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湖南省岳陽市湘陰縣湘臨鄉中學2022年高一語文月考試題含解析一、現代文閱讀(35分,共3題)1.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題。曠古之香①不久前去了一次汾陽。汾陽屬晉。此行,也是我生平第一次入晉。晉自古就屬炎黃堯舜之率,禹夏殷商之土,周秦漢唐之源。唯其煌煌如此,巍巍如此,我這個自知行囊稀薄的遼東客在去的路上就擺正了姿勢,那就是高山仰止,尊而敬之。好在此次來汾陽,行程非常簡單,看杏花,喝汾酒。我不懂酒,也不擅酒,那就更簡單了,只看杏花。②對于杏花,出生在北方遼南鄉村的我并不陌生。記憶里,河冰消融,燕子歸來,都算不上熱鬧,只有杏花如雪,才是真正的鑼鼓喧天。杏花從不挑肥揀瘦,農夫村人隨手將它栽種在田埂上或是自家院墻內。土生土長的杏花,曾陪伴了無數鄉村孩子的童年。仲春時節,影影綽綽的杏花,與河面的晨靄、屋頂的炊煙便混成了團,在我的心底凝成化不開的一片離愁……直至今日,即使離鄉好幾十年,老家屋后那一樹杏花的姿影,一直在我的念想里婆娑著。③關于杏花,竟一口氣說了這么多,不過是想緩解我在汾陽看杏花的驚訝。因為,我在這里看到了太多的杏花,看到了太多別處沒有的杏花。④汾陽的第一片“杏花”,開在六千年前的仰韶時代。時至今日,它們是以河灘淤積的姿態隱身在望不到盡頭的、黃塵彌漫的史前煙火里。⑤去時已是日影西斜,來看杏花的卻不止我一個。所有的車和人,都靜靜地佇立在那條繁忙的國道邊上,目光迷離地向那片洼地張望。以前皆為沃土良田,如今已大多棄耕,只見大片的荒草野蒿叢中,浮出一塊醒目的石碑。想走到近前看個清楚,卻被路邊圍護的鐵網攔住了,而且被告知,附近一帶沒有缺口。我便問,碑上寫的什么?答曰:杏花村文化遺址。原來,遺址所在之處,屬于今天的汾陽杏花村鎮東堡村,故以杏花村名之。一下子,我也有了好多人都在說的穿越感。⑥我相信,六千年前,這里一定有杏花盛開。不止如此,這里還閃射出一道文明曙光:六千年前,這里不只有杏花,還有粟麥菽粱。細心的考古專家,在太多的陶碗泥盆里,揀出了一只小口尖底甕,據此斷言,在六千年前的汾水岸邊,先民們就已經把蒸熟的谷物放入甕中,釀出了華夏谷物酒的第一縷清香。就是說,六千年前的杏花村,既是華夏農耕文化的初始之地,也是中國汾酒的原鄉。酒的發明者,既不是儀狄,也不是杜康,而是一群無名的黔首。⑦汾陽的另一片“杏花”,開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它以分行文字的形式,與一個詩人的名字一起,印刷在《唐詩三百首》里。詩云: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⑧此詩的作者叫杜牧,本想早一些走上仕途,卻生不逢時。于是,在大唐晚季的某年某月,跌跌撞撞來到了汾州。天不作美,他被一場淫雨澆得狼狽不堪,只好問路尋酒,以釋春愁。可是,他自己也斷不會想到,不過是酒醉之后的隨口一吟,怎就成了千古絕唱?⑨世上的事情往往就是這樣,因與果,瞬間生成。盡管酒早就有了,杏花村也早就有了,可是杜牧沒有來。它們只好耐心等一千多年前的那個雨天,因為牧童的一個手勢,杜牧的一頓悶酒和一首詩,這個世界才有了一個詩酒相伴的杏花村。于是這片神情凄迷的杏花定格為一枚燦然不凋的村徽。⑩杏花與酒,本不相干。因為杏花村的酒,并非杏花所釀。但是,正是他的一首小詩,在中國人長達一千多年的語境里,杏花村就是酒,酒就是杏花村。汾陽的杏花,已然是汾酒的代名詞。?其實,早在唐以前的南北朝時代,汾酒就已經名揚天下了。史載,北齊的武成帝曾在給胞弟的信中稱贊汾酒。而杜牧之后,還有袁枚。一冊《隨園食單》,讓汾酒之名達到了頂峰。天下之大,酒類雜多,只有散發著浪漫花香的汾酒入了皇帝、詩人、美食家的法眼,源遠流長,泱泱千年,未曾有過空白。因此,說它是酒的活化石,一點都不為過。?汾陽的第三片“杏花”開在一座肇始于清末,名為寶泉益的酒坊。如今,酒坊已改叫杏花村老作坊博物館。?在這里,展出了兩款晚明山西籍名士傅山的題詞。其一曰:得造清香。其二曰:清香天下。是的,由明末到清末,杏花村汾酒一直朝著這個目標向天下走去。當年,寶泉益東家不惜重金,聘請的掌柜和師傅都是杏花村最好的酒工。因為,他接過的是杏花村的香火,它傳承的是杏花村的祖脈。公元1915年,用杏花村古井水釀的酒,寶泉益果然從大洋彼岸驕傲地捧回了萬國博覽會甲等大獎。汾陽與舊金山,隔空相望七萬里。汾酒的清香,真就越過了浩瀚的太平洋,飄向了全世界。?汾陽的朋友總跟我說,汾酒的清香,就是杏花的清香。因為杏花是汾酒的DNA。言之鑿鑿,我甚以為然。?每一滴汾酒里都有一片杏花。那是綿綿了六千年的長香幽襲,悠悠了六千年的暗香浮動。(取材自素素同名散文)21.下列詞語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行囊稀薄:文化底蘊不深B.鑼鼓喧天:春天非常熱鬧C.婆娑:模糊不清D.黔首:平民百姓22.請根據文意簡析第②段的作用。23.請根據文意解釋畫線句子的含義。①它們是以河灘淤積的姿態隱身在望不到盡頭的、黃塵彌漫的史前煙火里。②于是這片神情凄迷的杏花竟定格為一枚燦然不凋的村徽。24.本文圍繞三片“杏花”展開,請根據文意分條闡釋每片“杏花”的內涵,并簡析作者這樣構思的好處。參考答案:21.C
22.第二段寫家鄉有很多杏花,作者對杏花并不陌生;引出下文,襯托汾陽杏花的繁多、獨特以及作者由此產生的驚訝。
23.①仰韶時期的杏花村已經變成河灘上一片荒草叢生的洼地,舊跡已經埋藏在地下。②因為杜牧的這首抒發郁悶的詩,杏花和汾酒聯系在了一起,具有了豐盈、悠遠的文化意義。
24.內涵:①第一片是杏花村文化遺址,仰韶時期這里有杏花盛開,還有先民們在耕作中發明的釀酒技術。②第二片是杜牧的詩歌,詩作將杏花與汾酒連在了一起。③第三片是清末的寶泉益酒坊,從杏花村聘請的最好的酒工傳承了杏花村的祖脈,使汾酒走向世界。好處:作者選擇了不同時期的典型事件,完整地表現出汾酒與杏花息息相關,酒香杏花香交融,形成了綿延六千年的曠古之香。【21題詳解】本題考查理解重點詞語的含義。解答本題時,需要把握關鍵字詞,聯系整個句子,分析內在含義。C項,“婆娑:模糊不清”錯誤。結合語境“老家屋后那一樹杏花的姿影,一直在我的念想里婆娑著”,“婆娑”的意思:盤旋和舞動的樣子。故選C。【22題詳解】本題考查重點句段的作用。解答本題時,結合句子或段落在文章中位置來回答。有指定就問題回答,沒有指定,一般從內容和結構兩方面來回答。內容上,“對于杏花,出生在北方遼南鄉村的我并不陌生”,寫家鄉有很多杏花,作者對杏花并不陌生;結構上:引出下文第三段③“關于杏花,竟一口氣說了這么多,不過是想緩解我在汾陽看杏花的驚訝”,襯托汾陽杏花的繁多、獨特以及作者由此產生的驚訝。【23題詳解】本題考查重點句子的理解。解答本題時,關鍵要抓住中心詞,要體會詞語的深層含義和雙關意義。(1)“它們”,結合前文“汾陽的第一片杏花開在六千年前的仰韶時代”可知,是指“仰韶時期的杏花村”;“隱身”“黃塵彌漫的史前煙火”是指“埋葬在地下”。(2)“神情凄迷的杏花”,聯系上文“杜牧的一頓悶酒和一首詩”,可解釋為“杜牧的這首詩,把杏花和汾酒聯系在了一起”;“一枚燦然不凋的村徽”是指“豐盈、悠遠的文化意義”。【24題詳解】本意考查物象的鑒賞能力。解答本題時,結合文本內容,從物象內涵和好處兩方面作答。內容上:第三段“汾陽的第一片“杏花”,開在六千年前的仰韶代”“杏花村文化遺址。原來,遺址所在之處”“六千年前的杏花村,既是華夏農耕文化的初始之地,也是中國汾酒的原鄉”,可得出第一片是杏花村文化遺址,仰韶時期這里有杏花盛開,還有先民們在耕作中發明的釀酒技術。第七段“汾陽的另一片“杏花”,開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它以分行文字的形式,與一個詩人的名字一起,印刷在《唐詩三百首》里”,“正是他的一首小詩,在中國人長達一千多年的語境里,杏花村就是酒,酒就是杏花村。汾陽的杏花,已然是汾酒的代名詞”可得出第二片是杜牧的詩歌,詩作將杏花與汾酒連在了一起。“汾陽的第三片“杏花”開在一座肇始于清末,名為寶泉益的酒坊。如今,酒坊已改叫杏花村老作坊博物館”“汾酒的清香,真就越過了浩瀚的太平洋,飄向了全世界”可得出“第三片是清末的寶泉益酒坊,從杏花村聘請的最好的酒工傳承了杏花村的祖脈,使汾酒走向世界”。好處上:選擇了不同時期的典型事件,來表達文章觀點“每一滴汾酒里都有一片杏花。那是綿綿了六千年的長香幽襲,悠悠了六千年的暗香浮動”。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港珠澳大橋全長55公里,從籌備、建設到通車,歷時15年,是中國第一例集橋、雙人工島、隧道為一體的跨海通道。港珠澳大橋經過伶仃洋海域中最繁忙的主航道,該航道目前達到10萬噸級通航等級,遠期30萬噸油輪可以通行。如果在此建造橋梁,必然是跨徑很大、凈空很高、橋塔聳立的懸索橋梁。但同時該處臨近香港國際機場,對航空領域的建筑物高度有著嚴格的限定。所以,隧道成為唯一可行的方案。為了實現橋梁與隧道之間的轉換,故在隧道兩端修建人工島。于是,形成了港珠澳大橋的橋島隧相結合的建設方式。“超級工程”背后有“超級創新”。港珠澳大橋建設難度極大,鋪設了世界上最難、最長、最深的海底公路沉管隧道。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新技術層出不窮,僅專利就達400項之多,填補了多個領域的空白。(摘編自《人民日報》2018年10月24日)材料二:日本《每日新聞》23日評論稱,港珠澳大橋開通是大灣區發展的里程碑式事件,大灣區經濟圈將超過紐約經濟圈和東京經濟圈,成為中國新的經濟增長點。美國《華爾街日報》23日的報道提到,大灣區進一步整合面臨諸多復雜情況,例如相異的法律和稅收制度,中國內地的資本賬戶仍相對封閉,而香港和澳門是自由港,各自擁有自己的貨幣且沒有資本管控。報道還特意關注一個問題:在香港和澳門,機動車都靠左行駛,而在中國內地則是靠右通行,如何解決?英國廣播公司23日載文道,中國開通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但需要嗎?此前,他們更是在網站刊長文列出一大串港珠澳大橋在香港的“爭議”——逾千億港元的撥款、實質效益疑問、工傷事故、建筑質量、環保等。美國彭博新聞社網站23日報道,又一個將香港拉入中國內地懷抱的項目完成,該項目將曾作為歐洲前哨的香港和澳門與中國內地聯結起來。這個項目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宏偉計劃的一部分,它將粵港澳大灣區緊密聯系在一起,成為可與美國硅谷抗衡的高科技中心。(摘編自《參考消息》2018年10月24日)材料三:港珠澳大橋建設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大橋通車后,將大大縮短香港、珠海、澳門三地的時空距離,從香港到珠海、澳門驅車僅需30分鐘的車程。通車前,如果陸路往來三地,只能繞道東莞虎門大橋,車程在3小時左右;水路乘高速客輪也要1個小時。從社會經濟發展層面而言,大橋的通車將提升珠海等三地人員和生產資料的流動效率,加深香港與珠江西岸的聯系,為香港與珠江西岸城市群的產業合作提供交通便利,為港澳經濟發展提供更便利的腹地空間,并由此促進港珠澳產業的互動交流和升級。也就是說,港珠澳大橋對于港珠澳大灣區、泛珠三角區域乃至“一帶一路”的建設都有著深遠的意義。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前夕,大橋總設計師孟凡超接受香港媒體專訪時表示,港珠澳大橋對大灣區經濟增長有重大的支撐作用,會為區內產生幾十萬億經濟效益,經濟價值遠超大橋本身1000多億元港幣的投資,因此他對大橋收回成本很有信心。(摘編自《光明日報》2018年10月24日)4.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英國廣播公司基于成本、效益、事故、環保、質量等一系列“爭議”問題,對港珠澳大橋的修建予以關注。B.港珠澳大橋經過伶仃洋海域的路段受海域條件的限制,不能建設懸索橋梁,隧道成為必須的可行性方案。C.美國彭博新聞社對建成的港珠澳大橋不僅關注到它在科技方面的影響,而且更多地關注到可能帶來的政治效應。D.港珠澳大橋投資大,建設時間長,但孟凡超認為成本回收不是問題,并對其未來的經濟效益持樂觀態度。5.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為我國首例采用橋島隧相結合方式建成的港珠澳大橋,解決了大量實際難題,體現出我國橋梁建設的進步。B.港珠澳大橋的建設和通車對區域經濟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也將對我國“一帶一路”的建設產生深遠影響。C.港珠澳大橋通車后,三地之間通行方式更加多樣化,人員物資流動加快,產業合作更加便利。D.由材料二可見,各國媒體都高度關注港珠澳大橋建成的深遠意義,也客觀地指出了大橋修建帶來的問題。6.《人民日報》《華爾街日報》《光明日報》報道的側重點分別是什么?請結合材料概括。參考答案:4.B
5.D
6.①《人民日報》報道側重港珠澳大橋以隧道為主的技術創新,突出港珠澳大橋建設的難度之大。②《華爾街日報》報道側重大橋通車后大灣區整合面臨的問題,突出大灣區整合的復雜性。③《光明日報》報道側重大橋建設通車對社會經濟發展的意義,突出其所帶來的便利性。【4題詳解】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篩選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這類題目解答時一般要找出文章中相對應的語句,注意將選項轉述內容與原文內容逐一比對,尋找細微的差別確定答案。B項,“受海域條件的限制”以偏概全,除了海域條件還有航空領域的限制。因為材料一說,“如果在此建造橋梁,必然是……的懸索橋梁。但同時該處臨近香港國際機場,對航空領域的建筑物高度有著嚴格的限定。”故選B。【5題詳解】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篩選信息概括文章要點的能力。這類題目解答時一般要注意把選項放回到原文中,結臺上下文做出判斷。D項,“也客觀地指出了大橋修建帶來的問題”說法不正確。根據材料二中美國《華爾街日報》23日的報道中提到的問題是大橋通車后大灣區整合面臨的問題,并不是“大橋修建帶來的問題”。故選D。【6題詳解】試題分析:本題考核學生歸納內容要點,評價文本的主要觀點和基本傾向的能力。這類題目解答時一般要通讀所給的材料,根據每一則材料中的關鍵句進行概括。材料一有兩段內容,第一段第一句話是總述,“港珠澳大橋……是中國第一例集橋、雙人工島、隧道為一體的跨海通道”,接下來分析修建的要求,指出“隧道成為唯可行的方案”。第二段文字重點介紹了鋪設隧道過程中的“超級創新”。《華爾街日報》的內容在材料二,主要寫的是“大灣區進一步整合面臨諸多復雜情況”。材料三的關鍵句就是第一句話“港珠澳大橋建設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考生把這些信息分點概括就可以得到本題答案。【點睛】解答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類題目時,要找出文章中相對應的語句,注意將選項轉述內容與原文內容逐一相對。概念不能隨意擴大或縮小,因果、前后關系不能顛倒。同時還要注意各個選項之間的比較,如果選項中有內容矛盾的選項必有一錯。注意敘述角度和表達方式的轉換,注意分辨可能與必然,必然與或然、未然與已然、全稱與特稱。推斷不夸大也不縮小,不要無中生有,斷章取義、張冠李戴、前后倒置、因果強加等等,說法不能太絕對。3.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20-22題。(17分)奇
遇莫言1982年秋天,我從傈定府回高密東北鄉探親。因為火車晚點,車抵高密站時,已是晚上九點多鐘。通鄉鎮的汽車每天只開一班,要到早晨六點。舉頭看天,見半塊月亮高懸,天清氣爽,我便決定不在縣城住宿,乘著明月早還家,一可早見父母,二可呼吸田野里的新鮮空氣。這次探家我只提一個小包,所以走得很快。穿過鐵路橋洞后,我沒走柏油路。因為柏油公路拐直角,要遠好多。我斜刺里走上那條廢棄數年的斜插到高密東北鄉去的土路。土路因為近年來有些地方被挖斷了,行人稀少,所以路面上雜草叢生,只是在路中心還有一線被人踩過的痕跡。路兩邊全是莊稼地,有高梁地、玉米地、紅薯地等,月光照在莊稼的枝葉上,閃爍著微弱的銀光。幾乎沒有風,所有的葉子都紋絲不動,草蟈蟈的叫聲從莊稼地里傳來,非常響亮,好像這叫聲滲進了我的肉里、骨頭里,蟈蟈的叫聲使月夜顯得特別沉寂。路越往前延伸莊稼越茂密,縣城的燈光早就看不見了。縣城離高密東北鄉有40多里路呢。除了蟈蟈的叫聲之外,莊稼地里偶爾也有鳥或什么小動物的叫聲。我忽然感覺到脖頸后有些涼森森的,聽到自己的腳步聲特別響亮與沉重起來。我有些后悔不該單身走夜路,與此同時,我感覺到路兩邊的莊稼地里有無數秘密,有無數只眼睛在監視著我,并且感覺到背后有什么東西尾隨著我,月光也突然朦朧起來。我的腳步不知不覺地加快了。越走得快越感到背后不安靜。終于,我下意識地回過頭去。我的身后當然什么也沒有。繼續往前走吧。一邊走一邊罵自己:你是解放軍軍官嗎?你是共產黨員嗎?你是馬列主義教員嗎?你是,你是一個唯物主義者,而徹底的唯物主義者是無所畏懼的,共產黨員死都不怕還怕什么?有鬼嗎?有邪嗎?沒有!有野獸嗎?沒有!世界本無事,庸人自擾之……但依然渾身緊張、牙齒打戰,兒時在家鄉時聽說過的鬼故事“連篇累牘”地涌進腦海:一個人走在路上。突然聽到前邊有貨郎挑子的嘎吱聲,細細一看,只見到兩個貨挑子和兩條腿在移動,上身沒有……一個人走夜路碰到一個人對他嘿嘿笑,仔細一看,是個女人,這女人臉上只有一張紅嘴,除了嘴之外什么都沒有,這是“光面”鬼……一個人走夜路忽然看到一個白胡子老頭在吃青草…一我后來才知道我的冷汗一直流著,把衣服都溻濕了。我高聲唱起歌來:“向前向前向前——殺——”自然是一路無事。臨近村頭時,天已黎明,紅日將出未出時,東邊天上一片紅暈,村里的雄雞喔喔地叫著,一派安寧景象。回頭望來路,莊稼是莊稼道路是道路,想起這一路的驚懼,感到自己十分愚蠢可笑。正欲進村,見樹影里閃出一個老人來,定睛一看,是我的鄰居趙三大爺。他穿得齊齊整整,離我三五步處站住了。我忙問:“三大爺,起這么早!”他說:“早起進城,知道你回來了,在這里等你。”我跟他說了幾句家常話,遞給他一支帶過濾嘴的香煙。點著了煙,他說:“老三,我還欠你爹五元錢,我的錢不能用,你把這個煙袋嘴捎給他吧,就算我還了他錢。”我說:“三大爺,何必呢?”他說:“你快回家去吧,爹娘都盼著你呢!”我接過三大爺遞過來的冰冷的瑪瑙煙袋嘴,匆匆跟他道別,便急忙進了村。回家后,爹娘盯著我問長問短,說我不該一人走夜路,萬一出點什么事就了不得。我打著哈哈說:“我一心想碰到鬼,可是鬼不敢來見我!”母親說:“小孩子家嘴不要狂!”父親抽煙時,我從兜里摸出那瑪瑙煙袋嘴,說:“爹,剛才在村口我碰到趙三大爺,他說欠你五元錢,讓我把這個煙袋嘴捎給你抵債。”父親驚訝地問:“你說誰?”我說:“趙家三大爺呀!”父親說:“你看花了眼了吧?”我說:“絕對沒有,我跟他說了一會兒話,還敬他一支煙,還有這個煙袋嘴呢!”我把煙袋嘴遞給父親,父親竟猶豫著不敢接。母親說:“趙家三大爺大前天早晨就死了!”這么說來,我在無意中見了鬼,見了鬼還不知道,原來鬼并不如傳說中那般可怕,他和藹可親,他死不賴賬,鬼并不害人,真正害人的還是人,人比鬼要厲害得多啦!(《百年百篇經典微型小說》)
20.下列對小說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
)(
)(5分)A.莫言似乎特別鐘情于故土上那片紅高梁,在本文中,我們又看到了那片紅高粱,它們依然是那樣神秘,沉寂中充滿著躁動。B.作者走夜路見了鬼,見了鬼還不知道,他為碰到好鬼三大爺而慶幸,于是他在文中稱贊鬼神,說他和藹可親,以致謝意。C.作者兒時聽說過的鬼故事讓人聽后牙齒打戰,一身冷汗,而“奇遇”將這種恐懼心理推向極端,讓作者改變了原來的看法,認為鬼不可怕。D.作者在第二段中寫從莊稼地里傳來的蟈蟈的叫聲,是為了以動襯靜,突出當時環境的陰森沉寂,也影射當時社會環境的惡劣。為下文寫“鬼故事”和“奇遇”作鋪墊。E.人鬼之間,孰善孰惡,孰親孰疏,并無定規。為人者,心懷鬼胎,其害甚于鬼;為鬼者,與人為善,死不賴賬、講信用。21.請就文章第三段的環境描寫作簡要分析。(6分)答:
22.作者說“鬼并不如傳說中那般可怕”。你是否同意此觀點,請結合實際,說說具體理由。(6分)答:
參考答案:20.答案:A、E。(B項,“他為碰到好鬼三大爺而慶幸”文中無信息;作者“在文中稱贊鬼神,說他和藹可親”的目的是說明鬼并不如傳說中那般可怕。C項,說“‘奇遇’將這種恐懼心理推向極端”錯誤,是“鬼故事”與“奇遇”形成鮮明對比,讓作者改變了原來的看法,認為鬼不可怕。D項,無“影射”之意;也非為“‘奇遇’作鋪墊”。)21.參考答案:①渲染幽森恐怖的氣氛。土路人跡罕至、雜草叢生、莊稼茂密、月光朦朧,偶爾傳來夜游動物的叫聲,讓人感覺到涼森森的,營造了一個幽森、靜寂、恐怖的氣氛。②烘托人物的恐怖心理。環境越幽森,人走在這樣恐怖的土路上,越提心吊膽,心里越恐怖。③為后文寫“鬼故事‘連篇累牘’地涌進腦海”作鋪摯。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中夜行,“我”才會想起那令人毛骨悚然的鬼故事。④這段寫夜景恐怖的環境描寫與后文的“奇遇”形成對比。夜晚雖恐怖,但奇遇的鬼并不可怕,從而說明鬼并不可怕,真正害人的還是人。22.參考答案要點:觀點一:同意此觀點。①世上本無鬼,因而不可怕。(2分)②“怕”是一種心理現象,只要戰勝了自己,就無所謂“怕”了。(2分)③傳說中的“鬼故事”畢竟是傳說,是經過加工處理了的故事。(2分)觀點二:不同意此觀點。①人類對“鬼”的認識還處于膚淺階段,對它的兇殘性還不知道。(2分)②說不怕“鬼”那是自欺欺人,有的“鬼”兇殘無比,甚于傳說。(2分)③“我”碰到的是熟悉的善良的三大爺,若是碰到其他鬼(或碰到那些心懷鬼胎者),也許看法就不一樣了。(2分)(如考生答案不在以上角度內,但言之成理也可。)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共3題)4.閱讀下列文言文,回答后面的問題。于仲文,字次武,髫齔①就學,耽閱不倦。及長,倜儻有大志,氣調英拔。起家為趙王屬,尋遷安固太守。(隋)高祖為丞相,尉迥作亂,遣將檀讓收河南之地。復使人誘致仲文,仲文拒之。迥怒其不同己,遣儀同宇文威攻之。仲文迎擊,大破威眾,斬首五百余級。以功授開府。迥又遣其將宇文胄渡石濟,宇文威、鄒紹自白馬,二道俱進,復攻仲文。仲文自度不能支,棄妻子,將六十余騎,開城西門,潰圍而遁。為賊所追,且戰且行,所從騎戰死者十七八。仲文僅而獲免,達于京師。迥于是屠其三子一女。高祖見之,引入臥內,為之下泣。進位大將軍,領河南道行軍總管。給以鼓吹,馳傳詣洛陽發兵,以討檀讓。仲文軍次蓼堤,去梁郡七里,讓擁眾數萬,仲文以羸師挑戰。讓悉眾來拒,仲文佯北,讓軍頗驕。于是遣精兵左右翼擊之,大敗讓軍。檀讓以余眾屯城武,別將高士儒以萬人屯永昌。仲文詐移書州縣曰:“大將軍至,可多積粟。”讓謂仲文未能卒至,方槌牛享士。仲文知其怠,選精騎襲之,一日便至,遂拔城武。迥將席毗羅,眾十萬,屯于沛縣,將攻徐州。其妻子在金鄉。仲文遣人詐為毗羅使者,謂金鄉城主徐善凈曰:“檀讓明日午時到金鄉,將宣蜀公②令,賞賜將士。”金鄉人謂為信然,皆喜。仲文簡精兵,偽建迥旗幟,倍道而進。善凈望見,以為檀讓,乃出迎謁。仲文執之,遂取金鄉。毗羅薄官軍,仲文背城結陣,去軍數里,設伏于麻田中。兩陣才合,伏兵發,俱曳柴鼓噪,塵埃張天。毗羅軍大潰仲文乘之賊皆投洙水而死為之不流獲檀讓檻送京師河南悉平。毗羅匿滎陽人家,執斬之,傳首闕下。勒石紀功,樹于泗上。史臣曰:仲文博涉書記,以英略自詡,尉迥之亂,遂立功名。(節選自《隋書·于仲文傳》)注釋:①髫齔(tiáochèn):幼年,幼童。②蜀公:指尉迥4.(本題5分)下列句子中畫線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尋遷安固太守。
尋:不久。B.仲文軍次蓼堤,去梁郡七里
去:距離。C.仲文簡精兵,偽建迥旗幟,倍道而進
倍:通“北”,背向。D.金鄉人謂為信然,皆喜
信:真實。5.(本題5分)下列對文中字體加粗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毗羅軍大潰仲文\乘之\賊皆投洙水而死\為之不流\獲檀讓檻\送京師\河南悉平。B.毗羅軍大潰\仲文乘之\賊皆投洙水而死\為之不流\獲檀讓\檻送京師\河南悉平。C.毗羅軍大潰\仲文乘之\賊皆投\洙水而死為之\不流\獲檀讓檻送京師\河南悉平。D.毗羅軍大潰仲文\乘之賊皆投\洙水而死為之\不流獲檀讓\檻送京師\河南悉平。6.(本題5分)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A.于仲文年輕時就喜歡讀書,胸懷大志,氣度超凡。尉迥發動叛亂,并派人聯合于仲文,但于仲文不為所動,予以拒絕。尉迥對此極為憤怒,派遣宇文威率隊攻打他。B.《孫子兵法》云:“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于仲文可謂深諳其道,在城武一役中,他假意給各州縣下令,要多多準備糧食來麻痹敵人。在賊兵將士一片松散之時,火速出擊,一舉攻占了城武。C.于仲文擊潰了宇文威的軍隊之后,尉迥又派遣兩路大軍圍擊于仲文。于仲文因麻痹大意而受到賊兵兩路合擊,被迫率領六十多個騎兵突圍而逃,而賊兵窮追不舍。D.在平定尉迥之亂中,于仲文運籌帷幄,歷經數戰,最后生擒檀讓,斬殺席毗羅。因此,朝廷為他刻石紀功,石碑立在泗水之濱。于仲文因平定尉迥之亂而功成名就。7.(本題5分)把第三大題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為賊所追,且戰且行,所從騎戰死者十七八。(2)讓悉眾來拒,仲文佯北,讓軍頗驕。于是遣精兵左右翼擊之,大敗讓軍。參考答案:4.C
5.B
6.C7.(1)參考譯文:(于仲文)被賊兵追趕,邊戰邊逃,跟隨的騎兵戰死的有十分之七八。(2)參考譯文:檀讓全軍出動來抵抗,于仲文假裝失敗逃跑,檀讓的軍隊很驕傲輕敵。于是于仲文派遣精銳部隊從左右兩側夾擊賊兵,使檀讓的軍隊大敗。5.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8-11題。陳汝咸,字華學,浙江鄞縣人。少隨父錫嘏講學證人社,黃宗羲曰:“此程門之楊迪,朱門之蔡沈也。”康熙三十年,會試第一,成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福建漳浦知縣。民好訟,嚴懲訟師,無敢欺者。縣中賦役故責戶長主辦,版籍混淆,吏緣為奸。汝咸躬自編審人丁,各歸現籍。以三百戶為一保,第其人口多寡供役。五年一編丁,而役法平。吏胥以不便撓之,大吏搖惑,汝咸毅然不回,奸人無所施技。民樂輸將,賦無逋負。
俗輕生,多因細故服斷腸草死,挾以圖財。汝咸力懲其弊,令當刑者掘草根贖罪。禁舁神療病,曉示方證。自制藥以濟貧者。毀學宮伽藍祠,葺故儒陳真晟、周瑛、高登諸人所著書,表章之。歸誠書院,乃黃道周講學地,為僧據,逐而新之。無為教①者,男女群聚茹蔬禮佛,籍其居為育嬰堂。西洋天主教要大吏將于漳浦開堂,卻止之。修文廟,造祭器,時會邑中士紳于明倫堂講經史性理諸書。設義學,延諸生有學行者為之師。修朱子祠。教養兼施,風俗為之一變。會大水驟漲,幾及城堞,負錢登城,多為木筏,渡一人與錢三十,人皆以錢助拯,活者數千。多方撫恤,雖災不害。
土寇伏七里洞,將入海,發兵擊之,走山中。密招賊黨,誘擒其渠曾睦等,余黨悉散。又擒海盜徐容,盡得賊中委曲,赦其罪,責以招撫。諸盜歸誠,海氛遂清。汝咸任漳浦凡十有八年,大吏因南靖多盜,調使治之,縣民請留不得,構生祠曰月湖書院,歲時祀之。汝咸至南靖,諸盜自首就撫,開示威信,頌聲大作。
四十八年。內遷刑部主事,擢御史。會海盜陳尚義乞降,汝咸自請往撫。圣祖命郎中雅奇偕汝咸所薦阮蔡生往,尚義率其黨百余人果就撫,擢通政使參議。五十三年,命赴甘肅賑荒,徒步窮鄉,感疫,卒于固原。漳浦士民聞之,奔哭于月湖書院,醵金置田,歲祀不絕。
(選自《清史稿》卷四百七十六,有刪節)
【注】無為教:創建于明正德、嘉靖年間,教義近于禪宗南派的教派。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民樂輸將,賦無逋負
逋:拖欠
B.葺故儒陳真晟、周瑛、高登諸人所著書
葺:修筑
C.男女群聚茹蔬禮佛
茹:吃,食用
D.諸盜自首就撫
就:接受9.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直接體現陳汝咸為官興利除弊的一組是(3分)①成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福建漳浦知縣
②汝咸躬自編審人丁,各歸現籍
③禁舁神療病,曉示方證,自制藥以濟貧者
④無為教者,男女群聚茹蔬禮佛
⑤設義學,延諸生有學行者為之師
⑥尚義率其黨百余人果就撫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③⑥
D.④⑤⑥10.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在證人社講學時,陳汝咸的父親受到大儒黃宗羲的稱贊;陳汝咸自幼深受父親影響,長大以后也不同凡響。
B.漳浦縣戶口登記情況長期混亂,猾吏趁亂為奸。陳汝咸任知縣后,親自審核,重新登記,清除了多年積弊。
C.陳汝咸深諳治民之道,重視文化建設,教養兼施,多措并舉,改變縣內多年的陋習,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D.南靖多盜,上級調陳汝咸前去治理;漳浦士民請求留任,但未獲準,于是就為汝咸修筑生祠以表感念之情。11.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加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⑴吏胥以不便撓之,大吏搖惑,汝咸毅然不回,奸人無所施技。(4分)
⑵又擒海盜徐容,盡得賊中委曲,赦其罪,責以招撫。(3分)
⑶予雖浩然無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親,君親其謂予何!(3分)
參考答案:8.B(整理)9.B(①是其任職情況;④是當時有些人的行為;⑥陳尚義投降的情況)10.A(受到黃宗羲稱贊的是陳汝咸,而非其父)11.⑴小吏們以不便于執行為借口阻擾這件事,上司們也有些動搖困惑,但陳汝咸堅決不改,(這樣)那些奸人們便無計可施。⑵他又抓住了海盜徐容,從他的口中全都得到了賊人的情況,赦免了他的罪責,要求他去招降其他賊人。⑶我雖然正大光明問心無愧,但在君主和父母面前無法文飾自己的過錯,國君和父母會怎樣講我呢。6.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題。朱暉字文季,南陽宛人也。暉早孤,年十三,王莽敗,天下亂,與外氏家屬從田閑奔入宛城。道遇群賊,白刃劫諸婦女,略奪衣物。昆弟賓客皆惶迫,伏地莫敢動。暉拔劍前曰:“財物皆可取耳,諸母衣不可得。今日朱暉死日也!”賊見其小,壯其志,笑曰:“童子內刀。”遂舍之而去。初,光武與暉父岑俱學長安,有舊故。及即位,求問岑,時已卒,乃召暉拜為郎。暉尋以病去,卒業于太學。性矜嚴,進止必以禮,諸儒稱其高。
永平初,顯宗舅新陽侯陰就慕暉賢,自往候之,暉避不見。復遣家丞致禮,暉遂閉門不受。就聞,嘆曰:“志士也,勿奪其節。”后為郡吏,太守阮況嘗欲市暉婢,暉不從。及況卒,暉乃厚贈送其家。人或譏焉,暉曰:“前阮府君有求于我,所以不敢聞命,誠恐污君令名。今而相送,明吾非有愛也。”驃騎將軍東平王蒼聞而辟之,甚禮敬焉。正月朔旦,蒼當入賀。故事,少府給璧。是時陰就為府卿,貴驕,吏慠不奉法。蒼坐朝堂,漏且盡,而求璧不可得,顧謂掾屬①曰:“若之何?”暉望見少府主簿持璧,即往紿之曰:“我數聞璧而未嘗見,試請觀之。”主簿以授暉,暉顧召令史奉之。主簿大驚,遽以白就。就曰:“朱掾義士,勿復求。”蒼既罷,召暉謂曰:“屬者掾自視孰與藺相如?”帝聞,壯之,以暉為衛士令。再遷臨淮太守。數年,坐法免。暉剛于為吏,見忌于上,所在多被劾。自去臨淮,屏居野澤,布衣蔬食,不與邑里通,鄉黨譏其介。建初中,南陽大饑,米石千余,暉盡散其家資,以分宗里故舊之貧羸者,鄉族皆歸焉。后遷為尚書令,以老病乞身。(選自《后漢書朱暉傳》,有改動)注:①掾屬:佐治的官吏。②紿:欺騙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A。乃召暉拜為郎
拜:授官B.自往候之,暉避不見
候:等候C、數年,坐法免
坐:因……犯罪D.顧謂掾屬曰:“若之何?”
謂:對……說10、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部直接表明朱暉不懼權勢的句子是(2分)①諸母衣不可得。今日朱暉死日也!②復遣家丞致禮,暉遂閉門不受。③就聞,嘆曰:“志土也,勿奪其節。”④太守阮況嘗欲市暉婢,暉不從。⑤騾騎將軍東平王蒼聞而辟之,甚禮敬焉。⑥主簿以授暉,暉顧召令史奉之。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②③⑥
D.②④⑥
11、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A.朱暉路遇群盜搶劫,為使長輩不受羞辱,他挺身而出,群盜被其膽識所感動,放過了朱暉及與他同行的人。B.朱暉一再違背陰就的意志,甚至讓陰就難堪,而陰就之所以沒有打擊報復,是因為他也側艮朱暉的人格。C.朱暉以智慧和勇氣將壁拿到手,挫敗了陰就的圖謀,人們因此比之為藺相如,皇帝聽說后,也很贊許朱暉。D.朱暉重義輕財,在南陽發生饑荒、米價飛漲之時,他盡力救助宗族中的貧窮體弱者,由此獲得鄉親信賴。12、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暉尋以病去,卒業于太學。
(2)主簿大驚,遽以白就。
(3)暉剛于為吏,見忌于上,所在多被劾。參考答案:9.B
10.D
11.C10.①②④⑥句都是“不懼權勢”的直接體現。③句是陰就的贊頌之辭,⑤句是驃騎將軍對他的器重;都不是直接表現的。11.本題考查對文言文的思想內容和寫作特點的把握能力。C項涉及的相關句子為“蒼既罷,……為衛士令。”是蒼問朱暉能否和藺相如相比,而不是“人們因此比之為藺相如”。12.(1)(2分)不久朱暉因為生病離開官位,在太學府完成學業。譯出大意給1分,“以”,因為,1分。(2)(2分)主簿非常吃驚,立即把(這件事)稟告陰就。譯出大意給1分,譯出“把(這件事)”給1分。(3)(3分)參考答案一:朱暉做官很剛直,被上司忌恨,所到之處,他都被人彈劾。參考答案二:未暉在做官時很剛正,被上司忌恨,在任職之處,他都被人彈劾。譯出大意給2分,“見”字譯對給1分。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共4題)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國際心理健康和成癮期刊》指出,過度自拍并把自拍傳到網上可能是一種精神障礙。愛自拍,是不是“癮”?最近幾年出現的與高科技相關的心理疾病例如“無手機恐懼癥”等,將其稱之為“癮”,有點_____。網傳有位男子沉迷自拍,每天都會自拍照片上傳,并特別在意別人的評價,在某次拍照200張也挑不出1張完美照片時,_____,服下安眠藥,被緊急送醫。與藥物成癮,毒品成癮相似,達到“成癮”級別的人對自拍有嚴重的依賴性。用標簽來概括人類的復雜行為,會給人錯誤的心理暗示。把人們對現代科技的依賴被當成是心理疾病,也遭到了很多批評。現代科技如果令人成癮,那么成癮產生的機制,仍需更大量的基礎研究來表明。與人們最熟悉的“節后綜合征”相似,遠離了假期人們會有困倦、
等較輕的癥狀,甚至懼怕上班,但一旦___
地投入工作,一切都會發生好轉。迷戀自拍的人群,(
),他們會將注意力轉移到其他方向。17.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成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A.駭人聽聞
義憤填膺
三心二意
專心致志B.駭人聽聞
惱羞成怒
三心二意
推心置腹C.危言聳聽
惱羞成怒
心不在焉
專心致志D.危言聳聽
義憤填膺
心不在焉
推心置腹18.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A.把人們對現代科技的依賴當成是心理疾病,也遭到了很多批評。現代科技如果令人成癮,那么成癮產生的機制,仍需更大量的基礎研究來印證。B.人們對現代科技的依賴被認為是心理疾病,也遭到了很多批評。如果現代科技令人成癮,那么成癮產生的機制,仍需更大量的基礎研究來表明。C.把人們對現代科技的依賴被當成心理疾病,也遭到了很多批評。現代科技如果令人成癮,那么成癮產生的機制,仍需更大量的基礎研究來印證。D.人們對現代科技的依賴被當成心理疾病,也遭到了很多批評。如果現代科技令人成癮,那么成癮產生的機制,仍需更大量的基礎研究來證實。19.下列在文中括號內補寫的語句,最恰當的一項是A.被叫停自拍之后,會產生焦慮等癥狀,但是當更有吸引力或者更重要的事情出現時B.會產生焦慮等癥狀,被叫停自拍之后,當更有吸引力或者更重要事情出現時C.叫停自拍之后,當更有吸引力或者更重要的事情出現時,會產生焦慮等癥狀D.叫停自拍之后,會產生焦慮等癥狀。但是當更有吸引力或者更重要的事情出現時參考答案:17.C
18.D
19.A【17題詳解】本題考查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此類題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礎上,結合具體語境及詞語的意思從三個方面綜合考慮分析,即成語的基本義、感情色彩和語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斷詞取義、對象誤用、謙敬錯位、功能混亂、不合語境、望文生義等錯誤使用類型。第一空:危言聳聽:故意說嚇人的話使聽的人震驚。駭人聽聞;使人聽了非常吃驚,多指社會上發生的壞事。此處是說把過度自拍稱為“癮”有點夸大之嫌,應選“危言聳聽”;第二空:惱羞成怒:由于羞愧和惱恨而發怒。義憤填膺:胸中充滿義憤。此處是說該男子在某次拍照200張也挑不出1張完美照片之后發怒,所以才有后面服安眠藥的行為,應選“惱羞成怒”。第三空:心不在焉:心思不在這里。三心二意:形容猶豫不決。意志不堅定或用心不專一。此處是說遠離了假期人們表現出的狀態,應選“心不在焉”。第四空:專心致志:一心一意,集中精神。推心置腹:形容待人真誠。此處形容投入工作的狀態,應選“專心致志”。分析可知,C項的成語全都恰當。故選C。【18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題,先要熟悉常見的病句類型及其特點,要特別注意成分殘缺、搭配不當、語序不當、結構混亂的語病;然后采用語感審讀、句子緊縮、邏輯分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后“對癥下藥”,根據語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變句子的原意。A項,成分贅余,“當成”與“是”含意有交叉;語序不當,“如果”應移到“現代科技”之前。B項,搭配不當,“機制”與“表明”不搭配。C項,“把人們對現代科技的依賴被當成心理疾病”句式雜糅,“把……當成”和“……被當成”兩句雜糅;語序不當“如果”應移到“現代科技”之前。D項沒有語病。故選D。【19題詳解】此題考查語言表達的連貫準確的能力。此類型題首先要通讀語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與句的排列組合,注意上下句的銜接、呼應,做到話題統一,句序合理,銜接和呼應自然。要加強對語境的分析與體會。有些題應注意排序句的邏輯順序和句中關聯詞語的運用。A項,補寫的恰當;B項,第一句和第二句順序不當,“產生焦慮等癥狀”是“被叫停自拍”的結果;C項,前文主語是“人群”。第一句應是被動句式,第二句和第三句的順序不當;D項,前文主語是“人群”,第一句應是被動句式。故選A。【點睛】補寫句子方法第一步:把握文段語脈,定位句子關系。先初讀語段,搞清整個語段或前后句之間的內在邏輯聯系,特別要注意關聯詞語,注意規律總結。明確補寫的句子是總領下文的總起句,還是承上啟下的展開句,還是對內容做出總結的總結句。第二步:根據上下語境,注意合理推導。考生要根據上下文提供的條件或者語境進行分析比照,從而合理地推斷出所補寫的內容。補寫時需考慮陳述對象和話題的統一性,表述句式的合理性等。第三步:檢驗補后內容,確保語意連貫。檢查補寫后內容是否符合題干要求、語言是否連貫、有無語病、是否簡潔等。要防止草率審題,盲目機械地答題,如果發現問題要及時糾錯。最好在寫好后代入原文讀一讀,看看是否真的連貫、貼切、嚴密。8.閱讀下面《論語》選段,完成后面問題。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勞其民;未信,則以為厲己也。信而后諫;未信,則以為謗己也。”(1)孔子還說過:“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這三段話都涉及到一種什么傳統美德?試舉一相關成語____(3分)
(2)請你說說這種傳統美德的現實意義。(3分)
參考答案:(1)誠信(信用),曾子殺豬。(2)“誠信”是中華民族古老的道德準則,“誠”表示真實無妄,表里如一;“信”則表示忠于承諾,誠實無欺。即“言必信、行必果”。誠實守信是中國傳統美德,是古代先哲們倡導的立言立德立功三大人生目標之一,我國傳統文化歷來對誠信道德教養很重視,“子以四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