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人教版第三單元 第三單元第8課寡人之于國也_第1頁
高中語文人教版第三單元 第三單元第8課寡人之于國也_第2頁
高中語文人教版第三單元 第三單元第8課寡人之于國也_第3頁
高中語文人教版第三單元 第三單元第8課寡人之于國也_第4頁
高中語文人教版第三單元 第三單元第8課寡人之于國也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第三單元第8課寡人之于國也他是第一個能夠正視權(quán)貴的智者,“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是他的卓識;他力勸國君“與民同樂”“仁民愛物”“樂以天下,憂以天下”;他不忍看百姓“妻離子散”;他希望明君能夠救百姓于“水深火熱”之中;他深知“地利人和”的至理;他說“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他警示國君們要牢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他就是被稱為亞圣的孟子。美字體尊王言必稱堯舜,憂世心同切禹顏。賞美文孟子的強勢做人——堅守本心在孟子看來,低調(diào)做人,返璞歸真,大智若愚,才是真正的強勢人格。社會從來都以它的強勢引領(lǐng)著人們,只有用超常的性情和意志去抗拒世俗社會的復(fù)雜和丑陋的誘惑,堅守善良的本性,才能保持人的善性。而這,就需要“仁”和“智”,二者之結(jié)合,才能達其極境即“圣”。孟子曰:“仁且智,夫子既圣矣。”(《孟子·公孫丑上》)這種智慧,就是做人的智慧。所以,強勢人格絕不是盛氣凌人,相反,強勢人格需要的是低調(diào)做人。有一些人,做一些事情偶有所得,他的存在讓你感到壓力,他的行為讓你感到自卑,他的言論讓你感到渺小,他的財富讓你感到憤怒;一句話,他的自我使別人無處藏身。這不是強勢人格,這是以強凌弱。強勢人格在堅持自強不息之時,同時也要堅守善良的本性。這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大隱”。“小隱隱于野,中隱隱于市,大隱隱于朝。”“大隱”不同于“中隱”“小隱”,就在于“大隱”不依賴環(huán)境,“大隱”更多的依靠自我的堅守。人在社會上生活,與動物一樣,也有一個生存競爭的問題,因此,人也不可能一味地天真下去。這就決定了本心退化之無奈。但我以為我們應(yīng)該感到幸運的是:人類社會畢竟不同于動物世界。人類之間有競爭,卻也有協(xié)調(diào)。這個協(xié)調(diào),有法律的力量,更有道德的感化;這種道德感,就是強勢人格打造的“仁者愛人”,這就決定了人的本心不致消亡。有句時髦的話:除了誘惑,我什么都能抵抗。你能抵抗什么?你能見到權(quán)勢者而不露出諂媚之色嗎?你能看到富貴者不起嫉恨之心嗎?援助弱者而不居施舍之功?受人幫助而不露愧顏?面對不合理的好處,你能夠內(nèi)心平靜,選擇放棄嗎?面對不公平的待遇,是沉淪,是抗爭?所以,孟子堅持民本思想,提倡“仁政”,體現(xiàn)在我們的處世之道中,就是低調(diào)做人。“善”無處不在: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于掌。(《孟子·梁惠王上》)要做到這一點,并不容易,然而,沒有行為的積累,哪有人格的提升?沒有內(nèi)力的修養(yǎng),哪有環(huán)境的和諧?【課內(nèi)挖掘】課內(nèi)素材1.《寡人之于國也》是表現(xiàn)孟子“仁政”思想的文章之一。文章論述了如何實行“仁政”以“王道”統(tǒng)一天下的問題。“養(yǎng)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為點睛之筆,突出了文章的主旨:只有實行仁政,才能得民心;得民心,才能得天下。這種“保民而王”的主張,實際也是孟子“民本”思想的體現(xiàn)。2.“不違農(nóng)時,谷不可勝食也;數(shù)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孟子指出,作為統(tǒng)治者不能妨害百姓生產(chǎn),要順民養(yǎng)民;作為百姓,不能貪圖眼前利益,否則會得不償失。[運用角度]“民生”“適時放棄眼前利益”“可持續(xù)性發(fā)展”“重視教育”“以民為本”等。【課外運用】1.丹麥人去釣魚時常會隨身帶一把尺子,將釣到的魚量一量,然后將不夠尺寸的小魚放回河里。這樣一個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jié)背后卻蘊含著丹麥人的智慧,他們明白若是將河中的魚無論大小全都捕回家,那么河流將會變成一潭死水;相反,若讓小魚在水中慢慢長大,那么河流中的魚將永遠繁衍生息,河流將充滿活力。其實,這種有遠見的智慧在兩千多年前就已經(jīng)誕生。孟子曰:“數(shù)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這句話用捕魚的道理生動形象地提醒了人們:只有有遠見的人,才能收獲更多;貪圖眼前利益,只會得不償失。生活中總是會有人汲汲于眼前的名利,以至于為“撿了芝麻,丟了西瓜”而懊悔不已;而真正成功的人往往在別人鼠目寸光之時就看到了遠方美景,然后向前邁進。比爾·蓋茨就是這類人中的典范。2.孟子說:“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孝悌,是一個古老的話題。介子推為母而死,選擇光榮;李逵只身劈虎為母報仇,選擇德昭后世;香九齡為父暖被,王文以身喂蚊。孝悌,又是一個永遠年輕的話題。“感動中國人物”洪戰(zhàn)輝,帶著妹妹上大學(xué);“感動中國人物”謝延信,為了一句承諾,孝敬長輩三十余年。正是這樣的人支撐著自己的家庭,維系著社會的和諧。卻也有人因為拒絕贍養(yǎng)父母而與父母對簿公堂。美與丑,善與惡,全在一念之間,遺臭萬年還是流芳百世,系于一瞬。一、基礎(chǔ)鞏固1.下列各項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A.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B.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C.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D.謹庠序之教解析:A項,“頒”通“斑”。B項,“涂”通“途”。C項,“無”通“毋”。答案:D2.對下列加點字解釋有誤的一項是()A.?dāng)?shù)罟不入洿池 數(shù):密B.申之以孝悌之義 悌:孝敬父母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 檢:制止,約束D.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 發(fā):打開糧倉,賑濟百姓解析:B項,悌:敬愛兄長。答案:B3.下列各組中,加點詞意義相同的一組是()\b\lc\{(\a\vs4\al\co1(鄰國之民不加少,犧牲玉帛,弗敢加也))\b\lc\{(\a\vs4\al\co1(直不百步耳,系向牛頭充炭直))\b\lc\{(\a\vs4\al\co1(棄甲曳兵而走,斬木為兵,揭竿為旗))\b\lc\{(\a\vs4\al\co1(不違農(nóng)時,谷不可勝食也,日出江花紅勝火))解析:A項,更/夸大;B項,只是、不過/價值;C項,兵器;D項,盡/超過,勝過。答案:C4.下列各項中,不含實詞活用現(xiàn)象的一項是()A.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C.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不違農(nóng)時,谷不可勝食也解析:A項,“鼓”,名詞用作動詞,打鼓。B項,“衣”,名詞用作動詞,穿衣。C項,“王”,名詞用作動詞,稱王。答案:D5.下列各項中,加點的詞語與現(xiàn)代漢語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養(yǎng)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B.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C.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D.忠之屬也,可以一戰(zhàn)解析:A項,養(yǎng)生:供養(yǎng)活著的人。C項,以為:把……當(dāng)作。D項,可以:可以憑借。答案:B6.下列句子與“五畝之宅,樹之以桑”句式不同的一項是()A.王好戰(zhàn),請以戰(zhàn)喻B.申之以孝悌之義C.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D.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解析:題干與B、C、D三句都是狀語后置句。A項為一般陳述句。答案:A7.名句默寫。(1)填然鼓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棄甲曳兵而走。______________,或五十步而后止。______________,則何如?(2)__________________,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______________。谷與魚鱉不可勝食,____________,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__________________,王道之始也。(3)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__________________。(4)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兵刃既接或百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2)數(shù)罟不入洿池材木不可勝用也材木不可勝用養(yǎng)生喪死無憾(3)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4)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二、遷移發(fā)散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題。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孟子對曰:“殺人以梃與刃,有以異乎?”曰:“無以異也。”“以刃與政,有以異乎?”曰:“無以異也。”曰:“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殍,此率獸而食人也。獸相食,且人惡之。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獸而食人。惡在其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無后乎?’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饑而死也?”梁惠王曰:“晉國,天下莫強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東敗于齊,長子死焉;西喪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恥之,愿比死者壹灑之,如之何則可?”孟子對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罰,薄稅斂,深耕易耨。壯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長上,可使制梃以撻秦楚之堅甲利兵矣。彼奪其民時,使不得耕耨以養(yǎng)其父母,父母凍餓,兄弟妻子離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誰與王敵?故曰:‘仁者無敵。’王請勿疑。”8.對下列加點詞的解釋,不恰當(dāng)?shù)囊豁検?)A.獸相食,且人惡之 惡:以……為兇惡B.長子死焉 死:為……而死C.愿比死者壹灑之 比:替,為D.壯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孝悌:孝順父母,恭順兄長解析:A項,惡:厭惡。答案:A9.下列各句中,加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A.①壯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②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B.①南辱于楚②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C.①夫誰與王敵②微夫人之力不及此D.①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獸而食人②愿舉國為內(nèi)臣解析:D項,均為動詞,作為。A項,介詞,在/介詞,拿;B項,介詞,被/介詞,在;C項,發(fā)語詞/指示代詞,那個。答案:D10.下列各組句子中,全都屬于孟子實行“仁政”措施的一組是()①省刑罰②彼奪其民時③薄稅斂④壯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⑤深耕易耨A.①③④ B.①③⑤C.②④⑤ D.③④⑤解析:②指秦國的做法,④是實行“仁政”后的效果。答案:B11.下列對原文內(nèi)容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梁惠王再三戰(zhàn)敗,一心一意只想雪恥復(fù)仇,“愿比死者壹灑之”體現(xiàn)了其愛民之心。B.在文中,孟子認為只有法治清明,減輕刑罰,降低稅率,藏富于民,才能使人民安居樂業(yè)。C.孟子提出的“壯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體現(xiàn)了其“仁政”思想的一個主要方面——“教民”。D.孟子通過對“彼奪其民時”一針見血的分析,得出只有“仁者”才會無敵于天下。解析:A項,報仇雪恨的基礎(chǔ)就是動員民眾為他打仗,這是只顧自己的利益而不顧百姓的死活的行為;“愿比死者壹灑之”的真實意圖是稱霸。答案:A12.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殺人以梃與刃,有以異乎?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寡人恥之,愿比死者壹灑之,如之何則可?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長上,可使制梃以撻秦楚之堅甲利兵矣。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用棍棒和刀子殺死人,有什么區(qū)別嗎?(2)我為此感到羞恥,希望能替全體死難者雪恥復(fù)仇,您說我該怎么辦才好?(3)(做到)在家能侍奉父兄,外出能尊長敬上,這樣,即使是手里拿著木制的棍棒,也可以跟擁有堅實盔甲和鋒利武器的秦、楚軍隊相對抗。參考譯文:梁惠王說:“我愿意高興地聽您指教。”孟子回答說:“用棍棒和刀子殺死人,有什么區(qū)別嗎?”(惠王)說:“沒有什么差別。”(孟子又問)“用刀子殺死人和用政治手腕害死人,有什么區(qū)別嗎?”(惠王)說:“也沒有什么差別。”(孟子)又說:“廚房里有肥嫩的肉,欄里有健壯的馬,(而)百姓面帶饑色,郊野橫陳著餓死的尸體,這就(等于)率領(lǐng)著野獸一道吃人啊。野獸自相殘殺吞噬,人們尚且厭惡它。身為百姓的父母官,管理政事,卻不免也率領(lǐng)獸類一道吃人。哪里配當(dāng)百姓的父母官呢?孔仲尼說過:‘第一個制作土偶陶俑來殉葬的人,恐怕應(yīng)該斷子絕孫吧?’正是因為土偶陶俑酷似真人而用它殉葬的緣故。(試想連用陶俑殉葬都不能被允許),又怎能讓這些百姓活活地餓死呢?”梁惠王說:“(想當(dāng)年,我們)晉國,天下沒有比它更強的國家,這是您老所深知的。而今到了我當(dāng)政,東邊被齊國打敗,連我的大兒子也陣亡了;西邊又喪失了河西之地七百里,割讓給秦國;南邊又被楚國欺侮。我為此感到羞恥,希望能替全體死難者雪恥復(fù)仇,您說我該怎么辦才好?”孟子回答道:“擁有方圓百里的土地就能夠稱王天下。大王如果肯對百姓施行仁政,減免刑罰,少收賦稅,提倡精耕細作,及時鋤草。使健壯的青年利用閑暇時間加強孝親、敬兄、忠誠、守信的道德修養(yǎng),(做到)在家能侍奉父兄,外出能尊長敬上,這樣,即使是手里拿著木制的棍棒,也可以跟擁有堅實盔甲和鋒利武器的秦、楚軍隊相對抗。(因為)他們(指秦,楚)侵占了百姓的農(nóng)時,使他們無法耕種來贍養(yǎng)父母,父母受凍挨餓,兄弟妻子兒女各自逃散。他們使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中,大王如果興師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