區域西北方向有黃莊工業園基站,2扇區主波瓣方向覆蓋該區域,距離為800米左右。雖然距離較圣華基站遠,但是由于地面空曠,可以通過增加該站點2扇區功率以及調整下傾角等方法對弱覆蓋區域進行優化。優化調整實施:增加黃莊工業園2扇區導頻發射功率,由33dbm增加到36dbm,并將下傾角由5度調整為2度。優化調整結論:由于該弱覆蓋區域在北面是由于路徑衰耗導致的弱覆蓋,可以通過增強導頻發射功率來解決。由于發射功率的增加,會對周圍基站帶來額外干擾,所以該方法盡量不要在密集城區使用,同時增強發射功率后,要關注對其他區域的影響。WCDMA無線網絡優化方法論課題當前成果—弱覆蓋區域優化方案調整后的路測效果圖:WCDMA無線網絡優化方法論課題當前成果—弱覆蓋區域優化方案弱覆蓋區域優化案例2-通過引入信源來解決弱覆蓋
案例描述:在城區西北濟安橋路北段存在弱覆蓋的情況,該區域處于濟寧覆蓋邊緣,周圍站點較少,僅有劉堤頭一個基站,導致了該路段覆蓋較弱。優化調整思路:該路段附近只有劉堤頭基站覆蓋,弱覆蓋區距該基站較遠,信號強度較差。對該處通過調整天饋、增加功率等方式來解決弱覆蓋,效果均不理想。所以需要對該區域引入信源來進行覆蓋。優化調整實施:按照課題組需求,在如圖所示位置新增加化工廠基站。從測試結果看,增加基站后該路段的覆蓋情況得到較好的改善。路測效果對比見下圖:優化調整結論:對于該弱覆蓋區域,由于距離周圍基站都很遠,通過其他優化手段無法得到有效解決,只能通過引入信源來解決弱覆蓋。需要引入信源來解決的場景還有:1、環形布站導致導頻污染,通過其他手段無法解決時。2、規劃區域內話務過高,需要負荷分擔時。3、深度覆蓋的需要。WCDMA無線網絡優化方法論課題當前成果—弱覆蓋區域優化方案調整前后的路測效果圖:WCDMA無線網絡優化方法論課題當前成果—越區覆蓋的優化方案越區覆蓋的定義:越區覆蓋是指某些基站的覆蓋區域超過了規劃的范圍,在其他基站的覆蓋區域內形成不連續的主導區域。
越區覆蓋的產生原因
:越區覆蓋有高站越區、由于無線環境導致的越區和相鄰扇區間越區等。形成原因主要是某些站點高度大大超過周圍建筑物平均高度、無線環境中存在強反射體、天線下傾角設置不合理等。越區覆蓋的影響:越區覆蓋表現為主控小區的導頻信號過強,超過本小區的覆蓋范圍,給其他小區帶來嚴重的干擾,同時由于是某小區在其他小區的覆蓋區域內形成主導覆蓋,從而產生“島”的現象。當呼叫接入到遠離某基站而仍由該基站服務的“島”形區域上,并且在小區切換參數設置時,“島”周圍的小區沒有設置為該小區的鄰近小區,則一旦當移動臺離開該“島”時,就會立即發生掉話。而且即便是配置了鄰區,由于“島”的區域過小,也會容易造成切換不及時而掉話。WCDMA無線網絡優化方法論課題當前成果—越區覆蓋的優化方案越區覆蓋的優化方法:(1)調整天線方位角和下傾角。對于無線環境引起的越區問題,可采用使天線主瓣方向偏離地形和地貌延伸方向,并輔以天線下傾角調整來解決,城區內應避免天線指向平行于街道和水域。在相同的基站高度情況下,基站的天線下傾角越小,基站的覆蓋范圍越小。因此對于越區覆蓋的基站,適當減少下傾角,可以起到縮小基站覆蓋范圍的作用,緩解越區覆蓋的影響。(2)調整基站天線高度。適當降低越區覆蓋基站的天線高度,可以縮小基站的覆蓋范圍,越區覆蓋問題會得到相當程度的解決。但這種方法的使用可能影響周圍小區的覆蓋,高度調整不宜過大,最好與周圍天線高度相差應在正負5米之內。(3)調整小區導頻發射功率。最優的導頻發射功率設置應在保證本小區覆蓋的前提下對相鄰小區的干擾最小。WCDMA無線網絡優化方法論課題當前成果—越區覆蓋的優化方案越區覆蓋優化案例1-調整天線工程參數解決越區覆蓋
案例描述:在洸河路與科苑路路口以西路段存在越區覆蓋。如下圖:紅點處周圍主導頻信號為濟寧市郵政局基站信號,該區域距離郵政局大約在1100m左右。而濟寧市惠佳豐基站距離此600M左右,卻無法做主導小區。優化調整思路:該區域西面有匯佳豐和郵政局兩個基站,但是由于不在匯佳豐2扇區主波瓣方向(該扇區主要覆蓋周圍小區),且受建筑物遮擋嚴重,導致匯佳豐第2小區信號在此處信號較弱,不能成為主導小區。而郵政局基站第2小區可以直接對該區域進行覆蓋,成為主導頻信號。優化調整實施:調整郵政局2扇區的下傾角和方位角,將其下傾角由2度調整為5度,方位角由120度調整為130度。調整匯佳豐基站2扇區下傾角,由4度調整為2度。
優化調整結論:該處越區覆蓋是因為遠端基站扇區發出的無線信號可以直射到該區域,加之近端基站因為建筑物遮擋導致此處信號強度較弱。此場景可以通過調整越區基站的方位角和下傾角降低在越區區域的信號強度以及調整附近基站的方位角和下傾角增強在越區區域的信號強度來解決。WCDMA無線網絡優化方法論課題當前成果—越區覆蓋的優化方案越區覆蓋優化案例1-優化前后效果對比
WCDMA無線網絡優化方法論課題當前成果—越區覆蓋的優化方案越區覆蓋優化案例2-調整天線工程參數解決越區覆蓋
案例描述:在火炬路與太白路交叉口以北路段,可以接收到距離此位置2.3Km處的濟寧市金海聚基站的信號,且信號強度較強。優化調整思路:越區覆蓋區域向北是一條直的路,路兩旁建筑林立,而濟寧金海聚基站位于火炬路和金宇路路口處,該基站3扇區信號經過街道兩旁建筑物反射,信號傳播距離較遠,形成街道效應。該基站在越區區域信號較強,為避免該區域其他信號造成干擾,需要對金海聚3扇區進行調整,以消除街道效應,解決越區覆蓋問題??赏ㄟ^調整越區基站的方位角來解決街道效應。優化調整實施:調整金海聚3扇區的方位角和下傾角,方位角由240度調整為250度,下傾角由2度調整為5度。優化調整結論:街道效應又稱波導效應。當基站發出的信號的傳播方向和測量點所處街道的夾角很小的時候,接收信號的強度與普通的情況下相比會有很明顯的加強,使得平行于傳播方向的信號強度比垂直與傳播方向的信號強度高出10dB左右。所以街道效應容易造成越區覆蓋,在遇到這種情況時,我們可以通過調整天線的方位角來避免街道效應,解決越區問題。WCDMA無線網絡優化方法論課題當前成果—越區覆蓋的優化方案越區覆蓋優化案例2-優化前后效果對比
WCDMA無線網絡優化方法論課題當前成果—導頻污染的優化方案導頻污染的定義:定義一:導頻污染定義為:當某個導頻信號與最好小區信號質量差在一定范圍內(一般取5dB)并且該信號不在激活集中,就形成導頻污染,比較典型的現象就是Ec高,Ec/Io確很低。定義二:在某一點存在過多的強導頻,但卻沒有一個足夠強的主導頻。過多:4個以上強導頻:導頻的RSCP大于某一門限,判定該導頻為強導頻。沒有一個足夠強:這些導頻與最佳導頻的Ec/Io值之差小于5dB。
導頻污染的產生原因
:高站的越區覆蓋;環形布站;街道效應與強反射體等原因導致的信號畸變。導頻污染的影響:接入困難,增加呼叫失敗概率;高速數據業務呼叫失敗概率明顯增加;切換失?。蝗萘繐p失;手機耗電量大,用戶感受明顯。WCDMA無線網絡優化方法論課題當前成果—導頻污染的優化方案導頻污染的檢測手段:導頻污染的檢測手段主要以實地的路測為主,借助路測軟件來進行分析。導頻污染的優化方法
:解決導頻污染的核心思想,就是在有導頻污染的地方形成主導頻。解決或改善導頻污染的手段如下:調整天線工程參數
調換電子下傾天線調整小區的發射功率小區合并新增基站提高切換門限WCDMA無線網絡優化方法論課題當前成果—導頻污染的優化方案導頻污染優化案例1-綜合調整周圍基站天線工程參數解決導頻污染
案例描述:在濟寧市交警大隊附近路段,出現了導頻污染。該處信號強度都相差不大,導致Ec/Io較差。優化調整思路:在該路段主要由交警隊基站和華都賓館兩個基站覆蓋,另外也能接收到外經貿局1扇區以及市中區黨校3扇區的信號。該路段南端應該由交警隊1、3扇區覆蓋,但是由于天線位置較高,造成了“塔下黑”現象,若要改善該區域信號質量,需要調整交警隊1扇區來增強覆蓋。同時由于華都賓館2、3扇區的信號較強,需要降低其覆蓋。優化調整實施:交警大隊1扇區方位角和下傾角進行調整,方位角由315度調整為325度,下傾角由2度調整為5度。并對外經貿局1扇區下傾角由3度調整為7度,華都酒店2扇區由5度調至7度,3扇區由4度調至6度。優化調整結論:此路段導頻污染主要是因為周圍基站較多,加之部分基站越區,信號較為雜亂引起。此種情況下,調整一個基站的工參效果不明顯,需要確定主覆蓋小區,加強該小區信號覆蓋,并減少其他小區的覆蓋,綜合調整來達到控制導頻污染的目的。
WCDMA無線網絡優化方法論課題當前成果—導頻污染的優化方案導頻污染優化案例1-優化前后效果對比
WCDMA無線網絡優化方法論課題當前成果—導頻污染的優化方案導頻污染優化案例2-調整周圍基站導頻發射功率解決導頻污染
案例描述:在仙營路東段,存在導頻污染現象。該處存在多個導頻信號,且信號強度相差不大,各信號相互干擾從而導致該處信號質量較差。該處周圍基站到導頻污染區域距離相差不大,從而導致該區域產生導頻污染。優化調整思路:距離該區域比較近的基站主要有郵政局、市中區黨校、任城水務局基站。郵政局基站北面有五排6層樓高的建筑物阻擋,在該區域信號較弱。任城水務局基站由于高樓阻擋,在該區域接收不到該基站的信號。市中區黨?;?扇區正對該區域,但因為樓宇遮擋,雖然該處信號也較弱,但是在該區域為主導頻信號。優化調整實施:將市中區黨?;?扇區的導頻發射功率由33dbm調整為36dbm,調整后市區黨校第2小區導頻強度變為-84.15dbm,成為主導頻。優化調整結論:由于此路段屬于由于若干較弱導頻信號造成的導頻污染,周圍基站由于樓宇遮擋,調整天饋效果不明顯。在此場景下,可通過增強一個較強導頻的發射功率,達到改善導頻污染現象的目的。在優化過程中,可以兼顧調整其他導頻的天饋工程參數。WCDMA無線網絡優化方法論課題當前成果—導頻污染的優化方案導頻污染優化案例2-優化前后效果對比
WCDMA無線網絡優化方法論課題當前成果—上下行不平衡優化方案上下行不平衡的定義:上下行不平衡一般指目標覆蓋區域內,上下行對稱業務出現下行覆蓋良好而上行覆蓋受限(表現為UE的發射功率達到最大仍不能滿足上行BLER要求)或下行覆蓋受限(表現為下行專用信道碼發射功率達到最大仍不能滿足下行BLER要求)的情況。上下行不平衡的影響:上下行不平衡的覆蓋問題比較容易導致掉話。導致這類問題的常見因素有:上行干擾(比如直放站和干放等設備上下行增益設置存在問題),天饋系統問題,NodeB硬件原因等。WCDMA無線網絡優化方法論課題當前成果—上下行不平衡優化方案上下行不平衡的判斷標準:上行覆蓋受限小區是指接收信號碼功率(RSCP)大于-95dbm且Ec/Io大于-14db、UE發射功率大于10dbm的采樣點占總采樣點比例大于等于10%的小區。下行覆蓋受限小區是指RSCP大于-95dbm且Ec/Io大于-14db、BLER大于5%的采樣點占總采樣點比例大于等于10%的小區。上下行不平衡的優化方法:對于上行不平衡小區---檢查NodeB的RTWP是否異常,若是則需要解決上行干擾問題。對于下行不平衡小區---查看信道功率參數是否設置不當。比如公共導頻信道(CPICH)發射功率過大、下行專用物理信道(DPCH)的最大發射功率(MAXTXPOWER)值是否過大以及下行專用物理數據信道(DPDCH)與下行專用物理控制信道(DPCCH)的功率偏置值(OFFSET)是否過大。
WCDMA無線網絡優化方法論課題當前成果—覆蓋質量優化常用調整參數說明小區下行最大發射功率(CellMaximumTransmissionPower):小區的最大發射功率是與小區的覆蓋范圍相關的,需要根據小區的覆蓋特性進行調整,通常覆蓋越遠,小區最大發射功率越大,默認值43dBm。
PCPICH發射功率(P-CPICHPower):一般情況下,在小區邊緣P-CPICH的Ec/Io在-12dB附近,比較合理。過高浪費了功率,過低則用戶在小區邊緣時,質量得不到保證,默認值33dBm。
PSCH發射功率(PrimarySCHPower):PSCH是主同步信道,其發射功率的配置要保證小區邊緣的用戶能夠正確檢測主同步信道,在實際網絡優化時可以用戶實際的小區搜索成功情況對該信道的功率進行調整;通常由于該信道功率是相對于導頻信道,只要導頻信道功率合適,則采用默認配置就可以保證成功同步。
默認值-3dB。SSCH發射功率(SecondarySCHPower):同PSCH,默認值-4dB。FACH最大發射功率(MaximumFACHPower):該參數和該FACH上承載的數據速率大小相關,FACH承載的速率越大,則所需要的功率越大。WCDMA無線網絡優化方法論課題當前成果—多RRU小區合并技術多RRU小區合并技術介紹:所謂多RRU單小區技術,是指將一個小區的覆蓋范圍劃分成多個小覆蓋區,每一個小覆蓋區用不同的RRU及其天線進行覆蓋。下行方向上全小區(多RRU)發射,所有覆蓋區的發射信號相同;上行方向上分RRU覆蓋區接收,在各個小覆蓋區由不同的接收天線進行接收。WCDMA無線網絡優化方法論課題當前成果—多RRU小區合并技術多RRU小區合并原則多RRU小區合并需要考慮小區半徑的影響,尤其是接入了有源器件或者直放站的情況,合并小區小區半徑設置為2.5KM,相對于室分小區問題不大。只能對在同一個BBU基站下的小區進行多RRU小區合并,合并的RRU光口須連續。一塊BPC板上最多只能支持2個合并小區。一塊BPC板可以支持1(合并小區)+3(獨立小區,最多3個獨立小區)的模式。合并小區的RRU個數建議不超過3個。在選擇合并時需要綜合考慮室分覆蓋環境,建議電梯和一樓、一樓和地下室或者車庫合并等等,以減少RNC控制的切換頻度。為了避免合并后出現弱覆蓋或者室分信號泄漏問題,小區功率需要重新設計。
WCDMA無線網絡優化方法論課題當前成果—多RRU小區合并技術多RRU小區合并應用場景路測發現基站的幾個扇區的信號重合在一起,通過RF調整,難以達到效果的時候可以通過小區合并來解決問題。
在導頻污染較嚴重的地方,通過RF調整仍然無法消除,這時候,可以通過小區合并的方式來解決,假如將2個STSR站點合并成多RRU單小區站點,該處導頻個數從6個變為2個,可以有效的改善覆蓋效果。
更軟切換區太短:如果切換區太小,很容易發生切換還未完成的時候信號就變得很差,從而導致掉話,當調整觸發時間仍然無法達到效果的時候,此時如果將這兩個小區合并,就可以有效解決這種問題,減少掉話。典型的應用場景如高速、高鐵、拐角等地方。
覆蓋范圍不規則,非扇形或圓形的時候,可以通過多RRU單小區來進行靈活覆蓋。
在某些場景,由于頻繁切換,導致HSDPA等業務速率不高,通過合并小區可以有效減少小區變更率,從而提高速率。
WCDMA無線網絡優化方法論課題當前成果—多RRU小區合并技術多RRU小區合并應用案例-利用小區合并技術控制導頻數量,提升信號質量
案例描述:由于該站點采用的是雙頻集束美化天線,有GSM900的小區在這里,無法對方位角進行調整。從下圖可以看到在距離站點四百多米處的小區內,Ec/Io已經達到-7.34dB,在拐入小區后信號質量一路下降,對于距離站點四百多米處的區域,Ec/Io就達到了-7.34dB,而且還在下降,這對于這個站點的有效利用十分不利。優化調整思路:鑒于站點天饋系統無法正常調整,為了使用戶在小區內有一個良好網絡體驗,因此對站點的三個小區進行了小區合并。優化實施:將該站點的三個小區進行合并。優化結論:使用多小區合并進行網絡優化可以有效地減少問題區域的導頻數量,消除其他導頻對主導頻的干擾,提升信號質量。同時該導頻的有效覆蓋面積卻不受影響。WCDMA無線網絡優化方法論課題當前成果—多RRU小區合并技術多RRU小區合并應用案例-小區合并前后的對比
WCDMA無線網絡優化方法論數據業務優化部分接入性能優化部分移動和保持性能優化部分覆蓋質量優化部分2/3G互操作優化部分資源利用性能優化部分WCDMA無線網絡優化方法論課題當前成果—接入失敗的分析流程及優化方法接入失敗分析流程圖
WCDMA無線網絡優化方法論課題當前成果—接入失敗的分析流程及優化方法接入失敗分析案例1-小區覆蓋半徑過小導致直放站覆蓋區域無法接入案例描述:某直放站覆蓋區域手機無法接入,表現為UE發的rrcconnectionrequest消息NodeB無法收到,PMS中沒有RACH包。優化調整思路:在室內使用直放站的情況下,空中的無線信號需要經過直放站的宿主天線、饋線、無源分路器進入直放站的主機設備將信號放大,之后再經過合路器、饋線、分路器將信號輸送到覆蓋天線上。由于該站點為BBU+RRU+干放,光纖長5km??梢杂嬎鉈BU到干放的時延為:400米饋線的時延+10個無源器件的時延+干放時延+400米饋線的時延+10個無源器件的時延=600米+300米+4.5*300米+600米+300米=3150米,可知大于2500米的小區搜索半徑。優化調整實施:修改該站點小區覆蓋半徑為:5KM優化結論:由于直放站的處理時延,再加上直放站站的饋線及無源器件的時延,導致傳輸時延的增加,從而導致小區半徑縮小,當直放站和施主基站超過一定距離后,直放站覆蓋區域的用戶到施主基站事實上的距離會超過2.5km的小區半徑。從而導致無法接入,這時需要增加小區半徑到5km,如果碰到直放站級聯站點,需要考慮將小區半徑增加到10km。WCDMA無線網絡優化方法論課題當前成果—接入成功率低的優化方法對接入成功率的優化主要是從參數設置導致的接入成功率低、RRC連接失敗、RAB指派失敗三個方面來進行分析與優化總結,對于接入性能最重要的指標為系統的無線接通率。RRC與RAB連接嘗試次數與成功次數在信令流程上統計如下圖所示:WCDMA無線網絡優化方法論課題當前成果—接入成功率低的優化方法參數設置導致的接入成功率低Qqualmin,Qrxlevmin設置過高接入門限設置不合理前導功率攀升步長和重傳次數設置不合理相鄰小區設置不合理同步參數設置不合理
公共信道功率配比過低上下行專用信道初始功率過低專用信道上行初始SIR目標值設置過低小區半徑過小UE最大發射功率WCDMA無線網絡優化方法論課題當前成果—RRC連接建立問題的分析與優化RRC連接建立問題優化方法總結針對RRC連接失敗問題,從信令入手,分析與優化方法如下:
1、UE發出RRCConnectionRequest消息RNC沒有收到2、RNC收到RRC建立請求消息后下發了RRCConnectionReject消息3、RNC下發的RRCConnectionSetup消息UE沒有收到4、UE收到RRCConnectionSetup消息沒有發出RRCSetupComplete消息5、UE發出RRCSetupComplete消息RNC沒有收到WCDMA無線網絡優化方法論課題當前成果-RAB建立問題的分析與優化常見的RAB/RB建立失敗原因及優化方法:參數配置錯誤導致RNC直接拒絕RAB的建立請求
參數設置非法導致RNC直接回應RAB建立失敗在商用網絡的發生概率較小,一般是由特殊用戶的特殊操作造成的。準入拒絕
對于非HSDPA用戶,當系統資源不足時(包括功率、信道碼、Iub
傳輸資源、CE),會發生準入拒絕導致呼叫建立失敗。此時,需要檢查當前網絡負載情況、碼資源、Iub
傳輸資源、CE資源占用情況,確定是哪種資源受限導致的擁塞,并給出相應的擴容手段。WCDMA無線網絡優化方法論課題當前成果-RAB建立問題的分析與優化常見的RAB/RB建立失敗原因及優化方法:UE回應RB建立失敗造成的RAB建立失敗
UE回應RB建立失敗主要是由于用戶的錯誤行為造成,如用戶在已經有下行128K的數據業務時,收到了VP業務的RB建立請求(VP主叫或者被叫),由于終端不支持下行同時進行VP和高速PS業務,UE直接回RB建立失敗,原因是unsupportedconfiguration
。空中接口RB建立失敗造成的RAB建立失敗
RB建立命令沒有響應,導致RNC認為RB建立失敗,表現為RB建立命令沒有收到ACK或者沒有收到RB建立完成命令。這樣的情形主要出現在弱信號區,造成信號弱的原因有兩種情況,一種是UE沒有駐留在最優小區發起接入,另一種是覆蓋不好。WCDMA無線網絡優化方法論課題當前成果-接入時延優化方法CS域呼叫時延分析:CS主叫的呼叫時延,定義為主叫UE發起RRCCONNECTIONREQUEST到主叫UE收到下行直傳消息(Alerting),在流程上分為4個階段RRC連接建立過程CN信令交互過程RAB連接建立過程等待被叫Alerting過程WCDMA無線網絡優化方法論課題當前成果-接入時延優化方法PS域呼叫時延分析:PS域業務的呼叫時延,定義為UE發起RRCCONNECTIONREQUEST到UE收到下行直傳消息(ActivatePDPcontextaccept),在流程上分為4個階段RRC連接建立過程CN信令交互過程RAB連接建立過程等待CN下發PDP激活Accept過程降低接入時延的優化方法:無線覆蓋優化系統參數優化接入過程優化
WCDMA無線網絡優化方法論課題當前成果—RRC連接建立問題的分析與優化RRC連接建立問題分析案例-覆蓋差導致的接入失?。≧RC連接無法建立)
案例描述:在崇文大道上出現了接入失敗的情況,手機多次發出“RRCConnectionRequest”消息得不到響應,導致接入失敗。觀察該處Ec/Io已降至-14dB以下,初步判定該處為弱覆蓋問題導致的接入失敗。優化調整思路:在該區域主服務小區為圣地度假村第2小區(PSC:155),由于處在市區邊緣位置,可以通過調整基站的發射功率來增強覆蓋,以解決接入失敗的問題。優化調整實施:將圣地度假村第2小區導頻發射功率由33dbm調整為36dbm。調整對該區域重新進行測試,該處圣地度假村第2小區Ec/Io升至-8.6dB,該處接入失敗現象消失。優化結論:由于此處屬于由于覆蓋差造成的接入失敗??赏ㄟ^增強覆蓋來解決呼叫接入失敗問題。WCDMA無線網絡優化方法論課題當前成果—RRC連接建立問題的分析與優化RRC連接建立問題分析案例-優化前后對比
WCDMA無線網絡優化方法論課題當前成果—接入類相關參數說明隨機接入參數:有效簽名(AvailableSignature)PRACH有效子信道號(PRACHAvailableSubchannelNumber)PRACH有效的擴頻因子(PRACHAvailableSF)PRACH前綴擾碼(PRACH
PreambleScramblingCode)PRACH動態持久級初始值(InitialDynamicPersistenceLevel)尋呼參數:CS域不連續接收循環長度系數(CSDomainDRXCycleLengthCoefficient)PS域不連續接收循環長度系數(PSDomainDRXCycleLengthCoefficient)UTRAN不連續接收循環長度系數(UTRANDRXCycleLengthCoefficient)一個PICH幀中包含的尋呼指示的數目(NumberofPagingIndicatorsperPICHFrame)一條尋呼消息需要發送的次數(SendingTimesofPagingMessage)PCH發射功率(PCHPower)PICH的發射功率(PICHPower)WCDMA無線網絡優化方法論課題當前成果—接入類相關參數說明UE呼叫建立參數:
UE發送RRCCONNECTIONSETUPREQUEST消息后的等待時間(T300)RRCCONNECTIONSETUPREQUEST消息的最大重傳次數(N300)空閑模式下等待L1的同步指示的時間(T312inIdleMode)空閑模式下從L1連續收到的同步指示的數目(N312inIdleMode)連接模式下等待L1的同步指示的時間(T312inConnectedMode)連接模式下從L1連續收到的同步指示的數目(N312inConnectedMode)CELL_DCH狀態已建立的DPCCH信道失去同步后的等待時間(T313)從L1連續收到的失步指示的最大數目(N313)WCDMA無線網絡優化方法論數據業務優化部分接入性能優化部分移動和保持性能優化部分覆蓋質量優化部分2/3G互操作優化部分資源利用性能優化部分WCDMA無線網絡優化方法論課題當前成果—移動和保持性能優化方法切換不及時現象:針尖效應和拐角效應針尖效應:源小區Ec/Io快速下降后一段時間后上升,目標小區出現短時間的陡升。拐角效應:源小區Ec/Io陡降,目標小區Ec/Io陡升(即突然出現就是很高的值)
WCDMA無線網絡優化方法論課題當前成果—移動和保持性能優化方法頻內切換基本原理頻內切換都是基于測量的切換,頻內測量包括激活集測量、監測集測量、檢測集測量,頻內切換的原理是基于測量得到的事件執行相應的動作。1A事件
增大R1a或減小H1a都會增加觸發1A事件的概率,反之則減小1A事件觸發的概率。
1B事件
減小R1b或減小H1b都會增加觸發1B事件的概率,反之則減小1b事件觸發的概率。1C事件減小H1c都會增加觸發1C事件的概率,反之則減小1c事件觸發的概率。
WCDMA無線網絡優化方法論課題當前成果—移動和保持性能優化方法頻間切換基本原理2A事件:最好載頻發生改變;該事件用于RNC進行頻間切換的判決。UE測量并上報該事件是需要啟動壓縮模式的。2B事件:工作載頻質量低于一個門限且非工作載頻質量高于一個門限;該事件用于RNC進行頻間切換的判決。UE測量并上報該事件是需要啟動壓縮模式的。2C事件:非工作載頻質量高于一個門限;該事件用于RNC進行頻間切換的判決。UE測量并上報該事件是需要啟動壓縮模式的。2D事件:工作載頻質量低于一個門限;該事件是測量當前使用載頻的信號質量,無需啟動壓模;但是該事件是用于啟動壓模進行2A/2B/2C測量的觸發事件。2E事件:非工作載頻質量低于一個門限;該事件用于判斷非工作載頻的信號質量,可作為觸發系統間切換的觸發事件2F事件:工作載頻質量高于一個門限;該事件是測量當前使用載頻的信號質量,無需啟動壓模;但是該事件是當前已啟動壓模執行2A/2B/2C測量時用于關閉壓模的觸發事件。WCDMA無線網絡優化方法論課題當前成果—移動和保持性能優化方法軟切換失敗的分析:軟切換失敗的主要因素有
如下幾種:鄰區漏配切換不及時乒乓切換設備異常軟切換優化的幾種常有優化方法:增加漏配鄰區調整切換相關參數調整天饋參數處理設備告警WCDMA無線網絡優化方法論課題當前成果—移動和保持性能優化方法切換失敗優化案例:拐角效應導致切換不及時案例描述:根據用戶反映,在如意科技大廈電梯內出現掉話。隨后對該處進行測試,在電梯關閉開啟時確實存在掉話現場。優化調整思路:電梯掉話出現的主要原因為鄰區未配、切換不及時等。在掉話電梯做長呼進行反復測試,發現掉話點出現在由電梯外進入電梯,關門瞬間。而通過測試發現掉話前后兩小區已互配為鄰區,因此掉話的原因初步判斷為切換不及時導致。優化實施:將目標小區的偏移量由原來的0dB調整為4dB。優化調整結論:在電梯、拐角等信號變化陡峭的區域,常因為切換不及時而導致掉話。如在調整天饋無法解決的情況下,可通過調整小區偏移量而達到優化目的。根據近期調整的幾個室分站點來看,針對電梯內切換不及時情況,通常將小區偏移量調整為4dB或5dB效果較為理想。
WCDMA無線網絡優化方法論課題當前成果—移動和保持性能優化方法切換失敗優化案例:優化前后對比WCDMA無線網絡優化方法論課題當前成果—移動和保持性能優化方法掉話的定義:路測指標的掉話定義:從UE側記錄的空口信令上看,在通話過程(連接狀態下)中,如果空口的消息,滿足以下三個條件的任何一個,則判斷為掉話:沒有收到RRC釋放消息,但UE狀態由連接態(CELL_DCH)轉移到空閑態(IDLE)。收到RRCRelease消息且釋放的原因值為NotNormal。收到CCDisconnect,CCReleaseComplete,CCRelease三條消息中的任何一條,而且釋放的原因為NotNormalClearing或者NotNormal,Unspecified。網管統計指標掉話的定義:廣義的掉話包含CN和UTRAN的掉話率,UTRAN側掉話主要包括兩個方面:業務建立成功后,RNC向CN發送RABRELEASEREQUEST消息。業務建立成功后,RNC向CN發送IURELEASEREQUEST消息,其后收到CN發送的IURELEASECOMMAND。WCDMA無線網絡優化方法論課題當前成果—移動和保持性能優化方法掉話類指標的分析流程:WCDMA無線網絡優化方法論課題當前成果—移動和保持性能優化方法
常見掉話問題及解決方案:無線覆蓋不好導致掉話:我們可利用CNA觀察掉話點處最好小區的RSCP和Ec/Io,如果兩者都很低,可以判斷為是覆蓋問題導致的掉話。解決方案:增加站點、調整天線的工程參數(天線高度、下傾角、方位角)或者通過調整導頻發射功率、更換增益更高的天線、增加塔放。鄰區漏配導致掉話:鄰區漏配可分為同頻鄰區漏配、異頻鄰區漏配、異系統鄰區漏配。解決方案:隨著用戶的增多,可以通過NCOS工具,主動對檢測集鄰區進行檢查。切換導致掉話
:系統內軟切換導致掉話主要是由于切換不及時或者乒乓切換導致。解決方案:針對切換不及時可通過RF優化手段調整天線方位角、調整小區功率將切換區轉移,使得切換時可以讓UE執行完必要的激活集更新過程。也可通過調整切換參數來進行優化,優化切換參數的主要思路是通過調整切換事件報告門限,切換觸發時間,小區偏置等參數來優化切換的執行速度和范圍,從而改善切換性能。如增大1A或1B滿足事件質量標準的報告范圍,使得1A事件更容易發生,而1B事件更難發生,盡量避免產生拐角效應與針尖效應。針對乒乓切換,可以調整天線使覆蓋區域形成主導小區,也可以調整切換參數減少乒乓的發生等方法來進行。WCDMA無線網絡優化方法論課題當前成果—移動和保持性能優化方法
掉話問題優化案例-信號跳變引起掉話案例描述:測試過程中發現存在一種掉話,掉話前信號迅速衰弱,導致無線流程未走完導致失敗。優化調整思路:判決準則主要通過測量報告來看,由于Ec/No和RSCP都急速降低,導致激活集更新的消息在老的鏈路上無法下發。主要的對抗方法是用快配置參數,調整1A的各種參數,使其更加容易觸發。對于某些特別容易快衰落的切換區太小的的小區組,可以用調整小區個體偏移(CIO)的方法,這個參數可以配置在特定的目標小區組之間,設置越大可以使切換區擴大,切換越容易發生,實踐證明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相關1a的參數有關于觸發時間的,觸發門限,觸發遲滯,CIO,權值等等.需要根據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比如高速公路上的快速衰落,可能就是要縮短1a判決的觸發時間,或者提高門限,比如大樓轉彎地方的快速衰落,可能使用CIO就比較方便。優化調整實施:修改小區CIO由0dB至3dB。優化結論:通過切換參數的調整,可以有效的解決信號跳變(切換不及時)導致的掉話問題。WCDMA無線網絡優化方法論數據業務優化部分接入性能優化部分移動和保持性能優化部分覆蓋質量優化部分2/3G互操作優化部分資源利用性能優化部分WCDMA無線網絡優化方法論課題當前成果—數據業務優化方法
PS業務主要包括FTP,HTTP等業務,多數業務會使用TCP協議,TCP協議本身在某種情況下就會有重傳現象;而重傳就會對速率有比較大的影響;如果參數設置不合理,或者在傳輸過程中出現錯包、丟包,均有可能導致數據的速率下降。數據傳輸的優化涉及諸多網元(如下圖所示),在定位問題時需要針對不同的接口進行逐步判斷。本次只介紹數據業務的普通判斷方法。WCDMA無線網絡優化方法論課題當前成果—數據業務優化方法設備故障的排查出現問題以后,首先查看是否有告警。RAN側查NodeB、RNC的告警,CN側查SGSN、GGSN、LANSWITCH、ROUTER和FIREWALL等網元的告警。時鐘異常告警、傳輸誤碼、傳輸閃斷等設備異常等告警均有可能影響數傳。設備故障排查還包括終端設備故障排查,對于數據業務,終端性能往往決定性作用,因此需要系統的對測試使用的問題終端進行檢查,必要時更換終端重復測試來解決。終端能力核查終端所涉及的項目有:設備的能力級、數據卡簽約速率、數據卡終端設置等。其中PS終端的能力信息,可通過UE上報的相關信令來看:如下圖,可確認終端支持2ms。WCDMA無線網絡優化方法論檢查Iub接口是否影響數據業務吞吐率
Iub接口傳輸誤碼、時延抖動,以及Iub帶寬相關問題,都會影響到數據業務傳輸性能。(1)傳輸誤碼和時延抖動可從傳輸相關告警、時鐘異常告警,來確認是否存在問題。(2)Iub帶寬問題檢查是否出現Iub擁塞,方法:RNC探針、NodeBPM查詢;關于IuB帶寬的性能查詢關聯日志中看異常記錄。課題當前成果—數據業務優化方法WCDMA無線網絡優化方法論課題當前成果—數據業務優化方法通過操作類對比與分析判斷操作類對比和分析的目的是通過對比分析,排查問題可能發生的網元,區分問題發生在核心網或業務軟件,還是接入網的問題。進行對比的操作如:更換USIM卡、手機/數據卡、PC;更換網頁、網關、業務模式;更換共服務器下其他的網絡,如上2G或者其他的3G網絡。WCDMA無線網絡優化方法論課題當前成果—數據業務優化方法WCDMA無線網絡優化方法論課題當前成果—數據業務優化方法
數據業務優化案例-HSDPA速率偏低案例描述:根據單站測試人員反饋,新開基站鄒城小張莊的HSDPA下載速率偏低,最高吞吐率在3.5Mbps左右。優化調整分析:通過相關了解,發現該站點由于為新開站,沒有與周圍站點互配鄰區,因此存在較為嚴重的干擾。對兩個站點互配鄰區后,發現CQI有了較大程度的提高,HSDPA的最高吞吐率也提高到4.5Mbps。由于在CQI很好的情況下,該下載速率仍是偏低,所以又重新進行其他問題的排查。通過進一步排查發現當小區沒有HSDPA下載時,ping100包結果為:無一丟包。當小區有HSDPA的下載時,ping100包結果為:丟包3到8個不等。因此,初步判斷,Iub口存在丟包現象,需要針對傳輸進行檢查。優化調整實施:對傳輸進行檢查整改,HSDPA下載恢復正常。優化調整總結:影響該站點HSDPA下載速率涉及到了兩個因素,信號質量與Iub口傳輸,需要分開逐步查詢。WCDMA無線網絡優化方法論數據業務優化部分接入性能優化部分移動和保持性能優化部分覆蓋質量優化部分2/3G互操作優化部分資源利用性能優化部分WCDMA無線網絡優化方法論課題當前成果—2G/3G聯合優化方案系統間切換優化系統間切換是指UE從WCDMA系統切換到GSM系統。系統間切換的目的一個是保證業務的連續性,另一個目的是做負荷分擔。保證業務連續性是基于系統間測量的切換,系統間切換做負荷分擔是基于同覆蓋或包含關系的盲切。系統間切換主要相關事件有:2D:當前載頻的信號質量低于某個門限值,啟動壓縮模式,進行異系統測量。2F:當前載頻的信號質量高于某個門限值,關閉壓縮模式,停止異系統測量。3A:WCDMA網絡的信號質量低于某一門限,而GSM的估計質量高于某一門限,進行系統間切換的判決。WCDMA無線網絡優化方法論課題當前成果—2G/3G聯合優化方案系統間切換優化系統間切換流程:如下圖所示,Ec_f2為UMTS小區的信號接收電平,UMTSf1小區和GSM小區為鄰接小區。WCDMA無線網絡優化方法論課題當前成果—2G/3G聯合優化方案系統間切換流程手機初始駐留在UMTSf1小區,當f1小區信號電平降低滿足2D事件門限后手機上報2D事件,RNC通過測量控制命令更新測量事件信息,同時要求UE開啟壓縮模式進行系統間測量。手機開啟系統間測量測量GSM小區信號電平,但UMTSf1小區信號由弱變強滿足2F門限后,手機上報2F事件,RNC通過測量控制命令更新測量事件信息,同時要求UE關閉壓縮模式。UMTSf1小區信號電平再次降低,滿足2D事件門限后手機上報2D事件,RNC通過測量控制命令更新測量事件信息,同時要求UE開啟壓縮模式進行系統間測量。UMTSf1小區信號繼續變弱,GSM小區信號變強,當滿足3A事件門限后手機上報3A事件,若GSM小區有建立業務的相應資源則RNC判決UE執行系統間切換。WCDMA無線網絡優化方法論課題當前成果—2G/3G聯合優化方案對于系統間切換的優化,主要是從鄰區和參數上進行優化。針對不同的無線環境,使用不同的切換參數。由于中興在切換參數的設計上采用了三級索引方式(見下圖)。如果想對某個小區的切換參數進行修改,需要新增一套全網參數切換參數,在該小區通過索引來實現。具體的新增整套全網參數的方法請參考方法論。WCDMA無線網絡優化方法論課題當前成果—2G/3G聯合優化方案小區選擇與小區重選的原理:小區選擇的判斷準則(S準則):如果滿足S準則,則UE認為此小區即為一個suitablecell。駐留下來,并讀其他所需要的系統信息。小區重選的判斷準則(R準則):UE將所有符合小區選擇S標準的小區按R值進行排隊,最好的小區具有最高R值。如果在Treselection的時間間隔內新小區的排隊級別都在服務小區之上,并且UE已在當前服務小區駐留超過1s,UE將重新選擇這個新小區。
WCDMA無線網絡優化方法論課題當前成果—2G/3G聯合優化方案3G到2G小區重選示例說明參數名參數設置SsearchRAT4Qrxlevmin-115Qqualmin-18Qhyst1s10Treselections1Qoffset1s,n0測量過程:SsearchRAT設置4dB,Qqualmin(小區的質量最小需求級)設置為-18,即得Squalmeas<=Qqualmin+SsearchRAT即Squalmeas<=-18+4=-14dB因此,系統間測量門限為-14dB,即服務小區Ec/Io低于-14dB時將發生頻內測量。小區重選過程:因為Rs=Qmeas(s)+Ohyst,Rn=Qmeas(n)-Qoffset,所以Qmeas(2G,n)-Qoffset>Qmeas(s)+Ohyst
,目前Qoffset1s,n設置為0,Qhyst1s設置為10,即Qmeas(2G,n)-Qmeas(3G,s)>10dB時重選至2G小區。
結論:通過上表的參數設置可得,服務小區Ec/Io低于-14dB的時候,UE開始進行異系統間測量,當目標2G小區比3G小區高10dB,在持續1s的時間后,將發生到2G的小區重選。WCDMA無線網絡優化方法論課題當前成果—2G/3G聯合優化方案2G/3G小區重選優化案例:案例描述:在城郊劉堤頭基站西側,3G信號較弱的情況下,仍不能重選至2G網絡。在呼叫過程中,由于3G信號較弱,經常出現接入失敗的情況。優化調整思路:網優人員現場對該區域進行測試,發現該處存在重選遲緩問題,3G信號很差以后相當一段時間才重選至2G網絡。首先對該處異系統鄰區進行檢查,未發現問題。遂對其系統間重選參數進行檢查。檢查發現該處3G基站劉堤頭第3小區小區重選的系統間測量門限(Ssearchrat)被設置為0dB。該參數配置的越大,越容易觸發對系統間鄰區的測量,配置的越小,越不容易觸發對系統間鄰區的測量。配置為0后,導致3G向2G重選困難。優化調整實施:將劉堤頭第3小區的重選門限調整為4dB后,重選正常。優化調整結論:系統間重選問題,在排除了鄰區問題后,一般考慮是由于參數配置引起。通過參數調整可以很好的解決重選遲滯與乒乓重選問題。WCDMA無線網絡優化方法論課題當前成果—2G/3G聯合優化方案2G/3G小區重選優化案例-優化調整前后對比WCDMA無線網絡優化方法論課題當前成果—2G/3G聯合優化方案2G/3G系統間切換優化案例:案例描述:DT測試過程中發現黃屯駕校3G基站北側區域,在W信號很弱的情況下,仍舊無法向2G鄰區切換,從而導致切換失敗,3G側出現掉話。優化調整思路:對切換失敗位置點進行分析,發現該處RSCP已降至-118dBm,Ec/Io也已降至-19.6dB強度均已變的很差,早已達到3G向2G切換的條件,但是未執行切換。從后臺檢查2G鄰區黃屯-1(小區號為37271,頻點97,bsic為16),鄰區存在,說明不是鄰區問題導致的切換失敗。觀察該處切換前信令,發現2D與3A事件均已上報,但是得不到系統回應,從而導致切換失敗。需要繼續跟蹤核心網側和2GBSC側的問題。優化調整實施:在確定問題后,我們在MOTOBSC側將interratenabled參數值由0改為3后。修改后,重新進行測試,系統間切換正常。優化調整結論:系對于3G向2G重選問題,在排除了鄰區配置問題后,可根據信令進行分析,確認問題在信令流程上的失敗點。檢查核心網側與RNC、BSC等參數配置,初期異系統互操作失敗,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參數設置問題。WCDMA無線網絡優化方法論課題當前成果—2G/3G聯合優化方案2G/3G系統間切換優化案例-優化調整前后對比WCDMA無線網絡優化方法論課題當前成果—2/3G聯合優化方法2/3G聯合優化方法:在WCDMA網絡邊緣避免雙模終端WCDMA到GSM/GPRS重選過多、重選失敗等問題
解決方案:1.解決辦法就是要合理設置異系統小區重選參數,如參數SsearchRAT,該參數設置過低,就可能導致WCDMA到GSM/GPRS重選不及時,導致重選失敗,但也不能設置太高,否則會使某些地點的用戶過早重選到GSM/GPRS網絡或發生系統間的乒乓重選,不符合優選3G策略。所以需要合理設置系統間小區重選參數2.合理設置重選重選門限及選擇重選邊緣,降低系統間重選概率,從而使系統尋呼成功率得到提高。WCDMA、GSM/GPRS兩系統間小區重選判決門限如WCDMA參數SsearchRAT和GSM/GPRS參數FDD_Qmin之間需要拉開4dB以上的距離;WCDMA的網絡重選邊緣不要建于人口密集區,以降低WCDMA、GSM/GPRS間小區重選的概率,同時也減少了系統間的信令交互,節省了空口資源,終端更加省電;在系統重選后的位置區和路由區更新期間,終端作為主叫則呼出受限,作為被叫則呼入受限,所以降低系統間重選概率可相應提高系統尋呼成功率。3.3G和2G網絡相互配合,目標SGSN與源SGSN聯系。如果源SGSN和目標SGSN都支持3G,則采用GTPV1;如果2GSGSN不支持3G,則采用GTPV0。在這種情況下,某些服務可能會被降級,如2GSGSN會將它不能處理的PDPContexts降級。WCDMA無線網絡優化方法論數據業務優化部分接入性能優化部分移動和保持性能優化部分覆蓋質量優化部分2/3G互操作優化部分資源利用性能優化部分WCDMA無線網絡優化方法論課題當前成果—資源利用性能優化方法軟切換比例控制:引起軟切換比例過高的原因主要是參數設置不合理與切換帶設置不合理。參數調政策略:當保證移動性優先時,配置保證更容易的軟切換加和更難的軟切換去,使終端駐留在宏分集的時間更長。當節省資源優先時,配置相對較難的軟切換加和相對容易的軟切換去,減少處于宏分集的終端規模和時間。軟切換區調整策略:可以調整天線工程參數或者調整導頻發射功率等來控制覆蓋范圍,減小軟切換區。同時應將天線主瓣方向對著話務密集區,盡量避免軟切換帶與話務密集區重合。同時,軟切換區域的調整應避免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山西大同大學《體育組織行為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江蘇省揚州市廣陵區揚州中學2025屆高考壓軸卷英語試題含解析
- 周口市2024-2025學年三下數學期末學業質量監測模擬試題含解析
- 中山職業技術學院《中國古代文學》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浙江省慈溪市達標名校2025屆初三第二次聯考自選模塊試題含解析
- 湖南省婁底市雙峰縣2025年初三省重點高中三校聯考語文試題試卷含解析
- 益陽職業技術學院《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英語》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寧夏理工學院《英語視聽說1》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南京中醫藥大學《多聲部音樂分析與習作3》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長江大學《燃料電池汽車技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完整版)鋼琴五線譜(A4打印)
- (新版)一級煙草專賣管理師理論考試題庫(含答案)
- (完整word)2019注冊消防工程師繼續教育三科試習題及答案
- 邁瑞公司中文簡介
- 低血糖昏迷搶救預案及流程
- 從專業走向管理
- 2022年中國礦業權評估新準則
- 抵押物清單(標準樣本)
- 《物聯網》課件第4章-物聯網通信技術
- 電動叉車控制器電路圖大全
- 福建省水文地質圖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