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都區小井村香榧的生態栽培技術探討分析研究 環境工程管理專業_第1頁
蓮都區小井村香榧的生態栽培技術探討分析研究 環境工程管理專業_第2頁
蓮都區小井村香榧的生態栽培技術探討分析研究 環境工程管理專業_第3頁
蓮都區小井村香榧的生態栽培技術探討分析研究 環境工程管理專業_第4頁
蓮都區小井村香榧的生態栽培技術探討分析研究 環境工程管理專業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2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蓮都區小井村香榧的生態栽培技術探討摘要:香榧屬紅豆杉科榧屬,為常綠喬木,集果用、藥用、材用、保健于一體的珍稀干果樹種。本文闡述了蓮都區小井村的分布與發展狀況,闡述了香榧的生長發育特性及適生環境,并提出了比較合理的栽培技術措施,如整地、養實生苗、栽后管理、防治蟲害等方面的技術措施進行討論,為香榧的優質、穩產、高產提供依據。關鍵字:蓮都區小井村;概況;香榧;生態栽培技術;1引言香榧屬紅豆杉科榧屬,是集果用、藥用、材用、保健于一體的珍稀干果樹種,以營養價值高、保健功能強聞名。其種仁入藥對高血壓病人尤為適用,具有止咳、潤肺、驅蛔蟲等功效。香榧材質紋理細膩,耐水腐,宜應用于造船、家具、建筑等工業。香榧已經成為眾所周知的最佳禮品,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2概況麗水市蓮都區小井村位于麗水市的西南部、距市區46公里,海拔200-1800m,氣候溫和、濕潤。以中山、丘陵地貌為主,地勢由西南向東北傾斜,西南部以中山為主,有低山、丘陵和山間谷地;東北部以低山為主,間有中山及河谷盆地。小井村現有一片香榧林,有香榧樹約4000株,樹齡20~300年生。大別山區的舒城、霍山也有零星分布。種植的香榧垂直分布在海拔200-1400m的地方。3香榧的生態特性香榧為常綠喬木,特別喜愛陰涼,酷愛高濕環境,過冷、暑熱都會對植株造成傷害。比較耐寒、幼年特別耐蔭,早中期又具較強的萌芽更新能力。自然生長的香榧實生樹,直立高聳,一般形成挺拔的尖塔形樹冠。香榧樹樹皮有縱裂。小枝近對生或輪生。葉片披針形,革質。花單性。雄株樹冠高聳,枝粗長,葉片長而色較淡,雄球花著生于枝條葉背面,單生于葉腋,每一花枝有雄花芽12~28個。雌球花生于結果枝中上部,成對著生于葉腋間,每結果枝有雌花6~9對,少者僅1~2對。果實橢圓形至長圓形,在植物學上屬于種子。香榧種子即果實剝去假種皮部分,通常稱香榧子,也稱種子。從種子發芽起,到植株開花時止,是香榧是個體發育的幼年階段。幼年階段營養生長又慢到快再逐步變慢,植株由小到大,枝葉茂盛,只有營養生長,沒有生殖生長,不見性器官。植株耐蔭性,也由強逐步變弱。一般4年生后,就可進入旺盛生長期,每年的胸徑生長量也能達到1厘米左右,高生長量達到60-80厘米。20年生的植株就能開始孕花結實。從植株第1次開花起,到植株衰老開始自然更新為止,是香榧的成年期。年年開花,年年結果,這是成年期的主要特點。植株同化作用的產物開始大量的消耗于開花結果,營養生長速度變慢。50年后的香榧植株,已經進入大量結果階段。優良品種、適量授粉并加強管理,可以做到高產、穩產,經濟壽命一般超過100年,最長可超過600年。植株出現自然空心,骨干枝開始自然斷裂,出現由上而下的自然更新時起,植株進入了衰老期。一般出現于200年生以后。香榧的根系周年生長,不存在明顯休眠期,正常生長結實的香榧樹,一年中可見到3次根系的生長高峰期。一般地溫5-6℃時,就能見到根系活動。香榧的發芽過程延續時間較長。從3月下旬開始,當日平均氣溫上升到10-15℃,并能連續保持3天以上時,頂芽開始萌動,一直到4月10日前后,當氣溫到15℃以上時,葉芽萌發才開始加快。新梢露出頂端后,頂端的葉芽開始加快發育。從露出頂端到芽發育完成,一般需要20-30天。從萌芽到枝條發育基本成熟,至少要經歷2.5-3個月。當年新梢一般要到6月中上旬以后,出現了肉眼可以辨認的芽時才能用于嫁接。嫁接香榧苗,香榧萌苗,一年內往往能抽梢2-3次。4香榧的生態栽培技術4.1整地最好是冬季就對造林地進行砍灌、煉山、整地、挖穴。坡度大的山坡應水平帶狀整地,以減少水土流失。栽植穴密度在每公頃300個,口徑80厘米,深50厘米即可。有條件的,密度可提高至每公頃450個,以降低補植風險,提早郁閉,增加產量,待成林后植株過密影響光合作用時,再有目的的間伐或移植出去;栽植穴大些更好,以利根系生長。栽植穴過深、排水不良的地方,要開導水溝防積水腐根。穴內施足腐熟有機肥(每穴5公斤),蓋土過冬,保墑增肥,改良土壤理化性質。4.2苗木質量香榧適生于中、低山,海拔500~700m的開闊河谷兩側的山坡下部,以及低山河岸坡地和村旁。在蓮都區小井村主要以片林、純林為主,土層深厚肥沃,光照適中,天然更新狀況良好。榧樹造林有實生苗和嫁接苗2種繁育方法,實生苗繁育的概樹所結的果實往往品質不佳,因此通常采用嫁接苗繁育,其所結果實質、量俱佳。用2年生香榧實生苗作砧木,用結實3~5a粗壯枝為接穗,采用劈接法嫁接,接后以塑料帶綁扎,接口部位培土,并進行遮陰,于1月底和4月底分別調查成活率與保存率。香榧2年生實生苗嫁接平均成活率達92%,保存率75%。4.3栽植秋末冬初和早春均可種植,定點挖穴,穴的規格為0.6m×0.6m×0.6m,株行距為4m×6m,穴內施足腐熟基肥。技術措施:選擇陰天或下雨前種植,因香榧苗為肉質根系,易折斷和失水,最好隨起帶土球移栽。苗木調運要帶土球包扎,遮陰保濕,保證根系完整。山場栽植,要注意做到苗木正面朝陽,一提二踩三埋,根系舒展,下緊上松。特別要注意苗木栽植的深淺度,以原土球表面與地水平面基本平行為宜,然后在根基處回填表土成饅頭狀。有條件的澆一次定根水,使根系與土壤密接。繪制栽植定位圖,便于今后調查、觀測、統計、補植等工作。香榧為雌雄異株,以風為媒,應在雌榧樹的上風口按3%~5%配植適量授粉樹。栽后要在苗木周圍覆蓋嫩草,保持土壤濕潤,同時每株苗木要搭遮陽網,防止夏季干旱苗木失水,提高造林成活率。4.4栽后管理由于香榧嫁接苗直立性不強,為了讓苗木生長直立,必須在定植后,在苗木基部附近插一根樹桿,然后將苗木主枝寬松地梆在樹桿上。栽后要及時抹去砧木部位的萌芽,修剪下垂的弱枝、病蟲枝,以保證幼樹健康快速生長。要及時遮蔭,遮蔭可降溫并防止強日照,以減少苗木水分消耗。香榧在整個幼年期都要求有一定的側方庇蔭,因此,帶狀整地或塊狀整地的要盡量保留帶兩側或塊周圍的植被,以造成側方庇蔭,不僅提高造林成活率,而且有利于水土保持。造林后1-2年夏、秋季削草覆于根際,以降低地表溫度,且根際不要頻繁動土,以減少地表蒸發,提高苗木成活率和保存率。4.5科學用肥每年施肥2~3次,第一次結合深翻施入,畝施腐熟廄肥2000~2500kg,或株施餅肥0.5kg;第二次在5月上中旬,施以磷、鉀為主的“保果肥”,以減少生理落果;第三次在香榧采收后,為促使翌年花芽的形成和幼果的發育,加快恢復樹勢,施以氮肥為主的速效肥,爭取翌年豐收。特別注意,新種植的苗木成活前不施重肥,可薄肥勤澆;投產后以土雜肥為主。4.6病蟲害防治每年4-5月份,在潮濕陰坳處香榧幼樹有介殼蟲危害。可用蟲線清1∶300-400倍溶液配制噴霧防治;滅幼脲Ⅲ號懸浮劑噴霧防治,以1∶2500倍溶液配制;吡蟲啉農藥,以1∶1000倍溶液配制防治。每隔1周連噴2-3次。7-8月份香榧苗易感染紫色根腐病,又名紫紋羽病。可配制50倍液菌毒清或100倍的硫酸銅溶液,進行苗床開溝澆灌,經過2-3次消毒殺菌,可達到較好防治效果。參考文獻[1]趙敏.\o"香榧的栽培技術淺析"香榧的栽培技術淺析[J].南方農業,2008,(01)[2]梁淑云,丁之恩,胡文翠.\o"安徽香榧資源概況及栽培技術"安徽香榧資源概況及栽培技術[J].經濟林研究,2006,(02)[3]朱大海,王俊,張歡喜.\o"香榧的栽培與管理技術"香榧的栽培與管理技術[J].安徽林業科技,2008,(03)[4]傅君曉,傅武勝.\o"香榧栽培要點"香榧栽培要點[J].中國林業,2007,(21)[5]徐金仁,程肇基.\o"香榧及其應用研究"香榧及其應用研究[J].農技服務,2007,(10)[6]王輝,陳力耕,童品璋.\o"香榧的適應性及其栽培技術"香榧的適應性及其栽培技術[J].中國南方果樹,2005,(06)[7]劉越秀.\o"香榧栽培技術"香榧栽培技術[J].林業科技開發,HYPERLINK"/kns50/Navi/Bridge.aspx?DBCode=cjfd&LinkType=IssueLink&Field=BaseID*year*issue&TableName=CJFDYEARINFO&Value=LKKF*2008*01&NaviLink=%e6%9e%97%e4%b8%9a%e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