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節原子結構模型_第1頁
第3節原子結構模型_第2頁
第3節原子結構模型_第3頁
第3節原子結構模型_第4頁
第3節原子結構模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復習:1、下列物質中直接由原子構成的是()A、氧氣B、水C、金剛石D、二氧化碳

C2、證明分子在化學變化中可分的是()A、鐵礦石磨成粉末B、碘受熱升華C、加熱水有水蒸氣生成

D、氧化汞加熱,生成汞和氧氣

D3.關于二氧化碳的說法正確的是

()A.二氧化碳是由碳和氧氣構成的。B.二氧化碳是由一個碳原子和兩個氧原子構成的。C.二氧化碳是由一個二氧化碳分子構成的。D.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由碳原子和氧原子保持。E.二氧化碳在發生化學變化時,碳原子和氧原子不發生改變。E4、下面是三種物質的微觀構成模型。(圓圈代表原子)請判斷這三種物質分別是由什么微粒構成的。分子分子原子5、下列關于原子的說法錯誤的是()A、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B、原子在不斷地運動C、有些物質是由原子直接構成的

D、原子是不可再分的粒子

D思考:?水OHH分子OHH原子構成構成構成第三節原子結構的模型一、原子結構模型的發展史:英國化學家道爾頓(J.Dalton,1766~1844)觀點:實心球模型原子是堅實的、不可再分的實心球。英國物理學家湯姆生(J.J.Thomson,1856~1940)發現:觀點:西瓜模型原子內有帶負電的電子,而整個原子呈電中性。原子是一個球體,正電荷均勻分布在球體內,帶負電荷的電子鑲嵌在其中。英國科學家盧瑟福E.Rutherford實驗的結果:實驗:帶正電荷α粒子轟擊原子①絕大多數α粒子能穿過原子,并且運動方向不變。③極少數α粒子被反彈回來。②少數α粒子產生較大的偏轉。++++觀點:在原子的中心存在著一個體積很小、質量很大、帶正電荷的原子核。帶負電荷的電子繞著原子核運動。原子核式模型(行星繞太陽)+---++++英國科學家盧瑟福E.Rutherford+觀點:電子在特定的軌道上圍繞原子核運動.丹麥物理學家波爾(N.Bohr,1885~1962)分層模型1.道爾頓原子模型3.盧瑟福原子模型2.湯姆生原子模型4.玻爾原子模型實心球模型西瓜模型原子核式模型(行星繞太陽模型)分層模型小結:原子結構模型的發展史:二、原子的結構:原子原子核核外電子質子中子質子中子二、原子的結構:原子原子核核外電子質子中子1、原子中各部分的大小與質量:原子核的體積很小,卻集中了幾乎原子所有的質量。二、原子的結構:原子原子核核外電子質子中子氫原子原子核核外電子質子中子(1個)(0個)(1個)氧原子原子核核外電子質子中子(8個)(8個)(8個)鈉原子原子核核外電子質子中子(11個)(12個)(11個)2、原子中各微粒的數目:(2)個別原子的原子核中沒有中子。(1)在原子中,質子數=電子數。二、原子的結構:原子原子核核外電子質子中子氫原子原子核核外電子質子中子(1個)(0個)(1個)氧原子原子核核外電子質子中子(8個)(8個)(8個)鈉原子原子核核外電子質子中子(11個)(12個)(11個)3、原子中各微粒的帶電情況:(1)原子核所帶的正電荷數叫核電荷數。(+)(不)(+)(不)(-)(2)原子不帶電的原因: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所帶電量相等,電性相反。原子中:核電荷數=質子數=電子數二、原子的結構:原子原子核核外電子質子中子氫原子原子核核外電子質子中子(1個)(0個)(1個)氧原子原子核核外電子質子中子(8個)(8個)(8個)鈉原子原子核核外電子質子中子(11個)(12個)(11個)4、原子的種類:是由質子數(或核電荷數)決定的。思考:?水OHH分子OHH原子構成構成構成原子核核外電子質子中子構成構成?1.在原子中: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2.在原子中質子數不一定等于中子數3.并不是所有原子中都有中子4.不同的原子具有不同的質子數(或核電荷數)原子種類核電荷數質子數中子數核外電子數氫原子1101氦原子2222碳原子6676氮原子7777鈉原子11111211鋁原子13131413硫原子16161716氯原子17171717鐵原子26263026分析下表可得出什么結論?練習:1.下列關于原子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原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粒B.原子不帶電是因為原子中不存在帶電的微粒C.原子在不停地運動D.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B2.下列有關原子中各粒子的數量關系說法中,不正確的是()A.質子數肯定等于核電荷數B.質子數與電子數肯定相等C.質子數與中子數肯定相等D.質子數與中子數可能不等

C3.某種原子,其核內有32個質子,該種原子必然含有()。A.32個電子B.32個中子C.16個質子和16個中子D.16個中子和16個電子A4.下列哪種粒子不屬于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A.分子B.原子C.離子D.電子D5、盧瑟福α粒子散射實驗的結果(

)A證明了質子的存在B證明了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組成的C證明了原子核的全部正電荷和幾乎全部質量都集中在一個很小的核上D說明原子中的電子只能在某些不連續的軌道上運動C6、依據盧瑟福的行星式原子模型理論,在原子中繞核高速旋轉的是(

)A核子B電子C質子D中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