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宋的繁榮與元的統一》同步測試_第1頁
《兩宋的繁榮與元的統一》同步測試_第2頁
《兩宋的繁榮與元的統一》同步測試_第3頁
《兩宋的繁榮與元的統一》同步測試_第4頁
《兩宋的繁榮與元的統一》同步測試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兩宋的繁榮與元的統一》同步測試一、選擇題1、影響我國10至13世紀科技文化領先于世界的新因素是

A、商品經濟迅速發展B、廣泛的對外交流

C、民族間的頻繁接觸D、社會秩序的相對穩定2、《夢溪筆談》記載:“若只印三二張,未為簡易,若印數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边@一發明最早可能出現于A、秦朝B、漢朝C、唐朝D、宋朝3、下面敘述的是我國古代一項科技發明:“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畢,則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睔W洲人開始使用這一技術是在A、3世紀中期B、7世紀中期C、11世紀中期D、15世紀中期4、活字印刷術的發明大大促進了書籍的發展,下列左側是繁體“書”字,其活字應該是ABCD5、右圖為西夏木活字(佛經)印本。關于這一印本及其傳遞的歷史信息,下列選項中不正確的是A、西夏與宋朝文化交流密切

B、西夏文明已發展到較高程度C、西夏文字的創制沒有仿照漢字

D、西夏木活字印本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木活字印本

6、13世紀后期,阿拉伯書籍中有關“中國雪”的記載被譯成拉丁文傳入歐洲,(它)“把騎士階層炸得粉碎”,推動了近代社會的到來?!爸袊笔侵?A、造紙術 B、印刷術 C、火藥 D、指南針7、中國是航天技術的故鄉,“火箭”是今天航天飛行器的雛型,其廣泛運用的時代是A、三國

B、隋

C、唐

D、宋8、右圖是管形火器突火槍,與神舟六號飛船助推火箭一樣都是利用了燃燒后的反作用力,將物體拋到遠處,關于這一發明的正確說法是

A、在《夢溪筆談》中可以了解到制作工序

B、開創了人類作戰史的新階段

C、是完顏部建立的金首先研制出來的

D、在12世紀中期傳入阿拉伯9、火藥和火藥武器經阿拉伯人傳到歐洲是在

A、唐末B、北宋C、南宋D、元朝10、13世紀,火藥出現在阿拉伯地區,主要原因是A、契丹西征B、蒙古西征C、匈奴西征D、阿拉伯西征11、《大國崛起的奧秘——國家管控》中指出:“印刷術用于傳播古老的觀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藥加固了皇帝的統治,而不是正在出現的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針除鄭和用于著名的遠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樣用于世界范圍的探險、貿易和帝國的建立?!弊髡咴谶@里想要說明中國的三大發明A.對西方社會產生巨大影響B.未能推進中國社會根本性的變革C.結束了中國的冷兵器時代D.改變了整個世界原有面貌和狀態12、沈括的《夢溪筆談》是一部A.筆記體的科技著作B.日記體的天文專著C.散文體的隨感D.對話形式的科技訪談13、右圖所示的是A、秦朝的疆域

B、宋朝的疆域

C、元朝的疆域D、明朝的疆域

14、元朝實行行省制度,從職能上看,元朝的中書省大致相當于A.唐朝的尚書省B.宋朝的樞密院C.明代的內閣D.清代的軍機處“世祖皇帝建元中統以來,始采取故老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輔相者曰:中書省……夫外郡縣,其朝廷遠者,則鎮之以行中書省”。文中“世祖”是A.秦始皇B.李世民C.忽必烈D.努爾哈赤16、據《南臺備要》記載:“江浙省……調兵剿捕之際,行省官凡有輕重事務,若是一一咨稟,誠恐緩不及事?!ㄈ缃瘢┓灿姓{遣軍情重事及創動官錢,不須咨稟,……交他每(們)從便區處?!边@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A.與中央權力之爭難以調和B.獲得了緊急事務處置權C.行政長官不再由朝廷任命D.權力不再受到中央節制17、《馬可·波羅行紀》中記述,元朝時“所有契丹人,即契丹省的居民,都被迫離開舊都而遷居新都”。這里的“契丹省”指的應當是A.嶺北行省B.遼陽行省C.甘肅行省D.云南行省18、錢穆在《中國歷代政治得失》中評價古代某一地方制度:“(它)就是一個……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駐在這個地方來管事。如是則地方絕無權,權只在中央”。這一制度是A.分封制B.郡縣制C.郡國并行制D.行省制19、下圖所示兩個王朝的地方行政制度分別是A.分封制、郡縣制B.分封制和州郡制 C.分封制和行省制D.郡縣制和行省制20、元史載:“國家置中書省以治內,分行省以治外?!边@里的“內”是指A、大都周圍的河北、山西、山東三省B、蒙古汗國初建時的斡難河源一帶C、女真部落活動的東北地區D、淮水以南原南宋統治區21、元朝為加強中央對西藏和臺灣的管理,分別設置了A.中書省、伊犁將軍B.宣政院、中書省C.伊犁將軍、澎湖巡檢司D.宣政院、澎湖巡檢司22、“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釋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地廣而險遠,……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縣土番之地,設官分職,而領之于帝師?!边@里的“官”隸屬于A.中書省B.宣政院C.理藩院D.行中書省23、下圖為元朝疆域圖,其中宣政院管轄的地區是A、①B、② C、③D、④24、下面四幅我國東南沿海的歷史地圖中,與元代臺灣情況相符的是二、非選擇題1、閱讀下列材料(6分)材料一:慶歷(1042年-1048年)中,有布衣畢昇,又為活版。其法,用膠泥刻字,薄如錢唇,每字為一印,火燒令堅。先設一鐵板,其上以松脂,蠟和紙灰之類冒之。欲印,則以一鐵范置鐵板上乃密布字印,滿鐵板為一板,持就火燙之,藥稍溶,則以一平板按其面,則字平如紙。若止印三二本,未為簡易,若印數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摘自《夢溪筆談·技藝》材料二:咸豐三年八月,造船窮匠項涫等獻海戰船式,各賜紙錢。——摘自《宋史·兵十》根據以上材料,結合時代背景,評述宋代技藝發展的原因、概況及其結果。2、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煉丹引爆圖材料二:宋代三種火藥配方注:北宋前期,曾公亮編撰《武經總要》,書中收錄了分別在毒藥煙球、蒺藜火球、火炮使用的三種方藥配方,它們是硝、硫、炭三元火藥體系的完整形態。材料三:南宋開慶元年(公元1259),宋軍發明的管狀火器。竹筒為槍身,內裝火藥、子彈。射程遠達230米材料四:“外國用火藥制造子彈御敵,中國卻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國用羅盤針航海,中國卻用它看風水?!薄?930年魯迅在《電的利弊》中發表的評論材料五:“對于科學史家來說,唐代卻不如后來的宋代那么有意義。這兩個朝代的氣氛完全不同。唐代是人文主義的,而宋代則著重于科學技術方面……每當人們在中國的文獻中查找一種具體的科技史料時,往往會發現它的焦點在宋代,不管在應用科學方面或純粹科學方面都是如此。”——李約瑟:《中國科學技術史》的導論(1)根據材料一、二、三的提示,概括火藥武器的發明歷程。(2)材料四中魯迅的話語暗示了哪些信息?(3)材料四中魯迅的觀點和材料五中李約瑟的觀點是否矛盾?為什么?3、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0分)材料一:“版印書籍,唐人尚未盛為之?!瓚c歷中,有布衣畢昇又為活版。其法用膠泥刻字,薄如錢唇,每字為一印,火燒令堅?!瓡N死,其印為余群從所得,至今保藏?!薄碜陨蚶ā秹粝P談》材料二:1965年,在浙江溫州白象塔修復過程中,曾發現北宋崇寧二年(1103)前后的《佛說觀無量壽佛經》殘頁。不少專家以其中“雜色金剛”的“色”字倒置等為據,推斷此《無量壽經》為北宋泥活字印本。材料三:南宋紹熙四年(1193),文人周必大在給友人的信札中寫道:“近用沈存中法,以膠泥銅板,移換摹印,今日偶成《玉堂雜記》二十八事……”問題:(1)材料二、三,對于印證材料一有什么作用?(4分)(2)綜合上述材料,你認為《夢溪筆談》有什么歷史價值?(4分)(3)活字印刷術的外傳對西歐社會產生了怎樣的影響?(2分)4、宋朝是一個科技進步的時代……宋朝的經濟不能用以改革社會,無法否認的,是導致以上發明不能作有系統增進的一大主因。從西方的經驗看來,必須商業的影響力遠超過農業生產的影響時,上述的突破才能發現。宋朝的商業雖說從當時世界的標準看來數量龐大,可是平鋪在億萬農民頭上,就為效至微了。歷史家無從否定理學家增強了以后中國儒生的正直觀念和堅決的態度……他們仍無法脫離一種被安排的環境,即一種大而無當的官僚組織治理一個大而無當的農民集團。在這前提之下,他們的主靜與主敬,和西方文藝復興時的人物觀感不同。后者自由思想之展開,與當日趨向商業化的運動同時。但丁拋棄了衰落貴族身份而參加了富豪政治圈;從米開朗琪羅至倫勃朗,他們的贊助人或為教皇或為大紳商。與之相較,宋朝的哲學家和他們無數的僚友全穿著中國官員之袍服,他們是官僚的教師。然則中國缺乏商業革命,不能產生文藝復興,乃是因為地理環境與技術因素,而不由于意識形態?!澾x自黃仁宇《中國大歷史》問題:基于上述材料及所學知識,談談你對宋朝是一個科技進步的時代卻沒有實現突破的認識。(12分)5、元朝的政治制度(元世祖)詔曰:祖宗以神武定四方,淳德御群下?!蓿┓ā洞呵铩分?體大《易》之乾元。炳煥皇猷,權輿治道。可自庚申年五月十九日,建元為中統元年。……故內立都省,以總宏綱;外設總司,以平庶政。仍以興利除害之事、補偏救弊之方,隨詔以頌?!对贰ぞ硭摹穯栴}:(1)元世祖稱謂“祖宗”之“祖”是誰?蒙古政權如何“以神武定四方”的?(2)元世祖如何“法《春秋》之正始”?其目的是什么?(3)元世祖為“總宏綱”、“平庶政”,在中央和地方機構設置上有何舉措?6、行省制度材料一:元太祖起自朔土,統有其眾,部落野處,非有城郭之制,國俗淳厚,非有庶事之繁,惟以萬戶統軍旅,以斷事官治政刑,任用者不過一二親貴重臣耳?!鶈T際天,機務日繁,相天下重地,立行省而分治焉。若稽古制,魏、晉有行臺,齊、隋所管置外州稱行臺尚書省,唐以諸道事繁,準齊分置。分行省,其遺制也。——《元史·百官志一》材料二:國初,有征伐之役,分任軍民之事,皆稱行省,未有定制。中統、至元,始分立行中書省,因事設官,官不必備,皆以省官出領其事。其丞相,皆以宰執行某處省事系銜。其后嫌于外重,改為某處行中書省。凡錢糧、兵甲、屯種、漕運、軍國重事,無不領之?!对贰ぐ俟僦酒摺凡牧先鹤苑饨ㄗ優榭たh,有天下者,漢、隋、唐、宋為盛,然幅員之廣,咸不逮元?!淖谥另樤?,戶部錢糧戶數一千三百四十萬六百九十九,視前又增二十萬有奇,漢、唐極盛之際,有不及焉。蓋嶺北、遼陽與甘肅、四川、云南、湖廣之邊,唐所謂羈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賦役之,比于內地;而高麗守東籓,執臣禮惟謹,亦所未見。

——《元史·地理志一》問題:(1)根據材料一,指出元代統治者實施行省制度的主要原因。(2)根據材料二,概括元代行省制度的形成過程。結合所學知識,請從行省權力運行的角度說明元代行省制度是如何加強中央集權的。(3)根據材料二、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元代行省制度的影響。7、中國歷史上的地方制度有一個發展、演變的過程,下圖所示的朝代是地方制度發展的重要階段。圖一圖二問題:(6分)(1)寫出圖一和圖二中實行的地方制度的名稱。(2分)(2)簡要評述其特點和影響。(4分)問題:(10分)(1)下圖反映了西周、秦朝、西漢、元朝中央與地方關系的變化。(6分)郡國并行制度郡國并行制度西周秦朝西漢元朝(2)結合上述圖示與所學的知識,歸納中國古代中央對地方控制的方式及其作用(4分)9、圖說西藏右圖是唐朝著名畫家閻立本所繪的《步輦圖》描繪的是唐太宗坐在布輦上首次接見吐蕃迎親使者的情形。問題:(8分)(1)圖中左手三人中最前者為唐朝六部中的哪一部官員?(1分)(2)圖中左面另兩個人中哪一個是吐蕃的使者?你判斷的依據為何?(2分)(3)吐蕃使者最終在“比武招親”中勝出,這一歷史事件最終的結局和影響如何?(2分)右圖是一枚刻于1274年的某中央政府機構的銅印,印文為八思巴文。歷史學家們已確認,該機構的職能之一是管轄西藏地區。(4)請指出該機構的名稱。(1分)該機構的設立有什么重要意義?(2分)高三歷史練習題第3分冊第5單元兩宋的繁榮和元朝的統一3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23456789101112ADDDCCDBDBBA131415161718192021222324CACBBDCADBDC二、非選擇題1、原因:勞動人民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有利于進行創造發明,當時宋代經濟發達,文化發展,教育繁榮,要求技藝相應發展,特別是運輸與印刷術的發展,宋朝統治者也采取了獎勵政策。概況: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解決大量印刷的難題。項涫等設計了海戰船式。結果:活字印刷既經濟又省時,促進了文化的傳播和發展。海戰船式使造船業在技術上有明顯的進步,促進了海運業的發展。這一切,為世界各國的文化交流和經濟交流做出了貢獻,也是中國成為世界文明古國的重要標志之一。2、(1)火藥是古代煉丹家煉制丹藥時發明的;唐中期制成火藥的方法:(硝石、硫磺、木炭);唐末開始用于軍事;宋元時期火藥制作配方漸趨成熟,并出現火器、突火槍、火銃等武器。(2)魯迅的話語暗示了對當時中國舊學態度根深蒂固的抨擊,強調中國古代先進科學技術未能充分發揮其推動社會進步的作用。(3)不矛盾。魯迅的觀點和李約瑟的觀點實際上是從不同的角度對中國古代科技地位的評價。李約瑟強調宋代科技的輝煌地位,而魯迅則側重表達中國古代科技發明與西方科技發展路徑的差異,由于種種因素的制約,未能充分推動社會的進步。我們應該用客觀的、一分為二的觀點看待宋代的科技地位。既要看到宋代科技輝煌的一面,但也不能過度。3、(1)材料二為考古資料,材料三為文獻記載,均能從一個方面印證沈括記載的北宋時期發明活字印刷術的真實性。(4分)(2)沈括《夢溪筆談》具體翔實地記載了畢昇活字印刷的完整工序,材料三表明到南宋時人們還在利用沈括的記載,采用畢昇的活字印刷印制書籍。由此可見,沈括的《夢溪筆談》為后人保存了大量科技史料。(4分)(3)印刷術經阿拉伯人傳入西歐,有利于科技思想的傳播,推動了歐洲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的發展。(2分)4、宋朝是一個科技進步的國家,完成了指南針、火藥、印刷術三大發明,商業發達,市坊的界限打破,店鋪可早晚經營,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海外商運發展迅速。(5分)但是和西方相比,由于傳統政治體制的束縛,農耕經濟為基礎,商業影響力遠小于農業,科技沒有突破傳統科技的藩籬,沒有形成近代科技,思想上沒有提倡自由,受到理學的束縛,壓制了個人的欲求。(5分)歸根結底宋朝的經濟不能用以改革社會,商業的影響力遠沒有超過農業生產的影響,所以科技沒有實現突破。(2分)5、(1)鐵木真(成吉思汗)。蒙古政權建立后,一路南下先后滅掉西夏、金;1279年,滅南宋,實現全國大統一。(2)改革蒙古舊制,采納漢法,推行有利于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措施。目的是適應先進的農耕地區經濟的需要,鞏固統治。(3)中央政府主要由中書省、樞密院和御史臺構成。中書省下轄六部,總攬政務,樞密院和御史臺分別掌管全國軍事和監察。地方行政創置行省制度,行省長官管理地方軍政要務。6、(1)原有的萬戶、斷事官等制度的落后;疆域遼闊,民族眾多,事務繁雜,急需加強對地方的統治;借鑒歷代地方統治的經驗,繼承漢族地方官制。(2)過程:起初是中央派出機構,后為地方常設最高行政機構;起初只管軍事,后來擴大到民政、經濟、司法諸方面。重大民政事務需呈報中書省,沒有來自中央的詔旨,不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