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芻動物營養學(年上學期)--反芻動物的蛋白質營養_第1頁
反芻動物營養學(年上學期)--反芻動物的蛋白質營養_第2頁
反芻動物營養學(年上學期)--反芻動物的蛋白質營養_第3頁
反芻動物營養學(年上學期)--反芻動物的蛋白質營養_第4頁
反芻動物營養學(年上學期)--反芻動物的蛋白質營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反芻動物營養學傅彤TEL-mail:futong2004@126.com第三章反芻動物蛋白質的營養第一節反芻動物蛋白質的消化和代謝一、蛋白質的組成蛋白質的主要組成元素是碳、氫、氧、氮,大多數蛋白質還含有硫,少數含有磷、鐵、銅、碘等元素。蛋白質的含氮量為15.5~18%(平均16%)。氨基酸是蛋白質的基本構成單位,目前生物體發現的氨基酸有180多種,構成動植物體蛋白質的氨基酸只有20種,并且都是α-氨基酸。

α-氨基酸是羧酸分子中的α碳原子上的一個氫原子被氨基取代生成的化合物。二肽的生成氨基酸的結構羧基氨基α-碳原子側鏈蛋白質的一級結構蛋白質的二級結構蛋白質的三級結構蛋白質的四級結構1.消化蛋白質NPN肽+氨基酸微生物有機酸+氨+二氧化碳微生物微生物菌體蛋白瘤胃二、反芻動物蛋白質的消化吸收與代謝未被消化蛋白質鹽酸變性蛋白胃蛋白酶多肽羧基肽酶、氨基肽酶游離的氨基酸+寡肽十二指腸胰蛋白酶、糜蛋白酶菌體蛋白皺胃和小腸寡肽主要是含二到四個氨基酸殘基的小肽日糧蛋白質飼料非降解蛋白氨、肽類、氨基酸

微生物蛋白流入后部消化道瘤胃在瘤胃中被發酵而分解的蛋白質叫瘤胃降解蛋白(RDP),用于合成瘤胃微生物蛋白(MCP)未經瘤胃微生物酶降解直接進如后部胃腸道的飼料蛋白質叫非降解蛋白(UDP)或過瘤胃蛋白2.代謝氨基酸體蛋白質酮酸氨和胺化物葡萄糖或脂肪尿素或尿酸CO2+H2O+能量瘤胃中產生的氨唾液瘤胃瘤胃中的氮素循環瘤胃壁肝臟反芻動物蛋白質的消化和代謝組織合成血液唾液日糧N

蛋白質NPN

肽瘤胃氨基酸微生物蛋白NH3VFACHO

過瘤胃

內源

蛋白質消化酶(肽)

氨基酸

微生物作用

內源氨基酸NH3蛋白質非可消化N代謝N(內源和微生物)UREA肝臟腎臟血漿尿素尿小腸大腸和盲腸糞便NEAA蛋白質CP100%30%CP70%CP20%CP50%CP80%CP瘤胃降解蛋白RDP瘤胃非降解蛋白UDP微生物蛋白MP三、增加過瘤胃蛋白的方法選擇低降解率的日糧,使十二指腸的氨基酸組成與日糧相近植物性飼料降解率差異較大,動物性蛋白質降解慢;使用過瘤胃率蛋白高的飼料,如魚粉、血粉以及豆科牧草。

在保證日糧消化率的條件下,盡可能減少日糧蛋白質在瘤胃內的滯留時間滯留時間長,被降解的飼料蛋白質較多。過瘤胃保護物理處理:加熱和包被化學保護:保護氨基酸(RPAA)、金屬氨基酸螯合物、變性蛋白質、長鏈脂肪酸鈣鹽等飼料蛋白質的過瘤胃率(RUP)復習與回顧第四節瘤胃內容物的特性一、瘤胃的溫度二、瘤胃內容物的pH三、氧化還原電位四、瘤胃液的滲透壓五、瘤胃內的氣體

六、瘤胃內容物的外流第二章反芻動物的消化系統復習與回顧第一節反芻動物蛋白質的消化和代謝一、蛋白質的組成二、反芻動物蛋白質的消化吸收與代謝第三章反芻動物蛋白質的營養三、增加過瘤胃蛋白的方法加熱處理法

加熱處理法使蛋白質變性,形成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的復合物并在蛋白質之間形成交叉連接,加熱處理時應注意時間和溫度物理包被保護蛋白質

利用富含白蛋白的物質在飼料顆粒外可形成一層保護殼,防止易溶蛋白在瘤胃內的擴散溶解。全血、乳清蛋白、卵清蛋白等都能對蛋白質起到保護作用蛋白質的過瘤胃保護物理處理:化學藥品處理法使蛋白質變性,改變蛋白質的結構(如酸、堿、乙醇)結合蛋白質或在蛋白質分子間引入雙鍵

常用的化學物質:單寧、甲醛、酚類、甲烷抑制劑(半縮醛)等;化合物、聚合物包被保護

依據瘤胃與皺胃液pH差別,包被材料在蛋白質飼料顆粒外形成堅韌的保護薄膜,具有吸濕性、耐熱性、無毒及異常的氣味,與包被物不反應以及價格便宜等優點。化學處理:00mois2001-Ref.:0000Microvit-Overview2002瘤胃網胃瓣胃皺胃小腸大腸吸收>98%釋放:>95%保護:>90%過瘤胃后,產品完好產品形態過皺胃后,產品釋放蛋氨酸(methionine)又名甲硫氨酸,甲硫基丁氨酸,2-氨基-4-甲硫基-丁酸或甲硫基丁氨酸。DL-蛋氨酸羥基類似物(DL-methioninehydroxyanalogue,縮略語:MHA)又名Alimet、液態羥基蛋氨酸、2-羥基-4-甲硫基丁酸。N-羥甲基蛋氨酸鈣(mepron)又名保護性蛋氨酸。DL-蛋氨酸羥基類似物鈣鹽(DL-methioninehydroxyanaloguecalcium)又名蛋氨酸羥基鈣(MHA-Ca)四、瘤胃微生物蛋白質的質量1.瘤胃微生物蛋白質的含量受微生物類型、生長階段和營養物質利用率等因素影響瘤胃混合細菌干物質中氮的含量平均10.5%,相當于65.5%的粗蛋白質(58%-77%);原蟲細胞內含有大量的糖,蛋白質含量24%-49%;2.瘤胃微生物蛋白的氨基酸組成原蟲與細菌蛋白質的各種氨基酸含量和比例均很恒定;細菌蛋白質中蘇氨酸、纈氨酸、蛋氨酸高于原蟲蛋白質;原蟲蛋白質中亮氨酸、異亮氨酸、苯丙氨酸和賴氨酸均高于細菌;胱氨酸、組氨酸和精氨酸含量大致相等;瘤胃細菌含有較高水平的二氨基庚二酸,動植物、纖毛蟲體內不存在;纖毛蟲含氨基乙基磷酸(纖毛素)是細菌所不具有的。二氨基庚二酸賴氨酸3.瘤胃微生物蛋白質的消化綿羊瘤胃細菌的表觀消化率76.0%-78.2%(回腸末端和全收糞法),平均77.5%(Storm,1982);羔羊對瘤胃微生物的真實消化率為81%,除二氨基庚二酸(37%)、組氨酸(68%)和胱氨酸(73%)外,其它氨基酸的消化率均在80%-88%;瘤胃原蟲的蛋白質真消化率大于細菌(91%vs74%;McNaught,1954);飼料中某養分的消化率=飼料中某養分量-糞中某養分量飼料中某養分量×100%蛋白質表觀消化率=進食氮-糞中氮進食氮×100%蛋白質真消化率=進食氮-(糞氮-代謝糞氮)進食氮×100%內源尿氮(EUN)

是指動物在維持生存過程中,必要的最低限度體蛋白質凈分解代謝經尿中排出的氮。代謝糞氮(MFN)

動物采食無氮飼糧時經糞中排出的氮叫代謝糞氮。它主要來源于脫落的消化道上皮細胞和胃腸道分泌的消化酶等含氮物質,也包括部分體內蛋白質氧化分解經尿素循環進入消化道的氮。4.瘤胃微生物蛋白質的利用率與生物學價值瘤胃微生物的生物學價值為66%-87%;瘤胃細菌蛋白質的生物學價值、真消化率及凈利用率分別為82%、87%與63%,原蟲蛋白質相應為82%、87%與71%(Ellis,1965);瘤胃微生物對蛋白質飼料的調平作用導致所有蛋白質的營養價值都向瘤胃微生物蛋白質靠近,因此日糧粗蛋白質的生物學價值差異較小。表觀生物學價值(BV)=存留氮吸收氮×100=進食氮-(糞氮+尿氮)進食氮-糞氮×100真實生物學價值(TBV)=進食氮-(糞氮-代謝糞氮)-(尿氮-內源尿氮)進食氮-(糞氮-代謝糞氮)×100蛋白凈利用率(NPU)=存留氮進食氮×100NPU=BV×氮(CP)的消化率=進食氮-(糞氮+尿氮)進食氮×100五、非蛋白氮在瘤胃中的消化與代謝粗蛋白質真蛋白質非蛋白質含氮物(NPN)

NPN包括:游離氨基酸、酰胺類、含氮的糖苷和脂肪、生物堿、硝酸鹽、銨鹽、嘌呤、嘧啶等。尿素含氮量:42~46%42~46%×6.25=262.5~287.5%尿素氨(NH3)+二氧化碳(CO2)碳水化合物揮發性脂肪酸+酮酸(碳鏈)氨+酮酸氨基酸菌體蛋白氨基酸細菌脲酶細菌酶細菌酶細菌酶細菌對尿素的利用:第二節反芻動物對非蛋白氮的利用一、NPN利用的理論依據和應用對象瘤胃中來源于細菌的脲酶(尿素酶)活性很強;微生物可以利用氨合成菌體蛋白(MCP),瘤胃微生物蛋白氮中,大約50%-80%直接來源于瘤胃中的氨;尿素是一種完全可降解的含氮物質;主要用于反芻動物低蛋白日糧。二、影響尿素等NPN利用的主要因素1.日糧中能量水平和來源的影響菌體蛋白(MCP)合成量與可發酵有機物質與代謝能(ME)呈正相關,100g可發酵有機物質可合成22gMCP,每兆焦ME,可合成8.2gMCP;日糧中淀粉含量較高,瘤胃微生物利用尿素的能力提高;精粗飼料混合組成日糧,比單一用好。2.日糧粗蛋白水平及來源的影響飼料粗蛋白質含量達到一定量時,瘤胃液中的氨濃度超過了微生物的利用能力,再添加尿素等NPN毫無益處,甚至造成氨中毒;一般低溶解度蛋白(降解率低)日糧,可適當多添加尿素。3.礦物質及微量元素的影響礦物質通過調節瘤胃滲透壓,pH值及稀釋率,維持瘤胃內環境,從而影響微生物的生長及氮的利用瘤胃中硫不足,減低微生物對氮的利用,例如綿羊日量N:S比超過10.9時,菌體蛋白數量下降;鈷是瘤胃微生物合成VB12主要元素,間接的影響硫的利用和尿素的利用。4.其他一些影響因素凡是影響瘤胃微生物生物量的因素,都直接或間接影響氮的利用,也影響NPN的利用率;如:日糧類型和pH值。三、利用NPN時應注意的問題及應對措施1.延緩NPN飼料在瘤胃中的分解速度,以便微生物有機會充分利用采用一些重金屬或尿酶抑制劑;采用保護劑,即用硫、蠟與某些化學聚合物包被尿素,以減緩分解速度;采用分解速度慢的NPN飼料,如雙縮脲、羥甲基尿素;注意飼喂方式和方法:混在精料中飼喂、不可混于水中飼喂;添加尿素的谷類混合料中,不應使用大豆和其他含尿酶的豆類。2.增強微生物的合成作用飼喂尿素應逐漸加量,需2-4周作為適應期;飼喂后不應間斷,否則再喂時仍需過渡期。3.提供充足的的營養源飼喂尿素與補飼淀粉結合,1kg淀粉加入100g尿素。4.應補充硫、磷、鐵、錳、鈷等礦物質元素的不足氮硫比以10-14:1為宜。5.在已滿足蛋白質需要的日糧中添加無效瘤胃微生物在氨濃度超過5-8mg/100ml時不能有效利用NPN;日糧粗蛋白超過13%時,添加尿素效果差(高產奶牛例外,可能是由于代謝旺盛,微生物利用氨的能力增強)。6.注意氨中毒瘤胃氨濃度達到80mg/100ml時,血氨濃度超過5mg/100ml時會出現中毒(肝臟轉化極限);奶牛日糧中尿素的用量不可超過日糧干物質的1%;灌服醋酸可緩解酸中毒。四、NPN利用的方式1.尿素混合料飼喂乳牛、肉牛和育成牛時,可將尿素按1%-2%摻于混合精料;與谷類或淀粉飼料搭配。2.尿素青貯青貯過程中均勻地噴撒入青貯原料中,0.5%-0.6%添加量可使玉米青貯飼料粗蛋白含量達到10%-12%。3.尿素食鹽添磚尿素40%、食鹽41.5%、磷酸鈉和微量元素8.5%、糖蜜10%;尿素10%、糖蜜3%、麩皮40%、食鹽1%、微量元素1%、水泥10%(凝固法);改變食鹽添加量來控制牛羊采食量。4.氨化飼料氨水、液態氨、尿素處理秸稈,可提高干物質消化率;100kg秸稈灑入25%氨水12kg,秸稈含水量不低于15%。尿素的適宜用量:1.以尿素氮替代日糧總氮的1/4~1/32.尿素占日糧干物質的1%~1.5%3.尿素占青貯鮮樣的0.3%~0.5%第三節反芻動物蛋白質評定體系一、傳統的蛋白質評定體系粗蛋白質(CP)

可消化粗蛋白質(DCP)食入粗蛋白質與糞中粗蛋白質之差,即粗蛋白質的含量乘以粗蛋白質的消化率。體現飼糧中總含氮物的多少。反芻動物粗蛋白質評定體系的主要缺點1.飼料中的可消化蛋白質是由表觀可消化氮乘以6.25計算而得到,沒有考慮日糧蛋白質在瘤胃中可以分為瘤胃非降解飼料蛋白質(UDP)和飼料降解蛋白(RDP)兩部分,以及瘤胃微生物合成菌體蛋白的數量和效率。因為進入小腸中的蛋白質有很大一部分是瘤胃微生物蛋白,用常規的消化試驗方法確定的可消化蛋白質會有很大的誤差。反芻動物粗蛋白質評定體系的主要缺點2.不能區分真蛋白(TP)和非蛋白氮(NPN)的營養價值。粗蛋白質含量相同的日糧不一定有相同的生產效果,這是由于不同粗蛋白質含有不同數量的非蛋白氮。用真蛋白代替粗蛋白質又會忽略非蛋白氮的營養價值。3.沒有反映日糧非降解蛋白質和瘤胃微生物蛋白質進入小腸后被吸收的氨基酸的數量和組成,同時粗蛋白質含量相同的飼料在瘤胃中的消化率也不同,因此很難準確評定飼料蛋白質的價值和需要量。二、現有主要的蛋白質新體系瘤胃微生物合成的蛋白質(MCP):從瘤胃隨食糜流入真胃和小腸中的微生物蛋白質,大約可以提供反芻動物蛋白質或氨基酸需要量的一半以上;瘤胃非降解飼料蛋白質(UDP):在瘤胃中能夠避免被降解,并能夠通過瓣胃和皺胃的日糧中蛋白質,通常也被稱為“過瘤胃蛋白(Escapeprotein)”;內源性蛋白質(ECP):主要源于唾液、脫落上皮細胞和瘤胃微生物裂解的殘留物,其數量很少而忽略不計。飼料中的蛋白質經過瘤胃微生物的作用后,到達小腸中的蛋白質主要由三部分組成:這三部分合稱為小腸代謝蛋白質(MP)或小腸可吸收蛋白(AP)。1.法國的小腸可消化蛋白質體系(PDI)小腸可消化蛋白質(PDI)包括兩部分:瘤胃中未降解的日糧蛋白質在小腸中被消化的部分(PDIA)和瘤胃微生物蛋白質在小腸中被消化的部分(PDIM)PDIA含量是根據粗蛋白質的含量(CP)及其在瘤胃中的降解率(dg)和未降解的飼料蛋白質在小腸中的真消化率(ddp)進行計算的,公式為PDIA=CP×(1-dg)×ddPPDIM含量按照以下幾個參數計算:每千克可消化有機物可以合成135g微生物粗蛋白質、微生物粗蛋白質的真蛋白含量為80%、微生物真蛋白在小腸的消化率為70%、飼料降解氮轉化為微生物氮的效率為100%。2.美國的可代謝蛋白質體系(1)代謝蛋白質是指瘤胃日糧非降解蛋白質和微生物蛋白質在小腸中被吸收的量,與小腸可消化蛋白質的概念相同。(2)瘤胃可降解蛋白轉化為微生物蛋白質的效率為100%。(3)尿素發酵潛力(用于估計尿素的適宜添加量)

UFP=(1.044TDN-?)/2.8

式中1.044為每10gTDN能產生1.044g瘤胃微生物蛋白質,β為采食1kg飼料的降解蛋白質g數,2.8為尿素的蛋白質當量。

例如:玉米含TDN90%,每kg玉米含蛋白質82g,降解率為65%,每kg玉米的可降解蛋白質量為53.3g,則UFP=(1.044×90—53.3)/2.8=14.5g/kg。

3.中國的小腸可消化粗蛋白質體系(1)到達小腸的可消化粗蛋白包括飼料非降解蛋白(UDP)和微生物粗蛋白(MCP)兩部分。

小腸可消化粗蛋白質=UDP×小腸消化率+MCP×小腸消化率(2)每千克可發酵有機物(FOM)可以被用于合成168克MCP;每千克可消化有機物(DOM)可以被用于合成144克MCP;每個NND可以被用于合成40克MCP,每個RND可以被用于合成95克MCP。1kg含脂4%的標準乳的能量,或3138kJ的產奶凈能為1個奶牛能量單位(NND),1kg中等玉米所含的綜合凈能值8.08MJ為1個肉牛能量單位(RND)。

(3)主要參數:①降解蛋白質轉化成微生物蛋白質的效率采用90%,非蛋白氮的轉化效率為80%。②微生物蛋白質的合成量,按38g微生物蛋白質/NND計算,設瘤胃微生物氨基酸氮的含量為80%,其余20%為非氨基酸氮。③設微生物氨基酸氮的消化率為70%,非降解蛋白質在小腸中的消化率亦為70%。④吸收氨基酸的利用率,對維持和產乳均按70%計算。⑤維持所需的氨基酸氮,根據國內所做的氮平衡試驗結果推算,認為270mgN/kgW0.75比較合適。(馮仰廉等,1985)奶牛飼養標準NY/T34-2004小腸可消化粗蛋白質:小腸可消化粗蛋白質=飼料瘤胃非降解蛋白質(UDP)×小腸消化率(0.65)+瘤胃微生物粗蛋白質(MCP)×小腸消化率(0.70)小腸可消化粗蛋白質的轉化效率:小腸可消化粗蛋白用于體蛋白質沉積的轉化效率對于生長牛為0.6,對產奶為0.7(4)瘤胃能氮平衡

=用可利用能估測的MCP—用RDP估測的MCP=DOM×144—RDP×900=NND×40—RDP×900=RND×95—RDP×900=0,平衡良好

>0,能量多余,需補充可降解氮

<0,能量不足,需補充可利用能(3)主要參數:①降解蛋白質轉化成微生物蛋白質的效率采用90%,非蛋白氮的轉化效率為80%。②微生物蛋白質的合成量,按38g微生物蛋白質/NND計算,設瘤胃微生物氨基酸氮的含量為80%,其余20%為非氨基酸氮。③設微生物氨基酸氮的消化率為70%,非降解蛋白質在小腸中的消化率亦為70%。④吸收氨基酸的利用率,對維持和產乳均按70%計算。⑤維持所需的氨基酸氮,根據國內所做的氮平衡試驗結果推算,認為270mgN/kgW0.75比較合適。(馮仰廉等,1985)反芻動物蛋白質新體系的主要特點1.到達小腸的蛋白質包括:飼料非降解蛋白和瘤胃微生物蛋白兩部分2.考慮了飼料蛋白質在瘤胃中的降解與微生物蛋白質的合成3.考慮了飼料非降解蛋白質和微生物蛋白質在小腸的消化率4.考慮了微生物蛋白質的組成5.現有反芻動物蛋白質新體系應用尼龍袋技術測定UDP;應用RNA、15N或DAPA(二氨基庚二酸法)作為標記物測定MCP。然后將兩部分相加作為到達小腸的可消化蛋白質。第四節反芻動物蛋白質的營養需要(1)奶牛維持的蛋白質需要

奶牛維持的粗蛋白需要量(克)=4.6g×W0.75,200kg體重以下用4g×W0.75;可消化粗蛋白質需要量為3.0g×W0.75。200kg體重以下用2.3g×W0.75;小腸可消化粗蛋白質需要為2.5g×W0.75,200kg體重以下用2.2g×W0.75。一、奶牛蛋白質的需要量例如:600㎏體重維持需要粗蛋白?克、可消化粗蛋白?克、小腸可消化粗蛋白?克。6000.75=121.2600kg奶牛維持的粗蛋白需要量=4.6×W0.75=4.6×121.2=557.5g可消化粗蛋白質需要量=3.0g×W0.75

=3×121.2=363.6g小腸可消化粗蛋白質需要=2.5g×W0.75

=2.5×121.2=303g

(2)產奶的蛋白質需要產奶的蛋白質需要量取決于奶中的蛋白質含量。在乳蛋白質沒有測定的情況下,亦可根據乳脂率進行測算,乳蛋白率(%)=2.36+0.24×乳脂率(%)(p<0.01,n=330)。產奶的小腸可消化粗蛋白質需要量=牛奶的蛋白質量/0.70產奶的可消化粗蛋白質需要量=牛奶的蛋白質量/0.60產奶的粗蛋白質需要量=牛奶的蛋白質量/0.39例如:產1公斤標準乳需要粗蛋白?克、可消化粗蛋白?克、小腸消化粗蛋白?克。乳蛋白率(%)=2.36+0.24×乳脂率(%)=2.36+0.24×4=3.32;牛奶的蛋白質量=1000×3.32%=33.2.產奶的小腸可消化粗蛋白質需要量=牛奶的蛋白質量/0.70=33.2/0.7=47.4產奶的可消化粗蛋白質需要量=牛奶的蛋白質量/0.60=33.2/0.6=55.3產奶的粗蛋白質需要量=牛奶的蛋白質量/0.39=33.2/0.39=85.1(3)生長牛的蛋白質需要生長牛的蛋白質需要量取決于體蛋白質的沉積量。增重的蛋白質沉積(g/d)=ΔW(170.22-0.1731W+0.000178W2)

×(1.12-0.1258ΔW)式中:ΔW為日增重(kg);W為體重(kg)。增重的小腸可消化粗蛋白質需要量=增重的體蛋白沉積量/0.66(小牛40-60kg0.7,70-90kg0.65)增重的可消化粗蛋白質需要量=增重的體蛋白沉積量/0.55增重的粗蛋白質需要量=增重的體蛋白沉積量/0.36(4)妊娠的蛋白質需要妊娠的蛋白質需要按牛妊娠各階段子宮和胎兒所沉積的蛋白質量計算。在維持的基礎上,可消化粗蛋白的給量,妊娠6個月時為50g,7個月時為84g,8個月時為132g,9個月時為194g;

小腸可消化粗蛋白質的給量,妊娠6個月時為43g,7個月時為73g,8個月時為115g,9個月時為169g。采用我國新蛋白質體系計算泌乳牛對降解蛋白質和非降解蛋白質的需要

以體重600kg、日產奶30kg4%標準乳的產奶牛為例,按我國奶牛飼養標準中所建議的有關參數計算奶牛對降解蛋白(RDP)和非降解蛋白(UDP)的需要量。奶牛飼養標準NY/T34-2004小腸可消化粗蛋白質:小腸可消化粗蛋白質=飼料瘤胃非降解蛋白質(UDP)×小腸消化率(0.65)+瘤胃微生物粗蛋白質(MCP)×小腸消化率(0.70)小腸可消化粗蛋白質的轉化效率:小腸可消化粗蛋白用于體蛋白質沉積的轉化效率對于生長牛為0.6,對產奶為0.7中國的小腸可消化粗蛋白質體系(1)到達小腸的可消化粗蛋白包括飼料非降解蛋白(UDP)和微生物粗蛋白(MCP)兩部分。

小腸可消化粗蛋白質=UDP×小腸消化率+MCP×小腸消化率(2)每千克可發酵有機物(FOM)可以被用于合成168克MCP;每千克可消化有機物(DOM)可以被用于合成144克MCP;每個NND可以被用于合成40克微生物粗蛋白,每個RND可以被用于合成95克微生物粗蛋白。1kg含脂4%的標準乳的能量,或3138kJ的產奶凈能為1個奶牛能量單位(NND),1kg中等玉米所含的綜合凈能值8.08MJ為1個肉牛能量單位(RND)。

(3)主要參數:①降解蛋白質轉化成微生物蛋白質的效率采用90%,非蛋白氮的轉化效率為80%。②微生物蛋白質的合成量,按38g微生物蛋白質/NND計算,設瘤胃微生物氨基酸氮的含量為80%,其余20%為非氨基酸氮。③設微生物氨基酸氮的消化率為70%,非降解蛋白質在小腸中的消化率亦為70%。④吸收氨基酸的利用率,對維持和產乳均按70%計算。⑤維持所需的氨基酸氮,根據國內所做的氮平衡試驗結果推算,認為270mgN/kgW0.75比較合適。(馮仰廉等,1985)小腸可消化粗蛋白質=UDP×小腸消化率+MCP×小腸消化率RDP=MCP/降解蛋白質轉化成微生物蛋白質的效率每NND可產生的微生物蛋白的克數每日小腸可消化蛋白質需要總量(g)=維持小腸可消化蛋白質+泌乳小腸可消化蛋白質=2.5×6000.75+30×1000×【(2.36+0.24×4)/100】/0.7

=303.1+1422.9=1726.0

44%乳脂率標準乳

0.7

小腸可消化粗蛋白質的轉化效率。A、根據該牛的每日能量需要量(包括維持和產奶需要)計算瘤胃微生物蛋白的產量奶牛能量需要量(NND/d)=13.73(維持)+30(產奶)=43.73瘤胃微生物蛋白產量(g/d)=43.73×38=1661.7

式中:38為每NND可產生的微生物蛋白的克數。B、根據微生物蛋白產量計算飼糧降解蛋白需要量降解蛋白需要量(g/d)=1661.7÷0.9=1846

式中:0.9為瘤胃微生物對降解蛋白的利用率。C、根據每日小腸可消化蛋白質需要總量計算非降解蛋白需要量非降解粗蛋白需要量(g/d)=(小腸可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