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章微生物學史話
人類對微生物的認識過程難以認識的世界個體微小外貌不顯雜居混生因果難聯人們對于微生物視而不見嗅而不聞觸而不覺食而不察得其益而不感其好受其害而不知其惡例1鼠疫流行例2馬鈴薯病第一節顯微鏡與微生物的發現
人類利用微生物比認識微生物要早得多。自古以來人們就對微生物的存在有所感受,但由于人眼的分辨力只有0.1mm,而微生物一般都遠遠小于0.1mm。正因如此,直到顯微鏡發明以后,人們才開始了對微觀世界的探索。1、原始復式顯微鏡的誕生
1590年,荷蘭密得堡一個磨鏡片工人詹森的兩個孩子J?詹森和Z?詹森,偶然將兩個老花鏡片裝在一個銅管的兩頭,用它好奇的觀看了書上很小的逗號,發現它競有蝌蚪般大,眼睫毛競有木棍粗。這個偶然發現導致了世界上最早的放大倍數僅幾倍的原始復式顯微鏡的誕生。特點:僅能放大幾倍,把肉眼能看見的小物體放大。2、胡克與顯微鏡
1664年,英國人胡克(Hooke,1635-1703)用自己設計的顯微鏡觀察植物葉子和皮革表面上生長的霉菌,并描繪了霉菌的“果實”。
特點:能放大數十倍到數百倍的光學顯微鏡,可觀察物體的微觀結構,可發現一些肉眼看不見的東西。3、列文虎克與顯微鏡
荷蘭的業余顯微鏡制造者列文虎克(Leeuwenhoek,1632-1723),是現在公認的第一個真正發現肉眼看不見的微生物并描繪它們的細節的人。
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屬結構的顯微鏡。他用這架當時世界上“最精巧”、“最優良”的顯微鏡,不停地觀察、記錄著他周圍生活中找得到的微小物體。
幾年之后,他終于又研制出更精制、更完美的顯微鏡。在動物毛細血管流動的血液里,他驚奇地發現有許多像小車輪一樣滾動的血液細胞。列文虎克成為第一個看見并描述紅細胞的人。列文虎克一生致力于在微觀世界中探索,發表論文402篇,其中《列文虎克發現的自然界的秘密》是人類關于微生物學的開山鼻祖。
在20世紀,人們發明了電子顯微鏡。使人們對微生物微觀結構的認識越來越深入。電子顯微鏡的誕生-使人們能觀察微生物的微觀結構第二節巴斯德與微生物學
巴斯德(Pasteur,1822-1895)出生于法國的多勒。1847年畢業于巴黎師范學院,獲博士學位。巴斯德一生的成就相當驚人。他不僅是微生物學的奠基人,也是現代醫學、立體化學的創始人。他不僅是個理論上的天才,還是個善于解決實際問題的人。他被世人稱頌為“進入科學王國的最完美無缺的人”。1、酒精發酵
“發酵是純粹的化學裂解”:
在19世紀中葉,科學界普遍的觀點是:發酵生產葡萄酒、啤酒和醋的過程,是糖通過簡單的化學反應被裂解的結果,這種裂解反應是由糖本身不穩定的振動引起的。盡管在酒缸里已經發現了酵母,并且已經知道酵母是活的生物,但大部分人認為,它們是發酵的產物或為發酵的進行提供某些有用的成分。“發酵是純粹的化學裂解”被當著科學定律。
經過巴斯德對甜菜根制造酒精的研究,他斷定是活的酵母細胞使糖發酵變為酒精。發酵時所產生的酒精和二氧化碳氣體都是由酵母使糖分解而產生的,這個過程即使在沒有氧的條件下也能發生。另外,他還研究了乳酸和醋的發酵過程。通過這些研究,證明了發酵是微生物活動的結果,不同微生物引起不同類型的發酵。巴斯德的這一發現奠定了微生物學基礎。2、生物來自生物
自從發現微生物以來,科學屆就一直存在關于微生物是自然發生的,還是由本來就存在的微生物繁殖產生的討論。巴斯德堅信微生物是不可能自然產生出來的,他與自然發生論進行了長達20年的論戰。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他進行了肉湯變質試驗。
1862年,巴斯德設計出一個巧妙的曲頸瓶試驗。證明了是空氣中的微生物使肉湯發生腐敗的,而不是肉湯腐敗產生微生物。曲頸瓶試驗3、巴斯德滅菌法法國釀酒業遭滅頂之災:1864年,關系到當時法國經濟命脈的釀酒業正面臨嚴峻的形勢,很多葡萄酒、啤酒常常因變酸而倒掉,造成了巨大的損失。有的酒商因此而破產。拿破侖三世皇帝要求巴斯德對這種威脅釀酒業的“疾病”開展調查和研究。為此,巴斯德到阿波斯的一個葡萄種植園去研究這個問題。找出罪魁禍首:他很快找出了使葡萄酒變酸的罪魁禍首-桿菌。發明“巴氏消毒法”:如何消滅這些桿菌又不破壞葡萄酒的風味,經研究發明了著名的“巴氏消毒法”。巴斯德成為拯救法國釀酒業的功臣:巴斯德發明的消毒法拯救了法國的釀酒業,也使他自己在法國成了傳奇般的人物。巴氏消毒法(pasteurization)
:亦稱低溫消毒法,是一種利用較低的溫度既可殺死病菌又能保持物品中營養物質風味不變的消毒法,現在常常被廣義地用于定義需要殺死各種病原菌的熱處理方法。
方法:①
63~66℃,30min
②71℃,15s,迅速冷卻。
目的:殺死其中可能存在的病源菌如結核桿菌、傷寒桿菌。
適于:處理牛乳、酒類等飲料,不損害營養與風味。目前市售鮮牛奶部分采用此方法消毒。4、羊炭疽熱與雞霍亂疫苗
炭疽熱:是一種畜牧業的疫病,羊、牛因之十死其一,而且它還會傳染給人。羊被傳染后,幾小時就可死亡。病源菌:炭疽桿菌是引起炭疽熱疾病的病原細菌。
巴斯德的羊炭疽熱病原菌實驗:在巴斯德生活的時代,炭疽熱是一種嚴重影響法國畜牧業的疾病。1877年,巴斯德開始了對炭疽熱的研究。通過實驗,巴斯德得出了是活的細菌導致了炭疽熱,并推論出:人身上的傳染病也是由這些看不見的微生物傳播的。這一大膽的結論在當時的醫學界就像捅了一個馬蜂窩。
怎樣能預防羊炭疽熱?
由于這么小的微生物傳播途徑太多,難以通過隔離完全控制炭疽熱的傳播。巴斯德考慮必須尋出一種預防的方法。
雞霍亂疫苗
1879年,巴斯德在繼續研究炭疽熱的同時,還開展了對雞霍亂的研究。通過研究,巴斯德成功研制出炭疽熱和禽霍亂疫苗。
雞霍亂:雞霍亂是一種由雞霍亂細菌引起的傳播迅速的瘟疫,來勢異常兇猛,家庭飼養的雞一旦染上雞霍亂就會成批死亡。雞霍亂會在3天內傳遍一個養雞場。雞一旦感染會在24小時內死亡.
怎樣能預防雞霍亂?
巴斯德研究發現,空氣中的氧氣會使霍亂菌的毒性日漸減弱。菌液存放時間幾天1個月2個月3個月雞死亡率100%80%50%10%
如果用更久的菌液注射,雞雖然也得病,卻不會死亡。實驗證明,凡是注射過低毒性菌液的雞,再給它注入毒性足以致死的雞霍亂菌,它也具有抵抗力,病勢輕微,甚至毫無影響。
預防雞霍亂的方法找到了!這一偶然的發現,使巴斯德對用弱化的病原菌接種的免疫法原理,有了初步的認識。炭疽熱疫苗:受到雞霍亂的研究工作的啟發,巴斯德馬上開始了對羊炭疽熱免疫的研究。通過實驗發現,通過采用氧化、老化等多種技術制得的疫苗,在實驗室里確實防止了羊的炭疽熱。在42~43℃高溫培養炭疽病原菌能喪失致病能力,將其接種到動物健康體內,能產生對炭疽病的免疫能力。受到炭疽熱和禽霍亂疫苗研制成功的鼓舞,在接下來的2~3年里,巴斯德又分離出包括豬丹毒、產褥熱、肺炎等多種疾病的病原微生物。疫苗的概念:
用病原微生物(病毒、立克次體、細菌等)所制造的生物制品,用以注射于機體內,使產生免疫力,從而對有關的疾病起預防或治療作用。5、向狂犬病宣戰
狂犬病:狂犬病又稱恐水癥,是一種由病毒引起的可怕的人蓄共同傳染病。這種病毒會侵入人和動物的中樞神經系統,因而十分危險。人常因被病獸(狗、貓、狼等肉食動物)咬傷而感染。狂犬病主要表現為興奮、恐水、咽肌痙攣、進行性癱瘓等。
狂犬病是當今病死率最高的疾病。狂犬病一旦發作,在癥狀出現后,病死率幾乎是100%。
狂犬病病源:通過研究發現,狂犬病毒是一種比細菌更小,能通過細菌濾器的微小生命。這種生命后來被叫做病毒。巴斯德也因此成為第一個發現病毒的人。狂犬病潛伏期
狂犬病從感染到發病期間有一個長短不定的潛伏期。一般認為,這段時期正是狂犬病毒侵入體內,但還沒有到達神經中樞的時期,所以也是治療的好時機。這時如果能采用人為的方法誘導人體產生足量的抗體,就有可能消滅病毒。當時由于人體免疫系統對狂犬病毒的反應比較遲鈍,自然條件下,一般都要等到狂犬病癥狀出現后約5天,才能在肌體中檢查出抗體。這時,抗體對侵入中樞神經元的狂犬病毒已經無能為力了。
19世紀80年代,巴斯德開始研究征服狂犬病的方法。通過實驗,巴斯德得出結論:免疫注射法對已被瘋狗咬傷的狗同樣有效。1885年7月,巴斯德第一次在人身上注射了狂犬病疫苗,并獲得了成功。第三節見證生命科學的發展1、概念:遺傳-親代的某些性狀在子代的體現,叫遺傳。遺傳確保了子代與親代在相同的環境中生存。變異-生物體遺傳物質在結構上發生了變化,使子代的某些性狀與親代不同,發生了變化,叫變異。變異保證了子代適應環境變化的能力。遺傳性和變異性之間可以互相轉變,遺傳性的動搖就表現為變異,變異性的鞏固就成為遺傳。2、遺傳和變異的物質基礎-DNA2.1DNA(脫氧核糖核酸)的組成和結構雙鏈雙螺旋結構:
DNA由兩條多核苷酸鏈彼此互補并排列方向相反(一條多核苷酸鏈的A、T、G、C分別同另一條鏈的T、A、C、G相對)的以右手旋轉的方式圍繞同一根軸而互相盤繞形成的,具有一定空間距離的雙螺旋結構。一個DNA分子可含幾十萬或幾百萬個堿基對。基因-遺傳因子概念:基因是一切生物體儲存遺傳信息的、有自我復制能力的遺傳功能單位。它是DNA分子上一個具有特定堿基順序,即核苷酸順序的片斷。大小:相對分子量大約為6×105,約有1000個堿基對,每個細菌約有5000~10000個基因。培育植物新品種的途徑1、天然雜交2、人工授粉3、各種物理、化學因素誘導變異4、基因工程2.2證明核酸是遺傳物質基礎的經典實驗:
科學家是如何知道,決定生物體的遺傳性狀的物質是核酸而不是蛋白質的呢?正是微生物,使科學家認識到這一點。(1)細菌的轉化實驗
1928年,英國醫生格里菲斯(FrederickGriffith)的轉化實驗確切的證明DNA是遺傳的物質基礎。很多微生物能吸收體外環境中的DNA分子并從中獲得基因,這個過程稱為轉化。無毒有毒肺炎雙球菌(2)噬菌體的感染實驗1952年,原子物理學家德爾布呂克(Delbruck,1906-1981)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蹤元素32PO43-和35SO42-標記大腸桿菌T2噬菌體,因蛋白質分子中只含硫不含磷,而DNA只含磷不含硫。對大腸桿菌T2噬菌體的吸附、增殖和釋放進行了一系列研究。又一次證明了DNA是遺傳物質。(3)基因工程的誕生
概念:
基因工程-指在基因水平上的遺傳工程,又叫基因剪接或核酸體外重組。基因工程的意義:基因工程是人們在分子生物學理論指導下的一種自覺的、能像工程一樣事先設計和控制的育種新技術,是人工的、離體的、分子水平上的一種遺傳育種的新技術,是既可近緣雜交又可超遠緣雜交的育種新技術。基因工程操作步驟:1)先從供體細胞中選擇獲取帶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段;2)將目的DNA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語文同義詞與反義詞訓練試題及答案
- 中醫康復技巧與實務試題及答案
- 心理咨詢師考試心理測評的重要性試題及答案
- 智能化背景下心理咨詢的發展趨勢試題及答案
- 湖南邵陽2024年十校聯考最后數學試題含解析
- 2024年語言能力提升常考知識點測試試題及答案
- 語文社區文化活動策劃試題及答案
- 2024高中物理教師個人工作計劃10篇
- 心理咨詢師考試重要法則與試題及答案
- 2024年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招聘考試真題
- GB/T 32854.4-2020自動化系統與集成制造系統先進控制與優化軟件集成第4部分:信息交互和使用
- GB/T 21010-2017土地利用現狀分類
- 農業社會化服務體課件
- 崩塌教學講解課件
- 大班科學《動物之間怎樣聯絡》課件
- 利用“水量平衡原理”分析地理問題 【思維導圖+重難點突破】 高考地理 考點全覆蓋式精講 高效復習備考課件
- 營銷-山城別墅全程方案
- 中醫診所醫療機構設置申請書
- 糾正措施記錄表
- 膝關節病護理查房ppt
- 詩詞接龍(飛花令)PPT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