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力傳動與驅動_第1頁
動力傳動與驅動_第2頁
動力傳動與驅動_第3頁
動力傳動與驅動_第4頁
動力傳動與驅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動力傳動與驅動焦宗夏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1-10-13北京.北航“給我一個支點,我就可以撬動地球”F35地面試車一、內涵與研究范圍發展背景三次工業革命是機電技術進步的三個重要標志蒸汽機時代,內燃機的發明,首次實現了利用人造能量驅動機械;電氣時代,一種新的可控能源形式,實現了能量長距離傳輸,同時逐漸取代機械成為信息的載體;信息時代,計算機與通訊技術的發展極大地推動了信息技術的進步。內涵在機電系統中,需采用驅動與傳動單元實現能量的轉換、傳遞、分配,以實現運動形態的調控功能。驅動主要是實現相同或不同形式能量的轉換,傳動主要是根據負載的需求實現運動、能量的傳遞和分配。它是智能化、輕量化和多樣化方向發展中不可或缺的關鍵基礎部件。太行大推力渦扇發動機直升機減速器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諧波齒輪RV傳動減速器礦山機械齒輪工程機械月球探測車高分辨率對地觀測衛星航空作動器發動機直驅泵變體飛行器驅動與傳動多介質多形式高效驅動與傳動精密驅動與傳動基于功能材料的新型驅動驅動傳動負載功能:原動機,產生基本運動、動力。

(電機、內燃機、液壓泵、液力耦合器、磁、電場、功能材料等)功能:運動、能量變換、傳遞、分配。(機械傳動、液體傳動、氣體傳動等)高效、精密、復合、可靠驅動研究范圍多介質多形式高效驅動與傳動精密驅動與傳動基于功能材料的新型驅動多介質多形式高效驅動與傳動精密驅動與傳動基于功能材料的新型驅動二、在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和學科發展中的重要意義

機械傳動與驅動對機械學科的影響機構學與機械動力學機械傳動與驅動復雜機電系統集成科學機械的表面/界面科學高精度、數字化制造高性能潔凈成形制造機械的制造與運行參數及其精度測量機械結構與系統的安全服役理論生機電系統與仿生機械高能束與特種能場制造微納機械學與微納制造機電裝備“機械系統創新”的四個支撐領域之一對國民經濟和社會影響深遠傳動與驅動基礎件已經嚴重制約國內大量關鍵產業的發展:徐工集團,1000億產值,利潤小于2%,ARJ21,大于200架才能盈利,數控機床,汽車大量采用國外基礎件;航空元件可靠性,航空泵壽命,國內最高3000小時,A380:40000小時;國內飛行器或船舶舵機故障頻發,可靠性問題亟待解決;氣動能耗,2000億度電/年,用電量占全國6%,效率只有5~20%,與空壓機和氣動元件密切相關;高精度對地觀測成像、掃描顯微鏡控制SPM、天文觀測,高精度轉臺、目標模擬器等對精密傳動與驅動提出更高要求.國外挑戰者號,密封件失效日本H2,舵機故障國家發展戰略分析陳宜瑜:“這是深入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的需要”:

68個優先發展主題之“5、制造業-

(26)基礎件和通用部件”——“傳動與驅動”是關鍵基礎件之一;16項重大專項,大飛機、高檔數控、對地觀測等都是與驅動與傳動密切相關項目——均與“傳動與驅動”相關;交叉領域:27項前沿技術之“3、新材料技術(9)智能材料與結構技術”——“,與新材料的交叉是傳動與驅動的重要前沿領域;18項基礎研究之“3.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基礎研究(8)極端環境條件下制造的科學基礎;(10)支撐信息技術發展的科學基礎”驅動與傳動是機械學科的基礎領域深化對機械的驅動與傳動科學本質規律的理解和探索;提高我國自主品牌機械基礎傳動部件產品市場競爭力;提高重大裝備研制所需的高效、高可靠功率傳動技術的支撐能力;提高航空航天、IC制造、生物信息等領域所需精密傳動、智能傳動技術的創新能力。三、研究現狀、存在問題和發展趨勢分析

1、高效高可靠機械驅動與傳動共性基礎理論和核心機理

高性能多參數驅動和傳動道依茨混合動力驅動部件大功率高速驅動與傳動系統振動特性JSF聯合攻擊機電動靜液舵機高效與綠色驅動與傳動電機/泵一體化發動機直驅泵技術2、精密驅動與傳動的設計制造及控制激光武器、空間光通信用中繼鏡高分辨率對地觀測反射鏡精密基礎傳動部件美國Riverhawk公司長壽命柔順軸承轉角范圍:±15°,精度優于1urad,特點:

高的軸向徑向剛度

無摩擦、無間隙無需潤滑軸心偏差小工作溫度范圍寬(-240?-650?)?長壽命用途:衛星光譜儀反射鏡傳動機構美國MOOG公司兩自由度傳動裝置雙軸四框結構傳動精度30uradSEAIPonUH-1航空遙感及偵察(美軍紅石技術中心)傳動精度角秒級高分辨率對地觀測反射鏡

(傳動精度角秒級)

歐洲超大口徑天文望遠鏡(VLT)項目用反射鏡傳動機構一體化組件傳動精度0.5角秒慣性約束核聚變動光柵精密拼接機構

5自由度超精密位姿調整機構

205mSingle25kJmodule平動精度要求在數十納米轉角精度要求優于1μrad。PI、MIT大行程多自由度位置、姿態調整機構

自適應光學用二自由度快速反射鏡組件傳動精度角秒級、帶寬數百赫茲結構緊湊,負載、傳動、傳感、驅動一體化多自由度柔順傳動機構構高精度納米級、角秒級高剛度伺服帶寬數百赫茲多自由度直線與回轉運動復合結構緊湊機電集成技術度高高可靠性長壽命發展需求5自由度(X,Y,Z,θx,θy)精密傳動新方式的基礎研究精密驅動與傳動的性能成因和調控精密驅動與傳動的機構-控制集成分析理論與方法壓電纖維復合材料(MFC)固-液復合驅動器基于壓電疊堆的MD-900復合驅動器雙晶片型復合驅動器基于功能材料的驅動機理的研究3、基于功能材料的新型驅動與作動原理與方法

壓電超聲電機在自適應機翼控制中的應用MD-900直升機在其旋翼中嵌入壓電驅動器控制小翼轉角,明顯降低了直升機噪音和振動功能材料復合驅動系統原理的研究基于壓電纖維復合材料(MFC)的F/A-18垂尾的振動控制

基于形狀記憶合金驅動器的波音777-300ER發動機GE-115B的尾噴口噪聲控制功能材料驅動的多物理場耦合建模、分析、優化與控制功能材料驅動一體化設計理論研究智能材料與結構技術被列為國家27項前沿技術之一為國內開展新原理作動器與系統注入了新的活力發展路線綠色、健康、智能、輕量、精密主要問題原始創新成果偏少,特別是產生重要影響的發明和發現還不夠多,影響還不夠大;傳動與驅動基礎件已經嚴重制約國內大量關鍵產業的發展。過于依賴國外產品(如工程機械、大客、風電等);受相關基礎學科發展水平的制約:摩擦學、材料、制造、設計方法等。四、未來5~10年的研究前沿與重要科學問題

未來5~10年的優先發展領域研究前沿科學問題精密復合運動與力系統的創成機理、智能感知與控制方法

機械驅動與傳動的能量傳遞、轉換與作用規律

高效高可靠功率傳遞與能量調控

新型功能材料驅動

精密復合運動與力控制的新原理新方法

高性能高效高可靠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