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人教版政治史第四單元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四單元測試卷_第1頁
高中歷史人教版政治史第四單元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四單元測試卷_第2頁
高中歷史人教版政治史第四單元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四單元測試卷_第3頁
高中歷史人教版政治史第四單元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四單元測試卷_第4頁
高中歷史人教版政治史第四單元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四單元測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四單元測試卷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50分)1.近代一有識之士曾說:“一國所得,諸國安然而享之;一國所求,諸國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驅西洋諸國,使之協以謀我?!鄙鲜鲅哉撫槍Φ氖?)A.領事裁判權B.片面最惠國待遇C.居住及租地權D.“門戶開放”政策答案:B解析:本題以某人關于列強侵華特權認識的言論為切入點,旨在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由材料中的“一國所得”“諸國……享之”“一國所求”“諸國……助之”并聯系所學知識可知,材料針對的是片面最惠國待遇。最惠國待遇一般是相互的,但清朝與外國簽訂的條約,往往只片面規定該締約國得享受最惠國待遇,而中國則無對等權利,是片面的,故B項符合題意。領事裁判權指一國通過駐外領事等對處于另一國領土內的本國國民根據其本國法律行使司法管轄權的制度,A項錯誤;C項與題干材料不符;“門戶開放”政策是在整個中國范圍內,列強都有進行貿易的權利,D項錯誤。2.陳旭麓在《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中寫道:“對于中國來說,這場戰爭是一塊界碑。它銘刻了中世紀古老的社會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边@場戰爭產生的影響是()A.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B.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C.中國的君主專制制度被推翻D.中外反動勢力公開勾結,鎮壓中國人民的反抗答案:A解析:據材料“中世紀古老的社會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可知這場戰爭是鴉片戰爭,其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答案為A項;B項是《辛丑條約》簽訂后的影響,C項是辛亥革命的成果,D項與之不符。3.恩格斯在評論某次戰爭時指出,“如果我們將當時所締結的各項條約比較一下,就不得不承認這樣一件一目了然的事實:這次戰爭不是對英國和法國有利,而是對俄國有利。”恩格斯所評論的戰爭是()A.第一次鴉片戰爭B.第二次鴉片戰爭C.甲午戰爭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答案:B解析:依據題意可知,此次戰爭的主要參與者是英國和法國,但是最大獲利者卻是俄國。由所學知識可知,第二次鴉片戰爭中,俄國趁火打劫,強迫清政府與其簽訂了不平等條約,并乘機強占了中國北方大片領土。由此判斷B項正確。第一次鴉片戰爭中主要是英法得利,排除A項;甲午戰爭發生在中日之間,排除C項;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不能體現出俄國得利多于英法,排除D項。4.1895年中日《馬關條約》中規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國制造一切貨物,其于內地運送稅、內地稅、鈔課雜派……即照日本臣民運入中國之貨物一體辦理,自應享優例豁除。”這一規定對中國造成的嚴重影響是()A.中國開始喪失關稅自主權B.有利于日本對中國資源的掠奪C.中國民族工業發展環境更加惡劣D.日本建立起對中國的經濟控制答案:C解析:《馬關條約》是列強侵華發展到新階段的表現,由商品輸出到資本輸出,最終使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面臨更加惡劣的環境。5.《天朝田畝制度》確立了圣庫制度:每戶留足口糧,其余歸入國庫,有婚嫁彌月、疾病荒災等開支,全由國庫支給。該制度()A.滿足了農民渴望平均的愿望B.成為太平天國上層建筑的基礎C.建立起生產資料公有制的模式D.無法調動農民生產生活的積極性答案:D解析:《天朝田畝制度》在實踐中并沒有得到真正實施,排除A、B、C三項;絕對平均分配的圣庫制度違背了小生產者的階級本性,無法調動其生產生活的積極性,答案為D項。6.魯迅說:“因為多年受著侵略,就和這‘洋氣’為仇,更進一步,則故意和這‘洋氣’反一調:他們活動,我偏靜坐;他們講科學,我偏扶乩;他們穿短衣,我偏穿長衫;他們重衛生,我偏吃蒼蠅;他們健康,我偏生病……”他描述的現象出現在()A.太平天國運動中B.辛亥革命中C.義和團運動中D.新文化運動中答案:C解析:魯迅先生的描述,是“盲目排外”思想的典型體現,應該出現在農民階級領導的義和團運動中,受時代和階級的局限,農民階級對西方的侵略和西方的文明分不清。7.晚清政府曾收到某地民眾一份公呈,文中稱:“……百姓無依,惟有死守,據為島國,遙戴皇靈……圖固守以待轉機?!痹摴史从车臍v史事件及地點對應正確的是()A.鴉片戰爭——香港B.第二次鴉片戰爭——九龍C.甲午戰爭——臺灣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北京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從材料中獲取信息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由“惟有死守,據為島國”“圖固守以待轉機”可以判斷材料說的是臺灣人民反割臺斗爭。甲午戰爭后,中日簽訂《馬關條約》,臺灣被割讓,故C項正確。8.租界和使館區既是近代列強侵略中國的表現形式,也是傳播西方文明的窗口。下圖中的租界和使館區分別最早出現于下列哪些歷史事件之后()A.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B.第二次鴉片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C.鴉片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D.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答案:C解析:鴉片戰爭后,英美法等獲得在通商口岸居住、租地的權利并在上海建立了租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后簽訂的《辛丑條約》,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9.近代以來的南京,見證了中國歷史的風云變幻。下列有關南京的敘述中正確的有()①太平天國建都②《南京條約》中被開辟為通商口岸③1912年中華民國定都④見證蔣家王朝的覆滅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C解析:《南京條約》中開放的通商口岸是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不包含南京,②錯誤,排除含有②的選項,答案為C。10.“參議院對于臨時大總統認為有謀叛行為時,得以總員五分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員四分三以上之可決彈劾之?!薄吨腥A民國臨時約法》制定這一條款的根本目的在于()A.限制袁世凱B.維護共和制C.擴大內閣權力D.反對封建專制答案:B解析:《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賦予參議院彈劾總統的權力,從直接目的來看是限制袁世凱的權力,防止其獨裁,從根本上來講是為了維護民主共和制。11.1925年,蘇聯建立了為中國革命培養干部的莫斯科中山大學。1928年9月,蘇聯將莫斯科中山大學與莫斯科東方大學中國部合并,改名為“中國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蘇聯更改校名是基于中國()A.革命統一戰線建立B.北洋軍閥統治基本被推翻C.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D.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利答案:C解析:由“1925年”“為中國革命培養干部”“莫斯科中山大學”等可知,此時的中國,國共處于合作的狀態;由“中國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可知此時蘇聯關注中國的“共產主義運動”而非國共合作。再結合時間“1928年9月”可知此時中國國民黨右派已叛變革命。綜上分析可知C項符合題意。12.20世紀30年代前期,“左”傾錯誤領導人把反對資產階級同反帝反封建并列,企圖畢其功于一役,使中國革命遭受巨大損失?!白蟆眱A錯誤的表現有()A.堅持國民革命路線B.把民族資產階級作為革命對象C.實行工農武裝割據D.放棄無產階級對革命的領導權答案:B解析:本題以20世紀30年代前期的“左”傾錯誤為切入點,旨在考查學生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題干中“把反對資產階級同反帝反封建并列”,說明當時中國共產黨把民族資產階級也作為革命對象,這是“左”傾錯誤的具體表現,故選B。A、C兩項內容都不屬于“左”傾錯誤,排除;D項內容是右傾錯誤的表現,排除。13.胡繩在《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中說:“從大革命失敗到抗日戰爭前夕這十年,是中國共產黨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堅持斗爭并達到政治上成熟的重要時期?!边@一時期中國共產黨政治上“成熟”的表現是()①提出了領導工人運動,堅持城市斗爭②探索出一條以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③第一次獨立自主地運用馬克思主義原理解決路線、方針、政策問題④根據矛盾的變化正確處理國共兩黨關系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C解析:1927-1937年,中國共產黨在政治上已經告別之前的“領導工人運動,堅持城市斗爭”,他們認識到中國革命的力量來自于廣大的農民,農村更適合隱藏和積蓄實力。所以排除①,選擇C。②是“工農武裝割據”思想的體現,③是在遵義會議上,④是面對日本侵華加劇提出實行第二次國共合作。14.中國共產黨曾提出“贊助建立全中第十五題圖國統一的民主共和國”。當“全中國統一的民主共和國建立之時,蘇維埃區域即可成為全中國統一的民主共和國的一個組成部分,蘇區人民的代表,將參加全中國的國會,并在蘇區實行與全中國一樣的民主制度。”中國共產黨提出這一主張有利于()A.推動國民革命不斷深入B.創立蘇維埃革命根據地C.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D.奪取解放戰爭最后勝利答案:C解析:本題以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國共兩黨的關系為切入點,旨在考查學生獲取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由題干中的“蘇維埃區域即可成為全中國統一的民主共和國的一個組成部分”“在蘇區實行與全中國一樣的民主制度“并聯系所學知識可知,隨著民族矛盾的加深,中國共產黨調整對國民黨的政策,目的在于推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故正確答案為C項。A、D兩項與材料反映的歷史階段不符;B項在材料中沒有體現。15.歷史價值觀的變化決定了人們對歷史事件的評判標準和視角的變化,孫中山對義和團運動的評價由嚴厲批判到極力稱贊,而蔣介石對太平天國運動卻由肯定到大力批評。二者對農民運動褒貶態度變化的主要原因在于()A.國共合作形成B.農民運動的高漲C.政策導向需求D.民族主義成主流答案:C解析:孫中山對農民運動評判標準發生變化是因為孫中山由單純領導資產階級進行斗爭演變為聯合中共領導的工農大眾共同反帝反封;而蔣介石對太平天國運動由肯定到批評則反映了第一次國共合作到國共十年對峙時期蔣介石領導的資產階級革命與工農群眾關系的變化,因此二者的共同之處在于政策導向的需要。答案為C。16.2023年底,臺灣軍方推出的抗戰殉職將官名錄中列有1942年犧牲的八路軍副總參謀長左權,而2023年9月份中國大陸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名錄中,1943年犧牲的國民黨將領、國民革命軍第一五零師師長許國璋名列其中。這說明()A.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深入人心B.國共聯合抗戰增強了民族觀念C.海峽兩岸都尊重抗戰的歷史事實D.國共兩黨對抗戰評價高度一致答案:C解析:題干的核心意思為,臺灣軍方將八路軍領導人列入抗戰殉職將官名錄,大陸民政部公布的抗日英烈名錄包括犧牲的國民黨將領,說明大陸和臺灣當局都承認國共兩黨積極抗日的史實,因此選C。A、B兩項都是抗日戰爭時期的史實,而材料卻是當代的事實,排除。D項的表述不符合事實。17.2023年9月,中俄雙方將共同舉辦慶祝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活動,中國還將首次在抗戰勝利紀念日舉行閱兵。下列關于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分析不正確的是()A.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領導下,實現了全民族抗戰B.中國的抗戰得到了世界反法西斯國家和人民的支持C.國共兩個戰場相互配合,協同作戰D.美國出兵中國東北,牽制了日本絕大多數兵力答案:D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是蘇聯出兵中國東北,并且它們也沒有牽制日本絕大多數兵力,故答案為D項。18.梁啟超在談論某一運動時說:“目前之政治運動,專恃感情沖動作用。感情之為物,起滅迅速,乏繼續性,群眾尤甚。吾以為近日之青年,宜萃全力以從事于文化運動,則將來之有效的政治運動,自孕育于其中……”他評述的是()A.義和團運動B.南昌起義C.五四運動D.國民革命運動答案:C解析:五四運動是政治運動,起因是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這激起了民眾的不滿,即梁啟超所認為的“專恃感情沖動作用”,而青年學生在五四運動中發揮了先鋒作用。故選C。19.2023年8月,國民黨黨史館舉行了第七次搬遷。有趣的是,黨史館乘機“秀”出國民黨當年發給毛澤東的薪水單。當時毛澤東每月支領120元大洋,約為當時北大、清華教授一個月的薪資。在名單上還有向警予、鄧中夏等共產黨人。毛澤東領取國民黨的薪水應該是在()A.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B.第二次國共合作時期C.國共十年對峙時期D.解放戰爭時期答案:A解析:第一次國共合作實行的是黨內合作,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而且部分人在國民黨中擔任要職,故當時毛澤東能領取國民黨的薪水。故A項正確。20.據有關資料統計,1946年的鐵路運送旅客達12萬人次,比之前的最高年份高出7300多萬人次。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A.中國交通運輸業的快速發展B.國民政府政治中心遷回重慶C.政局穩定,各地交流頻繁D.抗戰勝利后民眾向收復區回流答案:D解析:根據所學可知,A與史實不符。B錯,應該是從重慶遷回南京。1946年抗戰勝利后,由于國民政府“假和平,真內戰”,國內局勢動蕩不安,故C也錯誤。21.2023年2月,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將9月3日和12月13日分別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和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這一舉措與右面豐子愷的漫畫所體現的共同主題是()A.烽火已熄,萬世太平B.國家之殤,永世不忘C.以史為鑒,面向未來D.以德報怨,化敵為友答案:C解析:紀念日的確定意味著尊重歷史,警惕戰爭重演;由漫畫中的“卅四年九月二日”可知,該漫畫為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后所作,再由“炮彈作花瓶萬世樂太平”可知,漫畫表達了對和平來之不易的珍惜,體現出對未來的思考,故C項正確。22.晉冀魯豫解放軍在魯西南強渡黃河后,國民黨方面“對于解放軍下一步究竟是東越運河、直接策應華東野戰軍打破國民黨軍的重點進攻,還是南進截斷隴海路直趨徐州、粉碎蔣介石的作戰計劃,捉摸不定。”解放軍的“下一步”軍事行動及其真實意圖是()A.躍進大別山,開始戰略反攻B.奪取徐州,準備戰略決戰C.破壞隴海路,支援淮海戰役D.強渡長江,迅速解放南京答案:A解析:“晉冀魯豫解放軍在魯西南強渡黃河”是在1947年,解放軍的“下一步”軍事行動是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從而揭開了戰略反攻的序幕。B、C、D都發生在1948年底到1949年,不符合時間和題意。23.某中學歷史研究學習小組,收集了下列歷史圖片,該組圖片體現的最恰當的主題是()A.國共關系的發展變化B.新舊民主革命的艱難歷程C.中共對民主革命的探索D.毛澤東思想的形成與發展答案:C解析:材料體現的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探索救國道路,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努力,是中國共產黨對民主革命的有益探索。24.某同學在總結“中國共產黨光輝歷程”這一專題內容時,自制了多張學習卡片,下圖為其中一張,請指出有幾處錯誤()eq\x(\a\al(①中共領導的五四運動,揭開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篇章,②國共兩黨通力合作,共同領導國民大革命運動,消滅了北洋軍閥,③抗日戰爭時期,延安成為全國抗戰的總指揮部,④三大戰役的勝利,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了基本勝利))A.1處B.2處C.3處D.4處答案:D解析:①錯在五四運動不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②錯在國民革命運動并沒有完全消滅北洋軍閥;③錯在延安僅是中國共產黨領導抗戰的指揮部;④錯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勝利不是三大戰役而是解放戰爭的勝利。25.電影《建國大業》講述了從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到1949年建國前夕發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下列關于這一時期說法正確的是()①開辟了“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全國政權”的道路②重慶政治協商會議通過了有利于人民的決議③三大戰役,是人民解放軍反攻的開始④南京解放,國民黨政府在中國大陸的統治結束A.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能力。1945~1949年是我國的解放戰爭時期,①是十年對峙時期的事件;揭開戰略反攻序幕的劉鄧大軍千里挺進大別山,③錯誤;②④兩項正確,選A。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50分,第26題15分,第27題17分,第28題18分)26.歷史的長河不斷向前,而眾多的歷史事件都離不開重要城市的承載。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費正清這樣看待北京:“北京的氣勢雄偉,布局對稱,毫無疑問使它成為一切首都中最有氣派的……沒有一個西方的首都能這樣的威嚴,清醒地構成君主專制政體的象征?!辈牧隙娪啊赌暇?!南京!》在各大影院放映,引起巨大反響。它以南京大屠殺為背景講述歷史故事。材料三讀右圖(1)清朝使君主專制政體的“威嚴”達到頂峰的標志是什么?清朝的君主專制統治是如何結束的?(4分)(2)在中國近代史上,南京有著特殊的地位。請列舉三件除了南京大屠殺外與南京有關的近代史上的歷史事件。(3分)(3)結合材料三分析,為什么遵義會成為歷史名城?(8分)答案:(1)雍正帝設軍機處;1912年清帝退位,君主專制統治結束。(2)《南京條約》簽訂;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南京);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南京國民政府成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等。(3)1935年1月,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在遵義召開。遵義會議結束了“左”傾錯誤在中共中央的統治,事實上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成為黨的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解析:第(1)問主要考查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發展史。第(2)問主要考查區域史。在中國近代史上,南京有其特殊地位,許多大事都與它有關。第(3)問遵義成為歷史名城主要是因為1935年的遵義會議。27.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對現有其他政黨,應采取獨立的攻擊的政策?!覀儜冀K站在完全獨立的立場上,只維護無產階級的利益,不同其他黨派建立任何關系?!吨袊伯a黨第一個決議》(1921年7月)材料二中國現有的黨,只有國民黨比較是一個國民革命的黨……工人階級尚未強大起來,自然不能發生一個強大的共產黨——一個大群眾的黨,以應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議決中國共產黨須與中國國民黨合作,共產黨黨員應加入國民黨,中國共產黨中央執行委員會曾感此必要,遵行此議決,此次全國大會亦通過此議決?!蛾P于國民運動及國民黨問題的議決案》(1923年6月)材料三農民問題乃國民革命的中心問題,農民不起來參加并擁護國民革命,國民革命不會成功;農民運動不趕速地做起來,農民問題不會解決;農民問題不在現在的革命運動中得到相當的解決,農民不會擁護這個革命。——毛澤東《國民革命與農民運動》(1926年9月)(1)根據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中國共產黨對國民黨的政策發生了什么轉變?結合材料二和所學知識,分析上述轉變產生的原因。(5分)(2)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上述轉變取得的直接成果,這一成果產生了哪些積極影響?(8分)(3)結合材料三和所學知識回答,從國民革命的實踐中,中國共產黨人的認識獲得哪些發展?(4分)答案:(1)轉變:從獨立、攻擊到決定黨內合作。原因:共產黨人認為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黨是唯一比較革命的黨;中國共產黨還不是一個強大的黨,而第一次工人運動高潮遭受挫折,使其認識到建立革命統一戰線的必要性;執行共產國際的決議;孫中山決定同共產黨合作。(2)直接成果:國共合作實現(或國民革命運動興起)。積極影響:動搖了北洋軍閥的統治;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創建黃埔軍校,為中國革命培養了一批軍事骨干。(3)發展:中共黨人認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