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語文
之
詩歌詩歌定義廣義:詩是文學、藝術的通稱。西方的詩學,不僅指詩歌理論,而是包含美學、文學、藝術等多種形式的理論體系。狹義:即我們通常所說的詩歌何其芳《關于寫詩與讀詩》:詩是一種最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樣式,它飽和著豐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來表現,而且在精煉與和諧的程度上,特別是在節奏的鮮明上,它的語言有別于散文的語言。”詩歌是一種語詞凝煉、結構跳躍、富有節奏和韻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達思想感情的文學樣式。節奏美、語言美、意境美、含蓄美節奏美、語言美、意境美、含蓄美節奏是詩歌的第一要素美國詩人威廉斯的詩《便條》《便條》
我吃了
放在
冰箱里的
梅子
它們
大概是你
留著
早餐吃的
請原諒
它們太可口了
那么甜
又那么涼
《便條》“我吃了放在冰箱里的梅子。它們大概是你留著當早餐吃的。請原諒,它們太可口了,那么甜,又那么涼。”
它是美國詩人威廉斯的游戲之作,將一張便條分行書寫而為詩。完全憑直感,具有口語化傾向和隨意、輕盈的特質,是卸掉詩歌眾多的承載之后出現的現代詩歌的一種小傾向。也可以視為現代詩人的一種語言練習,就象幾筆潦草的素描。THISISJUSTTOSAY——byWilliamCarlosWilliamsIhaveeatentheplumsthatwereintheiceboxandwhichyouwereprobablysavingforbreakfastforgivemetheyweredeliciousesosweetsocold詩歌詩歌的起源、發展、源流;古典詩歌的藝術特征;新詩的發展與藝術探索。先秦詩歌。漢樂府詩與五言詩。魏晉南北朝詩歌。唐詩。新詩。一、詩歌的起源詩歌的起源:文學發源于文字產生以前的上古時期。口頭文學(傳說時期的文學)。上古歌謠、神話、歷史傳說。神話傳說成為后世敘事性文學(小說和戲劇)的源頭。詩歌的源頭是上古歌謠。書面文學(有文字記載的文學)。漢字的出現和詩歌的出現。上古歌謠:神農時期的《蠟辭》:土反其宅,水歸其壑,昆蟲毋作,草木歸其澤!《周易》中《中孚·六三》:得敵,或鼓、或罷、或泣、或歌。《吳越春秋》卷九《彈歌》:斷竹、續竹,飛土,逐肉。上古歌謠內容:對外是與敵人作戰,對內是生產勞動。《左傳》成公十三年:“國之大事,在祀與戎。”上古歌謠主要特征:原始歌謠大都采用二言形式,這是因為上古勞動動作簡單,勞動節奏短促、鮮明,因而伴隨勞動產生的詩歌節奏自然也不復雜。另外,上古漢語都是單音節詞,兩個單音節詞組合是最初的句子,這種句子的產生與上古人的思維方式和語言能力直接相關。從表聲的歌謠到表意的詩歌:《淮南子》:今夫舉大木者,前呼‘邪許’,后亦應之。此舉重勸力之歌也。●《呂氏春秋·音初篇》:禹行功,見涂山氏之女。禹未之遇,而巡省南土。涂山氏之女,乃令其妾候禹于涂。女乃作歌。歌曰:候人猗兮。●《吳越春秋》卷九《彈歌》:斷竹,續竹。飛土,逐宍(肉)。書面文學,有文字記載的文學。漢字的出現,甲骨卜辭、商青銅器銘文——書面文學的萌芽,西周末年鐘鼎銘文——有文學因素的文學文本出現。詩歌是最早的文學形式之一,在很長的歷史時期里,詩與音樂、舞蹈結合在一起的。《禮記·樂記》:“詩,言其志也;歌,詠其聲也;舞,動其容也。”詩經中的作品都是樂歌,其中的頌詩更是祭祀用的歌舞曲。二、中國古代詩歌的發展先秦詩歌:《詩經》、《楚辭》作為詩歌奠基之作的出現,開創了古代文學寫實和浪漫兩大源頭。源頭:上古歌謠,二言為主;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多為四言詩;第一位偉大的詩人屈原及其代表作《離騷》,雜言詩.《詩經》《詩經》是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先秦時通稱“詩”或“詩三百”(“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到了漢代奉為經典,稱作《詩經》。成書于春秋時代,共收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的詩歌三百零五篇。另有笙詩六篇,有目無辭。《詩經》各篇都可以合樂歌唱。《詩經》成書●采詩說班固《漢書·食貨志》:“孟春之月,群居者將散,行人振木鐸徇于路以采詩,獻之太師,比其音律,以聞于天子。”何休《公羊傳注》:“男年六十、女年五十無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間求詩。鄉移于邑,邑移于國,國以聞于天子。”●獻詩說《國語·周語上》:“天子聽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獻詩,瞽獻曲,史獻書”。★統治者采詩、獻詩,目的在于“王者所以觀風俗,知得失,自考正也。”(《漢書·藝文志》)●“刪詩”說《論語·子罕》:孔子曰:“吾自衛返魯,然后樂正,雅、頌各得其所”。《史記·孔子世家》:“古者《詩》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禮義,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厲之缺……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孔子對“詩”作過“正樂”的工作,甚至也可能對“詩”的內容和文字有些加工整理。《詩經》的傳授:四家詩(齊魯韓毛)齊·轅固魯·申培燕·韓嬰趙·毛萇★齊魯韓三家武帝時已立學官,毛詩晚出,未得立。毛氏說詩,事實多聯系《左傳》,訓詁多同于《爾雅》,稱為古文,其余三家則稱今文。東漢末年,儒學大師鄭玄為毛詩作箋,學習毛詩之人漸多。后三家詩亡,獨毛詩大行于世。詩經“六義”
風、雅、頌(體裁)
賦、比、興(手法)風。是不同地區的地方音樂。《風》詩是從周南、召南、邶、鄘、衛、王、鄭、齊、魏、唐、秦、陳、鄶、曹、豳等15個地區采集上來的土風歌謠。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檜hui.gui.自鄶kuai以下雅。是周王朝直轄地區的音樂,即所謂正聲雅樂。《雅》詩是宮廷宴享或朝會時的樂歌,按音樂的不同又分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除《小雅》中有少量民歌外,大部分是貴族文人的作品。頌。是宗廟祭祀的舞曲歌辭,內容多是歌頌祖先的功業的。《頌》詩又分為《周頌》31篇,《魯頌》4篇,《商頌》5篇,共40篇。全部是貴族文人的作品。風、雅、頌的各自產生時間《周頌》和《大雅》的大部分產生在西周初期《大雅》的小部分和《小雅》的大部分產生在西周后期至東遷時;《國風》的大部分和《魯頌》、《商頌》當產生于春秋時期。《詩經》內容反映愛情和婚姻的詩篇,如《關雎》、《靜女》、《衛風·木瓜》,反映了婚姻與家庭的不幸,如《氓》。反映勞動生活的詩篇,如《伐檀》、《七月》。諷刺統治者的詩篇。如《齊風·南山》、《齊風·敝笱》。反映戰爭和徭役的詩篇,《采薇》,思婦詩。周民族的史詩,《生民》、《公劉》、《緜》、《皇矣》、《大明》。(敘述了自周始祖后稷建國至武王滅商的全部歷史)。
秦風·蒹葭
蒹葭(蘆葦)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末唏(曬干)。所謂伊人,在水之湄(岸邊水與草交接的地方)。溯洄從之,道阻且躋(上升,攀登。指道路陡峭難行,要攀登而上),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chí:水中的小洲或高地)。蒹葭采采(茂盛),白露未己。所謂伊人,在水之涘(sì)。溯洄從之,道阻且右(迂回彎曲)。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zhí水中的小洲)。詩經·周南·關雎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1、興。2、結構。3、押韻。4、雙聲詞、疊韻詞、重疊字。5、人物形象、感情。6、細節。7、鐘鼓樂之:婚,古者,不賀不樂。《禮記·郊特牲》:“昏禮不用樂,幽陰之義也。樂,陽氣也。昏禮不賀,人之序也。”《禮記·曾子問》:“嫁女之家三夜不息燭,思相離也;娶婦之家三日不舉樂,思嗣親也。”游子吟【樂府】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詩經》藝術特色:重章疊句;多彩的修辭;雙聲疊韻的巧妙應用;隔句押韻的節奏掌握;特別是“賦、比、興”三種藝術表現方法,更給后代以巨大影響。《詩經》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和影響抒情詩傳統:《詩經》雖有少數敘事的史詩,但主要是抒情言志之作。自《詩經》后,抒情詩成為我國詩歌的主要形式。風雅與文學革新:《詩經》表現出的關注現實的熱情、強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識、真誠積極的人生態度,被后人概括為“風雅”精神,直接影響了后世詩人的創作。比興的垂范:《詩經》于比興時有寄托,屈原在《楚辭》中,極大地發展了《詩經》比興寄托的表現手法。后世“比興”和“風雅”一樣,被用來作為提倡詩歌現實性、思想性的標的。楚辭楚辭又稱“楚詞”,是戰國時代的偉大詩人屈原創造的一種詩體。作品運用楚地(今兩湖一帶)的文學樣式、方言聲韻,敘寫楚地的山川人物、歷史風情,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漢代時,劉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襲屈賦”的作品編輯成集,名為《楚辭》。并成為繼《詩經》以后,對我國文學具有深遠影響的一部詩歌總集。楚民族的源頭與發展長江流域同黃河流域一樣,很早就孕育著古老的文化。楚民族興起以后,成為這一地域文化的代表。戰國時期楚國在長江、漢水流域,一度領有“地方五千里”的廣袤疆域,這里到處都分布著江湖山巒,物產豐茂。在這片土地上生活著羋姓楚貴族和一些被羋姓貴族征服的濮、越、巴、蠻等南方部落集團。楚文化的主源,應該到楚人的先民祝融部落集團那里去找。<左傳.昭公17年>:鄭,祝融之墟也。(河南新鄭,位于中原腹地)祝融后裔八姓,都分布在中原地區。夏代,祝融部落依附夏,處于夏與三苗沖突之間,是南北文化交流的媒介。商滅夏,祝融部落被瓦解離散,處于商之南鄉,在今大別山以西,伏牛山桐柏山迤東的中原南部,并逐漸逃散或臣服。商人稱之為荊人。商末周初,荊人殘部之一,主要是季連的羋姓后人,已西遷到丹水與淅水一帶,以丹陽為中心,有酋長名鬻熊,鬻熊曾“子事文王”。其孫熊繹在周成王時被封在楚蠻之地,都丹陽,才有了楚這個正是國號兼族號,(《史記·楚世家》)這應該理解為周王朝對楚人實際控制江漢地區的承認。至春秋時代,楚國迅速發展壯大,兼并了長江中游許多大小邦國,成為足以與整個中原相抗衡的力量。楚莊王為春秋五霸之一,一度有北取中原之志。戰國時期,楚進而吞滅吳越,其勢力西抵漢中,東臨大海,在戰國諸雄中,版圖最大,人口最多。一度有“橫則秦帝,縱則楚王”的說法,意謂秦、楚二國,最具統一全國的可能。秦末,楚地的反秦起義,成為推翻秦王朝的主要力量。漢王朝的建立,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認為是楚人的勝利。秦、漢大一統,最終完成了南北文化的融匯,也由此形成了偉大的“漢族”。《離騷》節選一: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攝提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覽揆余于初度兮,肇錫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汩余若將不及兮,恐年歲之不吾與。朝搴阰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不撫壯而棄穢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道夫先路!節選二: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余雖好修姱以靰羈兮,謇朝誶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攬芷;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尤未悔;
怨靈修之浩蕩兮,終不察夫民心。眾女疾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
固時俗之工巧兮,偭規矩而改錯。
背繩墨以追曲兮,競周容以為度。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獨窮困乎此時也。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
鷙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異道而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詬,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離騷》的思想內容一般認為,《離騷》的主旨是愛國和忠君。《離騷》塑造了一個堅貞高潔的抒情主人公的光輝形象。《離騷》的藝術特點:繼承和發揚了《詩經》的比興手法,開拓了我國古典詩歌史上以香草、美人寄情言志的傳統;詩體形式上,突破了《詩經》以四言為主的格式,創造了一種句式長短不齊、參差錯落的新詩體;結構形式上,抒情和敘事結合,幻想和現實交織,氣勢磅礴,渾然一體;語言運用上,大量運用楚地方言和楚物名稱,具有鮮明的地方和民族特色。《離騷》名句: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伏清白以死直兮,故前圣之所厚!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兩漢詩歌:兩漢王朝四百余年,是中國歷史上的昌盛時期。漢代文化政策上有較大調整,樂府、東觀(洛陽)、鴻門都學(洛陽皇家學校)的設立、游學游宦風氣的興盛,都給漢代詩歌帶來了直接或間接的影響。樂府詩歌,尤其是其中的民歌,是繼《詩經》“國風”之后的又一重要收獲;以《古詩十九首》為代表的新興的五言詩,不僅在《詩經》的四言時代之后,開創了新的詩體,而且將日益成熟的文人的趣味和情緒自由地表達出來。漢樂府:原為漢代音樂機構,后轉變為一種帶音樂性的詩體。有二言、五言、雜言,其中五言居多。代表作品《孔雀東南飛》、《陌上桑》、《上邪》、《戰城南》等。五言詩:古詩十九首,系漢末文人所作,代表著五言詩已經進入成熟階段。上邪
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有所思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問遺君?雙珠瑇瑁簪,用玉紹繚之。聞君有他心,拉雜摧燒之。摧燒之,當風揚其灰。從今以往,勿復相思,想思與君絕!雞鳴狗吠,兄嫂當知之。妃呼稀,秋風肅肅晨風颸,東方須臾高知之。東門行
出東門,不顧歸。來入門,悵欲悲。盎中無斗米儲,還視架上無懸衣。拔劍東門去,舍中兒母牽衣啼。“他家但愿富貴,賤妾與君共餔糜。上用倉浪天故,下當用此黃口兒!今非!”“咄!行!吾去為遲!白發時下難久居!”
江南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古詩十九首之《迢迢牽牛星》古詩十九首之
《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相去萬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長,會面安可知。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顧返。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棄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魏晉南北朝詩歌:魏晉南北朝是文學的自覺時期,文學的審美追求帶來了詩歌新的變化。題材方面,出現了詠懷詩、詠史詩、宮體詩、田園詩,山水詩等;詩體方面,五古,七古有明顯進步,還出現了“永明體”,中國古代詩歌的幾種基本形式如五律、五絕、七律、七絕等,在這一時期都有了雛形;辭藻方面,追求華美的風氣愈來愈甚。藻飾、駢偶、聲律、用典,成為普遍使用的手段。
建安文學:三曹七子,梗概多氣、慷慨悲涼的詩歌風貌。正始文學:竹林七賢,阮籍嵇康為代表。田園詩:陶淵明。永明體(新體詩)民歌:南朝民歌,產生于三國東吳,分為“吳聲歌曲”、“西曲歌”;北朝民歌,以《敕勒歌》、《木蘭詩》為代表。建安文學漢獻帝建安年間至于魏黃初年間乃至魏明帝時期,在曹魏集團的北方形成一個文學中心,其文學創作,習慣上就稱為“建安文學”,建安文學是中國文學史上具有特殊意義的轉變時期。1、由于政治權威思想權威已經不復存在,在士人中興起一股思想解放和重視個體價值的思潮,從而使文學表現出作家從自身立場出發的對社會與人生的思考,對美與理想的追求。2、而當時的社會,經歷了長期的戰亂和接連不斷的饑荒、瘟疫,到處是破敗景象,在作家的心中打下了深刻的烙印,作家對歷史社會現實有了深刻的體察。3、由于傳統價值觀念的動搖,個人的存在失去了外在的精神支柱,因此,人們在感時傷亂的同時,也更強烈地感受到人生短暫的悲哀。建安風骨所謂風骨,乃是指作品內在的生氣和感染力以及語言表達上的簡練剛健的特點。風骨不是單指思想內容深刻性現實性,而是指作家在創作中要有慷慨飽滿的思想感情,以此為基礎,作品中情感充沛、具有感染力,作品的語言明朗、自然、緊湊而富有力度感,作品具有的鮮明爽朗、剛健有力的文風。建安風骨的形成,就是基于其作品中的慷慨悲涼的感情及其在藝術上表現出的自然明朗剛健的特色。后世的作家在反對片面追求形式和單純的修辭之美,而強調文學的熱情和內在的感染力時,往往就標舉“建安風骨”的旗幟。(也稱建安風力、漢魏風力)4、以曹操為首的建安文學作家,多是注重實際的政治家,他們有著力挽狂瀾的雄心和自信,并且把建立不朽的功業視為短暫生命的延續。這種感情也在他們的創作中充分表現出來。憂時傷亂、悲嘆人生短暫、渴望不朽的功業,都是非常強烈、十分濃重的感情,這些感情結合在一起,就使得建安文學具有異乎尋常的感染力。前人稱建安文學“悲涼慷慨”,劉勰《文心雕龍》也說:“觀其時文,雅好慷慨,良用世積亂離,風衰俗怨,并志深而筆長,故梗概而多氣也。”文人創作的中心,從辭賦轉移到五言詩歌,形成中國文學史上第一次文人詩歌的創作高潮,并從此奠定了詩歌在中國古代文學中的主導地位。短歌行曹操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時可輟?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宴,心念舊恩。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燕歌行曹丕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群燕辭歸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斷腸,慊慊思歸戀故鄉,君何淹留寄他方?賤妾煢煢守空房,憂來思君不敢忘,不覺淚下沾衣裳。援琴鳴弦發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長。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牽牛織女遙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
曹植《白馬篇》
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借問誰家子,幽并游俠兒。少小去鄉邑,揚聲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參差。控弦破左的,右發摧月支。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狡捷過猴猿,勇剽若豹螭。邊城多警急,虜騎數遷移。羽檄從北來,厲馬登高堤。長驅蹈匈奴,左顧凌鮮卑。棄身鋒刃端,性命安可懷?父母且不顧,何言子與妻!名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野田黃雀行
曹植高樹多悲風,海水揚其波。利劍不在掌,結友何須多!不見籬間雀?見鷂自投羅。羅家得雀喜,少年見雀悲。拔劍捎羅網,黃雀得飛飛。飛飛摩蒼天,來下謝少年。
“漢音魏響”曹操屬漢音,丕、植屬魏響。這是一般的意見。沈德潛《古詩源》卷五:“孟德詩猶是漢音,子桓以下,純乎魏響。”胡應麟《詩藪》內編卷一:曹操《短歌行》等,“漢人樂府本色尚存”。“子桓詩有文士氣,一變乃父悲壯之習矣。要其便娟婉約,能移人情。”(《古詩源》)鐘嶸《詩品》評價曹植:“骨氣奇高,辭采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
陶淵明,又名潛,字元亮,號五柳先生。生活在東晉末年(365——427)。出生于沒落的貴族家庭,其曾祖陶侃是東晉的開國元勛,官至大司馬,封長沙郡公。早年亦有建功立業之志,29歲出仕,曾任江州祭酒、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辭彭澤令是陶淵明一生的分界線,在此之前,他時隱時仕,處于矛盾之中。《晉書·陶潛傳》:“陶潛,字元亮,大司馬侃之曾孫也。祖茂,武昌太守。”陶淵明《贈長沙公序》:“余于長沙公為族祖,同出大司馬。”又《命子》:“桓桓長沙,伊勛伊德。天子疇我,專征南國。功遂辭歸,臨寵不忒。孰謂斯心,而近可得?”——曾祖父
陶淵明《晉故征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君諱嘉,字萬年。……娶大司馬長沙桓公陶侃第十四女,……好酣飲,逾多不亂,至于任懷得意,融然遠寄,傍若無人。溫嘗問君:‘酒有何好,而卿嗜之?’君笑而答曰:‘明公但不得酒中趣爾。’又問聽妓,絲不如竹,竹不如肉,答曰:‘漸近自然。’……淵明先親,君之第四女也。”——外祖父孟嘉。第一次:393年,29歲,江州祭酒,“少日自解歸”;
第二次:399年,35歲,桓玄屬官,時三年左右;
第三次:404年,40歲,為鎮軍(劉裕)參軍;
第四次:405年,41歲,為建威(劉敬宣)參軍;
第五次:405年8月,41歲,彭澤令,八十余日。
參逯欽立《陶淵明事跡詩文系年》。安貧樂道和崇尚自然是陶淵明人生思想的兩大支柱。陶淵明不僅崇尚客觀的山水自然,更崇尚精神上的自然,希望返回人真實的、本來的、未被世俗異化的本性自然。所謂“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正是這種回歸人的本性自然的喜悅。陶淵明逸致圖
陶淵明詩歌創作上的最大貢獻,就是他為中國文學增添了一種新的題材——田園詩。他的田園詩不僅描寫田園景物之美,田園生活之趣,而且真切寫出了自已身處其中的悠然自得的心境和隱居躬耕的甘苦,勞動的艱辛和快樂一覽無余。謝靈運
謝靈運(385—433),謝玄之孫,謝玄死后,謝靈運只有十八歲就襲爵康樂公,因稱謝康樂。四二○年宋高祖劉裕代晉后,謝靈運降公爵為侯,先后出任永嘉太守及臨川內史等職。他“自謂才能宜參權要”,但卻不被重用,所以對劉宋王朝心懷不滿。謝靈運為人奢豪放縱,一向寄情山水,不恤政事,游娛宴集,夜以繼日。元嘉十年因謀反獲罪被殺。白居易《讀謝靈運詩》云:“謝公才廓落,與世不相遇。壯士郁不用,須有所泄處,泄為山水詩,逸韻諧奇趣。”有《謝康樂集》。在中國古代詩歌史上,謝靈運是第一個大力摹寫山水的詩人。正式確立了山水詩的獨立地位,是他最為突出的文學成就,故后世以“山水詩之父”目之。庾信與北朝文學
1、庾信的生平庾信世稱“庾開府”,有《庾子集》。
《北史·庾信傳》:“庾信,字子山,南陽新野人,……父子在東宮,出入禁闥,恩禮莫與比隆。……累遷通直散騎常侍,聘于東魏,文章辭令,盛為鄴下所稱,還為東宮學士,領建康令。侯景作亂,……臺城陷后,信奔于江陵,……聘于西魏,屬大軍南討,遂留長安。……(北周)遷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明帝、武帝并雅好文學,信特蒙恩禮。至于趙、滕諸王,周旋款至,有若布衣之交。群公碑志,多相托焉。唯王褒頗與信埒,自余文人,莫有逮者。信雖位望通顯,常作鄉關之思,乃作《哀江南賦》以致其意。大象初,以疾去職。隋開皇元年卒。”2、庾信的創作分期及文學成就
前后分期:仕梁時期和北朝為官時期后期變化:“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筆意縱橫”(杜甫)中心主題:身世之感和鄉關之思代表作:《擬詠懷》27首、《小園賦》《哀江南賦》地位和成就:南北朝文學之集大成者唐詩:古代詩歌繁盛時期文化背景:強盛的國力、立國者對外來文化兼容并包的政策、唐代士人較為開闊的人生道路和更多的入仕機會,漫游、讀書、隱居山林、入幕和貶謫等的文人生活風氣和狀態,以及佛道二家對文學的影響。唐文學尤其是詩歌繁榮的條件:客觀條件:唐代的大繁榮與大破壞。唐代曾是我國歷史上最繁榮的一個時期,盛唐氣象;安史之亂的空前浩劫,亂世悲鳴的激烈反省。主觀條件:歷史發展的必然,魏晉南北朝文學的發展趨勢使然,文學的自覺導致文學的審美。唐詩分期: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初唐:最初的九十年,唐詩繁榮到來的準備階段。代表人物:初唐四杰、陳子昂、張若虛。旗亭畫壁開元中,詩人王昌齡、高適、王之渙齊名。時風塵未偶,而游處略同。一日,天寒微雪,三人共詣旗亭(酒樓),貰酒小飲,忽有梨園伶官十數人,登樓會宴。三詩人因避席偎映(角落隱觀),擁爐火以觀焉。俄有妙妓四輩,尋續而至,奢華艷曳,都冶頗極。旋則奏樂,皆當時之名部也。昌齡等私相約曰:“我輩各擅詩名,每不自定其甲乙。今者,可以密觀諸伶所謳ou,若詩人歌詞之多者,則為優矣。”俄而,一伶拊節而唱曰:“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昌齡則引手畫壁曰:“一絕句!”尋又一伶謳之曰:“開篋qie淚沾臆,見君前日書。夜臺何寂寞,猶是子云居。”適則引手畫壁曰:“一絕句!”尋又一伶謳曰:“奉帚平明金殿開,且將團扇共徘徊。玉顏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昌齡則又引手畫壁曰:“二絕句!”2023年2月4日71華中科技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繫旗亭畫壁之渙自以得名已久,因謂諸人曰:“此輩皆潦倒樂官,所唱皆巴人下里之詞耳!豈陽春白雪之曲,俗物敢近哉?”因指諸妓之中最佳者曰:“待此子所唱,如非我詩,吾即終身不敢與子爭衡矣!脫是吾詩,子等當須列拜床下,奉吾為師!”因歡笑而俟之。須臾,次至雙鬟發聲,則曰:“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之渙即揶揄二子,曰:“田舍奴!我豈妄哉?”因大諧笑。諸伶不喻其故,皆起諸曰:“不知諸郎君,何此歡噱?”昌齡等因話其事。諸伶競拜曰:“俗眼不識神仙,乞降清重,俯就筵席!”三子從之,飲醉竟日。——《集異記》
2023年2月4日72華中科技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繫
春江花月夜
——張若虛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紋。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花搖情滿江樹。后人對《春江花月夜》的評價:
句句翻新,千條一縷,以動古今人心脾,靈愚共感。
——王夫之《唐詩評選》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調。孤篇橫絕,競為大家。
——王闿運《湘綺樓說詩》這是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孤篇壓全唐。
——聞一多《宮體詩的自贖》這首詩是有憧憬和悲傷的,但它是少年時代的憧憬和悲傷……盡管悲傷,仍感輕快,雖然嘆息,總是輕盈。
——李澤厚《美的歷程》
在內容上,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超越了以前單純模山范水的景物詩,而是注入新的含義。在春江花月夜的奇麗景色中融入了對人生哲理的思考,對宇宙奧秘的探索,加入了游子思婦月下的思念之情,一種純潔的情感。全詩融詩情、畫意、哲理為一體,匯成一種情、景、理交融的幽美意境。在形式上,由五言短篇進為七言長制。其轉韻鋪陳節奏與唐初七言歌行相似。盛唐:唐開元天寶年間,國力強盛,經濟繁榮,涌現出眾多集結天地精華的杰出詩人。山水田園詩:王維、孟浩然;邊塞詩:王昌齡、王之渙、高適、岑參;李白與杜甫辛夷塢王維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竹里館
王維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鳥鳴澗
王維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春曉
孟浩然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過故人莊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涼州詞
王之渙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李白李白(701一762),字太白。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縣),其先世隋末移居碎葉(在今吉爾吉斯共和國境內),李白即出生于此。五歲時隨父遷于綿州昌明縣(今四川江油市)青蓮鄉,因自號青蓮居士。開元十三年(725)出蜀漫游,蹤跡遍及半個中國。天寶元年(742)奉詔入京供奉翰林,天寶三載(744)便被賜金放還,再度開始漫游生活。安史亂中,隱居廬山屏風疊,后應邀入永王李璘幕府,李璘事敗,受累被判長流夜郎,行至巫山遇赦。晚年依族人李陽冰,寶應元年(762)卒于當涂(今安徽當涂縣)。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李白是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的思想兼有儒、道、俠、縱橫等多家成分而以儒、道為主。李白的詩歌集中反映了自己的內心情感,也多方面反映了所處時代的現實和精神風貌,具有豐富的思想內涵。李白成功地、創造性地運用一切浪漫主義的表現手法,其詩風雄奇奔放,俊逸清新,達到了內容與藝術的完美統一。在形式上能夠成功地駕馭多種詩體而以歌行和五、七言絕句最為出色。今存詩一千余首,有《李太白集》。李白的樂府與歌行李白的樂府詩大量地沿用樂府古題,或用其本意,或翻案另出新意,能曲盡擬古之妙。因偏重于主觀抒情,更能體現李白詩歌創作發興無端、氣勢壯大的個性特色。李白歌行的創作成就比樂府高,但兩者之間的界限不容易劃清。一般將李白古詩中以歌、行、吟、謠等為題的縱情長歌,作為其歌行的代表作,諸如《襄陽歌》、《江上吟》、《夢游天姥吟留別》等。在這些作品里,抒情的意味更濃,詩人以主觀情感和意向為軸心展開篇章,飛騰想象,虛實相間,筆勢大開大合,奔放無羈。
行路難
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將進酒
李白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君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側耳聽!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愿醒!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陪侍御叔華登樓歌)李白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李白的絕句
李白是唐人中五絕與七絕都寫得極好的人。他的五言絕句,往往有一種明快格調,以明白曉暢的語言,表現出無盡的情思韻味。李白的七言絕句境界清新,而內蘊飄逸瀟灑的風神。他的爽朗的性格、自由自適的氣質,反映到他的絕句里,就形成了清新飄逸的情思韻味。獨坐敬亭山
李白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早發白帝城李白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李白詩歌的藝術特色
在盛唐詩人中,李白是藝術個性非常鮮明的一位;在中國詩歌史上,他的作品的藝術個性也是獨一無二的。李白的詩歌創作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主要表現為側重抒寫豪邁氣概和激昂情懷,很少對客觀物象和具體事件做細致的描述。李白作詩,常以奔放的氣勢貫穿,講究縱橫馳騁,一氣呵成,具有以氣奪人的特點。
與噴發式感情表達方式相結合,李白詩歌的想象變幻莫測,往往發想無端,奇之又奇。他的奇特的想象,常有異乎尋常的銜接,隨情思流動而變化萬端。一個想象與緊接著的另一個想象之間,跳躍極大,意象的銜接組合也是大跨度的,離奇惝恍,縱橫變幻,極盡才思敏捷之所能。與作詩的氣魄宏大和想象力豐富相關聯,李白詩中頗多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壯美意象。大鵬、巨魚、長鯨,以及大江、大河、滄海、雪山等,都是他喜歡吟詠的對象,李白將它們置于異常廣闊的空間背景下加以描繪,構成雄奇壯偉的詩歌意象。但是,李白詩里亦不乏清新明麗的優美意象。如清溪、明月、白鷺、竹色、白露等明凈景物構成的清麗意象,極大地豐富了李白詩歌的藝術蘊含。在李白詩里,用得最多的色彩字是“白”,其次是金、青、黃、綠、紫等。他天性開朗,喜歡明麗的色調,不喜歡灰暗色。李白詩歌的語言風格,具有清新明快的特點,明麗爽朗是其詞語的基本色調,反映出其不肯茍同于世俗的高潔人格。
李白對后世的巨大影響,首先是他詩歌中所表現的人格力量和個性魅力。他那“天生我才必有用”的非凡自信,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的獨立人格,那與自然合為冥一的瀟灑風神,曾經吸引過無數士人。他詩歌的豪放飄逸的風格、變化莫測的想象、清水芙蓉的美,對后來的詩人有很大的吸引力,蘇軾、陸游等大家,都曾受到他的影響。在中國詩歌史上,李白有不可更替的不朽的地位。杜甫
北宋李綱《重校正杜子美集序》:“平時讀之,未見其工,迨親更兵火喪亂之后,誦其詩如出乎其時,犁然有當于人心,然后知其語之妙也。”
南宋文天祥《集杜詩序》曰:“凡我意所欲言者,子美先為代言之”。杜甫生平大概:35歲以前(712-746):承盛唐之余韻長安十年(746-755):求功名而未得安史亂起(755-759):睹家國之喪亂西南漂泊(759-770):唱盡人生歌詩贈衛八處士杜甫
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
今夕是何夕,共此燈燭光?
少壯能幾時?鬢發各已蒼。
訪舊半為鬼,驚呼熱中腸。
焉知二十載,重上君子堂?
昔別君未婚,男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執,問我來何方。
問答未及已,兒女羅酒漿。
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
主稱會面難,一舉累十觴。
十觴亦不醉,感子故意長。
明日隔山岳,世事兩茫茫!
秋興八首杜甫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云接地陰。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登高杜甫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杜詩的藝術風格、地位與影響藝術風格杜甫的詩歌不僅具有高度的思想性,而且具有高度的藝術性,是內容與形式完美結合的典范。現實主義是杜甫創作方法上的最大特色,沉郁頓挫是杜詩的基本風格。杜甫善于通過典型事件、人物及警策凝煉的語言,對現實生活作高度的藝術概括,反映時代面貌以及人民的遭遇和愿望。如“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自京赴奉先縣詠懷》)兩句詩高度概括了社會矛盾的尖銳程度。在詩體運用上,杜甫眾體兼長,并能推陳出新,別開生面,尤以古體和律體為佳,七律在他手中日臻于純熟,并使題材更為開擴。地位和影響時代和獨特而豐富的生活經歷成全了杜甫,加之具有深厚而廣泛的藝術修養,“別裁偽體”、“轉益多師”的對待古代文化遺產的正確態度,“語不驚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精益求精的錘煉技巧,這一切使杜甫成為古典詩歌史上承前啟后的集大成者。如果說李白是將詩歌的浪漫主義推進到一個高峰,杜甫則是繼承《詩經》、漢樂府的傳統,把古典詩歌的現實主義提高到一個自覺的、成熟的階段,使詩歌成為時代的一面鏡子。并直接開啟了中唐新樂府詩的創作。在藝術上,杜甫掌握運用了當時所有的一切詩體,充分發揮了各種詩體的功能,為各種詩體樹立了典范,同時在語言運用和藝術表現方面也為后人開了無數法門。中唐安史之亂成了唐代社會由盛而衰的分水嶺,盛唐氣象難以為繼,代之以理性色彩和深沉的思想感情。代表人物:韋應物、劉禹錫、柳宗元;韓愈、孟郊、李賀;元稹、白居易。寄李儋元錫
韋應物
去年花里逢君別,今日花開又一年。世事茫茫難自料,春愁黯黯獨成眠。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錢。聞道欲來相問訊,西樓望月幾回圓。白居易與新樂府運動:白居易,字樂天,下邽(今陜西渭南)人。自號醉吟先生,亦稱香山居士。與同年元稹酬詠,號元白。與劉禹錫酬詠,號劉白。新樂府運動:新樂府運動是中唐時期的一場詩歌革新運動,以白居易、元稹為主要的倡導者。安史之亂后,一些關心國運的有志之士放棄了盛唐的理想主義,而走向現實主義,以反映現實生活、關注民生、強調文學的社會功能的新樂府運動便應運而生。新樂府運動又是在源遠流長的現實主義詩歌傳統的基礎上而興起的,它遠承《詩經》和漢魏樂府的現實主義傳統,近取杜甫、元結、顧況詩歌的現實主義精神。新樂府是一種用自命新題寫時事的樂府詩。白居易的藝術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詩者:根情,苗言,華聲,實義。詩的功用:補察時政,泄導人情。
長恨歌白居易
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云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承歡侍宴無閑暇,春從春游夜專夜。后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金屋妝成嬌侍夜,玉樓宴罷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驪宮高處入青云,仙樂風飄處處聞。緩歌慢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
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翠華搖搖行復止,西出都門百馀里。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黃埃散漫風蕭索,云棧縈紆登劍閣。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無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
天旋地轉回龍馭,到此躊躇不能去。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君臣相顧盡沾衣,東望都門信馬歸。歸來池苑皆依舊,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西宮南苑多秋草,落葉滿階紅不掃。梨園弟子白發新,椒房阿監青娥老。
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遲遲鐘鼓初長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鴛鴦瓦冷霜華重,翡翠衾寒誰與共?悠悠生死別經年,魂魄不曾來入夢。臨邛道士鴻都客,能以精誠致魂魄。為感君王輾轉思,遂教方士殷勤覓。排空馭氣奔如電,升天入地求之遍。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
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樓閣玲瓏五云起,其中綽約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膚花貌參差是。金闕西廂叩玉扃,轉教小玉報雙成。聞道漢家天子使,九華帳里夢魂驚。攬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銀屏迤邐開。云鬢半偏新睡覺,花冠不整下堂來。風吹仙袂飄飄舉,猶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
含情凝睇謝君王,一別音容兩渺茫。昭陽殿里恩愛絕,蓬萊宮中日月長。回頭下望人寰處,不見長安見塵霧。唯將舊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將去。釵留一股合一扇,釵掰黃金合分鈿。但教心似金鈿堅,天上人間會相見。臨別殷勤重寄詞,詞中有誓兩心知。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晚唐長慶(穆宗)以后,中興成夢,士人們生活走向平庸,心態內斂,感情細膩。隨著唐代社會的進一步衰微,杜牧、李商隱等憂生念亂、感慨身世,追求詩歌的形式美,成為晚唐詩歌的主要潮流,為唐代的燦爛詩國涂抹了最后一道絢麗的霞彩。
無題
李商隱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嗟余聽鼓應官去,走馬蘭臺類轉蓬。
無題李商隱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錦瑟李商隱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曲靖職業技術學院《文化產業與管理》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鄭州電子商務職業學院《推拿按摩技術》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西藏林芝地區第一中學2025屆高三下學期單科質量檢查生物試題含解析
- 重慶市秀山縣2025年數學五年級第二學期期末調研試題含答案
- 浙江紹興諸暨市2025年數學四下期末綜合測試模擬試題含解析
- 蘭州交通大學《納稅籌劃》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鄭州電子商務職業學院《各家學說》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四川城市職業學院《馬克思主義哲學原著》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5年廣西桂林市中考數學一模試卷
- 第21課+世界殖民體系的瓦解與新興國家的發展+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
- 二年級語文下冊 語文園地四 同步練習(含答案)
- 全套課件-《Visual-FoxPro-9.0項目開發案例教程》-李政
- 高效團隊:寧德時代的部門職責與協作模式
- 2024年鐵路貨運承包經營協議3篇
- 水利主要工序施工方案,控制及工程項目實施的重點,難點和解決方案
- 人教版小學數學基礎知識
- RBA VAP 71 操作手冊 中文版 7
- 2025年中智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機械設計基礎 軸系結構改錯答案
- 電氣工作票技術規范(發電、變電部分)2024整合版
- 大學校園綠化與可持續發展規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