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真題 1_第1頁
2022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真題 1_第2頁
2022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真題 1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真題一、留意事項

1.本題本由給定資料與作答要求兩部分構成。考試時限為150分鐘。其中,閱讀給定資料參考時限為40分鐘,作答參考時限為110分鐘。

2.請在題本、答題卡指定位置上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填寫自己的姓名和準考證號,并用2B鉛筆在準考證號對應的數字上填涂。

3.請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在答題卡上指定的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的作答無效!

4.待監考人員宣布考試開頭后,你才可以開頭答題。

5.全部題目一律使用現代漢語作答。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6.監考人員宣布考試結束時,考生應馬上停止作答,將題本、答題卡和草稿紙都翻過來留在桌上,待監考人員確認數量無誤、允許離開后,方可離開。

嚴禁折疊答題卡!

二、給定資料

材料1:

我國的水能資源豐富,能用于發電的將近5.4億千瓦左右,居世界第一位。截至2022年,實際開發的水電在1.29億千瓦左右,利用率不到25%,大大低于發達國家50%~70%的開發利用水平。水電是一種可再生能源,但相當長一段時間,我國用電負荷比較集中的東部省市,火電項目四處開花。大量利用煤炭發電,對我國社會的可持續進展帶來嚴峻隱患。

我國水能資源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區。在我國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的大幅項目地圖前,可以清晰地看到,西部幾乎全部的江河都被大壩攔腰斬斷。例如:在岷江,正在建設的紫坪鋪電站,裝機76萬千瓦,壩高156米,緊鄰世界文化遺產都江堰。大渡河整個流域規劃建設356座電站,最大的瀑布溝電站,裝機330萬千瓦,估量移民15萬。在瀾滄江,規劃了14級梯級開發,已建成的漫灣電站裝機125萬千瓦,目前是云南最大的電站。怒江的原始生態流

域相對保存完好,也已規劃開發。

材料2:

2022年8月,云南省怒江州的規劃報告,提出以松塔和馬吉為龍頭水庫,與丙中洛、鹿馬登、福貢、碧江、亞碧羅、瀘水、六庫、石頭寨、賽格、巖桑樹和光坡等梯級組成兩庫十三級開發方案,總裝機容量可達2132萬千瓦,超出三峽工程裝機容量300多萬千瓦。報告指出,13個梯級電站的開發,總投資896.5億元,假如2030年前全部建成,平均每年投入30多億元,國稅年收入增加51.99億元,地稅年收入增加27.18億元。896.5億元的總投資,可帶來40多萬個長期就業機會,同時帶動地方建材、交通等二、三產業的進展,促進財政增收。實施這一方案,將使電力成為地方新興的支柱產業,由此帶來的社會經濟效益將遠遠超過電力行業本身。

材料3:

怒江州是全國唯一的傈僳族自治州,少數民族占全州人口的92.2%,一些地方至今還保留著刀耕火種、人背馬馱等原始生產方式和紋面部落等原始社會痕跡。怒江58.3%%的區域面積納入自然愛護范圍,豐富的木材資源和礦產資源不能開發,沒有支撐地方經濟增長的支柱產業。2022年,怒江州全年的財政收入只有11.05億元,全州4縣均為國家扶貧重點縣。2022年怒江州人均年收入在625元以下的貧困村有11個,農夫人均年收入978元。

位于滇西橫斷山脈縱谷的怒江、瀾滄江、金沙江3條大江,在東西150公里內緊密地排列依偎著,群山高聳,峽谷深切,構成地球上獨一無二的地理奇觀。整個區域達4.1萬平方公里,雪山和冰川環繞其間,古老的孑遺植物在這里連續生命,珍稀的動植物在其間繁衍生息,這是地球細心營造的一個最雄奇瑰麗的自然寶藏。202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27屆世界遺產大會打算,將我國這一“三江并流”自然景觀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

產名錄”。

預備在這里實施的“兩庫十三級”怒江水電開發方案,剛一出臺便引發巨大爭議。

材料4:

2022年,云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進展“十一五”規劃綱要寫道:力爭珠江、金沙江、瀾滄江、怒江等大江大河的上游地區,九大高原湖泊流域區,水土保持重點預防愛護區和重點監測區的生態系統和生態功能得到愛護與恢復。在生態脆弱區,嚴格掌握開發,建立以愛護生態功能為主的政績考核標準。

對引起巨大爭議的怒江水電工程,2022年水利部門某負責同志表示,完全不開發保持原生態是不行能的,由于事實上怒江已不是原生態河流,但原先提出要充分利用怒江水資源,建設13級水電站,是一種掠奪性的開發。雖然當地盼望盡早開發,但即便是沒有爭議的一兩個水電站,也要在嚴格前期工作審查的基礎上實施開發。要嚴格遵循先規劃、后開發的原則,確保工程方案平安牢靠、經濟合理,有序推動開發工作。

材料5:

怒江峽谷全長316公里,以其2800米至3800米的相對高差,被譽為“東方大峽谷”。其間高山湖泊星羅棋布,江河瀑布秀麗壯麗,到處有雄關要隘、奇峰異石、飛瀑流泉、急流險灘、雪山雄峰和茫茫原始森林。怒江區域分布著植物130多科,900余屬,3000多種。其中,竹類10屬50種;花卉250多種,光杜鵑花就有90多種,蘭花150多種;藥用植物近1200種;動物505種,被譽為“物種基因庫活的博物館”。這里是“三江并流”核心區域,是亞歐和印支兩大板塊的結合部,地質結構簡單,峽谷兩岸山體、斷層以及巖層的破裂、變質、旁側牽引現象分布廣泛,構成豐富多彩的地質構造遺跡景觀。傈僳族、怒族、獨龍族、普米族是怒江地區特有的土著居民,傳統民俗文化極具特色。如傈僳族的闊季節、同心酒、澡塘會、沙灘埋情人、“上刀山,下火海”、無伴奏多聲部合唱;怒族的桃花節、仙女節、密期節;獨龍族的紋面女;普米族的吾昔節、火塘文化,此外還有各民族各具特色又互融共生的歌舞說唱文化、飲食文化,以及怒江特色的過江工具一溜索等等。

怒江州提出“三年打基礎、五年創品牌、八年建支柱”的旅游業進展目標,旅游經濟持續增長。1997年至2022年10年間,怒江州旅游業收入年均增長率達27.9%,國內旅游者年均增長率達18.6%,海外旅游者年均增長率達73.13%,旅游業保持了較好的增長勢頭,已成為怒江州新的經濟增長點。

材料6:

某水利水電職能部門收到反對怒江水電開發的大量看法。

政協委員A先生說:有什么依據認為建水壩就可以提高怒江老百姓的生活?這并不是直接的因果關系。當然一部分人可以致富,水電公司的人可以致富,地方官員可以搭車致富,但當地老百姓真能致富嗎?完全靠水電站發電,用救濟的方式解決移民問題不是長遠之計,長遠之計是必需給老百姓一個生計。他認為,移民問題不是輕易能解決的。現在報道大量三峽移民特殊是到外省市的移民消失回流問題,就是證據。當然犧牲一部分人利益不行避開,但要權衡。另外還有污水問題,修了水庫后,活水變成死水,污染會劇,怒江也會有類似的問題。

聞名環保人士B女士依據有關統計數字指出,全國1600萬水庫移民現在仍有1000萬人生活在貧困當中。她說:這1000萬貧困移民都沒有解決,我們有什么理由說怒江建壩就能轉變怒江老百姓的貧困?怒江被人類學家認為是民族的走廊,說明有許多民族,有許多的傳統,有各自的生活方式。B女士說:老百姓為什么喜愛在那里生活,為什么政府在沿江給他們蓋房子他們不住,而要回到山上去?假如只看到了一個季節的怒江,而且依據幾天的考察就認為老百姓不能在那里生存,是欠缺考慮的。

某學報C主編提出:怒江作為目前我國僅存的原生態江河之一,應從國家生態平安長期目標動身,將其作為一條生態江予以保留,不予開發。這樣,一方面可使其成為國家的自然遺產得到永久愛護;另一方面,把怒江作為一個江河生態的對比物和參照系,開展長期、全面和系統的環境觀測活動,取得原始生態環境系統的各種相關數據,與人類已經開發的江河進行對比,為國家進行環境影響戰略評價供應依據。他說,目前西方發達國家已經熟悉到水電開發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基本停止了大壩的建設。

環保專家D教授認為,不反復論證地質狀況的可行性就貿然施工已經帶來了無法彌補的損失。在金沙江建水壩,不是要解決能源問題,三峽上游全部的電站都是為了攔截泥沙,這只能說是在為三峽工程買單,許多討論三峽泥沙的專家都持這樣的看法。但是,真的修了多梯級水庫就能解決泥沙問題嗎?泥沙一層層攔上去,上游該怎么辦呢?

材料7:

云南高校E教授說:“怒江中下游水電開發的確不是解決當地群眾貧困和經濟進展的唯一途徑,但是,怒江州可供開發利用的自然資源非常有限,怒江地區生存條件的惡劣超出了一般人的想象,水電開發,至少是迄今為止一條可實現的對怒江社會經濟進展具有重要作用的途徑。”

某經濟討論所F所長認為,只有開發怒江才能有資金進行生態移民,也才有可能使植被不再被當地百姓出于生存需要而破壞,怒江水電建設完全符合循環經濟的要求。上海某高校地理討論所G所長指出:“美國人民把擱淺的鯨魚推入大海,這值得贊揚;鯨魚被非洲難民捕食,這也應贊揚,由于它救活了一群人。”

云南省政府某討論室H主任說,滇西北的怒江地區經濟進展緩慢,至今仍是云南乃至全國最貧困的地區。該地區72萬畝耕地大部分是掛在陡坡上的“大字報”地,每畝地的產值回報僅33元,10畝地養活不了1口人,全州唯一支撐地方經濟的森工產業也在環保工程實施后退出了歷史舞臺。

中科院I院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明確表示,怒江建水電站能解決老百姓的生活問題。老百姓的貧困不行能靠國家救濟解決,庫區5萬移民的代價還是比較低的。從發電角度說,怒江的裝機容量可以達到2100多萬千瓦,超過長江三峽1800多萬千瓦的裝機容量,而怒江的投資只有長江三峽的一半,由于怒江的地理條件好,可以用較小的投資產生較大的回報。I院士強調指出:“2100多萬千瓦不是小量。”他還認為,云南少數民族地區應當是優先進展的地方,這里進展水電,一部分輸出華東、華中,一部分可輸出緬甸,從國際形勢看,有其戰略意義。

材料8:

在瑞典,幾乎全部未被大壩截斷的河流均被法律愛護起來,以免受到人為開發的破壞。在美國,大約有16000千米的“杰出”河段在1968年通過的聯邦《國家自然與風景河流法案》(NationalWildandRiversAct)中得到了愛護,還有很多河流也受到州一級的立法愛護。

在加拿大和美國等一些國家和地區,考慮到生態資源始終是當地居民在使用,所以采納居民以生態資源入股的方法,個人入股大約占30%左右。只要電站還在發電,還在制造經濟效益,失去土地的當地居民就不會為生存擔憂,他們始終與電站、與電力企業貧富與共。

20世紀70年月初,埃及建成了阿斯旺水壩。這座水壩給埃及人帶來了廉價的電力,掌握了水旱災難,澆灌了農田,然而也破壞了尼羅河流域的生態平衡。幾千年來定期泛濫的尼羅河水帶來的肥沃土壤,沖積形成了富裕的三角洲。阿斯旺大壩建成后,截斷尼羅河,阻擋了尼羅河夾帶的大量淤泥,使兩岸土地日漸貧瘠,尼羅河兩岸綠洲失去了肥料的來源,沒有足夠的淡水沖刷土壤中的鹽分,土地鹽漬化、沙漠化傾向越來越嚴峻,埃及這片漂亮富裕的綠洲日漸消逝。同時,高壩下游河段沉積物日積月累,使污染狀況更加嚴峻,水生動植物生存環境受到影響。1965年地中海產沙丁魚1.5萬噸,而大壩建成后的其次年(1971年),埃及海疆已見不到沙丁魚了。尼羅河下游成了靜止的“湖泊”,為血吸蟲、蚊子的繁殖供應了條件,阿斯旺地區四周居民的血吸蟲發病率高達80%~100%。

材料9:

漫灣水電站,是瀾滄江梯級電站開發中的第一期工程。現在國家財政每年可從漫灣電廠獲利1億多元,其中,云南省財政獲利5000多萬元,所涉及的4縣獲利5000多萬元。漫灣電廠和云南省電力公司共獲利1.2億多元。漫灣電站對國家的貢獻是巨大的,但對移民的扶持顯得非常微弱。漫灣電站實際移民7260人,移民經費實際支出5500萬元,其前期補償嚴峻不足,人均不到8000元,遠遠不能滿意實際需要。據調查,在庫區沉沒前,漫灣地區移民人均純收入曾高出全省平均值11.2%,1997年庫區沉沒后,這些移民人均純收入僅為全省平均值的46.7%,收入大幅下降。

田壩村距離漫灣電站大壩800米,漫灣大壩截流,村莊被沉沒,村民們不得不東一家西一家地搬至群山眾壑之間。有的村民說:“以前在河邊的土地澆灌很便利,而現在山上的土地沒有水,種不了糧食,要抽水上山就必需買設備、付電費,可是我們哪里有錢呢?”由于無工可做,無地可耕,一些人只能翻山越嶺背井離鄉去打工,有的人只能依靠揀電廠的垃圾為生。

漫灣水電站規劃在方案經濟時期,修建在方案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時期,運行在市場經濟時期。漫灣電站的周邊地區,類似田壩村的例子還有許多,他們的困難懸在空中,反映、上訪多次都得不到解決。

漫灣水電站建成后消失的很多問題,超出了工程建設者的預料。移民普遍搬到了山上,開墾坡地,砍伐樹木,導致環境退化,水土流失加劇,滑坡與泥石流等災難頻發。在1993年蓄水后的很短時間內,就發生了100多處倒塌滑坡,財政拮據的當地政府找電廠交涉,電廠認為這是后期滑坡,自己沒有責任。

材料10:

田納西河位于美國東南部,是密西西比河的二級支流,流域面積10.5萬平方公里,干流全長約1050公里,地跨弗吉尼亞、密西西比、田納西和肯塔基等7個州。在20世紀20~30年月,該地區經濟落后,工業基礎薄弱,由于森林被破壞,水土流失嚴峻,洪水泛濫成災;加之交通閉塞、水運不通,環境惡化,疾病流行,文化落后,成了美國最貧困的地區之一。1933年,該流域人均收入不足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

在其次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國會立法,成立田納西流域管理局(TennesseeValleyAuthority),通稱TVA,開頭了規模宏大的田納西流域管理工程。從在田納西流域建設水電設施開頭,到40年月末,TVA成為全國最大的電力供應者。目前,TVA電力經營年收入達57億美元。TVA通過植樹造林等措施,保持水土,改善生態環境,掌握洪水泛濫,擴大澆灌面積,通過航道建設,形成了1000多公里的水運通航力量。1945年依靠,水稻吸引了30多億美元的私人投資,加速了地區工業的進展。沿河兩岸的工廠為當地居民直接供應了44000多個就業機會以及更多的服務性工作機會。

經40多年的規劃和建設,田納西流域的自然資源得到了綜合和合理的開發,區域經濟得以振興。到1977年,全流域平均國民收入比1933年增加了34倍,可以說,正是從水電工程建設開頭,TVA轉變了田納西人的生活,把一個貧困的田納西,建成了以工業為主,全面進展的現代化的田納西。水電工程帶動了田納西流域農、林、漁、煤礦、旅游等行業全面進展,徹底轉變了這里的貧困落后面貌,使其成為經濟布滿活力的地區之一。

材料11:

負責水電的某職能部門,就反對在怒江建設水電站的看法(即“給定資料6”)預備予以答復。爭論后,形成該部門答復看法的初稿。下面是初稿的基本內容:

慎重考慮生態問題,力求對每條河,每個大壩的規劃設計都慎重對待生態問題,嚴格按2022年9月1日正式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做好環評報告,就每座大壩的生態問題,制定出合理的,可持續進展的解決方案。在不宜進行水電項目建設的國家自然愛護區、世界遺產區、國家生態功能區等需要進行愛護的區域內,劃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