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國際收支xin_第1頁
第1章國際收支xin_第2頁
第1章國際收支xin_第3頁
第1章國際收支xin_第4頁
第1章國際收支xin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章

國際收支

BalanceofPayment第一節國際收支與國際收支平衡表一、國際收支BanlanceofPayment

的概念概念的產生概念的含義幾點說明

國際收支概念的產生和含義國際間的經濟交易必然會產生貨幣性和非貨幣性的支付問題。由此引起了國際收支統計和對國際收支進行分析的問題。

1、狹義的國際收支概念:一國一定時期內的外匯收支,不包括無外匯的交易等。強調支付基礎(onpaymentbasis)。2、廣義的國際收支概念:一定時期內一國居民與非居民之間全部經濟交易的系統記錄,強調交易基礎(ontransactionbasis)。IMF:國際收支是一定時期內的一種統計報表,它反映(1)一個經濟體與世界其他經濟體之間商品、勞務和收益之間的交易;(2)該經濟體的貨幣、黃金、特別提款權及對其他經濟體的債權、債務和所有權等的變化;(3)無需償還的單方面轉移,以及會計處理上所需要的,平衡上述科目中未能互相抵消的交易和變化而設置的對應科目。幾點說明1、收支所記錄的內容是經濟交易2、正確理解居民和非居民的含義3、國際收支和國際借貸(國際收支是一個流量概念)經濟交易IMF所給出的國際收支概念包含全部國際經濟交易,是以交易為基礎(onTransactionBasis)。目前各國普遍采用的正是這一廣義的國際收支概念IMF對經濟交易的分類不同時期的國際收支記錄不同的經濟交易1定義

經濟價值從一個經濟單位向另一個經濟單位的轉移,是分工的必然產物。2交易對象(1)商品和勞務(A);(2)金融資產:即具有一定價值的金融工具(B);3.交易組合

(1)A——A:易貨交易

(2)B——B:如以美元購買美國國債

(3)A——B:如以貨幣購買商品或勞務

(4)A——:捐贈

(5)B——:轉移金融資產

注意:(4)、(5)兩項稱為“單向轉移”。

最初國際收支被簡單解釋為對外貿易差額,因為貿易盈余可以帶來黃金內流。后來國際收支被用來描述一個國家的外匯收支。外匯收支,即一經濟體在一定時期內必須同其他國家立即以貨幣結清的各種到期收付的差額。它所包含的經濟交易都是以現金支付為基礎。那些不引起現金支付的交易,如補償貿易、易貨貿易、實物形式的無償援助以及清算支付協定下的記帳貿易等,都沒有被包括在外匯收支里。目前IMF所給出的國際收支概念包含全部國際經濟交易,是以交易為基礎不同時期的國際收支記錄不同的經濟交易

居民和非居民只有居民(resident)和非居民(non-resident)之間的經濟交易才是國際經濟交易。居民和公民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公民是一個法律概念,而居民則是一個經濟概念。IMF作了如下規定:自然人居民,指那些在本國居住時間長達一年以上的個人,但官方外交使節、駐外軍事人員等一律是所在國的非居民;法人居民,指在本國從事經濟活動的各級政府機構、非盈利團體和企業。居民與非居民的劃分標準以對經濟體的關系來確定。在一個國家(經濟體)居住1年以上,并受這個國家法律保護的本國人和外國人、雙重國籍人和多重國籍人,包括政府、非盈利團體和企業。居住地:經濟利益中心所在地期限:1年以上企業、非盈利機構和政府:所在地居民自然人:在所在國從事1年以上的經濟活動及交易,為所在國居民。外交人員:所在國非居民國際組織:任何國家的非居民跨國公司的母公司和子公司分別是所在國居民。國際性機構如聯合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是任何國家的非居民國際收支和國際借貸是兩個不同但易混淆的概念。國際借貸(BalanceofInternationalIndebtedness)也被稱作國際投資狀況(InternationalInvestmentPosition),是指一定時點上一國居民對外資產和對外負債的匯總。國際收支和國際借貸它們的區別在于:①國際收支是流量(Flow)而國際借貸是存量(Stock)②兩者所包括的范圍不一樣,國際經濟交易中的贈予、僑民匯款與戰爭賠償等“無償交易”,都屬于不發生國際借貸關系的交易,因而不包括在國際借貸中,但卻包括在國際收支中。

國際收支和國際借貸

第二節國際收支平衡表的編制

國際收支平衡表的含義國際收支平衡表的編制原則國際收支平衡表的結構國際收支平衡表編制舉例一、國際收支平衡表BalanceofPaymentStatement的含義及結構概念:將一國的國際收支按照一定的編制項目用復式簿記表表示出來的系統記錄。任何導致對非居民進行支付的交易,記入該表的借方(即數字前加負號);任何導致從非居民處獲得收入的交易,記入貸方(即數字前加正號)。國際收支平衡表的報告期一般為半年或1年,但其中一些數據會每月或每季度公布一次。(一)經常帳戶CURRENTACCOUNT:是指實質資源的流動,包括進出口貨物、輸入輸出的服務、對外應收及應付的收益,以及在無同等回報的情況下,與其他國家或地區之間發生的提供或接受經濟價值的經常轉移。

(一)經常帳戶貨物(GOODS):記錄一國的商品出口及進口,是有形貿易。其中,出口記入貸方,進口記入借方。統一以FOB計算。包括:一般貨物用于加工的貨物貨物的修理運輸工具在港口采購的貨物非貨幣黃金(一)經常帳戶勞務(服務,SERVICE):記錄勞務或服務的輸出與輸入,是無形貿易。借方記入勞務的輸入,貸方記入勞務的輸出。主要包括:運輸;旅游;通訊服務;銀行等金融中介服務;保險;建筑服務;計算機及信息服務;專有權的使用費和特許費等。個人文化和娛樂服務其他商業服務(一)經常帳戶收入(收益,INCOME):記錄因生產要素在國際間流動所引起的要素報酬收入,包括雇員報酬和投資收益兩項:雇員報酬:是對季節工人和邊境工人支付的工資、薪金和其他報酬;投資收益:是居民與非居民之間投資和借貸所產生的收入和支出。包括股權投資所得的利潤、股利和債券、貸款所得的利息收付。(一)經常帳戶經常轉移CURRENTTRANSFERS:指單方面的無對等性的收支。包括:各級政府的無償轉移:戰爭賠款、政府間的經濟援助和捐贈、政府與國際組織間的轉移(會費和捐贈等)私人的無償轉移:僑匯等(二)資本與金融帳戶CAPITALANDFINANCIALACCOUNT:是指資本項目項下的資本轉移、非生產/非金融資產交易以及其他所有引起一經濟體對外資產和負債發生變化的金融項目。包括:資本帳戶CAPITALACCOUNT:1.資本轉移:是指涉及固定資產所有權的變更及債權債務的減免等導致交易一方或雙方資產存量發生變化的轉移項目,主要包括固定資產轉移、債務減免、移民轉移和投資捐贈等。2.非生產/非金融資產交易是指非生產性有形資產(土地和地下資產)和無形資產(專利、版權、商標和經銷權或其他可轉讓合同等)的交易。金融帳戶FINANCIALACCOUNT:金融帳戶FINANCIALACCOUNT:1.直接投資directInvestment:股本資本、再投資收益、其他資本(直接投資者與子公司、分支機構及聯營企業之間各類資金的借貸)。2.證券投資PortfolioInvestment股票、債券、貨幣市場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3.其他投資項目:貿易信貸、貸款、貨幣、存款及應收款項和應付款項。

(三)儲備資產ReserveAssets:指一國國際收支出現順差或逆差時,該國貨幣當局所擁有的可用于平衡國際收支的資產,包括貨幣性黃金、外匯、特別提款權和在IMF的儲備頭寸(普通提款權)等

(四)凈差錯與遺漏NETERRORSANDOMISSIONS:基于會計上的需要,在國際收支平衡表中借貸方出現差額時,人為設置的用以抵消統計偏差的項目。出現誤差的原因:⑴人為隱瞞,如走私、隱瞞的資本外逃等;⑵時間差異,即商品/貨物、服務、金融資產的反向運動,在發生時間和記錄時間上不同;⑶統計口徑不一致,以及海關、銀行和其他有關部門出現的重復計算和漏算;⑷統計方法不同,有時人們采取不同的估算統計方法,形成一定的偏差。中國國家收支平衡表/model_safe二、國際收支平衡表的編制(一)、經驗法則:對外資產的增加記在借方、對外資產的減少記在貸方對外負債的增加記在貸方、對外負債的減少記在借方出口的項目記在貸方、進口的項目記在借方凡是引起資本流入的記在貸方、凡是引起資本流出的記在借方官方儲備的增加記在借方、官方儲備的減少記在貸方

(二)、記帳單位國際收支平衡表一般按外幣記載我國國際收支按千美元表示。在按美元編制國際收支平衡表時,以其他貨幣進行的大多數交易采用期內內部統一折算率轉換成美元。國際收支平衡表編制舉例1-2[例1]本國企業出口價值100萬美元的設備,導致該企業在海外銀行存款的相應增加。記作:貸(+)借(-)商品出口100萬美元本國在外國銀行的存款100萬美元

[例2]中國居民到國外旅游花銷30萬美元,該筆費用從該居民的海外帳戶扣除,記作:貸(+)借(-)服務進口30萬美元在國外銀行的存款30萬美元

國際收支平衡表編制舉例3-4[例3]本國政府動用外匯儲備40萬美元和60萬美元的糧食向外國提供援助,記作:貸(+)借(-)出口60萬美元經常轉移100萬美元官方儲備40萬美元

[例4]外商以1000萬美元的設備投入,興辦合資企業,記作:

貸(+)借(-)外商直接投資1000萬美元

商品進口1000萬美元國際收支平衡表編制舉例5-6[例5]某企業在海外投資所得利潤150萬美元,75萬用于當地再投資,50萬購買當地產品運回國內,25萬調回國內售給政府以換取本幣,記作:貸(+)借(-)進口50萬美元官方儲備25萬美元對外長期投資75萬美元海外投資利潤收入150萬美元[例6]居民動用其海外存款40萬,購買外國某公司股票,在本國國際收支平衡表中記作:貸(+)借(-)證券投資40萬美元在外國銀行的存款40萬美元

項目借方Debit貸方Credit差額Netbalance貨物服務收入經常轉移經常帳戶合計直接投資證券投資其它投資資本與金融帳戶合計

官方儲備總計10010030301000100010040+60+50257515040+40-890

-30150-100-870925-40-3015855142014200第三節國際收支平衡表的分析國際收支局部差額分析法國際收支比較分析法

在國際收支平衡表的一個賬戶與下一賬戶之間劃一水平直線,水平線之上賬戶的貸方和借方的凈差額就是一國的國際收支狀況。凈差額為零,表示國際收支平衡,否則表示國際收支失衡。國際收支失衡時,如線之上其他戶的借貸凈差額為正數,即貸方總額大于借方總額,稱國際收支狀況為盈余或順差(Surplus);如為負數,即貸方總額小于借方總額,則稱國際收支狀況為赤字或逆差(Deficit)。國際收支局部差額分析法貿易收支差額:+商品出口-商品進口傳統上用的比較多的一個口徑,雖不能代表整體,但是商品的進出口情況綜合反映了該國產業在國際上的競爭能力。經常項目差額:綜合反映了一國的進出口狀況,是制定國際收支政策的重要依據。資本和金融帳戶差額:發映一個國家資本市場的開放程度和金融市場的發達程度。以上均為局部差額。綜合帳戶差額:經常項目與資本和金融帳戶的差額。反映官方儲備的變動情況。綜合差額綜合差額(OverallBalance)所包括的線上交易最為全面,僅僅將官方儲備作為線下交易,它衡量一國官方通過變動官方儲備來彌補的國際收支不平衡。當綜合差額為盈余或赤字時,就要通過增加或減少官方儲備來平衡。綜合差額綜合差額的狀況直接影響到該國的匯率是否穩定;而動用官方儲備彌補國際收支不平衡、維持匯率穩定的措施又會影響到一國的貨幣發行量。因此,綜合差額是非常重要的。IMF倡導使用綜合差額這一概念。在沒有特別說明的情況下,人們所說的國際收支盈余或赤字,通常指的是綜合差額盈余或赤字。國際收支平衡表分析1999年單位:億美元項目

貸方

借方

差額

經常賬戶

2344.3

2187.7

156.7

1.貨物貿易

1947.2

1585.1

362.1

2.服務貿易

237.8

312.9

-75.1

3.收益

105.7

285.4

-179.7

4.經常轉移

53.7

4.2

49.4

資本與金融賬戶

917.5

841.1

76.4

1.資本賬戶

0

0.3

-0.3

2.金融賬戶

917.5

840.9

76.7

(其中):直接投資

410.1

40.4

369.8

證券投資

18.1

130.4

-112.3

其它投資

489.3

670.1

-180.8

3.儲備資產變動

-85.1

凈誤差和遺漏

-148.0

1、經常項目下的國際收支占整個國際收支的很大比重,而資本與金融帳戶下的國際收支不發達,說明該國資本市場開放度較小,金融市場欠發達。2、經常項目下,商品的進出口處于絕對主導地位,說明第一、二產業所占比重較大,第三產業比重較小,不發達。3、資本與金融帳戶中,直接投資所占比重較大,說明該國直接融資比例大,間接融資比例小,資本市場不發達。2005年我國國際收支賬戶單位:億美元項目

貸方

借方

差額

經常賬戶

9035.8

7427.6

1608.2

1.貨物貿易

7624.8

6282.9

1341..9

2.服務貿易

744

837

-93

3.收益

389

283

106

4.經常轉移

277.3

23.4

253.9

資本與金融賬戶

4189.5

3559.9

629.6

1.資本賬戶

410.5

40.5

2.金融賬戶

4148

3559

589

(其中):直接投資

860.7

182.5

678.2

證券投資

219.9

269.3

-49.4

其它投資

3067.3

3107.5

-40.2

3.儲備資產變動

-2070

凈誤差和遺漏

-167.6

分析:1、經常項目下:(1)順差還是逆差:(2)服務貿易順差還是逆差:2、資本和金融帳戶:3、外匯儲備繼續增加。4、誤差與遺漏:

順差,1608.2逆差:-93為順差,629.6,直接投資仍為資本流入的主要方式。逆差,說明資本外逃,走私等問題。2009年中國國際收支基本情況2009年,我國國際收支經常項目、資本和金融項目呈現“雙順差”,國際儲備資產繼續增長。2009年,我國國際收支經常項目順差2841億美元,較上年下降35%。其中,按照國際收支統計口徑計算:貨物貿易項目順差2493億美元服務項目逆差287億美元收益項目順差287億美元經常轉移順差348億美元。2009年,資本和金融項目順差(含凈誤差與遺漏)1091億美元。其中,直接投資凈流入365億美元。我國國際儲備資產變動3932億美元。其中:外匯儲備資產交易變動3821億美元(不含匯率、價格等非交易價值變動影響)特別提款權增加108億美元在基金組織的儲備頭寸增加3億美元。

2010年我國國際收支賬戶單位:億美元項目

貸方

借方

差額

經常賬戶

19468

16414

3054

1.貨物貿易

1581413272

2542.

2.服務貿易

1712

1933

-221

3.收益

1446

1142

304

4.經常轉移

495

429

66

資本與金融賬戶

11080

8820

2260

1.資本賬戶

482

462.金融賬戶

11032

8818

2214

(其中):直接投資

2144.

894

1249

證券投資

636

395

-240

其它投資

8253

7528

724

3.儲備資產變動

-4717

凈誤差和遺漏

-597

第三節

國際收支的平衡與失衡一、國際收支盈余與赤字國際收支平衡表賬面上最終永遠是平衡的,但分項目不一定平衡;國際收支平衡表各分項目如收入大于支出,稱為盈余,反之稱為赤字。從理論上說,如果:自主性交易收入>自主性支出,稱為盈余;自主性交易支出>自主性收入,稱為赤字。一、國際收支盈余與赤字自主性交易autonomoustransactions(線上項目):基于商業動機、為追求利潤或其他利益而獨立發生的國際經濟交易;如商品和勞務的進出口,政府的援助及為發展本國經濟而借入的外國資金,私人的捐贈和匯款,在國外的直接投資和證券投資及為賺取高利息或為保值進行的短期資本流動等。又稱為事前交易。調節性交易accommodatingtransactions(線下項目):為彌補自主性交易失衡而進行的國際經濟交易。

即在自主性交易收支不平衡后進行的平衡性交易(補償性交易)。如逆差國用黃金、外匯儲備和特別提款權彌補逆差,為彌補逆差從IMF或其他國家借款等。又被稱為事后交易。劃分自主性交易與調節性交易存在客觀難度,大多數情況下籠統地將經常賬戶、資本與金融賬戶的所有交易均視為自主性交易,其他視為調節性交易。二、國際收支差額(一)經常帳戶差額CA貿易差額=商品出口額-商品進口額,是國際收支中最受關注、最易于導致貿易政策調整的項目。經常項目差額=經常帳戶收入-經常帳戶支出=貿易差額+服務差額+收益差額+經常轉移差額,反映實際資源在一國與他國之間的轉讓凈額,是一國在國外財富凈額的變化。經常帳戶差額是衡量一國國際收支長期狀況的基本標準。在經常帳戶差額中,貿易差額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為它比服務及經常轉移的數額大得多,并且數據易于迅速搜集,因此,在實際分析中,常用貿易差額近似替代經常帳戶差額。開放經濟下的國民經濟核算:S=I+(X-M)=I+CA得到:CA=S-I,即經常帳戶差額應等于國內總儲蓄與總投資之間的差額。二、國際收支差額(二)資本與金融帳戶差額KA是國際收支中直接投資、證券投資和其他投資交易(包括貿易信貸、貸款和存款)的差額。不考慮資本賬戶,僅考慮金融賬戶,資本與金融賬戶差額等同于金融賬戶差額FA由于國際收支平衡表中的所有國際交易總和應等于0(經錯誤與遺漏項目調整后),定義官方儲備變化為RA,有:

CA+KA+RA=CA+FA+RA=0,改寫成兩種形式:(1)-CA=FA+RA,經常賬戶盈余表現為對非居民貸款凈額增加(FA為負)或(和)儲備資產增加(RA為負)經常賬戶赤字表明從世界其他地方得到的資源凈值必須靠對非居民負債增加(FA為正)或儲備資產減少(RA為正)得以償還,即一國利用金融資產的凈流入和儲備資產的減少為經常賬戶赤字融資。(2)I-S=FA+RA,或:S=I-FA-RA,即代表一國在一定時期總的財富增量的S表現為國內非金融資產的凈增加I和持有的國外金融資產或在國外的投資的凈增加(-FA-RA)資本和金融帳戶差額也是分析一國財富變動和變動途徑的重要依據。二、國際收支差額(三)基本差額由經常帳戶差額和長期資本流動差額構成由于經常帳戶差額和長期資本流動差額相對較為穩定,因此,基本差額的變化常被視為反映了國際收支方向上的變化。長短期資本的劃分存在實際困難。二、國際收支差額(四)綜合差額——總差額等于經常帳戶差額與資本和金融帳戶差額、凈差錯與遺漏之和。即:總差額=經常賬戶差額+資本與金融賬戶差額+凈差錯與遺漏=-儲備資產差額它反映一國國際收支狀況對其儲備的影響,也衡量出為平衡國際收支所需要動用或獲取的儲備額。總差額為負,儲備資產減少;總差額為正,儲備資產增加。官方儲備的增減導致基礎貨幣的增減。國際收支差額通常指綜合差額,在未特別指明的情況下,國際收支的順差或逆差均針對的是綜合差額。三、國際收支的平衡(一)賬面平衡與真實平衡真實平衡的判斷標準:不依賴一國對外資產的減少或對外負債的增加來取得平衡。(二)數額平衡與內容平衡內容平衡的判斷標準:國際經濟交易的內容有利于本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三)自主平衡與被動平衡根據國際經濟交易的性質,即自主性交易與調節性交易來劃分。四、國際收支失衡的類型(一)偶然性失衡AccidentalDisequilibrium指由于一次性的突發事件造成的一國國際收支失衡。主要有氣候、地質災害、恐怖襲擊等事件。(二)周期性失衡CyclicalDisequilibrium指由于世界各國經濟所處的階段不同和商業周期的變更而導致的國際收支失衡。衰退期,社會總需求下降,進口需求也下降,國際收支盈余;反之,逆差。(三)收入性失衡IncomeDisequilibrium指由于國民收入水平的變動而導致的國際收支失衡。一國國民收入相對快速增長,導致進口需求的增長超過出口增長所引起的國際收支失衡。國民收入變動的主要原因經濟周期的變化:景氣時期收入增加較多,衰退或蕭條時期收入下降。經濟增長率的差異:高增長國家與穩定增長國家及低增長國家出現收入的相對差異。四、國際收支失衡的類型(四)結構性失衡StructuralDisequilibrium指一國經濟結構失調,不能適應國際市場的變化而發生的國際收支失衡。主要表現為:產業結構老化、產業結構單一、產業結構落后、生產要素價格結構失衡等。通常發映在貿易、經常帳戶中。發展中國家。例如,20世紀的70年代,石油輸出國調整了石油產量,引起世界市場石油價格的上漲,導致部分國家國際收支的巨額逆差。(五)貨幣性失衡MonetaryDisequilibrium也被稱為價格性失衡PriceDisequilibrium,是指一國的價格、利率或匯率等貨幣性因素導致的國際收支失衡。在一定匯率水平下,國內物價上升而引起的出口貨物價格相對高昂,進口貨物相對便宜從而導致的國際收支失衡。

(六)持久性不平衡SecularDisequilibrium:具有長期性的失衡。結構性失衡往往具有持久性特征。五、國際收支失衡的影響(一)嚴重逆差的影響本國貨幣面臨貶值壓力;為維持匯率穩定而導致外匯儲備減少;官方儲備減少導致國內貨幣緊縮、利率上升,抑制經濟增長;經濟增長下滑導致失業增加和國民收入下降。五、國際收支失衡的影響(二)嚴重順差的影響:本國貨幣面臨升值壓力;為維持匯率穩定被迫增加官方儲備,導致貨幣供應增加和通貨膨脹壓力;儲備過多導致資本的生產性用途減少,對未來的經濟增長不利;貿易伙伴的逆差引發貿易摩擦和貿易保護,使出口受阻,影響國內經濟的持續增長;過度出口會減少國內資源的可持續供給,影響經濟的可持續增長。第四節國際收支調節一、國際收支自動調節論二、國際收支失衡的政策調節三、彈性分析理論四、貨幣分析理論五、吸收分析理論一、國際收支自動調節論國際收支市場調節機制是指在不考慮政府干預的情況下,市場經濟體內的經濟變量與國際收支相互制約和相互作用的過程,即國際收支的自動調節過程。1、國際金本位制度下的國際收支自動調節機制

國際金本位制度下的“貨幣-價格機制”是英國經濟學家大衛·休謨(DavidHume)1752年最早提出來的(《論貿易平衡》(1752年出版),其論述被稱為“價格-現金流動機制”(Money-PriceMechanism)。固定匯率制度大衛·休謨是蘇格蘭的哲學家、經濟學家、和歷史學家,他被視為是蘇格蘭啟蒙運動以及西方哲學歷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對經濟學領域做出了許多貢獻。這包括了在私人財產上、通貨膨脹、以及國際貿易的理論。國際金本位制度下的國際收支自動調節機制國際收支逆差黃金外流貨幣供給量下降物價下降出口增加進口減少國際收支順差黃金流入貨幣供給量上升物價上漲出口減少進口增加價格-鑄幣流動機制國際金本位制度下的國際收支自動調節機制--貢獻否定了重商主義認為只有維持貿易順差,才能維持金銀、財富的積累的論斷;消除了貿易逆差一定會發生黃金、財富的永久性流失的恐懼。國際金本位制度下的國際收支自動調節機制--局限性貿易自由化和黃金在國際間的自由輸出入是前提條件;理論基礎是貨幣數量論。核心觀點是:商品的價格取決于流通中的貨幣數量,幣值決定于貨幣量與商品量的對比關系,忽視了對黃金和商品內在價值的分析只考慮匯率與物價的調節作用,而沒有涉及利率與國民收入的調節作用。

2、紙幣本位固定匯率制度下的國際收支自動調節機制這里所指的固定匯率制度是指紙幣本位制度下,一國當局通過外匯儲備變動干預外匯市場來維持匯率的穩定。國際收支逆差國際儲備減少對外支付增加銀行銀根緊縮貨幣供應下降國民收入下降利率上升本國產品相對價格下降社會總需求下降增加出口減少進口進口需求下降資本流入增加出口增加進口減少國際收支改善圖1-2紙幣本位的固定匯率制度下的國際收支自動調節機制

收入機制:是指一國國際收支不平衡時,該國的國民收入、社會總需求會發生變動,這些變動反過來又會削弱國際收支的不平衡。當國際收支出現逆差時,表明國民收入水平下降,國民收入下降會引起社會總需求下降及進口需求下降,從而國際收支得到改善。利率機制:是指一國國際收支不平衡時,該國的利率水平會發生變動,利率水平的變動反過來又會對國際收支不平衡的調節起到一定的調節作用。

從分析可知,在固定匯率制度下,國際收支的市場調節機制是通過國內宏觀經濟變量的變化來實現國際收支的平衡。這就意味著在固定匯率制度下,外部均衡目標的實現是以犧牲內部均衡為代價。3、浮動匯率制度下國際收支的自動調節

圖1-3浮動匯率制度下國際收支的自動調節

外幣升值本幣貶值出口增加進口減少資金流入增加改善經常賬戶改善資本賬戶改善國際收支國際收支逆差

二、國際收支的政策性調節國際收支調節政策選擇融資調整外部融資內部融資支出變更政策財政政策支出轉換政策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匯率政策直接管制二、國際收支失衡的政策調節1、政府國際收支調節政策的一般選擇(1).融資(Financing)。當局通過借款或動用外匯儲備向外匯市場提供外匯,以彌補外匯市場的供求缺口,彌補國際收支赤字。(2).調整(Adjustment)。當局通過各種調整政策來消除外匯市場的供求缺口來消除赤字。(3).融資與調整相結合,尋求融資與調整的某種適當的組合來調整國際收支均衡。國際收支的調整政策包括支出變更政策(ExpenditureShiftingPolicy)、支出換政策(ExpenditureSwitchingPolicy)。融資finance政策指以籌措資金的方式來彌補國際收支逆差形成的資金缺口。外部融資externalfinance:即通過從外國政府、國際金融機構或國際金融市場融通資金,以彌補國際收支逆差。涉及能否借到、借款成本高低、還本付息負擔等問題。內部融資internalfinance:也稱為外匯緩沖政策(foreignexchangebufferpolicy),指一國政府在平時建立起外匯平準基金exchangestabilizationfund,使該基金保持一定規模的外匯儲備和本國貨幣,當國際收支失衡,外匯市場出現超額供給或超額需求時,貨幣當局動用該基金在外匯市場公開操作,買進或賣出外匯,消除外匯的超額供給或超額需求。主要問題是外匯儲備有限、外匯儲備的持續增加導致通脹壓力和國際摩擦。主要針對的是一次性失衡、季節性失衡或短期性失衡。支出變更政策expenditure-changepolicy與支出轉換政策expenditure-switchingpolicy支出變更政策指改變社會總需求或國民經濟支出總水平,從而改變對外國商品、勞務和金融資產的需求,達到調節國際收支的目的的政策。支出轉換政策指在不改變社會總需求和總支出水平的條件下,改變需求和支出方向的政策,即將原本對外國商品、勞務和金融資產的國內支出轉向國內商品、勞務和金融資產上來。

2、國際收支的具體調節政策

(1)支出變更政策之財政政策指政府通過變動稅收和政府支出,實現對國民經濟需求管理的政策。逆差時:實施緊縮性財政政策,即增稅、減少政府支出,減少國民收入,一方面可以壓縮進口,同時可降低通脹,以利于出口并抑制進口。順差時反之。問題:基于逆差而采取的緊縮性財政政策會損害經濟增長,增加國內經濟運行矛盾;效率低下。(2)支出變更政策之貨幣政策指中央銀行通過調節貨幣供給和利率,影響宏觀經濟,包括:利率政策:以利率的升降引導國際資本的流動,并擴張或緊縮經濟。針對逆差提高利率;針對順差降低利率。準備金政策:以法定存款準備金的升降來擴張和緊縮經濟。針對順差降低準備金率;針對逆差提高準備金率。公開市場操作:央行在公開市場上買賣國債等控制信用規模和貨幣供應。問題:利率政策和法定準備金政策的沖擊較大,與國內經濟目標可能有嚴重沖突。公開市場業務操作的要求較高,也可能與國內經濟目標存在沖突。財政貨幣政策指出以下事例的政策性質繼消費稅調整政策推出、成品油價格上調之后,對石油開采企業征收特別收益金的規定近日也開始進入實施階段。業內人士經測算后表示,一直享受著上游壟斷成果的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巨頭將為此支付近300億元,這意味著呼喚已久的石油“暴利稅”終于浮出水面,油品定價體系雛形初現。(4月4日《上海證券報》)財政貨幣政策指出以下事例的政策性質日前從深圳市貿發局獲悉,深圳制定了十項措施鼓勵支持企業出口創匯。為鼓勵企業擴大軟件出口,推進深圳軟件業的發展,深圳市將首次對出口軟件的企業給予補貼。此次深圳出臺措施鼓勵外貿出口主要是針對目前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經濟增速減緩,需求減少,直接影響了深圳的出口。財政貨幣政策指出以下事例的政策性質1月份,貨幣信貸數據繼續高位運行。鑒于價格調節型工具具有調節貨幣結構的功能,不排除未來央行通過不對稱加息來調整利率結構,抑制過快增長的信貸需求。貨幣投放激增生息資產需求增加信貸高速增長不可持續

(3)支出轉換政策之匯率政策指在不實施管制的情況下,通過調整匯率水平和匯率制度來改變對外需求,從而調整國際收支的政策。涉及以下問題:改變匯率水平的方式與匯率制度密切相關匯率政策發揮作用受到諸多因素制約匯率政策本身不完全是一個獨立的政策,在很多情況下,需要依靠其他政策工具對匯率水平進行管理,常常要通過貨幣政策來實現。匯率政策變更匯率制度如:金融危機后各國改變匯率制度;美國要求中國采取更加彈性的匯率制度外匯市場干預官方匯率貶值如:金融危機后貿易國紛紛貶值本國匯率匯率政策對國際收支的影響是通過改變匯率水平來實施。本幣貶值對國際收支的影響主要體現在經常帳戶或貿易收支上本幣貶值:使對國外商品的支出轉移到國內商品上,使進口減少,改善國際收支,但對物價有上漲的作用力;本幣升值:使對國內商品的支出轉移到國外商品上,減少國際收支盈余,但同時會減少國內產出,使失業問題更為突出。進出口關稅、進出口配額、出口補貼、貿易管制(許可證、貿易企業審批制等)、外匯管制等也可以實現支出轉換。(4)支出變更政策之直接管制政策也被稱為貿易保護或貿易限制政策,指一國政府在國際收支持續逆差時,通過對國際貿易活動實施數量管制和價格管制,以期達到改善國際收支的目的。是一種選擇性控制。(selectivecontrols)。數量管制:進口配額;進口許可證;外匯支出和收入管制等。價格管制:進口關稅;出口補貼;出口退稅;出口信貸優惠等。主要問題:將不可避免地使市場發生扭曲,導致資源配置效率降低,產生尋租現象,引發黑市交易和走私等非法活動;易于引起其他國家的報復,引發貿易戰;要耗費相當數量的行政成本和信息成本;在WTO框架下,這些政策的使用受到限制。(5)國際收支政策性調節中的總供給調節政策前述國際收支調節政策均為需求調節政策,而從總供給角度進行調節也能產生積極影響,而且更具有根本性意義。具體有:產業政策:核心是優化產業結構,科技政策:推動技術進步;提高管理水平;加強人力資本投資。制度創新:針對經濟中存在的制度性缺陷改革和創新,保護企業制度創新、企業管理體制改革等。(6)、內外均衡的矛盾及政策搭配調節

(1)丁伯根原則荷蘭經濟學家丁伯根(J.Tinbergen)是第一個經濟學諾貝爾獎的得主(1969年)。他最早提出將政策目標和工具聯系在一起的正式模型,即所謂的“經濟政策理論”,被稱為“丁伯根原則”(Tinbergen’sRule),指出要實現若干個獨立的政策目標,至少需要相互獨立的若干個有效的政策工具。

假定只存在兩個目標T1、T2與兩種工具I1、I2,政策調控追求的T1和T2的最佳水平為了和。令目標是工具的線性函數,即在這一情況下,只要決策者能夠控制兩種工具,且每種工具對目標的影響是獨立的,決策者就能通過政策工具的配合達到理想的目標水平。從數學上看,只要(即兩個政策工具線性無關),就可以求解出達到最佳的目標水平T1*和T2*時所需要的I1和I2的水平,即

當時,兩種工具對這兩個政策目標有著相同的影響,也就是說,決策者只有一個獨立的工具而試圖實現兩個目標,這是不可能成功的。這一結論可以進行推廣。如果一個經濟具有線性結構,決策者有N個目標,只要有至少N個線性無關的政策工具,就可以實現這N個目標。

(2)米德沖突英國經濟學家詹姆斯·米德(J.Meade)于1951年在其名著《國際收支》中最早提出固定匯率制下的內外均衡沖突問題。他指出,在匯率固定不變時,政府只能主要運用影響社會總需求的政策來調節內外均衡。這樣,在開放經濟運行的特定區間便會出現內外均衡難以兼顧的情形。這一情況被稱為“米德沖突”(Meade’sconflict)。表4-1固定匯率制下內部均衡與外部均衡的搭配與矛盾

內部經濟狀況外部狀況1經濟衰退/失業增加國際收支逆差2經濟衰退/失業增加國際收支順差3通貨膨脹國際收支逆差4通貨膨脹國際收支順差

內外均衡的一致“失業+順差”擴張性支出政策→充分就業+國際收支平衡“通脹+逆差”緊縮性支出政策→物價穩定+國際收支平衡內外均衡的沖突“失業+逆差”擴張性支出政策→充分就業+逆差擴大緊縮性支出政策→國際收支平衡+失業增加“通脹+順差”緊縮性支出政策→物價穩定+順差擴大擴張性支出政策→國際收支平衡+通脹加劇(3)內外均衡矛盾政策調節的基本原理

蒙代爾提的“分派原則”(AssignmentRule),又稱為“有效市場分類原則”。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可以分裂為兩個獨立的政策工具掌握在不同決策者手中調控對象不同對宏觀經濟作用機制不同這一原則的含義是:每一目標應當指派給對這一目標有相對最大的影響力,因而在影響政策目標上有相對優勢的工具。如果在指派問題上出現錯誤,經濟就會產生不穩定性而距均衡點越來越遠。根據這一原則,蒙代爾區分了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在影響內外均衡上的不同效果,提出以貨幣政策實現外部均衡目標、財政政策實現內部均衡目標的指派方案。一般來說,我們將這種政策間的指派與協調稱為“政策搭配”蒙代爾市場分類模型EBiBSIBIIIIIIIVEO財政政策對外+貨幣政策對內IB-FPIVIO-MPIIIEBiBSIIE-FP+MP-MP+MP+FP+FP財政政策對內+貨幣政策對外IB-FPIVIO-MPIIIEBiBSIIE-FP+MP-MP+MP+FP+FP蒙代爾搭配原則

貨幣政策F通脹赤字失業盈余Nf緊縮擴張財政政策通脹盈余DABC失業赤字IBEBNm擴張緊縮經濟失衡下的最佳政策配合區域經濟失衡狀態最佳政策搭配方式I通貨膨脹+國際收支順差緊縮性財政政策+擴張性貨幣政策II失業+國際收支順差擴張性財政政策+擴張性貨幣政策III失業+國際收支逆差擴張性財政政策+緊縮性貨幣政策IV通貨膨脹+國際收支逆差緊縮性財政政策+緊縮性貨幣政策每種政策工具應當用于最具影響力的政策目標之上,以財政政策實現內部均衡、貨幣政策實現外部均衡的搭配,符合有效市場分類原則。

每種政策工具應當用于最具影響力的政策目標之上,以財政政策實現內部均衡、貨幣政策實現外部均衡的搭配,符合有效市場分類原則。2.支出轉換政策與支出增減政策的搭配支出轉換政策與支出增減政策的搭配,是由斯旺(T.Swan)提出的。按斯旺的見解,可用圖來加以說明。斯旺圖

貶值升值3:失業盈余4:通脹盈余1:通脹赤字2:失業赤字EBDBAC國內吸收IB實際匯率三、彈性分析理論由劍橋學派創始人馬歇爾在1923年提出“進出口需求彈性”概念,1937年英國經濟學家瓊.羅賓遜(JoanRobinson)在《外匯》一書中提出彈性分析法(ElasticityApproach)。彈性分析理論研究的是在收入不變的條件下匯率變動在國際收支調整中的作用。彈性分析理論基本假定:(1)其他條件不變,只考慮匯率變動對進出口的影響;(2)充分就業和收入不變;(3)沒有跨國資本流動,國際收支等于貿易收支;(4)進出口供給彈性趨于無窮大,即進出口商品的價格不變,供給可以無限增加。彈性分析理論由于這種方法主要圍繞著進出口商品的供給與需求的價格彈性展開分析,因此稱為彈性分析法。基本內容:匯率變動通過國內外產品之間、本國生產的貿易品與非貿易品之間的相對價格變動,來影響一國進出口的供給和需求,進而影響國際收支。彈性分析理論國際收支逆差本幣對外貶值出口上升進口下降國際收支順差本幣對外升值出口下降進口上升彈性分析理論可見:貨幣貶值具有促進出口、抑制進口的作用;貨幣升值則具有刺激進口、遏制出口的作用。彈性分析理論彈性的概念:Em=進口商品需求量的變動率÷進口商品價格的變動率Em:進口商品的需求彈性Ex=出口商品需求量的變動率÷出口商品價格的變動率Ex:出口商品的需求彈性彈性分析理論不考慮資本轉移,并把貿易收支視為一定時期內的國際收支,則其余額用公式可寫為:B=X-M=Px·X-rPm·M

以r表示匯率Px是以本幣表示的出口商品價格,Pm是以外幣表示的進口商品的價格。B=X-M=Px·X-rPm·M假定匯率貶值1%,這樣,出口數量增加Ex%,另一方面,進口數量減少Em%,則進口支出變動為-Em%×rPm·M

因本幣貶值而引起的進口本幣支出為:

1%×rPm·M△B=Ex%Px·X-(-Em%×rPm·M)-1%×rPm·M=Ex%Px·X-(1%-Em%)rPm·M顯然如果ExPx·X大于(1-Em)rPm·M或者說ExPx·X/rPm·M>1-Em那么國際收支就會由于匯率貶值而改善,反之,會惡化。由于假定B是均衡的,所以Px·X=rPm·M所以Ex+Em>1,貶值才能導致貿易收支的改善馬歇爾-勒納條件貶值會引起進出口商品價格變動,進而引起進出口商品數量發生變動,最終引起貿易收支變動。貿易收支額的變化最終取決于兩個因素:一由貶值引起的價格變化;二由價格引起的數量變化。以Ex代表出口需求彈性,Em代表進口需求彈性。馬歇爾-勒納條件Ex+Em>1,貶值才能導致貿易收支的改善這就是著名的馬歇爾-勒納條件:在進出口供給彈性無限大的情況下,只要一國進出口商品的需求彈性的絕對值之和大于1,本國貨幣貶值就會改善國際收支的狀況。馬歇爾—勒納條件的進一步說明貶值的時滯問題:J曲線效應當一國貨幣貶值后,由于從貶值引起進出口相對價格變動直至貿易數量的增減,需要一段時間,即存在時滯,在這一期間內,貶值不僅不能改善國際收支,反而會惡化國際收支,這一現象被稱為“J曲線效應”。原因:貿易合同調整的滯后;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反應滯后。BPT0T1T2T3貶值的時滯問題—J曲線效應貶值后的這段時間劃分為三個階段:Currency---contractperiod:貨幣合同階段Pass---throughperiod:傳導階段QuantityAdjustmentperiod:數量調整階段J曲線效應本幣貶值效應的三個階段:貨幣合同階段Currency-ContractPeriod此時執行的合同為貶值前簽訂的,進出口的數量和價格均不因貶值而變化,因此,這一階段貿易差額的變化取決于合同計價貨幣。通常是B和D的情形。傳導階段Pass-ThroughPeriod此階段貿易收支的變化取決于短期內價格的調整與進出口數量調整的對比情況。通常此階段執行的是前一階段所簽訂的、已根據匯率的變化調整了價格的合同,但進出口的數量調整有限,因此,最常見的是按本幣衡量的出口收入減少,進口支出增加,貿易收支繼續惡化。數量調整階段Quantity-AdjustmentPeriod進出口數量開始隨價格變化而調整,貶值對國際收支調整的效用開始體現。貶值在貨幣合同期內對貿易收支的影響出口合同所使用貨幣進口合同所使用貨幣進口合同所使用貨幣本幣外幣本幣A:出口額不變進口額不變貿易差額不變B:出口額不變進口額增加貿易差額惡化外幣C:出口額增加進口額不變貿易差額改善D:出口額增加進口額增加初始盈余:盈余增加初始赤字:赤字增加彈性分析理論評述長期流行原因:一方面它適合當時西方各國政府制定政策的需要;另一方面它否定了貨幣貶值一定有改善貿易收支作用的片面看法;正確指出了貨幣貶值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