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云南省曲靖市馬龍縣張安屯鄉中學高三歷史月考試題含解析_第1頁
2022云南省曲靖市馬龍縣張安屯鄉中學高三歷史月考試題含解析_第2頁
2022云南省曲靖市馬龍縣張安屯鄉中學高三歷史月考試題含解析_第3頁
2022云南省曲靖市馬龍縣張安屯鄉中學高三歷史月考試題含解析_第4頁
2022云南省曲靖市馬龍縣張安屯鄉中學高三歷史月考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2云南省曲靖市馬龍縣張安屯鄉中學高三歷史月考試題含解析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60分)1.“兵匪互換”是北洋政府期間軍隊與土匪的非制度關系的主要表現。朱執信有云:“古人寓兵于農,近人寓兵于匪”,黎元洪總統在一次通電中亦稱:“遣之則兵散為匪,招之則匪聚為兵”。該現象的出現A.根源在于自然經濟分散性的消極作用B.反映了北洋政府時期在職業選擇上的自由性C.反映了北洋軍閥政府統治下政治動蕩D.說明了中華民族正統的文化心理困擾的解除參考答案:C“遣之則兵散為匪”,說明自然經濟的脆弱性,使得一些農民失去生活依靠,進而為匪,成為割據勢力的兵源,A是封建國家分裂的根本原因不是兵匪互變原因,故A項錯誤;“兵匪互換”是民國時期脆弱的自然經濟下的無奈應對措施,與職業選擇上的自由性無關,故B項錯誤;“招之則匪聚為兵”表明,“為匪恥辱”文化心理并沒有解除,故D項錯誤;“兵匪互換”造成北洋軍閥政府統治下地方割據勢力的發展和政治動蕩,故C項正確。2.亞里士多德說:“凡有權參加議事和審判職能的人,我們就可說他是那一城邦的公民;城邦的一般含義,就是為了要維護自給生活而具有足夠人數的公民團體?!睋伺袛嘞铝姓f法正確的是(

)A.公民自治構成了民主性的奴隸制社會B.公民意識決定了人人平等的人際關系C.公民組織包括了本邦的奴隸和外邦人D.公民權利保證了城邦社會的長盛不衰參考答案:A考點:本題主要考查古代希臘民主政治,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與運用能力。難度較大。依據材料“城邦的一般含義,就是為了要維護自給生活而具有足夠人數的公民團體”可知,雅典城邦是維護公民團體的利益,代表的是少數公民的民主,實質是奴隸制民主,并未真正實現所有人的平等。A項正確。公民意識與材料信息無關,B項錯誤;C向不符合公民的概念;D項夸大公民權利的作用。3.1912年3月2日,南京臨時政府以臨時大總統孫中山的名義公布了《令內務部通知革除前清官廳稱呼文》。文中指出:“查前清官廳視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爺等名稱,受之者,增慚;施之者,失體,義無取焉……嗣后各官廳人員,相稱咸以官職。”本文旨在倡導(

)A.自由的觀念

B.平等的觀念

C.博愛的觀念

D.互助的觀念參考答案:B4.美國歷史學家費正清說:“臺灣事實上的獨立是不可能被承認的,尤其在國民黨為挽回面子宣稱要反攻大陸的情況下更是如此??梢哉f臺灣的自治直到今天仍使中國內戰處于一個相持局面?!睂Α跋喑志置妗钡睦斫馐茿.海峽兩岸渴望祖國的統一

B.臺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C.中共熱切盼望臺灣回歸祖國

D.美國不再干涉臺灣問題參考答案:B

解析:1949年以后,國民黨撤退到臺灣,在海峽兩岸形成對峙,這意味著國共兩黨的內戰并沒有結束,海峽兩岸仍然是一個中國,因此對“相持局面”的結論是: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故選:B思路點撥:本題解題關鍵在于弄清臺灣問題的由來,是內戰遺留的問題,是中國的內政,不存在主權之爭。5.19世紀40年代英國率先完成工業革命,社會日益分裂成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兩大敵對陣營,1848年《共產黨宣言》發表。下列作者的表述與上述時代背景無關的是()A.司湯達:(工人)每5~6年就失業一次,他們只好在街頭賣唱B.李斯特:(里昂工人)身陷苦難和令人難以忍受的貧困環境之中C.奧斯特洛夫斯基: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D.巴爾扎克:法律把金錢定為衡量一切的尺度參考答案:C工業革命的影響。A項明顯是工業革命造成的,失業率增加,工人生活貧困;B項中工人的悲慘的處境是《共產黨宣言》發表的背景;C項是1927年完成的著作《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著作中的名言;D項是反映工業革命后人們對金錢的貪婪額生動的寫照。6.據學者研究,羅馬帝國政府除元老院外,其行政官員不過40人,但卻能維系一個環地中海大帝國的統治達數百年。創造這一歷史奇跡的關鍵是羅馬帝國

(

)A.地理位置較優越,商貿發達

B.崇尚法治并有完備的法律C.推行義務兵役制,全民皆兵

D.發揮了基督教的統治作用參考答案:B7.1935年12月25日,中共中央在《中共中央關于目前政治形勢與黨的任務的決議》中提出將“工農共和國”的口號改為“人民共和國”,并相應地改變了黨的若干政策。1936年9月1日,中共中央根據形勢的進一步變化情況,向黨內發出《關于逼蔣抗日問題的指示》,把“抗日反蔣”口號改為“逼蔣抗日”。9月17日,中共中央決定將“人民共和國”改為“民主共和國”。從中共中央的政策變動中可以看出A.中共形成全面抗戰的思想路線

B.中共“左傾”關門主義更加嚴重C.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

D.中共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思想的發展參考答案:D由材料中“工農共和國”到“人民共和國”再到“民主共和國”及“抗日反蔣”到“逼蔣抗日”的變化,結合題干時間1935年12月可知,這些變化是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后中共適應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需要而采取的措施。A項錯誤,全面抗戰思想是在1937年后,B項與材料無關,C項標志事件是華北事變,故選D?!舅悸伏c撥】結合1935年時間及材料關鍵信息即可。8.“在政治上反對封建制度,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而是深入發掘人類的感情世界,通過瑰麗的想象和夸張的手法塑造特點鮮明的人物形象。”這一特點屬于A.古典主義文學B.浪漫主義文學C.現實主義文學D.現代主義文學參考答案:B【詳解】本題考查了浪漫主義。根據“深入發掘人類的感情世界,通過瑰麗的想象和夸張的手法塑造特點鮮明的人物形象”可知描述的是浪漫主義流派。古典主義是將古典時代的品味作為標準,并試圖模仿其風格;現實主義是對社會現實的批判,現代主義文學是興起于二戰以后的反傳統的一種藝術流派,均不符合題意的描述,故排除B、C、D項。故選A。9.1939年1月2日,毛澤東在八路軍《軍政雜志發刊詞》中提出:“八路軍的這些成績從何而來?……其中友軍的協助是明顯的,沒有正面主力的英勇抗戰,便無從順利地開展敵后方的游擊戰爭;沒有同處于敵后的友軍之配合,也不能得到這樣大的成績?!泵珴蓶|旨在說明A.國共兩黨在抗戰期間始終密切合作

B.敵后戰場已成為中國抗戰的主戰場C.百團大戰取得最終勝利的主要原因

D.國民黨軍隊在兩個戰場的重要貢獻參考答案:D10.1973年英國加入歐共體,1974年英國設立了兩院“歐共體選擇委員會”,負責審讀有關歐共體的文件和制定英國對歐洲一體化的政策。英國議會審讀機制的建立A.不利于英國進一步地融入歐共體 B.為英國退出歐共體埋下了伏筆C.為維護自身權益提供了相應保障 D.是對“孤立主義”的繼承和發展參考答案:C英國議會在歐洲一體化進程中,為捍衛英國國家主權和利益進行了長期的斗爭。在憲法傳統的影響下,英國議會制定了民族主義的政策,采取了保衛國家主權和利益的措施,故C項正確;這一機制有利于英國進一步地融入歐共體,故A項錯誤;英國議會審讀機制與退出歐共體無關,故B項錯誤;英國的做法是為了進一步保障其利益,并不是“孤立主義”,故D項錯誤。11.下表是1795年法國作家孔多塞《人類精神進步史表綱要》一書中的部分目錄:這表明作者認為A.判斷是非的標準是“人”自己

B.東西方文明相互交流不斷融合C.歷史是人類理性不斷解放的過程

D.科學技術不斷推動人類社會進步參考答案:P2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發展·啟蒙運動C解析:判斷是非的標準是“人”自己是智者學派的觀點,故A錯誤;東西方文明相互交流不斷融合不是材料反映的信息,故B錯誤;材料中“科學復興”“掙脫權威素服”說明人類的理性思維不斷進步,故C正確;科學技術不斷推動人類社會進步不是材料反映的信息,故D錯誤。思路點撥:本題考查學生對啟蒙運動思想以及材料的理解。12.直到近代,浙江新安地區“千年之冢不動一坯,千丁之族未嘗散處,千載之譜絲毫不紊”的觀念依然深入人心。其主要原因是A.宗法傳統的影響

B.封建政府的提倡

C.小農經濟的穩定

D.儒家思想的流傳參考答案:A13.《中國農業現代化道路的探索》中指出:“它將家庭經營引入集體經濟組織內部,家庭經營只是其中一個層次,統和分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共同發展、不斷完善的關系。它繼承了合作化的結果,汲取了中國傳統農業的精華,又符合社會主義的原則?!边@里“汲取中國傳統農業的精華”“又符合社會主義原則”分別指()A.個體經營、集體經濟

B.精耕細作、平均主義C.協作經營、按勞分配

D.小農經濟、共同勞動參考答案:A【考點】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據材料中“家庭經營”“社會主義”可知其所指為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汲取中國傳統農業的精華”“又符合社會主義原則”,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家庭為單位個體經營來自傳統,而所有制及其他領域又屬于集體經濟符合社會主義原則,故A項正確;平均主義不屬于社會主義原則,故B項錯誤;協作經營不屬于傳統農業的精華,故C項錯誤;共同勞動不屬于社會主義原則,故D項錯誤。14.以下所示摘選自《危機應對:七七事變后國民政府的對策》一書的目錄。它反映出作者的主要觀點是第三章國民政府的外交對策第1節開展對日交涉,謀求和平解決第2節積極開展外交活動,爭取國際同情與支持第四章國民政府政治、經濟政策的調整第1節國民政府政治上的變動第2節國民政府戰時經濟政策的調整A.七七事變后政府開始調整與中共政策

B.國民政府在全面抗戰爆發后繼續妥協C.七七事變后國民政府全面應對危機D.七七事變后國民政府倡導全面抗戰參考答案:C15.史書記載:唐朝后期長安城中的崇仁坊“一街輻輳(集聚),遂傾(超過)兩市,晝夜喧嘩,燈火不絕,京中諸坊,莫之與比?!辈牧现袥]有反映出A.長安城商業發展突破了兩市的范圍B.長安城商業的發展突破了時間的限制C.崇仁坊成為長安城中最繁華的住宅區D.崇仁坊成為唐朝政府新設立的商業區參考答案:H2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古代商業的發展及古代的經濟政策·古代商業發展狀況D

解析:“一街輻輳(集聚),遂傾(超過)兩市,晝夜喧呼,燈火不絕,京中諸坊,莫之與比”從材料中的描述可以看出A、B、C項說法都是正確的。D項,材料中體現不出來,而且聯系其名稱此處應為居住區域而非商業區。故選:D思路點撥:解答本題的關鍵在于對唐朝商業發展的特點準確記憶、理解。16.“工廠死在接收上,鳥窠做在煙囪上?!裰魍吭谧彀蜕?,自由附在條件上,議案、協定歸了檔,……中國命運在哪里,掛在高高鼻子上。”材料反映的現象出現在

A.國民大革命時期

B.國共十年對峙時期

C.抗日戰爭時期

D.解放戰爭時期參考答案:【知識點】C4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抗日戰爭及解放戰爭·解放戰爭D

解析:根據材料“工廠死在接收上,鳥窠做在煙囪上?!裰魍吭谧彀蜕?,自由附在條件上,議案、協定歸了檔,文章寫在水面上?!?,財政躺在發行上,發行發到天文上。……”說明該時期的民生凋敝,民主政治遭到破壞,經濟秩序紊亂。最符合的是解放戰爭時期。故選:D【思路點撥】解答本題的關鍵在于對材料關鍵信息的準確理解。17.《貨幣戰爭》中說:“英國金融資本的突擊力量遠比船堅炮利的帝國海軍更具威力,他們將首先打垮中國的白銀貨幣本位,……政府的財政稅收權、軍事與國防的開支權將逐步淪喪。中國將不可避免地成為西方列強的待宰羔羊?!庇Y本家首先沖擊大清帝國白銀貸幣本位的方式是A.鴉片走私

B.商品輸出C.強迫賠款

D.開設工廠參考答案:A鴉片戰爭。本題考查學生閱讀信息和根據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所學可知,新航路開辟后,在傳統的中西貿易中,中國處于出超地位,大量白銀流入中國。為了扭轉貿易逆差,英國對華走私鴉片,使中國白銀大量外流,造成“銀荒”。因此A符合題意。18.揚州是繁華的商業城市?!短脐I文》說:“揚州,勝地也。”揚州興起的主要原因是①絲綢之路的影響②大運河的開通③南方經濟的發展④統治中心的遷移A.①②

B.③④

C.②③D.①④參考答案:C考點中國古代的商業與城市。揚州不處于絲綢之路上,唐代都城長安,統治中心并未南移。大運河溝通了揚州和各地聯系,南方經濟的繁榮也促使了揚州的興盛。19.蒸汽時代和電氣時代的來臨都①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大幅度提高②是英國人對世界發展作出的貢獻③推動了資產階級革命的爆發④促進了城市的興起和發展

A.①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參考答案:A20.“這就是美國對共產主義暴君擴張浪潮的回答”,是“向全世界說明,美國在這個新的極權主義的挑戰面前所持的立場”。最有可能作出這個“回答”的人是(

)A.羅斯福

B.丘吉爾

C.杜魯門

D.尼克松參考答案:C本題考查閱讀材料解讀問題的能力。材料表明這是美國遏制蘇聯共產主義在歐洲擴張的政策,即“杜魯門主義”,答案為C項。21.19世紀30年代松江棉布大量行銷歐洲,英國紳士風行以中國杭紡做襯衫,以天然棕色的松江紫花棉布做褲子。紫花布以南京為集散地,外商稱它為南京布。上述材料反映當時(

)A.南京是政府開放的對外貿易口岸

B.中國傳統手工業品尚有競爭優勢C.英國棉紡織業發展緩慢

D.世界市場最終形成參考答案:B22.1865年創辦的江南制造總局是近代中國具有先進技術設備的“制器之器”的工廠,1899年創辦的大生紗廠是近代中國“設廠自救”浪潮中出現的代表性棉紡織企業。它們

A.都是近代民族資本主義企業

B.都深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

C.都抵制了兩方列強的經濟侵略

D.都推動了中國的近代化進程

參考答案:D略23.某班同學在學習巴黎公社革命時,對巴黎公社產生了以下四種認識,其中正確的是(

)A、巴黎公社反映出資本主義的發展已呈下降趨勢B、巴黎公社是當時法國資本主義發展的必然結果C、巴黎公社如果有統一的革命政黨的領導就能獲得成功

D、巴黎公社是各種偶然因素促成的一個特殊事件參考答案:D24.宋代太湖平原盛產糧食,故諺云“蘇湖熟,天下足”,但到了明清時期,江漢平原成為全國重要的糧食產地,民間俗稱“湖廣熟,天下足”,而太湖平原則出現了糧食不能自給的情況。太湖平原的這一變化是由于A.農業生產結構的變化

B.農業生產技術的改進C.農業生產關系的改變

D.農業生產人口的增加參考答案:答案:A解析:宋代流傳著“蘇湖熟,天下足”的諺語,說明東南地區是國家重要的糧食產區,到明清時期“太湖平原糧食不能自給”,說明太湖平原農業生產結構發生變化,明清有“買不盡松江布,收不盡魏塘紗”的諺語,說明該地區成為重要的棉花產區和棉紡織基地,故A項正確;宋代及明清的農業生產技術依然沿用唐朝時已成熟的農耕技術,故B項錯誤;宋代及明清的農業生產關系依然為小農生產模式,故C項錯誤;明清農業生產人口增加,會進一步為農業生產提供勞動力,推動農業發展,不會導致材料中“明清太湖平原糧食不能自給”的情況,故D項錯誤。25.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將韓、趙、魏三家升為諸侯。司馬光在《歷年圖》中標注此事,并指出,“先是,大夫專國者多矣,未有敢自君者。至是,三大夫始受天子之命,禮之紀綱盡矣。”司馬光對“三家分晉”的評論,意在A.維護分封制度B.肯定周天子的功績C.強調以禮治國D.重申加強中央集權參考答案:C【詳解】根據“至是,三大夫始受天子之命,禮之紀綱盡矣”可以看出其評論間在批評這一做法,強調以禮治國的理念,故C項正確;材料體現的是禮樂制度,而不是分封制,排除A項;材料并沒有對周天子的這種行為給予肯定,排除B項;材料強調以禮治國,并沒有涉及到分中央集權,且當時并沒有中央集權,排除D項。26.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漢代崇尚儒學,尊《尚書》等五部書為經典,記錄孔子言論的《論語》卻不在“五經”之中,對此合理的解釋時()A.“五經”為闡發孔子儒學思想而作B.漢代儒學背離了孔子的儒學思想C.儒學思想植根于久遠的歷史傳統D.儒學傳統由于秦始皇焚書而斷絕參考答案:考點:38:儒家思想的發展演變;35:漢武帝確立儒學獨尊地位的措施.分析:本題考查中國傳統主流思想的演變.考查漢代儒學﹣儒學成為正統思想.解答:“五經”指儒家的五圣經,即《周易》、《尚書》、《詩經》、《禮記》、《春秋》,由孔子編訂的是《春秋》,五經是孔子編訂的奠基.故A項錯誤.儒學傳統并沒有由于秦始皇焚書而斷絕,而且還發展成為中國傳統思想的主流,成為中國古代的正統思想.故D項說法明顯錯誤.漢代儒學是吸取了道家、法家和陰陽五行家的一些思想而形成的一種與時俱進的新儒學,是對孔子的儒學思想的繼承和發展.《論語》是孔子的弟子和再傳弟子所記錄的孔子的言論,不是孔子編訂,所以《論語》不在五經之中,故C項正確,B項錯誤.故選C.27.針對洋務運動,一位清朝官員寫道:“竊謂中國欲借官廠制器,雖百年亦終無起色,……如國家欲購槍炮船械機器,均托民廠包辦包用,其試不如式者,雖定造亦必剔退,則人人有爭利之心,虧本之懼,自然專心致志……以期駕乎西制之上。”這位官員意在強調A、放開民間設廠限制,容易導致人人爭利

B、政府應“多設織布、紡綢等局,廣為制造”C、洋務運動的出路在于依托民辦企業

D、洋務運動有望實現全面地超越西方參考答案:C28.有學者在評價1871年《德意志帝國憲法》時指出,憲法的頒布宣告德國“臣民”的滅亡和“公民”的誕生,為資產階級和各種勢力提供了合法活動的講壇,因而它的選舉具有廣泛的吸引力和影響力,促進了德國政黨的發展,有助于政治民主化的發展。能夠證明此結論的依據有A.帝國依據本憲法規定在聯邦領土內行使立法權,帝國法律應高于各邦法律B.皇帝在國際關系上為帝國的代表,以帝國的名義宣戰與媾和,同外國締約C.立法權由聯邦議會和帝國議會行使,帝國議會通過秘密投票直接或間接選出D.帝國法律應取得議會充分的多數的同意,但建議并公布法律之權屬于皇帝參考答案:C材料說明了1871年《德意志帝國憲法》所建立的資產階級代議制的進行性,促進了政治民主化的發展,而C項恰恰體現了德國建立的資產階級代議制的進行性,故選C;A項體現的是中央集權,這與材料意思不符,故排除;BD兩項體現的是德國君主立憲制存在的弊端,說明了德國雖然建立了資產階級的民主政治形式,但還保留著大量的封建專制殘余,這與材料意思不符,故可排除。29.1937年8月上海等地大量的民營工廠在國民政府的組織下開始內遷,多數廠家內遷到四川、湖南、廣西、云南等省,個別廠家在共產黨幫助下遷到陜甘寧邊區。這反映了A.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

B.經濟中心已轉移到西部C.國共內戰爭奪戰略資源

D.國民政府準備持久抗戰參考答案:D【試題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國民政府抗戰,旨在考查分析比較相關所學的能力。根據題干時間“1937年8月”可知當時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尚沒有形成,排除A項,BC項在題干中沒有體現,題干中是指面對著日軍侵華,國內企業在政府組織下內遷的史實,可見其為持久抗戰做準備,D項正確。30.1937年2月10日,中共中央正式宣布廢止蘇維埃革命的旗號,放棄此前各項階級革命的目標,……承認南京國民政府為中央政府,改制改編,“共同奔赴中華民族最后解放之偉大前程”。中共這一舉措A.反映了國共兩黨的階級本質一致B.表明了中共放棄最高革命綱領C.促進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D.實現了國共兩黨的第二次合作參考答案:C國共兩黨代表不同的階級利益,階級本質不可能一致,排除A;由于日本侵略中國,中日民族矛盾成為當時主要矛盾,所以中國共產黨拋棄前嫌,力促國共合作,但中共沒有放棄最高革命綱領,排除B;中國共產黨拋棄前嫌,力促國共合作的做法有利于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故選C;1937年9月,國民黨公布由中共提交的國共合作宣言,標志實現了國共兩黨的第二次合作,排除D。二、非選擇題(共40分)3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計劃和市場都是資源配置方式,各有優越性,也各有缺陷,兩者都不可或缺,常常需要根據國內外的形勢做靈活變化。當一國處于強勢時,主要用市場來配置資源,以獲得國際比較優勢;當一國處于弱勢時,主要宜采取計劃來配置資源,以形成國家的整體競爭力,不至于在國際競爭中被邊緣化。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市場經濟有利于發達國家利用其資本、技術和游戲規則來控制并掠奪發展中國家?!獎⑦\新《經濟法視野內計劃與市場的關系之再認識》圍繞材料,結合世界史的具體史實,自擬論題并進行闡述。(要求:明確寫出論題,闡述須史論結合。)參考答案:示例:論題:發展經濟必須采用適合本國國情的資源配置方式。闡述:近代英國,伴隨著資產階級代議制的確立和工業革命的開展,英國推行自由主義經濟政策,強調市場競爭,使英國成為世界工廠和世界霸主。1929年爆發的經濟大危機,暴露自由主義經濟政策的局限性,后來采用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全面干預,增強生產的計劃性,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經濟危機的打擊。面對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弊端,蘇俄推行新經濟政策,利用商品、貨幣、市場關系來發展生產,恢復了國民經濟,緩和了社會危機,探索出了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正確途徑。斯大林時期實行計劃經濟體制,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計劃,集中全國的人力物力,優先發展工業,尤其是重工業,使蘇聯迅速實現工業化,不僅鞏固了社會主義政權,還成為歐洲第一、世界第二的世界強國。綜上,無論是市場還是計劃,適合本國國情的資源配置方式就能促進經濟發展。本題據材料“材料計劃和市場都是資源配置方式,各有優越性,也各有缺陷,兩者都不可或缺,常常需要根據國內外的形勢做靈活變化”,并結合世界史的具體史實即可自擬論題。例如:發展經濟必須采用適合本國國情的資源配置方式。再結合所學知識從英國推行自由主義經濟政策、成為世界工廠和世界霸主;美國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全面干預、緩解經濟危機的打擊;蘇俄推行新經濟政策、恢復國民經濟、探索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正確途徑等方面進行闡述。注意史論結合。32.法律是國家意志的體現。近代以來,“法制是政治文明最堅實的基礎,是讓法律成為治理國家最高權威的手段?!苯Y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中國法的界定十分模糊,倒是皇帝圣旨、朝廷法令、祖宗遺訓更具威力。因為法自君出,皇帝欽定法律,皇權置于法律之上,法律對皇權約束作用微乎其微。法律遇到開明皇帝有些用,一遇到昏庸暴君,無法無天,所謂“人亡政息”?!@一遺風流傳至今,即權大于法,有法不依,擬法不嚴,徇情枉法?!分傥摹吨袊俗叱鏊篮凡牧隙汗糯_馬人相信,法律的目的是保證“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生而平等,都享有為任何人不能剝奪的一些基本權利……法是最高的理性……法是一種最高權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正義和非正義的人的標準。材料三:法律與道德作為上層建筑的組成部分,都是維護社會秩序、規范人們思想和行為的重要手段,……法治以其權威性和強制手段規范社會成員的行為,德治以其說服力和勸導力提高社會成員的思想認識和道德覺悟。道德規范和法律規范應該互相結合,統一發揮作用?!瓭擅瘛对谥醒胨枷胝喂ぷ鲿h上的講話》(1)依據材料一,概括中國古代法律制度的特點。(2分)(2)據材料二歸納羅馬法包含的基本原則。(3分)(3)綜上所述,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法律與政治制度在人類文明進程中發揮的作用。(6分)參考答案:(1)法律是由君主制定的,是君主維護其統治的工具,(2分)皇權大于法律。(2分)(2)平等;人權;理性;法律至上;正義。(答出三點即可得3分)(3)規范人們行為,穩定社會秩序;(2分)維護統治,鞏固國家政權;(2分)保障公民權利,促進民主發展,推動社會文明進步。(2分)33.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

粵海銷煙揚我威,但悲港島易英徽。國恥家仇今盡雪,只緣華夏已騰飛?!枨嗖牧隙?/p>

香港回歸前夕,一般市民對中國的對香港政策還是有一點擔心。幾年過去了,中國領導人認真執行了“不干預”政策,贏得了香港民心。即使是英美政府,亦對中國的表現表示滿意,他們只能挑剔一下香港的選舉制度尚未算十分民主。本來香港市民對解放軍進駐香港特別行政區是懷有戒心的,但駐港解放軍嚴格的紀律改變了香港人的印象。(1)材料一中記載了哪些歷史事件?(6分)(2)材料二中香港市民擔心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不干預”政策指的是什么?(6分)(3)由兩則材料你得到了什么啟示?(6分)參考答案:(1)虎門銷煙,《南京條約》割占香港島給英國,香港回歸祖國。(2)主要原因:香港市民關心自己的經濟利益和生活方式是否受到影響。政策:“一國兩制”。(3)①香港的回歸取決于中國綜合國力的強大和實事求是的方針政策。②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央政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