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解讀

《GB/T 21608-2008 化學品皮膚致敏試驗方法》是一項國家標準,規定了化學品對皮膚產生過敏反應的測試方法。該標準適用于評估化學品及其混合物是否具有導致人體皮膚過敏的可能性。

根據此標準,皮膚致敏性測試通常采用動物實驗或非動物替代方法來進行。其中,對于動物實驗部分,主要介紹了局部淋巴結試驗(LLNA)作為首選方法之一,用于檢測物質是否能夠引起免疫系統的響應變化。LLNA通過測量小鼠耳后淋巴結重量增加來間接判斷受試物是否有致敏作用。此外,還提到了其他一些傳統的方法如Buehler試驗和Guinea Pig Maximization Test (GPMT),這些方法雖然在某些情況下仍然被使用,但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以及倫理考慮,越來越多地傾向于采用更加人道且可靠的非動物模型。

非動物替代方法方面,《GB/T 21608-2008》鼓勵使用體外細胞培養系統、計算機模擬技術等新型手段進行預測。這類方法基于分子生物學原理,試圖從機理層面理解并預測化學物質可能引發過敏反應的能力,為減少甚至取代活體動物實驗提供了可能性。

該標準詳細描述了各種測試的具體操作步驟、所需材料及設備、結果分析與報告撰寫要求等內容,并強調了在整個過程中應遵循良好實驗室規范(GLP)以確保數據質量和可重復性。同時,也提醒使用者注意安全防護措施,避免接觸有害化學品造成傷害。


如需獲取更多詳盡信息,請直接參考下方經官方授權發布的權威標準文檔。

....

查看全部

  • 現行
  • 正在執行有效
  • 2008-04-01 頒布
  • 2008-09-01 實施
?正版授權
GB/T 21608-2008化學品皮膚致敏試驗方法_第1頁
GB/T 21608-2008化學品皮膚致敏試驗方法_第2頁
GB/T 21608-2008化學品皮膚致敏試驗方法_第3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9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GB/T 21608-2008化學品皮膚致敏試驗方法-免費下載試讀頁

文檔簡介

犐犆犛13.300;11.100

犃80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犌犅/犜21608—2008

化學品皮膚致敏試驗方法

犜犲狊狋犿犲狋犺狅犱狅犳狊犽犻狀狊犲狀狊犻狋犻狕犪狋犻狅狀犳狅狉犮犺犲犿犻犮犪犾狊

20080401發布20080901實施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發布

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犌犅/犜21608—2008

前言

本標準修改采用聯合國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化學品測試方法No.406《皮膚致敏試驗》

(1992.7)(英文版)。

本標準與OECD化學品測試方法No.406相比,存在以下差異:

———對OECD化學品測試方法No.406進行了編輯性修改;

———增加了前言部分;

———增加了試驗方法可靠性的檢查中所用的部分陽性物[見美國環境保護局(USEPA)的《健康影

響試驗指導OPPTS870.2600皮膚致敏試驗》(1998.8)]。

本標準由全國危險化學品管理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251)提出并歸口。

本標準負責起草單位: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職業衛生與中毒控制所。

本標準參加起草單位:天津市檢驗檢疫科學技術研究院、貴陽醫學院。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孫金秀、李朝林、林錚、侯粉霞、吳維皚、劉海龍、張園、于智睿、李寧濤、洪峰、

潘雪莉。

犌犅/犜21608—2008

化學品皮膚致敏試驗方法

1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動物皮膚致敏試驗的試驗目的、術語定義和縮略語、試驗基本原則、試驗方法、試驗報

告和結果解釋。

本標準適用于檢測化學品對皮膚的變態反應性。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

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標準,然而,鼓勵根據本標準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標準。

GB14925—2001實驗動物環境及設施

美國環境保護局(USEPA)的《健康影響試驗指導OPPTS870.2600皮膚致敏試驗》(1998.8)(英文版)

美國化學文摘登記號CASNo.940907

美國化學文摘登記號CASNo.97007

美國化學文摘登記號CASNo.101860

美國化學文摘登記號CASNo.149304

3術語、定義和縮略語

3.1

皮膚致敏反應/過敏性接觸性皮炎狊犽犻狀狊犲狀狊犻狋犻狕犪狋犻狅狀/犪犾犾犲狉犵犻犮犮狅狀狋犪犮狋犱犲狉犿犪狋犻狋犻狊

皮膚對一種物質產生的免疫源性皮膚反應。對于人類這種反應可能以瘙癢、紅斑、丘疹、水皰、融合

水皰為特征。動物的反應不同,可能只見到皮膚紅斑和水腫。

3.2

誘導接觸犻狀犱狌犮狋犻狅狀犲狓狆狅狊狌狉犲

機體通過接觸受試樣品以達到誘導產生致敏狀態目的的試驗性暴露。

3.3

誘導期犻狀犱狌犮狋犻狅狀狆犲狉犻狅犱

機體通過接觸受試樣品而誘導出過敏狀態所需的時間。

3.4

激發接觸犮犺犪犾犾犲狀犵犲犲狓狆狅狊狌狉犲

機體接受誘導接觸后,再次接觸受試樣品的試驗性接觸,以確定皮膚是否會出現過敏反應。

3.5

最大反應試驗(犌犘犕犜)犵狌犻狀犲犪狆犻犵犿犪狓犻犿犻狊犪狋犻狅狀狋犲狊狋

3.6

完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標準文本僅供個人學習、研究之用,未經授權,嚴禁復制、發行、匯編、翻譯或網絡傳播等,侵權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標準均為PDF格式電子版文本(可閱讀打印),因數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經售出,不提供退換貨服務。
  • 3. 標準文檔要求電子版與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載的文檔中可能包含空白頁,非文檔質量問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