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講-中國飲食文化的基本特征_第1頁
第二講-中國飲食文化的基本特征_第2頁
第二講-中國飲食文化的基本特征_第3頁
第二講-中國飲食文化的基本特征_第4頁
第二講-中國飲食文化的基本特征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湖北經濟學院

《飲食文化概論》

公選課課件

第二講中國飲食文化的基本特征第二講中國飲食文化的基本特征中國飲食文化之所以能卓立于世界飲食文化之林,是基于它所具有的鮮明而突出的特點。這些特點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中國飲食文化有著漫長的發展歷程、深厚的文化積淀和穩定的結構體系二、中國飲食文化涉獵學科門類繁多,博大精深,堪稱獨秀于世三、中國飲食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個性、強大的兼收并蓄的能力和旺盛的生命力本講座講授主要內容一、中國飲食文化最主要內容中國飲食文化的五個“重”二、中西方飲食文化的區別(一)飲食文化觀念的差異(二)飲食文化技術體系的差異一、中國飲食文化最主要內容主要歸納為五個方面:(一)重食(國人為了生存的需要)(二)重養(國人為了健康長壽的需要)(三)重味(飲食審美的需要)(四)重利(國人在飲食方面的信仰問題)(五)重理(國人對飲食的理性認識)中國飲食文化“五重”相互關系圖示重利重味重養重理重食“重食”是中國飲食文化的基礎“重養”以重食為基點而產生“重味”是美食產生的基礎,為食之魂“重利”反映中華民族飲食上求福避禍的民族心態“重理”即重于對飲食生活的深層思考“五重”反映了中國飲食文化理性的漸進過程

復習1.中國飲食文化最重要的內容是什么?2.中國人“重食”的社會文化背景?課后復習與思考

思考1.如何理解“民以食為天”?2.總結自己家鄉或自己熟悉的飲食生活中的“重利”現象并和同學進行交流。二、中西方飲食文化的區別

中西方飲食文化差異的形成由來已久。這種差異取決于各自文化母體的特性,特別是取決于文化創造者的思維特性。

找出中國與西方飲食文化與觀念的差別,是我們準確而全面掌握這兩種文化模式及個性的前提,更是我們弘揚本民族的優秀文化、把握中國餐飲業改革方向的關鍵所在。(一)中西方飲食文化觀念的差異1.中國人與西方人在思維方式上的差異

中國人傳統思維方式具有天人合一的宇宙整體觀、綜合性思維(將客觀知識與主觀行為綜合為一體)和倡導以社會和諧為本體的人文主義精神等特點。國人的思維方式是知以致用,“知行合一”,將客觀事物維系于主觀使用之上,使求知與道德、生活實踐綜合為一體。因此,中國人對客觀事物的認識是以情為主導,趨向于價值選擇而非真假的判斷。

西方人重視理性分析,理性分析的重要特點就是借助于實驗條件、實驗設備、實驗數據等,其對客觀事物的認識是以理性為主導,趨向于真假判斷而非價值取舍。中西方飲食文化觀念的差異(續)2.中西方飲食文化的差異

在中國人的飲食文化中,國人的飲食觀念以“情”為導向。早在先秦,中國人就十分重視菜肴的色香味形??鬃拥摹案畈徽皇场?、“色惡不食”等論述并非對于烹飪原料的化學或物理學的分析,而是從道德與生活實踐出發總結形成的飲食觀念。

西方人對食物營養的追求遠遠超過了色香味形,他們重視對食物營養成分的分析。營養成分是否合理,是否符合科學要求,是西方人評價美食的重要標準。中西方飲食文化觀念之總結語

中國人也講究原料的配伍與飲食營養,但多是從食物的口感出發,并以追求美味為前提。千百年來,中國傳統的飲食保健觀中包括了儒、道兩家共同倡導的“貴生”思想與陰陽五行的宇宙整體觀,具有濃厚的情感色彩,這與西方人對飲食營養追求的動因有著本質的區別。

總體來說:

中國人評價美食的最高標準為美味,

西方人評價美食的最高標準則是營養。(二)飲食文化技術體系的差異由于中西方飲食觀念存在著很大差異,所以中西方的飲食文化就構成了相應的不同質體。這種差異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原料使用上的差異

2.分解工藝上的差異3.調味技術上的差異4.火候及烹調方法上的差異5.飲食行為上的差異1.原料使用上的差異。

自古以來,我國在烹飪原料的選用方法上形成了一整套的標準。農作物為中華民族飲食的主要原料,肉類僅占輔助地位。西方人的飲食以肉類、面粉、蛋、乳為主,畜牧業的發達使得他們在烹飪原料的使用上尤其偏重于肉類與乳制品。2.分解工藝上的差異

中國人對刀工技術的要求很高,要求加工出的料型大小適當、粗細均勻、厚薄一致、長短相等,而且要求料型也豐富多樣。這不僅是熟制工藝要求的需要,也是審美與道德評價標準的需要。相比于中國,西方在刀工技術上與中國相比就顯得蒼白無力,料型也沒有中國的豐富多變,更不具備中國飲食工藝具有的文化內涵。3.調味技術上的差異我國調味師可調制出的味型有100余種,這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其調味技術水平也是世界一流的。中國飲食講究品“味”,而且不僅品菜肴之味,還品環境之味、人事之味等“味外之味”。中國人頭腦中“味”的概念十分復雜,已經超出了“味”本來的狹義范圍,而被賦予了深刻的意蘊。

西方人對味進行量化的分析和理解,和中國人對味的感性認識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4.火候及烹調方法上的差異

西方人對火候的把握離不開溫度與有關量化的數據,其烹調方法以煎、炸、烤、煮為主,食味單一。中國人對火候的把握有一整套傳統的方法,對火候不以溫度而論,而論之以大小,且將火候以“文”、“武”等字眼來描述。烹飪方法更是復雜多樣,不勝枚舉,而且根據加工處理細節不同,在每種類型中還進一步細分為若干方法。在對火候的使用和認識上,中國人比西方人要深刻得多,烹飪方法自然也比西方人更豐富多樣。5.飲食行為上的差異(1)中國人就餐時使用筷子(箸)而西方人使用刀叉。(2)中國人就餐喜歡合餐而西方使用分餐。(3)中國人的飲食行為自古以來就有廣博的文化內涵。由于中國人對飲食環境、宴飲氣氛等都有一定要求,因此人們的飲食活動總是和音樂、舞蹈、詩詞、書畫等相關聯,甚至在菜肴名稱和面點名稱上融入相應的文化內涵,這些和西方有著明顯的區別。(4)行酒令也是中華民族獨特的飲食文化瑰寶。

復習1.中國人和西方人對美食的最高評價標準分別是什么?2.中國飲食文化的基本特征是什么?3.中西方飲食文化技術體系的差異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課后復習與思考

思考2000多年前孔子說“割不正食。”2000多年后的今天,有人認為孔子這句話的本意是出于對物理問題的思考,你該怎樣去批駁這一見解的錯誤?養助益充學說與國人傳統膳食結構

養、助、益、充的概念來自2500多年前的中國第一部醫學專著《黃帝內經》。即“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此五者,有辛酸甘苦咸,各有所利”。這里“五谷為養”指的是米、麥、豆、薯等糧食能夠補養“五臟之真氣”之物;“五果為助”系指各種鮮果、干果和堅果,其能佐助五谷,使營養平衡,“以養民生”;“五畜為益”指魚、肉、蛋、奶等動物性食物,這些食物能增進健康,彌補素食中蛋白質和脂肪不足,“生鮮制美”;“五菜為充”是指各色蔬菜,其能夠補充人體所需的維生素,而豐富的膳食纖維能夠“疏通壅滯”。餐桌禮儀:筷子文化十五忌

疑筷:忌舉筷不定,不知夾什么好;臟筷:忌用筷子在盤里扒拉夾菜;指筷:不能拿筷子指人;搶筷:就是兩個人同時夾菜,結果筷子撞在一起;刺筷:就是夾不起來就用筷子當叉子,扎著夾;橫筷:這表示用餐完畢,客人和晚輩不能先橫筷子;吸筷:即使菜上有湯汁也不能嘬筷子;淚筷:夾菜時不干凈,菜上掛湯淋了一桌;別筷:不能拿筷子當刀使用,撕扯肉類菜;供筷:忌諱筷子插在飯菜上;拉筷:正嚼著的東西不能拿筷子往外撕,或者當牙簽;粘筷:筷子上還粘著東西時不能夾別的菜;連筷:同一道菜不能連夾3次以上;斜筷:吃菜注意吃自己面前的菜,不要吃得太遠及斜著伸筷夠菜。分筷:擺筷子不要分放在餐具左右,只有在吃絕交飯時才這樣擺。聚餐與分餐中國酒令

酒令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