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湖南省長沙市望岳中學高三歷史測試題含解析_第1頁
2021-2022學年湖南省長沙市望岳中學高三歷史測試題含解析_第2頁
2021-2022學年湖南省長沙市望岳中學高三歷史測試題含解析_第3頁
2021-2022學年湖南省長沙市望岳中學高三歷史測試題含解析_第4頁
2021-2022學年湖南省長沙市望岳中學高三歷史測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1-2022學年湖南省長沙市望岳中學高三歷史測試題含解析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60分)1.公元前5世紀,古希臘的斯巴達和雅典進行了爭奪霸權的伯羅奔尼撒戰爭。修昔底德在《伯羅奔尼撒戰爭史》中,借尼西阿斯之口說出了這樣一句話:“男人就是城邦”。這句話包含兩層含義,其中“城邦”這一概念所強調的是

A.雅典的城墻、軍隊等物質因素

B.小國寡民的特性

C.擁有雅典公民權的男子

D.公民精神上的聯合體參考答案:D2.德意志帝國1871年憲法規定立法機構由聯邦議會和帝國議會組成。聯邦議會由各邦代表58人組成,表決時如有14票反對,即可否決議案,而普魯士擁有17名代表。據此可知(

)A.帝國政體不具有民主特征 B.普魯士擁有超然地位C.德國保留了軍國主義殘余 D.皇帝具備了絕對權威參考答案:B試題解析:根據題干中“聯邦議會由各邦代表58人組成,表決時如有14票反對,即可否決議案,而普魯士擁有17名代表”可見普魯士在德國中占有重要地位,符合題意的是B項;該憲法規定實行投票選舉即帶有民主特征,排除A項;CD項在題干中不能體現,排除。3.有學者指出:“對于歐洲的現代化進程而言,文藝復興說到底是阿爾卑斯山以南的富庶世界,尤其是意大利的一場華麗而感性的時髦風潮,宗教改革則是貧窮而道德嚴謹的北歐世界的一場質樸而深刻的思想革命?!痹搶W者旨在強調A.近代思想解放運動都具有地域性特征 B.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的斗爭對象不同C.宗教改革更有利于推動現代化進程 D.部分人文主義者過分追求感官享受參考答案:C本題主要考查宗教改革?!敖枷虢夥胚\動都具有地域性特征”的說法過于絕對,排除A;材料強調文藝復興發生在“富庶世界”,是“華麗而感性的時髦風潮”,宗教改革是“貧窮而道德嚴謹的北歐世界的一場質樸而深刻的思想革命”,不是強調斗爭對象不同,排除B;材料強調宗教改革是“一場質樸而深刻的思想革命”,這更有利于現代化,故C正確;“部分人文主義者過分追求感官享受”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4.史載秦朝規定“子壯則出分”,結果民間多數為父子兩代三口家庭;漢朝稍改其制,提倡“父母在不分異”,即父母亡后再分家,這樣便形成了三代五口之家。這一變化說明A.精耕細作生產模式的形成B.人頭稅的廢除影響家庭規模C.牛耕技術支配家庭的規模D.地主階級土地所有制的形成參考答案:C材料信息是由秦代到漢代家庭規模的變化。精耕細作模式的形成是在春秋戰國,故A項錯誤;清代“攤丁入畝”廢除了人頭稅,故B項錯誤;漢代之所以三代之家形成主要原因是牛耕技術的推廣,需要勞動力的協作,所以本題答案為C項;漢代的三代之家仍然是小農經濟,故D項錯誤。5.一名女子說:“我不知道我算是哪國人,我的祖父因為信奉新教,被教區神父處罰終身苦力;我的父親被老爺打成跛子;我的丈夫從軍去了,我不知道他究竟是幫誰打仗?!庇腥伺u這名女子的丈夫及家人愚蠢,竟然為剝削他們的國王、貴族、教士作戰。根據這段資料的內容,該女子最可能生活在A.15世紀初意大利的莊園

B.16世紀末日爾曼北部城市C.17世紀英國的港口農村

D.18世紀末法國中部的小鎮參考答案:D6.在傳統結構中,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做中心,周圍劃出一個圈子,凡是拉得上親戚的,都包容得下。在鄉下,家庭可以很小,而一到有錢的地主和官僚階層,可以大到像個小國。這表明A.家國一體觀念淵遠流長B.地方獨立性比較強C.族人有強烈責任感D.宗族發揮社會治理功能參考答案:D7.1998年,國務院機構改革中,幾乎所有的工業專業經濟部門,如電力工業部、煤炭工業部、電子工業部、中國紡織總會等都被撤銷,改革取得了歷史性的進步。改革最鮮明的特征是A.推進機構精簡,提高政府決策效率

B.優化市場環境,發展非公有制經濟C.加快產業升級,順應科技革命浪潮

D.轉變政府職能,推動經濟體制轉軌參考答案:D8.冷戰既是一種對外政策,又是一種雙方對抗的手段,還是一種國際格局態勢。下列與之對應正確的是A.杜魯門主義

柏林墻

北約華約對峙

B.雅爾塔體制

朝鮮戰爭

古巴導彈危機C.一邊倒

越南戰爭

多極化格局

D.馬歇爾計劃

“鐵幕”演說

歐盟與經互會參考答案:A9.戴高樂(1890~1970年)于2005年榮獲“法國歷史上最偉大的人”稱號。1913年從軍;1940年號召抵抗德國侵略成為“自由法國”的領袖;1953~1958年隱退,撰寫《戰爭回憶錄》;1959年任第五共和國總統;1964年促成中法全面建交;1966年法國正式宣布脫離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保留聯盟的成員國身份。下列說法準確的有①“為法國而戰”,親歷兩次世界大戰

②見證法蘭西共和國誕生的曲折歷程③簽署《羅馬條約》,加速一體化進程

④推行自由獨立政策,沖擊兩極格局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參考答案:B考點:多極化趨勢在曲折中發展試題解析:本題主要考查二戰后多極化趨勢發展的相關知識。根據所學,①④正確,而②出現于1870年,③錯誤,因為它簽署于1957年,此時他已經隱退,故本題選B。

10.光榮革命前,英國海外貿易經營權歷來由國王頒發特許狀授予各大公司,光榮革命后,各公司紛紛請求議會通過法案予以確認。1690年,哈德遜灣公司宣布:“不管以前無執照商人如何看待我公司的特權,現在這些特權已成為我們國家的法律了?!边@反映出光榮革命(

)A.推動了法律地位的提高

B.剝奪了國王的行政大權C.使議會獲得完全立法權

D.提升英國商人國際地位參考答案:A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的是英國“光榮革命”知識點,旨在考查解讀材料、正確認知的能力。根據材料信息從“光榮革命前,英國海外貿易經營權歷來由國王頒發特許狀授予各大公司”、到“光榮革命后,各公司紛紛請求議會通過法案予以確認”,再到“不管以前無執照商人如何看待我公司的特權,現在這些特權已成為我們國家的法律了”,材料主旨體現出“光榮革命”推動英國法律地位的提高,A項符合材料主旨和題意,正確;B項題干信息沒有提及,排除;C項“議會獲得完全立法權”與題干主旨不符,排除;D項與材料主旨不相關,排除。故選A??键c:歐美資產階級代議制的確立與完善·英國君主立憲制確立的進程·“光榮革命”11.1912年3月成立的統一黨,其宗旨為“統一全國建設,強固中央政府,促進完美共和政治”。5月成立的共和黨,其黨義是:保持全國統一,采取國家主義;以國家權力扶持國民進步。這體現出當時A.革命的主要目的是實現國家統一B.共和政治已由理想變為了現實C.社會精英期盼構建統一民族國家D.反對帝國主義成為社會的主流參考答案:本題具體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的影響。材料強調的“統一”“國家主義”“國家權力”體現了辛亥革命后社會精英對民族國家構建的向往,故C項符合題意;辛亥革命前,清政府本身是統一的國家,A項說法錯誤;材料是一種美好政治愿望,B項說法不準確;D項與材料主旨無關。C12.1776年美國《獨立宣言》宣稱:“任何政府的正當權利,均由人民同意而產生”;法國大革命初期,各地人民組織自治政府,政權落人國民會議手中。以上史實體現的政治主張是A.主權在民

B.三權分立

C.議會制度

D.社會契約參考答案:A《獨立宣言》。本題主要考查的是對材料的理解能力。由材料中的“均由人民同意而產生”“各地人民組織自治政府”等信息,可以判斷出材料強調的是人民的權利,由此應該選“主權在民”。所以答案選A。13.明代何良俊說:“太祖不設丞相,而朝廷之事皆分布六部,閣下諸臣但以備顧問而已。然各衙門章奏皆送閣下票旨,事權所在,其勢不得不重?!边@反映出內閣權力上升的原因在于A.內閣首輔獲得皇帝的信任

B.內閣擁有類同宰相的權力C.內閣取得票擬諭旨的權力

D.內閣大學士參與最高決策參考答案:C本題旨在考查解讀和獲取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判斷的能力,切入點是明代內閣制度。解讀材料信息可知,內閣權力上升與票擬權的取得密切相關。票旨專出內閣,六部要按照內閣票擬的諭旨辦事,就不得不仰內閣鼻息。據此選項C符合題意。14.下表中總理衙門的設立過程表明,清政府時間總理衙門設立過程1859年五口通商大臣,由兩廣總督兼領改由兩江總督兼領,負責辦理與各國通商事宜和外交事務。1861年總理衙門設立后,外交使節直接與內閣和軍機處交往,不再通過禮部及沿海督撫進行間接交往A.政治制度的分化趨向出現B.對外交往仍處主導地位C.涉外事務的官僚機構膨脹D.開始放棄閉關自守政策參考答案:A晚清最初負責外交的是“由兩廣總督兼領改由兩江總督兼領”,后來“外交使節直接與內閣和軍機處交往”,說明外交事務辦理用地方收歸中央,故A項正確;近代中國對外交往依然是被動地位,故B項錯誤;表格說明涉外事務的官僚機構變化,不是膨脹,故C項錯誤;開始放棄閉關自守政策是鴉片戰爭,故D項錯誤。15.近代學者林紓有言:“知臘丁(拉丁文)之不可廢,則馬班韓柳(司馬遷、班固、韓愈、柳宗元)亦自有其不宜廢者?!痹撚^點主要針對A.洋務派中體西用思想 B.康有為維新變法主張C.胡適之文學革命言論 D.孫中山三民主義學說參考答案:C本題考查文學革命。拉丁文,歐洲的古語,馬班韓柳,中國古文運動的代表,題干的含義是林紓反對用白話文代替文言文。在新文化運動時期,胡適提倡用白話文代替文言文,故選C。選項A、B、D與題干的主旨不符,均排除。16.布雷頓森林會議期間,美蘇等國圍繞基金配額、黃金配額減免、銀行配額等問題展開博弈。在美國支持下,蘇聯正式躋身國際金融體系四強之列。蘇聯同時承認了美國在戰后國際金融秩序中的領導地位。這表明()A.蘇聯有意加入市場經濟國家行列B.美國全球霸權的實現離不開蘇聯的配合C.蘇聯在戰后世界經濟格局中扮演著重要角色D.美蘇在政治上是對抗關系,經濟上是合作關系參考答案:C【詳解】依據材料可知,在美國支持下,蘇聯正式躋身國際金融體系四強之列。因此蘇聯在戰后涉及經濟格局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故C選項正確。依據所學知識可知,A選項錯誤,蘇聯是計劃經濟國家,并未向改變國家性質,加入市場經濟國家行列;B選項錯誤,蘇聯與美國爭奪全球霸權;D選項錯誤,美蘇在政治和經濟上都是對抗關系;故選A選項?!军c睛】本題結合題干信息,結合美蘇爭霸相關內容分析選項內容可得出答案。17.近代中國,民族主義蓬勃興起,梁啟超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較早地將西方關于民族、民族主義的界說引進思想界,而且將引進傳播與創新相結合,賦予民族、民族主義更科學的理性精神、更具東方特色。對此理解最合理的是A.梁啟超的民族思想源于憂國憂民的愛國之心B.梁啟超的民族思想完全服務于維新變法運動C.滿清的專制統治是近代民族思想產生的根源D.梁啟超是將民族一詞引入中國思想界第一人參考答案:A【詳解】依據材料“他較早地將西方關于民族、民族主義的界說引進思想界,而且將引進傳播與創新相結合,賦予民族、民族主義更科學的理性精神、更具東方特色”結合近代中國的時代特征可知,近代中國民族危機嚴重,梁啟超的民族思想體現了救亡圖存、憂國憂民的愛國之心,因此A選項正確。B選項中“完全”一詞表述過于絕對,錯誤;C選項錯誤,近代民族思想產生的根源是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社會性質;D選項錯誤,依據材料無法得出梁啟超是將民族一詞引入中國思想界第一人。故正確答案為A選項。18.唐德剛在《明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國歷史的社會政治形態可分為封建、帝制與民治這三大階段。從封建轉向帝制是第一次轉型,發生于商鞅與秦皇漢武之間,歷時約三百年。不屬于這一歷史時期轉型特征的是A.貴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轉型

B.分裂割據向統一王朝轉型C.百家爭鳴向儒學獨尊轉型

D.由“公天下”至“家天下”參考答案:D19.董仲舒認為“天生民性,有善質而未能善,于是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以下對這一思想的理解最準確的是:(

)A.主張“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B.主張民性本善,君權神授C.建立以禮人法,以法護法

D.感嘆人性本惡,呼喚王道參考答案:B20.右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解放軍隊某一時期戴過的帽子,它可能見證了A.南昌起義

B.四渡赤水C.百團大戰

D.平津戰役參考答案:B【考點】新民主主義革命【試題解析】本題主要考查近代中共領導革命的相關知識。根據所學,工農紅軍產生于八一南昌起義之后,而B符合,故選B。A之后出現了工農紅軍。C時期被稱為八路軍和新四軍。D時期被稱為解放軍。故本題選B。

21.歐洲歷史上通常將繪畫、雕塑和建筑歸為實用性和技術性的體力活動,藝術家被看作用手謀生的手藝人。但在文藝復興時期,它們逐漸被視為以精神活動為主的藝術的一部分,藝術家也上升為受人尊崇的創造性精英。這主要是因為“它們”A.開始批評教皇和天主教會B.符合了人們思想表達的要求C.提高了藝術家的社會地位D.推動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參考答案:B22.《荀子·儒效》記載:“(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國,姬姓獨居五十三人?!辈牧纤霈F象,對后世影響最大的是

A.中央集權

B.官僚政治

C.家國一體

D.君主專制參考答案:C23.蔣廷黻曾指出:協定關稅和□□□□□是近年所認為不平等條約的核心,可是當時的人并不這樣看?!酢酢酢酢踉诘拦鈺r代的人眼中,不過是讓夷人管夷人。□□□□□應為A.五口通商權

B.領事裁判權C.最惠國待遇

D.內地傳教權參考答案:B考點:領事裁判權。本題主要考察的是對材料信息獲取能力。從材料中“不平等條約”“道光時代”“讓夷人管夷人”等信息可以得出1843年簽訂的中英《南京條約》附件中“領事裁判權”之規定,又被稱為“治外法權”。所以答案選B。24.鄭觀應在《盛世危言》中說:“今日開海上某埠頭,明日開內地某口岸。一國爭,諸國蟻附;一國至,諸國蜂從。濱海七省,浸成洋商世界;沿江五省,又任洋舶縱橫?!毕铝袑Σ牧侠斫庹_的是①通商口岸從沿海深入內地②侵略者從一國到多國③中國被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④中國自然經濟已經解體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參考答案:A25.有人這樣改編李清照的詞:紅藕香留在深秋,夫妻相思,無眠不愁。錦書不自云中來,輕敲鍵盤,意在心留?;ㄎ达h零水常流,電子郵件,可以解憂。可視電話人相看,喜上眉頭,甜在心頭。這說明A.現代科學技術發展迅速B.信息時代疏遠了人們的感情C.大眾傳媒改變了人們的生活D.人們越來越受制于現代科技參考答案:C依據題干“錦書不自云中來,輕敲鍵盤,意在心留?;ㄎ达h零水常流,電子郵件,可以解憂??梢曤娫捜讼嗫础笨梢钥闯龃蟊妭髅綄θ藗兊纳畹挠绊懀蔆項正確;A不復合材料的主旨,排除;BD項材料無法體現,排除。點睛:解答本題的關鍵是對“錦書不自云中來,輕敲鍵盤,意在心留?;ㄎ达h零水常流,電子郵件,可以解憂??梢曤娫捜讼嗫础钡姆治隼斫猓Y合所絡對人們生活的影響分析。26.美國從20世紀40年代開始,就提出歐洲聯合,后來也一直支持歐洲一體化。因此,有學者指出:“歐洲聯合給華盛頓提供了一個在二十世紀前50年中飽受兩次世界大戰折磨的大陸的內部實現和平與穩定的最好的前景”。這一“最好的前景”本質是指A.歐洲內部實現和平與穩定B.美國達成戰略和經濟目標C.歐洲聯合使歐美利益共贏D.西歐經濟得到恢復與發展參考答案:B這一“最好的前景”主要是指美國實現了對歐洲的控制,即美國達成了對歐洲控制的戰略和經濟目標,選B是符合題意的,正確;歐洲內部實現和平與穩定、西歐經濟得到恢復與發展均不屬于華盛頓的“最好的前景”,所以選項A、D不符合題意,排除;歐洲聯合并未使歐美利益共贏,選項C不符合題意,排除;故本題選B。27.旗袍源于滿族婦女服裝。20世紀20年代初,流行于上海等地社會上層婦女。當時有人撰文指出:“近來海上女界旗袍盛行……惟旗袍之名,若有宗社黨(滿清貴族組成的秘密團體)之臭味……故我以為袍可著,惟不可以以旗名。無以,其改稱為暖袍乎!”對以上言論理解正確的是(

①具有狹隘的民族主義色彩

②民主共和觀念傳播③文明開化之風流行

④新舊觀念激烈碰撞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w.w參考答案:B28.中國知識分子廣泛宣傳馬克思主義開始于(

)A.新文化運動時期

B.辛亥革命時期C.戊戌變法時期

D.太平天國運動時期參考答案:A29.《后漢書》有載:(工景)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そ缬谐鄬O叔敖所起芍陂(古代水利工程)稻田。景乃驅率吏民,修起蕪廢,教用犁耕,由是墾辟倍多,境內豐給。是歲,年疫。京師及三州大旱,詔勿收兗、豫、徐州田租、芻稿(漢代的一種稅收),其以見谷賑給貧人。不能從材料中得出的信息是:A.小農經濟自給自足

B.當時農作物種類較多C.當時已有鐵犁牛耕

D.小農經濟具有脆弱性參考答案:B小農經濟。本題考查獲取和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從“景乃驅率吏民,修起蕪廢,教用犁耕,由是墾辟倍多,境內豐給”的信息可知小農經濟自給自足,當時已有鐵犁牛耕,故AC排除;從“京師及三州大旱,詔勿收兗、豫、徐州田租”的信息可以看出小農經濟具有脆弱性,故D項排除;農作物種類較多在材料中無法體現,故B項正確。30.1689年《權利法案》和1871年《德意志帝國憲法》的共同之處在于A確立了責任內閣制

B為君主立憲制的確立奠定基礎C規定首相對議會負責

D確立君主至高無上的地位參考答案:B二、非選擇題(共40分)3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民主一詞起源于希臘文,它是指國家的一種政治制度,原意是“人民的統治”。在資本主義社會,保留財產私有制和人剝削人的經濟制度下的民主,成為資產階級的特權。恩格斯認為,未來社會發展的前途是“同資產階級和財產對立的民主制”,即無產階級的民主制。而資產階級不會“把政權讓給工人階級”,工人階級“唯一的出路就是暴力革命”,《共產黨宣言》明確提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無產階級上升為統治階級,爭得民主”?!豆伯a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民主觀的誕生?!幾詮堅颉墩擇R克思主義民主觀的創立》材料二毛澤東特別重視工農大眾的力量,認為“一切帝國主義、軍閥、貪官污吏、土豪劣紳,都將被他們葬入墳墓?!蓖恋馗锩鼤r期,毛澤東形成了工農民主政權理論,民主的目標是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1931年蘇維埃政權實行工農代表大會制??谷諔馉帟r期,陜甘寧邊區政府進行“三三制”政權的普選,抗日民主政權不斷發展壯大。同時毛澤東認為,“處在偉大斗爭面前的中國共產黨……高度發揮其積極性,才能取得勝利。發揮積極性,有賴于黨內生活的民主化”。解放戰爭時期,解放區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1949年,毛澤東發表《論人民民主專政》一文,強調人民民主專政的基礎是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和城市小資產階級的聯盟。毛澤東民主思想是馬克思主義民主思想的發展?!幾詮堁蟆墩擇R克思主義民主思想發展的有機統一》(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馬克思主義民主觀的主要內容,并指出馬克思主義民主觀創立的歷史背景。(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毛澤東民主思想對馬克思主義民主觀的發展,并簡要分析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民主政治建設的歷史價值。參考答案:(1)主要內容:性質是無產階級民主觀;內容是無產階級和人民群眾當家作主;經濟基礎是生產資料公有制;實現途徑是用暴力革命,推翻資產階級政權歷史背景:工業革命的發展激化資本主義社會的矛盾;馬克思恩格斯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深入分析;歐洲工人運動的高漲。(2)發展:爭取民族獨立、解放是民主的價值需求;群眾路線是毛澤東民主思想的核心;堅持黨內生活的民主化是民主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提出了人民民主專政思想;歷史價值: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實踐;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為建國后新中國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奠定了基礎。第(1)問,“主要內容”,由材料一信息“未來社會發展的前途是……無產階級的民主制?!と穗A級‘唯一的出路就是暴力革命’,《共產黨宣言》明確提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無產階級上升為統治階級,爭得民主’”并結合所學知識得出:性質是無產階級民主觀;內容是無產階級和人民群眾當家作主;經濟基礎是生產資料公有制;實現途徑是用暴力革命,推翻資產階級政權?!皻v史背景”,依據所學知識從工業革命的發展激化資本主義社會的矛盾;馬克思恩格斯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深入分析;歐洲工人運動的高漲等角度分析。32.陳獨秀眼中的中西文化《東方》記者又謂:“民視民聽,民貴君輕,伊古以來之政治原理,本以民主主義為基礎。政體雖改而政治原理不變;故以君道臣節名教綱常為基礎之固有文明,與現時之國體,融合而會通之,乃為統整文明之所有事?!眴韬簦∈呛窝砸??夫西洋之民主主義(Democracy)乃以人民為主體,林肯所謂“由民(bythepeople)而非為民(forthepeople)”者是也。所謂民視民聽,民貴君輕,所謂民為邦本,旨以君主之社稷——即君主祖遺之家產——為本位。此等仁民愛民為民之民本主義(民本主義,乃日本人用以影射民主主義者也,其或徑用西文Democracy而未敢公言民主者,回避其政府之干涉耳),皆自根本上取消國民之人格,而與以人民為主體,由民主義之民主政治,絕非一物。倘由《東方》記者之說,政體雖改而政治原理不變;則仍以古時之民本主義為現代之民主主義,是所謂蒙馬以虎皮耳,換湯不換藥耳。毋怪乎今日之中國,名為共和而實不至也。即以今日名共和而實不至之國體而論,亦與君道臣節名教綱常,絕無融合會通之余地。蓋國體既改共和,無君矣,何謂君道?無臣矣,何謂臣節?無君臣矣,何謂君為臣綱?如何融合,如何會通,敢請《東方》記者進而教之,毋再以籠統含混之言以自遁也——陳獨秀:《再質問<東方雜志>記者》(1919.2,原載《新青年》6卷2號)(1)簡述陳獨秀與《東方》雜志論爭的社會背景。(2)概述材料中陳獨秀與《東方雜志》記者的主要分歧。(3)結合材料及所學知識,談談你對陳獨秀中西文化觀的認識。

參考答案:(1)新文化運動興起,陳獨秀胡適等倡導民主與科學,對傳統文化進行激烈批判,引發部分知識分子的不滿。(2)對民主的認識不同:記者認為民貴君輕可以作為民主主義的基礎,而陳獨秀則認為這只是民本主義,跟民主精神想去甚遠;對綱常名教的認識不同:記者認為綱常名教可以與民主政體相融合,而陳獨秀則認為兩者無會通余地;對政體與政治原理的關系認識不同:記者認為政體雖改而政治原理可以不變,陳獨秀則認為政體改變政治原理亦應隨之變化。(3)本大題采用分項評分方法。評分觀察的要素是:觀點、史實、論述、組織。評分項一:觀點答案l:能將陳獨秀作為文化解讀的對象提出觀點:陳獨秀對中西文化的解讀是基于自身文化救國的理想,是其將自身的理想與信念投射于文化的結果。答案2:能夠跳出文本,將文本內容與社會背景聯系起來提出觀點:陳獨秀對中國文化的理解是基于當時中國現實問題的思考。答案3:就文本本身內容提出觀點:陳獨秀對中西文化有絕對化之嫌。答案4:無觀點或觀點與情景無關:陳獨秀主張全盤西化等。評分項二:史實答案1:能提取文本提供的信息,并將其與文本解讀者所處背景、立場等史實建立聯系。答案2:能從本文中提取直接與間接的信息。答案3:能從文本中提取直接的信息。答案4:沒有使用文本信息評分項三:論述答案l:能夠進行由表及里的論述。答案2:史實、觀點與論證三者能做到一致,邏輯完整。答案3:史實、觀點與論證三者不一致,邏輯混亂、跳躍。答案4:回避問題評分項四:組織答案1:敘述成結構。答案2:敘述連貫通順。答案3:僅能羅列史實。試題分析:(1)根據材料出處《新青年》及材料所述陳獨秀與記者之間的論爭內容可知是關于封建的綱常名教君道臣節等與民主共和的政體是否能相融合的問題,可知這是新文化運動前期這個時間,所以結合新文化運動前期批判封建文化即引發的結果去回答即可。(2)根據材料中的“仁民愛民為民之民本主義”與“現代之民主主義”可知是對民主的認識不同;由“以君道臣節名教綱常為基礎之固有文明,與現時之國體,融合而會通之”與“今日名共和而實不至之國體而論,亦與君道臣節名教綱常,絕無融合會通之余地”可知是對中國的綱常名教的認識不同;由“伊古以來之政治原理”與“是所謂蒙馬以虎皮耳,換湯不換藥耳”可知是對政體與政治原理的關系認識不同。(3)這一題考查的能力要求較高,考查知識遷移、史論結合、論從史出和語言表達等諸多能力。解答這一題需要考生現根據材料提煉出想要論證的觀點,然后圍繞自己的觀點結合所學知識組織相應的背景、思想主張等史實作為論據,還要在答案中將史實和觀點之間建立起充分的邏輯聯系,并用歷史性語言準確、完整地表達出來。考點:中國民主革命的轉折?新文化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新青年》。33.【選修3: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材料1949年1月20日,美國總統杜魯門在就職演說中,提出對亞、非、拉美不發達地區實行經濟技術援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