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課件公開課《游恒山記》_第1頁
ppt課件公開課《游恒山記》_第2頁
ppt課件公開課《游恒山記》_第3頁
ppt課件公開課《游恒山記》_第4頁
ppt課件公開課《游恒山記》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游恒山記輝縣市黃水鄉中心校------王瑩從1607年起,他做過十多次旅行,時間先后延續30多年,在旅途中,他把每天的經歷和考察所得用日記的形式記載了下來,寫成了一部對地理學有重大貢獻的著作《徐霞客游記》。五岳東岳泰山(1532米),位于山東泰安市。西岳華山(1997米),位于陜西華陰市。南岳衡山(1512米),位于湖南省長沙以南的衡山縣。北岳恒山(2017米),位于山西渾源縣。中岳嵩山(1440米),位于河南登封市。恒山,亦名太恒山、元岳、常山。主峰在山西渾源縣城南,海拔2017米,有東西二峰,東為天峰嶺,西為翠屏山,形勢險要。主峰上松柏參天,怪石爭奇。古有勝景十八處,今存懸空寺等十余處。本節目標了解與徐霞客相關的文學常識,以及游記的特點。熟讀課文,疏通文意,理解課文內容。發揮想象,將文中簡潔明快的句子重寫,訓練學生記敘文寫作能力。體會到祖國山川的秀美,感受到徐霞客勇于探索的求實精神。一、初讀課文知內容將課文中不熟悉的字標注音節。將文中你認為好的句子圈注出來。理清作者的行蹤路線。二再讀課文理脈絡學生根據第2第3段說說作者上山時經過的地方及山頂所見的景物。

畫出作者的行蹤路線圖。望仙亭虎風口朔方第一山牌坊寢宮飛石窟北岳殿會仙臺間道至山頂三悟讀課文說內容學生以導游的身份。根據課文內容用自己的語言向游客介紹恒山。

記敘文寫作手法(1)描寫。描寫是把描寫對象的狀貌、情態描繪出來,再現給讀者的一種表達方式。它是記敘文,特別是文學創作中的主要表達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議論、說明文中,有時也把它作為一種輔助手段。描寫的手法運用得好,能逼真傳神、生動形象,使讀者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從中受到強烈的藝術感染。(2)抒情。抒情就是抒發和表現作者的感情。它是抒情文體中的主要表達方式,在一般的文學作品和記敘文中,也常常把它作為重要的輔助表達手段。四賞讀課文品句子天上也是皎潔無比的蔚藍色,只有幾片薄紗似的輕云,平貼于空中,就如一個女郎,穿了絕美的藍色夏衣,而頸間卻圍繞了一段絕細絕輕的白紗巾。我沒有見過那么美的天空!我們倚在青色的船欄上,默默的望著這絕美的海天;我們一點雜念也沒有,我們是被沈醉了,我們是被帶入晶天中了。

它沒有婆娑的姿態,沒有屈曲盤旋的虬枝,也許你要說它不美麗,——如果美是專指“婆娑”或“橫斜逸出”之類而言,那么白楊樹算不得樹中的好女子;但是它卻是偉岸,正直,樸質,嚴肅,也不缺乏溫和,更不用提它的堅強不屈與挺拔,它是樹中的偉丈夫!-----矛盾《白楊禮贊》1.風翳(yì)凈盡澄碧如洗。

2.有虬(qiú)松[盤曲的松樹]離立[并立]道旁,亭曰望仙。又三里,則崖石漸起,松影篩(shaī)陰,是名虎風口。請學生用“……描寫得好,寫出了……”這個句式寫出自己對某些詞句的感受。

如:“風翳凈盡,澄碧如洗”這個句子描寫得好,

寫出了作者登恒山那天的天氣是無風無云的好天氣。

“余益鼓勇上,久之棘盡,始登其頂”時日色澄(chéng)麗[明麗],俯瞰(kàn)山北,崩崖亂墜,雜樹密翳(yì)[濃陰遮蔽]。上負絕壁,下臨官廨,殿下云級[很高的臺階]插天,廡[wǔ,堂四面的廊屋]門上下,穹碑森立[高大的石碑密集地豎立著。穹,高。森立,聳立,豎立]。五讀課文,說感受。

《游恒山記》是地理學家的踏勘記錄,也是文學家的游記。文章敘述描寫了作者游恒山登頂的經過。表現了他不畏艱險,不怕辛苦,勇于踏勘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