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章 電話網技術參考教材第三章提綱電話網概述交換的基本概念交換技術的發展簡史電話網電路交換的基本原理數字程控交換機支撐網交換的基本概念點對點通信:線路利用率很低(n(n-1)/2)貝爾電話公司1878年開辦了第一個交換局(人工操作)一年內城市中到處是穿過房屋樹木的混亂的電話線……交換的基本概念(續一)根據IEEE(電子和電氣工程師協會)的定義,交換機的作用是在任意選定的兩條用戶線之間建立和(而后)釋放一條通信鏈路。“交換”(switching):對信息的傳遞進行開關控制,將一條電話線轉接到另一條電話線,使它們連通起來。“交換技術”:交換機和交換網絡的信息控制、處理和互連技術,在網絡的大量用戶之間根據所需目的(按照某種方式動態地分配傳輸線路的資源)來相互傳遞信息。有阻塞現象交換的基本概念(續二)交換的基本概念(續三)交換節點任何一個主叫用戶的信息,可以通過電信網中的交換結點發送到所需的任何一個或者多個被叫用戶。引入交換節點后使得n個用戶的用戶線數量從n(n-1)/2變為了n。交換的基本概念(續四)用戶線(SubscriberLine)中繼線(Trunk)交換節點的接續類型:本局接續出局接續入局接續轉接接續交換節點的控制功能轉發和處理呼叫控制信號、地址信號建立和拆除連接提綱電話網概述交換的基本概念交換技術的發展簡史電話網電路交換的基本原理數字程控交換機支撐網交換技術的發展簡史自從一百多年前貝爾(1847—1922)電話發明以來,開創了通信的新領域-電話通信,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人工交換階段第二階段是機電式自動交換階段
第三階段是電子式自動交換階段寬帶交換技術磁石電話交換機–人工交換機機電式自動交換階段自動交換機是靠使用者發送號碼(被叫使用者的地址編號)進行自動選線的。世界上第一部自動交換機:1898年由美國人A.B.史端喬(AlmonB.Strowger)發明的,是一臺步進式(steppingswitch)IPM電話交換機;步進式交換機是靠用戶的撥號脈沖控制選擇器完成先上升、后旋轉的動作;存在元件磨損大,壽命低,速度慢等缺點;
1926年,瑞典研制出:第一臺縱橫制電話交換機(CrossbarTelephoneSwitchingSystem);采用了機械動作輕微的縱橫接線器并采用了間接控制技術,使它克服了步進式交換機的許多缺點;第一部自動交換機-StrowgerSwitch
電子式自動交換階段
1960年,美國貝爾系統試用程序控制(以下簡稱程控)交換機(StoredProgramControlledSwitching)成功,1965年5月世界第一部程控電話交換機開始運作。-模擬程控交換機程控交換機的控制中心使用:專門的電子計算機,人們根據需要把預先編制好的程序存入計算機后即可自動完成交換;1970年法國拉尼翁開通了數字程控交換機;
我校S1240交換機機房
電話交換與數據交換電話交換技術和電話交換機的發展使得人們之間的信息交流變得非常方便。話音交流只是信息交流的一種方式。計算機的使用日益普及,人們迫切需要通過計算機通信,來共享計算機的計算能力和計算機中存儲的信息,出現了交換技術的另一個重要分支——數據交換。(1)通信對象不同(2)信息的業務量特征不同(3)通信的平均持續時間和通信建立請求響應不同(4)傳輸可靠性要求不同提綱電話網概述交換的基本概念交換技術的發展簡史電話網電話網的等級結構路由及路由設置原則電話網的編號方案電路交換的基本原理數字程控交換機支撐網電話網公用電話交換網(PSTN)是我國發展最早的電信網,主要為用戶提供電話業務。電話網采用電路交換方式,由發送和接收電話信號的用戶終端設備(如電話機)、引進電路交換的交換設備(電話交換機)、連接用戶終端和交換設備的線路(用戶線)和交換設備之間的鏈路(中繼線)組成。2023/2/318我國電話網等級結構-初期C1C2C3C4C5長途網本地網國際局國際局Tm我國電話網等級結構-初期我國的電話網早期為五級結構,長途網為4級。從高至低依次為一級交換中心(C1局)、二級交換中心(C2局)、三級交換中心(C3局)、四級交換中心(C4局)和端局(C5局)。其中,由端局組成的本地電話網,可以設立本地匯接局(Tm局),以匯集或疏通本地話務。在拓撲結構上,C1局之間以網狀網結構相連接,C1局與國際關口局,則又以星型結構連接。下級交換中心以星型網連接到上級交換中心,除了C1和C5局外,電話網的主體是一個逐級匯接的多級星型網大中城市本地網的C5局,一般以網狀網結構形式連接,在必要時設立匯接局。五級結構主要的問題:轉接次數多,造成接續時延長可靠性差,2023/2/320電話網的網路等級結構圖目前我國電話網的結構中國電話網結構演進全國設若干個一級長途交換區,每個長途交換區設一級長途交換中心DC1;每個一級長途交換區劃分為一個或若干個二級長途交換區,每個二級長途交換區設二級長途交換中心DC2;每個二級長途交換區劃分為一個或幾個本地網,本地網可以設置匯接局和端局兩個等級的交換中心,也可只設置一個等級的交換中心。2023/2/323電話網的網路等級結構我國對外設北京、上海和廣州三個國際出入口局。對外設烏魯木齊地區性國際出入口局。長途網設DC1、DC2兩級。DC1為省級交換中心,轉接所在省的省際長途來去話務,以及所在本地網的長途終端話務。DC1之間是網狀網。DC2為各地市本地網長途端局,疏通所在本地網的長途終端話務,匯接各地區DC2的長途業務。如話務量大,兩省DC2之間可直連。2023/2/324電話網的網路等級結構本地網區域一般按地市行政區劃分,設匯接局和端局兩個等級的交換中心。匯接局主要匯接本地網端局之間的話務,也可匯接本地網端局與長話局之間的長途話務。端局用來疏通本局用戶的終端話務。按“大容量,少局所”的方式進行。2023/2/325長途網的結構DC1DC2DC1DC1DC1DC2DC2DC2DC2DC2DC2省際平面B省A省省內平面基干路由低呼損直達路由高效直達路由長途電話網一.國內長途電話網的組織(一)長途交換中心的等級劃分及其職能(二級網)根據各長途交換中心在網路中的地位和所匯接的話務類型不同,長途電話二級網將國內長途中心分為二個等級,其中匯接全省轉接(含終端)長途話務的交換中心為省級交換中心用DC1表示,匯接本地網長途終端話務的交換中心用DC2表示。DC1之間以基干路由相連;地(市)本地網的DC2與本省所屬的DC1均以基干路由相連,與本省其他的DC2之間網狀或不完全網狀相連,同時輔以一定數量的跨區高效路由與非本省的交換中心相連。DC1的職能:主要是匯接所在省的省際長途來去話務,以及所在本地網的長途終端話務。不同省的DC1之間設置的路由均為基干路由,當在省級交換中心的DC1之間采用“固定無級”的選路方式后,各省的DC1還可作為其他省的DC1之間設置安全迂回路由的轉接點,疏通少量的非本匯接區的轉接話務。DC2的職能:主要是匯接所在本地網的長途終端話務。當在同一省內的DC2之間采用“固定無級”的選路方式后,DC2還可作為省內其他DC2之間設置安全迂回路由的轉接點,疏通少量的省內轉接話務。本地電話網(b)是本地電話網的結構圖,DTm為本地網中的匯接局,DL為本地網中的端局,PABX為專用自動用戶交換局.在本地網中,DTm是DL的上級局,是本地網中的第一級交換中心;DL是本地網中的第二級交換中心,僅有本局交換功能和終端來、去話功能。根據組網需要,DL以下還可接遠端用戶模塊、PABX、接入網(AN)等用戶接入裝置。2023/2/330路由概念路由定義路由是網路中任意兩個交換中心之間建立的一個呼叫連接或傳遞信息的途徑。可由一個電路群組成,也可由多個電路群經交換機串接而成。電路上的呼損指標低呼損電路群呼損≤1%高效電路群2023/2/331路由分類基干路由低呼損路由不允許溢出直達路由低呼損直達路由由任意兩個等級的交換中心之間的低呼損電路群組成的直達路由不允許溢出高效直達路由由任意兩個等級的交換中心之間的高效電路群組成的直達路由允許溢出最終路由任意兩個交換中心之間可以選擇的最后一種路由。2023/2/332路由設置原則減少話務轉接級數。DC1之間;DC1與其所轄的DC2之間;DC1或DC2與所轄的直接下級中心之間設基干路由。任意兩個交換中心之間,均可建低呼損或高效直達路由。端局與所從屬的匯接局之間設基干路由。匯接局之間有匯接話務時,設低呼損直達路由。路由的組織(1)基本原則:路由組織應以保證通信質量、經濟合理為基本原則,充分利用高效直達電路,盡量減少轉接次數,使網絡中低等級交換中心之間的話務量盡可能在低等級網絡中疏通。路由選擇規則所選路由局向≤3按“自遠而近”的順序選擇。先直達,后迂回。發話區路由選擇方向自上而下,受話區自下而上。跨區路由,級差原則上不超過一級;跨級路由,級差原則上不超過兩級。同一匯接區內的話務量應在本匯接區內疏通。遇到低呼損路由時,不再溢出,選路中止。三級交換中心二級交換中心初級交換中心終端局A654321B直達路由基干路由路由選擇規則例電話網的編號方案(1)本地網電話用戶的編號本地電話網號碼由本地端局的局號和用戶號碼兩部分組成。具體形式為:
PQR(S)+ABCD
局號+局內用戶號其中P≠0,1,9
總位長為7位或者8位,局號一般由前3位(或4位)數組成,局內用戶號由后4位數組成。國內長途電話網的編號
我國國內長途電話號碼由長途冠號,長途區號和本地網內號碼三部分組成,具體形式為: 0+XY(Z)+PQR(S)ABCD
國內長途字冠+國內長途區號+本地電話號碼我國國內長途字冠為0,國內長途區號采用不等位制編號,區位號長度分別為2位或者3位,具體形式:編號為“10”,北京。編號為“2Y”,均為我國特大城市本地長途區號,比如21是上海的長途區號:25:南京等。編號為“XYZ”,其他城市的區號為3位。國際長途電話的編號ITU-T建議的國際電話編號方案規定,國際長途全自動號碼=國際長話字冠“00”+國際區號+長途區號+本地號碼。國際長途字冠是呼叫國際電話的標志,由國內長話局識別后把呼叫接入國際電話網。國際長途冠號由各國自行規定,例如我國規定為“00”,而英國規定為“010”。國家號碼由1-3位號組成,第一位數是國際編號區號碼。國家號碼的位數分配視各國地域大小和電話用戶數目的多少來定。北美的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是統一的電話網,編號為“1”。中國的國家碼為“86”。電話編號計劃電話編號計劃國內長途區號編排10北京2X其它大區中心及部分大城市3~9XX其它10北京、20廣州、21上海、22天津、23重慶、24沈陽、25南京、27武漢、28成都、29西安
長途區號首位一般有如下規律東北:4華北:3中南:7西南:8西北:9華東:5,6該編號計劃的主要內容還有:該編號計劃的主要內容還有:提綱電話網概述電路交換的基本原理數字交換概念數字交換網絡時分交換空分交換數字程控交換機支撐網數字交換概念數字交換設備應該具有以下交換功能:(1)在同一條PCM復用總線的不同時隙之間進行交換;(2)在不同PCM復用總線的同一時隙之間進行交換;(3)在不同PCM復用總線的不同時隙之間進行交換。Feb-2344數字交換網絡交換網絡中傳送信號的形式:同步時分復用信號—電路交換統計時分復用信號—分組交換、ATM交換電路交換功能:完成任意出線和任意入線間的交換連接。(用戶線-用戶線,用戶線-中繼線,中繼線-中繼線,用戶-信號音,交換機中各模塊之間的數字信號)TRUNKm-TRUNKn->空分交換TSi-TSj->時分交換時隙交換與空分交換的基本概念
時隙交換的概念
時隙交換ABCBACts23ts6ts4ts17ts13ts2空分交換出現任一輸入線與任一輸出線之間的交換,這就是復用線之間的交換概念,而各復用線在空間是分割開的,因而常稱為空分交換。基本交換單元同步時分交換網絡由基本交換單元構成。基本交換單元:時間交換單元(T單元,T接線器)空間交換單元(S單元,S接線器)時/空結合交換單元(T/S單元)1.時間交換單元功能:實現一對復用線上的時隙交換基本結構話音存儲器(SM):存放8比特的語音編碼,容量取決于復用線上的時隙數。控制存儲器(CM):存放時隙號,容量等于話音存儲器的容量。控制方式輸出控制:SM順序寫入、控制讀出;CM控制寫入、順序讀出。輸入控制:SM控制寫入、順序讀出;CM控制寫入、順序讀出。
輸出控制:(SM順序寫入、CM控制讀出)
515151a
TSiaia時隙計數器寫入讀出ij處理機控制時隙計數器讀出寫入
TSj語音存儲器SM控制存儲器CMi輸入控制:(CM控制寫入、SM順序讀出)a
TSia時隙計數器寫入讀出
TSj語音存儲器SMji處理機控制時隙計數器讀出寫入控制存儲器CMaj2.空間交換單元功能:實現對傳送同步時分復用信號在不同復用線之間的空間交換,不改變其時隙位置基本結構:交叉點矩陣:控制話音信息是否通過。控制存儲器:存儲器的數量等于出/入線數,每個控制存儲所含有的單元數等于出入線的復用時隙數。控制方式(有不同的說法)輸出控制:按每條出線設置控制存儲器。CM控制寫入、順序讀出。輸入控制:按每條入線設置控制存儲器。CM控制寫入、順序讀出。可以廣播。輸入控制Feb-235454處理機控制寫入271234時隙計數器讀出
控制存儲器CM12341234TS7由電子交叉矩陣(多路選擇器做開關)和控制存儲器組成,交換同步時分復用信號按每條入線設置控制存儲器輸出控制55處理機控制寫入174321時隙計數器讀出
控制存儲器CM12341234TS7TS7由電子交叉矩陣(多路選擇器做開關)和控制存儲器組成,交換同步時分復用信號
輸出控制方式按每條出線設置控制存儲器T接線器T接線器S接線器TS2aa2aITS70511aTS511aTS511bTS511bITS263b312bTS2b511提綱電話網概述電路交換的基本原理數字程控交換機概述硬件系統軟件系統呼叫接續處理的控制原理支撐網數字程控交換機概述硬件結構軟件系統處理機控制結構呼叫接續處理的控制原理數字程控交換機概述交換機的基本功能是實現任意入線與任意出線之間的互連,即實現任意兩個用戶之間的信息交換。為此,交換機的基本組成應包括接口、交換網絡和控制系統三個部分。數字交換系統具體以下特點:
①具有非常靈活的中繼組網方式②能夠提供多種無線接入方式③可以提供2B+D、30B+D、V5接口和分組處理接口(PHI,PacketHandingInterface),④為智能網提供了統一的交換平臺,可作為業務交換點(SSP)或業務控制點(SCP)配合組成智能網,提供各種智能業務。⑤具有一體化的網絡管理平臺,可以接入電信管理網(TMN,TelecommunicationManagementNetwork)系統
話路系統數字交換網絡信令設備處理機存儲器I/O接口模擬終端數字終端
數字中繼線
模擬中繼線用戶集中級
用戶電路控制系統
用戶線(數字程控系統硬件功能結構1.話路子系統用戶電路用戶集中級數字終端模擬終端信令設備交換網絡接口用戶電路PCM測試開關振鈴開關過壓保戶饋電監視混合電路編碼解碼TROBSHC模擬用戶和交換機的接口,它為用戶提供用戶終端電路,用戶線接入電路,完成BORSCHT功能。用戶電路Batteryfeed--饋電Overvoltageprotection:過壓保護Ringing:振鈴Supervision監視CODEC:單路編譯碼器和濾波器,實質:模數變換Hybrid:混合電路:它把來話和去話話音分開,實質:2/4線轉換器,Test:測試:通過繼電器的動作,可將用戶線的外線和內線接到用戶測試設備。數字交換網絡 提供連接和數字語音信號的交換功能。各種中繼接口 這是數字電話交換系統為與其他交換系統聯網而設置的接口設備,分為模擬中繼接口(C接口)和數字中繼接口(A接口和B接口)兩種類型。信令部件2.控制系統控制系統對話路系統施加控制以便完成通話接續。一般交換機廠家的控制系統可以分為三級用戶處理級呼叫處理級測試維護處理級3.其他設備(1)外圍設備(2)測試設備(3)時鐘(4)錄音通知設備(5)監視告警設備軟件系統2023/2/371軟件功能結構系統程序-操作系統呼叫處理維護管理數據庫程序數據2023/2/372系統程序-操作系統(實時操作系統)任務調度(處理機資源管理)存儲器管理通信控制存儲器管理時間管理系統安全和恢復2023/2/373呼叫處理功能:控制呼叫的建立和釋放用戶掃描:獲悉用戶的動作(摘機、掛機)信令掃描:接受信令(撥號收集、中繼掃描)數字分析:根據所收到的號碼(通常是前幾位)判定接續去向路由選擇:確定對應呼叫去向的中繼線群,并選擇空閑中繼線通路選擇:在數字分析和路由選擇后執行,任務是在交換網絡指定的入端和出端之間選擇一條空閑的通路輸出驅動:驅動硬件2023/2/374維護管理
數據管理:局用數據,用戶數據,交換系統數據
動態數據、半固定數據,DMBS交換機數據在數字程控交換機中,可以用數據來描述關于交換機的所有信息;如交換機的硬件配置,運行環境,編號方案,用戶當前狀態,資源的占用情況和接續路由地址等等,數據有以下類型:交換局的局用數據用戶數據交換系統數據根據信息存儲的時間特性,數據又可被分為半永久數據和暫時性數據兩類。
用戶:
主叫摘機→撥被叫號碼→被叫應答→開始通話→話畢掛機交換機:
呼出接續→接收撥號→號碼分析→為被叫用戶選擇連接通路→向被叫振鈴→應答監視→話終釋放呼叫處理過程呼叫處理過程設用戶A和用戶B位于同一個交換機內,且兩個用戶均處于空閑狀態。在某個時刻,用戶A要發起與用戶B的一個呼叫,即主叫為A、被叫為B,則交換機對這個本局呼叫的基本處理過程如下表所示: 通過上面對一個本局呼叫的基本呼叫過程的描述,我們不難發現整個呼叫處理過程就是處理機在某個狀態,監視、識別外部來的各種輸入信號(例如用戶摘掛機、撥號等),然后進行分析,執行任務和輸出信號(例如振鈴、送各種信號音等),進入另外一個狀態,再進行監視、識別輸入信號、再分析、執行、輸出信號……的過程。呼叫處理過程
從上圖可知,一個呼叫處理的過程可以分為幾個階段,每個階段對應一個穩定的狀態,在每個穩定狀態下,只有當交換機檢測到輸入信號時,才進行分析處理和任務執行,任務執行的結果往往要產生一些輸出信號,然后躍遷到另一個穩定的狀態,如此反復。
呼叫處理過程提綱電話網概述電路交換的基本原理數字程控交換機支撐網信令網數字同步網電信管理網1、信令網的概念與信令的分類為了使通信網中的各種設備協調動作以完成通信的目的,各設備之間必須相互交流各設備狀態的監視和控制“信息”,以說明各自的運行情況,提出對相關設備的接續要求,從而使各設備之間協調運行。在交換設備之間相互交換的“信息”必須遵守一定的協議和規約,這些協議和規約稱為信令。信令技術局間信令用戶信令用戶信令拆線應答摘機占用撥號音被叫號碼掛機掛機摘機被叫號碼回鈴音振鈴通話證實話終AB交換機B交換機A信令的基本類型按信令的作用區域劃分(1)用戶線信令 這是在用戶話機與交換機之間的用戶線上傳送的信令。(2)局間信令是在交換機與交換機之間的局間中繼線上傳送的信令。用戶信令:用戶信令是在用戶與交換結點之間傳送的信令——位于UNI。監視信令:反映用戶狀態的信令占用、應答、釋放、拍叉地址信令:主叫用戶發送的被叫號碼,作為交換結點選路的依據。
局間信令:局間信令是電信網中各個交換結點之間傳送的信令——位于NNI隨路信令:信令和話音在同一通路上。共路信令:信令和用戶信息分離,信令在專用的信令數據鏈路上傳送。usertrafficsignallingtrafficCommonChannelSignallinguser&signallingtrafficChannelAssociatedSignalling(1)監視信令監視信令的功能是反應用戶線或中繼線的狀態變化。(2)選擇信令選擇信令是由主叫用戶發出的被叫用戶號碼,即被叫的地址信息,所以選擇信令又稱地址信令。(3)音信令交換機通過用戶線發給用戶的各種可聞信令,包括撥號音、忙音、振鈴信號、回鈴音、催掛音等。(4)維護管理信令僅在局間中繼線上傳送,在通信網的運行中起著維護和管理作用。按信令的功能劃分(1)隨路信令 隨路信令是使用語音信道傳送各種信令。(2)共路信令共路信令方式將信令和語音分開,并將成百上千條話路的信令放在一條專用的高速數據鏈路上傳送,所以這是一種公共信道信令方式。共路信令方式具有許多優點:信令傳送速度快;信令容量大、可靠性高;具有改變和增加信令的靈活性;信令設備成本低;在通話的同時可以處理信令;可提供多種新業務等。按信令傳輸方式劃分
2No.7信令的概述與基本功能結構?????????????????????????????????????????????????????????????????????????????????????????????????????????????????????????????????????????????????????????????????????????在1976年至1980年的研究期內,ITU-T/CCITT提出了有關電話網和電路交換數據網應用No.7信令的建議(1980年黃皮書)。我國于1984年制定了第一個No.7信令技術規范,經過幾年的實踐和修改后,于1990年經原郵電部批準發布執行《中國國內電話網No.7信號方式技術規范》No.7信令系統的功能結構
由于No.7信令系統屬于局間計算機的數據通信系統,而計算機之間的數據通信系統是采用開放系統互連(OSI)參考模型描述的,所以No.7系統功能結構描述也參照OSI參考模型,采用分層模型的格式。七號信令的概述
在交換機間的話音通道和信令通道完全分離(共路信令),從而分成兩個分開的通信網。傳送NO.7信令的交換設備和傳輸通道構成了NO.7信令網。信令網疊加在電路交換網之上,傳送著控制電路交換網的信息。七號信令方式采用分組交換原理,將交換機之間的信令表示成消息的形式,把每一個信令消息都作為一個分組(消息信號單元)在信令點之間傳送。七號信令的最大特點:分層的功能結構、消息通信No.7信令系統的規程結構—OSI參考模式MTP-1MTP-2MTP-3SCCPTCAPOMAPMAPISUPTUPOSI-1OSI-2OSI-3OSI-4~6OSI-7INAPINAP:智能網應用部分MAP:移動通信應用部分OMAP:操作維護應用部分TCAP:事務能力應用部分SCCP:信令連接控制部分TUP:電話用戶部分ISUP:ISDN用戶部分MTP2:消息傳遞部分2MTP1:消息傳遞部分1MTP3:消息傳遞部分3(1)第一級—信令數據鏈路功能級(MTP1)信令數據鏈路功能級相當于OSI的物理層,這一級定義信令數據鏈路的物理、電氣和功能特性,確定與數據鏈路的連接方法。(2)第二級—信令鏈路功能級(MTP2)信令鏈路功能級相當于OSI的數據鏈路層。信令傳送要求的可靠性高達10-10,只靠第一級無法保證這一指標的實現,所以在第二級增加了差錯檢測和校正等控制功能。(3)MTP3-信令網功能級(第三級)相當于7層結構中的網絡層,具體功能:信令消息處理功能消息識別消息分配消息選路信令網管理功能信令業務管理信令鏈路管理信令路由管理;第一級至第三級通稱為消息傳遞部分,它們的作用是確保消息無差錯地由源端傳送到目的地,它們只關心消息的傳遞,并不處理消息本身的內容。(4)第四級—用戶部分(UP)第四級稱為用戶部分(UP),相當于7層結構中的應用層,具體定義各種業務的信令消息和信令過程。第四級由各種不同的用戶部分組成,每個用戶部分定義和某種電信業務有關的信令功能和過程。已定義的用戶部分有:針對電話網基本電話業務的電話用戶部分(TUP);針對電路交換數據業務的數據用戶部分(DUP);針對綜合業務數字網業務的ISDN用戶部分(ISUP)。電話用戶部分(TUP)No.7信令系統第四級最早規定的是電話用戶部分(TUP)。TUP:規定控制電話呼叫建立和釋放的功能和過程,即規定了局間傳送的電話信令消息和信令過程。TUP的呼叫處理程序和隨路信令方式相似,只是信令的內容比隨路信令要豐富,信令信息的表現形式與傳送方式也不同。TUP除了可以提供用戶的基本業務外,還可提供一部分補充業務。NO.7信令系統的發展(1)在4級結構的基礎上還增加了以下協議:信令連接控制部分(SignallingConnectionControlPart-SCCP):通過全局名翻譯支持電路無關消息的端到端傳送,同時還支持面向連接,即虛電路方式的消息傳送服務。SCCP和原來的第三級相結合,提供了7層結構中較完備的網絡層功能。事務處理能力應用部分(TransactionCapabilityApplicationPart-TCAP):對網絡節點間的對話和操作請求進行管理,為應用業務信令過程提供基礎服務。NO.7信令系統的發展(2)和具體業務有關的各種應用部分(AP):7號信令網的操作維護應用部分(OMAP)、智能網應用部分(INAP)移動應用部分(MAP)中間業務部分(IntermediateServicePart-ISP):相當于7層結構中的第4~6層。由于7號信令網是一個專用的通信子網,消息通信采用全雙工方式,為了提高信令傳送的實時性,盡可能減少不必要的開銷,目前ISP協議并未定義,只是形式上保留,待以后需要時再擴充。N0.7信令的消息格式No.7信令網的組成結構No.7信令網是現代通信網的三大支撐網(數字同步網、No.7信令網、電信管理網)之一,是通信網向綜合化、智能化發展的基礎。七號信令網電信業務支撐網專門用于傳送七號信令消息的專用數據網。信令網由信令點SP、信令轉接點STP和信令鏈路Link組成。SPSPSTPSPSPSignallingPointSTPSignalTransferPointTransportnetworkSignalingnetwork(1)信令點(SP) 在信令網內,能提供共路信令消息的節點叫做信令點,發出信令消息的信令點是源信令點,接收信令消息的信令點是目的信令點。(2)信令鏈路 連接各個信令點、傳送信令消息的物理鏈路。(3)信令轉接點(STP) 某個信令點既不是信令消息的源點、也不是信令消息的目的地點,它的作用只是把一條信令鏈路收到的消息轉發到另一條信令鏈路.幾個術語信令工作方式 直連方式——相鄰信令點之間的信令消息沿著一段直達的信令鏈路傳送,且信令鏈路與話路群并行。 準直連方式——相鄰信令點之間的信令消息通過兩段或兩段以上串接的信令鏈路傳送,且路徑和STP點必須是預先確定的。非直聯方式(Non—associatedMode):屬于某信令關系的消息沿著兩條或兩條以上串接的信令鏈路組傳送,除了源信令點和目的地點外,信令消息還將經過一個或多個STP,這種方式稱為非直聯方式信令網的結構
無級信令網無級信令網是指未引入信令轉接點的信令網。信令點之間采用直聯方式工作,所有的信令點均處于同一等級級別。分級信令網分級信令網是使用信令轉接點的信令網。分級信令網按等級劃分又可劃分為二級信令網和三級信令網,如下圖所示。分級網的結構(a)二級信令網b)三級信令網我國信令網的結構我國信令網的結構(2)圖中,SP為信令端點,LSTP稱為低級STP,HSTP稱為高級STP。第一級(HSTP)負責轉接它所匯接的第二級LSTP和第三級SP的信令消息。HSTP應盡量是獨立式信令轉接點。第二級(LSTP)負責轉接它所匯接的第三級SP的信令消息。LSTP可以是獨立式STP,也可以是綜合式STP。第三級(SP)是信令網中各種信令消息的源點或目的地點提綱電話網概述電路交換的基本原理數字程控交換機支撐網信令網數字同步網電信管理網數字同步網的基本概念一、同步的概念同步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信號之間在頻率或相位上保持的某種特定關系,也就是說兩個或兩個以上信號在相對應的有效瞬間其相位差或頻率差在約定的容許范圍內。數字同步網是提供定時基準的公用支撐網。網同步:網絡中各個單元使用同一個基準時鐘速率,實現網元時鐘間的同步。網同步的基本方法主從方式:是以主基準時鐘的頻率控制從鐘的信號頻率,也就是數字網中的同步節點和數字設備的時鐘都受控于主基準時鐘的同步信息,將高穩定度的主時鐘傳送到網內的各個站去,此信息從一個時鐘按規定順序傳至另一個時鐘;準同步方式(獨立時鐘方式)
互同步方式:這種方式在網中不設主時鐘,由網內各交換節點的時鐘相互控制,每個時鐘接受其他節點時鐘送來的定時信號外部基準頻率同步方式:網內不設主鐘,而由外部的標準頻率對交換局的時鐘進行控制的同步方式,2023/2/3111準同步各節點都有獨立時鐘,且互不控制。優點網絡結構靈活,簡單易實現。它特別適合于國際交換節點之間同步使用。缺點代價高,存在滑動。2023/2/3112主從同步網內某主節點設高精度時鐘,并通過傳輸鏈路送到網中各從節點。主從同步網的構成主時鐘節點從時鐘節點傳送基準時鐘的鏈路連接方式直接主從同步等級主從同步
主從同步網兩種連接方式示意圖2023/2/3114等級主從同步優點正常情況下能保持全網時鐘同步,不產生滑動。費用低。從節點控制過程簡單,特別適用于星型或樹型網。缺點設備份設備。網絡規劃設計復雜。系統采用單端控制,任何傳輸鏈路中的擾動都將導致定時基準的擾動。主從同步方式由于優點多,而缺點又均可采取措施加以克服,因此廣泛應用于公用電信網中。2023/2/3115互同步(MutuallySynchronized)互同步是指數字網中沒有特定的主節點和時鐘基準,網中每一個節點的本地時鐘通過鎖相環路受所有接收到的外來數字鏈路定時信號的共同加權控制。因此節點的鎖相環路是一個具有多個輸入信號的環路。在互同步網中各節點時鐘的相互作用下,如果選擇得合適,網中所有節點時鐘網絡參數最后將達到一個穩定的系統頻率,從而實現了全網的同步工作。2023/2/3116外基準同步指數字通信網中所有節點的時間基準依賴于該節點所能接收到的外來基準信號。通過將本地時鐘信號鎖定到外來時間基準信號的相位上,來達到全網定時信號的同步。這種時間基準信號的頻率精度很高但是這種信號只有在外時間基準信號的覆蓋區才能采用。同時,外時間基準信號還得采用專門的接收設備。目前常用的外時間基準信號是GPS(GlobePositioningSystem)系統。2023/2/3117網同步方法總結準同步方法適用于各種規模和結構的網絡,實施容易,但時鐘成本較高。主從同步實施容易,網絡穩定性好,但由于對單時鐘的依賴,所以可靠性較低。為提高可靠性,從節點時鐘應有相當高的穩定度。互同步中的時鐘精度要求低,但系統頻率變化頻繁。基準時鐘及受控時鐘
基準時鐘是指為全國或同步區內提供的最高精度的時鐘。它與世界協調時UTC高度一致,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擾,獨立地為同步網提供定時信號。
配備銫原子鐘或銣原子鐘的GP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接收機所提供的定時信號,具有相當高的精度。GPS屬美國軍方所有,隨時受他們的控制,并且只能使用加有干擾信號“選樣性供給”的C/A碼信號,所以在保證GPS信號是可用的前提下,,這種配備銫原子鐘或銣原子鐘的GPS接收機所提供的信號可視為時鐘基準信號同步網中的常用時鐘源
一、銫原子鐘二、銫鐘組(銫束頻率標準系統)三、銣原子鐘四、高穩晶體震蕩器五、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
2023/2/3120時鐘源基準時鐘源銫原子鐘GPS(全球定位系統)接收設備受控時鐘源銣鐘晶體鐘從鐘
從鐘的主要任務是從定時參考中恢復出時鐘,并盡可能保持與源節點定時一致,這要求從鐘有兩種基本功能:(1)、它必須從參考信號中重新恢復定時,即使參考信號有損傷;(2)、當定時信號丟失時,它必須具有足夠的定時保持能力。
2023/2/3122銫原子鐘高準確度,高穩定度的頻率發生器。利用銫原子的固有特征,根據能級躍遷的諧振特性,產生固定諧振頻率。實用基準時鐘系統由三套銫鐘及相應配套設施組成。長期頻率穩定度性能比較好,沒有老化現象,但耗能高,結構復雜,制造工藝和技術都十分先進,銫束管的壽命為3~5年,屆時需要更換。主要用于全國基準中心。2023/2/3123通信網基礎銣原子鐘銣鐘一般作為從節點的時鐘源,銣鐘的基本工作原理與銫鐘相似。性能不及銫鐘,但具有體積小、重量較輕、預熱時間短、短期頻率穩定度高,價格便宜等優點。長期老化率為2×10?10/年。在同步網中普遍作為地區級參考頻率標準。2023/2/3124通信網基礎晶體鐘在同步網中大量使用的是晶體振蕩器,它利用晶體的諧振特性,產生振蕩頻率,再通過鎖相環根據需要輸出相應的頻率。體積小、重量輕、耗電少,價格比較便宜,短期穩定性較好,但長期穩定度和老化率比原子鐘差,其輸出頻率會隨著溫度變化而變化。一般在同步網中作為從鐘被大量使用。
2023/2/3125全球定位系統GPSGPS是美國國防部組織建立并控制的衛星定位系統,它可以提供三維定位(經度、緯度和高度)、時間同步和頻率同步,是一套覆蓋全球的全方位導航系統。早期的GPS系統主要用于導航定位,主要為美國軍方服務。20世紀90年代初,GPS開始在通信領域使用。2023/2/3126GPS系統組成GPS衛星系統地面控制系統用戶設備2023/2/3127GPS系統的組成衡量同步網的主要技術指標在數字傳輸、復用和交換組成的數字通信網中,對所傳送的數字信息會引入各種各樣的數字損傷。為此,ITU-T建議使用誤碼、抖動、延時和幀失步等表示數字網中的傳輸損傷。對于網同步裝置來說,所引入的傳輸損傷將包括抖動,滑動和延時。5.我國數字同步網的等級主從同步方式不同業務對滑動性能要求不同。我國采用“多基準時鐘,分區等級主從同步”的組網方案。第一級是全國基準時鐘(PRC),由銫原子鐘組成,它是數字網中最高質量的時鐘,是其他所有時鐘的惟一基準。設置在北京,武漢。第二級時鐘設置在除北京、武漢以外的其他29個省中心以上的城市,裝備GPS接收設備以及有保持功能的高穩定時鐘(受控銣鐘或高穩定度晶體時鐘),構成高精度區域基準鐘(LPR)。(長途交換局采用此級的時鐘)
第三級時鐘是有保持功能的溫度補償高穩定度晶體時鐘,其頻率偏移率、保持能力可低于二級時鐘,設置在匯接局,端局和LSTP。需要時設置大樓綜合定時供給系統(BITS)。 第四級時鐘是一般晶體時鐘,當失去參考源后即進入自由運行狀態,不傳送定時基準,通過同步鏈路與第三級時鐘同步,設置在遠端模塊、數字終端設備和數字用戶交換設備。提綱電話網概述電路交換的基本原理數字程控交換機支撐網信令網數字同步網電信管理網1電信管理網(TMN)的概述TMN(TelecommunicationManagementNetwork)是收集、處理、傳送和存儲有關電信網維護、操作和管理信息的一種綜合手段,為電信主管部門管理電信網起著支撐作用,即協助電信主管部門管好電信網。TMN是一個有組織的網絡,可以提供一系列管理功能,并能使各種類型的操作系統之間通過標準接口進行通信聯絡,還能使操作系統與電信網各部分之間也通過標準接口進行通信聯絡。TMN的基本概念基本概念提供一個有組織的網絡結構,以取得各種類型的操作系統之間,操作系統與電信設備之間的互連,它是采用商定的具有標準協議和信息的接口進行管理信息交換的體系結構。TMN是具有標準協議、接口和結構的管理網,實施對整個電信網的操作、管理和維護。TMN的基本概念的含義TMN是一組原則和為實現此原則定義的目標而制定的一系列的技術標準和規范。TMN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影視設備智能穿戴設備集成考核試卷
- 石墨在微波吸收材料的研究考核試卷
- 森林保護與青少年素質教育考核試卷
- 生活的苦與樂初三語文作文
- 朋友初三語文作文
- 河南省洛陽市老城區三校聯考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7月期末考試數學試卷(含答案)
- 橋梁施工技術與質量控制考核試卷
- 紙質航空航天材料研發與性能評價考核試卷
- 玩具企業的產品線拓展與市場定位考核試卷
- 等離子體刻蝕設備的安全控制考核試卷
- 工程造價咨詢服務投標方案(專家團隊版-)
- GB∕T 13477.2-2018 建筑密封材料試驗方法 第2部分:密度的測定
- 蘇園六紀簡介及解說詞
- 陜西房改工作文件匯編
- (含圖紙)啤酒廢水處理工程(UASB-CASS工藝)畢業設計_優秀完整版
- 第二章導體周圍的靜電場
- 和利時DCS控制系統組態
- 05S502閥門井圖集
- 光電子學(第三章2)
- 【課件】第9課 美在民間——中國民間美術——剪紙課件-高中美術人教版(2019)美術鑒賞
- 幼兒園幼兒花名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