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六年級科學上冊實驗操作趙柏紅_第1頁
小學六年級科學上冊實驗操作趙柏紅_第2頁
小學六年級科學上冊實驗操作趙柏紅_第3頁
小學六年級科學上冊實驗操作趙柏紅_第4頁
小學六年級科學上冊實驗操作趙柏紅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小學六年級科學上冊

實驗操作承德縣實驗小學趙柏紅小學科學實驗分類一、根據實驗的環境分

1.實驗室實驗

科學教學中,我們組織學生在實驗室里,通過各種實驗器材人為地控制或改變實驗對象的狀態或條件,對研究對象開展有目的、有計劃地考察實踐活動,就是實驗室實驗。2.自然態實驗

科學教材中的種植飼養活動就是要求在自然的狀態下進行實驗。自然態實驗就是指研究對象處于自然環境中和自然狀態下,對其進行觀察的實踐活動。二、按主要操作者分1、演示實驗2、分組實驗三、按照作用分1、析因實驗

在科學課的學習中有些實驗的結果是已知的,而影響實驗結果的原因是未知的。為了尋找、探索影響某種事物的發生變化過程的主要原因進行的實驗,即析因實驗。可以說析因實驗是由已知結果去尋找其產生結果的原因而設計和進行的實驗。最具代表性的析因實驗是:研究影響巖石的變化原因。碩大堅硬的巖石為什么會變成小塊的巖石?會變成圓圓的卵石?為了尋找原因我們用反復加熱冷卻巖石的方法,發現冷熱交替的溫度變化影響巖石的變化。用瓶子裝水,把小巖石塊放入瓶中使勁搖晃,模擬流水對巖石的沖刷作用,發現是水對巖石的沖刷搬運影響巖石的變化。用鹽酸滴在巖石表面,發現酸性水影響巖石的變化。用分析種植植物活動進行植物生長對巖石的變化影響研究,發現植物的生長影響巖石的變化。2.對照實驗

為了弄清楚影響事物的內外因素與事物本身的關系,就必須通過實驗對影響事物的內外因素進行驗證,并加以確定。用對照實驗可以研究和揭示研究對象的某種屬性,或發生的某種原因。我們常把對照實驗又稱對比實驗,其實它們是有區別的。如果兩組實驗中,除了一個因素不同外,其余因素都相同,那么這兩組實驗稱為對照實驗。對照實驗一般要設置對照組和實驗組。對照組和實驗組要依據研究的問題和作出的假設來決定,有時候研究的問題和作出的假設改變了,對照組和實驗組可能會發生對換。一般來說,保持原有狀態的組作為對照組,人為改變條件的組作為實驗組。或者是,已知實驗結果的組作為對照組,未知實驗結果的組作為實驗組。如果設置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實驗組,通過對結果的比較分析,來探究某中因素與實驗對象的關系,這樣的實驗稱為對比實驗。在對比實驗中不設對照組,均為實驗組或互為實驗組,是對照實驗的一種特殊形式。對比是一種為了突出事物或現象的本質特征,將相近、相關的事物或現象放在一起,對照著進行觀察,通過辨異求同或同中求異的比較,使事物的性質、狀態或特征更鮮明突出,便于學生理解和鞏固。3.模擬實驗

我們經常按照實驗的目的,利用儀器和設備去控制探究自然。但是在自然界有許多現象,我們很難甚至無法直接控制和改變它們。如果被研究對象在空間和時間上遙遠,被研究對象涉及范圍廣存在和發展的時間長,被研究對象的物理性決定了不可能進行直接實驗,被研究對象是人體時,為了保證安全和健康不能直接實驗。對于這些方面的自然現象,所使用的手段不能直接作用與研究對象上,必須采用模擬的方法進行實驗,即模擬實驗。在研究工作中,由于研究對象不能或不允許進行實驗,為了取得對研究對象的認識,可以通過在模型上進行實驗,模擬研究對象的現象或變化過程的實驗叫做模擬實驗。小結:

關于實驗,能做自然態實驗的不做實驗室實驗,能做分組實驗的不做演示實驗,能做實物實驗的不做模擬實驗。實驗總數:

上冊13個,下冊13個。主要內容:

一、實驗名稱:

二、實驗目的:

三、實驗材料和工具:

四、實驗過程與方法:

五、實驗現象:

六、實驗結論:1、植物體能量的來源一、實驗名稱:植物體能量的來源二、實驗目的:探究植物體能量的來源哪里三、實驗材料:燃燒勺、酒精燈、淀粉、火柴

四、實驗過程:

1、點燃酒精燈。 2、用燃燒勺取適量淀粉。3、將盛有淀粉的燃燒勺放在酒精燈上加熱。

五、實驗現象:淀粉燃燒起來。六、實驗結論:植物中的能量來自太陽能,并以另一種形式貯存在淀粉中。北美紅雀鵜鶘沙錐鳥禿鷲2、鳥喙與取食模擬實驗

一、實驗題目:鳥喙與取食模擬實驗二、實驗目的:探究不同的鳥是怎樣取食的。三、實驗器材:米粒、葵花子、橡皮蟲、泡沫塑料顆粒、硬紙剪的小動物、鉗子、湯匙、鑷子、起釘器。四、操作步驟:1、按下列方式準備“食物”;木棍洞中的米粒、葵花子;藏在紙屑中的橡皮蟲;漂在水中的泡沫塑料顆粒;硬紙剪的小動物。2、四人一組,每人從鉗子、湯匙、鑷子、起釘器四種工具中選擇一種。3、用自己選擇的工具在1分鐘內按要求拾取準備好的“食物”。在一個人拾取“食物”時,其他三人分工負責觀察、報時和記錄。4、將每人用不同的工具分別拾取各種“食物”的數量記錄在表中。姓名使用工具1分鐘內拾取“食物”的數量米粒葵花子橡皮蟲泡沫塑料顆粒小動物

鉗子

湯匙

鑷子

起釘器

五、實驗現象:

六、實驗結論:

3、做“酸奶”

一、實驗題目:做酸奶

二、實驗目的:探究酸奶在什么樣的環境下更容易生成

三、實驗器材:

新鮮酸奶1杯,鮮牛奶2袋(每袋約250ml),帶蓋的杯子或瓶子4個(約150ml),金屬小勺1把,竹筷1根,溫度計。

四、操作步驟:

1、將所用容器和工具用沸水消毒。

2、將兩袋鮮牛奶煮開后,涼至30℃左右,平均分裝在已消毒的4個杯(或瓶)中。

3、分別向4個盛有等量鮮牛奶的杯中加入1勺等量的鮮牛奶,攪拌均勻后蓋上蓋子。

4、將其中兩杯放在溫暖環境中,另兩杯放在陰涼環境中,24小時后進行觀察。

五、實驗現象:放在溫暖環境中的鮮牛奶變得黏稠且有凝固跡象。

六、實驗結論:乳酸菌在溫暖的環境中易繁殖。注:制作酸奶成功的關鍵因素包括器具的消毒、牛奶的高溫滅菌、所加入的酸奶新鮮、適宜的環境溫度。

4、物質的發霉實驗

一、實驗題目:物質的發霉實驗

二、實驗目的:探究食物是否在溫暖的條件下易發霉

三、實驗器材:

兩個濕饅頭,兩個塑料袋,一個紙盒

四、操作步驟:

1、將兩個濕饅頭分別裝在塑料袋里扎緊。

2、將另一個放在冰箱里冷藏

將其中的一個裝在紙盒里放在溫暖的地方

五、實驗現象:

六、實驗結論:

5、制作風動小裝置的實驗一、實驗題目:制作風動小裝置的實驗

二、實驗目的:探究風動小裝置工作過程和能量轉化過程

三、實驗器材:

卡紙、風車軸、高粱稈、小金屬片、支架、鼓體、橡膠膜、鼓膜卡圈、鼓槌、橡皮筋、串珠、軸卡圈等。

四、操作步驟:

1、用卡紙設計制作一個紙風車,并將風車用卡圈固定在細軸上。

2、將支架插接成型,再將風車軸、串珠、高粱稈穿在一起,固定在支架上,最后把兩塊金屬片對應地插在高粱稈上。

3、把橡膠膜套在鼓體上,做成小鼓,并將它固定在支架上。

4、用鼓槌纏繞橡皮筋,使鼓槌一端與鼓面相接,另一端與金屬片部分相觸。

5、把風車放在有風的地方,讓風車轉起來,使小鼓發出聲音。

風動小裝置是怎樣工作的?在工作過程中能量是怎樣轉化的?

6、制作電磁鐵的實驗一、實驗題目:制作電磁鐵的實驗二、實驗目的:通過制作電磁鐵,探究電磁鐵的工作原理三、實驗器材:

粗鐵釘、漆包線(80厘米---100厘米),電池、電池盒、導線、開關、小鐵釘、砂紙、小刀。四、操作步驟:

1、將漆包線順著一個方向繞在釘子上

2、用砂紙除去漆包線兩頭的漆皮,接在電源上。3、反復接通和切斷電流,用小鐵釘試試電磁鐵磁性如何。五、實驗現象:六、實驗結論:注意事項:1、大鐵釘一定要預先用火燒過。2、漆包線同一方向纏繞。3、線圈的匝數不做規定。

7、研究電磁鐵磁力的大小的實驗(一)一、實驗題目:磁力大小與線圈匝數關系實驗二、實驗目的:通過實驗探究電磁鐵磁力的大小是否與線圈的匝數有關三、實驗器材:

相同的粗鐵釘兩根、60厘米和100厘米的漆包線各一根,電池、電池盒、導線、開關、小鐵釘、砂紙、小刀。四、操作步驟:

1、用60厘米和100厘米的漆包線各做一個線圈匝數不同的電磁鐵。2、接通電源,分別接近小鐵釘。3、記錄下兩個電磁鐵分別吸引小鐵釘的個數。五、實驗現象:六、實驗結論:注意事項:1、串聯起來的電池節數一樣。2、鐵芯材料一樣。

研究電磁鐵磁力的大小的實驗(二)一、實驗題目:磁力大小與電流強弱關系實驗二、實驗目的:通過實驗探究電磁鐵磁力的大小是否與電流的強弱有關三、實驗器材:

相同的粗鐵釘兩根、漆包線(80厘米--100厘米的),電池、電池盒、導線、開關、小鐵釘、砂紙、小刀。四、操作步驟:

1、用漆包線制作一個電磁鐵。2、分兩次組裝電路,第一次電磁鐵接通一節電池,靠近小鐵釘看吸引多少個小鐵釘;第二次電磁鐵接通兩節電池,靠近小鐵釘看吸引多少個小鐵釘。。3、分別記錄下兩次吸引小鐵釘的個數。五、實驗現象:六、實驗結論:8、探究常見的能量裝置是怎樣工作的實驗實驗(一)探究臺燈開關內部構造的實驗實驗材料:電池、電池盒、開關、導線、小燈泡、燈泡座、鉛筆芯。實驗(二)探究失火報警器內部構造的實驗實驗材料:電池、電池盒、開關、導線、小燈泡、燈泡座、金屬彈片。此實驗主要是根據實驗現象,讓學生猜想臺燈開關和失火報警器的內部構造可能是什么樣的?9、建立太陽系模型的實驗一、題目:建立太陽系模型二、目的:進一步了解太陽系三、器材:

白紙、鉛筆、繩子、尺子、橡皮泥等。四、操作步驟

1、把地球與太陽的平均距離1.5億千米作為一個天文單位(用AU表示),用這個天文單位表示各大行星到太陽的平均距離,并記錄下來。2、用2cm(或其他長度,如5cm、10cm)代表一個天文單位,按比例換算出模型中各大行星到太陽的距離。3、以“太陽”為圓心,分別以換算后各“行星”到“太陽”之間的“距離”為半徑,畫出各行星繞“太陽”運行的軌道圖(可以畫成扇形圖),形成太陽系的模型圖。4、選擇適當的材料做“行星”,將它們放置在模型圖中各自的運行軌道上,佬成一個太陽系模型。注:此模型主要是將各大行星到太陽的距離按一定的比例標出,同時也要注意行星本身的大小比例。(可制成圓盤形的,也可制成扇形的)

10、模擬地球公轉與季節變化的實驗一、實驗題目:模擬地球公轉與季節變化的實驗二、實驗目的:探究四季的成因三、實驗器材:

臺燈、繩子、橡皮泥、地球儀四、操作步驟

1、在桌上用繩子做一個圓圈,模擬地球公轉的軌道;把臺燈放在圓圈的中央,模擬太陽。2、把地球儀放在繩圈上,用橡皮泥在地球儀上做個記號代表自己的位置。3、如圖所示,把地球儀放在“夏至”的位置上,并讓地軸指向正確的方向。4、按照地球繞太陽自西向東公轉的方向,移動地球儀,觀察在不同季節里,“太陽”直射“地球”位置的變化。在移動地球儀的過程中,應保持地軸始終指向同一方向。5、重復第4步,再模擬地球公轉3次,試用觀察到的現象解釋地球公轉與四季形成的關系。五、實驗現象:六、實驗結論:實驗目的:了解月球公轉和自傳情況。實驗過程:自己當月球,講臺當地球,繞著講臺轉。轉動時,自己的正面一直對著講臺,轉動一周。

實驗現象:自身轉一周,自己身體旋轉360度。

實驗結論:月球公轉的同時也在自轉,自傳一周所用的時間和公轉一周的時間相同。11、實驗題目:月球運動模擬實驗

12、模擬月相變化一、實驗題目:模擬月相的變化二、實驗目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