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解讀

GB/T 21024-2007《中文語音合成系統通用技術規范》是中國制定的一項國家標準,旨在為中文語音合成系統的開發、評估及應用提供統一的技術要求和測試方法。該標準詳細規定了中文語音合成系統應具備的功能、性能指標、評估方法以及系統架構等方面的要求,以確保合成的語音質量高、自然度好,能夠滿足不同應用場景的需求。以下是該標準的主要內容概覽:

  1. 范圍:明確了本標準適用于基于文本到語音(TTS)技術的中文語音合成系統,包括但不限于軟件、硬件及軟硬件結合的產品。

  2. 術語和定義:定義了一系列與語音合成相關的專業術語,如合成語音、語音數據庫、語音自然度、語音清晰度等,為標準的后續內容奠定基礎。

  3. 技術要求

    • 功能要求:規定系統需支持的基本功能,如文本分析、韻律處理、語音編碼及輸出格式轉換等。
    • 性能指標:詳細說明了合成語音的質量要求,包括自然度、清晰度、語速適應性、音庫多樣性及系統響應時間等關鍵指標。
  4. 系統架構:概述了中文語音合成系統的一般架構,通常包括文本前處理模塊、語音合成引擎、音頻后處理模塊及用戶接口等組成部分。

  5. 測試方法:為驗證系統是否符合標準要求,詳細描述了各項性能指標的測試環境、測試步驟和評價準則。例如,使用專業聽眾或自動評估工具來評估語音自然度和清晰度。

  6. 質量評定:依據測試結果,提供了對中文語音合成系統進行綜合質量評定的方法,幫助確定系統等級或是否滿足特定應用場景需求。

  7. 安全要求:雖然不是主要焦點,但也提及了系統在數據處理、隱私保護等方面應遵循的基本安全原則。

  8. 兼容性與互操作性:鼓勵系統設計時考慮與其他通信設備、軟件平臺的兼容性,以及與其他語音處理系統的互操作能力。


如需獲取更多詳盡信息,請直接參考下方經官方授權發布的權威標準文檔。

....

查看全部

  • 現行
  • 正在執行有效
  • 2007-06-29 頒布
  • 2007-11-01 實施
?正版授權
GB/T 21024-2007中文語音合成系統通用技術規范_第1頁
GB/T 21024-2007中文語音合成系統通用技術規范_第2頁
GB/T 21024-2007中文語音合成系統通用技術規范_第3頁
GB/T 21024-2007中文語音合成系統通用技術規范_第4頁
GB/T 21024-2007中文語音合成系統通用技術規范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3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GB/T 21024-2007中文語音合成系統通用技術規范-免費下載試讀頁

文檔簡介

ICS35.040L7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T21024—2007中文語音合成系統通用技術規范GeneralspecificationforChineseSpeechsynthesisSystem2007-06-29發布2007-11-01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愛布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GB/T21024-2007三前言引言1范圍2規范性引用文件3術語和定義4中文語音合成系統的功能分類41攝述··············4.2從語言處理能力上分類4.3從所處區域或方言上分類4.4從合成的應用范圍上分類4.5從韻律和音色調節能力上分類4.6從合成方法上分類4.7從應用平臺上分類5中文語音合成系統數據交換格式5.1概述5.2元素與屬性5.3輸人要求…………5.4輸出要求…………….5.5音頻數據格式要求·5.6-致性…附錄A(規范性附錄)CSSMLV1.0Schema定義參考文獻

GB/T21024一2007前本標準的附錄A是規范性附錄,本標準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信息產業部提出。本標準由全國信息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本標準由安徽中科大訊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所起草。本標準主要起草人:尹波、嚴峻、吳曉如、陶建華、吳志剛。

GB/T21024-2007本標準的發布機構提請注意如下事實,聲明符合本標準時,可能涉及第5章中有關中文語音合成系統數據交換方法的相關專利。本標準的發布機構對于專利的范圍、有效性和驗證資料不提出任何看法,專利持有人已向本標準的發布機構保證,他愿意同任何申請人在合理和非歧視的條款和條件下,就使用授權許可證進行談判。在這方面,該專利持有人的聲明已在本標準的發布機構備案。有關資料可從以下地址獲得:安徽中科大訊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安徽省合肥市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信息產業基地訊飛語音大廈230088請注意除上述已經識別出的專利外,本標準的某些內容有可能涉及專利。本標準的發布機構不承擔識別這些專利的責任,

GB/T21024一2007中文語音合成系統通用技術規范1范圍本標準規定了中文語音合成系統的術語定義、分類標準、數據交換格式標準和應用規范本標準適用于各種計算機、網絡和智能設備配置的中文語音合成系統,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期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標準,然而鼓勵根據本標準達成協議的各方,經過研究決定是否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標準。GB2312-1980信息交換用漢字編碼字符集基本集GB13000.1—1993信息技術?通用多八位編碼字符集(UCS)第一部分:體系結構與基本多文種平面(idtISO/IEC10646-1:1993)GB18030—2005信息技術中文編碼字符集RFC1766語言識別標簽SSML1.0(W3C)語音合成標記語言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標準3.1語音合成Specchsynthesis通過機械的、電子的方法合成人類語言的過程注:該過程所產生的語音稱為合成語音,和人的發音器官產生自然語音相區別,有時也叫人工語音(artihieiaspeech)32語音合成系統speechsynthesissystem由特定算法、模塊和數據資源等構成、用來產生合成語音的軟硬件系統注:由于目前語音合成最常用的實例是將智能設備中的文字信息轉換為語音信號.以作為智能設備的語音輸出形武.語音合成系統也常常稱為文語轉換系統(texr-to-speechsystem).但作為語音合成系統的輸入·實質上不限于文字,可以是概念、意圖、思想等。在目前的技術水平下,文語轉換是實現語音合成的主要方式,本技術規范中不另作特別說明時,文語轉換將等同于語音合成的概念。3.3單語種語音合成系統mono-lingualspeechsynthesissystem針對某一語種設計的,功能限于單一、特定語種的語音合成系統。3.4多語種語音合成系統multi-lingualspeechsynthesissystem可以實現兩種及兩種以上語言語音合成功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標準文本僅供個人學習、研究之用,未經授權,嚴禁復制、發行、匯編、翻譯或網絡傳播等,侵權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標準均為PDF格式電子版文本(可閱讀打印),因數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經售出,不提供退換貨服務。
  • 3. 標準文檔要求電子版與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載的文檔中可能包含空白頁,非文檔質量問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