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生有一天又問老師蘇格拉底什么是外遇,蘇格拉底還是叫他到樹林走一次,可以來回走,在途中要取一支最美的花。柏拉圖又充滿信心地出去。兩個小時之后,他精神抖擻地帶回了一支顏色雖艷麗但已經焉掉的花,蘇格拉底問他:這就是最美的花嗎?柏拉圖回答老師:我找了兩小時,發覺這是最盛開最美麗的花,但我采下帶回來的路上,它就逐漸枯萎下來。蘇格拉底告訴他:這就是外遇。
啟示:有很多人不去真正享受婚姻的幸福,而是圖新鮮、求刺激,紅杏出墻,結果不僅給自己也給別人帶來很大的不幸。破解這一難題的根本辦法就是絕緣:不屬于自己的花,即使再美也不要去采摘。1設想在一個地穴中有一批囚徒;他們自小呆在那里,被鎖鏈束縛,不能轉頭,只能看面前洞壁上的影子。在他們后上方有一堆火,有一條橫貫洞穴的小道;沿小道筑有一堵矮墻,如同木偶戲的屏風。人們扛著各種器具走過墻后的小道,而火光則把透出墻的器具投影到囚徒面前的洞壁上。囚徒自然地認為影子是惟一真實的事物。如果他們中的一個碰巧獲釋,轉過頭來看到了火光與物體,他最初會感到困惑;他的眼睛會感到痛苦;他甚至會認為影子比它們的原物更真實。如果有人進一步拉他走出洞穴,到陽光下的世界,他會更加眩目,甚至會發火;起初他只能看事物在水中的倒影,然后才能看陽光中的事物,最后甚至能看太陽自身。到那時他才處于真正的解放狀態,會開始憐憫他的囚徒同伴、他的原來的信仰和生活。如果他返回去拯救他的囚徒同伴,他得有一段時間去適應洞中的黑暗,并且會發現很難說服他們跟他走出洞穴。洞穴之喻23斯巴達的影響斯巴達是古代希臘城邦之一。斯巴達城位于中拉哥尼亞平原的南部,歐羅塔斯河的西岸。斯巴達位于希臘半島南部的拉哥尼亞平原。拉哥尼亞三面環山,中間有一塊小平原,扼守著泰格特斯山脈。斯巴達以其嚴酷紀律、獨裁統治和軍國主義而聞名。斯巴達的政體是寡頭政治。在伯羅奔尼撒戰爭中,斯巴達及其同盟者戰勝雅典軍隊并霸占整個希臘。但斯巴達在稱霸希臘不久便被新興的底比斯打敗,在北方的馬其頓崛起后,斯巴達失去了在希臘的影響力?!八拱瓦_”原來的意思就是“可以耕種的平原”。約在公元前11世紀,一批叫做多利亞人的希臘部落,南下侵入拉哥尼亞,他們毀掉原有的城邦,在這里居住下來,這就是多利亞人的斯巴達城——不過它既沒有城墻,也沒有像樣的街道。斯巴達人就是指來到這里的多利亞人。4柏拉圖(約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古希臘偉大的哲學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學乃至整個西方文化最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之一。
他和老師蘇格拉底,學生亞里士多德并稱為希臘三賢。另有其創造或發展的概念包括:柏拉圖思想、柏拉圖主義、柏拉圖式愛情等。柏拉圖的主要作品為對話錄,其中絕大部分對話都有蘇格拉底出場。但學術界普遍認為,其中的蘇格拉底形象并不完全是歷史上的蘇格拉底。拉圖是西方客觀唯心主義的創始人,其哲學體系博大精深,對其教學思想影響尤甚。5柏拉圖出生于一個較為富裕的貴族家庭,母親是是雅典立法者梭倫的后裔,叔父是當時雅典知名的政治家柯里西亞斯.柏拉圖青年時師從蘇格拉底,蘇格拉底死后游歷四方,曾到埃及、北非、小亞細亞沿岸和意大利南部從事政治活動以期實現貴族政治理想?;顒邮『?,在外游歷12年并已40歲的柏拉圖回到雅典并在城外西北郊的圣城阿卡德米的體育館附近建立了自己的學園——阿卡德米學園,隨后的40年余生一直在此執教以期將政治家培養成哲學家,其學生中至少9個后來成了希臘各城邦的專制統治者。柏拉圖學院成為西方文明最早的有完整組織的高等學府之一,后世的高等學術機構也因此而得名,也是中世紀時在西方發展起來的大學的前身。6人物生平
成長期28年
游學12年
講學20年
著述20年7公元前421年6歲,據說是《理想國》發生時間(或所托時間)。公元前420年7歲,進狄奧尼索斯學校,識字,聽荷馬等詩作。公元前407年20歲跟隨蘇格拉底學習,此前曾向克拉底魯學習赫拉克利特哲學;向赫莫根尼學習巴門尼德哲學。公元前404年23歲,伯羅奔尼撒戰爭以雅典慘敗告終。暴露出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柏拉圖一度想從政,后失望。公元前399年28歲,蘇格拉底受審(柏拉圖在場)并被處死,蘇格拉底死時柏拉圖因病不在。8周游列國原因民主派的鎮壓和蘇格拉底之死。經過雅典——麥加拉——埃及——居勒尼——意大利(考察各地經濟法律宗教等制度)作用增長了閱歷,為其思想體系形成奠定了知識的基礎。9公元前387年40歲,回到雅典,開始個人講學,或說此年建立學園。又中期著作:《理想國》、《會飲》、《斐得若》、等最具戲劇性的對話。
1011雅典學院——阿卡德米學院教育目標:全面發展,培養最高統治者“哲學王”。學院概況:1.教育宗旨:知識傳授,學術研究,政治咨詢,培養人才。2.學生來源:具有初級數理知識,上層社會,男女平等。3.開設科目:算數,幾何,天文等。4.教學方法:對話形式,自由討論。學院地位與作用:1.歐洲第一所綜合性學校。2.歐洲教育,科學史上值得紀念的事件。3.培養了許多著名學者(亞里士多德)。雅典學院有何局限性不懂幾何學者不入內12政治思想:理想國“一切現成的國家都治理得不好,它們的政制,沒有劇烈的處置和很大的運氣是不能改革的。實際上,我被迫相信,為社會和個人尋找正義的唯一希望是在真正的哲學中,否則人類的煩惱不能得到緩解,直到,要么真正的哲學家們掌握政權,或者由于得到某種奇跡,政治家們成了真正的哲學家?!?/p>
——柏拉圖《柏拉圖十三封信札》13理想國
《理想國》是西方政治思想傳統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通過蘇格拉底與他人的對話,給后人展現了一個完美優越的城邦。柏拉圖把國家分為三個階層:受過嚴格哲學教育的統治階層、保衛國家的武士階層、平民階層。他鄙視個人幸福,無限地強調城邦整體、強調他一己以為的“正義”。在柏拉圖眼中,第三階層的人民是低下的,可以欺騙的。他賦予了統治者無上的權力,甚至統治者“為了國家利益可以用撒謊來對付敵人或者公民”。賢人政治14“哲學王”在柏拉圖的哲學中更多是一個哲學層面的“善”的理念的代言人,是正義得以可能的規劃者和執行者,而非一個政治當權派的象征。因為在柏拉圖哲學中,正義必須是一種永恒不變的理想狀態,因而它必須要有一個永恒不變的“原型”——善。
柏拉圖指出,“哲學王”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建立城邦并制定法律。柏拉圖需要一位哲學家來肩負起這項任務。柏拉圖認為,要使國家穩定,它就必須是國家神圣形式或理念的真實仿制品。然而,只有一位哲學家徹底精通最高層次的科學,即辯證法,他才能夠看見并仿制神圣的原物。15關于“哲學王”的疑問哲學王的培養是一個疑點。論述城邦的各種政治組織模式(君主,榮譽政治、貴族政治、民主政治、僭主)的成因時,柏拉圖其實自己也揭示了其統治階級培養的不可持續性。(他描述的過程是個衰退的過程,即由君主制衰退至僭主制,而不是相反的進化過程)
首先的問題在于人口增長帶來的個體的素質降低。組織規模越大,其中的變化越多,專制而簡單的模式越難適應。但誰來培養第一個哲學王?柏拉圖直接將理想國視為靜止的終極目標(可以對比其“至善”的概念),一上來就隱含著給出了哲學王和哲學王制定出的理想社會組建計劃,但是忽略了人類進化漫長而曲折的過程。選舉問題緊隨其后。沒有明細的選舉(或者說整個社會明晰的價值比較),理性的崇敬自然滑向武功的炫耀,金錢的追逐(越來越具體,可比較),最終淪為享樂的泛濫(價值崩塌)16西方古典哲學的代表——柏拉圖一、柏拉圖的一生1.生活的時代特征(1)發生伯羅奔尼撒戰爭(2)雅典民主政治走向衰落2.出身名門(前427年—347年)3.追隨名師——蘇格拉底4.游歷四方——游歷小亞細亞沿岸、埃及、北非、意大利南部,考察各地制度風俗,與各地學者交流思想5.創辦學?!⒖ǖ旅讓W園(柏拉圖學園)17值得思考的現象“軸心時代”是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的命題。他在1949年出版的《歷史的起源與目標》一書中說,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是人類文明的重大突破時期。在這個時期,世界各民族都出現了偉大的精神導師,成為世界各大文明的標志。比方說,古希臘有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猶太教的先知們,印度有釋迦牟尼,中國則有孔子等等。他們提出的思想原則塑造了不同的文化傳統,也一直影響著人類的生活。所以雅斯貝爾斯把這個時代稱為“軸心時代”。18VS探究:兩者的異同?19相同之處:
1)時代背景:兩人都處在天下大亂時代,面臨相同的問題。從各自角度提出“仁學”和“理念論”。
2)個人活動:從政;游歷;從教
3)政治思想:孔子主張“仁”和“仁政”,反對暴政;柏拉圖主張哲人統治的理想國,對民主政體不滿;都體現“人治”的特點,都偏于理想化。4)教育思想:都創辦學校,重視教育,均主張因材施教,進行啟發式教學。
20不同之處:一、哲學思想孔子:
1.敬鬼神而遠之
2.把探討和解決人世間的實際問題放在優先位置。柏拉圖:
1.唯心主義,認為理念是世界的本質,現實世界只是理念世界的反映。
2.研究物質世界只能獲得不確定的“意見”,而不能獲得知識。21
二、政治思想
孔子:主張“為政以德”的治國國方略,力圖發揮道德的作用來緩和各種社會矛盾。他反對統治者實行“以力服人”的霸道,反對政府對百姓課重稅?!皩е哉?,齊之以行,民免而無恥;導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柏拉圖:“哲學王治國”既不同于不依靠法律的雅典式的平民政治,也不同于不依靠法律的斯巴達式的軍人統治,是依靠哲學王的智慧來管理國家。只有將哲學王的智慧與政治家的權力完美地結合在一起,人類才會得到安寧,和諧的實現才會有可能。
22三、教育思想孔子:賢才;六藝;因材施教;有教無類;啟發式教學;當仁不讓于師。柏拉圖:哲學王;七藝;人分三等;回憶說??鬃有訅v學圖23思考1.為什么兩位東西方先哲的思想在當時都沒有實現?2.在今天有實現的可能嗎?24
學生有一天問老師蘇格拉底什么是愛情,蘇格拉底叫他到樹林走一次,要不回頭地走,在途中要摘一朵最美的花,但只可以摘一次。學生覺得很容易,充滿信心地出去,誰知過了半天他仍沒有回去,最后,他垂頭喪氣出現在老師跟前訴說空手而回的原因:很難得看見一朵看似不錯的,卻不知是不是最好,因為只可以摘一次,不得已,只好放棄,再看看有沒有更好的,到發現已經走到盡頭時,才發覺手上一朵花也沒有。蘇格拉底告訴他:這就是愛情。25柏拉圖式愛情在歐洲,很早就有被我們中國人稱之為“精神戀愛”的柏拉圖式的愛,這種愛認為肉體的結合是不純潔的是骯臟的,認為愛情和情欲是互相對立的兩種狀態,因此,當一個人確實在愛著的時候,他完全不可能想到要在肉體上同他所愛的對象結合。柏拉圖推崇的精神戀愛,實際上指的是同性之間的一種愛,也就是“同性戀”。古希臘人認為,同性戀的過程更多地是靈交、神交,而非形交。而在女性很少受教育的古希臘社會,男人很難從女人中找到精神對手。這就是柏拉圖偏重男性之間的愛情的原因。柏拉圖堅信"真正"的愛情是一種持之以恒的情感,而惟有時間才是愛情的試金石,惟有超凡脫俗的愛,才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理想式純精神雙方平等完美自由26柏拉圖式的愛情,只是站在愛人的身邊,靜靜的付出,默默的守候,不奢望走近,也不祈求擁有,即便知道根本不會有結果,卻仍然執迷不悔,也就是這種不求回報的原因,注定了它悲劇的結局后,也只能是一條在遠處守候的平行線,只留下回憶中,美好的片段,當作永恒!之后,就產生了柏拉圖式愛情。誠然,蕓蕓眾生,天生一副肉眼凡胎,是如何體會人類最為高尚、最為圣潔、最為理想、最為自由、最為完美的愛情呢!若是找不到這種,便可在蕓蕓眾生中,穿越,徘徊,直至找到,然后付出,這之后并沒有結果,只有過程,因為你我壽載有限,等不到結果,只有留有回憶與記憶之中,27對柏拉圖的評價28柏拉圖是一個絕對主義者,他因提出哲學王和理想國而長期遭受“自由主義”學者的猛烈抨擊,人們甚至將柏拉圖視為一個法西斯分子,主張我們都需要這樣一個領袖,如果沒有這個人的許可,在這些“自由主義者”看來,柏拉圖的思想是集權主義的淵藪,但這種理解顯然是有問題的,那么是缺乏對自由本身內涵和演化的理解,要么是對柏拉圖本人及其思想的極大誤解。一方面,柏拉圖并非不喜歡自由,但他的思想已經遠遠擺脫了歷史的束縛,不是僅僅局限于“無支配”的和“無干涉”的自由,而在構想自律的自由,而后者是人類自由的更高層次。柏拉圖崇尚理性,同時,柏拉圖強調,理性卻不是天生就先驗地具有的,相反,它面臨一個不斷成長和成熟的過程。其實,人類社會本身是由思想統治的,而這些思想又是由具有思想者或哲學王所引領和支配的。凱恩斯就強調,我們都是前人思想的奴隸。同樣,柏拉圖也認識到,哲學王往往具有更好的理性,一個良好的社會秩序就需要充分發揮這些高理性者的作用,由他們來引領低理性者的理性提升。在很大程度上,人們之所以批判柏拉圖,就在于他們混同了哲學王和武士這兩種角色及其所需要的素養。結果,那些缺乏對人類社會發展的真正認知的或者對理論一知半解的乃至熱衷于社會運動的人士竟然都自以為是哲學王,而且,還把睿智和博學哲人視同為聰明伶俐和卡里斯馬式的政治人物,乃至“幾乎所有黨派的頭目,尤其是敢作敢為的黨派或者成功的黨派領袖,都毫無例外是柏拉圖主義者”。總之,我們不能簡單地否定柏拉圖及其哲學思想,它體現了人類社會發展的理想。斯皮格爾寫道:“柏拉圖的政治思想具有明顯的權威主義色彩。雖然這些思想也許并沒有迎合民主主義者,但迫使那些迷戀民主生活的人們進行一次心靈的反省。
29將雙手掌心向下向前伸出,閉上
眼睛,然后讓別人先后敲擊你的雙手背面(時間間隔要盡量短300毫秒)。然后睜開眼睛,將最先被敲到的手伸出來。在這種情況下,人們通常能百分之百地答對。但是,如果將兩臂交叉并進行同樣的實驗,結果發現大多的時候我們都會弄錯
.亞里士多德錯覺30一、亞里士多德的生平前384前367前347前343前336前335前323前322出生求學雅典離開雅典
(柏拉圖死)成為亞歷山
大王子老師馬其頓征服希臘重返雅典
創立學園再次離開雅典逝世“北方小駒”“學院之魂”“博學家”31
在人類文明的早期,總有一些智慧的人在許多領域都有建樹,對充滿神秘色彩的自然嘗試著解釋,并對尚處于半蒙昧狀態的人們進行教誨,亞里士多德就是其中之一。公元前384年,亞里士多德出生在古希臘的北部,他的父親是馬其頓王國的宮廷醫師,與馬其頓的王室關系密切。據說亞里士多德早年受家庭影響,學過醫學。在他17歲的時候,他來到當時歐洲的文化之都——雅典,并師從偉大的哲學家柏拉圖學習哲學。柏拉圖非常賞識亞里士多德……32
他成為古希臘著名哲學家柏拉圖(前427—前347)的大弟子,從事學習和研究長達20年之久。他好學多問,才華橫溢,成績突出,柏拉圖夸他是“學院之靈”。公元前343年,亞里士多德擔任了年僅13歲的王子亞歷山大的宮廷教師。公元前340年亞歷山大攝政,亞里士多德回到家鄉。公元前335年他重返雅典,創辦了一所呂克昂學院,獨樹一個新的哲學學派。由于這個學派的老師和學生,常常在花園里散步的時候討論問題,當時人們就稱它為逍遙學派。
公元前323年夏天,亞歷山大大帝從印度回師巴比倫的途中病故。從此,亞里士多德在政治上開始不得志。他決定離開雅典,離開呂克昂學院回到母親的故地過隱居生活。公元前322年因病逝世,葬在卡爾基,終年62歲。33“要給亞里士多德戴上韁繩?!?/p>
——柏拉圖
“吾愛吾師,
吾尤愛真理。”求知是人類的本性。
——亞里士多德34亞里士多德主要思想及其評價1.哲學思想:
2.邏輯學:3.政治思想:4.倫理思想:對柏拉圖理念論的批判三段論(大前提,小前提,結論)法治優于人治中道理論5.教育思想:“三育”﹑和諧發展教育觀35
亞里斯多德是集古希臘科學文化知識之大成的淵博學者,哲學是他最擅長的領域,哲學到他手里才真正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他的哲學認識論就是從批判柏拉圖的理念論開始。他在《形而上學》中認為自然界是客觀的、真實的存在,人們的認識來自
對客觀世界的感覺,沒有感覺
就沒有知識。他把柏拉圖的理
念比作一種擬人的神靈,正如
神是神化了的人一樣,理念則
不過是永恒化了的自然物體。36
在世界的本原問題上亞里士多德與柏拉圖有什么區別?
在亞里士多德看來,柏拉圖理念論的根本錯誤在于它把理念看作離開個別事物而獨立存在的實體,即把事物的一般和個別割裂開來。亞里士多德的批判從根本上揭露了唯心主義的認識論根源及其實質,這在哲學發展史上有重大意義。但亞里士多德對柏拉圖理念論的批判不徹底,因為他在對待一般與個別的關系問題上有時正確,有時糊涂,他并沒有把他的唯物主義觀點貫徹到底。亞里士多德對柏拉圖理念論的批判37
亞里士多德在歷史上最為著名、影響最大的是他的邏輯學。直到現在,人們公認他是邏輯學這門專門研究人的思維形式和規律的學科的創始人。德國思想家康德把亞里士多德的邏輯學定名為“形式邏輯”。亞里士多德邏輯學著作后來由他的注釋者匯編成書,取名叫作《工具論》。《工具論》主要論述了演繹法,為形式邏輯奠定了基礎,對這門科學的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
亞里士多德的的邏輯學38
亞里士多德把論證分為“從個別到普遍”和“從普遍到個別”兩種過程,前者是歸納法,后者是演繹法。他對歸納法的作用是肯定的,但他著重研究和總結了演繹推理的一般原則——三段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工程資料主管培訓
- 一年級信息技術上冊 信息和信息處理工具教學設計 人教新課標版
- 六年級英語下冊 Unit 1 A family outing第2課時教學設計 湘少版
- 人教部編版六年級上冊書湖陰先生壁教學設計
- 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教學教案設計歸納總結6
- 一世龍門-【2022年暑假預習】云名著《世說新語》之“德行”卷
- 全國人教版初中信息技術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10課《設置循環播放的背景音樂》教學設計
- 人教版 (新課標)必修3&4Unit 2 Working the land教案及反思
- 九年級體育 技巧 足球教學設計2
- 人美版七年級下冊5.色彩的調和教學設計
- 外科學普外科試題及答案
-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宣傳月活動方案
- 【9語一模】2025年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區九年級中考一模語文試卷(含答案)
- 100MW山地光伏(漁光互補)項目質量驗收范圍劃分表
- 2025年海南省物流集團有限公司下屬企業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洗滌機械的裝配與調試技巧考核試卷
- 2024年商務禮儀師實務考題及試題及答案
- 2025年遼寧省撫順市新撫區中考二模英語試題(原卷版+解析版)
- GB/T 10810.1-2025眼鏡鏡片第1部分:單焦和多焦
- 2025年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單招職業適應性測試題庫必考題
- 做最勇敢的自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