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學魯科版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三節硫的轉化 第3章第2節課后_第1頁
高中化學魯科版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三節硫的轉化 第3章第2節課后_第2頁
高中化學魯科版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三節硫的轉化 第3章第2節課后_第3頁
高中化學魯科版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三節硫的轉化 第3章第2節課后_第4頁
高中化學魯科版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三節硫的轉化 第3章第2節課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章第二節基礎鞏固一、選擇題1.現代家庭室內裝潢日益受到人們的推崇,由此引起的室內空氣污染也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其中由裝潢材料和家具的黏合劑等揮發出的甲醛是造成室內空氣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根據甲醛的性質,下列說法做法正確的是eq\x(導學號46302509)(C)A.裝修完接著就入住B.裝修盡可能選擇在溫度較低的冬季進行,以減少甲醛的揮發C.盡可能選擇綠色環保的裝飾材料進行裝修D.通風后甲醛可以釋放完全2.不法商販利用“豆漿粉精”勾兌新鮮豆漿被媒體曝光。據悉,這種豆漿完全沒有營養價值,“豆漿粉精”中的乙基香蘭素過量食用還可能導致頭痛、惡心、嘔吐、呼吸困難,甚至能夠損傷肝、腎,對人體有較大的危害。則下列關于乙基香蘭素的說法錯誤的是eq\x(導學號46302510)(B)A.乙基香蘭素的分子式為C9H10O3B.乙基香蘭素與苯甲醛互為同系物C.乙基香蘭素的同分異構體可能含有酯基D.乙基香蘭素能與FeCl3溶液發生顯色反應解析:乙基香蘭素與苯甲醛(分子式為C7H6O)在分子組成上相差“C2H4O2”3.下列關于醛的說法中正確的是eq\x(導學號46302511)(C)A.甲醛是甲基跟醛基相連而構成的醛B.醛的官能團是—COHC.飽和一元脂肪醛的分子式符合CnH2nOD.甲醛、乙醛、丙醛均無同分異構體解析:甲醛是氫原子跟醛基相連構成的化合物;醛的官能團是—CHO,不能寫成—COH;飽和一元脂肪醛的通式可以用CnH2nO表示;丙醛分子式為C3H6O,與丙酮互為不同類別的同分異構體。4.已知甲醛(HCHO)分子中的4個原子是共平面的。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同時存在于同一平面上的是eq\x(導學號46302512)(D)解析:已知甲醛的4個原子是共平面的,提示了羰基的碳原子所連接的3個原子(或原子團)也是共平面的。因此,當苯環(本身是共平面的一個環)代替甲醛的1個H,—OH代替苯甲醛的1個H時可能共面,B、C中所有原子都可能同在一個平面上。乙烯的6個原子是共平面的,苯環代替了1個H,可以共平面。只有苯乙酮,由于—CH3的C位于四面體的中心,3個H和羰基的C位于四面體的頂點,不可能共平面。5.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eq\x(導學號46302513)(B)A.甲醛、乙醛、丙醛通常情況下都是液體B.醛類都能發生銀鏡反應C.醛類催化加氫后都得到飽和一元醇D.甲醛、乙醛、丙醛都沒有同分異構體解析:醛類中,除甲醛是氣體外,其他的醛均為液體或固體;若是二元醛,催化加氫時應生成二元醇;丙醛的同分異構體是丙酮6.橙花醛是一種香料,結構簡式為:(CH3)2C=CHCH2CH2C(CH3)=CHCHO,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eq\x(導學號46302514)(B)A.橙花醛不可以與溴發生加成反應B.橙花醛可以發生銀鏡反應C.1mol橙花醛最多可以與2molH2發生加成反應D.橙花醛是乙烯的同系物解析:橙花醛分子中含有碳碳雙鍵,能與溴發生加成反應;含有—CHO,能發生銀鏡反應,且不是乙烯的同系物;因碳碳雙鍵、—CHO都能與H2加成,因此1mol橙花醛最多能與3molH2發生加成反應。7.下列反應中屬于有機物發生還原反應的是eq\x(導學號46302515)(B)A.乙醛與銀氨溶液反應B.丙醛在催化劑存在下與氫氣反應C.丁醛在催化劑作用下與O2反應生成丁酸D.甲醛與新制的Cu(OH)2反應解析:選項A、C、D中,均為加氧變成,有機物發生的是氧化反應,選項B中加氫變成—CH2OH,有機物發生的是還原反應。8.某飽和一元醛發生銀鏡反應時,生成21.6g銀,再將等質量的醛完全燃燒生成CO2為13.44L,(標準狀況),則該醛為eq\x(導學號46302516)(D)A.丙醛 B.丁醛C.3-甲基丁醛 D.己醛解析:因n(Ag)=eq\fg,108g·mol-1)=moln(CO2)=eq\fL,L·mol-1)=mol由于1mol醛基發生銀鏡反應生成2mol銀單質,所以mol銀由mol醛生成,1mol醛中含6mol碳原子,則為己醛,D正確。9.為了鑒別己烯、甲苯和丙醛,可以使用下列試劑組中的eq\x(導學號46302517)(A)A.新制Cu(OH)2懸濁液與溴水B.KMnO4酸性溶液和溴水C.銀氨溶液及KMnO4酸性溶液D.新制Cu(OH)2懸濁液與銀氨溶液二、非選擇題10.人體內缺乏維生素A會使人患夜盲癥,原因是維生素A在人體內易被氧化為視黃醛,而視黃醛的缺乏是引起視覺障礙的主要原因。已知視黃醛結構為:eq\x(導學號46302518)(1)檢驗分子中醛基的方法是__銀鏡__反應。操作方法__加入新制銀氨溶液水浴加熱,若有銀鏡生成,則證明原溶液中有醛基__。(2)檢驗分子中碳碳雙鍵的方法是__在加足量銀氨溶液氧化醛基后,調pH至中性,再加入溴水,若溴水褪色,則證明有碳碳雙鍵__。(3)實驗中先檢驗哪種官能團?__先檢驗醛基__試簡述理由__由于Br2也能將醛基氧化,故必須先用足量銀氨溶液氧化醛基,而氧化后溶液顯堿性,所以先加酸調pH為中性后再加溴水檢驗雙鍵__。解析:(1)醛基檢驗常用新制Cu(OH)2溶液或銀氨溶液來檢驗。(2)碳碳雙鍵常用溴水或酸性高錳酸鉀溶液來檢驗。(3)醛基有較強還原性,也可使溴水或高錳酸鉀褪色。11.向溴水中加入足量乙醛溶液,可以看到溴水褪色。對產生該現象的原因有如下三種猜想:①溴水與乙醛發生了取代反應;②由于乙醛分子中有不飽和鍵。溴水與乙醛發生了加成反應;③由于乙醛具有還原性,溴水將乙醛氧化為乙酸。為探究哪一種猜想正確,一研究性學習小組提出了如下兩種實驗方案:eq\x(導學號46302519)方案一:檢驗褪色后溶液的酸堿性。方案二:測定反應前溴水中Br2的物質的量和反應后Br-的物質的量。(1)方案一是否可行?__不可行__,理由是__乙醛的取代反應和氧化反應都有H+生成,反應后溶液均呈酸性__。(2)假設測得反應前溴水中Br2的物質的量為amol,若測得反應后n(Br-)=__a__mol,則說明溴水與乙醛發生了取代反應;若測得反應后n(Br-)=__0__mol,則說明溴水與乙醛發生了加成反應;若測得反應后n(Br-)=__2a(3)按物質的量之比1:5配制1000mLKBrO3-KBr溶液,該溶液在酸性條件下完全反應可生成。取反應后的溶液10mL,加入足量乙醛溶液使其褪色,然后將所得溶液稀釋為100mL。準確量取其中的10mL,加入過量AgNO3溶液,過濾、洗滌、干燥后稱量得到固體0.188g。若已知CH3COOAg易溶于水,試通過計算判斷溴水與乙醛發生反應的類型為__氧化反應__。(4)寫出上述測定過程中三個反應的離子方程式:①KBrO3與KBr在酸性條件下的反應:__BrOeq\o\al(-,3)+5Br-+6H+=3Br2+3H2O。②溴水與乙醛的反應:__CH3CHO+Br2+H2O→CH3COOH+2H++2Br-。③測定Br-含量的反應:__Ag++Br-=AgBr↓。解析:若乙醛發生取代反應:CH3CHO+Br2→CH2BrCHO+HBr,則n(Br-)=amol;若發生加成反應:CH3CHO+Br2→CH3CHBrOBr,則n(Br-)=0mol;若發生氧化反應:CH3CHO+Br2+H2O→CH3COOH+2HBr,則n(Br-)=2amol。10mL溶液中n(Br2)=,能生成n(AgBr)=eq\f,188g·mol-1)×10=,n(Br2):n(Br-)=:=1:2,由此可知乙醛所發生的反應為氧化反應。素能拓展一、選擇題1.根據檸檬醛的結構簡式,判斷下列各有關說法中,不正確的是eq\x(導學號46302520)(D)A.它可以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B.它可以使溴水褪色C.它與銀氨溶液發生反應生成銀鏡D.它催化加氫反應的產物的分子式為C10H20O解析:本題考查醛的結構和性質。檸檬醛的分子結構中有雙鍵和醛基,無論哪一種官能團,都可使溴水或酸性KMnO4溶液褪色,故A、B正確;醛基在一定條件下能發生銀鏡反應,C正確;檸檬醛分子中的碳碳雙鍵和—CHO完全加成后生成含有10個碳原子的飽和一元醇,其分子式應為C10H22O,故D不正確。正確答案為D。2.已知丁基有4種,不必試寫立即可判斷化學式為C5H10O的醛有eq\x(導學號46302521)(B)A.3種 B.4種C.5種 D.6種解析:觀察一元醛的通式為,醛基一定在碳鏈的一頭,總是在第一位。化學式為C5H10O的醛是丁基與醛基結合成的。已知丁基有4種,則化學式為C5H10O的醛也有4種。3.由乙炔、苯和乙醛組成的混合物,經測定其中碳的百分含量為72%,則氧的百分含量為eq\x(導學號46302522)(B)A.22% B.%C.25% D.6%解析:將乙醛的分子式寫為C2H2(H2O),則除“H2O”外,混合物中其他成分n(C):n(H)=1:1,m(C):m(H)=12:1,由w(C)=72%,可知w(H)=6%,則w(H2O)=22%,故w(O)=22%×eq\f(16,18)≈%。4.一個學生做乙醛的還原性實驗時,取1mol·L-1CuSO4溶液和mol·L-1NaOH溶液各1mL,在一支潔凈的試管內混合后,向其中又加入mL40%的乙醛,加熱至沸騰,結果無紅色沉淀出現。實驗失敗的原因可能是eq\x(導學號46302523)(C)A.未充分加熱B.加入乙醛太少C.加入NaOH溶液的量不夠D.加入CuSO4溶液的量不夠解析:考慮CuSO4與NaOH的用量,是否保證NaOH過量。醛與新制氫氧化銅反應,必須在強堿性條件下進行。從題給數據分析NaOH不足量,不能保證醛與氫氧化銅的反應是在堿性條件下進行。5.下列事實能用同一原理解釋的是eq\x(導學號46302524)(D)A.碘片、氯化銨受熱時都會變成氣體B.苯酚、己烯都能使溴水褪色C.二氧化硫、氯氣都能使品紅溶液褪色D.乙醛、福爾馬林都可發生銀鏡反應解析:碘片受熱時升華,氯化銨受熱時分解;苯酚與溴水發生取代反應,己烯與溴水發生加成反應;二氧化硫與品紅發生反應使品紅變為無色不穩定的有機物,而Cl2將品紅溶液氧化為無色物質;乙醛、福爾馬林(即甲醛溶液)由于都含有—CHO,具有還原性,能發生銀鏡反應。6.使30g甲醛完全燃燒后的產物通過足量的Na2O2,Na2O2增重的質量為eq\x(導學號46302525)(D)A.10g B.15gC.20g D.30g解析:可把甲醛的分子式CH2O巧妙等效分解,重組成CO·H2,它在燃燒過程中化合的氧氣又在通過Na2O2時放出,其過程如下:CH2O(或CO·H2)eq\o(→,\s\up9(O2))eq\b\lc\[\rc\(\a\vs4\al\co1(CO2\o(→,\s\up9(Na2O2))Na2CO3,H2O\o(→,\s\up9(Na2O2))2NaOH))生成物再等效分解、重組變式分別為:Na2O2·CO、Na2O2·H2,固體增加的質量等于原來CH2O的質量,故增重30g。7.下列配制銀氨溶液的操作中,正確的是eq\x(導學號46302526)(D)A.在潔凈的試管中加入1~2mLAgNO3溶液,再加入過量濃氨水,振蕩,混合均勻B.在潔凈的試管中加入1~2mL稀氨水,再逐滴加入2%AgNO3溶液至過量C.在潔凈的試管中加入1~2mLAgNO3溶液,再逐滴加入濃氨水至過量D.在潔凈的試管中加入2%AgNO3溶液1~2mL,逐滴加入2%稀氨水,邊滴邊振蕩,至沉淀恰好溶解時為止解析:配制銀氨溶液必須用稀溶液,且應向AgNO3中逐滴加入稀氨水,故D正確。8.下列關于常見醛和酮的說法中正確的是eq\x(導學號46302527)(D)A.甲醛和乙醛都是有刺激性氣味的無色液體B.丙酮是結構最簡單的酮,也可以發生銀鏡反應和加氫還原反應C.丙酮難溶于水,但丙酮是常用的有機溶劑D.人體缺乏維生素A時,難以氧化生成視黃醛,而引起夜盲癥解析:A項中甲醛應為氣體,B中丙酮不能發生銀鏡反應,C中丙酮和水任意比例互溶,故A、B、C均錯。9.下列有關銀鏡反應的說法中,正確的是eq\x(導學號46302528)(C)A.配制銀氨溶液時氨水必須過量B.1mol甲醛發生銀鏡反應最多生成2molAgC.銀鏡反應通常采用水浴加熱D.銀鏡反應的試管一般采用濃硝酸洗滌解析:在滴加氨水時要防止氨水過量。1mol甲醛發生銀鏡反應最多生成4molAg。生成的銀鏡用少量稀硝酸洗去并用水洗凈,一般不用濃硝酸。二、非選擇題10.3-對甲苯丙烯酸甲酯(E)是一種用于合成抗血栓藥的中間體,其合成路線如下:eq\x(導學號46302529)已知:HCHO+CH3CHOeq\o(→,\s\up9(OH-,△))CH2=CHCHO+H2O(1)遇FeCl3溶液顯紫色且苯環上有兩個取代基的A的同分異構體有__3__種。B中含氧官能團的名稱為__醛基__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