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教版(超詳)初中地理學問點歸納匯總人教版(超詳)初中地理學問點歸納匯總1初中地理學問歸納總結〔打印版〕七年級上冊與同學們談地理1、人類的活動離不開地理⑴地理與日常生活:地理與日常生活親熱相關,我們可以了解天氣,廣泛了解世界各地的根本狀況和風土人情等。⑵地理與生產建設:我們生產活動不能隨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環境的影響和制約。⑶學會收集地理信息:①查閱地理書籍②詢問有關人士③上網查閱資料等。2、學習地理,為了更好地生活①敬重自然規律,做大自然的朋友;②因地制宜,揚長避短;③綜合地分析問題;④具備可持續進展的觀念。第一章地球和地圖一、地球和地球儀1、生疏地球的外形和大小〔P3〕⑴外形: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章球體。⑵大小:外表積=億平方公里;平均半徑=6371=4⑶能證明地球是球體的事實:麥哲倫環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衛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擋了照射的陽光。⑷麥哲倫環球航行路線:西班牙→大西洋→麥哲倫海峽→太平洋→菲律賓群島→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2、地球的模型——地球儀⑴含義:仿照地球的外形,依據肯定的比例進展縮小的模型。⑵意義:可以便利我們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外表各種地理事物的分布。3、緯線和經線〔P5〕⑴緯線:與地軸垂直并且圍繞地球一周的圓圈。⑵經線:連接南北兩極并且與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⑶地軸:假想的地球自轉軸。⑷兩極:地軸與地球外表的交點。⑸經、緯線的特點:特 點 經 線 緯 線半圓,兩條相對應的經外形特征 線組成經線圈,把地球平分為相等的兩個半球
緯線圈緯度一樣,長度相長度特征 經線長度都相等 等,赤道最長,向兩極漸短收縮成一點指示方向 南北方向 東西方向⑹特別的經、緯線①特別緯線赤道——是最長的緯線,既是緯度的起始點,以北為北緯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為南緯用字母S表示,也是南北半球的劃分界限。30°緯線——是低緯度與中緯度的分界限60°緯線是中低緯度與高緯度的分界限②特別經線0 經線——也叫本初子午線,是經度的起始點,以東為東經用字母E表示,以西為西經用字母W表示,通過英國倫敦格林尼治天文臺的舊址。人教版(超詳)初中地理學問點歸納匯總人教版(超詳)初中地理學問點歸納匯總2180°經線——大致與“國際日期變更線”全都20°W——以東是東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E——以東是西半球,以西是東半球⑺南北半球的分界限:赤道°緯線20W16。⑻經度和緯度的變化規律:〔西經〕 〔東經〕00°180°20°10°10°20°180°愈向西愈大愈向東愈大本初子午線本初子午線〔〔北緯〕90°90°20°10°0°10°20°愈向北愈大愈向南愈大90°〔〔南緯〕4、利用經緯網定位⑴經緯網的含義:在地球儀或地圖上經線和緯線相互交織所構成的網格。⑵經緯網的作用:確定地球外表某一點的位置。二、地球的運動1、地球的自轉〔P9〕⑴含義:地球圍著地軸不停地旋轉。⑵方向:自西向東。⑶周期:一天〔24。⑷產生的現象:晝夜更替、地方時差2、地球的公轉〔P11〕⑴含義:地球圍繞太陽不停地旋轉。⑵方向:自西向東。⑶周期:一年〔365。⑷特點:地球公轉的軌道平面與地軸的夾角是°⑸產生的現象:①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來回移動;②同一地點,太陽高度角的變化;③同一地點,晝夜長短的變化;④同一地點,不同季節太陽光熱不同,即春夏秋冬四季的形成。⑹二分二至:春分日〔321、夏至日〔622、秋分日〔923、冬至日〔1222〕⑺四季的劃分〔以北半球為例,南半球正相反3、4、56、7、89、10、1112、1、23、地球的五帶〔P12〕北寒帶北寒帶90°有極晝極夜〔北極圈〕°無極晝極夜、直射〔北回歸線〕°熱帶有陽光直射〔南回歸線〕°南溫帶無極晝極夜、直射〔南極圈〕°有極晝極夜90°三、地圖南寒帶1、地圖的根本要素〔地圖三要素〕⑴比例尺①概念: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之比②表現形式:數字式、文字式、線段式⑵方向的判讀:①一般地圖:面對地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②有指向標的地圖:依據指向標定方向,指向標箭頭一般指向北方③有經緯網的地圖:依據經緯網定方向,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⑶圖例和注記①圖例:用來表示地理事物的各種符號。②注記:用來說明地理事物名稱的文字或用說明地理事物數量的數字,稱之為地圖的“語言〔P14中的圖〕鐵路 國界 山峰2、地形圖的判讀⑴地面高度的計算方法〔P16〕①海拔〔確定高度舉例:珠穆朗瑪峰海拔米,吐魯番盆地海拔-155②相對高度: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地點的垂直距離。15⑵地形圖的類型:等高線地形圖、分層設色地形圖、地形剖面圖。等高線:在地圖上把海拔一樣的各點連成的線。等深線:在地圖上把海洋中深度一樣的各點連接成線。⑶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P16中的圖〕①依據等高線的疏密程度推斷坡度的陡緩:等高線稀疏,表示坡緩;等高線密集,表示坡陡。②依據等高線外形推斷地形類型:山頂、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高線的彎曲局部向高處凸出表示山谷,向低處凸出表示山脊;兩個山頂之間的部位是鞍部;等高線重疊的地方表示陡崖。⑷陸地上的五種根本地形: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地形圖上用海拔來表示地面的凹凸起伏。分層設色地形圖上,綠色表示平原、藍色表示海洋、黃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3、從地圖上獵取信息⑴地圖常見種類:導游圖、交通圖、政區圖⑵比例尺大小與地圖范圍、詳略的對應關系:表示范圍的大或小表示內容的詳或略大比例尺小具體小比例尺大簡單在圖幅一樣大的狀況下,選取的比例尺越大,反映的實地范圍越小,反映的地理信息就越具體;反之亦然。其次章陸地和海洋一、大洲和大洋在圖幅一樣大的狀況下,選取的比例尺越大,反映的實地范圍越小,反映的地理信息就越具體;反之亦然。1、地球水球2971%,概括為“七分海洋,三分陸地⑵分布:陸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5672、七大洲和四大洋⑴關于海洋、陸地的根本概念〔P28中的圖〕概念概念大洲 大陸和它四周的島嶼大陸 面積寬闊的陸地島嶼 面積較小的陸地洋 海洋的中心局部是洋的一局部,位于大洋邊緣,海面積較小,靠近大陸海峽 溝通兩個海洋之間的狹窄水道⑵海陸分布大勢:①六塊大陸:亞歐大陸、非洲大陸、南極大陸、澳大利亞大陸、北美大陸、南美大陸。②七大洲: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P29〕③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P30中的圖〕亞、歐: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溝通黑海和地中海。亞、非:蘇伊士水道〔溝通地中海和紅海。南、北美:巴拿馬水道〔溝通太平洋和大西洋。亞、北美:白令海峽。⑶亞洲是最大的洲;歐洲是最小的洲;太平洋是最大的洋;北冰洋是最小的洋。南極洲是跨經度最廣的大洲;北冰洋是跨經度最廣的大洋。二、海陸的變遷1、滄海桑田⑴現象:地球上的海洋和陸地是不斷變遷的⑵緣由:地殼的變動和海平面的升降是主要緣由,此外人類的活動也會引起海陸的變化。⑶舉例:今日的地球之巔珠穆朗瑪峰過去曾經是海洋。2、海陸輪廓形成的兩大學說學說名稱 學說內容 主要證據①2大陸漂移學說
相互連接的一塊大陸一片汪洋。洋的分布狀況。①由巖石組成的地球表層不而成。
①大陸輪廓的吻合性②拼合大陸幾種古地層的相像性③拼合大陸幾種生物的相近性脈的形成。板塊構造學說②各大板塊處在不斷的運動之中。③板塊內部比較穩定
變化。③大西洋的擴張。留意:①“板塊構造學說”是在“大陸漂移學說”的根底上進展而成的,是目前最被普遍承受、相對完善的一個學說。②六大板塊:亞歐板塊、美洲板塊、非洲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和南極洲板塊。其中太平洋板塊〔P37〕③由板塊運動引起的兩大地震帶是:地中海——喜馬拉雅山地震帶;環太平洋地震帶。第三章天氣與氣候一、多變的天氣1、天氣及其影響⑴含義:是一個地方短時間里陰晴、風雨、冷熱等大氣狀況。⑵特點:短時間〔時間、相差大〔空間、變化大〔變化〕⑶影響:天氣對交通、生活、農業生產、軍事等人類活動有著深刻的影響。2、明天的天氣怎么樣?⑴天氣預報:是氣象工作者通過對天氣資料的分析,公布將要消滅的天氣狀況。⑵天氣預報的制作過程:世界各地獵取氣象信息→衛星傳輸接收→對信息加工處理→分析推斷得出結論→預報⑶天氣預報的形式:電視、報紙、互聯網、播送、手機短信、打⑷天氣預報的內容:①衛星云圖:藍色表示海洋、綠色表示陸地、白色表示云區②城市天氣預報:說明一日內陰晴、風、氣溫順降水等常規狀況,另外還有沙塵暴、空氣質量、海浪、冰雹、大霧等特別預報。⑸常用的天氣符號〔P46〕3、我們需要干凈的空氣評價空氣質量的方式:空氣質量的凹凸,與空氣中所含污染物的數量有關,用污染指數來表示。污染指數小,對人體安康有利;污染指數大,對人體安康有害。空氣質量級別空氣污染指數空氣質量狀況一級1~50優二級51~100良三級100~200輕度污染四級200~300中度污染五級>300重度污染二、氣溫順氣溫的分布1、氣溫與生活⑴氣溫:空氣的溫度,常用℃表示。日平均氣溫=一日內氣溫觀測值之和÷觀測次數月平均氣溫=一月內日平均氣溫之和÷當月天數年平均氣溫=一年內月平均氣溫之和÷月數〔12〕⑵對人類活動的影響:氣溫影響人們的穿衣、飲食、住房、農業和交通等。2、氣溫的變化⑴日變化〔P51〕①概念:以一天為周期的氣溫變化。②變化特點:一天當中最高氣溫消滅在午后2〔14〕左右,最低氣溫消滅在日出前后。③氣溫日較差=最高氣溫-最低氣溫⑵年變化〔P51〕①概念:以一年為周期的氣溫變化。②變化特點:南北半球氣溫的變化正好相反。7月最高,1月最低;82③氣溫年較差=最高月平均氣溫—最低月平均氣溫⑶通常用氣溫的變化曲線圖來表示一個地方一年內的氣溫變化狀況。⑷氣溫年變化曲線圖的繪制方法:一橫月、二縱溫、三定點、四連線3、氣溫的分布⑴等溫線:氣溫一樣的點的連線。⑵表示:世界各地冷熱不同,通常用等溫線圖來表示。⑶影響因素: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和地形⑷分布規律:①緯度差異:一般低緯度氣溫高,高緯度氣溫低〔P53〕②海陸差異:同緯度地帶夏季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低;冬季相反。③垂直變化:隨海拔上升氣溫降低,大致海拔每上升100⑸等溫線圖的判讀:①等溫線封閉,中心氣溫高的為高溫中心,中心氣溫低的為低溫中心。②等溫線密集的地方,氣溫差異大;等溫線稀疏的地方,氣溫差異小。⑹世界“熱極”撒哈拉沙漠,世界“冷極”南極大陸。三、降水和降水的分布1、降水與生活⑴降水:從大氣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統稱為降水,其中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⑵測量:測量降水的工具是雨量器,表示降水量大小的單位一般為毫米。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降水影響交通、農業生產等。2、降水的季節變化〔P55〕⑴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狀圖來表示一個地方一年內降水的季節變化狀況。⑵降水量柱狀圖的繪制方法:一橫月、二縱水、三柱形⑶主要降水類型:對流雨、地形雨、鋒面雨。3、降水的分布〔P56〕⑴等降水量線:降水量一樣的點的連線。⑵表示:世界各地降水量的不同,通常用等降水量圖來表示。⑶影響因素: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和地形⑷分布特點:①赤道四周降水量較豐富,兩極地區降水少;②南、北回歸線兩側,大陸東岸降水多,大陸西岸降水少;③在溫帶地區,沿海地區降水較多,內陸降水較少;④山地的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⑸世界“雨極”乞拉朋齊,世界“干極”阿塔卡馬沙漠。四、世界的氣候1、氣候的地區差異⑴氣候:是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一般變化不大。例如,昆明四季如春等。⑵氣候的兩個要素:氣溫順降水。⑶氣候與天氣的差異:分布地區氣候類型熱帶溫帶寒帶分布地區氣候類型熱帶溫帶寒帶熱帶雨林、熱帶草原、熱帶季風、熱帶沙漠氣候亞熱帶季風和季風性潮濕、地中海、溫帶海洋性、溫帶季風、溫帶大陸性氣候寒帶氣候分布地區大陸東岸大陸內部大陸西岸2、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和季風性潮濕氣候、溫帶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地中海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⑴區分氣候要素和氣候因素:①氣候要素:指組成氣候的氣溫順降水。②氣候因素:緯度、地形、海陸是影響氣候的因素。⑵各氣候因素對氣溫、降水的影響①緯度因素:低緯度氣溫高,高緯度氣溫低;赤道地區降水多,兩極地區降水少。②海陸因素:同一緯度,氣溫夏季陸高海低,冬季陸低海高;降水沿海地區多,內陸地區少。③地形因素:同緯度山上的氣溫比山下低,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3、氣候與人類活動的關系⑴氣候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影響著人們的吃、穿、住、行及農業生產等方面,氣候發生特別,常會帶來危害。⑵人類活動對氣候的影響:人類排放大量二氧化碳造成的溫室效應第四章 居民與聚落一、人口與人種1、世界人口的增長死亡率=死亡人口數÷總人口數×100%
60〔19991012〕時間變化情況時間變化情況天氣氣候短時間長時間時刻在變相對穩定,一般變化不大①人口的增長速度是由誕生率和死亡率來打算的②誕生率=誕生人口數÷總人口數×100%人口自然增長率=誕生率—死亡率③人口增長的地區差異:一般經濟水平高的國家,人口的自然增長率較慢;經濟進展水平低的國家,人口的自然增長率較快。2、世界人口的分布〔P66〕⑴人口密度:一般是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內居住的人口數〔單位:人/平方千米〕⑵世界人口的分布規律人口稠密區:中緯度近海的平原地區,面積占陸地面積的40%,集中了人口的70%。①亞洲東部、南部②歐洲③北美洲東部人口稀疏區:①極端干旱的沙漠地區——干②氣候過于潮濕的雨林地區——濕③終年嚴寒的高緯度地區——冷④地勢高峻的高原、山區——高⑶人口分布不均的緣由:自然、社會經濟、歷史等條件的影響3、人口問題8000①衣——需求量大②食——糧食緊缺③住——住房緊急④行——交通擁擠⑤上學、就業、看病難⑵人口少→問題:人口老齡化、勞動力短缺、國防兵源缺乏⑶城市化問題:鄉村人口向城市大規模遷移→城市人口的無打算膨脹,產生或加劇一系列問題。⑷解決措施:實行打算生育,掌握人口數量,使人口的增長與社會、經濟的進展相適應,與環境,資源相協調。4、不同的人種⑴類型:依據膚色、發形、面部特征、體毛等外部體質特征,人類可分為白種人、黃種人和黑種人三個主要人種。白種人是世界第一大人種。⑵分布:既有大范圍的集中分布區又有小范圍的零星分布。人種人種白種人黃種人黑種人主要分布地區歐洲、北美洲、大洋洲亞洲東部非洲、大洋洲、美國⑶世界上全部的人種都是公平的。二、世界的語言和宗教1、世界的語言⑴聯合國六種工作語言: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⑵漢語: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英語:世界上使用范圍最廣的語言。⑶主要語言的分布:9語 言漢語英語俄語法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
主要分布地區中國、加坡和馬來西亞等東南亞的國家歐洲的西部、北美洲、亞洲的南部俄羅斯和獨聯體的其他很多國家法國、非洲的中部和西部的很多國家西班牙和拉丁美洲的很多國家西亞和北非的很多國家
人教版(超詳)初中地理學問點歸納匯總2、世界三大宗教宗教 發源地區 經典宗教 發源地區 經典基督教 亞洲的西部 《》伊斯蘭教 阿拉伯半島《古蘭經》佛教 古印度 《佛經》宗教建筑及特點教堂:高高矗立清真寺:星月照顧廟宇:金碧輝煌主要分布地區歐洲、美洲和大洋洲亞洲西部、東南部、非洲北部和東部亞洲的東部和東南部補充:道教,中國外鄉的宗教。三、人類的居住地——聚落1、鄉村和城市⑴聚落:人們的集中居住地,可分為兩大類——鄉村和城市。①鄉村:規模比較小的居民點,四周有農田。②城市:規模比較大的居民點,人口到達肯定規模、主要從事非農業產業活動的居民聚居地。⑵鄉村與城市的差異①景觀特征不同:房屋道路修商店的學校的醫院的有無有無有無自然景觀密集度高度筑狀況多少多少多少家田果園魚塘轉變大小鄉村小小稀疏少少少有有有小城市大大密集多多多無無無大②生產活動不同:鄉村居民主要從事耕作、放牧、捕魚、伐木等生產活動;城市居民,主要從事工業、服務業等工作。2、聚落與環境⑴聚落形成和進展的主要因素:聚落多分布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分、氣候適宜、資源豐富等自然條件優越的地區。⑵分布規律: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區,工農業生產比較興旺,聚落分布比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區,少有或沒有聚落。⑶聚落差異大:熱帶雨林:雙層木樓、高架屋熱帶沙漠:墻厚、窗小黃土高原:窯洞北極地區:冰屋3、聚落的進展與保護⑴世界各國都在大力保護具有民族特色的傳統民居,如“北京的四合院⑵保護傳統聚落的意義:是人類活動和自然環境相互作用的產物,從不同側面記錄了不同歷史時期的社會經濟、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⑶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保護好聚落中有價值的紀念地、建筑群和遺址,處理好聚落進展與保護的關系,是全人類共同面臨的問題。第五章 進展與合作1、國家和地區200⑵地區:一些還沒有獲得獨立的殖民地和屬地。例如北美洲的格陵蘭地區,是歐洲國家丹麥的屬地。⑶分類人教版(超詳)初中地理學問點歸納匯總人教版(超詳)初中地理學問點歸納匯總10①從面積上:大國與小國②從人口方面:人口大國〔如中國、印度〕與人口小國〔如大洋洲的島國瑙魯〕③從政治制度:社會主義國家與資本主義國家⑷世界上最大國家俄羅斯:1707萬平方千米;最小國家梵蒂岡:平方千米;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⑸重要概念①國界:地圖上一國與鄰國或公海之間的界限;②國語界劃分依據:自然界限〔山脈、河湖、海洋、數理界限〔經緯線、人文界限〔民族、語言、宗教〕③領土:國界范圍以內的領陸、領水和領空。④我國的領土:960〔陸地〕+300〔海洋〕2、興旺國家和進展中國家⑴劃分依據:經濟進展水平的凹凸⑵分布:20150⑶興旺國家大局部位于北半球,稱之為“北方①南北對話:進展中國家和興旺國家之間的政治、經濟商談。②南南合作:進展中國家之間的互助合作。⑷進展中國家快速進展的經濟:印度的軟件業,中國的航天業、核工業3、國際合作⑴經濟聯系:興旺國家需在進展中國家購置原料、出售產品;進展中國家則需要從興旺國家引進資金、設備、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治理閱歷。⑵世界的主題——和平與進展:國際政治與經濟合作⑶重要的國際組織①聯合國: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國際組織,成立于1945年,總部位于美國紐約,根本宗旨是“促進國家進展,維護世界和平5個常任理事國和10個格外任理事國組成,目前的聯合國秘書長是來自于韓國的潘基文。②世界貿易組織:英文縮寫WTO,總部位于瑞士日內瓦,主要職能是“削減各個國家和地區之間的貿易限制,掌握和減免關稅,促進國際貿易的進展七年級下冊第六章 我們生活的大洲——亞洲〔全稱:亞細亞洲,意為東方日出之地〕一、自然環境1、世界第一大洲⑴地理位置半球位置位置 海陸位置緯度位置
主要分布東半球和北半球位于太平洋的西岸,北臨北冰洋,南臨印度洋。大局部位于北溫帶烏拉爾山、烏拉爾河、里海、大高加索歐洲與其它大洲的分界限 非洲北美洲大洋洲⑵世界第一大洲的依據:
山、黑海、土耳其海峽蘇伊士水道白令海峽阿拉弗拉海4400②跨緯度最廣,80°N~10°S;8000⑶亞洲的分區6個2、地形和河流〔P4〕重要地形區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被稱為“世界屋脊”亞洲最大的平原:西西伯利亞平原世界最高大的山脈:喜馬拉雅山脈主要河流地形特征地勢特征河流流向
長江、葉尼塞河、印度河、黃河、湄公河①地形以高原、山地為主,平均海拔高;②地面起伏大,凹凸懸殊,中部地勢高聳,四周地勢較為低下。中部高,四周低。中間高四周低的地勢特點導致了河流3、簡單的氣候〔P7〕面積最廣的氣候①溫帶大陸性氣候季風氣候亞洲東部②溫帶季風氣候亞洲氣候類型〔9亞洲南部③亞熱帶季風氣候④熱帶季風氣候種〕亞洲氣候特點
其它類型①氣候類型簡單多樣②季風氣候顯著③大陸性氣候分布廣
⑤熱帶雨林氣候⑥地中海氣候⑦亞熱帶和熱帶沙漠氣候⑧高原山地氣候⑨寒帶氣候二、人文環境1、人口最多的大洲亞洲亞洲61〔11〕世界5〔歐洲、尼日利亞〔非洲、美國、墨西哥〔北美洲、巴西〔南美洲。13人口數量人口增長率分布特點世界人口最多大洲的依據影響2、多樣的地域文化
人教版(超詳)初中地理學問點歸納匯總億﹪ ﹪人口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東亞、東南亞和南亞。①人數最多②1③凈增人口最多④人口密度最大亞洲眾多的人口,對資源和環境產生了沉重的壓力。所以一方面要掌握人口的數量,另一方面要提高農業的生產技術水準。1000101⑵三個人類文明發祥地:①黃河——長江中下游地區②印度河流域③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兩河流域〕⑶亞洲不同的地域文化及成因〔P13中的圖〕文化現象文化現象日本的抗震建筑也門的住房和梯田達雅克人的高腳屋恒河三角洲的水鄉生活亞庫特人的木屋貝都因人的賬篷、寬大袍子自然條件或民族習俗多地震山坡地區氣候濕熱,人們過著聚居生活氣候濕熱,多河湖氣候嚴寒熱帶干旱草原,人們過著游牧生活3、經濟進展差異⑴各國經濟差異及劃分標準興旺國家
日本、以色列進展中國家劃分標準
亞洲除日本、以色列之外的大局部亞洲國家GDP產業構造一般來說,人均GDP越高,第三產業比重越大的國家,經濟更加達。⑵三類產業的劃分:①第一產業:農業②其次產業:工業、建筑業③第三產業:流通、效勞部門第七章我們鄰近的國家和地區一、日本〔P18〕1、多火山、地震的島國海陸位置 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中國一衣帶水的鄰邦。位置緯度位置 23゜~46゜N,位于北溫帶。領土組成地形海岸線氣候多火山、地震
3/4,平原狹小;3776關東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曲折、多優良港灣。溫帶、亞熱帶季風氣候。稱號火山之國,地震之邦13緣由緣由有益影響措施人教版(超詳)初中地理學問點歸納匯總位于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交界處,處于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火山灰是肥沃的土壤、旅游、地學科研基地建筑多承受輕質的材料、防震演習2、興旺的加工貿易經濟⑴地位:僅次于美國的經濟強國。⑵條件:不利——資源貧乏,原料、燃料主要靠進口。有利——①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②勞動力資源豐富③科技先進進口原料
依靠科技
加工產品
海運便利出口產品⑷主要貿易對象:美國、西歐、東亞和東南亞。⑸工業部門:鋼鐵、機械、汽車、電力、紡織、電子⑹工業分布: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的狹長地帶〔P23〕⑺五大工業區:京濱工業區、名古屋工業區、阪神工業區、瀨戶內工業區、北九州工業區。3、東西相容的文化⑴傳統顏色與現代氣息并存:歷史上,中國對日本的影響很大;近現代,受歐美文化的影響。⑵民族:單一的大和民族。⑶日本東西方相容的文化的影響和借鑒:①影響:傳統文化有利于民族意識和民族精神的形成,有利于良好的社會道德觀念和社會風氣的形成;現代文化有利于人們解放思想、開拓進取。②借鑒:準時大膽地吸納西方現代文化為我所用,東西方文化兼收并蓄,合百家之長,創獨家之,不斷加深中國文化的內涵,使之對中國經濟的進展起推動作用。二、東南亞1、十字路口的位置〔P27〕⑴位置:亞洲的東南部⑵范圍:包括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世界最大的群島〕2、熱帶氣候與農業生產⑴兩種熱帶氣候氣候類型熱帶雨林氣候類型熱帶雨林氣候氣候特征終年高溫多雨主要分布地區 對農業影響馬來群島大局部,糧食作物:稻米〔泰國〕馬來半島南部四種產量世界第一的熱帶經濟作物及產地:橡膠——泰國因:熱帶季風全年高溫,一油棕——馬來西亞氣候年分旱雨兩季群島北部椰子——印度尼西亞蕉麻——菲律賓食的需求種水稻產量大;②高溫多雨的氣候有利于水稻的生長;③本區種植水稻的歷史悠久。3、山河相間與城市分布⑴地形特點:山河相間、南北縱列分布⑵主要河流:河流河流中南半島名稱中國境內名稱紅河元江湄公河瀾滄江湄南河薩爾溫江怒江伊洛瓦底江獨龍江⑶人口、城市多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14人教版(超詳)初中地理學問點歸納匯總城市名稱四周大河名稱所在國家名稱河內紅河越南金邊湄公河柬埔寨萬象湄公河老撾曼谷湄南河泰國仰光伊洛瓦底江緬甸⑷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的利與弊有利條件:①供給大量城市建設用地②為城市生產、生活供給充分的水源③水運通道④假設城市位于上游,能夠利用廉價清潔的水不利條件:①河流水患②河流污染,城市環境惡化3、華人、華僑集中的地區⑴華人與華僑的涵義①華人:中國人在國外定居下來后,取得了所在國國籍的,稱為華人。②華僑:長期居住在國外的中國人,保存了中國國籍的,稱為華僑。⑵東南亞也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區之一,也是海外華人、華僑分布最集中的聚居地。⑶旅游勝地:緬甸仰光的大金塔;印度尼西亞的婆羅浮屠;柬埔寨的吳哥窟;泰國曼谷的水上市場;越南的下龍灣;加坡的花園城市。三、印度“金磚四國”之一1、世界其次人口大國⑴位置:位于喜馬拉雅山南面的印度次大陸上,面積約30010⑶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泰姬陵是印度的象征。⑷眾多的人口對資源、環境和經濟進展產生了巨大的壓力。2、水旱災難頻繁〔P35〕⑴地形與氣候地形地形北部中部北部山地 高山氣候氣候德干高原熱帶季風氣候喜馬拉雅山地恒河——印度河平原德干高原垂直氣候分布終年高溫,分旱雨兩季。5⑵熱帶季風氣候對印度農業生產的影響〔P37〕季節時間風向旱季10月~次東北季風5海洋→陸地
雨季6~9月西南季風陸地→海洋雨季6~9月西南季風陸地→海洋源地性質對降水的影響對農業生產的影響解決方法亞歐大陸溫和枯燥降水量小活用水困難。修了很多水利工程,如北部印度炎熱降水豐成水災;恒河、印度河的澆灌系統,南部的防旱貯洋潮濕沛水池。成旱災。2060印度實行了“綠色革了糧食生產技術,糧食供給狀人教版(超詳)初中地理學問點歸納匯總人教版(超詳)初中地理學問點歸納匯總15況逐步得到改善。現在,印度農業生產技術有了很大改進,糧食不僅能夠自給,而且還有肯定的余糧可供出口。⑵主要糧食作物:水稻和小麥農作物水稻農作物水稻小麥分布東北部、半島沿海地區德干高原西北部,恒河上與地形、氣候的關系水稻需較多的水,上述地區是平原,降水充分。耐旱力量較強,這些地區地面起伏平緩,降水較少,游地區日照充分棉花德干高原西北部茶東北部雨水充分,排水良好的低山坡黃麻恒河三角洲地勢低平、氣候濕熱4、進展中的工業〔P40〕⑴獨立前后工業的變化比較工業部門根底工業部門高技術部門形成緣由分析
英國統治時期紡織工業、采礦業無英國出于本國經濟進展的需求,對印度工業嚴格掌握;印度當時科技水平落后
獨立之后鋼鐵、機械制造、化學、棉麻紡織原子能、航天、計算機軟件樂觀引進外資和先進技術,重視培育科技人才,努力進展本國工業⑵工業分布和原料產地的關系工業部門鋼鐵工業棉紡織工業麻紡織工業⑶主要城市德里:首都
分布德干高原東北部孟買加爾各答
與原料產地的關系煤、鐵、錳豐富,礦區鄰近靠近最主要的棉花區地處黃麻產地加爾各答:印度最大的麻紡織中心孟買:印度最大的棉紡織中心班加羅爾:印度的軟件之都四、俄羅斯“金磚四國”之一1、國土寬廣〔P41〕⑴世界面積最大的國家:俄羅斯幅員寬廣,領土1707萬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也是唯一地跨兩個大洲和東西半球的國家。⑵自然環境特征位置領土跨亞歐兩洲,主體在亞洲,東臨太平洋、北臨北冰洋、西臨波羅的海。地形以平原和高原為主的地形,亞歐洲局部主要是東歐平原,亞洲局部有西西伯利位置領土跨亞歐兩洲,主體在亞洲,東臨太平洋、北臨北冰洋、西臨波羅的海。地形以平原和高原為主的地形,亞歐洲局部主要是東歐平原,亞洲局部有西西伯利亞平原,中西伯利高原,東西伯利亞山地。處西伯利亞的“奧伊米亞康”,被稱為“北半球的寒極”。3600亞洲局部: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阿穆爾河〔黑龍江。湖泊里海〔世界最大的湖、貝加爾湖〔世界最深的湖。⑶俄羅斯的國旗“三色旗”的含義:由三個平行且相等的橫長方形組成,白色代表寒帶一年四季白雪茫茫的自然景觀;藍色既代表亞寒帶氣候區,又象征俄羅斯豐富的地下礦藏和森林、水力等自然資源;紅色是溫帶的標志,也象征著俄羅斯歷史的悠久和對人類文明的奉獻。2、自然資源豐富,工業興旺⑴豐富的自然資源〔P44〕特點:俄羅斯的自然資源種類多,儲量大,是世界上少數幾個資源能夠自給的大國之一。分布:烏拉爾山脈以東面積占國土的3/480%。重要產地:庫茲巴斯——煤;庫爾斯克——鐵;秋明油田、其次巴庫——石油。⑵四大工業區圣彼得堡工業區 主要有石油、鋼鐵、機械等工業部門烏拉爾工業區 造紙、電子、食品、紡織工業興旺莫斯科工業區 煤炭、石油、電力、鋼鐵工業重要西伯利亞工業區 工業最興旺地區,有汽車、飛機等部門⑶工業特征:重工業興旺、輕工業落后。3、交通與城市⑴興旺的交通:①特點:俄羅斯交通部門齊全,鐵路、大路、航空、內河、海洋和管道運輸均很興旺,以鐵路運輸為主。②分布:歐洲局部〔格外密集,以莫斯科為中心呈放射狀〕和亞洲局部〔比較稀疏,但有一條格外重要的鐵路——亞歐大陸橋〕的分布不平衡。③河運:伏爾加河海運:圣彼得堡〔波羅的海、摩爾曼斯克〔北冰洋、符拉迪沃斯托克〔太平洋〕④西伯利亞大鐵路沿著南部山區修建的緣由:有著豐富的礦產資源;北部地區凍土層很深,難度大。⑵重要的城市莫斯科:首都,最大城市,是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有著名的紅場、克里姆林宮。圣彼得堡:最大港口,其次大城市。第八章 東半球其它的國家和地區一、中東〔長期熱點地區:頻繁的沖突、戰斗〕1、兩洋三州五海之地〔P51〕⑴兩洋:印度洋、大西洋三州:亞洲、非洲、歐洲五海:地中海、黑海、里海、紅海、阿拉伯海⑵中東的范圍:中東=西亞—阿富汗+埃及+土耳其的歐洲局部⑶兩個戰略要地:蘇伊士水道〔大大地縮短了亞洲各港口到歐洲的航程、土耳其海峽〔是黑海進出口地中海的唯一通道,也是溝通亞洲和歐洲的重要通道〕2、豐富的石油資源⑴世界最大的石油寶庫:儲量、產量、輸出量均占世界第一⑵分布:波斯灣及其沿岸地區⑶三條重要的石油輸出運輸線〔P53中的圖〕航線A蘇伊士航線航線B好望角航線航線C馬六甲航線
經過的主要海洋、海峽和水道波斯灣→印度洋→阿拉伯海→紅海→蘇伊士水道→地中海→直布羅陀海峽→大西洋波斯灣→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波斯灣→印度洋→馬六甲海峽→南海→太平洋
到達的國家和地區西歐、美國西歐、美國日本3、匱乏的水資源⑴氣候炎熱枯燥→河流稀有→河流、湖泊水的安排和爭奪→引發戰斗⑵水資源的分布特征:分布不均,多國共用。⑶解決水資源匱乏的方法:沙特阿拉伯的海水淡化工程、以色列的節水農業、埃及的跨流域調水。4、文化差異⑴阿拉伯世界:中東多數國家和地區的居民,主要是阿拉伯人,信仰伊斯蘭教。⑵三大宗教的發源地:三個宗教:伊斯蘭教、基督教、猶太教〔伊斯蘭教、基督教、猶太教、麥加〔伊斯蘭教〕⑶阿以沖突:中東問題的關鍵是阿拉伯國家和以色列之間的沖突,阿以沖突的焦點在巴勒斯坦地區。二、歐洲西部1、興旺國家集中的地區⑴位置:亞歐大陸西部,三面臨海,大局部處于40°~60°N。范圍:歐洲西部是指歐洲的西半部,除前蘇聯以外的歐洲地區,面積約500萬平方千米,占歐洲的一半左右。⑵這里人口稠密,國家眾多,共有30多個國家。從經濟進展水平看,大多數屬于興旺國家,特別是英、法、德三個國家影響最大,號稱“三駕馬車⑶高度一體化的區域性組織——歐洲聯盟〔歐盟:歐洲西部各國為了進一步加強聯系,本區形成了一個區域性的國際組織,叫做歐洲聯盟。歐盟的建立,加強了本區國與國之間的政治和經濟聯系,并發出同一個聲音,在世界經濟領域和國際政治舞臺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目前,歐盟有272、以制造業為主的工業⑴制造業:把原料進展加工,制造成各種各樣產品的工業部門。向外出口機械、汽車、化學物品和食品等工業制成品,為國家帶來財寶。⑶工業分布特點:多而密集,十字型分布。自英國向東到波蘭境內,自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南部到意大利,形成了世界上著名的工業密集地帶。3、傳統的畜牧業⑴畜牧業興旺①很多國家的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產值比重很高。②生產已到達機械化、專業化程度。③歐洲西部的人們稱牧草為“綠色金子⑵進展畜牧業的有利條件地處中緯度大陸西岸的地理位置→⑶主要的地形區〔P64〕
溫帶海洋性氣候→多汁牧草,草場廣布→畜牧業興旺。以平原為主的地形主要平原 西歐平原、波德平原主要平原 西歐平原、波德平原主要山脈斯堪的納維亞山脈、阿爾卑斯山脈、比利牛斯山脈和亞平寧山脈4、富強的旅游業⑴多種多樣的自然條件①風光美麗的海濱沙灘②幽深曲折的峽灣景觀③高聳險峻的阿爾卑斯⑵豐富各異的人文景觀①眾多的古建筑遺址、文化藝術城市和博物館②獨特的風土人情⑶旅游勝地英國——倫敦塔橋;荷蘭——風車;北歐——峽灣風光;瑞士——阿爾卑斯滑雪;三、撒哈拉以南的非洲1、黑種人的家鄉〔P67〕⑴人口:有6億多,90%以上是黑種人,所以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又有“黑非洲”之稱。⑵自然環境位置位置范圍撒哈拉沙漠以南,東臨印度洋,西臨大西洋。赤道橫穿中部,北回歸線穿過北部,南回歸線穿過南部。絕大局部位于南北19人教版(超詳)初中地理學問點歸納匯總人教版(超詳)初中地理學問點歸納匯總回歸線之間,屬于熱帶。地形 以高原為主,稱為“高原大陸。非洲最頂峰:乞力馬扎羅山。海岸線一個半島〔索馬里半島、一個大島〔馬達加斯加島、一個海灣〔幾內亞灣〕特點 說明該區海岸線比較平直。以熱帶氣候類型為主,有熱帶雨林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熱帶沙漠氣候,地氣候河流 尼羅河、剛果河、贊比西河。2、單一商品為主的經濟⑴兩個概念:①初級產品:沒有經過加工或經過簡潔加工的原料、半成品②單一商品經濟:過分依靠某一種或某幾種產品生產的經濟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國家興旺國家⑵特點:過分依靠某一種或幾種初級產品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國家興旺國家出口機械、汽車等工業制成品進口⑶緣由:殖民主義者長期占據和瘋狂掠奪⑷出路:例如西非的科特迪瓦,被稱為“非洲成功的閱歷①進展本區的民族工業,削減對工業品的進口。②進展多樣化農業,進展農產品加工。③聯合、團結、協作,發揮本區的資源優勢,保障各國的根本利益。3、人口、糧食與環境⑴人口:自然增長率居世界各大洲之首,達℅。⑵糧食:生產落后,產量低。⑶環境:開墾草原、砍伐森林、過度放牧,這些做法導致了土地肥力喪失,草原退化,加劇了土地荒漠化,使生態環境惡化。⑷人口、糧食、環境的內在聯系:產生產生影響人口問題糧食問題單一商品經濟危盲目及加劇毀草開荒環境惡化產生⑸解決途徑:掌握人口增長速度、提高農牧業生產水平、保護自然環境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熱帶草原氣候特點:全年高溫,降水分為明顯的干濕兩季,濕季降水豐富,干季枯燥少雨。分布:分布在非洲熱帶雨林的南北兩側,呈“馬蹄形影響:簡潔形成嚴峻的旱災四、澳大利亞1、世界活化石博物館〔古老、特有的生物很多〕⑴國徽上的動物:袋鼠、鴯鹋。⑵古老、原始的生物①代表動物:袋鼠、鴯鹋、鴨嘴獸、考拉〔樹袋熊〕②9000450140⑶存在古老生物的緣由:澳大利亞大陸長期孤獨地存在于南半球的海洋上,減緩了生物進化的速度。2〔羊特別多〕19⑴自然條件〔P75P76〕
人教版(超詳)初中地理學問點歸納匯總位置位置相望,是世界上唯一擁有整個大陸的國家。地形西部高原中部平原東部山地氣候熱帶面積寬闊,氣候類型呈半環狀分布,大局部地區炎熱枯燥。⑵興旺的農牧業①世界上綿羊數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國家②重要的牛肉、小麥出口國③實現了生產機械化⑶澳大利亞農牧業分布與地形、氣候的關系①與地形的關系:西部、北部和中部地區是低矮的高原和大面積平原,有優良的牧草,沒有大型野生肉食動物,適合露天圍欄放牧。東南部和西南部沿海既適合牧羊又適合進展耕作作業,時間上又不發生沖突,所以進展混合農業。②與氣候的關系:中、西部和北部地區為寬闊的熱帶沙漠氣候和熱帶草原氣候區,氣候較為枯燥,適宜牲畜過冬和生殖,東南部為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順潮濕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和亞熱帶潮濕氣候,西南部為冬季潮濕、夏季高溫枯燥的地中海氣候。這樣的氣候特點既適宜畜牧業,也適宜耕作業,因此這些地區進展了混合農業。3〔礦產品出口額在出口總額中占有很大比重〕⑴礦產資源豐富:鐵礦——西部、煤礦——東部沿海、鋁土礦——東北部。⑵工礦業:礦石一半以上出口。⑶效勞業:成為澳大利亞的經濟支柱。〔P77中的圖堪培拉:首都悉尼:最大的工業中心和港口城市墨爾本:全國其次大城市⑸人口、城市的分布規律:東南沿海地區第九章 西半球的國家一、美國1、移民國家⑴移民國家:只有一個國家的主體人口為移民時,這個國家才能稱為移民國家。⑵人口:2022⑶人種構成:①白種人——占主體②黃種人——華人聚居的“唐人街種族卑視③黑種人——僅次于白種人的其次大人種⑷美國今日的成就不是某一個單一民族或種族制造的,它是世界人民集體勞動和才智的結晶,是來自世界美國的成就。2、農業地區專業化⑴美國國旗“星條旗”的含義:505013美國最初的13個州;國旗上的紅色代表著強大和士氣,白色代表著純潔和清白,藍色代表著警覺、正義和堅忍不拔。⑵自然條件〔P82〕地理位置
緯度位置海陸位置
大局部位于溫帶和亞熱帶三面瀕臨海洋,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南臨墨西哥灣領土組成 外鄉48個州,2個海外州阿拉斯加州夏威夷州一個首都所在的哥倫比亞特區。20人教版(超詳)初中地理學問點歸納匯總西部高山區:落基山脈三大地形區中部平原區:面積寬闊的中心大平原東部山地區:阿巴拉契亞山脈氣候 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降水由沿海向內陸遞減。河流 密西西比河——“老人河,世界第四長河湖泊上面積最大的淡水湖。⑶世界上的農業大國〔P85〕①地位:很多農產品生產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是世界最大的農產品出口國。②特點:機械化和專業化,效率高,產量大。③主要的農業帶:乳畜帶、棉花帶、玉米帶、小麥區④實行農業專業化生產的好處:可以充分利用各地區的自然條件,最大限度地發揮自然環境的優勢。形成規模經濟效益;同時可以大規模進展機械化生產,更廣泛地使用高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增加農產品產量,提高農產品質量。3、世界高技術產業基地〔P86〕⑴工業特點:體系完整,產品種類齊全,產量大,技術先進,是世界上工業最興旺的國家。⑵工業分布:東北部地區、南部地區、西部地區。⑶工業中心:紐約、芝加哥、舊金山、底特律等。⑷高技術產業規模最大。②促進作用:帶動經濟增長、增加就業。⑸主要城市華盛頓:首都,位于哥倫比亞特區。紐約:美國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最大的港口城市,世界四大金融中心之一。洛杉磯:美國太平洋沿岸的最大港口城市和經濟、文化中心。舊金山:又名圣弗朗西斯科,是世界著名的三大自然良港之一。4、資源消耗大國⑴世界最大的資源消耗國和廢物排放國。美國是世界上第一經濟強國,美國人的生活水平也居世界前列。美國興旺的經濟,是建立在大量消耗全球資源和破壞地球環境的根底之上,因而美國是世界最大的資源消耗國和廢物排放國。⑵對世界資源、環境的影響煤炭鐵礦石 大
廢氣興旺的經濟 大量 量進 排 廢水石油 口 高額的消費 放世界市場 全球環境二、巴西“金磚四國”之一〕 廢物木材1、民族大熔爐的縮影〔P90〕⑴世界著名大國〔面積、人口均居世界第5位:①拉丁美洲人口最多、面積最大的國家②世界上占有熱帶面積最大的國家⑵自然環境:位置位置地形海陸位置緯度位置南美洲東部,東臨大西洋。亞馬孫平原巴西高原21人教版(超詳)初中地理學問點歸納匯總人教版(超詳)初中地理學問點歸納匯總氣候〔1/3〕〔2/3〕熱帶雨林氣候熱帶草原氣候河流⑶居民古:印第安人〔黃種人〕→單一→瑪雅文明今:白、黑、混血種人〔白種人占一半多,其次是黑白混血種人〕→簡單→文化融合〔拉美文化〕⑷特色鮮亮的拉美文化①民間消遣活動:桑巴舞2③堪稱世界一流的足球隊,5奪世界杯2、進展中的工農業大國〔P93〕⑴過去:單一商品經濟,經濟落后。①緣由:主要是受到殖民者長期的殖民統治和殘酷剝削而產生的②特點:殖民初期——木材、161719⑵現在:工農業進展快速,成為南美洲經濟實力最強的國家。①工業:鋼鐵、造船、汽車、飛機制造等已躍居世界重要生產國家的行列。②農業:咖啡、甘蔗、柑橘等3種熱帶經濟作物的產量居世界第一,咖啡豆、蔗糖、橘汁成為重要的出口創匯產品。⑶資源①森林資源豐富,擁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熱帶雨林;②礦產以鐵、錳最為豐富。鐵礦儲量大,大局部是富鐵礦,伊塔比拉露天鐵礦是巴西最大的鐵礦山,被稱6~7﹪;③巴西水力資源豐富,水電在國內供電量中的比重很高,位于巴西和巴拉圭交界的巴拉那河上的伊泰普水電站,是目前世界上僅次于中國三峽的其次大水電站。⑷巴西的能源礦產不多,解決能源礦產短缺的方法。大量生產甘蔗大量生產甘蔗酒精動力汽車煤、石油缺乏水能資源豐富伊泰普水電站水能資源豐富海底石油⑸工、農業分布①特點:東南沿海地區②緣由:這里氣候溫順潮濕、交通便利、人口集中、開發較早、資源豐富。3、熱帶雨林的危機⑴巴西擁有地球上面積最大的熱帶雨林,占世界熱帶雨林面積的60﹪,不僅動植物資源豐富,有“世界動植物王國”之稱,而且還具有世界意義的環境作用〔P95〕⑵環境問題②表現:森林破壞、水土流失嚴峻,貴重野生動物遭劫,全球生態環境受到嚴峻威逼。⑶正確的進展之路——可持續進展19926214、城市化問題〔P97〕⑴人口和城市的分布①特點:人口分布極不平衡,90﹪的人口居住在東部沿海地帶,而且大城市格外集中。②帶來很多“城市病③解決措施:進展合理的城市規劃、建立衛星城;城市中工業和人口向郊區分散;加強城市治理、重視保人教版(超詳)初中地理學問點歸納匯總人教版(超詳)初中地理學問點歸納匯總23護和治理城市環境。⑵主要城市:圣保羅——經濟中心,最大的城市和工業中心。里約熱內盧——商業和金融中心,其次大城市。巴西利亞——政治中心,首都,是建城市。第十章 極地地區1、冰雪掩蓋的地區⑴南極與北極地區的比較:南極地區 北極地區地理位置范圍海陸狀況
地球最南端 地球最北端南極圈〔°S〕以南的寬闊區域 北極圈〔°N〕以北的寬闊區域中間是南極大陸,四周被太平中間是北冰洋,四周是亞、歐北美洋、大西洋、印度洋所包圍 三洲的陸地和島嶼氣溫、降水量比南極高,風速遠不氣候狀況資源狀況
嚴寒、枯燥、烈風礦產、冰川、海洋生物、原始自然環境
及南極。主要是礦產資源居民代表動物重要性
無人 因紐特〔北美洲拉普〔歐洲〕企鵝 北極熊掌握亞、歐、北美洲 掌握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共同點:冰雪世界,極地酷寒,多狂風,降水稀有。⑵南極洲:是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⑶南極地區是地球上最冷地區的緣由:緯度高、海拔高、冰雪反射2、科學考察的寶地海洋生物;還有原始的自然環境,為科學家們進展氣象、冰川、地質、海洋、生物等學科的科學爭論,提供了領域最為寬闊的自然試驗室。⑵我國的科學考察站南極:長城站198、中山站198、昆侖站2022;北極:黃河站3、極地的保護與和平利用⑴生態環境危機:近年來南極地區大量的鯨和北極地區的北極熊、海豹、海獅、海象等動物遭到人們的濫殺。⑵主要措施:為了保護南極的生態環境,和平利用南極,195912121983附“世界之最”世界最大的大陸——亞歐大陸世界最大的州——亞洲世界最小的洲——大洋洲世界最大的洋——太平洋世界最小的洋——北冰洋世界最大的平原——亞馬孫平原世界最長的山脈——安第斯山脈世界最大的盆地——剛果盆地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世界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漢語世界使用最為廣泛的語言——英語世界上信徒最多的宗教——基督教世界上最炎熱的大洲——非洲世界上最冷的大洲——南極洲世界上降水最多的地方——乞拉朋齊世界熱帶草原分布最大的洲——非洲世界熱帶季風氣候最大的洲——亞洲世界最大的沙漠——撒哈拉大沙漠世界上溫帶海洋性氣候最大的洲——歐洲世界最大的島嶼——格陵蘭島世界上最大的國家——俄羅斯世界上最小的國家——梵蒂岡世界上最大的組織——聯合國世界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世界陸地最低點——死海世界國家最多的州——非洲世界最長的裂谷帶——東非大裂谷世界最長的河——非洲尼羅河世界最潮濕的大洲——南美洲世界火山最多的國家——印度尼西亞世界上牛最多的國家——印度世界最大的半島——阿拉伯半島世界石油儲量最多的地區——西亞世界地震最多的國家——日本世界長絨棉出口最多國家——埃及世界唯一地跨兩大洲和東西半球的國家——俄羅斯世界最深的湖泊——貝加爾湖世界淡水最多的湖泊——貝加爾湖世界接待外國游客最多的國家——法國世界唯一跨三個熱量帶的國家——美國世界最興旺的國家——美國世界輸出工農業產品最多的國家——美國世界流域面積最大的河——亞馬孫河世界河口流量最大的河——亞馬孫河世界唯一一個擁有一個大陸的國家——澳大利亞世界羊最多的國家——澳大利亞世界含黃土最多的高原——黃土高原世界最頂峰——珠穆朗瑪峰八年級上冊第一章從世界看中國“金磚四國”之一一、寬廣的疆域1、位置優越⑴半球位置:東半球,北半球。⑵海陸位置: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⑶緯度位置:大局部位于中緯度地區,屬北溫帶,南部少數地區位于北回歸線以南的熱帶,沒有寒帶。⑷位置優點進展農業生產我國地域寬闊,南北、東西氣候差異大,為進展多種農業經濟供給了有利條件。進展農業生產我國地域寬闊,南北、東西氣候差異大,為進展多種農業經濟供給了有利條件。對外交往與合作東瀕太平洋,多優良港灣,海上交通便利,有利于同海外各國友好往來;西部深入亞歐大陸內部,與多國接壤,使我國陸上交通能與中亞、西亞、歐洲直接往來。進展海洋事業東臨太平洋,沿海多優良港灣,便于開發各種海洋資源。其它 造就了我國豐富的旅游資源如北國冰雪南國熱帶風光。2、國土寬廣⑴陸地面積:約960萬Km23位,是世界上面積較大的國家。⑵領土四至:最東: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的相交處最西:疆的帕米爾高原73;最南:南海的南沙群島中的曾母暗沙°N;最北:黑龍江省漠河以北主航道的中心在線5350005500⑶陸上疆界:2⑷陸上鄰國:陸上鄰國14個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緬甸、老撾、越南。⑸隔海相望的國家6個:日本、韓國、菲律賓、馬來西亞、文萊、印度尼西亞。⑹我國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洋大國,瀕臨的海洋從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管轄的海疆面積約300萬平方千米。渤海、瓊州海峽是我國的內海。渤海有我國最大的鹽場——長蘆鹽場,東海有我國最大的漁場——舟山漁場。⑺半島、島嶼:主要半島——遼東半島、山東半島、雷州半島。主要島嶼——臺灣島〔我國第一大島、海南島。3、34〔P7〕⑴行政區劃:我國現行的行政區劃根本上劃分為省〔自治區、直轄市、特別行政區、縣〔自治縣、縣級市、鎮〔鄉〕三級。342354234⑷特別的省級行政區。名稱簡稱名稱簡稱行政中心北京市京北京天津市津天津河北省冀石家莊山西省晉太原內蒙古自治區內蒙古呼和浩特遼寧省遼沈陽吉林省吉長春黑龍江省黑哈爾濱上海市滬上海江蘇省蘇南京浙江省浙杭州湖南省湘長沙廣東省粵廣州廣西壯族自治區桂南寧海南省瓊海口重慶市渝重慶四川省川或蜀成都貴州省貴或黔貴陽云南省云或滇昆明西藏自治區藏拉薩陜西省陜或秦西安甘肅省甘或隴蘭州安徽省皖合肥福建省閩福州江西省贛南昌山東省魯濟南河南省豫鄭州湖北省鄂武漢青海省青西寧寧夏回族自治區寧銀川疆烏魯木齊香港特別行政區港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澳澳門臺灣省臺臺北①跨緯度最廣的是海南省。跨經度最廣的是內蒙古自治區。②地處緯度最高的是黑龍江省。緯度最低的是海南省。③少數民族數目最多的是云南省。④大陸海岸線最長的是廣東省。沿海島嶼最多的是浙江省。⑤全部處于熱帶的是海南省。⑥鄰國最多的是疆。鄰省最多的是內蒙古自治區、陜西省。⑦面積最大的是疆。面積最小的是澳門特別行政區。⑧人口最多的是河南省。人口最少的是澳門特別行政區。⑨同時瀕臨黃、渤海的是遼寧省、山東省。⑩北回歸線自西向東穿過的省是云南省、廣西壯族自治區、廣東省、臺灣省。二、眾多的人口1、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20221/520221613⑵人口的突出特點:人口基數大,人口增長快。⑶人口政策:實行打算生育是我國的一項根本國策。2、人口東多西少⑴人口密度:我國平均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343⑵人口分布特點:以黑河〔黑龍江省〕——騰沖〔云南省〕為界,東多西少。⑶34個省級行政區中,人口最多的是河南省,人口最少的是澳門特別行政區;人口密度最大的是澳門特別行政區,人口密度最小的是西藏自治區。23三、多民族的大家庭1、56⑴人口數最多的是漢族,占全國人口總數的92%。400、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⑶各民族有獨特的風俗習慣、文化藝術和傳統的體育活動,如漢族的端午節、傣族的潑水節、蒙古族的那達慕大會、的開齋節、彝族的火把節、朝鮮族的長鼓舞等。⑷民族政策:各民族不管大小,一律公平。2、民族的分布⑴民族分布特點:大雜居、小聚居。⑵漢族:普及全國,主要集中在東部和中部。⑶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東北部地區。其次章中國的自然環境一、地勢和地形1、地勢呈階梯狀分布⑴地勢特點: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西部多為山地、高原和盆地,東部則以平原和丘陵為主。⑵三級階梯概況階梯名稱階梯名稱第一級階梯海拔高度主要地形類型高原主要地形區其次級階梯界限:昆侖山——祁連山——橫斷山脈東緣內蒙古高原、云貴高原、黃土高原、四川盆高原、盆地爾盆地界限: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第三級階梯丘陵、山地、平東南丘陵、東北平原、原、 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盆地相間分布 平原⑶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對我國氣候、河流、交通產生的影響:①對氣候的影響: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向海洋傾斜,有利于海上的潮濕氣流向我國內陸推動,為我國寬闊地區帶來了豐沛的降水。②對河流的影響:西高東低的地勢,造成我國的大江大河自西向東奔入海洋;河流從高一級階梯向低一級階梯流淌時,落差大,產生巨大的水能。③對交通的影響:向東流淌的大河溝通了我國東西的交通,便利了沿海和內陸的聯系,但階梯交界處的高大山脈成為我國東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礙。2、地形簡單多樣〔P24〕⑴四大高原的特點青藏高原:世界屋脊,冰川廣布、雪山連綿。黃土高原:世界上面積最廣的黃土分布區,千溝萬壑、支離裂開。云貴高原:喀斯特地貌廣布,地表坎坷不平。內蒙古高原:我國其次大高原,地面坦蕩、一望無垠。⑵三大平原特點東北平原:我國面積最大的平原,地勢坦蕩,黑土廣布。華北平原:我國最完整的平原,又稱“黃淮海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我國最低平的平原,河湖密布,著名的“魚米之鄉⑶四大盆地特點塔里木盆地:我國面積最大盆地,有我國最大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和我國最大內流河——塔里木河。準噶爾盆地:我國面積其次大盆地,相對潮濕。柴達木盆地:我國地勢最高的盆地,有“聚寶盆”之稱。譽。⑷主要山脈〔P26〕①東西走向的三列北列:天山——陰山 中列:昆侖山——秦嶺 南列:南嶺②東北——西南走向的三列西列: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列:長白山——武夷山 東列:臺灣山脈③西北——東南走向的三列北列:阿爾泰山 中列:祁連山 南列:巴顏喀拉山④南北走向的三列北列:賀蘭山 中列:六盤山 南列:橫斷山區⑤弧形走向:喜馬拉雅山脈,其主峰珠穆朗瑪峰海拔8844⑥中國五岳:東岳泰山〔山東,西岳華山〔陜西,南岳衡山〔湖南,北岳恒山〔河北〕中岳嵩山〔南。⑸主要丘陵:自北向南依次是遼東丘陵、山東丘陵、東南丘陵。3、山區面積寬闊⑴山區:包括山地、坎坷的高原和丘陵,約占全國陸地面積的當2/3。⑵山區的開發利用有利條件:山區在進展旅游、采礦和農業多種經營等方面優勢較大,森林、礦產、生物資源、山區水能豐富。不利條件:地形坎坷,交通不便,易發生自然災難、倒塌、滑坡、泥石流。開發利用山區時要特別留意生態環境建設,預防和避開山地災難的發生。二、氣候多樣季風顯著1、南北氣溫的差異⑴冬季氣溫分布特點:冬季南北氣溫差異大,南方溫和,而越往北氣溫就越低。緣由:主要受緯度影響,北方比南方獲得的太陽熱量少,氣溫低;冬季風加劇了我國北方的嚴寒,而南方由于山嶺的阻擋,受到的影響較小。一月0℃等溫線:大致沿秦嶺——淮河一線分布。⑵夏季氣溫分布特點:在夏季,除青藏高原等地區外,全國普遍高溫,大多數地方南北相差不大。緣由:主要受緯度影響,南北獲得的太陽熱量差不多。⑶我國冬季最冷的地方:黑龍江的漠河鎮;夏季最熱的地方:疆的吐魯番。⑷我國溫度帶的劃分①依據:A、農業生產的實際B、將≥10℃持續期內的日平均氣溫累加起來,得到的氣溫總和,稱為活動積溫,它是劃分溫度帶的主要指針。②五個溫度帶和一個高原氣候區〔P33〕28溫度帶溫度帶寒溫帶中溫帶暖溫帶兩年三熟到一年兩熟亞熱帶一年兩熟到三熟熱帶人教版(超詳)初中地理學問點歸納匯總高原氣候區作物熟制一年一熟一年一熟一年三熟一個一熟2、東西干濕的差異⑴年降水量分布的總趨勢: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⑵我國降水最多地方是臺灣省的火燒寮;最少地方是疆吐魯番盆地中的托克遜。⑶依據降水量與蒸發量的比照關系,可劃分為四類干濕地區類型〔P36〕地區地區干濕狀況植被潮濕地區 半潮濕地區 半干旱地區 干旱地區降水量>蒸發量降水量>蒸發量降水量<蒸發量降水量<蒸發量森林 森林、草原 草原 多荒漠3、我國氣候特點⑴季風氣候顯著①季風:季風是指隨季節變化而變更風向的風。②季風的成因:海陸熱力差異是形成我國季風的主要緣由。③季風氣候的特征:冬季吹偏北風,嚴寒枯燥;夏季吹偏南風,溫和潮濕。④季風區和非季風區:受夏季風影響明顯的地區稱為季風區;受夏季風影響不明顯的地區稱為非季風區。其分界限: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P39〕⑤季風區和非季風區的區分:季風區降水豐富,主要集中于夏季;非季風區夏季風難以到達,降水稀有,全年都比較干旱。⑥我國東部地區主要的降水形式:鋒面雨。⑵氣候簡單多樣〔P42〕①東部: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②西北部:溫帶大陸性氣候。③西南部〔青藏高原地區4、我國氣候的影響①氣候簡單多樣,有利于進展多種農業經濟,使我國的農作物和各種動植資源極其豐富。②季風區最突出的氣候特征是雨熱同期,降水量最多的時候,也是氣溫最高的時候,這時也正是農作物生長時期,雨熱搭配為農作物生長供給了有利條件。③簡潔帶來各種災難性天氣。冬季風活動猛烈,會爆發寒潮;夏季風活動不穩定,也會導致水旱災難的發生。主要災難性天氣:主要有寒潮、臺風、旱災、洪澇等。其中干旱是對我國農業生產影響最大、最常見且分布范圍最廣的一種氣候災難。三、河流和湖泊1、眾多的河湖⑴外流河、外流區:最終流入海洋的河流為外流河,所在的區域為外流區。⑵內流河、內流區:最終沒有流入海洋的河流為內流河,所在的區域為內流區。⑶我國外流區和內流區的比較:流域名稱流域名稱占全國總面積外流區域2/3主要大河〔境外稱湄公河。〔境外稱布拉馬普特拉河、怒江〔境外稱薩爾溫江。〔我國唯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分界限內流區域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1/3流入沙漠深處:塔里木河⑷外流河與內流河水文特征的比較:人教版(超詳)初中地理學問點歸納匯總人教版(超詳)初中地理學問點歸納匯總29①外流河大多分布在東南部外流區內,受季風氣候影響,河流水量大,河水主要來源于大氣降水,河流汛期自南向北越來越短,秦嶺——淮河以北的河流冬季有結冰現象。②內流河分布在西北內陸,水量較小,季節變化大,河水主要來源于山地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我國最大的內流河是塔里木河。2、京杭水道18002市和冀、魯、蘇、43、長江與黃河〔P48P53〕長 江 黃 河長度發源地特點注入海洋
6300唐古拉山河,世界第三長河。東海
5500巴顏喀拉山呈“幾”字形,是我國其次長河,是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渤海上、中、下游的分界點宜昌、湖口青、藏、川、云、渝、鄂、湘
河口、孟津青、川、甘、寧、內蒙古、陜、流經省區
、贛、皖、蘇、滬〔11〕
晉、豫、魯〔9〕流經地形區
青藏高原橫斷山脈四川盆地、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巫山、長江中下游平原 原、華北平原主要支流開發憂患
嘉陵江、漢江、湘江、贛江葛洲壩。終年不凍,宜賓以下四季通航。態環境日益惡化。鄱陽湖兩大水系,北岸的漢江,是中下游平原地區洪水的三個主要來源。彎曲,水流緩慢,泥沙淤積。
湟水、汾河、渭河①中上游利用水能發電。著名水電站:龍羊峽、三門峽、小浪底。②引黃澆灌:塞外江南——寧夏平原、河套平原;華北平原重要的引用水源。①上游:氣候趨于干旱,草地退化、荒漠化嚴峻。寧夏、內蒙古境內初春季節易形成凌汛。②中游:流經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峻,成為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③下游:河道變寬,水流緩慢,泥沙大量沉積,使河床抬高,成為“地上河污染加重。山東境內初春季節易形成凌汛。治理措施4、主要的湖泊
。蓄〕被,改善生態環境。修建水庫、②整治河道,退耕還林〔導〕水電站。③加固江防大堤〔防〕 ②中游開展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植樹種草,退耕還林還草,打壩淤地,保持水土。③下游:加固加高黃河大堤,疏浚河道,治理水污染。我國最大的湖泊:青海湖〔青海,是咸水湖。我國五大淡水湖:鄱陽湖〔江西、洞庭湖〔湖南、太湖〔江蘇、洪澤湖〔江蘇、巢湖〔安徽〕第三章 中國的自然資源一、自然資源總量豐富人均缺乏〔422日世界地球日〕1、自然資源:在自然界中,對人類有利用價值的土地、陽光、礦產、森林、水和水能等。2、分類:可再生資源——可以在較短時間內更、再生,或能夠循環使用,如土地、森林、水和水能等。非可再生資源——用一些就少一些,如礦產資源。3、特點:總量大,種類多,但人均缺乏,相對短缺。二、土地資源〔625〕1、利用類型:耕地、林地、草地為農業用地,建設用地為非農業用地。2耕地、林地少,難以利用的土地多,后備土地資源缺乏。3、我國土地資源的特點:⑴優勢:總量豐富、類型齊全,為我國因地制宜全面進展農林牧副漁生產供給了有利條件;⑵劣勢:人均占有量少、比例構造不合理、分布不均、各種土地資源破壞嚴峻。4、分布地區⑴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氣候潮濕的東部季風區。這里土地利用程度高,其中耕地主要分布在東部平原和低緩的丘陵地區;林地主要分布在東北、西南、東南的山地。⑵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缺乏400毫米的西部內陸地區。這里難利用土地多,土地資源的利用程度低,牧業在該地區的農業生產中占主要地位。⑶北方旱地與南方水田的差異:北方地多水少,以旱地為主;南方水多地少,以水田為主。5、存在的問題: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亂占耕地等。6、根本國策:格外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實保護耕地。三、水資源〔322322-28〕1、水是貴重的資源⑴地球上的水97﹪是海洋水,淡水資源絕大局部為兩極和高山的冰川,其余大局部是深層地下水。目前,人類利用的淡水資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淺層地下水,僅占全球淡水資源的﹪。⑵水危機的緣由:用水量增加、水污染、水鋪張。2、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⑴時間安排不均:夏秋季多、冬春季少且年際變化大。合理利用每一滴水:由于我國水資源地區分布不平均,為了合理利用水資源,有必要興建水庫、跨流域調水等工程〔如:引黃濟青、南水北調。⑵空間分布不均:南多北少,東多西少。特別是華北和西北地區缺水最為嚴峻,我國水、土資源的協作不合理,進一步加劇了北方的缺水狀況。⑶措施:①解決季節安排不均——興修水庫。②解決空間分布不均——跨流域調水。如引灤入津、引黃濟青、南水北調等。③節約用水,防治水污染。⑷南水北調工程的三條打算線路①東線方案:在江蘇揚州市把長江水抽進京杭水道,用閘掌握,逐級提升,過黃河后,自北自流,沿途供水,直達天津市。②中線方案:首先從丹江口水庫引水到華北平原,其次步在三峽巨型水庫建成后,利用高峽出平湖,筑渠輸水自流進漢江。補充西北的水源。3、我國水資源的特點:⑴水資源短缺⑵時空分布不均第四章 中國的經濟進展一、逐步完善的交通運輸網——“先行官”1、經濟進展的“先行官”⑴交通運輸:指的是利用交通工具把人或物從一個地方運送到另一個地方。⑵運輸工具:火車、汽車、船舶、飛機等。⑶運輸方式:大路、鐵路、航空、水運和管道。⑷現代各種運輸方式的比較:運輸方式大路運輸
優點便利、機動敏捷、速度快
缺點運費較貴、運量較小鐵路運輸速度快、運費低、運量大、連續性好敏捷性較差、短途運輸本錢高航空運輸水路運輸管道運輸
速度最快、舒適、安全運費最低、運量最大安全牢靠、連續性強、治理便利
運量最小、運費最高速度最慢、受天氣影響較大敏捷性差⑸歷史上的四大米市:無錫、九江、蕪湖、長沙。緣由:①雨熱同期的氣候使得這里的農作物以稻米為主。②這里位于長江干流和很多支流以及京杭大水道的交匯處,水運條件格外優越。③長江中下游自古就是人口聚攏的地區,有很大的市場。2、四通八達的交通運輸線⑴我國交通運輸的分布特點:分布不均,東部密集,西部稀疏,密度相差很大。⑵我國最重要的運輸方式:鐵路運輸。⑶我國主要鐵路線:“三橫五縱”〔P91〕南北向的鐵路線〔自東向西排列〕南北向的鐵路線〔自東向西排列〕東西向的鐵路線〔自北向南排列〕1、京滬線2、京九線3、京哈——京廣線4、焦柳線5、寶成——成昆線6、京包——包蘭線7、隴海——蘭線83、轉換敏捷的交通運輸樞紐⑴在假設干條交通運輸線穿插的地方,形成了重要的交通運輸樞紐,分為單一型和綜合型。⑵重要的鐵路運輸樞紐工程所在省〔區〕交匯的鐵路北京北京京哈、京滬、京九、京廣、京包成都四川寶成、成昆徐州江蘇京滬、隴海株洲湖南京廣、浙贛、湘黔蘭州甘肅包蘭、蘭、隴海、蘭青杭州浙江滬杭、浙贛鄭州河南隴海、京廣4、選擇合理的交通運輸方式⑴客運:依據旅客的出行目的和交通運輸方式的特點進展選擇。⑵貨運:①貴重或急需的貨物且數量不大的,多由航空運送;②易死亡變質的活物、鮮貨,短程可由大路運送,遠程而又數量大的可用鐵路上的專用車;③大宗笨重的貨物,遠距離運輸,盡可能利用水運或鐵路運輸。二、因地制宜進展農業——根底產業1、農業與我們⑴概念:利用動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長發育規律,通過人工培育來獲得產品的各部門,統稱為農業。⑵地位:農業是支撐國民經濟建設與進展的根底產業。⑶主要部門:依據勞動對象的不同,分為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副業五個部門。2、農業的地區分布⑴我國農業的地區分布,主要表現為東西、南北和垂直三個方面的差異。其中,大致以400毫米等降水量線為界,把我國分為東部農耕區和西部牧業區。⑵東部地區農業分布①種植業:東部半潮濕和潮濕的平原地區。②林業:東北和西南的自然林區,以及東南部的人工林區。⑶西部地區農業分布①自然草場廣布,以畜牧業為主,種植業只分布在有澆灌水源的平源、河谷和綠洲。②我國四大牧區:內蒙古牧區、疆牧區、青海牧區、西藏牧區。⑷南北差異:以秦嶺——淮河一線為界。耕地類型作物熟制主要農作物北方地區旱地東北平原:一年一熟華北平原:兩年三熟或一年兩熟甜菜、棉花。南方地區水田長江中下游平原:一年兩熟華南及海南島:一年三熟棉花。我國三大產棉區:疆南部、黃河流域、長江流域。3、進展農業要因地制宜①宜林則林:地形陡峭,水土簡潔流失,但是進展林業可以保持水土。②宜糧則糧: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豐富,利于耕作的地方,適宜種糧。③宜牧則牧:降水較少,但是牧草生長良好,適宜進展畜牧業。④宜漁則漁:河湖較多的地方和沿海地區,適宜進展漁業。4、我國農業面臨的挑戰與對策⑴問題:耕地削減、水土流失、自然災難、環境污染等。⑵對策:①退耕還林還草,植樹造林種草。②科技興農,運用現代科學技術進展優質、高產、高效農業。③調整產業構造,進展多種經營業。④建立穩定的商品糧基地。⑶九大商品糧基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江淮地區、太湖平原、江漢平原、鄱陽湖平原、洞庭湖平原、成都平原、珠江三角洲。⑷我國東部和西部地區農業進展方向的差異及緣由。①“東部沿海興旺地區樂觀進展出口創匯農業”的地理條件:地勢平坦,多平原、丘陵地形;降水豐富,熱量充分,水熱協作較好;交通興旺,便于運輸,臨海,進出口便利,適于進展對外農業貿易;技術設備先進,信息來源廣;居民眾多,市場大。②“西部地區之所以要實行退耕還林,大力進展生態農業、特色農業”主要是由于西部自然條件在進展耕作業方面處于劣勢,不合理利用土地資源,已導致了生態環境的惡化,形勢嚴峻,所以必需依據西部特點進展生態農業、特色農業。三、工業的分布與進展——主導產業1、工業與我們⑴概念:從自然界取得物質資源,以及對原材料〔礦產品、農產品〕進展加工再加工的過程。⑵分類:重工業重工業以生產生產數據為主的工業輕工業以生產生活數據為主的工業采礦、冶金、電力、機械、化學工業、核工業等。紡織、食品、皮革、造2、工業的空間分布〔3〕⑴沿鐵路線:京廣、京滬、哈大等鐵路沿線形成很多工業基地。⑵沿河:黃河流域是能源開發的重要工業帶;長江沿線形成了以上海、南京、武漢、重慶等城市為中心的沿江經濟興旺地帶。4514⑷我國的四大工業基地工業基地遼中南地區京津唐地區滬寧杭地區珠江三角洲工業中心大連、沈陽、鞍山北京、天津、唐山上海、南京、杭州廣州、深圳、珠海工業特色我國著名的重工業基地我國北方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我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以輕工業為主的綜合性工業基地3、樂觀進展高技術產業⑴涵義:以的科學技術為根底,電子和信息為龍頭,產品科技含量高的興產業。⑵特點:科技人員比例大、爭論開發費用高、產品更換代快。⑶布局:多依附于大城市,呈現出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點。北京中關村是我國第一個國家級高技術〔1988〕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物業客戶滿意度提升培訓
- 精濁中醫護理查房
- 《家電維護小管家》第二課時(教案)-四年級勞動北師大版
- 兩位數除以一位數(商是兩位數)(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三年級下冊數學人教版
- 九年級物理上冊 第7章 第三節 電磁鐵教學設計 (新版)教科版
- 《小數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三年級上冊數學人教版
- 2024年九年級語文下冊 第二單元 8 蒲柳人家教學設計 新人教版
-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 專題五 走向世界的資本主義市場 二 血與火的征服與掠奪(1)教學教學設計 人民版必修2
- 一年級體育上冊 第一課集隊、游戲教學設計
- 2023八年級歷史下冊 第四單元 民族團結與祖國統一第12課 民族大團結教學設計 新人教版
- 本科大學生勞動教育理論與實踐教程第三章 教學課件
- 近代以來廣州外貿產業的發展歷程
- 29《馬說》2022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復習精選真題匯編(原卷版+解析版)
- DBJ04-T 410-2021城市停車場(庫)設施配置標準
- 車站主體結構模板支架專項施工方案--終稿(專家意見修改的)-副本
- 景觀環境與行為特征
- 保潔崗位培訓
- 小學美術國測(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復習內容
- 麗聲北極星自然拼讀繪本第二級 Pad, Pad, Pad! 課件
- meta分析范文展示
- 110kV升壓站電氣設備調試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